CN110233806A -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3806A
CN110233806A CN201810178433.4A CN201810178433A CN110233806A CN 110233806 A CN110233806 A CN 110233806A CN 201810178433 A CN201810178433 A CN 201810178433A CN 110233806 A CN110233806 A CN 110233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dule
voltage
amplitud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84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3806B (zh
Inventor
赵治磊
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84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3806B/zh
Priority to EP18908681.2A priority patent/EP373705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22171 priority patent/WO20191699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3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3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03F1/021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supply voltage or current
    • H03F1/0216Continuous control
    • H03F1/0222Continuous control by using a signal derived from the input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03F1/021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supply voltage or current
    • H03F1/0244Stepped control
    • H03F1/025Stepped control by using a signal derived from the input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ransmitters, receivers or transceivers to transmission lines; Line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102A non-specified detector of a signal envelope being used in an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35A peak detection being used in a signal measuring circuit in a controlling circuit of an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511Many discrete supply voltages or currents or voltage levels can be chosen by a control signal in an IC-block amplifier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路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向第一供电模块输出第一信号,向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第二信号以及向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第三信号;第一供电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并向线路驱动模块输出该第一电压,该第一电压在该时刻的幅值与该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第二供电模块,用于判断该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并向线路驱动模块输出该第二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该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该第二信号的幅值;线路驱动模块,用于基于该第一电压和该第二电压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Description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x数字用户线路(x digital subscriber line,xDSL)通信设备(如调制解调器(modem))通常包括数字前端(digital front end,DFE)、模拟前端(analog front end,AFE)、线路驱动器(line driver,LD)和混合(hybrid)电路。其中,DFE用于对外部设备输入DFE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实现xDSL协议的功能,AFE用于对DEF输入AFE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及对混合电路输入AFE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LD用于将AFE输入LD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混合电路用于分离LD输出的信号以及外部设备输入到混合电路的信号,将LD输出的信号耦合到传输线缆上进行传输,将外部设备输入到混合电路的信号发送给AFE。
线路驱动器是xDSL通信设备的最后一级功率发送单元,它的发送功率和性能直接决定通信系统的链路质量和传输的距离。由于xDSL通信系统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方式,承载数据位数较高(15bit),线路驱动器的输出信号的峰均比一般会达到16dB(即线路驱动器的输出信号峰值是其有效值的6.3倍左右),因此线路驱动器的供电电源必须足够大以满足线路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发送信号中峰值信号的放大需求,以保证线路驱动器的输出信号不失真。
目前主要采用电荷泵方式为线路驱动器供电,当线路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采用电荷泵电路中电容放电产生的电压信号以及为该电容充电的低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叠加后的信号为线路驱动器供电,当线路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小于设定值时,采用电荷泵电路中低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为线路驱动器供电,使得线路驱动器基于电荷泵电路输出的信号,对线路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采用电荷泵方式供电时,线路驱动器输出的信号以及电荷泵电路输出的信号如图1所示,其中,Vccp为电荷泵模块输出的正向电压,Veep为电荷泵模块输出的负向电压,Voutp、Voutn为线路驱动器输出的差分信号。由于在OFDM系统中峰值信号的占比很小或为0,线路驱动器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电荷泵电路中的低压电源供电,且电荷泵电路中低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不能太小,否则无法满足对线路驱动器的输入信号中峰值信号的放大需求,因此在较长时间内线路驱动器的供电电压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值较大,使得线路驱动器的供电电压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线路驱动器上,导致线路驱动器的无效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路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驱动器采用电荷泵方式供电导致线路驱动器的无效功耗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线路驱动装置包括:信号输入模块、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以及线路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相连。
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输出第一信号,向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第二信号以及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第三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所述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且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所述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
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所述第二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
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采用上述方案,当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即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小时,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不输出信号,此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第一供电模块输的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即所述第一电压跟随当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变化,使得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该第一电压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也就是说所述线路驱动器能够有效利用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减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压产生的热量。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即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大时,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使得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能够为所述线路驱动模块提供幅值较大的电压信号,以满足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的放大要求。
由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中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的信号占比较小,且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线路驱动装置能够提高线路驱动模块对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以及散热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驱动装置还包括防倒灌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在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第二信号小于设定阈值时导通,将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到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在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第二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截止,防止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中,影响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比较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幅值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的幅值,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中幅值较大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以进一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之前,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以进一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具体包括包络模块和跟踪电源模块。其中,所述包络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并向所述跟踪电源模块输出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所述跟踪电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出所述第一电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络模块向所述跟踪电源模块输出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之前,还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进行平滑滤波,以去掉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中的部分高频成分,使得所述跟踪电源模块能够准确地跟随平滑滤波后的包络信号的变化,输出所述第一电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信号为数字信号时,所述电源跟踪模块具体包括络脉宽调制模块和信号生成模块,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包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并向所述信号生成模块输出所述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所述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脉宽调制信号,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出所述第一电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跟踪电源模块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向所述脉宽调制模块反馈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所述脉宽调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比较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脉宽调制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压能够准确地跟随所述第一信号变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具体包括峰值检测模块和电荷泵模块。其中,所述峰值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若是,则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否则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荷泵模块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荷泵模块不输出信号。所述电荷泵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输出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信号为模拟信号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为线路驱动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信号为数字信号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包括数模转换模块和线路驱动器,所述线路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和所述线路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将所述第三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器输出所述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所述线路驱动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三信号同步,以避免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放大时,某一时刻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叠加后的电压无法满足所述第三信号在该时刻的放大需求导致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的信号失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之前,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延时处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之后,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驱动模块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之后,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之前,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路驱动方法,应用于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中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的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输出模块发送的第一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所述第一信号为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且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所述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以及
接收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发送的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电压,否则,通过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使得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信号输出模块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所述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采用上述方案,当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即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小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即所述第一电压跟随当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变化,使得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也就是说所述线路驱动器能够有效利用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减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压产生的热量。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即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大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使得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能够为所述线路驱动模块提供幅值较大的电压信号,以满足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的放大要求。
由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中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的信号占比较小,且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线路驱动方法能够提高线路驱动模块对供电电压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以及散热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之前,还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否则,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当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以进一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之前,还可以对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进行平滑滤波,以去掉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中的部分高频成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信号为数字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信号为数字信号时,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之后,还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比较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脉宽调制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压能够准确地跟随所述第一信号变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信号为模拟信号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为线路驱动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三信号同步,以避免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放大时,某一时刻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叠加后的电压无法满足所述第三信号在该时刻的放大需求导致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的信号失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之前,还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延时处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之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之前,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路驱动装置及方法,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提高线路驱动模块对供电电压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以及散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线路驱动器的输出信号与线路驱动器的供电电压信号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络信号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踪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跟踪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线路驱动模块的输出信号与线路驱动模块的供电电压信号的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路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线路驱动模块200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信号输出模块201、峰值检测模块202、电荷泵模块203、延时模块204和线路驱动器205,其中,峰值检测模块202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201的输出端连接,峰值检测模块202的输出端与电荷泵模块202的输入端连接,电荷泵模块203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器205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延时模块204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201的输出端连接,延时模块204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器205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信号输出模块201用于向峰值检测模块202和延时模块204输出待放大信号。若线路驱动模块200设置在xDSL通信设备中,信号输出模块201可以为AFE。
峰值检测模块202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201输出的待放大信号,检测该待放大信号的幅值,并判断该待放大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值,若是,则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电荷泵模块203中的电容进行放电,使得电荷泵模块202通过该电容放产生的电压信号与电荷泵模块203中为该电容充电的低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叠加后的电压信号为线路驱动器205供电,否则,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电荷泵模块203中的低压电源为电荷泵模块203中的电容充电,以及控制电荷泵模块203通过该低压电源为线路驱动器205供电。
电荷泵模块203用于接收峰值检测模块202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电荷泵模块203中的电容放电产生的电压信号以及低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叠加后的电压信号为线路驱动器205供电,或者接收峰值检测模块202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电荷泵模块203中的低压电源对电荷泵模块203中的电容进行充电,并通过该低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为线路驱动器205供电。
延时模块204用于对信号输出模块201输出的待放大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以使延时模块204输出的信号与电荷泵模块203输出的信号保持同步。
线路驱动器205用于基于电荷泵模块204输出的电压信号,对延时模块204输出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由于信号输出模块201输出的待放大信号中幅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值的信号的占比较小,因此线路驱动器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电荷泵模块中的低压电源供电。而电荷泵模块203中低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不能太小,否则无法满足线路驱动器205对延时模块204输出的信号中幅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值的信号的放大需求,使得在较长时间内线路驱动器205的供电电压与线路驱动器205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值较大(如图1所示),线路驱动器205的供电电压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线路驱动器上,导致线路驱动器205的无效功耗较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驱动器的无效功耗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线路驱动装置及方法,以提高线路驱动器的驱动效率,减少无效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驱动装置300包括信号输出模块310、第一供电模块320、第二供电模块330以及线路驱动模块340。其中,第一供电模块320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供电模块330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二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相连。
信号输出模块310,用于向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第一信号,向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第二信号以及向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第三信号。其中,该第一信号为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该第二信号为该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第一供电模块320,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根据该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并通过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向线路驱动模340块输出该第一电压。其中,该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该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且该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该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
第二供电模块330,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判断该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并通过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向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该第二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其中,该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该第一电压的幅值。
线路驱动模块340,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并基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线路驱动装置300中,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即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小时,第二供电模块330不输出信号,此时,线路驱动模块340基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的第一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该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该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即该第一电压跟随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变化,使得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该第一电压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也就是说线路驱动器340能够有效利用该第一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减少线路驱动模块340通过该第一电压产生的热量。
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即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大时,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第二电压,线路驱动模块340基于该第一电压和该第二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使得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第一供电模块320以及第二供电模块330能够为线路驱动模块340提供幅值较大的电压信号,以满足线路驱动模块340对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的放大要求。
由于线路驱动装置300中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中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的信号占比较小,且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幅值与该第一电压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路驱动装置能够提高线路驱动模块340对第一供电模块320以及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电压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线路驱动装置300的功耗以及散热成本。
在具体实施中,若线路驱动装置300内置于xDSL通信设备中,信号输出模块310可以为DFE,或者信号输出模块可以为AFE,或者信号输出模块310集成DFE以及AFE。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该第一信号为DFE输出的信号,当该第一信号为模拟信号时,该第一信号为AFE输出的信号;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该第二信号为DFE输出的信号,当该第二信号为模拟信号时,该第二信号为AFE输出的信号;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该第三信号为DFE输出的信号,当该第三信号为模拟信号时,该第三信号为AFE输出的信号。
若线路驱动装置300用于信号传输质量测试、设备性能测试等场景,信号输出模块310还可以是信号发生器。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幅值,与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之差需要满足的设定范围可以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结果确定,以使该第一电压的幅值与该第一信号的幅值之差较小,并且在线路驱动模块340接收的第三信号的幅值小于设定阈值时,该第一电压的幅值能够满足线路驱动模块340对该第三信号的放大需求。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a所示,线路驱动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350,控制模块35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320连接,控制模块35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330连接,控制模块350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350用于比较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幅值与第二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电压的幅值,输出该第一电压与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电压中幅值较大的一个,其中,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幅值大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第一电压幅值。
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第一供电模块310输出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不输出信号,控制模块350输出该第一电压;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第一供电模块310输出该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第二电压,该第二电压大于该第一电压,控制模块350输出该第二电压,使得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线路驱动模块340基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线路驱动模块350基于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以进一步降低线路驱动装置300的功耗。
另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b所示,线路驱动装置300还包括防倒灌模块360,分别与第一供电模块320的输出端以及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在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小于设定阈值时导通,将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到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在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截止,防止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倒灌到第一供电模块320中,影响第一供电模块320以及线路驱动模块340的性能。具体地,防倒灌模块360可以为二极管,其中,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供电模块320在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之后,根据该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之前,还可以用于:判断该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该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该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使得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时,线路驱动模块340基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该设定阈值时,线路驱动模块340基于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对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以进一步降低线路驱动装置300的功耗。
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模块320具体包括包络模块321和跟踪电源模块322,包络模块321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包络模块321的输出端与跟踪电源模块322的输入端连接,跟踪电源模块322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参阅图5所示。
包络模块321,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根据该第一信号生成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并向跟踪电源模块322输出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跟踪电源模块322,用于接收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该第一电压,并通过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输出该第一电压。其中,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为该第一信号中的极值构成的信号,相较于该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较少,即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的变化速率较小,以满足电源跟踪模块322的跟踪性能,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产生该第一电压。例如,该第一信号以及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如图6所示。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满足电源跟踪模块322的跟踪性能,包络模块321还用于:对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进行平滑滤波,以去掉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中的部分高频信号。
在具体实施中,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为数字信号时,电源跟踪模块322具体包括络脉宽调制模块701和信号生成模块702,其中,脉宽调制模块701的第一输入端与包络模块321的输出端连接,脉宽调制模块701的输出端与信号生成模块702的输入端连接,参阅图7所示。
脉宽调制模块701,用于接收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并向信号生成模块702输出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使得脉宽调制模块701能够在数字域对该第一信号的脉宽调制,脉宽调制的实现比较容易,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线路驱动模块的成本。
信号生成模块702,用于接收该脉宽调制信号,根据该脉宽调制信号,生成该第一电压,并通过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输出该第一电压。
为了提高信号生成模块702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准确性,电源跟踪模块322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801,数模转换模块801的输入端与信号生成模块702的输出端连接,数模转换模块801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模块70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如图8所示。
其中,模数转换模块801,用于接收该第一电压,将该第一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向脉宽调制模块701反馈该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脉宽调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比较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与模数转换模块801输出的该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该脉宽调制信号。
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脉宽调制模块701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该脉宽调制信号时,具体用于:当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的幅值大于该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的幅值时,增大该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增大信号生成模块702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幅值;当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幅值小于该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的幅值时,减小该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减小信号生成模块702输出的第一电压的幅值,进而使得该第一电压能够准确地跟随该第一信号变化。
可选地,参阅图9所示,第二供电模块330具体包括峰值检测模块331和电荷泵模块332,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出端与电荷泵模块332的输入端连接,电荷泵模块332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其中,峰值检测模块331,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否则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荷泵模块332生成并输出该第二电压,该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荷泵模块332不输出信号。电荷泵模块332,用于在该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并输出该第二电压,在该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该设定阈值时,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不输出信号。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荷泵模块332包括电压源U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容C1以及镜像电流源I1,如图10所示。电压源U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源U1的负极接地。当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镜像电流源I1连接,当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镜像电流源I1连接。当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时,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当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时,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线路驱动模块34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容C1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镜像电流源I1连接。
其中,当峰值检测模块33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导通,二极管D1截止,电压源U1的输出端经过三极管Q1与电容C1的负极连接,此时电压源Q1通过第一三极管Q1、电容C1和第二三极管Q2为线路驱动模块340供电,第二三极管Q2输出的电压(电荷泵模块332输出的第二电压)为电压源U1的电压和电容C1放电产生的电压之和;当峰值检测模块33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截止,二极管D1导通,电压源U1通过镜像电流源I1为电容C1充电,第二三极管Q2输出的电压(电荷泵模块332输出的第二电压)为0。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在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幅值接近该设定阈值时,电荷泵模块322输出的第二电压幅值发生跳变产生的噪声对线路驱动装置300性能的影响,峰值检测模块331确定该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该设定阈值之后,还用于:判断该第二信号的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下限值,若是,则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否则输出该第二控制信号,其中,该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荷泵模块332输出第三电压,该第三电压大于该第一电压,且小于该第二电压;电荷泵模块332还用于:当该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设定下限值,且小于该设定阈值时,接收该第三控制信号,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该第三电压。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的电荷泵模块332,当峰值检测模块331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时,电荷泵模块332对该第三控制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后输出到第一三极管Q1,以及直接将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三极管Q2,使得电荷泵模块332能够先控制第二三极管Q2以及二极管D1导通,通过电压源U1、二极管D1以及第二三极管Q2为线路驱动模块340供电,此时第二三极管Q2输出的电压为电压源U1的电压(即该第三电压),待该第二信号的幅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再控制第一三极管Q1导通,通过电压源U1、第一三极管Q1、镜像电流源I1、电容C1、二极管D1以及第二三极管Q2为线路驱动模块340供电,此时第二三极管Q2输出的电压为电压源U1的电压和电容C1放电产生的电压之和。
在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设定下限值,且小于该设定阈值时,峰值检测模块331还输出该第三控制信号,以控制电荷泵模块332输出该第三电压的场景下,线路驱动装置300中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的差分电压信号Voutp和Voutn,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与第二供电模块330输的第二电压叠加后得到的正向电压Vccp以及负向电压Veep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信号幅值较小时,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的电压信号幅值,与该第一电压与该第二电压叠加后得到的信号幅值的差值较小。
在具体实施中,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为模拟信号时,线路驱动模块340为线路驱动器341,如图12a所示。当该第三信号为数字信号时,线路驱动模块340包括数模转换模块341和线路驱动器342,线路驱动器34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320以及第二供电模块330连接,数模转换模块341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数模转换模块341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器34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如图12b所示。
其中,数模转换模341,用于接收该第三信号,将该第三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线路驱动器342的第二输入端向线路驱动器342输出该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线路驱动器342,用于接收该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基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对该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可选地,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和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同步,以避免线路驱动模块340基于该第一电压和该第二电压对该第三信号放大时,某一时刻该第一电压和该第二电压叠加后的电压无法满足该第三信号在该时刻的放大需求导致线路驱动模块340输出的信号失真。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供电模块320在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之后,输出第一电压之前,还可以用于:对该第一电压进行延时处理,以使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和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同步。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供电模块330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之后,还可以用于: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以使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和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同步。
在具体实施中,线路驱动模块340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之后,基于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之前,还可以用于: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以使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和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同步。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供电模块320、第二供电模块330以及线路驱动模块340中至少有两个模块还包括延时模块,分别用于对该至少两个模块对应的输入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使得第一供电模块320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330输出的第二电压和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同步。线路驱动装置300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方式实现该第一电压、该第二电压以及该第三信号同步:
方式一,第一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23,第二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二延时模块333。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出端与包络模块32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延时处理;或者,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入端与包络模块3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出端与电源跟踪模块32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包络模块321输出的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对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第二延时模块333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延时模块333的输出端与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二信号,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或者,第二延时模块333的输入端与峰值检测模块3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延时模块333的输出端与电荷泵模块33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峰值检测模块33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或者第二控制信号,对该第一控制信号或者该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例如,第一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23,第二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二延时模块333时,线路驱动装置300的结构如图13a所示。
方式二,第一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23,线路驱动模块340还包括第三延时模块343。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出端与包络模块32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一信号,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延时处理;或者,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入端与包络模块3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延时模块323的输出端与电源跟踪模块32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包络模块321输出的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对该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为模拟信号时,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器34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该第三信号,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当信号输出模块310输出的第三信号为数字信号时,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输入端与数模转换模块34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输出端与线路驱动器34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该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对该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或者,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模块3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模块34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该第三信号,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例如,第一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23,线路驱动模块340还包括第三延时模块343时,线路驱动装置300的结构如图13b所示。
方式三、第二供电模块330还包括第二延时模块333,线路驱动模块340还包括第三延时模块343。其中,第二延时模块333和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连接方式以及功能,与上述方式一以及实施方式二中第二延时模块333以及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连接方式以及功能相同,参见具体的实施方式一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二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例如,第二供电模块33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33,线路驱动模块340还包括第三延时模块343时,线路驱动装置300的结构如图13c所示。
方式四,第一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23,第二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二延时模块333,线路驱动模块340还包括第三延时模块343。其中,第一延时模块323、第二延时模块333以及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连接方式以及功能,与上述方式一以及方式二中第一延时模块323、第二延时模块333以及第三延时模块343的连接方式以及功能相同,参见具体的实施方式一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二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例如,第一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一延时模块323,第二供电模块320还包括第二延时模块333,线路驱动模块340还包括第三延时模块343时,线路驱动装置300的结构如图13d所示。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路驱动方法。该方法可视为线路驱动装置300中第一供电模块以及第二供电模块所执行的方法。参见图14,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401:接收信号输出模块发送的第一信号,根据该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
其中,该第一信号为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该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该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且该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该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
S1402:接收该信号输出模块发送的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1403,否则执行步骤S1404。其中,该第二信号为该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S1401和S1402的先后顺序进行限定,可以先执行S1401,后执行S1402,也可以先执行S1402,后执行S1401,还可以同时执行S1401和S1402。
S1403: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并通过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该线路驱动模块输出该第一电压以及该第二电压。其中,该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
S1404:通过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该线路驱动模块输出该第一电压。
相应地,该线路驱动模块基于该第一电压和该第二电压对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该第三信号为该信号输出模块通过该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方法可视为线路驱动装置300中第一供电模块以及第二供电模块所执行的方法,图14所示方法中未详尽描述的实现方式可参见线路驱动装置300的相关描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驱动装置及方法,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提高线路驱动模块对供电电压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所述线路驱动装置的功耗以及散热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线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模块、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以及线路驱动模块;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相连;
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输出第一信号,向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第二信号以及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第三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待处理电压信号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且所述第一电压在任一时刻的幅值与所述第一信号在该时刻的幅值之差在设定范围内;
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生成第二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模块输出所述第二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
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的幅值,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中幅值较大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之前,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所述设定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在每个时刻的幅值,生成相应的第一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具体包括包络模块和跟踪电源模块;
所述包络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生成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并向所述跟踪电源模块输出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
所述跟踪电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出所述第一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为数字信号时,所述电源跟踪模块具体包括络脉宽调制模块和信号生成模块,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包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生成所述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并向所述信号生成模块输出所述包络信号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脉宽调制信号,根据所述脉宽调制信号,生成所述第一电压,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出所述第一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电源模块还包括模数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向所述脉宽调制模块反馈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
所述脉宽调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比较所述第一信号的包络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的数字信号,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脉宽调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具体包括峰值检测模块和电荷泵模块;
所述峰值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若是,则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否则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荷泵模块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荷泵模块不输出信号;
所述电荷泵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并输出所述第二电压,在所述第二信号幅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输出信号。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为模拟信号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为线路驱动器。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信号为数字信号时,所述线路驱动模块具体包括数模转换模块和线路驱动器,所述线路驱动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和所述线路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将所述第三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线路驱动器的第二输入端向所述线路驱动器输出所述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
所述线路驱动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的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三信号同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之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之前,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延时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之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之前,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驱动模块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之后,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之前,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CN201810178433.4A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Active CN110233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8433.4A CN110233806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EP18908681.2A EP3737051B1 (en) 2018-03-05 2018-12-19 Line drive apparatus
PCT/CN2018/122171 WO2019169929A1 (zh) 2018-03-05 2018-12-19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8433.4A CN110233806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806A true CN110233806A (zh) 2019-09-13
CN110233806B CN110233806B (zh) 2020-10-16

Family

ID=6784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8433.4A Active CN110233806B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37051B1 (zh)
CN (1) CN110233806B (zh)
WO (1) WO20191699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704A (zh) * 2020-12-07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电路和播放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9656A1 (en) * 2006-02-09 2009-01-29 Thierry Sicard Lin bus network,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hereon
CN10211851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xDSL系统降电压的方法、装置及xDSL系统
CN102687474A (zh) * 2012-03-15 2012-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驱动方法与装置
CN102739384A (zh) * 2011-03-30 2012-10-17 Nxp股份有限公司 全双工通信电路及其方法
US20120294438A1 (en) * 2010-04-19 2012-11-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ower output efficiency of line driver
CN102957812A (zh) * 2011-08-19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xDSL用户板能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70250A (zh) * 2012-01-16 2014-11-26 努吉拉有限公司 与用于包络跟踪放大器的包络路径中的成形表组合的在rf路径中的预失真
CN104991600A (zh) * 2015-07-21 2015-10-21 杨永 一种基于开关电源恒功率控制的电力载波通信线路驱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5113B4 (de) * 2001-07-19 2009-04-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seudo-differentieller Leistungstreiber zur Verstärkung eines differentiellen Eingangsstroms
JP2007150872A (ja) * 2005-11-29 2007-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信号出力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US7859336B2 (en) * 2007-03-13 2010-12-28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Power supply providing ultrafast modulation of output voltage
EP2302851B1 (en) * 2009-09-29 2012-04-18 Alcatel Lucent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 for line termination units
US9596110B2 (en) * 2015-04-02 2017-03-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Open loop digital PWM envelope tracking system with dynamic boost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9656A1 (en) * 2006-02-09 2009-01-29 Thierry Sicard Lin bus network,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hereon
CN10211851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xDSL系统降电压的方法、装置及xDSL系统
US20120294438A1 (en) * 2010-04-19 2012-11-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ower output efficiency of line driver
CN102739384A (zh) * 2011-03-30 2012-10-17 Nxp股份有限公司 全双工通信电路及其方法
CN102957812A (zh) * 2011-08-19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xDSL用户板能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70250A (zh) * 2012-01-16 2014-11-26 努吉拉有限公司 与用于包络跟踪放大器的包络路径中的成形表组合的在rf路径中的预失真
CN102687474A (zh) * 2012-03-15 2012-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驱动方法与装置
CN104991600A (zh) * 2015-07-21 2015-10-21 杨永 一种基于开关电源恒功率控制的电力载波通信线路驱动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甘伟: "一种多用户数字通讯系统的功率控制", 《电子世界》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704A (zh) * 2020-12-07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电路和播放装置
WO2022121540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电路和播放装置
CN112636704B (zh) * 2020-12-07 2023-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电路和播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806B (zh) 2020-10-16
EP3737051A1 (en) 2020-11-11
EP3737051A4 (en) 2021-04-14
WO2019169929A1 (zh) 2019-09-12
EP3737051B1 (en)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8115C (zh) 半波式脉冲宽度调制式d类音频放大器
CN100362746C (zh) 发送机
CN104917413B (zh) 逆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85082B (zh) D类音频放大器
CN106160428B (zh) 一种igbt并联均流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022440B (zh) 一种激光二极管微秒脉冲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6463943B (zh) 限流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
US20150130426A1 (en) Digital current equalizing device, analog current equalizing device, current equaliz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1557203A (zh)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的功率放大器
CN103904628A (zh) 一种充电器及其过流保护电路
CN110233806A (zh) 一种线路驱动装置
CN106452024A (zh) 开关电源及单电源供电的负压驱动电路
CN103346677A (zh) 一种动态占空比补偿装置
CN110311453A (zh)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N102478873A (zh) 一种电源调制器
CN201674398U (zh) Dc/dc转换器开关的恒定电流限制电路
CN208806469U (zh) 一种带有反馈功能的激光测距仪的驱动电路
CN201995117U (zh) 音频电路
CN110557095A (zh) 一种提高功率放大器线性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0134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CN209151134U (zh) 一种整流脉冲延时电路
Aller et al. Design of a Two Input Buck converter (TIBuck) for a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ED driver based on splitting the power
CN101919731A (zh) 激光美容机激光效率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977040U (zh) 实现送丝机逐个脉冲限流和堵转过流保护的电路
CN103051163A (zh) 脉宽调制整流器的输出信号转换装置和电力机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