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1932B -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1932B
CN110231932B CN201910385888.8A CN201910385888A CN110231932B CN 110231932 B CN110231932 B CN 110231932B CN 201910385888 A CN201910385888 A CN 201910385888A CN 110231932 B CN110231932 B CN 110231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information flow
interface
lay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58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1932A (zh
Inventor
黄磊
刘潺
刘伟
杨阳
谷晓辉
张煜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Tongyuan Software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Tongyuan Software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Tongyuan Software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3858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1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1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1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1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采用Modelica将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基于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采用本发明,可以降低模型开发的难度,提高模型的重用性,有效缩短信息流系统设计周期、提升动态设计能力、提高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流系统的设计与验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流系统是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系统。简单的系统里不需要信息流设计,但在像火箭、卫星这些复杂航天器系统中,为了保证航天器平稳可靠地运行,航天器上的每一个设备都要按照给定的指令准确运转,所以航天器系统中的信息流设计在整个航天器的设计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国内的航天工程师们大多通过c语言编写控制软件来实现信息流的设计,然后通过联合仿真才能验证设计是否正确,从设计到实现到验证这整个周期极长,一旦出现错误,又会大大延长设计周期。
Modelica作为目前工业界盛行的一种建模语言,其具备面向对象的、基于方程的、可重用的和层次化的特点,基于流变量、势变量的接口表达方式,都为信息流系统模型的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可以降低模型开发的难度,提高模型的重用性,有效缩短信息流系统设计周期、提升动态设计能力、提高设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可包括:
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
采用Modelica将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
基于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进一步的,上述信息流层包括应用支持层、传输层和亚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信息流层的层模型指示的业务构建的处理过程的公用特征以及数据缓冲区的公用特征,上述层模型包括应用支持层模型、传输层模型和亚网层模型;
基于公共特征创建新信息流模型的单机模型。
进一步的,上述单机模型包括综合接口模型和处理过程模型,综合接口模型包括数据流接口模型和控制流接口模型。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对新信息流模型进行模型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系统,可包括:
原模型拆解模块,用于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
新模型架构创建模块,用于采用Modelica将子模型中的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
新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进一步的,上述信息流层包括应用支持层、传输层和亚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上述系统还包括: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信息流层的层模型指示的业务构建的处理过程的公用特征以及数据缓冲区的公用特征,层模型包括应用支持层模型、传输层模型和亚网层模型;
单机模型创建模块,用于基于公共特征创建新信息流模型的单机模型。
进一步的,上述单机模型包括综合接口模型和处理过程模型,综合接口模型包括数据流接口模型和控制流接口模型。
进一步的,上述系统还包括:
新模型验证模块,用于基于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对新信息流模型进行模型验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采用Modelica重建航天信息流模型,大大的降低了模型开发的难度,显著的提高了模型的重用性,有效缩短了信息流系统设计周期、提升了动态设计能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可以应用于航天器信息流系统模型构建的应用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3。
S101,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
具体的,上述系统可以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拆解后的模型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基于处理过程抽象、接口分离、模块化的设计分解思想进行模型拆解,拆解后的信息流层可以包括应用支持层、传输层和亚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接口而言,如果应用支持层下的设备访问构件的各个处理过程,输入、输出的都是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接口中除了包含PDU这个数据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名为Cont的控制流。Cont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只有Cont为True的时候,才对PDU进行处理。对于PDU,即使每个接口内的数据都叫PDU,其内部的数据结构却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个处理过程都需要定义自己独立的输入输出接口,就算是在一个处理过程中,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的数据结构也可能不一样。另外,有些处理过程是多输入多输出的,但每个时刻,数据只能从一个接口流入,一个接口流出,这是由Cont控制,也就是说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输入或者一个输出接口的Cont为true。除了PDU接口之外,还有两类接口,一个是处理过程查表时与数据缓冲区之间的接口,一个是返回处理过程命令执行结果的接口,两者组成都与PDU接口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拆解所得的应用支持层模型里面包含不同的设备业务访问构件,传输层模型包含不同的空间包业务构件,而亚网层包含不同的子网包业务构件,每个业务构件又是由处理过程和数据缓冲区两类模型构成。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数据结构的变化或者数据数值的变动,多输出的时候,还涉及出口通道的选择;而数据缓冲区就是一个插值表,将处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数据作为插值表的输入,然后将表中的值反馈给处理过程。
S102,采用Modelica将上述子模型中的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
具体的,上述系统可以采用Modelica将上述子模型中的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该模型架构可以是构建新模型的基础。
S103,基于上述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系统可以提取信息流层的层模型(即应用支持层模型、传输层模型和亚网层模型)指示的每个业务构件的处理过程的公用特征,和数据缓冲区的公用特征,并可以基于上述公共特征创建新信息流模型的不同单机模型,然后根据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不同单机模型进行模型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单机模型可以包括综合接口模型和处理过程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航天器信息流系统模型中传递的不仅仅只是信息流还有控制流,上述综合接口模型包括数据流接口模型和控制流接口模型,数据流接口模型用于传递数据,即二进制数,控制流接口模型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模型创建的过程中,将系统中各个处理过程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模型是关键。模型与处理过程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模型只能反映处理过程的部分特性,并不能全面表达所有信息,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上述系统可以获取模型的使用场景,明确模型创建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而可以选择合适的建模原理和思路来进行模型的建立。
在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系统可以基于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对创建的新信息流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可选的,可以通过验证关键曲线在航天器的设计阶段与设计结果是否吻合,以及在实际运行阶段与航天器的遥测值是否吻合进行模型验证。可以理解的是,若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与实际不一致,则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采用Modelica重建航天信息流模型,大大的降低了模型开发的难度,显著的提高了模型的重用性,有效缩短了信息流系统设计周期、提升了动态设计能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下面将结合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系统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3所示的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系统,用于执行本发明图1和附图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图1和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型构建系统10可以包括:原模型拆解模块101、新模型架构创建模块102、新模型生成模块103、特征提取模块104、单机模型创建模块105和新模型验证模块106。
原模型拆解模块101,用于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
具体实现中,原模型拆解模块101可以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拆解后的模型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基于处理过程抽象、接口分离、模块化的设计分解思想进行模型拆解,拆解后的信息流层可以包括应用支持层、传输层和亚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接口而言,如果应用支持层下的设备访问构件的各个处理过程,输入、输出的都是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接口中除了包含PDU这个数据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名为Cont的控制流。Cont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只有Cont为True的时候,才对PDU进行处理。对于PDU,即使每个接口内的数据都叫PDU,其内部的数据结构却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个处理过程都需要定义自己独立的输入输出接口,就算是在一个处理过程中,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的数据结构也可能不一样。另外,有些处理过程是多输入多输出的,但每个时刻,数据只能从一个接口流入,一个接口流出,这是由Cont控制,也就是说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输入或者一个输出接口的Cont为true。除了PDU接口之外,还有两类接口,一个是处理过程查表时与数据缓冲区之间的接口,一个是返回处理过程命令执行结果的接口,两者组成都与PDU接口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拆解所得的应用支持层模型里面包含不同的设备业务访问构件,传输层模型包含不同的空间包业务构件,而亚网层包含不同的子网包业务构件,每个业务构件又是由处理过程和数据缓冲区两类模型构成。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数据结构的变化或者数据数值的变动,多输出的时候,还涉及出口通道的选择;而数据缓冲区就是一个插值表,将处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数据作为插值表的输入,然后将表中的值反馈给处理过程。
新模型架构创建模块102,用于采用Modelica将上述子模型中的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
具体实现中,新模型架构创建模块102可以采用Modelica将上述子模型中的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该模型架构可以是构建新模型的基础。
新模型生成模块103,用于基于上述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特征提取模块104可以提取信息流层的层模型(即应用支持层模型、传输层模型和亚网层模型)指示的每个业务构件的处理过程的公用特征,和数据缓冲区的公用特征,单机模型创建模块105可以基于上述公共特征创建新信息流模型的不同单机模型,然后新模型生成模块103可以根据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不同单机模型进行模型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单机模型可以包括综合接口模型和处理过程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航天器信息流系统模型中传递的不仅仅只是信息流还有控制流,上述综合接口模型包括数据流接口模型和控制流接口模型,数据流接口模型用于传递数据,即二进制数,控制流接口模型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模型创建的过程中,将系统中各个处理过程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模型是关键。模型与处理过程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模型只能反映处理过程的部分特性,并不能全面表达所有信息,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上述系统可以获取模型的使用场景,明确模型创建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而可以选择合适的建模原理和思路来进行模型的建立。
在可选实施例中,新模型验证模块106可以基于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对创建的新信息流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可选的,可以通过验证关键曲线在航天器的设计阶段与设计结果是否吻合,以及在实际运行阶段与航天器的遥测值是否吻合进行模型验证。可以理解的是,若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与实际不一致,则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采用Modelica重建航天信息流模型,大大的降低了模型开发的难度,显著的提高了模型的重用性,有效缩短了信息流系统设计周期、提升了动态设计能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所述信息流层包括应用支持层、传输层和亚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采用Modelica将所述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
基于所述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所述信息流层的层模型指示的业务构建的处理过程的公用特征以及数据缓冲区的公用特征,所述层模型包括应用支持层模型、传输层模型和亚网层模型;
基于所述公用特征创建新信息流模型的单机模型;
对于接口而言,如果应用支持层下的设备访问构件的各个处理过程,输入、输出的都是PDU,接口中除了包含PDU这个数据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名为Cont的控制流,其中,Cont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只有Cont为True的时候,才对PDU进行处理;
对于PDU,即使每个接口内的数据都叫PDU,其内部的数据结构却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个处理过程都需要定义自己独立的输入输出接口,就算是在一个处理过程中,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的数据结构也可能不一样;有些处理过程是多输入多输出的,但每个时刻,数据只能从一个接口流入,一个接口流出,这是由Cont控制,也就是说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输入或者一个输出接口的Cont为true;除了PDU接口之外,还有两类接口,一个是处理过程查表时与数据缓冲区之间的接口,一个是返回处理过程命令执行结果的接口;
拆解所得的应用支持层模型里面包含不同的设备业务访问构件,传输层模型包含不同的空间包业务构件,而亚网层包含不同的子网包业务构件,每个业务构件又是由处理过程和数据缓冲区两类模型构成,处理过程中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数据结构的变化或者数据数值的变动,多输出的时候,还涉及出口通道的选择;而数据缓冲区就是一个插值表,将处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数据作为插值表的输入,然后将表中的值反馈给处理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机模型包括综合接口模型和处理过程模型,所述综合接口模型包括数据流接口模型和控制流接口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对所述新信息流模型进行模型验证。
4.一种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模型拆解模块,用于基于构件真实拓扑结构将原航天信息流模型拆解为接口模型和不同的信息流层;述信息流层包括应用支持层、传输层和亚网层中的一个或多个
新模型架构创建模块,用于采用Modelica将所述信息流层抽象为新信息流模型架构;
新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新信息流模型架构对所创建的单机模型进行整合生成新信息流模型;
其中,对于接口而言,如果应用支持层下的设备访问构件的各个处理过程,输入、输出的都是PDU,接口中除了包含PDU这个数据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名为Cont的控制流,其中,Cont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只有Cont为True的时候,才对PDU进行处理;
对于PDU,即使每个接口内的数据都叫PDU,其内部的数据结构却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个处理过程都需要定义自己独立的输入输出接口,就算是在一个处理过程中,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的数据结构也可能不一样;有些处理过程是多输入多输出的,但每个时刻,数据只能从一个接口流入,一个接口流出,这是由Cont控制,也就是说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输入或者一个输出接口的Cont为true;除了PDU接口之外,还有两类接口,一个是处理过程查表时与数据缓冲区之间的接口,一个是返回处理过程命令执行结果的接口;
拆解所得的应用支持层模型里面包含不同的设备业务访问构件,传输层模型包含不同的空间包业务构件,而亚网层包含不同的子网包业务构件,每个业务构件又是由处理过程和数据缓冲区两类模型构成,处理过程中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数据结构的变化或者数据数值的变动,多输出的时候,还涉及出口通道的选择;而数据缓冲区就是一个插值表,将处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数据作为插值表的输入,然后将表中的值反馈给处理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信息流层的层模型指示的业务构建的处理过程的公用特征以及数据缓冲区的公用特征,所述层模型包括应用支持层模型、传输层模型和亚网层模型;
单机模型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公用特征创建新信息流模型的单机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机模型包括综合接口模型和处理过程模型,所述综合接口模型包括数据流接口模型和控制流接口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新模型验证模块,用于基于动态显示的信息流传输过程对所述新信息流模型进行模型验证。
CN201910385888.8A 2019-05-09 2019-05-09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231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5888.8A CN110231932B (zh) 2019-05-09 2019-05-09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5888.8A CN110231932B (zh) 2019-05-09 2019-05-09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1932A CN110231932A (zh) 2019-09-13
CN110231932B true CN110231932B (zh) 2024-01-23

Family

ID=6786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5888.8A Active CN110231932B (zh) 2019-05-09 2019-05-09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193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60592A1 (en) * 1999-04-06 2000-10-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appliance for receiving streaming information and reading the information with a plurality of reader modules
CN102314539A (zh) * 2011-09-23 2012-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modelica语言的混凝土泵车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3220169A (zh) * 2013-03-29 2013-07-2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航天器层状信息流传输系统
WO2014011576A1 (en) * 2012-07-10 2014-01-16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Synthesis of simulation models from systems engineering data
WO2014153552A1 (en) * 2013-03-21 2014-09-25 Cornell University Building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CN104615799A (zh) * 2014-11-21 2015-05-13 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05468837A (zh) * 2015-11-23 2016-04-06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ds的航天器电气仿真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CN107341294A (zh) * 2017-06-15 2017-11-10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语言的航天器信息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CN107357961A (zh) * 2017-06-15 2017-11-17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模型的航天器推进系统动态分析方法
CN108732939A (zh) * 2017-04-14 2018-11-02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基于Modelica语言的航天器环热控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WO2019056564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河海大学 基于iec61968标准信息交互总线的配电网故障抢修系统数据共享方法
CN109683873A (zh) * 2018-11-16 2019-04-2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利用asn1规则的航天信息接口编码方法及系统架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6079A1 (en) * 2015-12-16 2017-06-22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Ice machine including vapor-compression system
US10140099B2 (en) * 2016-06-01 2018-11-27 The Math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code from executable models with floating point data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60592A1 (en) * 1999-04-06 2000-10-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appliance for receiving streaming information and reading the information with a plurality of reader modules
CN102314539A (zh) * 2011-09-23 2012-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modelica语言的混凝土泵车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
WO2014011576A1 (en) * 2012-07-10 2014-01-16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Synthesis of simulation models from systems engineering data
WO2014153552A1 (en) * 2013-03-21 2014-09-25 Cornell University Building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CN103220169A (zh) * 2013-03-29 2013-07-2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航天器层状信息流传输系统
CN104615799A (zh) * 2014-11-21 2015-05-13 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05468837A (zh) * 2015-11-23 2016-04-06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ds的航天器电气仿真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CN108732939A (zh) * 2017-04-14 2018-11-02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基于Modelica语言的航天器环热控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CN107341294A (zh) * 2017-06-15 2017-11-10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语言的航天器信息系统建模仿真方法
CN107357961A (zh) * 2017-06-15 2017-11-17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模型的航天器推进系统动态分析方法
WO2019056564A1 (zh) * 2017-09-19 2019-03-28 河海大学 基于iec61968标准信息交互总线的配电网故障抢修系统数据共享方法
CN109683873A (zh) * 2018-11-16 2019-04-2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利用asn1规则的航天信息接口编码方法及系统架构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Modelica 的载人航天器环热控系统建模仿真;刘伟,丁建完,赵建军,陈立平;《航天器环境工程》;第34卷(第2期);143~149 *
基于Modelica的液压起升机构动态特性分析;明媚等;《振动与冲击》;20120315(第05期);全文 *
基于Modelica的载人航天器环热控系统建模仿真;刘伟等;《航天器环境工程》;20170415(第02期);全文 *
杨宏.载人航天器系统仿真技术.《载人航天器》.20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1932A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9398B (zh) 天地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07612962B (zh) 一种分布式仿真评估试验管理系统
KR101548160B1 (ko) 워게임 모델의 연동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025061A (zh) 构建云端共享游戏场景的方法与服务器
Jin et al. Power grid simulation applications developed using the GridPACK™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ramework
CN110231932B (zh) 基于Modelica的航天器信息流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Fant et al. A pattern-bas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software product line engineering
KR20140042126A (ko) 발전소 dcs 로직 다이어그램 시뮬레이션장치 및 그 방법
Trott et al.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for multi-agent systems
CN106663118B (zh)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KR102155126B1 (ko) 이산 사건 명세와 모의 개체 아웃소싱 기반의 반도체 공정 모델링 및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07149615A2 (en) Client-sid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s
Cseppentő et al. UCAP: A Framework for Accelerator Controls Data Processing@ CERN
CN112650484B (zh) 一种基于Rhapsody工具的混合编程建模方法
CN105320499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适配方法和相关装置
Vazirpanah et al. Ros-based co-simulation for formal cyber-physical robotic system design
CN112363856A (zh) 一种基于dds实现深度学习框架与应用程序互操作的方法
US20220337476A1 (en) Internet-Of-Things Model-Based Virtual Internet-Of-Things Devi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94293B2 (en) Simulation support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simulation support program, and simulation support apparatus
Neudorfer et al. FMI for Physics-Based Models on AUTOSAR Platforms
Resch et al. Engineering and validation support framework for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and control applications
KR102081634B1 (ko) 장비 및 시스템 통합 시험을 위한 운용 메시지 기반 계층구조의 시뮬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CN117808971A (zh) 一种火箭发射场景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Van de Weerd et al. StructuralComponents-A Software System for Conceptual Structural Design
Christensen et al. A Python Pipeline for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R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