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0117A -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0117A
CN110230117A CN201910499348.2A CN201910499348A CN110230117A CN 110230117 A CN110230117 A CN 110230117A CN 201910499348 A CN201910499348 A CN 201910499348A CN 110230117 A CN110230117 A CN 110230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polyurethane fiber
solvent
strain
fiber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93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0117B (zh
Inventor
张春华
刘欣
王云
李晨
张科
夏良君
徐卫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993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01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0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0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0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0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2Preparation of spinning solu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6We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1/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 D01F11/0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11/08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7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属于纤维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聚氨酯不良有机溶剂和良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剂体系,结合浸没沉淀法与溶剂蒸发法,将聚氨酯溶解于混合溶剂中,经过不同孔径喷丝孔挤出,浸入凝固浴得到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倍牵伸和加热处理定型得到一种高强度和高应变的聚氨酯纤维产品。本发明是以优化设计聚氨酯成型溶剂体系,结合浸没沉淀法与溶剂蒸发法致相转变,实现了纯的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同时增强,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纤维强力最大可增加850%,应变最大可增加340%。该制备方法工艺设备简单,成本较低,对聚氨酯纤维力学调控性能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 和应变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Polyurethane)指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合物,聚氨酯分 子中含有的强极性基团和聚醚或聚酯柔性链段,使其具备高强度、良高弹性、 耐磨性、耐溶剂性、耐水性、耐疲劳性及吸能性等优异性能,以各种形态结 构,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国防、交通、体育、建筑等相关领域,在国民经济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聚氨酯的首要应用在纺织领域,应用形式主要 分为纤维和涂层两种。聚氨酯纤维也称氨纶,其伸长率高达400~800%,是 最富有弹性的化学纤维。
氨纶主要以裸丝,包芯纱,包覆纱及合捻纱等形式广泛地应用于运动服、 游泳服、紧身衣、健美衣、高弹内衣、高弹袜、宇航服、飞行服以及医疗领 域方面的弹性绷带等各类产品中。
随着聚氨酯纤维在其他应用领域的扩展,需要聚氨酯纤维具有更加优异 的力学性能。常见的聚氨酯纤维的纺丝方法主要有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其 中,湿法纺丝所制备的聚氨酯纤维的应力较差,而干法纺丝所制备的聚氨酯 纤维的应力、应变和韧性虽然较好,但仍不能满足现有材料的应用需求。目 前常见的对聚氨酯纤维力学改性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在聚氨酯纺丝液中添加一 些有机或无机的填料粒子,这些方法一般仅能提高聚氨酯纤维拉伸应力与拉 伸应变中的一个指标,并不能同时提高聚氨酯纤维的应力和应变,同时填料 粒子在填充到纺丝液中时,为了提高填料粒子和聚合物的界面性能,需要改 变聚氨酯的本体性能或者对填料粒子进行改性增加二者的相容性,改变聚氨 酯的本体对力学性能提高影响有限,而改性填料粒子需要繁琐的化学工艺, 且最终不能充分的发挥聚氨酯本体优势,使得聚氨酯纤维的加工制备过程更 加繁琐和增加了耗能,此外,也会在纯聚氨酯纤维材料中引入其他填料粒, 不能够制备纯的高强高韧聚氨酯纤维。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063993A,申请公布日2015年08月06日, 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增强聚酯纤维拉伸力学性能的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 一种增强聚氨酯纤维拉伸力学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纤维成型之后对纤维 进行低温电晕辐照改性及铵盐处理等,使得铵盐中的铵根离子在聚氨酯纤维 的无定形区大分子之间与聚氨酯大分子之间的氨基基团形成较稳定的氢键作 用力,构成能够增强的微交联结构,该方法虽然能够制备断裂强度增加 60~150%,断裂伸长率增加70~120%和杨氏模量增加30~80%增加的聚氨酯纤维,但所制备的聚氨酯纤维的力学性能仍不够优异,且所制备的聚氨酯纤维 中引入了第二相物质,不是纯的聚氨酯纤维。
公开硕士论文《二元溶剂两步法制备聚氨酯膜及纤维的性能研究》,公开 日期2017年6月,该硕士论文中采用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制备了聚 氨酯纤维,相比于单一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所制备的聚氨酯纤维,该方 法体系在低卷速下制备的聚氨酯纤维的应力和应变的增量分别为14~114%和 35~105%,该方法体系在中卷速下制备的聚氨酯纤维的应力和应变的增量分别 为23~74%和47~84%,所制备的聚氨酯纤维的应力和应变增量较小。
因此,制备出一种高强力高应变的纯的聚氨酯纤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纤维制备工艺中的纺丝液配制、凝固浴配 制、纺丝及后处理,所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聚氨酯纺丝液溶液的配制
S1:按质量比将以下三类溶剂配混成三元混合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 度为200r/min搅拌10min得到混合溶剂体系其配比如下:
聚氨酯的不良溶剂的质量分数:5%~45%;
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分数:30%~90%;
极性低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的质量分数:5%~30%。
S2:按质量比聚氨酯预聚体:混合溶剂=30%:70%~40%:60%称取聚氨酯 预聚体,于250mL烧杯中,加入S1中的三元混合溶剂,于25~40℃下,以 700~1000r/min搅拌速度,机械搅拌0.5~5h,使其充分溶解;
S3:将S2中得到的混合溶液置于真空烘箱,静置20min以除去混合溶液 中的气泡;
S4:将S3中得到的分散均匀的聚氨酯溶液密封待用;
(2)凝固浴配制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醇类有机溶剂配混,搅拌均匀后 配制成凝固浴,其中,凝固浴溶液的温度为20~50℃,去离子水的导电率 ≤16MΩ·cm;
(3)纺丝及后处理
S1:将聚氨酯纺丝液倒入湿法纺丝容器中,以注射泵速度15mL/h,从不 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上述凝固浴溶液中浸泡;
S2:将S1中浸没沉淀处理后的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牵伸处理;
S3:将S2经过多倍牵伸后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热处理,即得到聚氨酯纤维 产品。
优选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聚氨酯的不良溶 剂为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共混物,所述的极性低于N,N-二甲基甲酰 胺的溶剂为丙酮、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共混物。
优选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聚氨酯预聚体为 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或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或聚酯-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中的 一种。
优选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醇类有机溶剂为 乙醇或1-丙醇或1-丁醇或2-丙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共混物。
优选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凝固浴溶液浸泡 时间为20~300s。
优选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多倍牵伸是指将 浸没沉淀处理后的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0.2~5倍牵伸处理。
优选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溶剂蒸发处理是 指将多倍牵伸后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60~80℃,热处理时 间为100~200s。
本发明的核心机理是:由于尚未成型的聚氨酯纤维外层的三元混合溶剂 与凝固浴中的去离子水的快速双扩散作用,使得聚氨酯溶液的上表层通过相 转变形成一层致密的聚氨酯表层。随着浸没时间的延长,三元混合溶剂中聚 氨酯的不良溶剂与去离子水的不互溶性,使得相转化过程中三元混合溶剂与 去离子的双扩散作用转变为混合溶剂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极性小于N,N-二 甲基酰胺的溶剂的单扩散作用,且溶剂的扩散速率减慢。此时,聚氨酯尚未 完全固化成型,聚氨酯溶液中的聚氨酯分子链缓慢的进行自调整作用。聚氨 酯溶液中不良溶剂含量的增加,使得聚氨酯分子链的溶剂化程度减少,聚氨 酯分子链由舒展的链段模型转变为蜷缩的链球模型。然后,未完全成型的聚 氨酯纤维经过多倍牵伸,蜷缩的聚氨酯分子链沿着牵伸方向取向排列,从而 进一步提高聚氨酯纤维的强力。最后,在热处理过程中,聚氨酯分子链进一 步自调整,使得聚氨酯纤维具有较高的应力和应变。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聚氨酯不良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极性低 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所构成的三元混合溶剂体系,将聚氨酯预聚体溶 解于混合溶剂中,经过不同孔径喷丝孔挤出,浸入凝固浴得到未完全成型的 聚氨酯纤维,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倍微牵伸处理和加热定型得到最终聚氨酯纤 维产品。本发明是以优化设计聚氨酯成型溶剂体系,结合浸没沉淀法的原理, 实现了纯的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同时增强。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改变聚氨酯纤维制备工艺的前提下,采用聚氨酯的不良溶剂、N,N-
二甲基甲酰胺、和极性低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所构成的三元混 合溶剂体系,结合浸没沉淀的原理,在聚氨酯纤维未完全成型的过程 中进行多倍牵伸处理,制备拉伸应力和应变同时增加的聚氨酯纤维。
2.本发明在制备聚氨酯纤维的过程中采用了浸没沉淀致相转变成型方法 和热处理溶剂蒸发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设备简单,成本较低,对 聚氨酯纤维力学调控性能显著,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聚氨酯纤维强力增加最大值为850%,应变增加最大 值为3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 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 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包括聚氨酯纤维制备工艺中的 纺丝液配制、凝固浴配制、纺丝及后处理,所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聚氨酯纺丝液溶液的配制
S1:按质量比将以下三类溶剂配混成三元混合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 度为200r/min搅拌10min得到混合溶剂体系其配比如下:
聚氨酯的不良溶剂的质量分数:5%~45%;
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分数:30%~90%;
极性低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的质量分数:5%~30%。
S2:按质量比聚氨酯预聚体:混合溶剂=30%:70%~40%:60%称取聚氨酯 预聚体,于250mL烧杯中,加入S1中的三元混合溶剂,于25~40℃下,以 700~1000r/min搅拌速度,机械搅拌0.5~5h,使其充分溶解;
S3:将S2中得到的混合溶液置于真空烘箱,静置20min以除去混合溶液 中的气泡;
S4:将S3中得到的分散均匀的聚氨酯溶液密封待用;
(2)凝固浴配制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醇类有机溶剂配混,搅拌均匀后配 制成凝固浴,其中,凝固浴溶液的温度为20~50℃,去离子水的导电率 ≤16MΩ·cm;
(3)纺丝及后处理
S1:将聚氨酯纺丝液倒入湿法纺丝容器中,以注射泵速度15mL/h,从不 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上述凝固浴溶液中浸泡;
S2:将S1中浸没沉淀处理后的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牵伸处理;
S3:将S2经过多倍牵伸后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热处理,即得到聚氨酯纤维 产品。
进一步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聚氨酯的不 良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共混物,所述的极性低于N,N-二甲基 甲酰胺的溶剂为丙酮、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共混物。
进一步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聚氨酯预聚 体为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或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或聚酯-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 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醇类有机溶 剂为乙醇或1-丙醇或1-丁醇或2-丙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共混物。
进一步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凝固浴溶液 浸泡时间为20~300s。
进一步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多倍牵伸是 指将浸没沉淀处理后的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0.2~5倍牵伸处理。
进一步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所述的溶剂蒸发处理是 指将多倍牵伸后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60~80℃,热处理时 间为100~200s。
实施例2-8
将质量分数为如表1所示配比的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配混为甲苯、 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氧六环配混为三元混合溶剂,再将质量分数比为 30%:70%的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与三元混合溶剂机械搅拌2.5h后真空脱泡配 制成聚氨酯纺丝液。其中,搅拌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700转/分钟。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乙二醇配混,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凝 固浴,其中,去离子水的导电率为16MΩ·cm,凝固浴温度为40℃。
将聚氨酯纺丝液经过不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凝固浴中20s,再将 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0.8倍牵伸处理,最后于60℃下热处理100s。
结果见表2,采用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氧六环配比三元配比的 混合溶剂体系制备的聚氨酯纤维,其强力和应变随着甲苯,N,N-二甲基甲酰 胺和二氧六环三元溶剂体系中甲苯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 中,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氧六环配比为40%:50%:10%时,强力 和应变的增量最大,分别为300%和240%。
表1不同的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氧六环配比
表2与单一成型方法相比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增量
实施例9-12
实施例9-12为按照表3中三元溶剂组成,以质量分数比为40%:50%:10% 配混三元混合溶剂,再将质量分数比为30%:70%的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与三 元混合溶剂机械搅拌2.5h后真空脱泡配制成聚氨酯纺丝液。其中,搅拌温度 为25℃,搅拌速率为700转/分钟。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乙二醇配混,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凝 固浴,其中,去离子水的导电率为16MΩ·cm,凝固浴温度为40℃。
将聚氨酯纺丝液经过不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凝固浴中20s,再将 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0.8倍牵伸处理,最后于60℃下热处理100s。
结果见表4,采用不同三元混合溶剂体系制备的聚氨酯纤维,其中,最优 组合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40%:50%:10%),其强力和 应变增加量分别为360%和260%。
表3不同三元溶剂组成
表4不同三元溶剂组成制备聚氨酯纤维与单一成型方法相比聚氨酯纤维 强力和应变的增量
实施例13-14
实施例13-14为将不同质量分数比为的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 呋喃配混为三元混合溶剂,具体比例见表5,再将质量分数比为30%:70%的 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与三元混合溶剂机械搅拌2.5h后真空脱泡配制成聚氨酯 纺丝液。其中,搅拌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700转/分钟。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乙二醇配混,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凝 固浴,其中,去离子水的导电率为16MΩ·cm,凝固浴温度为40℃。
将聚氨酯纺丝液经过不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凝固浴中20s,再将 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0.8倍牵伸处理,最后于60℃下热处理100s。
表6中展示了,不同质量分数比为的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 喃配混为三元混合溶剂制备的聚氨酯纤维,其中,当甲苯,N,N-二甲基甲 酰胺和四氢呋喃比例为40%:30%:30%时,强力和应变增量达到最大,分别为 550%和320%。
表5不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三元溶剂配比
实施例 不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三元溶剂配比
实施例13 40%:40%:20%
实施例14 40%:30%:30%
表6不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三元溶剂配比与单一成型
方法相比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增量
实施例 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 强力(MPa) 应变(%)
实施例13 40%:40%:20% 430% 270%
实施例14 40%:30%:30% 550% 320%
实施例15-22
实施例15-22为将质量分数比为40%:30%:30%的甲苯,N,N-二甲基甲 酰胺和四氢呋喃配混为三元混合溶剂,再将质量分数比为40%:60%的聚酯型 聚氨酯预聚体与三元混合溶剂机械搅拌2.5h后真空脱泡配制成聚氨酯纺丝液。 其中,搅拌温度为30℃,搅拌速率为1000转/分钟。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乙醇配混,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凝固 浴,其中,去离子水的导电率为16MΩ·cm,凝固浴温度为50℃。
将聚氨酯纺丝液经过不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凝固浴中300s,再 将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不同牵伸倍数牵伸处理,具体见表7,最后于 80℃下热处理200s。
表7不同牵伸倍数
表8不同牵伸倍数制备得到聚氨酯纤维与单一成型方法相比聚氨酯纤维
强力和应变的增量
实施例 不同牵伸倍数 强力(MPa) 应变(%)
实施例15 0.2 280% 340%
实施例16 0.5 350% 320%
实施例17 1.0 560% 315%
实施例18 1.5 600% 310%
实施例19 2.0 660% 300%
实施例20 3.0 750% 280%
实施例21 4.0 850% 260%
实施例22 5.0 820% 230%
上述实施例采用万能强力机对聚氨酯纤维进行力学测试。测试条件:拉 伸隔距为30.0mm,拉伸速度100mm/min,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5± 5)%。每个样品至少测量15次,取平均值。
由表2、表4、表6和表8可以看出实施例2-22中可达到的强力较单一成 型方法的增量为70~850%,应变40~340%。本发明是以优化设计聚氨酯成型 溶剂体系,结合浸没沉淀法和牵伸使得大分子链取向排列的原理,实现了纯 的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同时增强。固化机理是在聚氨酯纤维进入到凝固 浴水的瞬间,表层先形成一层薄薄的较致密的膜,由于浓度差,N,N-二甲基 甲酰胺会和水进行相互扩散,相互渗透,在聚氨酯纤维的外表层还是会形成 小孔。但由于溶剂中甲苯与水不互溶,虽然也会有少量甲苯扩散出去,但是由于表层有致密膜的原因,扩散速度会很慢,也就是说,甲苯的扩散速度比 N,N-二甲基甲酰胺扩散的速度要慢很多。在聚氨酯溶液中随着溶剂扩散到凝 固浴中聚氨酯的黏度会逐渐增大,随着溶剂的扩散,二元溶剂聚氨酯黏度变 大的速度就会比纯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的聚氨酯黏度变大的速度要 慢,甲苯会继续作为聚氨酯的溶剂保留在聚氨酯溶液中,对聚氨酯的硬段有 一定溶胀作用,聚氨酯内部产生的收缩应力也会变小,然后在烘干的过程中, 甲苯缓慢的挥发,给聚氨酯内部一个足够长的内应力收缩调整时间,聚氨酯 溶液黏度就会慢慢变大,聚氨酯内部会产生收缩应力而固化成型。通过本发 明制备的聚氨酯纤维强力最大增加850%,应变最大增加340%。该制备方法 工艺设备简单,成本较低,对聚氨酯纤维力学调控性能显著,具有显著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 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纤维制备工艺中的纺丝液配制、凝固浴配制、纺丝及后处理,所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聚氨酯纺丝液溶液的配制
S1:按质量比将以下三类溶剂配混成三元混合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10min得到混合溶剂体系,其配比如下:
聚氨酯的不良溶剂的质量分数:5%~45%;
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分数:30%~90%;
极性低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的质量分数:5%~30%;
S2:按质量比,聚氨酯预聚体:混合溶剂=30%:70%~40%:60%称取聚氨酯预聚体,于250mL烧杯中,加入S1中的三元混合溶剂,于25~40℃下,以700~1000r/min搅拌速度,机械搅拌0.5~5h,使其充分溶解;
S3:将S2中得到的混合溶液置于真空烘箱,静置20min以除去混合溶液中的气泡;
S4:将S3中得到的分散均匀的聚氨酯溶液密封待用;
(2)凝固浴配制
将质量分数比为95%:5%的去离子水与醇类有机溶剂配混,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凝固浴,其中,凝固浴溶液的温度为20~50℃,去离子水的导电率≤16MΩ·cm;
(3)纺丝及后处理
S1:将聚氨酯纺丝液倒入湿法纺丝容器中,以注射泵速度15mL/h,从不同孔径的喷丝孔挤出后浸入上述凝固浴溶液中浸泡;
S2:将S1中浸没沉淀处理后的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牵伸处理;
S3:将S2经过多倍牵伸后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热处理,即得到聚氨酯纤维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的不良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共混物,所述的极性低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溶剂为丙酮、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共混物。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预聚体为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或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或聚酯-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类有机溶剂为乙醇或1-丙醇或1-丁醇或2-丙醇或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共混物。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固浴溶液浸泡时间为20~300s。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倍牵伸是指将浸没沉淀处理后的未完全成型的聚氨酯纤维进行0.2~5倍牵伸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蒸发处理是指将多倍牵伸后的聚氨酯纤维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60~80℃,热处理时间为100~200s。
CN201910499348.2A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Active CN110230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9348.2A CN110230117B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9348.2A CN110230117B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0117A true CN110230117A (zh) 2019-09-13
CN110230117B CN110230117B (zh) 2022-01-28

Family

ID=6785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9348.2A Active CN110230117B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01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120A (zh) * 2019-12-24 2020-04-24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水相界面反应纺丝制备智能纤维的方法
CN111074628A (zh) * 2019-12-24 2020-04-2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原位在线水扩链聚氨酯相变调温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522A (zh) * 2021-11-10 2022-01-21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聚氨酯制品的制备方法
CN115369511A (zh) * 2022-08-05 2022-11-22 武汉纺织大学 力敏变色聚氨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08397A (fr) * 1966-11-22 1968-01-05 Kurashiki Rayon Co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une fibre élastique de polyuréthane à adhésivité réduite
CN102517794A (zh) * 2011-12-05 2012-06-27 东华大学 一种透气不透水聚氨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5063993A (zh) * 2015-08-06 2015-11-18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增强聚氨酯纤维拉伸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05155003A (zh) * 2015-08-06 2015-12-1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强高模高弹聚氨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08397A (fr) * 1966-11-22 1968-01-05 Kurashiki Rayon Co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une fibre élastique de polyuréthane à adhésivité réduite
CN102517794A (zh) * 2011-12-05 2012-06-27 东华大学 一种透气不透水聚氨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5063993A (zh) * 2015-08-06 2015-11-18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增强聚氨酯纤维拉伸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05155003A (zh) * 2015-08-06 2015-12-1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强高模高弹聚氨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春华: "高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相转变调控机理与性能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120A (zh) * 2019-12-24 2020-04-24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水相界面反应纺丝制备智能纤维的方法
CN111074628A (zh) * 2019-12-24 2020-04-2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原位在线水扩链聚氨酯相变调温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8120B (zh) * 2019-12-24 2022-05-17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水相界面反应纺丝制备智能纤维的方法
CN111074628B (zh) * 2019-12-24 2022-09-20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原位在线水扩链聚氨酯相变调温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522A (zh) * 2021-11-10 2022-01-21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聚氨酯制品的制备方法
CN115369511A (zh) * 2022-08-05 2022-11-22 武汉纺织大学 力敏变色聚氨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0117B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0117A (zh) 一种提高聚氨酯纤维强力和应变的方法
Lu et al. Electrospinning of sodium alginate with poly (ethylene oxide)
Wang et al. Effects of coupling agent and interfacial modifier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 (lactic acid) and wood flour biocomposites
CN110229353B (zh) 一种改善有机粉体-聚氨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方法
WO2012117596A1 (ja) 高機能ポリエチレン繊維、及び染色高機能ポリエチレン繊維
Zhou et al. Green and Ethanol‐Resistant Polyurethane Nanofibrous Membranes Based on an Ethanol Solvent for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Textiles
Yang 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amide nanofiber membranes by polyurethane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i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hydrophobicity for breathable and waterproof applications
Salem et al.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thermal and water uptake performance of TPU/jute fiber green composites via chemical treatments on fiber surface
CN105019052B (zh) 一种高性能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229362A (zh) 增韧聚氨酯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44222A (zh) 一种涤纶织物的壳聚糖-聚酯聚醚共聚物亲水整理方法
CN109626881B (zh) 一种微纳纤维增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21070A (zh) 一种具有聚氨酯涂层的多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4242A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处理废水的纤维生物填料及制备方法
Ren et a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electrospun nanofiber membranes via post-heat treatment
CN108360087A (zh) 一种柔性耐温环保纤维及其制备工艺
CN107723836B (zh) 一种轻质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0463B (zh) 新型吸水速干纤维及生产方法和生产织物的方法
CN101921536A (zh) 水性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Paglicawan et al. Water uptake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plasma treated abaca fiber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
Li et al.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elastic fibers from electrospinning natural rubber
CN112500619A (zh) 一种芳纶纤维增强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230194B (zh) 一种3d打印服装材料
CN105088761A (zh) 一种双亲三嗪类单体对涤纶纤维亲水改性的方法
CN106149396A (zh) 一种高均匀性聚氨酯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