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504B -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504B
CN110225504B CN201910544067.4A CN201910544067A CN110225504B CN 110225504 B CN110225504 B CN 110225504B CN 201910544067 A CN201910544067 A CN 201910544067A CN 110225504 B CN110225504 B CN 110225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audio data
slave
wireless
m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40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504A (zh
Inventor
童伟峰
张亮
陈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440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方法包括: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建立有线连接,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虽然在智能设备和主无线设备间建立的是有线连接,但该有线连接不但不影响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间的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又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低延时性,从无线设备由于是通过广播接收音频数据,音频播放流畅,从根本上解决了蓝牙数据转发方式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用户体验较好。

Description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无线生活的追求,无线耳机、无线音箱等音频设备进入了普通家庭。蓝牙作为最流行的无线连接方式,被应用于无线耳机、无线音箱中。不仅在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与音频设备(耳机或音箱等)之间摆脱了线的束缚,而且在多个音频设备(耳机的左右耳或多个音箱)之间也可以摆脱线的束缚,实现真正的无线连接。
然而,现有无线蓝牙音箱系统,很难实现蓝牙同时连接多个音箱;且主音箱设备到从音箱设备转发音频数据时,如果以蓝牙形式转发,那么转发数据容易出错,从音箱设备接收到的音乐就容易有卡顿感,这种蓝牙数据转发方式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下问题:主音箱设备到从音箱设备转发音频数据时,转发数据容易出错,从音箱设备接收到的音乐就容易有卡顿感,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建立有线连接,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广播连接,蓝牙无连接从设备广播(Connectionless Slave Broadcast,简称为CSB)连接、低功耗蓝牙广播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所述CSB连接的情况下,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包括:所述主无线设备创建CSB链路,通过所述CSB链路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主无线设备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在当前发送所述音频数据的数据帧的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所述信道编码的纠错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所述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反馈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从无线设备与主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其中,所述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了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了有线连接;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广播连接,CSB连接、低功耗蓝牙广播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所述CSB连接的情况下,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包括:所述从无线设备创建CSB链路,通过所述CSB链路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所述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包括:所述从无线设备基于下一个数据帧中接收到的纠错码和所述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其中,所述下一个数据帧为当前接收数据帧相邻的下一个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之后,还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在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从无线设备进入睡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是否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之后,还包括:在未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且已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设备重复发送的N个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从无线设备根据M个音频数据包的信道质量对所述M个音频数据包进行联合纠错,以得到融合后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M个音频数据包为从所述N个音频数据包中选择的信道质量最好的M个音频数据包,所述信道质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噪比、载噪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从无线设备定时或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与所述主无线设备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向主无线设备反馈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以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从无线设备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向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设备组件,包括:主无线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从无线设备,其中,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有线连接,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主无线设备,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所述从无线设备,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创建无连接从设备广播CSB链路,通过物理层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创建CSB链路,通过CSB链路接收所述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在所述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的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所述信道编码的纠错码;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基于下一个数据帧中接收到的纠错码和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数据帧中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所述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反馈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按照所述发送次数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向主无线设备反馈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以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还配置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向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虽然在智能设备和主无线设备间建立的是有线连接,但该有线连接不但不影响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间的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又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低延时性,从无线设备由于是通过广播接收音频数据,音频播放流畅,从根本上解决了蓝牙数据转发方式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音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主音箱设备与从音箱设备交互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主音箱设备与从音箱设备交互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01至S102:
S101,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建立有线连接,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
S102,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在主无线设备和智能设备间建立有线连接,保证了智能设备与主无线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低延时和可靠性,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通过广播发送音频数据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低延时,进而从无线设备在播放音频时不会出现卡顿状况。
本发明实施例虽然在智能设备和主无线设备间建立的是有线连接,但该有线连接不但不影响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间的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又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低延时性,从无线设备由于是通过广播接收音频数据,音频播放流畅,从根本上解决了蓝牙数据转发方式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用户体验较好。
上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广播连接,CSB连接、低功耗蓝牙广播连接。
在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CSB连接的情况下,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时,需要主无线设备创建CSB链路,进而通过CSB链路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如果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WIFI连接的情况下,则对应的建立WIFI广播链路即可。
在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前,还可以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例如采用前向纠错编码、交织编码、卷积编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对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在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可以当前发送音频数据的数据帧的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信道编码的纠错码。例如,把第N帧数据对应的纠错码放到N+1帧里传输。
音频数据都是通过数据帧发送的,即数据帧中会承载音频数据包。本实施例将音频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音频数据,另一部分是纠错码,并将纠错码放在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通过纠错码,作为接收端的从无线设备可以对音频数据包进行自动纠错,进而得到正确的音频数据。
为了避免发送到从无线设备的音频数据包没法正确接收,所以,在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主无线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
在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时,可以是主无线设备主动确定发几次,也可以是与从无线设备进行协商后确定的。对于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协商后确定的方案,主无线设备包括如下两种处理过程:
(1)在主无线设备与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从无线设备反馈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并根据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与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2)在主无线设备与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主无线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上述两种处理过程的区别在于,(1)是从无线设备将自身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告知主无线设备,由主无线设备主动与从无线设备协商发送次数,而(2)是从无线设备知晓自身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所以自己确定了一个发送次数,用该发送次数与主无线设备主动进行协商。(2)相对(1)而言,能够更少的传输数据。
具体实现上述方案时,上述无线设备可以是WIFI音箱、蓝牙耳机或蓝牙音箱等。下面以无线设备为蓝牙音箱设备(下述简称为音箱设备)为例,结合附图对上述过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为智能设备与多个音箱设备组成的蓝牙音频系统。该系统首先智能设备与主音箱设备之间采用有线连接,然后主音箱设备向从音箱设备转发来自智能设备的数据,从音箱设备接收来自主音箱设备的音频数据。本发明中主音箱设备与从音箱设备之间可以有一部分是有线连接,但必有部分或全部是无线广播连接。当主音箱设备与多个从音箱设备进行无线广播连接时,主音箱设备转发的音频数据是立体声数据。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式,都能够可靠、低延时的传输音频数据。
图3阐述了主音箱设备向1个或多个从音箱设备通过蓝牙CSB广播发送数据、从音箱设备接收数据的过程。主音箱设备先建立CSB链路,再通过物理层向从音箱设备发送数据。从音箱设备也建立CSB链路,再通过物理层接收数据。该主从音箱设备的收发符合蓝牙无线协议。
图4对图3符合蓝牙无线协议的主从音箱设备数据收发的蓝牙物理层作出了改进。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系统,仍旧由主音箱设备向1个或多个从音箱设备发送数据,从音箱设备接收数据。主音箱设备先建立CSB链路,本发明实施例有别于普通蓝牙系统,对CSB广播数据作信道编码,然后再通过物理层向从音箱设备发送数据。从音箱设备也建立CSB链路,通过物理层接收数据,再对数据作信道解码,恢复符合蓝牙无线协议的CSB广播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前数据帧的信道编码数据中的纠错码,在下一数据帧中发送。因为空中无线信道具有时间相关性,无线信道往往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状况不佳。而在不同数据帧之间,时间间隔较大,不同数据帧时无线信道独立强,二帧无线信道状况同时不好的可能性小。因此,把纠错码放在下一数据帧中发送,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保留当前数据帧的纠错码,在下一数据帧中发送这一模式。同时,每个数据帧都发送两次。而在从音箱设备处,如果在两个数据帧中,有一个数据帧在经过纠错后正确接收,则选择任意正确接收的那个数据帧作为输出。如果在两个数据帧中,任一个数据帧在经过纠错后都没有正确接收,则根据两个数据帧的接收信噪比的不同,对两帧信号进行融合处理,联合纠错,提高正确接收概率。该方式显著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其中,上述的信道编码可以为前向纠错编码、交织编码等。前向纠错编码是基于给传输的信息添加冗余部分来实现的,可以是Reed-Solomon码、卷积码等具体实现方式。前向纠错编码可以自动纠正物理信道传输中的误码。交织编码将信道传输过程中的成群突发错误转换为随机错误,从而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道编码也可以跳过交织编码这一步。
对于有一个或多个无线从音箱设备情况,本发明中主音箱设备向各个从音箱设备转发立体声,从音箱设备从立体声中提取并转换成其要播放的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可以是立体声、四声道环绕、4.1声道、5.1声道、7.1声道中的一路。其中四声道环绕、4.1声道、5.1声道、7.1声道中的这一路音频信号,在从音箱设备处由立体声中转换而来。而对于多个从音箱设备,其播放四声道环绕、4.1声道、5.1声道、7.1声道中的哪一路音频信号,可以事先设定,也可以通过蓝牙系统,由智能设备或主音箱设备来配置。
对于只有一个无线从音箱设备情况,也可以主音箱设备从立体声中提取从音箱设备要播放的音频信号,再通过蓝牙转发给从音箱设备。这样能减少主从音箱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量。
对于一个发送时增加了信道编码的音频数据包,主音箱设备可以重复发N次。在从音箱设备处,如果没有一个音频数据包能正确接收,N个音频数据包可以融合联合接收。
为了降低数据传输量,重复发的N次音频数据包可以是不同的压缩率。比如SBC编码;可以是不同的bitpool,比如AAC编码采用不同码率。在从音箱设备处,最终选取能正确接收的最大码率(也就是最小压缩率)的那个音频数据包作为输出。其中,N次发送的音频数据包的信道编码可以不一样,比如卷积码,可以采取不同的打孔方式。
在从音箱设备处,如果没有一个包能正确接收,可以根据接收信号的SNR(信噪比)、RSSI(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载噪比等,从中选取M(M<N)个质量最好的包,做融合联合接收,以减少运算量。如果某一音频数据包正确接收了,从音箱设备进入睡觉,可以不接收其余的相同音频数据包,进而减少了从音箱设备的功耗。
从音箱设备可以定时或按接收到的指示比特跟主音箱另建一个无线连接,向主音箱汇报信号接收情况、信道质量,据此,可以跟主音箱协商重复发送次数、音频数据压缩率等参数,以期在延时大小与音频质量方面取得最好的平衡。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S501至S502:
S501,从无线设备与主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其中,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了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了有线连接;
S502,从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在主无线设备和智能设备间建立有线连接,保证了智能设备与主无线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低延时和可靠性,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从无线设备通过广播接收音频数据,可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低延时,进而从无线设备在播放音频时不会出现卡顿状况。
上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广播连接,CSB连接、低功耗蓝牙广播连接。
在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CSB连接的情况下,从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时,需要从无线设备创建CSB链路,进而通过CSB链路接收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从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在主无线设备发送了纠错码的情况下,从无线设备可以基于下一个数据帧中接收到的纠错码和预定译码方式对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其中,下一个数据帧为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帧相邻的下一个数据帧。
在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之后,还可以检测是否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
在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从无线设备进入睡眠状态。此时,不接收其余的相同音频数据包,进而减少了从无线设备的功耗。
在未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且已接收到主无线设备重复发送的N个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从无线设备根据M个音频数据包的信道质量对M个音频数据包进行联合纠错,以得到融合后的音频数据;其中,M个音频数据包为从N个音频数据包中选择的信道质量最好的M个音频数据包,信道质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噪比、载噪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
如果主无线设备再次发送了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则可以是主无线设备主动确定发几次,也可以是与从无线设备进行协商后确定的。对于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协商后确定的方案,从无线设备包括如下两种处理过程:
(1)从无线设备定时或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与主无线设备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从无线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广播连接向主无线设备反馈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以根据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与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2)从无线设备定时或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与主无线设备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从无线设备根据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向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上述两种处理过程的区别在于,(1)是从无线设备将自身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告知主无线设备,由主无线设备主动与从无线设备协商发送次数,而(2)是从无线设备知晓自身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所以自己确定了一个发送次数,用该发送次数与主无线设备主动进行协商。(2)相对(1)而言,能够更少的传输数据。通过协商后确定的发送次数较为合理,避免浪费传输资源。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组件,其包括:
主无线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从无线设备,其中,在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有线连接,在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无线广播连接;主无线设备,配置为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从无线设备,配置为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在主无线设备和智能设备间建立有线连接,保证了智能设备与主无线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低延时和可靠性,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通过广播发送音频数据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低延时,进而从无线设备在播放音频时不会出现卡顿状况。
上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连接,CSB连接。
上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创建无连接从设备广播CSB链路,通过CSB链路向从无线设备发送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从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创建CSB链路,通过CSB链路接收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从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基于预定译码方式对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在实现过程中,主无线设备,具体配置为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在当前发送音频数据的数据帧的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信道编码的纠错码;从无线设备,具体配置为基于下一个数据帧中接收到的纠错码和预定译码方式对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通过纠错码,从无线设备可以在对音频数据包进行纠错,进而得到正确的音频数据。
上述预定编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前向纠错编码,交织编码,卷积编码。
为了避免发送到从无线设备的音频数据包没法正确接收,主无线设备,还可以配置为通过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从无线设备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
在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时,可以是主无线设备主动确定发几次,也可以是与从无线设备进行协商后确定的。对于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协商后确定的方案,主无线设备,还可以配置为与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通过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通过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从无线设备反馈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并根据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与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相对应的,从无线设备,还配置通过第二无线广播连接向主无线设备反馈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以根据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与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还配置根据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向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从无线设备,还可以配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在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从无线设备进入睡眠状态;在已接收到主无线设备重复发送的N个已发送过的音频数据包、且未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根据M个音频数据包的信道质量对M个音频数据包进行联合纠错,以得到融合后的音频数据;其中,M个音频数据包为从N个音频数据包中选择的信道质量最好的M个音频数据包,信道质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噪比、载噪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是有线连接,保证了两者之间的低延时,主无线设备向从无线设备转发音频数据的蓝牙连接是CSB广播,没有重传机制,保证了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之间蓝牙数据传送的低延时;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是物理层改进的蓝牙系统,其蓝牙物理层是具有信道编码和解码的,使得从无线设备能可靠接收到来自主无线设备的音频数据;对于有一个或多个无线从无线设备情况,主无线设备向从无线设备转发立体声,从无线设备从立体声中提取并转换成其要播放的音频信号;对于只有一个无线从无线设备情况,也可以主无线设备从立体声中提取从无线设备要播放的音频信号,再通过蓝牙CSB连接广播给从无线设备,进而能减少主无线设备和从无线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量。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发明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发明。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对本发明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建立有线连接,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
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所述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
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反馈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并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按照所述发送次数,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广播连接,蓝牙无连接从设备广播CSB连接、低功耗蓝牙广播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所述CSB连接的情况下,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主无线设备创建CSB链路,通过所述CSB链路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主无线设备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
在当前发送所述音频数据的数据帧的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所述信道编码的纠错码。
6.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无线设备与主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其中,所述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建立了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了有线连接;
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所述从无线设备定时或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与所述主无线设备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
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向主无线设备反馈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以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所述从无线设备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向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WIFI广播连接,蓝牙无连接从设备广播CSB连接、低功耗蓝牙广播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为所述CSB连接的情况下,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包括:
所述从无线设备创建CSB链路,通过所述CSB链路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无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主无线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包括:
所述从无线设备基于下一个数据帧中接收到的纠错码和所述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其中,所述下一个数据帧为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帧相邻的下一个数据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无线设备按照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
在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从无线设备进入睡眠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之后,还包括:
在未接收到正确的音频数据包、且已接收到所述主无线设备重复发送的N个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从无线设备根据M个音频数据包的信道质量对所述M个音频数据包进行联合纠错,以得到融合后的音频数据;
其中,所述M个音频数据包为从所述N个音频数据包中选择的信道质量最好的M个音频数据包,所述信道质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噪比、载噪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
13.一种无线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无线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从无线设备,其中,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智能设备之间建立有线连接,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全部或部分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一无线广播连接;
所述主无线设备,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所述从无线设备,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音频数据;
在所述主无线设备与所述从无线设备之间建立第二无线广播连接;
所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接收所述从无线设备反馈的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从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广播连接,按照所述发送次数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再次发送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
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广播连接向主无线设备反馈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信道质量,以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与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或者,还配置根据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及所述信道质量向所述主无线设备协商再次发送所述已发送过的所述音频数据的发送次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创建无连接从设备广播CSB链路,通过所述CSB链路向所述从无线设备发送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创建所述CSB链路,通过所述CSB链路接收所述承载音频数据包的数据帧。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无线设备,还配置为按照预定编码方式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在当前发送所述音频数据的数据帧的下一个数据帧中发送所述信道编码的纠错码;
所述从无线设备,还配置为基于所述下一个数据帧中接收到的纠错码和预定译码方式对所述数据帧中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信道译码。
CN201910544067.4A 2019-06-21 2019-06-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Active CN110225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4067.4A CN110225504B (zh) 2019-06-21 2019-06-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4067.4A CN110225504B (zh) 2019-06-21 2019-06-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504A CN110225504A (zh) 2019-09-10
CN110225504B true CN110225504B (zh) 2022-04-29

Family

ID=67814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4067.4A Active CN110225504B (zh) 2019-06-21 2019-06-21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5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3179B (zh) * 2019-12-27 2023-10-27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395305B (zh) * 2020-03-12 2023-04-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进行同步播放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70428B (zh) * 2020-06-24 2021-12-07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设备的监听方法
CN112672290B (zh) * 2020-12-02 2022-05-31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主从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994754B (zh) * 2021-02-03 2022-08-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音频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5704A (zh) * 2014-07-11 2014-11-05 黄天旭 一种音箱组网方法和音箱网络
CN108347716A (zh) * 2018-01-15 2018-07-31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660971A (zh) * 2018-12-05 2019-04-19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用于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CN109842464A (zh) * 2017-09-30 2019-06-04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包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905925A (zh) * 2019-05-10 2019-06-18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组件及无线设备组件的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3127B2 (en) * 2014-05-14 2017-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udio dat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5704A (zh) * 2014-07-11 2014-11-05 黄天旭 一种音箱组网方法和音箱网络
CN109842464A (zh) * 2017-09-30 2019-06-04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包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8347716A (zh) * 2018-01-15 2018-07-31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660971A (zh) * 2018-12-05 2019-04-19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用于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CN109905925A (zh) * 2019-05-10 2019-06-18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组件及无线设备组件的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504A (zh)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5504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无线设备组件
US11848785B2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with diversity
US10932043B2 (en) Wireless audio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audio in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US8913540B2 (en) Triple-play protocol—a 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 protocol for transmissions in network-coded three node bidirectional cooperation
CN110913375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CN101233786B (zh) 用于无线音频设备的通信系统
EP1247368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694636B (zh) 采用喷泉码的harq技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系统
US10945081B2 (en) Low-latency streaming for CROS and BiCROS
US20100232618A1 (en) Wireless audio data distribution using broadcast an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GB2533832A (en) Broadcast audio retransmissions
JP2003124915A (ja) 情報ブロックを処理する方法
US11956084B2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with bidirectional diversity
WO2008037180A1 (fr) Procédé de commande de modes à antennes mutliples fondé sur une station
US11012484B2 (en) Audio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025325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
CN106658320B (zh) 使用中意频段在第一便携式通信设备和第二便携式通信设备之间交换数据包的方法
US1077847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udio information
CN111383644B (zh) 一种音频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7076957A (ja) 第1のポータブル通信デバイスと第2のポータブル通信デバイスの間でデータ・パッケージを交換する方法
JP2004129078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て好適な移動局
JP2007096982A (ja) 情報送信装置、送信条件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230106965A1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group communications
WO2012094881A1 (zh) 一种无线网络及无线通信中的编码协作方法
CN114979900A (zh) 一种无线耳机以及音频共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306 room 904, No. 800,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Area,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Hengxu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Jinke Road 2889 Lane Changtai Plaza B Block 201

Applicant before: Heng Xu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