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1479A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1479A
CN110221479A CN201910657287.8A CN201910657287A CN110221479A CN 110221479 A CN110221479 A CN 110221479A CN 201910657287 A CN201910657287 A CN 201910657287A CN 110221479 A CN110221479 A CN 110221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light
guide plate
area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72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1479B (zh
Inventor
刘群龙
陈志启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72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1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1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1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1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1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基板和导光板,将基板和导光板设置于背板的同侧表面且二者互不交叠,沿第一方向,基板的第一表面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第一背光区域位于第二背光区域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第一背光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背光源,第二背光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二背光源,多个第一背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多个第二背光源的发光面背离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可分区控制,从而根据需要调整第一背光源的亮度和发光角度以及第二背光源的发光均匀度,能够解决显示装置的下边框较大、屏占比不高的技术问题以及改善显示装置边框附近的圆角暗区。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通常在导光板侧边设置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条,LED灯条发射的光线从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在导光板内进行全反射,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的网点破坏光线在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使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射出,实现由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2是采用图1侧入式背光源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参阅图1-图2,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下边框B上设有LED灯条的驱动组件110’、背光源300’以及混光区域120’。LED灯条以倒装反组的形式,将LED灯条的驱动组件 110’通过胶体111’固定在胶框112’上,下边框B的宽度为L1,混光区域120’的宽度为L2,由于目前显示装置100’的上、左、右边框均压缩至极小的边框足以满足现阶段全面屏的需求,但是在下边框B由于驱动组件110’、背光源 300’以及混光区域120’的存在,使得下边框B进一步压缩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侧入式背光源300’在导光板200’的侧边入射,其发光面301’朝向导光板 200’。由于侧入式背光源30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由于背光源300’作为点光源,本身需要通过导光板200’的散光作用将光线均匀散开,避免近光处的 Hotspot现象(即热量集中的点或者区域),需要一定的混光距离L2。当减小下边框B的宽度L1时,随着混光距离L2的压缩通常会伴随着背光效率的急剧衰减,使得现有中心尺寸液晶模组的背光模组下边框B存在一定的极限(大约2mm)。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混光距离限制了下边框B的宽度,制约了全面屏的发展,同时在显示装置的左右两侧的圆角区域也容易存在暗区C。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装置的下边框较大、屏占比不高以及显示屏边框附近的圆角区域存在暗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基板和导光板,所述基板和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同侧表面且互不交叠,沿第一方向,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所述第一背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背光区域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背光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背光源,所述第二背光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二背光源,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的发光面背离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背光区域的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经由第一驱动线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背光区域的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经由第二驱动线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背光源和所述第二背光源均为mini LED灯或微型LED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背光源为楔形结构,设定所述第二背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锐角夹角为θ,θ为10度~90度,以使得所述第二背光源的出射的光线覆盖所述第一背光区域的正上方所在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驱动线路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线路的驱动电流,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第一背光区域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的发光亮度和发光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 LED灯为蓝光LED灯,所述蓝光LED灯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um~10um,相邻的所述LED灯之间的间距为50um~100u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背光光源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背光源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底面、第一顶面和四个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一顶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四个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一顶面均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二底面、第二顶面和四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二顶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四个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二顶面均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包覆在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出光面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出光面的荧光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荧光膜上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透明胶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及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呈阵列排布,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排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与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呈错位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通过胶体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分所述第一背光源设置于未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凹槽为矩形、半圆形或者锯齿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材,以及位于背离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沿垂直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光学膜材在所述背板的投影覆盖所述基板在所述背板的投影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背板的投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学膜材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扩散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的下增光层,以及位于所述下增光层背离所述扩散片一侧的上增光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之上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将承载有背光源的基板和导光板同侧置于背板的上方,且二者互不交叠,将基板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第一背光区域位于第二背光区域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第一背光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背光源,第二背光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背光源,多个第一背光源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多个第二背光源的出光面背离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背光源和第二背光源经由第一驱动线路、第二驱动线路分别与驱动芯片电连接,通过将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分区控制,同时第二背光区域的第二背光源出光面的部分光线能够照射至第一背光区域的正上方所在区域,以增大背光显示区的面积,实现窄边框,获得较高屏占比。相对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结构,能够进一步的缩小下边框的尺寸,同时能够改善显示屏边框附近的圆角暗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图1侧入式背光源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二背光源区域中的第二背光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入光侧矩形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入光侧弧形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入光侧齿形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背板900、基板 400和导光板200;基板400和导光板200均设置在背板900的同一侧表上,基板400和导光板200相互独立,且互相没有重叠区域,沿第一方向,即沿基板400指向导光板200的方向,基板400的第一表面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BL1 和第二背光区域BL2,第一背光区域BL1相对于第二背光区域BL2更靠近导光板200的位置,第一背光区域BL1中设置有多个第一背光源310,第二背光区域BL2中设置有多个第二背光源320,第一背光源310的发光面311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210,第二背光源320的发光面322背离基板400的第一表面,第二背光源320含有一部分呈斜向角度出射的光线,使得该部分光线能照射至第一背光区域BL1正上方的区域,可以使得第一背光区域BL1和第二背光区域BL2的投影位置的正上方区域均有光线出射,即均为显示区A的一部分,相比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结构,可增加显示区A的面积,缩小边框区域的大小。
进一步地,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 5是图4中第二背光源区域中的第二背光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将第二背光区域BL2中第二背光源320设置为楔形结构,设置该楔形的第二背光源320的发光面322与第二背光源320的底面的锐角夹角为θ,优选地,该θ为10度~90度,将第二背光源320的出光面322设置一定角度的倾斜,有利于更多的光线能够照射至第一背光区域BL1的正上方区域,以避免第一背光区域BL1的正上方区域出现暗区;具体地,中心光线RL沿垂直于第二背光源320的发光面322的方向从PQ的中心点O点向远离背板900的一侧出射,以使得第二背光源320的出射光线能够覆盖到第一背光区域BL1的正上方区域,以增大背光模组显示区A的面积。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设定最靠近第一背光区域BL的一排第二背光源320 到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之间的距离为X1,该楔形的第二背光源320的底边TS的长度为X2;沿第二方向,设定基板400远离背光900的一侧表面到光学膜片700之间距离为Y,该楔形的第二背光源320的一侧边QS的高度为 Y1,该楔形的第二背光源320的另一侧边PT的高度为Y1+Y2,楔形的第二背光源320的最高点P点距离光学薄膜700的距离为Y3;根据几何关系, tanθ=Y2/X2,tanθ=(X1+1/2X2)/(1/2Y2+Y3),Y1+Y2+Y3=Y;通过上述几何关系,可得出较优的θ角度值,使得第二背光源320发光面322的出射光线能够完全覆盖至第一背光区域BL1的正上方区域。
如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还包括驱动芯片150以及与驱动芯片150电连接的驱动线路SL,该驱动线路SL包括第一驱动线路SL1以及驱动线路SL2,位于第一背光区域BL1的多个第一背光源310经由第一驱动线路SL1与驱动芯片150电连接,位于第二背光区域BL2的多个第二背光源320经由第二驱动线路SL2与驱动芯片150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基板400的第一表面上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BL1和第二背光区域BL2,该第一表面为基板400背离背板900一侧的表面,第一背光区域BL1相对于第二背光区域BL2更靠近导光板200的位置,第一背光区域BL1、第二背光区域BL2可以是沿着一条水平线进行区域划分,例如图6中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虚线划分。在第一背光区域 BL1设置有第一驱动线路SL1,第一背光源310与第一驱动线路SL1电连接,在第二背光区域BL2设置有第二驱动线路SL2,第二背光源320与第二驱动线路SL2电连接;可选的,第一驱动线路SL1和第二驱动线路SL2通过各自的驱动线路层布设在基板400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背光源310和第二背光源320 可以通过打件的方式与各自对应的驱动线路层电连接。驱动电路层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也可以是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的驱动基板,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一背光源和第二背光源的固定方式和驱动方式、驱动电路层的组成结构均不作具体限定。从而实现第一背光区域BL1和第二背光区域BL1的分区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单独调整第一背光源区域BL1 中的第一背光源310的发光亮度和发光角度,以满足不同背光源区域的不同的发光要求,实现更好的画面显示效果。
图7是图3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背光区域BL1 和第二背光区域BL2沿图7中的弯折虚线进行划分,即第一背光区域BL1和第二背光区域BL2可以互相嵌入,即背光区域即有直下式发光区域,也有侧入式发光区域,可以使得第一背光区域BL1和第二背光区域BL2的投影位置的正上方区域均为显示区A的一部分,相比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结构,无需设置较大的混光距离L1占用边框B的宽度,因此,仅设置基板400的边缘到侧板901 之间的距离L3,可充分减小灯口侧边框,满足1mm以下边框设计需求,且能够提升屏占比。同时在背光模组的周边对应显示装置的圆角区域,由于采用直下式背光,能够改善显示屏的周边圆角区域的暗区现象。
由于第一背光区域BL1位于第二背光区域BL2靠近导光板200的一侧,因此,第一背光区域BL1的第一背光源BL1的发光亮度和发光角度需匹配导光板200进行相应的光学设计,具体的,通过分区电流控制单独提升第一背光区域的第一驱动线路SL1上的电流,使得第一驱动线路SL1上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驱动线路SL2的电流,例如,第一驱动线路SL1施加20mA的电流驱动,第二驱动线路SL2施加5mA的电流驱动,以使第一背光区域BL1的第一背光源310的获得较高发光亮度和较广发光角度,以及第二背光区域BL2的第二背光源320获得较高的光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背光区域BL1的多个第一背光源310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200,设计第一背光源BL1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和较广的发光角度利于导光板200能够将更多的光线打散进行传播,避免萤火虫现象,节省侧入式背光源在导光板中的混光距离;第二背光区域BL2的多个第二背光源320的出光面背离基板400的第一表面,为直下式出光方式,并且第二背光源320含有一部分呈斜向角度出射的光线,使得该部分光线能照射至第一背光区域BL1正上方的区域,可以使得第一背光区域BL1和第二背光区域BL2的投影位置的正上方区域均有光线出射。还可单独对第二背光区域BL2施加较小的驱动电流,使各第二背光源320发出的光具有较高的光均匀度,有利于提升第二背光源区域的光线的均匀度,避免显示屏圆角区域的暗区,有利于显示画面的均一性。
可选地,第一背光源310和第二背光源320均为蓝光LED灯,该蓝光LED 灯为miniLED(亚毫米发光二极管),该蓝光LED灯的长度和宽度均为 5um~10um,采用尺寸较小的mini LED灯能够减小混光距离,防止出现萤火虫现象。
具体地,第一背光源310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为长方体状,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底面、第一顶面和四个第一侧面,该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相对设置,该第一底面与基板的第一表面接触,第一侧面位于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之间,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四个第一侧面及第一顶面均发光,即将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五个面均设计为出光面以提高第一背光源310的出光量和光线的出射角度。
同样地,第二背光源320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为长方体状,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二底面、第二顶面和四个第二侧面,该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相对设置,该第二底面与基板的第一表面接触,第二侧面位于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之间,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四个第二侧面及第二顶面均发光,即将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五个面均设计为出光面以提高第二背光源320的出光量和光线的出射角度。
可选地,如图8-图9所示,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包覆该出光面的荧光膜600,该荧光膜600包覆多个第一背光源310的出光面以及多个第二背光源320的出光面,由蓝光LED发出的蓝光照射在根据预设比例混合的荧光膜600即可发出预设光。可选地,该荧光膜600也可以替换为量子点膜,蓝光LED激发该荧光膜600或者量子点膜发出荧光,由于荧光膜600对光线的扩散,可以在一定间距内增加第一背光区域BL1中的第一背光源310之间的间距而不出现萤火虫现象,以及在一定间距内增加第二背光区域BL2中的第二背光源320之间的间距而不出现萤火虫现象。
可选地,如图6-图7所示,多个第一背光源310及多个第二背光源320呈阵列排布,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排多个第二背光源320与多个第一背光源310 呈错位排布,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错位排布即将第一背光源310的侧发光面与第二背光源320的侧发面的位置错开,使其光线均能照射至导光板 200的入光面210上;采用此种设置方式,搭配第一背光源310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五个出光面以及第二背光源320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五个出光面,可以增加侧入式背光源的点光源朝向导光板200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类似于点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过程,进一步补偿沿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背光源310之间的暗区,改善萤火虫现象,减少混光距离甚至无需混光距离。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蓝光LED之间的间距为50um~100um。相对于目前的全屏直下式LED设置方式,采用此种设计可以节省设置的LED的芯片数量,而不出现萤火虫现象,能够节省背光源成本。此外如图9所示,在基板400第一表面上相邻两个LED之间的空隙处还可以设置有反射层130,可选的,位于第二背光区域BL2的反射层132的反射率可以大于位于第一背光区域BL1的反射层131的反射率,也可以将两处的反射率设置为相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反射层 130的作用是增大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如图3、图4、图8-图10所示,还包括位于导光板200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材700,以及位于背离导光板200 的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800,如图所示,光学膜片700可以延伸至第二背光区域的上方,即沿垂直于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光学膜片700在背板900的投影覆盖基板400和导光板200在背板900的投影,光学膜片700可以包括扩散片710、下增光片720和上增光片730。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荧光膜 600上远离基板400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支撑层610,该支撑层为透明胶膜,设置支撑层一方面可以可以较好的承载光学膜片700,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支撑层远离基板400一侧的表面平齐,有利于光学膜片700平坦性,以及显示面画面的均一性。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板400靠近背板900的一侧表面可通过胶体直接与背板900进行固定,优选地,该胶体为散热胶体。相对于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灯条反组的结构中灯条FPC需要通过胶框进行固定,本发明实施例无需设置胶框来固定基板400,因此,可以节省胶框的厚度,有利于节省背光模组边框区域的宽度,实现窄边框。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如图11所示,在导光板200的入光侧的表面210设置有多个呈矩形的第一凹槽220,第一凹槽220 为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向内部凹陷形成,第一背光区域BL1中,部分第一背光源310设置在第一凹槽220内,部分第一背光源310设置在未设置第一凹槽220的导光板200的入光侧210的边缘处,采用此种设置方式,还能够避免第一背光源310与导光板200的接口处产生的亮线,且多个第一凹槽220在导光板200的边缘处均匀排布,使得第一背光源310能够在与导光板200交接的区域形成交叉立体排布的结构,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进入导光板200并在导光板200内部打散后出射。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如图11所示,该第一背光源310容置于第一凹槽220内;第一凹槽220面向第一背光源310的发光面的表面为导光板220的入光面210。第一背光源310的发光面311可以与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紧密贴合;或者,两者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12、图13所示,第一凹槽220还可以为半圆弧形或者锯齿形等,即只要该第一凹槽220要能容纳侧入式第一背光源310。并且,由于工艺误差等因素,一般需要设置容积大于侧入式第一背光源300尺寸的第一凹槽 220。这样,在侧入式第一背光源300放置于第一凹槽220内时,基板400也相应适应第一凹槽220的形状进行延伸和改变。因此,设置于基板400第一表面的多个第一背光源310沿着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的形成交叉的排布设计,增大了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的面积,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混光效果,改善第一背光源310与导光板200的结合面亮线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如图3至图13所示,侧入式第一背光源310与导光板200接触的表面一般通过胶体(图未示)固定。具体地,胶体可以是双面胶等,在此不作限定。并且,胶体可以设置在侧入式第一背光源310与导光板200接触的全部表面,也可以设置在侧入式第一背光源310与导光板200接触的部分表面,即点胶方式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和图 15所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1,以及设置于背光模组1的出光面之上的液晶显示面板2。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背光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将承载有背光源的基板和导光板同侧置于背板的上方,且二者互不交叠,将基板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第一背光区域位于第二背光区域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第一背光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背光源,第二背光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背光源,多个第一背光源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多个第二背光源的出光面背离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背光源和第二背光源经由第一驱动线路、第二驱动线路分别与驱动芯片电连接,通过将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分区控制,同时第二背光区域的第二背光源出光面的部分光线能够照射至第一背光区域的正上方所在区域,以增大背光显示区的面积,实现窄边框,获得较高屏占比。相对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结构,能够进一步的缩小下边框的尺寸,同时能够改善显示屏边框附近的圆角暗区现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基板和导光板,所述基板和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同侧表面且互不交叠,沿第一方向,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划分为第一背光区域和第二背光区域,所述第一背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背光区域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背光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背光源,所述第二背光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二背光源,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的发光面背离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背光区域的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经由第一驱动线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背光区域的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经由第二驱动线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源和所述第二背光源均为mini LED灯或微型LED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光源为楔形结构,设定所述第二背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锐角夹角为θ,θ为10度~90度,以使得所述第二背光源的出射的光线覆盖所述第一背光区域的正上方所在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线路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线路的驱动电流,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第一背光区域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的发光亮度和发光角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为蓝光LED灯,所述蓝光LED灯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um~10um,相邻的所述LED灯之间的间距为50um~100u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光光源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背光源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均为长方体状;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底面、第一顶面和四个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一顶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四个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一顶面均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二底面、第二顶面和四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二顶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四个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二顶面均发光。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包覆在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出光面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出光面的荧光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荧光膜上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透明胶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及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呈阵列排布,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排多个所述第二背光源与多个所述第一背光源呈错位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表面通过胶体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分所述第一背光源设置于未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矩形、半圆形或者锯齿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材,以及位于背离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
沿垂直于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光学膜材在所述背板的投影覆盖所述基板在所述背板的投影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背板的投影。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材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扩散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的下增光层,以及位于所述下增光层背离所述扩散片一侧的上增光层。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之上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910657287.8A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221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7287.8A CN110221479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7287.8A CN110221479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1479A true CN110221479A (zh) 2019-09-10
CN110221479B CN110221479B (zh) 2022-05-17

Family

ID=67812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7287.8A Active CN110221479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147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845A (zh) * 2019-09-19 2019-11-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826543A (zh) * 2019-12-19 2020-0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68507A (zh) * 2020-08-14 2020-11-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355673A (zh) * 2022-01-10 2022-04-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7255A (ko) * 2006-01-23 2007-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다이오드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1051153A (zh) * 2007-05-11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3453383A (zh) * 2012-05-30 2013-12-18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842379U (zh) * 2016-07-20 2016-12-28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73324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7366900U (zh) * 2017-11-17 2018-05-15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灯条、胶框、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61754A (zh) * 2019-06-11 2019-08-23 创维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入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7255A (ko) * 2006-01-23 2007-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다이오드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1051153A (zh) * 2007-05-11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3453383A (zh) * 2012-05-30 2013-12-18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842379U (zh) * 2016-07-20 2016-12-28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73324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7366900U (zh) * 2017-11-17 2018-05-15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灯条、胶框、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61754A (zh) * 2019-06-11 2019-08-23 创维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入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845A (zh) * 2019-09-19 2019-11-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501845B (zh) * 2019-09-19 2022-07-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826543A (zh) * 2019-12-19 2020-0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26543B (zh) * 2019-12-19 2022-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68507A (zh) * 2020-08-14 2020-11-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355673A (zh) * 2022-01-10 2022-04-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1479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55813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22147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214773B (zh) 发光器件和具有发光器件的照明单元
JP436887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と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08586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US889423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10228589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024288B1 (ko) 조명 시스템
TWI546593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該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CN102588821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TWI569072B (zh) 照明單元及使用該照明單元的照明系統
KR102461530B1 (ko) 이형 액정표시장치
CN21157761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12007823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21475123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GB2544895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533977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652531B (zh) 發光系統
JP201123844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7441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3448123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391395B1 (ko) 광학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2028077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329630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173869A1 (zh) 一种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