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1434A - 一种智能眼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1434A
CN110221434A CN201910363394.XA CN201910363394A CN110221434A CN 110221434 A CN110221434 A CN 110221434A CN 201910363394 A CN201910363394 A CN 201910363394A CN 110221434 A CN110221434 A CN 110221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e
operating position
arc body
blind hole
intelligent gla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33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1434B (zh
Inventor
余林蔚
林益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33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1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1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1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1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1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14Side-members
    • G02C5/143Side-members having special ear pie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佩戴需求。智能眼镜包括眼镜主体和两条镜腿,两条镜腿分别连接于眼镜主体的两侧以形成用于夹持用户头部的夹持空间,眼镜主体任一侧的镜腿包括镜腿本体和延伸镜腿,其中:镜腿本体远离眼镜主体的一端为弧形体,弧形体背向夹持空间凸出且弧形体开设有容纳空间;延伸镜腿活动连接于弧形体的端部,且延伸镜腿具有收纳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由弧形体的端部伸出并指向另一侧的镜腿的第二工作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眼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智能眼镜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将最新的IT技术与传统眼镜的功能相结合,以其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功能丰富等优点已日渐流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是未来主要的智能穿戴形态,在使用时既需要满足用户长时间佩戴的需求,同时又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就对AR眼镜的佩戴舒适性和稳固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眼镜的佩戴舒适性和稳固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腿的形态,所以AR眼镜镜腿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AR眼镜镜腿的设计形态较为单一,无法兼顾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佩戴舒适性和稳固性需求,特别是在用户动作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眼镜脱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用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佩戴需求。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该智能眼镜包括眼镜主体和两条镜腿,两条镜腿分别连接于眼镜主体的两侧,使得眼镜主体与两条镜腿三者合围形成了一个用于夹持用户头部的夹持空间。具体设置时,眼镜主体任一侧的所述镜腿均包括镜腿本体和延伸镜腿,其中,镜腿本体远离眼镜主体的一端为弧形体,该弧形体背向上述夹持空间凸出,以使弧形体朝向夹持空间的一侧能够与用户头部较为贴合,并且弧形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延伸镜腿的容纳空间;延伸镜腿活动连接于弧形体的端部,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延伸镜腿收纳于弧形体的容纳空间内,此时镜腿与用户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智能眼镜对用户头部的夹持力相对较小,佩戴舒适性较佳,在第二工作位置,延伸镜腿由弧形体的端部伸出,并且伸出方向指向另一侧的镜腿,此时镜腿与用户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智能眼镜对用户头部的夹持力也相对较大,佩戴稳固性较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调整延伸镜腿的工作位置,使智能眼镜既能够满足在运动幅度较小的普通场景下的舒适性佩戴需求,又能够满足在运动幅度较大的运动场景下的稳固性佩戴需求,使得智能眼镜具有较佳的用户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延伸镜腿为弧形形状,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延伸镜腿均背向夹持空间凸出,以使得延伸镜腿在第一工作位置能够较为契合地收纳于容纳空间内,以及在第二工作位置能够更好地与用户头部贴合。
具体设置时,延伸镜腿的曲率与弧形体的曲率可设计为同一值,这样,当延伸镜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智能眼镜对用户头部的包裹性能够显著提高,智能眼镜的佩戴舒适性也相应提高。
延伸镜腿可通过滑动连接方式连接于弧形体的端部,这时,弧形体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充当上述容纳空间的盲孔,延伸镜腿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延伸镜腿的第一端滑动装配于盲孔内,延伸镜腿的第二端可由盲孔的孔口伸出,当延伸镜腿的第一端在盲孔内往复滑动时,延伸镜腿就可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为了使延伸镜腿能够保持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提高智能眼镜的使用可靠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延伸镜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盲孔的底部与孔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并且在第三磁性件上开设有能够使延伸镜腿的第二端穿过的通孔,当延伸镜腿的第一端滑动至盲孔的底部使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时,延伸镜腿就被锁定于第一工作位置,相应地,当延伸镜腿的第一端滑动至盲孔的孔口处使第一磁性件与第三磁性件磁性吸附时,延伸镜腿就被锁定于第二工作位置。
具体设置时,为了便于用户将延伸镜腿由盲孔内拉出,当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延伸镜腿的第二端应暴露于盲孔的孔口外侧。
在设置各个磁性件时,所述第一磁性件采用铁磁性材料制备,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三磁性件为磁铁。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盲孔的底部与盲孔的控制之间设置有环形挡壁,延伸镜腿穿射于该环形挡壁,并且延伸镜腿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挡板和弹性件,其中,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环形挡壁靠近所述盲孔的底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挡板环绕所述延伸镜腿设置且位于所述环形挡壁靠近所述盲孔的孔口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镜腿上并限位于所述环形挡壁与所述限位挡板之间;此外,在盲孔的底部与环形挡壁之间还设置有杠杆,所述杠杆靠近所述盲孔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按键,该按键可通过开设于所述弧形体的侧壁的穿过孔伸出至所述盲孔的外部,杠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与限位块卡接的卡勾;
当弹性件处于蓄能状态时,所述限位块可与所述卡勾卡接,所述延伸镜腿锁定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弹性件处于释能状态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环形挡壁抵接,所述延伸镜腿锁定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具体设置时,上述穿过孔可开设于弧形体的内侧壁、外侧壁、上侧壁或者下侧壁。
在实现杠杆的功能时,可在盲孔的内壁设置支座,并将杠杆铰接于该支座。
延伸镜腿还可通过转动连接方式连接于弧形体的端部,此时,弧形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充当容纳空间的凹槽,该凹槽延伸至弧形体的端面,并且凹槽靠近弧形体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转轴,延伸镜腿的一端枢装于转轴,当延伸镜腿绕该转轴转动时,延伸镜腿可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设置时,凹槽可以开设于弧形体的上侧壁,也可以开设于弧形体的下侧壁,以使得延伸镜腿能够较为契合地收纳于凹槽内。当然,凹槽还可以有弧形体的上侧壁贯穿至其下侧壁,这样,无论顺时针旋转延伸镜腿还是逆时针旋转延伸镜腿,都可以切换延伸镜腿的工作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智能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智能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伸镜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实施例智能眼镜在分界线B-B处沿A-A方向的半剖视图;
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智能眼镜在分界线D-D处沿C-C方向的半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镜腿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的一种实现方式;
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延伸镜腿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目前,智能眼镜常被应用于多种场景,如用户在步行、看书时等运动幅度较小的普通场景,或者在跑步、骑行时等运动幅度较大的运动场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用户对智能眼镜的佩戴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普通场景下,用户的佩戴需求以舒适性为主,而在运动场景下,用户的佩戴需求则以稳固性为主。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的镜腿设计形态较为单一,或者采用能够满足用户佩戴舒适性需求的普通镜腿设计,这样,用户在运动场景下佩戴时就可能会出现眼镜脱落的风险;又或者采用调节带代替智能眼镜的镜腿,并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调节带的调节和固定,从而满足用户的佩戴稳固性需求,但是这种设计形式又忽略了用户在普通场景下佩戴时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致使用户体验较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该智能眼镜的镜腿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整为不同的使用状态,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佩戴需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眼镜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眼镜具体可以为AR眼镜或者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眼镜包括眼镜主体100和两条镜腿200,其中,眼镜主体100用于承载智能眼镜相对于普通眼镜所增设的AR或VR显示组件,以使该智能眼镜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机交互场景;两条镜腿200分别连接于眼镜主体100的两侧,这样,眼镜主体100与两侧的镜腿200就连接形成了一个夹持空间300,当用户佩戴智能眼镜时,用户的头部就被夹持在该夹持空间300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眼镜的镜腿200具有能够满足普通场景下的舒适性需求的第一使用状态,以及满足运动场景下的稳固性需求的第二使用状态,用户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切换智能眼镜的使用状态。
具体设置时,参考图3、图4和图5所示,位于眼镜主体100任一侧的镜腿200均包括镜腿本体10和延伸镜腿20,其中,镜腿本体10远离眼镜主体100的一端为弧形体11,该弧形体11背向上述夹持空间300凸出,以使弧形体11与用户头部能够更好地贴合,提高对用户头部的包裹性与佩戴舒适性,并且,该弧形体11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延伸镜腿20的容纳空间12;延伸镜腿20与弧形体11的端部活动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滑动连接或者转动连接,使延伸镜腿2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如图3和图5所示,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延伸镜腿20收纳于弧形体的容纳空间12内,对应的,此时镜腿20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镜腿200与用户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智能眼镜对用户头部的夹持力相对较小,保证了用户在普通场景下佩戴时的舒适性;如图4和图7所示,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延伸镜腿20由弧形体11的端部伸出,并且伸出方向指向智能眼镜另一侧的镜腿200,这时镜腿200处于第二使用状态,镜腿200与用户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智能眼镜对用户头部的夹持力相对较大,保证了用户在运动场景下佩戴时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当眼镜主体100两侧的延伸镜腿20均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两条延伸镜腿20的末端可以如图4中所示的保留有一定的间距,当然也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尺寸的延伸镜腿20,使两条延伸镜腿20的末端接触或相接,从而将眼镜主体100与两条镜腿200形成的夹持空间封闭,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佩戴稳固性。可以理解的,镜腿本体10与延伸镜腿20均可采用弹性性能较佳的材料制作,既方便用户佩戴,又能兼顾不同用户的头围尺寸。此外,延伸镜腿20也可以设计为弧形形状,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延伸镜腿20背向夹持空间300凸出,以使得延伸镜腿20可以较为契合地收纳于弧形体11的容纳空间12内,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延伸镜腿20同样背向夹持空间300凸出,以使得延伸镜腿20沿弧形体11的弯曲方向延伸,更好地包裹用户头部,并且当延伸镜腿20具有弧形体11相同的曲率时,上述效果更加明显。
如上所述,延伸镜腿20既可以滑动连接于弧形体11的端部,也可以转动连接于弧形体11的端部,当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时弧形体11与延伸镜腿20的具体结构也不尽相同。下面首先以弧形体11与延伸镜腿20采用滑动连接方式时说明两者的具体结构。
参考图5、图6和图7所示,弧形体11的端面开设有盲孔13,该盲孔13即为上述用于容纳延伸镜腿的容纳空间12。延伸镜腿20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靠近眼镜主体100设置,延伸镜腿20的第二端远离眼镜主体100设置。具体设置时,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滑动装配于盲孔13内,延伸镜腿20的第二端可由盲孔13的孔口伸出,这样,当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在盲孔13的底部与盲孔13的孔口之间滑动时,其第二端就可在弧形体11的端部附近与远离弧形体11的端部的某一位置之间滑动,使延伸镜腿20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为了提高智能眼镜的使用可靠性,智能眼镜应满足:当用户在普通场景下佩戴时,延伸镜腿20能够保持在第一工作位置,当用户在运动场景下佩戴时,延伸镜腿20能够保持在第二工作位置。
为实现上述效果,继续参考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1,盲孔13的底部设置有能够与该第一磁性件21磁性吸附的第二磁性件131,如图5所示,当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滑动至盲孔13的底部时,第一磁性件21与第二磁性件131磁性吸附,使延伸镜腿20锁定于第一工作位置;相应地,盲孔13的孔口处设置有第三磁性件132,如图7所示,当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滑动至盲孔13的孔口处时,第一磁性件21与第三磁性件132磁性吸附,使延伸镜腿20锁定于第二工作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如果要将延伸镜腿20由第一工作位置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用户只需向盲孔13外拉动延伸镜腿20即可克服第一磁性件21与第二磁性件131之间的吸附作用力,同理,如果要将延伸镜腿20由第二工作位置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用户只需向盲孔13内推动延伸镜腿20即可克服第一磁性件21与第三磁性件132之间的吸附作用力。并且为了便于用户将延伸镜腿20由盲孔13内拉出,参考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延伸镜腿20的第二端应暴露于盲孔13的孔口外侧。
在具体设置各个磁性件时,第一磁性件21可以采用铁磁性材料制备,例如贴、镍或钴等金属或者铁、镍或钴的合金及化合物,这时,第二磁性件131和第三磁性件132可以为对铁磁性材料具有较强吸附作用力的磁铁;当然,也可以使第一磁性件21为磁铁,第二磁性件131和第三磁性件132采用铁磁性材料制备;再或者,还可以使第一磁性件21为具有第一极性的磁铁,第二磁性件131和第三磁性件132为具有与第一极性相反的第二极性的磁铁,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盲孔13的底部与盲孔13的孔口之间设置有环形挡壁14,延伸镜腿20穿射于该环形挡壁14,延伸镜腿20上设置有限位块22、限位挡板23和弹性件24,其中,限位块22位于环形挡壁14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靠近盲孔13的底部;限位挡板23环绕延伸镜腿20设置,且限位挡板23位于环形挡壁14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靠近盲孔13的孔口;弹性件24套设于延伸镜腿20上且限位于环形挡壁14与限位挡板23之间,并形成为当其处于蓄能状态时,延伸镜腿20处于收纳于盲孔13内的第一工作位置,当其处于释能状态时,延伸镜腿20处于伸出于盲孔13外的第二工作位置。其中,弹性件24具体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橡胶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24的释能状态是相对于其蓄能状态而言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弹性件24被外力压缩时为其蓄能状态,当外力撤销时则为其释能状态。为形成能够将弹性件24压缩的外力,参考图8所示,盲孔13内还设置有杠杆15,该杠杆15位于盲孔13的底部与环形挡壁14之间,并铰接于设置在盲孔13的内壁的支座16上,杠杆15的一端靠近盲孔13的底部设置,同时在该端设置有按键151,杠杆15的另一端靠近环形挡壁14设置,同时在该端设置有可与限位块22卡接的卡勾152;弧形体11的侧壁开设有将盲孔13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穿过孔17,设置于杠杆15的一端的按键151通过穿过孔17伸出至盲孔13的外部,具体设置时,穿过孔17可开设于弧形体11的内侧壁、外侧壁、上侧壁或者下侧壁。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形体11的内侧壁可以理解为佩戴时朝向卡持空间内的一侧,相应的,弧形体11的外侧壁则可以理解为佩戴时朝向卡持空间外的一侧;弧形体11的上侧壁可以理解为佩戴时远离用户肩部的一侧,相应的,弧形体11的下侧壁则可以理解为佩戴时靠近用户肩部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限位块22可与卡勾152卡接,并通过限位块22与卡勾152之间的卡接作用力使弹性件24被压缩于环形挡壁14与限位挡板23之间;如果要将延伸镜腿20由第一工作位置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用户需要按压按键151,如图9所示,基于杠杆原理,杠杆15设置有卡勾152的一端就会抬起,使得卡勾152与限位块22分离,在弹性件24的回弹力作用下,延伸镜腿20就会由盲孔13内向外伸出,使限位块22朝向靠近环形挡壁14的一侧移动,直至限位块22移动至与环形挡壁14抵接的位置,如图10所示,此时的弹性件24处于释能状态,将延伸镜腿20锁定于第二工作位置;如果要将延伸镜腿20由第二工作位置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用户同样需要按压按键151,使杠杆15设置有卡勾152的一端抬起,同时向盲孔13内推动延伸镜腿20,使限位块22朝向远离环形挡壁14的一侧移动,将弹性件24压缩,当限位块22移动至能够与卡勾152卡接的位置,撤销对按键151的按压,使杠杆15设置有卡勾152的一端复位并与限位块22卡接,将延伸镜腿20锁定于第一工作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勾152设计为图11中所示的圆锥体形式,这时,在将延伸镜腿20由第二工作位置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时就无需再按压按键151,用户向盲孔13内推动延伸镜腿20,当限位块22移动至与卡勾152接触时,随着用户继续推动延伸镜腿20,限位块22会施加给杠杆15一个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矩使杠杆15发生转动,这样,限位块22就会沿卡勾152的侧壁滑动,并由卡勾152靠近环形挡壁14的一侧滑动至卡勾152远离环形挡壁14的一侧,从而实现与卡勾152的卡接。
也就是说,当弹性件24处于蓄能状态时,配合杠杆15的作用使限位块22与卡勾152卡接,使延伸镜腿20锁定于第一工作位置,当弹性件24处于释能状态时,限位块11与环形挡壁14抵接,使延伸镜腿20锁定于第二工作位置。
以上实施例为弧形体11与延伸镜腿20采用滑动连接方式时的具体实现方式,下面以弧形体11与延伸镜腿20采用转动连接方式时说明两者的具体结构。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弧形体11的侧壁开设有凹槽18,该凹槽18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容纳延伸镜腿的容纳空间12。具体设置时,凹槽18延伸至弧形体11的端面,并且凹槽18靠近弧形体11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9,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开设有与转轴19配合的安装孔,延伸镜腿20通过安装孔枢装于该转轴19,这样,当延伸镜腿20的该端绕转轴19转动时,延伸镜腿20的第二端就可在凹槽18内的某一位置与凹槽18外与该位置对称的另一位置之间转动,从而使延伸镜腿20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设置时,如图12和图14所示,凹槽18可以开设于弧形体11的下侧壁,也可以开设于弧形体11的上侧壁,这样,可以使得延伸镜腿20能够更加契合地收纳于凹槽18内。当然,凹槽18也可以由弧形体11的上侧壁贯穿至弧形体的下侧壁,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这样,既可以通过顺时针转动延伸镜腿20使其切换工作位置,也可以通过逆时针转动延伸镜腿20使其切换工作位置,提高了智能眼镜的使用便利性。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凹槽18开设于弧形体11的下侧壁或者上侧壁,亦或由弧形体11的上侧壁贯穿至弧形体11的下侧壁,转轴19均是由弧形体11的内侧壁指向弧形体的外侧壁设置,或者由弧形体11的外侧壁指向弧形体11的内侧壁设置,并且转轴19的延伸方向与弧形体11的内侧壁及弧形体11的外侧壁相垂直。
为了使延伸镜腿20能够锁定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在延伸镜腿20的第一端,延伸镜腿20的内侧壁设置有凸台结构25;凹槽18具有内挡壁和外挡壁,其中,内挡壁位于靠近弧形体11的内侧壁的一侧,外挡壁位于靠近弧形体11的外侧壁的一侧,在凹槽18的内挡壁开设有第一U形槽181和第二U形槽182,其中,第一U形槽181由转轴19与凹槽18的内挡壁的连接处延伸至弧形体11的下侧壁,第二U形槽182由转轴19与凹槽18的内挡壁的连接处延伸至弧形体11的上侧壁,这样,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凸台结构25可装配于第一U形槽181内,将延伸镜腿20锁定,而当延伸镜腿2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凸台结构25可装配于第二U形槽182内,将延伸镜腿20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凸台结构25的高度与两个U形槽的深度都相对较小,当需要切换延伸镜腿20的工作位置时,用户只需拉动或推动延伸镜腿20的第二端即可克服凸台结构25与U形槽装配所产生的作用力。可以理解的,延伸镜腿20的外侧壁同样可以设置上述凸台结构25,类似地,只需在凹槽18的外挡壁同样开设上述第一U形槽181和第二U形槽182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中,还可以通过将安装孔的内径与转轴的外径设计为较为接近的尺寸,使得延伸镜腿只有在受到一定外力的作用时才能够绕转轴转动,而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则与转轴相对固定,这样同样可以使延伸镜腿能够保持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眼镜,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调整延伸镜腿的工作位置,使智能眼镜既能够满足在运动幅度较小的普通场景下的舒适性佩戴需求,又能够满足在运动幅度较大的运动场景下的稳固性佩戴需求,用户体验较佳。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眼镜主体和两条镜腿,两条所述镜腿分别连接于所述眼镜主体的两侧以形成用于夹持用户头部的夹持空间,所述眼镜主体任一侧的所述镜腿包括镜腿本体和延伸镜腿,其中:
所述镜腿本体远离所述眼镜主体的一端为弧形体,所述弧形体背向所述夹持空间凸出且所述弧形体开设有容纳空间;
所述延伸镜腿活动连接于所述弧形体的端部,且所述延伸镜腿具有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由所述弧形体的端部伸出并指向所述眼镜主体的另一侧的所述镜腿的第二工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镜腿为弧形形状,并且当所述延伸镜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延伸镜腿背向所述夹持空间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镜腿的曲率与所述弧形体的曲率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为开设于所述弧形体的端面的盲孔,所述延伸镜腿的第一端滑动装配于所述盲孔内,所述延伸镜腿的第二端可由所述盲孔的孔口伸出,当所述延伸镜腿的第一端在所述盲孔内往复滑动时,所述延伸镜腿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镜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盲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第三磁性件,且所述第三磁性件开设有能够使所述延伸镜腿的第二端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时,所述延伸镜腿锁定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三磁性件磁性吸附时,所述延伸镜腿锁定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延伸镜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延伸镜腿的第二端暴露于所述盲孔的孔口外。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采用铁磁性材料制备,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三磁性件为磁铁。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底部与所述盲孔的孔口之间设置有环形挡壁;所述延伸镜腿穿射于所述环形挡壁,所述延伸镜腿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挡板和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环形挡壁靠近所述盲孔的底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挡板环绕所述延伸镜腿设置且位于所述环形挡壁靠近所述盲孔的孔口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镜腿上并限位于所述环形挡壁与所述限位挡板之间;所述盲孔的底部与所述环形挡壁之间设置有杠杆,所述杠杆靠近所述盲孔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通过开设于所述弧形体的侧壁的穿过孔伸出至所述盲孔的外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勾;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蓄能状态时,所述限位块可与所述卡勾卡接,所述延伸镜腿锁定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弹性件处于释能状态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环形挡壁抵接,所述延伸镜腿锁定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内壁设置有支座,所述杠杆铰接于所述支座。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为开设于所述弧形体的侧壁的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弧形体的端面,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弧形体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延伸镜腿的一端枢装于所述转轴,当所述延伸镜腿绕所述转轴往复转动时,所述延伸镜腿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弧形体的上侧壁;或者,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弧形体的下侧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由所述弧形体的上侧壁贯穿至所述弧形体的下侧壁。
CN201910363394.X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智能眼镜 Active CN110221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3394.XA CN110221434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智能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3394.XA CN110221434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智能眼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1434A true CN110221434A (zh) 2019-09-10
CN110221434B CN110221434B (zh) 2020-09-29

Family

ID=67820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3394.XA Active CN110221434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智能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143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227A (zh) * 2020-04-28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CN112089609A (zh) * 2019-12-31 2020-12-18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镜式眼部按摩仪
CN112558304A (zh) * 2020-12-21 2021-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WO2022062021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设备
EP4310578A1 (en) * 2022-07-21 2024-01-24 Apple Inc. Devices with detachable headband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4274A1 (en) * 2021-09-14 2023-03-23 Kokanee Research Llc Configurable arm ti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9742A (ja) * 2009-01-20 2010-08-05 Olympus Corp 頭部装着型光学装置
CN105372832A (zh) * 2014-09-02 2016-03-02 江苏洪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腿可伸缩镜架
CN207833136U (zh) * 2018-02-26 2018-09-07 江苏初心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防掉落的眼镜
CN208060882U (zh) * 2018-04-20 2018-11-06 新兴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 可弯折镜腿的眼镜
CN208621853U (zh) * 2018-08-23 2019-03-19 祝福太 一种防脱落眼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9742A (ja) * 2009-01-20 2010-08-05 Olympus Corp 頭部装着型光学装置
CN105372832A (zh) * 2014-09-02 2016-03-02 江苏洪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腿可伸缩镜架
CN207833136U (zh) * 2018-02-26 2018-09-07 江苏初心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防掉落的眼镜
CN208060882U (zh) * 2018-04-20 2018-11-06 新兴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 可弯折镜腿的眼镜
CN208621853U (zh) * 2018-08-23 2019-03-19 祝福太 一种防脱落眼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9609A (zh) * 2019-12-31 2020-12-18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镜式眼部按摩仪
CN111399227A (zh) * 2020-04-28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WO2022062021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设备
CN112558304A (zh) * 2020-12-21 2021-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EP4310578A1 (en) * 2022-07-21 2024-01-24 Apple Inc. Devices with detachable headba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1434B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1434A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8766391U (zh) 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CN204046772U (zh) 一种挂接在眼镜上的蓝牙耳机
CN110187505A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101411185A (zh) 头戴显示器
CN202956555U (zh) 一种眼镜脚
CN104166246A (zh) 一种多功能眼镜架
CN104471959A (zh) 一种终端设备
KR101962624B1 (ko) 목에 착용이 가능한 핸드폰 거치대
CN206260066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结构
JP5801392B2 (ja) オフセットスプリングを有する伸縮ヒンジを備えたメガネフレーム
CN101316452B (zh) 耳挂式耳机
CN210222392U (zh) 一种伸缩式眼镜
CN204347754U (zh) 佩戴式显示器
CN109123930B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05635881A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06909821U (zh) 一种穿戴设备手机支架帽
CN210246852U (zh) 一种省力的手机壳
JP3162412U (ja) レンズフレームの折り畳み可能なメガネ装置
CN205809447U (zh) 简便拆卸式镜架及眼镜
CN209167690U (zh) 便于调节的ar眼镜
CN209014840U (zh) 一种新型眼镜
CN214751147U (zh) 一种便携式眼镜
CN219305008U (zh) 一种防掉运动型蓝牙耳机
CN208188573U (zh) 一种弹盖式投影机镜头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215010 room 704, building 5, No. 556, Chang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