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6883B -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6883B
CN110216883B CN201910439575.6A CN201910439575A CN110216883B CN 110216883 B CN110216883 B CN 110216883B CN 201910439575 A CN201910439575 A CN 201910439575A CN 110216883 B CN110216883 B CN 110216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molding
pigment
mold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95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6883A (zh
Inventor
李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395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6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6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6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6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6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08B1/32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using rotary clean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14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wave energy, i.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65/1429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wave energy, i.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particle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heating the interface
    • B29C65/143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wave energy, i.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particle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heating the interface direct heating of the surfaces to be join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80General aspects of machine operations or constructions and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包括安装步骤、上色步骤、喷绘步骤、清洗步骤、烘干步骤与贴合步骤,在安装步骤中将透明模塑件呈开口朝上的方式放至在流纹喷涂机的制具进行固定,在上色步骤中回转工作台带动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供给装置,颜料供给装置的颜料喷头将颜料从透明模塑件的开口喷入,在喷绘步骤中回转工作台带动上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喷涂装置,喷涂气缸带动喷头及喷涂制具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喷涂制具下端面与透明模塑件上沿抵接,该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图案印制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应用于不同材料的产品,溢胶量小,有效避免后期的修边过程,消耗时间少。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塑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透明模塑件的加工包括图案印制以及透明模塑件的贴合。图案印制即将将多彩流纹图案印制在透明半圆形或透明不规则形状的模塑件内侧,其方法大多是采用热转印或水转印和手工绘制的方式来实现的,釆用水转印工艺,制作工艺复杂,效率低成本高;而采用热转印工艺对产品材料的限制多。如tpu材质的产品,在热转印时,产品需要在一二百度的生产线里加热转印,而在此过程中tpu产品已经发生变型从而无法转印。
而透明模塑件的贴合是指在对透明模塑件进行图案印制后,将两透明模塑件粘合形成成形件的过程,目前透明模塑件的贴合一般利用胶水将两个透明模塑件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空心球体,或者是通过热熔连接,即将两个透明模塑件分别抵靠在发热板上,待两透明模塑件与发热板接触面的塑胶熔化再将两透明模塑件粘合,但是这种粘合方式粘合后,两透明模塑件的粘接位置将发生溢胶,一部分胶体将溢出两透明模塑件粘接后形成的成形件外部,另一部分将溢出至成形件内部,现有针对溢出成形件外部的胶体一般可通过修边除去,但对成形件进行修边操作,耗费时间较长,且处理后粘接位置将与构成成形件的两透明模塑件之间存在色差,影响产品外观,此外,溢出至成形件内部的胶体,凭借现有技术无法将其除去,如成形件为透明的,则人们可以直接看到成形件内部的胶体,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图案印制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够应用于不同材料的产品,溢胶量小,有效避免后期的修边过程,消耗时间少。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应用于彩色流纹喷涂机,该彩色流纹喷涂机包括回转工作台,沿回转工作台外缘依次设置有颜料供给装置、颜料喷涂装置、清洗装置与烘干装置,制具,安装于回转工作台上;颜料供给装置,包括用于储存颜料的颜料储存筒以及与颜料储存筒连接的颜料喷头;颜料喷涂装置,包括喷涂气缸、安装于喷涂气缸的驱动端的喷头以及与喷头连接的气泵;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气缸、安装于清洗气缸的驱动端的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板的旋转马达、安装于旋转马达的主轴的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的两固定辊与绕设于两固定辊的清洁棉线,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步骤:将透明模塑件呈开口朝上的方式放至在流纹喷涂机的制具进行固定;
上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供给装置,颜料供给装置的颜料喷头将颜料从透明模塑件的开口喷入;
喷绘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上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喷涂装置,喷涂气缸带动喷头及喷涂制具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喷涂制具下端面与透明模塑件上沿抵接,喷头插入透明模塑件的开口中,并将高压气体喷至透明模塑件中,直至透明模塑件中盛装颜料涂覆透明模塑件内表面,喷涂气缸带动喷头及喷涂制具远离透明模塑件;
清洗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喷绘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清洗装置,清洗气缸带动两固定辊及设置在两固定辊上的清洁棉线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清洁棉线与透明模塑件边缘抵接,旋转马达启动,以驱动清洁棉线以透明模塑件为中心转动,直至转动到预设圈数后旋转马达停止,清洗气缸带动清洁棉线远离透明模塑件;
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对透明模塑件吹热风进行烘干;
贴合步骤:将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按照朝向分为上透明模塑件与下透明模塑件,并分别固定在送料托盘的上下端面,送料驱动马达推动送料托盘到预设位置,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分别将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到吸附工位,此时,安装于上模电缸的上模制具将吸住安装于送料托盘的上端面的上透明模塑件,安装于下模电缸的下模制具将吸住安装于送料托盘的下端面的下透明模塑件,然后,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分别推动上模制具以及下模制具移动至初始工位,送料驱动马达推动送料托盘退到第一指定位置进行复位,电热机构驱动马达推动金属发热片到加工工位,然后,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分别将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到吸附工位,金属发热片发出热辐射,使得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靠近金属发热片的一端融化,电热机构驱动马达推动金属发热片退到第二指定位置进行复位,上模电缸以及下模电缸同时推动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到达贴合工位,以使上透明模塑件融化部分与下透明模塑件融化部分贴合以构成成形件,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运动至初始工位,取出成形件。
进一步地,流纹喷涂机的制具上设置与外置真空泵连通的通孔,能够吸附固定透明模塑件。
进一步地,烘干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一烘干机构,第一热风机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初步烘干;
第二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初步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二烘干机构,第二热风机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进一步烘干;
第三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进一步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三烘干机构,第三热风机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深度烘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比所述第一热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高,所述第三热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比所述第二热风及吹出的热风温度高。
进一步地,贴合步骤中金属发热片的加热温度为30度至900度。
进一步地,上模制具安装有第一真空吸盘。
进一步地,下模制具安装有第二真空吸盘。
进一步地,送料托盘的上下端设置有用于吸附上透明模塑件与下透明模塑件的第三真空吸盘。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将颜料喷入透明模塑件中,并利用喷头喷出气流,以使透明模塑件中盛放的颜料在高压气流的带动下涂覆透明模塑件内侧形成图案,无需对透明模塑件进行加热,且不受透明模塑件形状的影响,再配合清洗步骤与烘干步骤对透明模塑件进行后续的清洗与烘干处理,工序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此外,通过金属发热片产生热辐射的方式,对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进行加热,以使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融化,而非将金属发热片直接与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直接接触,有效避免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融化过度,导致粘接时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出现溢胶现象,同时减少了后期的处理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中流纹喷涂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中流纹喷涂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中流纹喷涂机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中热辐射自动粘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中热辐射自动粘接机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中热辐射自动粘接机的俯视图。
图中:10、回转工作台;11、制具;20、颜料供给装置;201、颜料储存筒;202、颜料喷头;30、颜料喷涂装置;301、喷涂气缸;302、喷头;303、喷涂制具;40、清洗装置;401、清洗气缸;402、安装板;403、旋转马达;404、第一固定板;4041、固定辊;4042、清洁棉线;405、第二固定板;4051、棉线筒;406、第四固定架;407、收线马达;50、烘干装置;511、第一固定架;512、第一热风机;521、第二固定架;522、第二热风机;531、第三固定架;532、第三热风机;1、送料托盘;2、上透明模塑件;3、上模电缸;4、上模活动板;5、上模制具;6、下模电缸;7、下模活动板;8、下模制具;9、送料驱动马达;16、电热机构驱动马达;17、电热机构;12、金属发热片;13、电热导线;14、变压器;1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步骤:将透明模塑件呈开口朝上的方式放至在流纹喷涂机的制具11进行固定;
上色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供给装置20,颜料供给装置20的颜料喷头202将颜料从透明模塑件的开口喷入;
喷绘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上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喷涂装置30,喷涂气缸301带动喷头302及喷涂制具303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喷涂制具303下端面与透明模塑件上沿抵接,喷头302插入透明模塑件的开口中,并将高压气体喷至透明模塑件中,直至透明模塑件中盛装颜料涂覆透明模塑件内表面,喷涂气缸301带动喷头302及喷涂制具303远离透明模塑件;
清洗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喷绘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清洗装置40,清洗气缸401带动两固定辊4041及设置在两固定辊4041上的清洁棉线4042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清洁棉线4042与透明模塑件边缘抵接,旋转马达403启动,以驱动清洁棉线4042以透明模塑件为中心转动,直至转动到预设圈数后旋转马达403停止,清洗气缸401带动清洁棉线4042远离透明模塑件;
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烘干装置50,烘干装置50对透明模塑件吹热风进行烘干;
贴合步骤:将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按照朝向分为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并分别固定在送料托盘1的上下端面,送料驱动马达推动送料托盘1到预设位置,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分别将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到吸附工位,此时,安装于上模电缸的上模制具将吸住安装于送料托盘1的上端面的上透明模塑件2,安装于下模电缸的下模制具将吸住安装于送料托盘1的下端面的下透明模塑件,然后,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分别推动上模制具5以及下模制具8移动至初始工位,送料驱动马达推动送料托盘退到第一指定位置进行复位,电热机构驱动马达推动金属发热片12到加工工位,然后,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分别将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到吸附工位,金属发热片12发出热辐射,使得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靠近金属发热片12的一端融化,电热机构驱动马达推动金属发热片12退到第二指定位置进行复位,上模电缸以及下模电缸同时推动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到达贴合工位,以使上透明模塑件2融化部分与下透明模塑件融化部分贴合以构成成形件,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运动至初始工位,取出成形件。
制具11上设置与外置真空泵连通的通孔,能够吸附固定透明模塑件。
烘干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一烘干机构,第一热风机512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初步烘干;
第二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初步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二烘干机构,第二热风机522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进一步烘干;
第三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10带动进一步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三烘干机构,第三热风机532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深度烘干。
所述第一热风机512、所述第二热风机522及所述第三热风机532吹出的热风温度逐渐升高。
清洗步骤中预设圈数为20rad。
贴合步骤中金属发热片12的加热温度为30度至900度。
上模制具5安装有第一真空吸盘。
下模制具8安装有第二真空吸盘。
送料托盘1的上下端设置有用于吸附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的第三真空吸盘。
所述烘干步骤的持续时间为5min。
本申请通过将颜料喷入透明模塑件中,并利用喷头302喷出气流,以使透明模塑件中盛放的颜料在高压气流的带动下涂覆透明模塑件内侧形成图案,无需对透明模塑件进行加热,且不受透明模塑件形状的影响,再配合清洗步骤与烘干步骤对透明模塑件进行后续的清洗与烘干处理,工序简单,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此外,通过金属发热片12产生热辐射的方式,对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进行加热,以使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融化,而非将金属发热片12直接与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直接接触,有效避免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融化过度,导致粘接时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待粘接面出现溢胶现象,同时减少了后期的处理工序。
本申请中安装步骤、上色步骤、喷绘步骤、清洗步骤、烘干步骤采用如图2-4所示流纹喷涂机完成,流纹喷涂机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回转工作台10,沿回转工作台10外缘依次设置有颜料供给装置20、颜料喷涂装置30、清洗装置40与烘干装置50,回转工作台10适于通过转动将透明模塑件依次输送至颜料供给装置20、颜料喷涂装置30、清洗装置40与烘干装置50;
制具11,安装于回转工作台10上用于固定开口朝上的透明模塑件;
颜料供给装置20,包括用于储存颜料的颜料储存筒201以及与颜料储存筒201连接的颜料喷头202,颜料喷头202适于将颜料喷入固定于制具11的透明模塑件中;
颜料喷涂装置30,包括喷涂气缸301、安装于喷涂气缸301的驱动端的喷头302以及与喷头302连接的气泵,喷涂气缸301适于驱动喷头302靠近或远离固定于制具11的透明模塑件,喷头302适于将气体喷入经颜料供给装置20加工后的透明模塑件中;
清洗装置40,包括清洗气缸401、安装于清洗气缸401的驱动端的安装板402、安装于安装板402的旋转马达403、安装于旋转马达403的主轴的第一固定板404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404下端面的两固定辊4041与绕设于两固定辊4041的清洁棉线4042,清洗气缸401适于驱动安装板402靠近或远离透明模塑件,以带动清洁棉线4042贴合或远离透明模塑件边沿,旋转马达403适于驱动第一固定板404旋转,以带动固定辊4041与清洁棉线4042转动,清洁棉线4042适于在旋转马达403的驱动下,对透明模塑件边沿进行清洁;
烘干装置50,适于对经清洗装置40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烘干。
使用时,将透明模塑件以开口朝上的方式安装于制具11上,由回转工作台10通过转动将透明模塑件依次输送至颜料供给装置20、颜料喷涂装置30、清洗装置40与烘干装置50,具体地,当透明模塑件转动至颜料供给装置20时,颜料喷头202根据使用者预先设定的颜料量以及颜料的颜色种类将颜料从透明模塑件开口喷入,颜料储存筒201根据需求设置有多个,以用于存储不同颜色及种类的颜料,待颜料喷头202将颜料喷洒至透明模塑件后,回转工作台10转动以使透明模塑件转动至颜料喷涂装置30,喷涂气缸301驱动喷头302下移,直至喷头302端部贴近透明模塑件停止,喷涂气缸301的驱动行程需要使用者根据透明模塑件的大小进行调节,当喷头302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喷头302将喷出高压气体,使得透明模塑件中盛放的颜料在气流的作用下扩散至透明模塑件内壁,为避免颜料随气流飞溅处透明模塑件,颜料喷涂装置30还包括安装于喷涂气缸301的驱动端的喷涂制具303,喷涂制具303呈环形设置,喷涂制具303用于遮挡透明模塑件外沿,以与透明模塑件上沿贴合,以起到挡板的作用,防止颜料飞溅至透明模塑件外部,此外,为确保颜料能够随气流扩散至整个透明模塑件内壁,同时避免出现颜料厚度不均的情况,喷头302设置在呈环形设置的喷涂制具303的圆心处,以将高压气体喷射至透明模塑件中心,使得颜料均匀扩散,喷头302喷出气流的压力需要使用者根据颜料种类、容量以及透明模塑件的大小进行调节,待透明模塑件喷漆完成后,回转工作台10转动以使透明模塑件转动至清洗装置40,清洗气缸401驱动安装板402朝透明模塑件方向运动,直至清洁棉线4042与透明模塑件边沿贴合时停止,清洗气缸401的行程可根据透明模塑件大小与形状进行设置,本申请并不局限于透明模塑件的加工,当清洗气缸401运行至预设行程后,即清洁棉线4042与透明模塑件边沿贴合时,旋转马达403驱动第一固定板404旋转,以带动固定辊4041与清洁棉线4042转动,以使清洁棉线4042对透明模塑件边沿进行刮擦,以除去残留在透明模塑件边沿的颜料,当旋转马达403旋转至预设圈数时清洁完成后,透明模塑件随回转工作台10的转动运动至烘干装置50,由烘干装置50对透明模塑件进行烘干。
通过利用颜料供给装置20将颜料喷入透明模塑件中,并配合颜料喷涂装置30对待透明模塑件中颜料施加高压气流,以使颜料在高压气流的带动下覆盖透明模塑件待加工面形成图案,再配合清洗装置40与烘干装置50对透明模塑件进行后续的清洗与烘干处理,工序简单,工作效率高,能够对不同材料及形状的透明模塑件进行加工,使用方便。
具体地,制具11上设置与外置真空泵连通的通孔,真空泵将抽取制具11与透明模塑件之间的空气形成真空,以吸附透明模塑件。此外,本申请中制具11可采用卡爪等,能够固定透明模塑件的夹紧件。
具体地,烘干装置50包括第一烘干机构,第一烘干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511以及安装于第一固定架511的第一热风机512,第一热风机512适于将热风吹向经颜料喷涂装置30处理后的透明模塑件。
更具体地,烘干装置50还包括第二烘干机构,第二烘干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521以及安装于第二固定架521的第二热风机522,第二热风机522适于对经第一热风机512处理后的透明模塑件。
烘干装置50还包括第三烘干机构,第三烘干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531以及安装于第三固定架531的第三热风机532,第三热风机532适于对经第三热风机532处理后的透明模塑件。
通过设置多个烘干机构,能够以将透明模塑件的烘干分为多步进行,以避免透明模塑件长时间滞留在同一装置,影响加工速度,不利于批量化生产。
制具11设置有多个,以装载多个透明模塑件,方便多个透明模塑件同时进行加工,有利于透明模塑件的批量化处理。
具体地,颜料供给装置20、颜料喷涂装置30、清洗装置40、第一烘干机构、第二烘干机构以及第二烘干机构沿回转工作台10外缘依次等距设置,且与制具11一一对应,以便于多个装置同时工作,避免出现闲置现象。
具体地,旋转马达403为双头轴马达,第一固定板404安装于旋转马达403的主轴的一端,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405,第二固定板405上安装有棉线筒4051,旋转马达403的主轴上开设有贯穿旋转马达403的主轴的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第一固定板404开设有与第一贯通孔对应的第一开口以及与与第二贯通孔对应的第二开口,清洗装置40包括安装于第一固定板404上的第四固定架406以及设置在第四固定架406上的收线马达407,清洁棉线4042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及第一贯通孔与棉线筒4051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开口机第二贯通孔与收线马达407的主轴固接。
在使用时,旋转马达403带动第二固定板405以及第二固定板405同步转动,以避免棉线筒4051上的清洁棉线4042在旋转过程中发生缠绕,待清洁完成后,即旋转马达403旋转至预设圈数后,收线马达407的主轴转动,由于清洁棉线4042一端与棉线筒4051固接,棉线筒4051将发生转动,棉线筒4051上干净的清洁棉线4042将穿过第一贯通孔、第一开口运动至两固定辊4041,以替换使用过的清洁棉线4042,使用后的清洁棉线4042将经由第二开口、第二贯通孔运动至收线马达407的主轴上进行回收,以确保清洁效果。收线马达407的主轴的旋转圈数需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当收线马达407的主轴收集5mm棉线即可停止。
具体地,一种彩色流纹喷涂机还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与颜料喷涂装置30、烘干装置50、清洗装置40、颜料供给装置20以及制具11电连接,以控制控制器15与颜料喷涂装置30、烘干装置50、清洗装置40、颜料供给装置20以及制具11工作。控制器15可为YHC2-30T-AC控制器。
本申请中贴合步骤采用如图5-7所示热辐射自动粘接机完成,热辐射自动粘接机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合模装置与运输装置,合模装置包括固定架、安装于固定架上端的上模电缸3、安装于上模电缸3的动力端的上模制具5、安装于固定架下端的下模电缸6以及安装于下模电缸6的下模制具8,上模电缸3适于驱动上模制具5朝向下模制具8方向运动,下模电缸6适于驱动所述下模制具8朝向上模制具5方向运动,上模制具5以及下模制具8的运动行程预设有初始工位、吸附工位与贴合工位,上模制具5设置有第一吸附装置,下模制具8设置有第二吸附装置,运输装置包括送料驱动马达9、电热机构驱动马达16、滑轨、设置在滑轨第一端的送料托盘1以及设置在滑轨第二端的电热机构17,滑轨上设置有加工工位,加工工位位于上模制具5与下模制具8之间,送料驱动马达9适于驱动送料托盘1在滑轨第一端与加工工位之间运动,电热机构驱动马达16适于驱动电热机构17在滑轨第二端与加工工位之间运动,送料托盘1的上下两端分别用于放置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本申请中将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的初始位置作为初始工位,将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距滑轨1至5毫米的位置作为吸附工位,将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贴合时上模制具5及下模制具8所处位置作为贴合工位,第一指定位置为滑轨第一端,第二指定位置为滑轨第二端。
使用时将透明模塑件按照朝向分为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并将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安装朝向将分别安装在送料托盘1上端与下端,当送料托盘1运动至加工工位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吸附工位,以使第一吸附装置吸附放置在送料托盘1上端的上透明模塑件2,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吸附工位,以使第二吸附装置吸附放置在送料托盘1下端的下透明模塑件;
当送料托盘1运动至滑轨第一端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初始工位,并带动上透明模塑件2运动至初始工位,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初始工位,并带动下透明模塑件运动至初始工位;
当电热机构17运动至加工工位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吸附工位,并带动上透明模塑件2运动至吸附工位,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吸附工位,并带动下透明模塑件运动至吸附工位,电热机构17产生热辐射,以对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并未与电热结构接触,以避免上透明模塑件2以及下透明模塑件待贴合部分过度融化。具体地,电热机构17电热机构17包括与滑轨滑动连接的安装平台、设置在安装平台的金属发热片12、设置在机架上的变压器14以及用于连接金属发热片12与变压器14的电热导线13,安装平台与电热机构驱动马达16的动力端固接,通过控制器15控制变压器14输出电压以控制金属发热片12所散发出的热辐射,从而金属发热片12对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进行加热时,根据上透明模塑件2以及下透明模塑件材质的不同,调节上透明模塑件2、下透明模塑件靠近金属发热片12一端(即待贴合面)的融化程度以及融化深度,以避免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的待贴合面融化过度,上透明模塑件2的待贴合面与下透明模塑件待贴合面贴合时发生溢胶。
当电热机构17运动至滑轨第二端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贴合工位,并带动上透明模塑件2运动至贴合工位,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贴合工位,并带动下透明模塑件运动至贴合工位,以使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贴合。
具体地,合模装置还包括与机架滑动连接的上模活动板4,上模活动板4与上模电缸3的动力端固接,合模装置还包括与机架滑动连接的下模活动板7,下模活动板7与下模电缸6的动力端固接,以避免上模制具5以及下模制具8滑动时出现偏差。
具体地,一种热辐射自动粘接机还包括真空泵,第一吸附装置包括安装于上模制具5的第一真空吸盘,第一真空吸盘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真空阀。
第一吸附装置包括安装于下模制具8的第二真空吸盘,第二真空吸盘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真空阀。
通过设置第一真空吸盘与第二真空吸盘用于吸附上透明模塑件2以及下透明模塑件,并利用第一真空阀与第二真空阀控制第一真空吸盘与第二真空吸盘的启动与关闭使用方便。
送料托盘1的上下端设置有用于吸附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的第三真空吸盘,第三真空吸盘设置有与真空泵连接的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真空阀。通过设置第三真空吸盘用于吸附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使用方便。
具体地,本申请还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与上模电缸3、下模电缸6、送料驱动马达9、电热机构驱动马达16、变压器14、真空泵、第一真空阀、第二真空阀以及第三真空阀电连接。
工作时,控制器15控制送料驱动马达9将送料托盘1输送至加工工位,然后启动上模电缸3,以使上模制具5运动至吸附工位,启动第一吸附装置以吸附放置在送料托盘1上端的上透明模塑件2,在启动上模气缸的同时,启动下模电缸6,以使下模制具8运动至吸附工位,启动第二吸附装置吸附放置在送料托盘1下端的下透明模塑件,以将上透明模塑件2及下透明模塑件从送料托盘1上取下;
然后控制送料驱动马达9将送料托盘1运输至滑轨第一端,并控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初始工位以带动上透明模塑件2运动至初始工位,并同步控制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初始工位以带动下透明模塑件运动至初始工位;
然后控制电热机构驱动马达16将电热机构17运动至加工工位时,并控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吸附工位,并带动上透明模塑件2运动至吸附工位,并同步控制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吸附工位,并带动下透明模塑件运动至吸附工位,启动电热机构17产生热辐射,以对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进行加热,以使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靠近电热机构17的一端发生融化,即上透明模塑件2以及下透明模塑件的发生融化。
然后控制电热机构17运动至滑轨第二端时,上模电缸3驱动上模制具5运动至贴合工位,并带动上透明模塑件2运动至贴合工位,下模电缸6驱动下模制具8运动至贴合工位,并带动下透明模塑件运动至贴合工位,以使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贴合。
具体地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贴合时间需要根据上下透明模塑件的材料进行设定,当上下透明模塑件的贴合面融化后,根据设定的材料塑化时间进行计时,计时到达后电热运动驱动马达复位,即电热机构17运动至滑轨第二端后停止,上模电缸3和下模电缸6同时启动,分别正向运动至粘接工位后停止,此时上透明模塑件2与下透明模塑件的粘接面已经紧密压合在一起,控制器15控制第一真空泵停止工作,冷却时间开始计时,计时到达预设时间后上模电缸3和下模电缸6同时反向复位至起始点,复位完成,控制器15控制第二真空泵停止工作,取出产品,自动流程结束,等待操作者按下启动开关再次进入自动循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应用彩色流纹喷涂机,该彩色流纹喷涂机包括回转工作台,沿回转工作台外缘依次设置有颜料供给装置、颜料喷涂装置、清洗装置与烘干装置,制具,安装于回转工作台上;颜料供给装置,包括用于储存颜料的颜料储存筒以及与颜料储存筒连接的颜料喷头;颜料喷涂装置,包括喷涂气缸、安装于喷涂气缸的驱动端的喷头以及与喷头连接的气泵;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气缸、安装于清洗气缸的驱动端的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板的旋转马达、安装于旋转马达的主轴的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的两固定辊与绕设于两固定辊的清洁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步骤:将透明模塑件呈开口朝上的方式放至在流纹喷涂机的制具进行固定;
上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供给装置,颜料供给装置的颜料喷头将颜料从透明模塑件的开口喷入;
喷绘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上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颜料喷涂装置,喷涂气缸带动喷头及喷涂制具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喷涂制具下端面与透明模塑件上沿抵接,喷头插入透明模塑件的开口中,并将高压气体喷至透明模塑件中,直至透明模塑件中盛装颜料涂覆透明模塑件内表面,喷涂气缸带动喷头及喷涂制具远离透明模塑件;
清洗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喷绘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清洗装置,清洗气缸带动两固定辊及设置在两固定辊上的清洁棉线朝透明模塑件运动,直至清洁棉线与透明模塑件边缘抵接,旋转马达启动,以驱动清洁棉线以透明模塑件为中心转动,直至转动到预设圈数后旋转马达停止,清洗气缸带动清洁棉线远离透明模塑件;
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对透明模塑件吹热风进行烘干;
贴合步骤:将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按照朝向分为上透明模塑件与下透明模塑件,并分别固定在送料托盘的上下端面,送料驱动马达推动送料托盘到预设位置,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分别将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推动 到吸附工位,此时,安装于上模电缸的上模制具将吸住安装于送料托盘的上端面的上透明模塑件,安装于下模电缸的下模制具将吸住安装于送料托盘的下端面的下透明模塑件,然后,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分别推动上模制具以及下模制具移动至初始工位,送料驱动马达推动送料托盘退到第一指定位置进行复位,电热机构驱动马达推动金属发热片到加工工位,然后,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分别将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推动 到吸附工位,金属发热片发出热辐射,使得上透明模塑件及下透明模塑件靠近金属发热片的一端融化,电热机构驱动马达推动金属发热片退到第二指定位置进行复位,上模电缸以及下模电缸同时推动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到达贴合工位,以使上透明模塑件融化部分与下透明模塑件融化部分贴合以构成成形件,上模电缸及下模电缸推动上模制具及下模制具运动至初始工位,取出成形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流纹喷涂机的制具上设置与外置真空泵连通的通孔,能够吸附固定透明模塑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一烘干机构,第一热风机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初步烘干;
第二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初步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二烘干机构,第二热风机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进一步烘干;
第三烘干步骤:回转工作台带动进一步烘干后的透明模塑件运动至第三烘干机构,第三热风机将热风吹向清洗后的透明模塑件进行深度烘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比所述第一热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高,所述第三热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比所述第二热风机 吹出的热风温度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贴合步骤中金属发热片的加热温度为30度至90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模制具安装有第一真空吸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模制具安装有第二真空吸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送料托盘的上下端设置有用于吸附上透明模塑件与下透明模塑件的第三真空吸盘。
CN201910439575.6A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Active CN110216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9575.6A CN110216883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9575.6A CN110216883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6883A CN110216883A (zh) 2019-09-10
CN110216883B true CN110216883B (zh) 2021-08-10

Family

ID=6781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9575.6A Active CN110216883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68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0734A (zh) * 2003-12-05 2007-01-03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4552737A (zh) * 2013-10-22 2015-04-29 丹阳市中远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透明灯罩生产工艺
CN105452116A (zh) * 2013-06-05 2016-03-30 环美有限公司 使用热熔接缝生产织物袋或容器的方法
CN108449819A (zh) * 2018-04-10 2018-08-24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塑料球冠面红外焊接感应加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6740A1 (en) * 2009-06-26 2010-12-30 Hall David R Bonded Assembly Having Low Residual Stress
US20150360816A1 (en) * 2014-06-16 2015-12-17 Ching-Tien Chen Three-dimensional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food vess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0734A (zh) * 2003-12-05 2007-01-03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5452116A (zh) * 2013-06-05 2016-03-30 环美有限公司 使用热熔接缝生产织物袋或容器的方法
CN104552737A (zh) * 2013-10-22 2015-04-29 丹阳市中远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透明灯罩生产工艺
CN108449819A (zh) * 2018-04-10 2018-08-24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塑料球冠面红外焊接感应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6883A (zh)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5141U (zh) 转盘式全自动喷油机
CN113275174A (zh) 一种基于视觉监测装置的自动升降式喷涂置及其喷涂方法
CA2319604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vented brake rotors
CN111644288A (zh) 多色喷涂圆盘机
CN104858094A (zh) 一种全自动树脂镜片镀膜喷涂机
CN211518835U (zh) 全自动移印机
CN110216883B (zh) 一种透明模塑件加工方法
CN111804493A (zh) 一种多色喷漆烘干系统
CN213161525U (zh) 一种新型自清洗自动点胶机
CN203021838U (zh) 一种采用新型涂布方法的人造革制造机
CN109972811A (zh) 一种用于生产整体卫浴底盘的自动涂胶贴砖生产线
JP4445228B2 (ja) 塗装乾燥ライン装置
CN210585593U (zh) 一种彩色流纹喷涂机
CN112808545B (zh) 一种灯具生产用高反射率粉末涂料喷涂设备
CN211329966U (zh) 一种美术品喷漆装置
CN213670062U (zh) 喷涂线自动跟踪装置
CN220429445U (zh) 一种用于纸袋生产的均匀涂胶装置
CN216539208U (zh) 一种五金漆喷涂用一体式喷涂机
CN220574954U (zh) 一种led灯珠锡焊装置
CN113634416B (zh) 一种磁钢喷涂用输送系统
CN212237891U (zh) 多色喷涂圆盘机
CN211756549U (zh) 全自动涂胶机
CN217508532U (zh) 马达铁芯粘胶成型装备
CN219334738U (zh) 一种木雕成品用均匀涂漆装置
CN210522976U (zh) 一种自动点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