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789B -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789B
CN110213789B CN201910385099.4A CN201910385099A CN110213789B CN 110213789 B CN110213789 B CN 110213789B CN 201910385099 A CN201910385099 A CN 201910385099A CN 110213789 B CN110213789 B CN 110213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version
transmission protocol
reporting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50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789A (zh
Inventor
高尚秀
柯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50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3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3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Description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蓝牙(Bluetooth)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短距离无线电信号传输标准,它是一种面向低功耗的通信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其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音箱等终端设备上,以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
一般来说,基于覆盖范围较小的蓝牙信号,通信双方可以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具有蓝牙功能的终端设备能够与蓝牙耳机建立连接,且蓝牙耳机可以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音频播放的延迟时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的视频播放设备在获取到蓝牙耳机上报的延迟时间之后,可以实现音视频同步播放的功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部分蓝牙耳机因为出现异常而频繁地上报延迟时间,从而造成终端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被频繁唤醒,也就加快了终端设备的电量消耗,最终导致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避免当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蓝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发送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配置为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所述发送单元,配置为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所述蓝牙设备包括:上报单元、接收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上报单元,配置为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所述接收单元,配置为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所述蓝牙设备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蓝牙连接程序,所述蓝牙连接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对于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首先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然后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最后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对于蓝牙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首先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然后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最后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这样,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蓝牙作为一项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跨设备传输音频信息、文件信息和广播信息等数据,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技术不仅消除了设备与设备之间传统的连接电缆,取而代之以无线连接;而且蓝牙技术的可穿透性大,能够穿透不同物质以及在物质间扩散,且采用调频展频技术,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通信。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通信系统10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蓝牙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和蓝牙设备120;其中,终端设备110为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等移动终端,也可以是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蓝牙设备120也为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比如可以是蓝牙耳机、蓝牙音响等电子设备。在图1所示的蓝牙通信系统10中,终端设备110包括有第一蓝牙模块1101,蓝牙设备120包括有第二蓝牙模块1201;这样,当终端设备110通过第一蓝牙模块1101开启蓝牙功能之后,可以通过蓝牙设备120中的第二蓝牙模块1201建立蓝牙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
基于图1所示的蓝牙通信系统1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为具有蓝牙功能的终端设备,它可以与蓝牙设备通过蓝牙建立通信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这里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蓝牙设备可以为蓝牙耳机。
当终端设备开启蓝牙功能之后,可以搜索附近区域内可连接的蓝牙设备,并显示所有可连接的蓝牙设备;用户在选择某一个蓝牙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建立与该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终端设备开启蓝牙功能之后,还可以基于可连接的蓝牙设备与已经保存的历史连接记录来实现自动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蓝牙设备来说,蓝牙地址为每个蓝牙设备的唯一标识,蓝牙地址可以由6个字节(byte)组成,其中高字节的3byte是由蓝牙联盟向蓝牙设备厂商分配的,而低字节的3byte是由蓝牙设备厂商自己分配的,比如蓝牙设备厂商将低字节的3byte分配给自身所生产的每一个拥有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地址的设备。
举例来说,当智能手机开启蓝牙功能之后,可以搜索附近区域内可连接的蓝牙设备,每个蓝牙设备对应有唯一的蓝牙地址;用户在选择某一个蓝牙耳机之后,智能手机可以获取到该蓝牙耳机对应的目标蓝牙地址,根据该目标蓝牙地址可以建立智能手机与该蓝牙耳机的连接。
这样,在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蓝牙设备会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以实现终端设备的音视频同步功能。由于终端设备接收到延迟报告后会导致终端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此时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而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将会导致终端设备频繁被唤醒,从而增加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因此,当蓝牙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且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这时候终端设备可以统计所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S202: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Audio/Video Distribution TransportProtocol,AVDTP)是用来描述音频/视频在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传输的协议,它是高级音频分布规范(Advance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A2DP)的基础协议。其中,基于AVDTP协议,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的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在实际应用中,AVDTP协议目前使用最多的两个版本为V1.2版本和V1.3版本,而且V1.2版本与V1.3版本具有兼容性;其中,V1.3版本作为当前的最高版本,它与V1.2版本相比,V1.3版本主要增加了上报延迟报告的特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版本可以为V1.3版本,第二版本可以为V1.2版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次数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设置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次数,此时终端设备可以统计待机状态下预设时间段内所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比如预设时间段可以为1分钟、2分钟或者5分钟等,以此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然后将其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另外,预设次数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设置的频次,此时终端设备还可以记录待机状态下每次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时间,以此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频次,然后将其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这样,终端设备在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之后,可以将所获取到的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获取到的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不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不需要向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如果所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可能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为了避免该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需要向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而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可以使得蓝牙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
S203: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这时候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基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的连接,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这样,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S2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301~S303,具体如下:
S301: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判断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可以包括有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和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也可以只包括有第一版本传输协议,甚至也可以只包括有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判断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是否包括有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S302:若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结束流程;
S303:若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这时候可以对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为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不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蓝牙设备无法响应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连接方法,也就不需要执行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如果判断结果为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蓝牙设备可以响应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也就是说,这种情况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连接方法,此时需要继续执行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这样,当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执行S202和S203。具体地,将所获取到的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当所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可能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为了避免该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需要向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该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基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该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该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这样可以使得该蓝牙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针对S303来说,当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3-A1:判断所述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是否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S303-A2:若所述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终端设备对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的判断,当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这时候还需要对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进行判断,需要判断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是否符合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如果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已经不存在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那么也就不需要执行获取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如果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还需要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这时候可能会出现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那么也就需要执行获取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这样,当获取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将所获取到的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当所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可以向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通过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可以使得蓝牙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这样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可选地,针对S303来说,当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3-B1:基于已经存储的黑名单,确定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其中,所述黑名单包括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的所有蓝牙设备的集合;
S303-B2:若所述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黑名单是由蓝牙地址和连接规则组成的文件,该文件存储在终端设备内。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内存储有黑名单,该黑名单包含了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的所有蓝牙设备的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黑名单确定该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这样,通过终端设备对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的判断,当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这时候还需要根据黑名单确定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如果蓝牙设备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表明了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已经不存在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那么也就不需要执行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如果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表明了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还需要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这时候可能会出现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那么也就需要执行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S303-B1来说,所述基于已经存储的黑名单,确定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该方法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黑名单,判断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在所述黑名单内;
若所述蓝牙设备不在所述黑名单内,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若所述蓝牙设备在所述黑名单内,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黑名单是由蓝牙地址和连接规则组成的文件,当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时,可以扫描该黑名单,判断该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地址是否在黑名单内;如果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地址在黑名单内,表明了蓝牙设备在该黑名单内,此时的蓝牙设备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这时候可以根据黑名单的连接规则进行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即可以根据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建立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如果蓝牙设备对应的蓝牙地址不在黑名单内,表明了蓝牙设备不在该黑名单内,此时的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这时候可以根据正常连接规则进行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即可以根据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建立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这种情况下,后续还需要执行获取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以避免可能出现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S202来说,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蓝牙设备添加至所述黑名单。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可以将蓝牙设备添加至黑名单中。这样在下次建立连接时,可以根据黑名单的连接规则进行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即可以根据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建立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的连接,从而有效避免了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实施例二
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应用于蓝牙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开启蓝牙功能之后,可以搜索附近区域内可连接的蓝牙设备,并显示所有可连接的蓝牙设备;用户在选择某一个蓝牙设备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建立与该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终端设备开启蓝牙功能之后,还可以基于可连接的蓝牙设备与已经保存的历史连接记录来实现自动连接。这样,在蓝牙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蓝牙设备会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以实现终端设备的音视频同步功能。
S402: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AVDTP协议,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的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在实际应用中,AVDTP协议目前使用最多的两个版本为V1.2版本和V1.3版本;其中,V1.3版本作为当前的最高版本,它与V1.2版本相比,V1.3版本主要增加了上报延迟报告的特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版本可以为V1.3版本,第二版本可以为V1.2版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统计所获取到的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如果所获取到的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不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蓝牙设备不会接收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如果所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可能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为了避免该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蓝牙设备需要接收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由于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且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从而使得蓝牙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S403: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这时候蓝牙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基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的连接,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这样,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可以包括有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和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也可以只包括有第一版本传输协议,甚至也可以只包括有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因此,针对S401来说,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1:确定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终端设备可以对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进行判断之外,蓝牙设备自身也可以对其所支持的AVDTP协议进行判断,比如可以由蓝牙设备自身确定出其所支持的AVDTP协议。
S401-2:若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不需要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S401-3:若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当蓝牙设备自身确定出其所支持的AVDTP协议之后,如果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不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蓝牙设备无法响应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连接方法,也就不需要执行获取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如果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蓝牙设备可以响应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也就是说,这种情况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连接方法,此时需要继续执行获取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如果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这时候还需要判断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频分布传输协议是否符合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因此,针对S401-3来说,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1-3a:确定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
S401-3b:若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当蓝牙设备自身确定出蓝牙设备所支持的AVDTP协议中包括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这时候除了可以由终端设备对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进行判断之外,也可以由蓝牙设备自身来确定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如果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符合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已经不存在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那么也就不需要执行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如果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不符合第二版本传输协议,表明了当前使用的AVDTP协议还需要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这时候可能会出现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异常现象,那么也就需要执行获取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蓝牙设备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统计所获取到的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如果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可能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为了避免该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需要向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该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该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这样可以使得该蓝牙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蓝牙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由于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就不会发生蓝牙设备频繁地向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蓝牙通信系统10,该详细流程可以包括:
S501:终端设备110发现蓝牙设备120;
S502:终端设备110获得蓝牙设备120的信息能力;
S503:终端设备110向蓝牙设备120进行信息配置;其中,所述信息包括延迟报告;
S504:蓝牙设备120向终端设备110上报延迟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AVDTP协议,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的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在实际应用中,AVDTP协议目前使用最多的两个版本为V1.2版本和V1.3版本;其中,V1.3版本作为当前的最高版本,它与V1.2版本相比,V1.3版本主要增加了上报延迟报告的特性。
这样,基于V1.3版本的ACDTP协议,图5示出了终端设备110与蓝牙设备120之间的正常连接流程。首先终端设备110会进行发现(Discovery),在discovery过程中发现蓝牙设备120,同时还可以获得该蓝牙设备120的信息能力(Get capability);然后终端设备110会对蓝牙设备120进行信息配置(Set configure),由于V1.3版本中增加了上报延迟报告(delay report)的特性,因而该配置的信息中包括有delay report的配置;同时蓝牙设备120需要向终端设备110上报delay report,以使得终端设备110实现音视频同步功能。由于在音视频播放中,如果蓝牙设备120的delay report发生了变化,那么蓝牙设备120还需要继续向终端设备110上报delay report。
然而在图5所示的正常连接流程中,由于部分蓝牙设备在终端设备处于停止播放状态(即待机状态)时,仍然会执行步骤S504,即出现了频繁地上报delay report的异常现象,从而导致终端设备被频繁唤醒,减小了待机时间,增加了待机功耗。针对该异常现象,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仍然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蓝牙通信系统10,该详细流程可以包括:
S601:基于V1.3版本传输协议,终端设备110与蓝牙设备120建立连接;
S602:当终端设备110处于待机状态时,终端设备110获取蓝牙设备120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S603:将获取到的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
S604: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终端设备110向蓝牙设备120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并且将蓝牙设备120添加至黑名单中;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蓝牙设备120所使用的V1.3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V1.2版本传输协议;
S605:终端设备110与蓝牙设备120重新建立基于V1.2版本传输协议的连接;其中,所述V1.2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蓝牙设备120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S606:当获取到的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时,结束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603之后,通过对获取到的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执行步骤S604;当获取到的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时,执行步骤S606。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110可以为智能手机,蓝牙设备120可以为蓝牙耳机;终端设备110处于待机状态,即智能手机处于停止音视频播放状态。也就是说,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可以在终端设备110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蓝牙设备120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当获取到的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时,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不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不需要向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直接结束流程;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表明了蓝牙设备所使用的AVDTP协议可能存在版本异常,这时候终端设备110需要向蓝牙设备120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并将蓝牙设备120添加至黑名单;最后终端设备110与蓝牙设备120重新建立基于V1.2版本传输协议的连接;由于所述V1.2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蓝牙设备120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可以使得蓝牙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延迟报告,也就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从而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通过上述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从而有效避免了终端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而被频繁唤醒的异常现象,而且还延长了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待机功耗。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70的组成,该终端设备7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701、发送单元702和第一连接单元7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01,配置为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所述发送单元702,配置为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703,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7,所述终端设备70还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704,配置为判断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以及若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不需要执行所述获取单元701的步骤;以及若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单元701的步骤。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704,还配置为判断所述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是否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以及若所述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单元701的步骤。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7,所述终端设备70还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705,配置为基于已经存储的黑名单,确定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其中,所述黑名单包括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的所有蓝牙设备的集合;以及若所述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单元701的步骤。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704,还配置为基于所述黑名单,判断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在所述黑名单内;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5,具体配置为若所述蓝牙设备不在所述黑名单内,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以及若所述蓝牙设备在所述黑名单内,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7,所述终端设备70还可以包括添加单元706,配置为将所述蓝牙设备添加至所述黑名单。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单元”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模块,还可以是非模块化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蓝牙连接程序,所述蓝牙连接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一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终端设备7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7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网络接口801、第一存储器802和第一处理器803;各个组件通过第一总线系统8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第一总线系统8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第一总线系统8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第一总线系统804。其中,
第一网络接口8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一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8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一处理器8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8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第一存储器8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第一处理器8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8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8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802,第一处理器803读取第一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实施例一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处理器8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一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五
基于前述实施例二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设备90的组成结构,该蓝牙设备90可以包括:上报单元901、接收单元902和第二连接单元903,其中,
所述上报单元901,配置为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所述接收单元902,配置为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903,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9,所述蓝牙设备90还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904,配置为确定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以及若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不需要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以及若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904,还配置为确定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以及若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蓝牙连接程序,所述蓝牙连接程序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二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蓝牙设备9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9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第二网络接口1001、第二存储器1002和第二处理器1003;各个组件通过第二总线系统10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第二总线系统1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第二总线系统10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第二总线系统1004。其中,
第二网络接口10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二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10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二处理器10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二处理器10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二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第二存储器1002与第一存储器802的硬件功能类似,第二处理器1003与第一处理器803的硬件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蓝牙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若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不需要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若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是否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若所述蓝牙设备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蓝牙设备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已经存储的黑名单,确定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其中,所述黑名单包括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的所有蓝牙设备的集合;
若所述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则继续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已经存储的黑名单,确定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包括:
基于所述黑名单,判断所述蓝牙设备是否在所述黑名单内;
若所述蓝牙设备不在所述黑名单内,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若所述蓝牙设备在所述黑名单内,则确定所述蓝牙设备不具有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蓝牙设备添加至所述黑名单。
7.一种蓝牙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蓝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
若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不需要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若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支持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中包括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
若当前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不符合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则继续执行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步骤。
10.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发送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配置为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且处于待机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
所述发送单元,配置为当获取到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蓝牙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11.一种蓝牙设备,所述蓝牙设备包括:上报单元、接收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上报单元,配置为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延迟报告;
所述接收单元,配置为当上报延迟报告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版本变更指令;其中,所述版本变更指令用于将所述蓝牙设备所使用的音视频分布传输协议由第一版本传输协议变更为第二版本传输协议;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与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版本传输协议不支持所述蓝牙设备上报延迟报告的功能。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蓝牙连接程序,所述蓝牙连接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85099.4A 2019-05-09 2019-05-09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13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5099.4A CN110213789B (zh) 2019-05-09 2019-05-09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5099.4A CN110213789B (zh) 2019-05-09 2019-05-09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789A CN110213789A (zh) 2019-09-06
CN110213789B true CN110213789B (zh) 2022-06-07

Family

ID=6778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5099.4A Active CN110213789B (zh) 2019-05-09 2019-05-09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37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2098B (zh) * 2020-05-20 2022-08-26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ZigBee设备的通信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040368A (zh) * 2021-10-25 2022-02-11 中通服中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le蓝牙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蓝牙模块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092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80061B1 (en) * 2009-12-18 2018-09-18 Joseph F. Kirley Distributing audio signals for an audio/video presentation
CN109495871A (zh) * 2018-12-20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474577A1 (en) * 2017-10-20 2019-04-24 Tap Sound System Bluetooth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audio devices with a bluetooth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3284B2 (en) * 2007-10-08 2014-06-03 Motorola Mobility Llc Synchronizing remote audio with fixed vide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0061B1 (en) * 2009-12-18 2018-09-18 Joseph F. Kirley Distributing audio signals for an audio/video presentation
EP3474577A1 (en) * 2017-10-20 2019-04-24 Tap Sound System Bluetooth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audio devices with a bluetooth device
CN107889092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5871A (zh) * 2018-12-20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分组选择与混合重传算法的蓝牙数据传输性能研究;曾妍;《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月刊)》;201308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789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642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enabling multiple radio assisted discovery
US954886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asting using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 wireless technology
US9888504B2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517129B2 (en) Bluetooth pairing method and bluetooth device
CN108055687B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08635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379498B (zh)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764805B2 (e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0753334A (zh) 蓝牙通信方法和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装置及设备
CN110213789B (zh) 蓝牙连接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2450724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US20140286323A1 (e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1165445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8307485B (zh)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37719B (zh)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68310B2 (en) Power saving in a computing device that includes multiple radios
CN113840269A (zh) 一种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37715B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917808B1 (en) Connection information for inter-devic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N113810887B (zh) 蓝牙协议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CN108337718B (zh) 无线网络扫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9522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539295B (zh) 配對方法及電子裝置
US94915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udio-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23134386A1 (zh)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