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7971B -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7971B
CN110197971B CN201810163213.4A CN201810163213A CN110197971B CN 110197971 B CN110197971 B CN 110197971B CN 201810163213 A CN201810163213 A CN 201810163213A CN 110197971 B CN110197971 B CN 110197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sulator
shaped
connector
contac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3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7971A (zh
Inventor
鲁中原
谢亚军
王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32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7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7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与相邻的适配绝缘体可拆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相对定位的连接结构,将各个接触件组件通过绝缘体上的可拆连接结构形成为一个装配体,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各个接触件组件的相对位置的相对固定,而且能够保证接触件组件的整体装配强度,保证接触件的可靠性,同时,这种接触件组件不需要额外的定位结构来定位各个接触件的位置,使得连接器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Description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连接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装备类产品中,电子装备类产品对精密化,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电子设备中的电连接器必须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的特点,而现有技术中的弯式连接器一般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接触件组件,接触件组件有两个,每一个中均具有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且两个接触件组件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壳体内设置定位框架来实现两组接触件组件的定位和安装,这就会导致由于两个接触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有定位结构的加工误差或由于定位结构与接触件组件的装配误差导致两个接触件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移,进而无法保证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影响连接器的可靠性,并且还会增大连接器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触件组件之间相对位置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接触单元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接触件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与相邻的适配绝缘体可拆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相对定位的连接结构。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绝缘体上的用于与适配绝缘体上的插孔过盈强装的凸柱或用于与适配绝缘体上的凸柱过盈强装的插孔。
方案3、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接触件有两个以上,间隔布置于绝缘体上。
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接触件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接触件的并排间隔布置,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过盈强装方向。
方案5、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呈L形,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沿绝缘体的L形两端向外延伸,其中一端构成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接触件有两个以上,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
本发明接触单元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接触单元,包括两个以上并排布置的接触件组件,所述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绝缘体可拆连接而实现相对定位。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相邻两个绝缘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柱,另一个上设置有插孔,相邻的两个绝缘体通过凸柱与插孔的过盈强装实现可拆连接。
方案3、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间隔布置于绝缘体上。
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接触件并排间隔布置,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过盈强装方向。
方案5、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为L形,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沿绝缘体的L形两端向外延伸,其中一端构成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
本发明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接触单元,接触单元包括两个以上并排布置于壳体内的接触件组件,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绝缘体可拆连接而实现相对定位。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相邻两个绝缘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柱,另一个上设置有插孔,相邻的两个绝缘体通过凸柱与插孔的过盈强装实现可拆连接。
方案3、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间隔布置于绝缘体上。
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接触件并排间隔布置,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过盈强装方向。
方案5、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绝缘体为L形,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沿绝缘体的L形两端向外延伸,其中一端构成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
方案7、在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壳体上对应印制板连接端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板面垂直于印制板连接端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各个印制板连接端的定位孔。
方案8、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接触单元为L形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顶压在接触单元的相对两侧的限位结构。
方案9、在方案8的基础上,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绝缘挡块,所述绝缘挡块上设有与接触单元的L形横边的内侧挡止配合的凸台,所述限位结构还设置可拆固定在壳体上并与所述接触件的L形横边的外侧顶推配合的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通过将接触单元中的两个以上接触件组件中的相邻两个之间可拆连接,然后将接触单元整体装配在壳体中,这样设置能够将各个接触件组件通过可拆连接的连接结构形成为一个装配体,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各个接触件组件的相对位置的相对固定,而且能够保证接触件组件的整体装配强度,保证接触件的可靠性,同时,这种接触件组件不需要额外的定位结构来定位各个接触件的位置,使得连接器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定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接触单元;3-绝缘挡块;4-盖板;5-定位板;6-固定螺钉;21-接触件;22-绝缘体;211-针头段;212-针眼段;213-插孔;214-凸柱;215-螺钉;216-螺纹孔;217-卡扣;5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该连接器为弯式连接器,其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固定有接触单元2和绝缘挡块3,其中接触单元包括两个接触件组件,每个接触件组件均包括绝缘体22和注塑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21,每个绝缘体22均为L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L形的绝缘体22相互拼接,从而将两个接触件组件形成整体呈L形的接触单元2,同时两个L形绝缘体22的拼接面上设有可拆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L形绝缘体22的拼接面上的插孔213,还包括设置在另一个L形绝缘体22的拼接面上并与插孔213同向延伸的凸柱214,两个绝缘体22通过插孔213与凸柱214的过盈插装配合,从而能够将两个接触件组件形成一个装配体,这样能够保证各个绝缘体22的相对位置的相对固定,而且能够保证接触件组件的整体装配强度,保证接触件21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这种接触件组件不需要额外的定位结构来定位各个绝缘体22的位置,使得连接器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对于接触件组件来说,绝缘体22为L形的块状结构,接触件21包括设置在在绝缘体22的L形横边的一端并向外延伸的针眼段211,还包括设置在绝缘体22的L形立边的另一端向外延伸的针头段212,且绝缘体22上固定有多个接触件21,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各个接触件21的针眼段211于绝缘体22上的对应位置处间隔并排布置,构成用于与适配的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两个绝缘体22上的相对位置处的针头段212相对间隔布置,形成供适配接触单元2插入的插入腔以实现接触件21的导电连接。
同时上述的绝缘挡块3支撑固定在接触单元2的靠近针头段212的一侧,绝缘挡块3具有用于与接触单元2的L形横边的内侧限位配合以防止接触件组件沿L形立边的延伸方向从针头段212脱出的凸台,同时上述的壳体1位于L形立边的相背于针头段212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接触单元2固定在壳体1内的盖板4,该盖板4具有用于顶压接触单元2的L形横边的外侧的顶压端,盖板4通过固定螺钉6实现与壳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接触件组件的装配强度,又保证各个接触件组件在连接器中的相对位置。
同时,上述的针眼段211向壳体1外侧伸出,为了保证针眼段211不会歪斜,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还固定有用于定位针眼段211的定位板5,该定位板5的板面所在平面垂直于针眼段211的延伸方向,同时在定位板5上设置与两个接触件21的各个针眼段211一一对应、并供针眼段211穿过而将针眼段211定位的定位孔51。定位孔51与针眼段211间隙配合。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两个绝缘体22之间的可拆连接结构可以通过螺钉215和螺纹孔216的连接形式代替。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述,两个绝缘体2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217卡接实现可拆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接触件组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连接器类型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各个绝缘体上的接触件21的数量可以任意选择;该接触单元2可以应用于其他结构形式的连接器上,如圆形连接器和矩形连接器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绝缘体上的接触件布置方向可以与凸柱和插孔的插装方向平行,这样也能够保证两个接触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触单元的实施例,其结构与上述的连接器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接触单元的结构一致,不再详细展开。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触件组件的实施例,其结构与上述的连接器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组件的结构一致,不再详细展开。

Claims (13)

1.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组件为连接器的一部分,用于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与相邻的适配绝缘体可拆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相对定位的连接结构;两个以上并排布置并可拆连接在一起的接触件组件构成接触单元;装配时,两个以上接触件组件中的相邻两个之间可拆连接,然后将接触单元整体装配在壳体中;接触单元为L形结构,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上设有用于顶压在接触单元的相对两侧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绝缘挡块,所述绝缘挡块上设有与接触单元的L形横边的内侧挡止配合的凸台,所述限位结构还设置可拆固定在壳体上并与所述接触件的L形横边的外侧顶推配合的盖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绝缘体上的用于与适配绝缘体上的插孔过盈强装的凸柱或用于与适配绝缘体上的凸柱过盈强装的插孔;所述绝缘体呈L形,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沿绝缘体的L形两端向外延伸,其中一端位于L形绝缘体L形横边上,构成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另外一端为位于绝缘体立边上的针头段,两个绝缘体上的相对位置处的针头段相对间隔布置,形成供适配接触单元插入的插入腔以实现接触件的导电连接;所述凸柱和插孔沿所述L形横边的长度延伸方向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有两个以上,间隔布置于绝缘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接触件的并排间隔布置,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过盈强装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有两个以上,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
5.接触单元,包括两个以上并排布置的接触件组件,所述接触单元为连接器的一部分,用于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所述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设置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绝缘体可拆连接而实现相对定位;装配时,接触单元整体装配在壳体中;接触单元为L形结构,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上设有用于顶压在接触单元的相对两侧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绝缘挡块,所述绝缘挡块上设有与接触单元的L形横边的内侧挡止配合的凸台,所述限位结构还设置可拆固定在壳体上并与所述接触件的L形横边的外侧顶推配合的盖板;相邻两个绝缘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柱,另一个上设置有插孔,相邻的两个绝缘体通过凸柱与插孔的过盈强装实现可拆连接;所述绝缘体为L形,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沿绝缘体的L形两端向外延伸,其中一端位于L形绝缘体L形横边上,构成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另外一端为位于绝缘体立边上的针头段,两个绝缘体上的相对位置处的针头段相对间隔布置,形成供适配接触单元插入的插入腔以实现接触件的导电连接;所述凸柱和插孔沿所述L形横边的长度延伸方向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间隔布置于绝缘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接触件并排间隔布置,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过盈强装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
9.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接触单元,接触单元包括两个以上并排布置于壳体内的接触件组件,接触件组件包括绝缘体和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绝缘体可拆连接而实现相对定位;装配时,接触单元整体装配在壳体中;所述接触单元为L形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顶压在接触单元的相对两侧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绝缘挡块,所述绝缘挡块上设有与接触单元的L形横边的内侧挡止配合的凸台,所述限位结构还设置可拆固定在壳体上并与所述接触件的L形横边的外侧顶推配合的盖板;相邻两个绝缘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凸柱,另一个上设置有插孔,相邻的两个绝缘体通过凸柱与插孔的过盈强装实现可拆连接;所述绝缘体为L形,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沿绝缘体的L形两端向外延伸,其中一端位于L形绝缘体L形横边上,构成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印制板连接端,另外一端为位于绝缘体立边上的针头段,两个绝缘体上的相对位置处的针头段相对间隔布置,形成供适配接触单元插入的插入腔以实现接触件的导电连接;所述凸柱和插孔沿所述L形横边的长度延伸方向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间隔布置于绝缘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接触件并排间隔布置,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过盈强装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接触件组件中的接触件有两个以上,各个接触件沿垂直于绝缘体的“L”形平面延伸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印制板连接端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板面垂直于印制板连接端的轴线延伸方向,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各个印制板连接端的定位孔。
CN201810163213.4A 2018-02-26 2018-02-26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Active CN110197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3213.4A CN110197971B (zh) 2018-02-26 2018-02-26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3213.4A CN110197971B (zh) 2018-02-26 2018-02-26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971A CN110197971A (zh) 2019-09-03
CN110197971B true CN110197971B (zh) 2021-07-30

Family

ID=67750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3213.4A Active CN110197971B (zh) 2018-02-26 2018-02-26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79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5933A1 (en) * 1992-02-14 1993-08-18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Coaxial connector module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5709554A (en) * 1996-02-12 1998-01-20 Savage, Jr.; John M. Angled circuit connector structure
CN1808777A (zh) * 2005-01-21 2006-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101645553A (zh) * 2009-08-27 2010-02-10 东莞旭竤电子有限公司 双排端子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90380U (zh) * 2009-07-06 2010-05-26 弼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埠插座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5933A1 (en) * 1992-02-14 1993-08-18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Coaxial connector module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5709554A (en) * 1996-02-12 1998-01-20 Savage, Jr.; John M. Angled circuit connector structure
CN1808777A (zh) * 2005-01-21 2006-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201490380U (zh) * 2009-07-06 2010-05-26 弼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埠插座
CN101645553A (zh) * 2009-08-27 2010-02-10 东莞旭竤电子有限公司 双排端子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971A (zh)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US78623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380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695289B1 (en) Connector
EP2685564B1 (en) Electronics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electronics module
US200902394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018785A (ja) コネクタ
CN111193124B (zh) 电连接器
KR20160080636A (ko) 전기 커넥터의 컨택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커넥터
CN101855790B (zh) 具有插塞连接装置的电子组件
KR101926725B1 (ko) 플러그 커넥션
US7758355B2 (en) Connector
CN110197971B (zh) 接触件组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组件的接触单元、连接器
KR101488892B1 (ko)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어셈블리
US20100159744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JP5736227B2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
JP5778940B2 (ja) ハウジングの接続構造
CN112361256A (zh) 轨道拼接器、轨道及照明装置
KR20150065007A (ko) 터미널, 터미널을 포함하는 회로 기판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146204A (ko) 동축단자, 동축커넥터, 배선판 및 전자부품시험장치
JP2007311427A (ja) 電気回路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533822A5 (zh)
CN110707454A (zh) 电连接器
CN113078491B (zh) 一种浮动连接器及导电结构
CN209844094U (zh) 一种具有浮动结构的线缆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