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640A -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640A
CN110187640A CN201910580845.5A CN201910580845A CN110187640A CN 110187640 A CN110187640 A CN 110187640A CN 201910580845 A CN201910580845 A CN 201910580845A CN 110187640 A CN110187640 A CN 110187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sile
guidance law
sight
coefficient
accel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08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640B (zh
Inventor
温广辉
刘照辉
吕跃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808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7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7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2Target-seeking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多枚导弹协同作战的制导律设计方法,包括:针对无法预测其加速度的机动目标,建立在二维空间中导弹群与目标的运动学模型;在导弹垂直于视线的方向上,利用不连续控制建立制导律,使导弹垂直于视线的速度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在导弹沿视线的方向上,利用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和不连续控制建立制导律,满足即使在通信网络中含有时滞时,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以及导弹沿视线的相对速度仍可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利用连续化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改进不连续控制,减少制导律加速度输入的突变和消除输入的抖振现象。

Description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枚导弹协同作战的制导律设计方法,在无法预测目标加速度和网络通信中存在时滞时,仍保证实现导弹与机动目标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实现协同,属于制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防空预警机制日益成熟、雷达追踪扫描能力不断增强、防空导弹性能逐渐提高,反舰导弹、对地导弹会有很大概率遭受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单一作战的导弹通常很难完成对目标的打击。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布式网络进行信息交互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可以极大地弥补单导弹作战的缺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战略意义。
现有的协同制导律方法大多通过导弹之间交互命中目标所需时间的估计值,以实现同时攻击目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针对静止目标,如现有技术[1](参见In-SooJeon,Jin-Ik Lee,Min-Jea Tahk.“Homing guidance law for cooperative attack ofmultiple missiles.”Journal of guidance,control,and dynamics,33.1(2010):275-280.)或是近似视为匀速运动目标,如现有技术[2](参见张功,李帆,赵建辉,张文朋.弹着时间可控的机动目标多弹协同制导律[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1).)。此外,因为通信交互内容是时间信息,所以要求导弹间通讯的信息传输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然而,实际战场情况复杂,尤其当导弹发射距离与目标距离较远时,舰艇等机动目标的不可预测运动不能被近似视为匀速运动。此外,在通信传输中,时滞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产生抖振甚至于发散。尤其对于运动速度极快的导弹,时滞可能会带来明显的误差,严重降低多导弹协同攻击的效果。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协同制导律的研究,目前还未见到相关的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攻击制导方法,在面对目标加速度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满足各导弹可以同时击中目标。本发明的通信交互的信息是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本发明先利用不连续控制,分别就垂直于视线与平行于视线两个方向分别建立了有限时间收敛的制导律。在利用连续化方法和参数自适应控制,改进了不连续控制,一方面满足协同作战导弹群同时攻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效消除了制导律输入的抖振现象,缓解了导弹控制输入突变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一种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二维空间中,建立针对机动目标多导弹协同攻击模型。
步骤2.构建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制导律,以在有限时间内,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速度可以收敛至零。
步骤3.构建沿视线方向的加速度制导律,以在有限时间内,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实现一致,导弹沿视线方向的速度实现一致,导弹最终能以较大相对速度击中目标。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具有N枚导弹的协同作战运动模型具体构建方法为:
步骤1-1.选取平面中任意一点,建立地面坐标系OXY。对导弹进行编号1,2,3...N,记为导弹i的位置,为导弹i的速度,为导弹i的加速度。
步骤1-2.利用雷达或装载于导弹之上的探测器等设备,获取机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
步骤1-3.对于导弹i,针对机动目标多导弹协同攻击模型为
其中,表示导弹i与目标的相对距离, 这里,视线与x轴的夹角此外,分别为导弹i沿视线方向与垂直于视线的相对速度;分别为目标T沿视线方向与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该数据不可测也不可被利用;分别为导弹i沿视线方向与垂直于视线的制导律控制输入。
在步骤2中,垂直于视线的制导律具体设计为:
步骤2-1.利用非光滑控制设计,建立初步制导律。
其中,为收敛常数,为扰动抑制系数,且满足 表示目标垂直于导弹i视线的加速度上界。
步骤2-2.构建自适应扰动抑制系数。选优地,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自适应增长系数,为防发散系数。
步骤2-3.由于(2)中所含的非连续的符号函数会导致系统输入发生突变,往往会导致系统在平衡点附近出现抖振。选优地,(2)中符号函数sign(·)可以由饱和函数satε(·)代替
在导弹运动的初始阶段,制导律输入往往较大,此时系统需要防止输入突变;当导弹运动进入中后半段时,制导律输入较小,垂直于视线的相对速度已接近零,此时系统需要防止非连续输入产生的抖振。
为了分别提高制导律的在导弹飞行初始阶段的抗突变性与中后半段的抗抖振性,选优地,可取饱和系数其中tanh(·)为双曲正切函数,表示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标准化系数抗突变系数抗抖振系数v>0.
步骤2-4.由于导弹自身性能的限制,选优地,令表示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则沿该方向的制导律设计为:
在步骤3中,沿视线方向的制导律具体设计为:
步骤3-1.建立关于分布式网络的负反馈。
其中,ki1,ki2表示收敛系数,且 是扰动抑制系数,是最终一致相对速度。rj(t-τij(t))表示导弹i在t时刻接收到导弹j在(t-τij(t))发出的与目标相对距离信息。aij是通信拓扑常数,如果导弹i可以接受到导弹j所发出的信息,则aji>0,否则aji=0.特别地,aii=0.
进一步,所构建网络通信拓扑图含有有向生成树,即存在导弹i,对于除自身外的任意导弹j,存在导弹列i=i1,i2…,is=j,满足aip,i(p+1)>0,p=1,…,s-1。
步骤3-2.利用非光滑控制设计,建立初步制导律。
其中,为扰动抑制系数。
步骤3-3.构建自适应扰动抑制系数。选优地,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自适应增长系数,为防发散系数。
步骤3-4.由于(2)中所含的非连续的符号函数会导致系统输入发生突变,(2)中符号函数sign(·)可以由饱和函数satε(·)代替。
可取饱和系数 表示导弹沿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标准化系数抗突变系数抗抖振系数v>0.
步骤3-5.由于导弹自身性能的限制,令表示导弹沿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则沿该方向的制导律设计为: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可以使导弹群在面对目标加速度不可测以及通信中存在时滞时,仍可以完成协同作战,实现导弹群对目标的同时攻击。该协同制导律利用了连续化方法,一方面可以保证有限时间收敛至误差允许范围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控制输入的抖振与突变。此外,制导律就视线方向与垂直于实现方向的导弹加速度分别设计了制导律,可以保证实现方向的速度以及各导弹距离目标的距离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允许误差范围内,垂直于视线方向的速度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导弹的环境适应度,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输入平稳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导弹与目标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导弹群通信拓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导弹群与目标的运动轨迹结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各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各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速度结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各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制导律加速度输入结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各导弹沿视线方向的速度结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仿真模拟的各导弹沿视线方向的制导律加速度输入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发明优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的多导弹协同制导律,所能攻击的目标大多局限于静止、低速、近似视为匀速运动的目标。此外,现有协同制导律对导弹间通信质量要求很高,实际作战环境中通常无法达到;并且对于非连续控制,极易产生抖振,也容易使控制输入出现突变,导致导弹发动机和转向系统严重损耗,降低制导性能。
为改进现有制导律的以上缺点,本发明首先构造了导弹针对机动目标的协同作战模型;然后分别就垂直于视线与沿视线方向设计了非光滑的初步制导律,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垂直于视线的相对速度收敛零,结合允许时滞的分布式控制,可使沿视线方向的相对速度与相对距离分别实现一致,并保证在导弹以提前预设的最终一致速度击中目标;进一步利用自适应控制调整参数设置,针对初步制导律中不连续的部分,利用与连续化方法,提高制导律在导弹运行初步阶段的抗突变性与运行中后阶段的抗抖振性。
图1表示了本发明实现针对机动目标的协同作战制导律的设计方法,其方法具体如下执行:
步骤1.针对目标T加速度不可预测的情况,建立二维空间中,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模型,该步骤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1.为了更好地描述导弹的位置,选取平面中任意一点,建立地面坐标系OXY,导弹与目标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导弹进行编号1,2,3...N,记为导弹i的位置,为导弹i的速度,为导弹i的加速度。
步骤1-2.利用雷达或装载于导弹之上的探测器,获取机动目标的位置信息 和速度信息
步骤1-3.令ri为导弹i与目标的相对距离,λi为视线与坐标系OXY沿x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导弹i沿视线与垂直于视线的相对速度,分别为目标T沿视线与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且该数据不可测也不可被利用,分别为导弹i沿视线与垂直于视线的制导律控制输入。则这些变量满足:
则导弹群与目标的运动学模型可由(1)所示:
步骤2.利用非连续控制和有限时间一致性协议,建立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制导律。实现在有限时间内,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速度可以收敛至零,再利用自适应控制和连续化方法改进制导律。将此步又具体分为:
步骤2-1.利用非光滑控制设计,建立初步制导律。
其中,为收敛常数,为扰动抑制系数,且满足 表示目标垂直于导弹i的视线方向的加速度上界。
如果令带入(1)中有
利用李亚普诺夫方法和有限时间收敛定理,经计算,当t满足下面条件时,有
步骤2-2.具体应用中,上述垂直于视线方向的加速度制导律如下式表示:
其中,为自适应增长系数,为防发散系数。标准化系数抗突变系数抗抖振系数v>0.表示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
步骤2-3.设置允许误差e,选取0<v<e
由于自适应参数是单调不减的函数,当对于任意常数α0>0,当时,有可说明,如果没有稳定在零点附近,则在有限时间内,可实现
当ri接近于零时,ε(ri)会迅速下降至v,如果则satε(·)=sign(·).
根据李亚普诺夫方法,会在有限时间内实现在允许误差e内稳定。
步骤3.利用非连续控制和有限时间一致性协议,结合导弹群间的网络通信建立沿视线方向的加速度的分布式制导律。实现在有限时间内,各导弹沿视线方向的速度以及与目标的相对距离分别实现一致,再利用自适应控制和连续化方法改进制导律。将此步又具体分为:
步骤3-1.利用非光滑控制设计和基于网络的通信传输,建立初步的分布式制导律。
其中,扰动抑制系数 表示最终一致相对速度。rj(t-τij(t))表示导弹i在t时刻接收到导弹j在(t-τij(t))发出的与目标相对距离信息。aij是通信拓扑常数,如果导弹i可以接受到导弹j所发出的信息,则aji>0,否则aji=0.特别地,aii=0.
进一步,所构建网络通信拓扑图含有有向生成树,即存在导弹i,对于除自身外的任意导弹j,存在导弹列i=i1,i2…,is=j,满足aip,i(p+1)>0,p=1,…,s-1。
如果令带入(1)中,有
ξ=(ξ1,…,ξN),以及一致性误差其中,IN表示单位矩阵,1N表示N维列向量。
根据多智能体系统理论,如果构建网络通信拓扑图含有有向生成树,通讯时滞τij(t)存在有限上界,沿视线方向的制导律(6)可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δ(t)可收敛至零向量。换言之,各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ri实现一致,各导弹沿视线方向方向的速度也实现了一致,由于预先设定了最终一致速度,因此会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Vr0
步骤3-2.具体应用中,上述垂直于视线方向的加速度制导律如下式表示:
其中,为自适应增长系数,为防发散系数。标准化系数抗突变系数抗抖振系数v>0.表示导弹沿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
步骤3-3.设置允许误差e,选取0<v<e.
与步骤2-3的分析方法类似,在有限时间内,|δ(t)|会实现在允许误差e内稳定。
以下是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的验证:假设有五枚导弹M1,…,M5对某一机动目标T发起协同作战。以地面为参考系,考虑在二维平面空间中有直角坐标系OXY,导弹群与目标的初始运动状态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速率代表在地面参考系下的速度大小,方向表示以导弹或目标运动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
表1
目标的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分量为沿Y轴正方向的加速度分量为
导弹间在通信过程中,假设存在时滞τij=5s,i,j=1,...,5,且导弹的通信拓扑图如图3所示,显然,通信拓扑图中含有有向生成树。
垂直于视线方向上的制导律(3)的参数选取如下:
沿视线方向上的制导律(7)的参数选取如下: ki1(0)=0.005,ki2=0.155,v=0.1,Vr0=-300.(i=1,2,...,5)
导弹群协同作战时的运动轨迹以及其他特征如图4至图8所示。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本发明所设计的协同制导律下,五枚导弹可以同时命中目标,顺利完成协同作战。导弹命中目标的时间如表2所示,命中时间的标准差小于10-2s,该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表2
导弹 M<sub>1</sub> M<sub>2</sub> M<sub>3</sub> M<sub>4</sub> M<sub>5</sub>
命中时间(s) 141.734 141.737 141.735 141.733 141.730
由图6可以看出,各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速度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图7表明垂直于视线方向的制导律加速度输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在对于运动初始阶段有一定的防突变作用,而在后半段输入没有出现抖振现象。图5和图8表明,在沿视线方向的制导律控制下,虽然导弹间通信存在延迟,但各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可以实现一致,沿视线方向的速度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300m/s2,图9所示为沿视线方向的制导律加速度输入,同样该输入在合理范围内,前半段控制输入大小有明显的抑制,在后半段输入没有出现抖振,输入的大小随目标加速度变化而变化。
综合仿真实验,本发明所设计的制导律可以满足多导弹协同作战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支在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根据本制导律,针对不可预测其加速度的机动目标,多导弹可允许在通讯中含有时滞的情况下完成对目标的同时攻击。同时,本发明通过连续化方法和自适应参数设计,减小了制导律加速度输入的突变,消除了系统控制输入中抖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以上实施对本发明不构成限定,相关工作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多样变化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对于加速度未知的机动目标,建立在二维平面中,多导弹协同作战运动学模型;
步骤2:利用非连续控制建立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制导律,使得导弹垂直于视线视线的速度可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并利用连续化方法和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改进制导律,减小加速度输入的突变和抖振现象;
步骤3:利用非连续控制以及多智能体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建立视线方向的加速度制导律,满足即使在通信网络中含有时滞时,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以及导弹沿视线的相对速度仍可在有限时间内实现一致,实现一致后,制导律将引导导弹命中目标,利用连续化方法和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改进制导律,减小加速度输入的突变和抖振现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多导弹协同作战运动学模型具体构建方法为:
步骤1-1.选取平面中任意一点,建立地面坐标系OXY,对导弹进行编号1,2,3...N,记为导弹i的位置,为导弹i的速度,为导弹i的加速度;
步骤1-2.利用雷达或装载于导弹之上的探测器等设备,获取机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
步骤1-3.对于导弹i,针对机动目标多导弹协同攻击模型为
其中,表示导弹i与目标的相对距离, 这里,视线与x轴的夹角此外,分别为导弹i沿视线方向与垂直于视线的相对速度;分别为目标T沿视线方向与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该数据不可测也不可被利用;分别为导弹i沿视线方向与垂直于视线的制导律控制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垂直于视线的加速度制导律具体为:
步骤2-1.利用非光滑控制设计,建立初步制导律
其中,为收敛常数,为扰动抑制系数,且满足 表示目标垂直于导弹i视线的加速度上界;
步骤2-2.构建自适应扰动抑制系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自适应增长系数,为防发散系数;
步骤2-3.将式(2)中符号函数sign(·)用饱和函数satε(·)代替
取饱和系数其中tanh(·)为双曲正切函数,表示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标准化系数抗突变系数抗抖振系数v>0.;
步骤2-4.令表示导弹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则沿该方向的制导律设计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沿视线的加速度制导律具体为:
步骤3-1.建立关于分布式网络的负反馈;
其中,ki1,ki2表示收敛系数,且ki1>0, 是扰动抑制系数,是最终一致相对速度,rj(t-τij(t))表示导弹i在t时刻接收到导弹j在(t-τij(t))发出的与目标相对距离信息,aij是通信拓扑常数,如果导弹i可以接受到导弹j所发出的信息,则aji>0,否则aji=0.特别地,aii=0.
所构建网络通信拓扑图含有有向生成树,即存在导弹i,对于除自身外的任意导弹j,存在导弹列i=i1,i2…,is=j,满足aip,i(p+1)>0,p=1,…,s-1;
步骤3-2.利用非光滑控制设计,建立初步制导律
其中,为扰动抑制系数;
步骤3-3.构建自适应扰动抑制系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自适应增长系数,为防发散系数;
步骤3-4.将式(2)中符号函数sign(·)由饱和函数satε(·)代替,
取饱和系数 表示导弹沿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标准化系数抗突变系数抗抖振系数v>0.;
步骤3-5.令表示导弹沿视线方向的最大可供加速度,则沿该方向的制导律设计为:
CN201910580845.5A 2019-06-29 2019-06-29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187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0845.5A CN110187640B (zh) 2019-06-29 2019-06-29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0845.5A CN110187640B (zh) 2019-06-29 2019-06-29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640A true CN110187640A (zh) 2019-08-30
CN110187640B CN110187640B (zh) 2022-04-29

Family

ID=6772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0845.5A Active CN110187640B (zh) 2019-06-29 2019-06-29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764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6101A (zh) * 2019-10-21 2020-08-07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79600A (zh) * 2020-11-20 2021-02-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通信时变延迟的分布式协同制导律构建方法
CN112379599A (zh) * 2020-11-20 2021-02-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空中机动目标的三维协同中制导方法
CN112486114A (zh) * 2020-11-23 2021-03-1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预测的执行器饱和多智能体全局一致性方法
CN113255234A (zh) * 2021-06-28 2021-08-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对导弹群进行在线目标分配的方法
CN113359813A (zh) * 2021-05-11 2021-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领弹多从弹群组协同制导方法
CN117193363A (zh) * 2023-09-26 2023-12-08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视觉定位验证平台的多智能体有限时间编队控制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2672A2 (en) * 1990-02-16 1991-08-21 Raytheon Company Combined sensor guidance system
CN103245256A (zh) * 2013-04-25 2013-08-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CN105446352A (zh) * 2015-11-23 2016-03-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比例导引制导律辨识滤波方法
CN105469139A (zh) * 2016-01-11 2016-04-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无人机空中实时协同制导方法
CN105739303A (zh) * 2015-12-29 2016-07-0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滚动时域法的多无人机协同打击任务分配方法
CN106815426A (zh) * 2017-01-12 2017-06-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CN106843265A (zh) * 2016-12-30 2017-06-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有限时间收敛的三维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与系统
CN107179021A (zh) * 2017-06-14 2017-09-1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驾束制导体制下多弹协同高精度制导控制方法
EP3239730A1 (en) * 2015-05-04 2017-11-01 Propagation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latform guidance or navigation using uniquely coded signals
CN107976899A (zh) * 2017-11-15 2018-0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系统的精确目标定位及打击方法
CN108362174A (zh) * 2018-02-09 2018-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多个拦截器协同探测与制导一体化的拦截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2672A2 (en) * 1990-02-16 1991-08-21 Raytheon Company Combined sensor guidance system
CN103245256A (zh) * 2013-04-25 2013-08-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EP3239730A1 (en) * 2015-05-04 2017-11-01 Propagation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latform guidance or navigation using uniquely coded signals
CN105446352A (zh) * 2015-11-23 2016-03-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比例导引制导律辨识滤波方法
CN105739303A (zh) * 2015-12-29 2016-07-0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滚动时域法的多无人机协同打击任务分配方法
CN105469139A (zh) * 2016-01-11 2016-04-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无人机空中实时协同制导方法
CN106843265A (zh) * 2016-12-30 2017-06-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有限时间收敛的三维多导弹协同制导方法与系统
CN106815426A (zh) * 2017-01-12 2017-06-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导弹自主编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CN107179021A (zh) * 2017-06-14 2017-09-1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驾束制导体制下多弹协同高精度制导控制方法
CN107976899A (zh) * 2017-11-15 2018-0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系统的精确目标定位及打击方法
CN108362174A (zh) * 2018-02-09 2018-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多个拦截器协同探测与制导一体化的拦截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OYU CHENG: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with Multiple Missiles Against a Maneuvering Target", 《2018 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 *
JIALING ZHOU: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design for simultaneous attack with multiple missiles under directed communication topologies", 《2017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LEX SYSTEMS AND NETWORKS (IWCSN)》 *
叶鹏鹏: "非持续连通通信拓扑下的多导弹协同制导", 《兵工学报》 *
李桂英: "带有角度约束的机动目标拦截协同制导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6101A (zh) * 2019-10-21 2020-08-07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06101B (zh) * 2019-10-21 2021-04-20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飞行器协同制导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79600A (zh) * 2020-11-20 2021-02-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通信时变延迟的分布式协同制导律构建方法
CN112379599A (zh) * 2020-11-20 2021-02-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空中机动目标的三维协同中制导方法
CN112379600B (zh) * 2020-11-20 2022-05-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通信时变延迟的分布式协同制导律构建方法
CN112379599B (zh) * 2020-11-20 2022-06-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空中机动目标的三维协同中制导方法
CN112486114A (zh) * 2020-11-23 2021-03-12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预测的执行器饱和多智能体全局一致性方法
CN113359813A (zh) * 2021-05-11 2021-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领弹多从弹群组协同制导方法
CN113359813B (zh) * 2021-05-11 2022-08-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领弹多从弹群组协同制导方法
CN113255234A (zh) * 2021-06-28 2021-08-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对导弹群进行在线目标分配的方法
CN117193363A (zh) * 2023-09-26 2023-12-08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视觉定位验证平台的多智能体有限时间编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640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640B (zh) 针对机动目标和允许通信时滞的多导弹协同作战制导律设计方法
CN110412874B (zh) 针对机动目标和时延通信的多导弹协同制导律设计方法
Prokopov et al.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operative strategies for active aircraft protection
Wang et al.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law for cooperative attack of multiple missiles
CN106647287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输入受限微分对策制导方法
CN111551080B (zh) 一种攻击时间控制的制导方法
CN114003050B (zh) 一种基于微分博弈的三体对抗策略的主动防御制导方法
L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Impact Time and Angle Control Guidance Based on MPSP
CN111898201B (zh) 一种空战模拟环境中的战斗机高精度自主攻击引导方法
CN110822994B (zh) 一种带落角约束的线性伪谱散布控制制导方法
CN112305919A (zh) 一种带碰撞角约束的固定时间滑模制导律设计方法
CN112782984A (zh) 多飞行器反拦截协同打击的制导方法、装置和飞行器
CN111027206A (zh) 具有规定性能的拦截机动目标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
CN115033024A (zh) 基于攻击时间和角度共同约束的多导弹三维协同制导方法
Zhao et al. New three-dimensional second-order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 with impact-angle constraints
CN117171877A (zh) 基于时机博弈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机动突防策略设计方法
Imado et al. Engagement tactics for two missiles against an optimally maneuvering aircraft
Enjiao et al. An adaptive parameter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for multiple flight vehicles
Zhang et al. Cooperative intercept guidance of multiple aircraft with a lure role included
Fu et al.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with input saturation and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CN116401752A (zh) 基于超扭曲观测器的自适应滑模多飞行器协同末制导律设计方法
Luo et al.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Based Air‐to‐Air Autonomous Attack Occupation of UCAV
Li et al. Generation method of autonomous evasive maneuver strategy in air combat
Weilin et al. Decision-making of one-on-one beyond-visual-range air combat based on improved q-network
Gao et al.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for Near Space Interceptor Based on Robust Adaptive Backstepping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