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5477B -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5477B
CN110185477B CN201910328205.5A CN201910328205A CN110185477B CN 110185477 B CN110185477 B CN 110185477B CN 201910328205 A CN201910328205 A CN 201910328205A CN 110185477 B CN110185477 B CN 110185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
tunnel
anchor pipe
supporting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82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5477A (zh
Inventor
李国安
聂玉文
梁淦波
王哲
王超
刘二强
李红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82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5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5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5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5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5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8Arch members ; Network made of arch members ; Ring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inside ar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1/00Anchoring-bolts for roof, floor in galleries or longwall working, or shaft-lining prot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1/00Anchoring-bolts for roof, floor in galleries or longwall working, or shaft-lining protection
    • E21D21/0086Bearing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将第一承压件贯穿第一拱架设置,使得第一承压件与第一拱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承压件与第一拱架之间传力顺畅,因此,第一拱架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所受外力传传递至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有效控制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或者是焊缝的抗剪能力不够而无法将第一拱架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同时,通过连接件将相邻两个第一拱架连接在一起,扩大了与尚未开挖的下台阶土体接触面积,提高了土体对第一拱架的承载能力。此外,通过连接件将相邻两个基座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稳定横向挑梁,避免第一拱架因下台阶开挖后无及时接脚而导致整体结构下沉。

Description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已经成为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建筑,为了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遇山凿洞成为了最优选择,随着隧道建设量的增加,遇到不同的地质与不同的地层越来越多,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软弱围岩隧道。
软弱围岩隧道是指隧道的围岩级别为Ⅴ级或者是Ⅵ的围岩,具有以下特点,一、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的围岩,一般以页岩、泥岩、片岩、炭质岩、千枚岩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二、松散软弱土层,残坡积层、碎石土、黏性土、粉土、砂类土、黄土、全风化岩体等。因此,在开挖隧道时,暴露的围岩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应力影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大量的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
目前,通常采用的控制措施是在初期支护工字钢拱架连接处设置四根锁脚锚杆或者锁脚小导管,然而,传统的控制措施无法将工字钢拱架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给锁脚锚杆或者锁脚小导管,因此,造成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问题发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拱架,所述第一拱架用于装设在隧道的顶部,所述第一拱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拱脚,所述第一拱脚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拱脚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承压件、第一锚管及第二锚管,所述第一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一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分别用于锚入围岩中。
上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将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拱架的两个拱脚上,使得第一拱架的两侧得到对称支撑,避免第一拱架因受力不均而向一侧倾斜。由于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承压件、第一锚管及第二锚管,因此,在第一拱架支撑过程中,将第一承压件穿入第一安装孔中,并将穿好的第一承压件架设在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从而完成第一拱架的支撑作业。本隧道支护结构将第一承压件贯穿第一拱架设置,使得第一承压件与第一拱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承压件与第一拱架之间传力更加顺畅,因此,当第一拱架受力时,第一拱架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所受外力传递至第一承压件上,并传递至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如此,有效控制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或者是焊缝的抗剪能力不够而无法将第一拱架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给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从而造成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脚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均包括第二承压件,所述第二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沿着所述第一拱脚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脚的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用于与下台阶的土体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隧道支护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隧道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二拱架,所述第二拱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拱脚,所述第一拱脚架设在所述第二拱脚上,所述第二拱架用于设置在所述隧道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拱脚上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的第四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管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锚管的侧面上均设有浇筑孔。
一种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隧道的上台阶进行挖掘,并余留上台阶核心土;将第一拱架装设在所述上台阶上,并将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分别锚入上台阶的围岩上;通过第一承压件穿入第一拱脚上的第一安装孔中,将第一拱脚装设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对所述余留上台阶核心土与所述隧道的下台阶进行挖掘;对挖掘后的下台阶进行支护操作。
上述的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对隧道的上台阶进行挖掘,并余留上台阶核心土,余留上台阶核心土的目的是对掌子面施加一个反向推力,避免开挖后的围岩被挤压出来。接着,将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分别锚入上台阶的围岩上,再将第一承压件穿入第一安装孔中,并将穿好的第一承压件架设在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从而完成第一拱架的支撑作业。本隧道支护结构将第一承压件贯穿第一拱架设置,使得第一承压件与第一拱架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承压件与第一拱架之间传力更加顺畅,因此,当第一拱架受力时,第一拱架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所受外力传递至第一承压件上,并传递至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如此,有效控制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或者是焊缝的抗剪能力不够而无法将第一拱架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给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上,从而造成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对下台阶进行挖掘,并对下台阶进行支护作业,从而完成隧道支护施工作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一拱架装设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第一拱脚上的基座抵触在下台阶的土体上,并通过连接件将相邻两个所述基座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拱架配合一视角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拱架配合另一视角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基座与连接件配合一视角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基座与连接件配合另一视角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锚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锚入上台阶的围岩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隧道施工一视角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隧道施工另一视角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隧道支护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台阶支护施工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下台阶支护施工具体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隧道支护结构,110、第一拱架,111、第一拱脚,1111、基座,1112、第一连接孔,1113、第四安装孔,112、第一安装孔,113、第二安装孔,120、第一支撑组件,121、第一锚管,122、第二锚管,123、第一承压件,124、第二承压件,125、浇筑孔,130、第二支撑组件,140、第二拱架,141、第二拱脚,1411、安装件,1412、第三安装孔,150、连接件,151、第二连接孔,200、上台阶,210、上台阶核心土,220、上台阶的围岩,221、锚管孔,300、下台阶,400、二次衬砌,50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一种隧道支护结构100,包括:第一拱架110、第一支撑组件120及第二支撑组件130。第一拱架110用于装设在隧道的顶部,第一拱架1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拱脚111。第一拱脚1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2。第一支撑组件120与第二支撑组件130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拱脚111上。其中,第一支撑组件120与第二支撑组件130均包括第一承压件123、第一锚管121及第二锚管122。第一承压件123穿入第一安装孔112中,且第一承压件123伸出第一安装孔11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分别用于锚入围岩中。
上述的隧道支护结构100,将第一支撑组件120与第二支撑组件130分别设置在第一拱架110的两个拱脚上,使得第一拱架110的两侧得到对称支撑,避免第一拱架110因受力不均而向一侧倾斜。由于第一支撑组件120与第二支撑组件130均包括第一承压件123、第一锚管121及第二锚管122,因此,在第一拱架110支撑过程中,将第一承压件123穿入第一安装孔112中,并将穿好的第一承压件123架设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从而完成第一拱架110的支撑作业。本实施例的隧道支护结构100将第一承压件123贯穿第一拱架110设置,使得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一拱架110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一拱架110之间传力顺畅,因此,当第一拱架110受力时,第一拱架110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所受外力传递至第一承压件123上,并传递至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有效控制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或者是焊缝的抗剪能力不够而无法将第一拱架110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给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从而造成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此外,由于第一承压件123穿入第一安装孔112中,因此,方便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调整锚入围岩的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隧道支护施工效率。
具体地,第一拱架110为工字钢结构,第一安装孔112设置在工字钢结构的腹板上,如此,使得第一拱架110与第一承压件123之间的传力更加顺畅。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孔112的直径为36mm,第一承压件123为长度50cm,直径为32mm的钢棒。
可选地,第一承压件123安装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的方式为:将第一承压件123架设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再通过电焊或弧焊,将第一承压件123固定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或者通过螺栓或锚具,将第一承压件123固定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同时,为了使第一承压件123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更加稳固,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开设相应的定位槽,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一承压件123分别放入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的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拱脚111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113。第一支撑组件120与第二支撑组件130还均包括第二承压件124。第二承压件124穿入第二安装孔113中,且第二承压件124伸出第二安装孔11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由此可知,第一拱架110上贯穿设有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二承压件124,如此,当第一拱架110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拱架110则将外力均匀分布在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二承压件124上,再通过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二承压件124将外力作用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从而使得第一拱架110得到更加稳定支撑。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二承压件124有效将外力分散开,避免外力集中在一个部位而导致结构容易产生疲劳应力。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拱架110为工字钢结构,第二安装孔113设置在工字钢结构的腹板上,如此,使得第一拱架110与第二承压件124之间的传力更加顺畅。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孔113的直径为36mm,第二承压件124为长度50cm,直径为32mm的钢棒。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第一支撑组件120与第二支撑组件130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组件120与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撑组件130均沿着第一拱脚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组件120与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撑组件130,使得第一拱架110更加稳定支撑,从而有利于提高隧道支护结构100的稳定性。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一拱脚111的长度方向,以图2为例,第一拱脚111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S表示的方向。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20之间的间距为40cm,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组件130之间的间距为40cm,即,相邻两个第一锚管121之间的间距为40cm,相邻两个第二锚管122之间的间距为40cm。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4、图5及图8,第一拱脚111的底部设有基座1111。基座1111用于与下台阶300的土体抵触配合。由此可知,在下台阶300未挖掘之前,第一拱架110上的部分外力通过基座1111传递至下台阶300的土体中,减少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的受力,使得第一拱架110得到稳定支撑,从而有效避免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同时,在第一拱脚111的底部设有基座1111,有利于扩大第一拱架110与尚未开挖的下台阶300的土体的接触面积,极大提高了下台阶300的土体对第一拱架110的承受能力,,使得隧道支护结构100更加稳定、安全。
进一步地,隧道支护结构100还包括连接件150。基座11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112。连接件150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孔151。第二连接孔151与第一连接孔1112相对设置。由此可知,将固定件穿入第一连接孔1112与第二连接孔151中,使得相邻两个基座1111连接在一起,即,相邻两个第一拱架110通过连接件150连接在一起,如此,增加了第一拱架110的结构纵向刚度,使得多个第一拱架110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均匀分摊外力,从而有利于提高隧道支护结构100的稳定性,避免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其中,固定件为螺栓或者螺钉。同时,连接件150将相邻两个第一拱架110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扩大了第一拱架110与尚未开挖的下台阶300土体接触面积,提高了土体对第一拱架300的承载能力,减少了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沉降量。此外,当下台阶300开挖后、第一拱架110接脚前时,部分第一拱架110处于悬空、虚托状态,本实施例通过连接件150将相邻两个基座1111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稳定横向挑梁,稳定支撑处于悬空状态的第一拱架110,避免第一拱架110因下台阶300开挖后无及时接脚而导致整体结构下沉,如此,通过连接件150,使隧道顺利通过软弱岩层,避免已经施工完成后的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是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也避免隧道初期支护侵占二次衬砌净空或者隧道净空及初期支护拆除扩挖重做等现象,从而降低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风险、节约工程费用,缩短施工工期。
在一个实施例中,隧道支护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拱架140。第二拱架1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拱脚141。第一拱脚111架设在第二拱脚141上。第二拱架140用于设置在隧道的底部。当下台阶300挖掘后,第一拱脚111则处于悬空状态,此时,将第二拱架140的第二拱脚141抵触在第一拱脚111处,使得第一拱架110支撑在第二拱架140上,从而使得第一拱架110得到有效支撑,避免第一拱架110受力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50将基座1111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稳定的横向挑梁,当对下台阶300继续挖掘时,处于悬空、虚托状态的第一拱架110则通过该横向挑梁稳定支撑在第二拱架140与尚未开挖的下台阶300土体之间,如此,使得隧道支护结构100更加稳定,使得隧道更加顺利通过软弱岩层。
进一步地,第二拱脚141上设有安装件1411。安装件1411上设有第三安装孔1412。基座1111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1412相对设置的第四安装孔1113。如此,将固定件穿入第三安装孔1412与第四安装孔1113中,使得安装件1411稳定安装在基座1111上,从而实现第一拱脚111与第二拱脚141的紧密连接,使得第一拱架110得到有效、稳定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6及图7,第一锚管121的侧面与第二锚管122的侧面上均设有浇筑孔125。如此,当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分别锚入围岩中后,将水泥砂浆或者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灌入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中,使得水泥砂浆或者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从浇筑孔125处进入围岩内部,从而改善围岩中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提高了土体的内摩擦力与承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土体对第一拱架110的承载能力。同时,向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中灌入水泥砂浆或者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有利增加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的刚度,从而极大增加了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的承载能力与锚固力。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在上台阶的围岩220上下端20cm处,并以与水平方向成预设角度θ向下锚入。其中,预设角度θ为0°~45°,本实施例的预设角度θ为20°。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均为外径为89mm,长度为6m的无缝钢化管。这样,采用较大外径的无缝钢花管主要是增大其刚度和提高第一锚管121、第二锚管122与土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增加无缝钢花管承载能力与锚固力;而采用较长的无缝钢花管主要是为了保证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的长度,使其穿过围岩的松动圈并进入稳定一定长度,从而保证围岩收敛时所需的抗拔力,有效提高无缝钢花管支撑能力与抗拔力。此外,在灌浆过程中,需要控制灌浆压力为2.0MPa。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3、图8、图9及图10,一种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对隧道的上台阶200进行挖掘,并余留上台阶核心土210;
S20:将第一拱架110装设在上台阶200上,并将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分别锚入上台阶的围岩220上;通过第一承压件123穿入第一拱脚111上的第一安装孔112中,将第一拱脚111装设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
S30:对余留上台阶核心土210与隧道的下台阶300进行挖掘;
S40:对挖掘后的下台阶300进行支护操作。
上述的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对隧道的上台阶200进行挖掘,并余留上台阶核心土210,余留上台阶核心土210的目的是对掌子面施加一个反向推力,避免开挖后的围岩被挤压出来。接着,将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分别锚入上台阶的围岩220上,再将第一承压件123穿入第一安装孔112中,并将穿好的第一承压件123架设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从而完成第一拱架110的支撑作业。本隧道支护结构100将第一承压件123贯穿第一拱架110设置,使得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一拱架110直接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承压件123与第一拱架110之间传力更加顺畅,因此,当第一拱架110受力时,第一拱架110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所受外力传递至第一承压件123上,并传递至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如此,有效控制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或者是焊缝的抗剪能力不够而无法将第一拱架110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给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从而造成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上台阶200支护完成后,对下台阶300进行挖掘,并对下台阶300进行支护作业,从而完成隧道支护施工作业。
具体地,在架立第一拱架110之前,对挖掘后的围岩喷射混凝土及挂设钢筋网,以加固上台阶的围岩220结构强度。同时,在上台阶的围岩220设置锚管孔221,钻孔后,将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分别锚入锚管孔221中,分别对第一锚管121、第二锚管122及锚管孔221灌入水泥砂浆或者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以增加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的承载能力与锚固力。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与图11,将第一拱架110装设在第一锚管121与第二锚管122上S20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第一拱脚111上的基座1111抵触在下台阶300的土体上,并通过连接件150将相邻两个基座1111进行连接S21。如此,通过连接件150使得相邻两个基座1111连接在一起,即,相邻两个第一拱架110通过连接件150连接在一起,如此,增加了第一拱架110的结构刚度,使得多个第一拱架110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均匀分摊外力,从而有利于提高隧道支护结构100的稳定性,避免隧道支护结构100整体下沉或者是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
更进一步地,将第一拱脚111上的基座1111抵触在下台阶300的土体上,并通过连接件150将相邻两个基座1111进行连接S21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第一拱架110喷射混凝土S2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与图12,对挖掘后的下台阶300进行支护操作S40的步骤包括:对挖掘后的下台阶300的围岩喷射混凝土及挂设钢筋网S41;将第二拱架140装设在下台阶300上,并将第一拱脚111与第二拱脚141进行连接S42;对第二拱架140喷射混凝土S43。如此,通过第二拱架140,使得第一拱架110得到稳定支撑,避免第一拱架110处于悬空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隧道支护施工方法还包括:对隧道进行衬砌处理S50,在隧道支护结构100上形成二次衬砌400,以增加隧道支护结构100的稳定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二次衬砌400与隧道支护结构100之间设有排水管5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拱架,所述第一拱架用于装设在隧道的顶部,所述第一拱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拱脚,所述第一拱脚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拱脚的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用于与下台阶的土体抵触配合;及
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拱脚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承压件、第一锚管及第二锚管,所述第一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一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分别用于锚入围岩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脚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均包括第二承压件,所述第二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沿着所述第一拱脚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将相邻两个基座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稳定横向挑梁,用于支撑处于悬空状态的第一拱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拱架,所述第二拱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拱脚,所述第一拱脚架设在所述第二拱脚上,所述第二拱架用于设置在所述隧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拱脚上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的第四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管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锚管的侧面上均设有浇筑孔。
9.一种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隧道的上台阶进行挖掘,并余留上台阶核心土;
将第一拱架装设在所述上台阶上,并将第一锚管与第二锚管分别锚入上台阶的围岩上;通过第一承压件穿入第一拱脚上的第一安装孔中,将第一拱脚装设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
将第一拱脚上的基座抵触在下台阶的土体上,并通过连接件将相邻两个所述基座进行连接;
对所述余留上台阶核心土与所述隧道的下台阶进行挖掘;
对挖掘后的下台阶进行支护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挖掘后的下台阶进行支护操作的步骤包括:对挖掘后的下台阶的围岩喷射混凝土及挂设钢筋网;将第二拱架装设在下台阶上,并将第一拱脚与第二拱脚进行连接;对第二拱架喷射混凝土。
CN201910328205.5A 2019-04-23 2019-04-23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185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8205.5A CN110185477B (zh) 2019-04-23 2019-04-23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8205.5A CN110185477B (zh) 2019-04-23 2019-04-23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5477A CN110185477A (zh) 2019-08-30
CN110185477B true CN110185477B (zh) 2020-11-03

Family

ID=67714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8205.5A Active CN110185477B (zh) 2019-04-23 2019-04-23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54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46269U (zh) * 2015-05-29 2015-09-16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加固软弱地层隧道的钢拱架锁脚锚管装置
CN105736017B (zh) * 2015-07-27 2018-07-06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不对称单元正反布置拱架结构
CN105822329B (zh) * 2016-05-11 2019-02-22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支护架、支护结构及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6205908U (zh) * 2016-06-22 2017-05-3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隧道沉降变形的槽钢拱架托梁
CN205677638U (zh) * 2016-06-23 2016-11-09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黄土隧道抗沉降支承结构
CN205955754U (zh) * 2016-07-20 2017-02-15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隧道锁脚锚杆/管与支护钢架连接构件
CN106979024B (zh) * 2017-04-27 2019-02-01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隧道钢支撑与锁脚的施工方法
CN108798702B (zh) * 2018-06-05 2020-04-28 长安大学 一种大断面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支护方法
CN108756901B (zh) * 2018-06-06 2019-10-11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昔格达特殊地层浅埋隧道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5477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1139B1 (ko) 현장타설 말뚝과 콘크리트 기성말뚝을 이용한 흙막이 구조물 시공방법
CN106498950A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CN112942368B (zh) 一种具有侧壁支护功能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1560962A (zh) 一种回填区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63696A (zh) 隧道底部成拱的施工方法
CN108316328A (zh) 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加压下沉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38448B (zh) 工井及其施工方法以及地下管道工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KR101973566B1 (ko) 종방향 플레이트가 부착된 phc 말뚝에 차수용 시트를 볼트로 접합하여 흙막이 벽체와 차수벽을 동시에 조성하는 흙막이 공법
CN105840209B (zh) 锚桩在隧道洞身段控制变形施工工法
CN210106749U (zh) 一种软土地基超大断面顶管顶进作业的反力结构
CN110185477B (zh)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CN1027387C (zh) 支护深基坑侧壁的方法
KR20030065963A (ko) 관 구조 터널 건조공법
KR20190123854A (ko) 마이크로파일
CN108643189A (zh) 外锚头固定结构、基坑支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636899B (zh) 一种预防底鼓的隧道仰拱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13668554A (zh)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2962694A (zh) 一种矿山法隧道内桥梁桩基托换施工方法
CN113006086A (zh) 一种基于框架桩和微型复合桩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KR101256311B1 (ko) 지하 심화공법
CN217582163U (zh) 一种隧道支护钢架及其连接构件
CN114482072B (zh) 软土近接双基坑联合拉锚设计方法、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1379576B (zh) 一种用于棚盖法施工初期支护与大直径管棚的连接方法
CN218912907U (zh) 一种隧道拱脚加固装置
CN220726302U (zh) 一种浅埋偏压隧道进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46, huangbian North Road,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 Xinghua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