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4992A -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4992A
CN110184992A CN201910514801.2A CN201910514801A CN110184992A CN 110184992 A CN110184992 A CN 110184992A CN 201910514801 A CN201910514801 A CN 201910514801A CN 110184992 A CN110184992 A CN 110184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ownstream
lock
landscape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48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苇
董翌为
董占辉
程道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WEST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WEST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WEST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WEST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Priority to CN2019105148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4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4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4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包括上游景观闸、上游渐变段、蓄水段、下游渐变段、下游景观闸、进水管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上游渐变段、蓄水段、下游渐变段和下游景观闸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其中上游渐变段、蓄水段和下游渐变段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蓄水段,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所述上游景观闸设置于上游河道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设置于下游河道一侧;本发明在枯水期时保证水流从上游河道向下游河道输送,形成城市水景观,同时兼作汛期城市蓄水池,通过进水管将涝水排入该蓄水段,最后净化后经抽水系统回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海绵体蓄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水系连通是借助各种人工措施,利用自然水循环的更新能力等举措,构建蓄泄兼顾、丰枯调剂、引排自如、多源互补、生态健康的河湖水系连通网络体系,特别在水系较为发达的南方城市,为避免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系的冲击,同时构建城市水景观,水系连通是近年来水利部大力推广的水利工程。
传统的水系连通工程,往往重视纵横水系的互连互通,其纵向水系一般与主河水流方向一致,横向水流则流向较为复杂,需要复杂的水网计算分析,不利于防洪调度。
城市海绵体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同时由于雨水停留时间短,而向土壤中渗透的速度又慢,因此很难达到滋润土壤的目的,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现有技术的城市海绵体的布置较为局部,不能大范围的用于城市蓄水,蓄水能力差,不利于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运行,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城市海绵体不够美观,不利于构建城市水景观,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城市海绵体不能与上下游河道进行连通,枯水期海绵体蓄水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传统的水系连通工程中横向水流流向较为复杂,需要复杂的水网计算分析,不利于防洪调度;2:现有技术的城市海绵体的布置较为局部,不能大范围的用于城市蓄水,蓄水能力差,不利于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运行;3:现有技术中的城市海绵体不够美观,不利于构建城市水景观,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城市海绵体不能与上下游河道进行连通,枯水期海绵体蓄水较为复杂等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上游渐变段、蓄水段、下游渐变段、下游景观闸、进水管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上游渐变段、蓄水段、下游渐变段和下游景观闸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其中上游渐变段、蓄水段和下游渐变段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蓄水段,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所述上游景观闸设置于上游河道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设置于下游河道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优选的,所述上游渐变段由第一梯形渐变坡和第一扇形堤坝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优选的,所述蓄水段由枯水期过水河道、亲水平台和缓坡型堤坝,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其中亲水平台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所述蓄水段随着远离上游渐变段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由第二梯形渐变坡和第二扇形堤坝组成,其中两个第二扇形堤坝分别设置于第二梯形渐变坡两侧,所述第二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蓄水段其宽度越来越宽,其中第二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蓄水段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与蓄水段之间底部设有跌坎,其中跌坎的高度为5~15cm。
优选的,所述抽水系统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泵站和阀门,其中第一出水管一端设置于下游渐变段,其中第一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泵站,所述泵站连接第二出水管,其中泵站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于下游渐变段一端的进口高程与跌坎顶部的高程一致。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蓄水段靠近上游渐变段的一端,所述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的蓄排水方法,枯水期时将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开启,水流自上游河道自流入下游河道;汛期时将下游景观闸关闭,上游景观闸按照水流换水频率要求开启,蓄水段的水流水位不超过亲水平台,每次换水通过抽水系统将下游渐变段的水流抽出;发生内涝时通过进水管将内涝雨水注入蓄水段,当蓄水段内的水位高于下游河道时,先开启下游景观闸排水,汛后关闭下游景观闸,然后通过抽水系统将水位降至亲水平台以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基于水系连通工程在横向水系的上游河道加设上游景观闸,在下游河道加设下游景观闸,使其汛期充分发挥城市内涝期间的海绵作用,通过进水管将内涝雨水注入蓄水段,当蓄水段内的水位高于下游河道时,先开启下游景观闸排水,汛后关闭下游景观闸,然后通过抽水系统将水位降至亲水平台以下,枯水期将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打开,作为正常河道,同时还可以作为城市水景观;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具备雨水的“拦截”、“吸收”、“保持”、“净化”、“释放”等功能,使新型城市化市政设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节能环保,将自然途径与人工设置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本发明公开的上游渐变段和下游渐变段均由梯形渐变坡和扇形堤坝组成,其中扇形堤坝设置于梯形渐变坡两侧,满足水力要求设置,上游渐变段将上游景观闸段的矩形断面渐变至下游蓄水段的复式断面,蓄水段和下游渐变段之间设有跌坎,使下游渐变段可兼做沉砂池,其中跌坎的高度满足淤积要求;
(4)本发明公开的蓄水段由枯水期过水河道、亲水平台和缓坡型堤坝组成,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其中亲水平台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所述蓄水段断面为生态河道复式断面,满足进水管承担的内涝集雨面积内的水流蓄水容积要求,亲水平台以下河道断面可满足枯水期河道水流过水要求;
(5)本发明新型城市海绵体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水网计算分析,有利于防洪调度,同时本发明新型城市海绵体可任意设置于两个上流河道和下游河道之间,可大范围的用于城市蓄水,蓄水能力优异,有利于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的蓄水段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游景观闸,2-上游渐变段,3-蓄水段,4-下游渐变段,5-下游景观闸,6-上游河道,7-横向河道,8-下游河道,9-进水管,10-跌坎,11-第一梯形渐变坡,12-第一扇形堤坝,13-枯水期过水河道,14-亲水平台,15-缓坡型堤坝,16-第一出水管,17-第二出水管,18-泵站,19-第二梯形渐变坡,20-第二扇形堤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上游渐变段2由第一梯形渐变坡11和第一扇形堤坝12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12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11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上游渐变段2由第一梯形渐变坡11和第一扇形堤坝12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12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11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蓄水段3由枯水期过水河道13、亲水平台14和缓坡型堤坝15,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13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14,其中亲水平台14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13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15,所述蓄水段3随着远离上游渐变段2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上游渐变段2由第一梯形渐变坡11和第一扇形堤坝12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12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11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蓄水段3由枯水期过水河道13、亲水平台14和缓坡型堤坝15,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13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14,其中亲水平台14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13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15,所述蓄水段3随着远离上游渐变段2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4由第二梯形渐变坡19和第二扇形堤坝20组成,其中两个第二扇形堤坝20分别设置于第二梯形渐变坡19两侧,所述第二梯形渐变坡19随着远离蓄水段3其宽度越来越宽,其中第二梯形渐变坡19随着远离蓄水段3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实施例6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上游渐变段2由第一梯形渐变坡11和第一扇形堤坝12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12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11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蓄水段3由枯水期过水河道13、亲水平台14和缓坡型堤坝15,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13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14,其中亲水平台14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13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15,所述蓄水段3随着远离上游渐变段2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4由第二梯形渐变坡19和第二扇形堤坝20组成,其中两个第二扇形堤坝20分别设置于第二梯形渐变坡19两侧,所述第二梯形渐变坡19随着远离蓄水段3其宽度越来越宽,其中第二梯形渐变坡19随着远离蓄水段3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4与蓄水段3之间底部设有跌坎10,其中跌坎10的高度为5~15cm。
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抽水系统包括第一出水管16、第二出水管17、泵站18和阀门,其中第一出水管16一端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其中第一出水管16另一端连接泵站18,所述泵站18连接第二出水管17,其中泵站18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16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一端的进口高程与跌坎10顶部的高程一致。
实施例7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包括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下游景观闸5、进水管9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1、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下游渐变段4和下游景观闸5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7,其中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上游渐变段2由第一梯形渐变坡11和第一扇形堤坝12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12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11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11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1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蓄水段3由枯水期过水河道13、亲水平台14和缓坡型堤坝15,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13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14,其中亲水平台14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13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15,所述蓄水段3随着远离上游渐变段2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4由第二梯形渐变坡19和第二扇形堤坝20组成,其中两个第二扇形堤坝20分别设置于第二梯形渐变坡19两侧,所述第二梯形渐变坡19随着远离蓄水段3其宽度越来越宽,其中第二梯形渐变坡19随着远离蓄水段3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优选的,所述下游渐变段4与蓄水段3之间底部设有跌坎10,其中跌坎10的高度为5~15cm。
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抽水系统包括第一出水管16、第二出水管17、泵站18和阀门,其中第一出水管16一端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其中第一出水管16另一端连接泵站18,所述泵站18连接第二出水管17,其中泵站18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16设置于下游渐变段4一端的进口高程与跌坎10顶部的高程一致。
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进水管9设置于蓄水段3靠近上游渐变段2的一端,所述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图1~3所示,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的蓄排水方法,枯水期时将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开启,水流自上游河道6自流入下游河道8;汛期时将下游景观闸5关闭,上游景观闸1按照水流换水频率要求开启,蓄水段3的水流水位不超过亲水平台14,每次换水通过抽水系统将下游渐变段4的水流抽出;发生内涝时通过进水管9将内涝雨水注入蓄水段3,当蓄水段3内的水位高于下游河道8时,先开启下游景观闸5排水,汛后关闭下游景观闸5,然后通过抽水系统将水位降至亲水平台14以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蓄排水方法如下:
本发明所述上游景观闸1设置于上游河道6一侧,下游景观闸5设置于下游河道8一侧,并且上游渐变段2、蓄水段3和下游渐变段4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当打开上游景观闸1时水流由于重力就通过上游渐变段2流向蓄水段3,然后经过下游渐变段4从下游景观闸5流入下游河道8内,在枯水期时保证水流从上游河道6向下游河道8输送,形成城市水景观,同时兼作汛期城市蓄水池,通过进水管9将涝水排入该蓄水段3,最后净化后经抽水系统回用。
所述蓄排水方法:枯水期时将上游景观闸1和下游景观闸5开启,水流自上游河道6自流入下游河道8;汛期时将下游景观闸5关闭,上游景观闸1按照水流换水频率要求开启,蓄水段3的水流水位不超过亲水平台14,每次换水通过抽水系统将下游渐变段4的水流抽出;发生内涝时通过进水管9将内涝雨水注入蓄水段3,当蓄水段3内的水位高于下游河道8时,先开启下游景观闸5排水,汛后关闭下游景观闸5,然后通过抽水系统将水位降至亲水平台14以下。
本发明基于水系连通工程在横向水系的上游河道加设上游景观闸,在下游河道加设下游景观闸,使其汛期充分发挥城市内涝期间的海绵作用,通过进水管将内涝雨水注入蓄水段,当蓄水段内的水位高于下游河道时,先开启下游景观闸排水,汛后关闭下游景观闸,然后通过抽水系统将水位降至亲水平台以下,枯水期将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打开,作为正常河道,同时还可以作为城市水景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具备雨水的“拦截”、“吸收”、“保持”、“净化”、“释放”等功能,使新型城市化市政设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节能环保,将自然途径与人工设置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发明公开的上游渐变段和下游渐变段均由梯形渐变坡和扇形堤坝组成,其中扇形堤坝设置于梯形渐变坡两侧,满足水力要求设置,上游渐变段将上游景观闸段的矩形断面渐变至下游蓄水段的复式断面,蓄水段和下游渐变段之间设有跌坎,使下游渐变段可兼做沉砂池,其中跌坎的高度满足淤积要求;本发明公开的蓄水段由枯水期过水河道、亲水平台和缓坡型堤坝组成,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其中亲水平台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所述蓄水段断面为生态河道复式断面,满足进水管承担的内涝集雨面积内的水流蓄水容积要求,亲水平台以下河道断面可满足枯水期河道水流过水要求。
上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景观闸、上游渐变段、蓄水段、下游渐变段、下游景观闸、进水管和抽水系统,其中上游景观闸、上游渐变段、蓄水段、下游渐变段和下游景观闸沿横向水流方向依次衔接形成横向河道,其中上游渐变段、蓄水段和下游渐变段底部高度依次逐渐降低,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蓄水段,其中抽水系统设置于下游渐变段,所述上游景观闸设置于上游河道一侧,其中下游景观闸设置于下游河道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为液压坝、橡胶坝或气盾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渐变段由第一梯形渐变坡和第一扇形堤坝组成,其中两个第一扇形堤坝分别设置于第一梯形渐变坡两侧,所述第一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其宽度越来越窄,其中第一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上游景观闸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段由枯水期过水河道、亲水平台和缓坡型堤坝,其中枯水期过水河道两岸分别水平设置有亲水平台,其中亲水平台远离枯水期过水河道的一侧设置有缓坡型堤坝,所述蓄水段随着远离上游渐变段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渐变段由第二梯形渐变坡和第二扇形堤坝组成,其中两个第二扇形堤坝分别设置于第二梯形渐变坡两侧,所述第二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蓄水段其宽度越来越宽,其中第二梯形渐变坡随着远离蓄水段其底部高度越来越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渐变段与蓄水段之间底部设有跌坎,其中跌坎的高度为5~1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系统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泵站和阀门,其中第一出水管一端设置于下游渐变段,其中第一出水管另一端连接泵站,所述泵站连接第二出水管,其中泵站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于下游渐变段一端的进口高程与跌坎顶部的高程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置于蓄水段靠近上游渐变段的一端,所述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9.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的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枯水期时将上游景观闸和下游景观闸开启,水流自上游河道自流入下游河道;汛期时将下游景观闸关闭,上游景观闸按照水流换水频率要求开启,蓄水段的水流水位不超过亲水平台,每次换水通过抽水系统将下游渐变段的水流抽出;发生内涝时通过进水管将内涝雨水注入蓄水段,当蓄水段内的水位高于下游河道时,先开启下游景观闸排水,汛后关闭下游景观闸,然后通过抽水系统将水位降至亲水平台以下。
CN201910514801.2A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Pending CN110184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4801.2A CN110184992A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4801.2A CN110184992A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4992A true CN110184992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4801.2A Pending CN110184992A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49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6107A (zh) * 2022-01-18 2022-04-2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复式断面的海绵城市内河渠道及其设计方法
CN116644261A (zh) * 2023-05-30 2023-08-2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蓝绿空间与建设用地蓄排平衡计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323A (ja) * 1992-06-29 1994-01-18 Nikken Chiyousa Sekkei:Kk 都市型洪水調節池
CN1336464A (zh) * 2000-07-28 2002-02-20 丁权 环保型多用通洪、排水河床
KR20100060142A (ko) * 2008-11-27 2010-06-07 변찬우 생태환경을 고려한 저류지 시스템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04728263U (zh) * 2015-06-19 2015-10-28 何凡 一种人工生态湖
CN108330898A (zh) * 2018-04-23 2018-07-2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
CN210395232U (zh) * 2019-06-14 2020-04-24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323A (ja) * 1992-06-29 1994-01-18 Nikken Chiyousa Sekkei:Kk 都市型洪水調節池
CN1336464A (zh) * 2000-07-28 2002-02-20 丁权 环保型多用通洪、排水河床
KR20100060142A (ko) * 2008-11-27 2010-06-07 변찬우 생태환경을 고려한 저류지 시스템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04728263U (zh) * 2015-06-19 2015-10-28 何凡 一种人工生态湖
CN108330898A (zh) * 2018-04-23 2018-07-2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河湖水系布局结构
CN210395232U (zh) * 2019-06-14 2020-04-24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翟京召: "县城新区河道生态水系建设",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no. 9, pages 5 - 6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6107A (zh) * 2022-01-18 2022-04-2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梯形复式断面的海绵城市内河渠道及其设计方法
CN116644261A (zh) * 2023-05-30 2023-08-2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蓝绿空间与建设用地蓄排平衡计算方法
CN116644261B (zh) * 2023-05-30 2024-01-2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蓝绿空间与建设用地蓄排平衡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2237B (zh) 雨洪调控系统
CN105714723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CN105780906B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103015517A (zh) 智能控制型抗冲击城市下凹式雨水公园
CN101260661A (zh) 农田排涝防旱的自动排灌方法及系统
CN110184992A (zh)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及蓄排水方法
CN2070036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
CN206523791U (zh) 水坝利用虹吸管道排水及自动控制过水流量装置
CN107288104A (zh) 一种摇篮式挡水坝结构
CN207032177U (zh) 摇篮式挡水坝结构
CN206529749U (zh) 一种兼顾环保及排沙需求的电站发电引水建筑物布置结构
CN202214710U (zh) 溢流放水一体式闸堰
CN210395232U (zh) 一种基于水系连通的新型城市海绵体
CN102134844B (zh) 橡胶坝自动清淤排沙系统
CN103614986B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排洪的无压流进水方法
CN103603315B (zh) 河流提水灌溉多功能景观瀑布坝
CN112982317B (zh) 利用雨洪资源的河口地表地下立体挡水建筑物及运行方法
CN206173891U (zh) 一种河流保护用生态防护坡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210562502U (zh) 一体化水力截流井
CN211172327U (zh) 一种地铁车辆段雨水调蓄池
CN209277121U (zh) 泵闸双层排水结构
CN212200292U (zh) 可自动控制水位的农田渠道灌溉进水口装置
CN209493909U (zh) 一种输水管道跨水库分取水结构
CN209011283U (zh)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