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3836B -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3836B
CN110183836B CN201910403529.0A CN201910403529A CN110183836B CN 110183836 B CN110183836 B CN 110183836B CN 201910403529 A CN201910403529 A CN 201910403529A CN 110183836 B CN110183836 B CN 110183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engineering plastic
stirring
speed
flame retar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35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3836A (zh
Inventor
孔祥银
叶丰
朱起林
高明华
朱继兴
孔祥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City Fanhua Engineeri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City Fanhua Engineeri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City Fanhua Engineeri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City Fanhua Engineeri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035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3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3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3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3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3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1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magnesium
    • C08K2003/2224Magnesium hydr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21Phosphates
    • C08K2003/322Ammonium phosphate
    • C08K2003/323Ammonium polyphosp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工程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80‑90份PC树脂;4‑6份稳定剂;2‑5份增韧剂;5‑10份润滑剂;3‑5份抗氧剂BHT;还包括无卤阻燃剂,所述无卤阻燃剂包括7‑10份对氨基苯硼酸和3‑6份氢氧化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具有协同阻燃效应,一方面可减少氢氧化镁的用量,另一方面氧化镁保护膜和B‑O‑C炭层形成双层的阻燃结构,因此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具备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等良好性能,因而可代替金属做某些机械零件。
绝大多数的塑料都是可燃性物质,而塑料的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材料、家用电器材料等都需要塑料制品不燃烧,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要求塑料在大火中的发烟度要小。为此,在塑料配方中,选择添加阻燃剂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大多是通过在树脂基体中添加低价高效的含卤阻燃剂来获得较好的阻燃效果,但是含卤阻燃剂在燃烧时不仅发烟量大,而且会产生毒性、腐蚀性气体或一些致癌物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工程塑料,避免使用含卤阻燃剂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80-90份PC树脂;
4-6份稳定剂;
2-5份增韧剂;
5-10份润滑剂;
3-5份抗氧剂BHT;
还包括无卤阻燃剂,所述无卤阻燃剂包括5-10份对氨基苯硼酸和3-6份氢氧化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氧化镁受热分解释放结晶水,蒸发出水蒸汽,吸收大量燃烧热,降低材料的表面温度,使高聚物的热分解和燃烧率降低;水蒸汽稀释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并具有一定冷却作用;对氨基苯硼酸的加入可促进PC树脂形成膨胀稳定的炭层,从而有效防止滴落;氢氧化镁热解形成的氧化镁与燃烧时塑料表面的碳化产物结合生成覆盖层,避免塑料表面与氧气接触又可阻止小分子的可燃性气体逸出,达到阻燃效果;对氨基苯硼酸形成的B-O-C炭层更坚固且稳定,由此,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具有协同阻燃效应,一方面可减少氢氧化镁的用量,另一方面氧化镁保护膜和B-O-C炭层形成双层的阻燃结构,因此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对氨基苯硼酸为有机物,可改善因氢氧化镁作为无机物对PC力学性能的恶化,提高阻燃性能的同时具有提高PC树脂基材的力学性能的效果;由于苯环是六元不饱和碳环,含碳量较高,可以提高燃烧时形成的炭层的致密性,从而提高阻燃性能;抗氧剂BHT能抑制或延缓PC树脂的氧化降解而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无卤阻燃剂还包括4-7份聚磷酸铵和3-5份10-20%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时,氢氧化镁蒸发出结晶水,聚磷酸铵可在强碱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分解得到磷酸根离子,且聚磷酸铵中的氮元素在受热时释放出氨气等难燃性气体,可使炭层多孔膨胀,阻隔小颗粒和可燃小分子的扩散;另一方面,聚磷酸铵分解得到的磷酸根离子和对氨基苯硼酸产生协同效果,硼、磷之间可能形成配位键,增强阻燃效果并有利于提高稳定性;氨基易于发生热反应,促进氢氧化镁、对氨基苯硼酸和PC树脂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卤阻燃剂还包括7-9份聚二甲基硅氧烷和5-7份过氧化甲乙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的作用和温度为75-85℃的条件下,聚二甲基硅烷接枝改性PC树脂,可提高PC树脂和氢氧化镁以及对氨基苯硼酸的相容性,有利于提高PC树脂的阻燃性能;同时,聚二甲基硅氧烷可和聚磷酸铵以及对氨基苯硼酸产生协同作用,聚磷酸铵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氨气,促进对氨基苯硼酸燃烧产生的物质的发泡从而形成阻隔层,聚二甲基硅烷促进聚磷酸铵与对氨基苯硼酸的发泡作用,使产生的阻隔层更牢固致密,增强阻燃效果;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链较柔顺,有利于提高PC树脂的拉伸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韧剂为乙丙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丙橡胶作为增韧剂,可增强PC树脂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润滑剂为脂肪酸酰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脂肪酸酰胺兼具外部和内部润滑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具有优良的润滑性、透明性、耐候性,有利于提高PC树脂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5-8份填料,所述填料为滑石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石粉增强PC树脂的硬度和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0-78℃混合20-25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50-70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磷酸铵、氢氧化钠、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45-60℃搅拌10-15min,搅拌速度400-450r/min,再以速度650-700r/min搅拌35-40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75-85℃,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0-65℃搅拌15-20min,搅拌速度500-55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50-300℃,螺杆转速为300-360rpm/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混合,初步得到具有阻燃性能的改性工程塑料;然后将聚磷酸铵、氢氧化钠、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混入,进一步增强工程塑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最后加入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由挤出机挤出制备得到改性工程塑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氢氧化镁受热分解释放结晶水,蒸发出水蒸汽,吸收大量燃烧热,降低材料的表面温度,使高聚物的热分解和燃烧率降低;水蒸汽稀释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并具有一定冷却作用;对氨基苯硼酸的加入可促进PC树脂形成膨胀稳定的炭层,从而有效防止滴落;热解形成的氧化镁与燃烧时塑料表面的碳化产物结合生成覆盖层,避免塑料表面与氧气接触又可阻止小分子的可燃性气体逸出,达到阻燃效果;对氨基苯硼酸形成的B-O-C炭层坚固且稳定,由此,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具有协同阻燃效应,一方面可减少氢氧化镁的用量,另一方面氧化镁保护膜和B-O-C炭层形成双层的阻燃结构,因此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对氨基苯硼酸为有机物,可改善因氢氧化镁作为无机物对PC力学性能的恶化,提高阻燃性能的同时具有提高PC树脂基材的力学性能的效果,且由于苯环是六元不饱和碳环,含碳量较高,可以提高燃烧时形成的炭层的致密性;抗氧剂BHT能抑制或延缓PC树脂的氧化降解而延长使用寿命;
2.氢氧化镁蒸发出结晶水,聚磷酸铵可在强碱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分解得到磷酸根离子,且聚磷酸铵中的氮元素在受热时释放出氨气等难燃性气体,可使炭层多孔膨胀,阻隔小颗粒和可燃小分子的扩散;另一方面,聚磷酸铵分解得到的磷酸根离子和对氨基苯硼酸产生协同效果,硼、磷之间可能形成配位键,提高阻燃剂的稳定性;氨基易于发生热反应,促进氢氧化镁、对氨基苯硼酸和PC树脂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
3.聚二甲基硅氧烷可和聚磷酸铵以及对氨基苯硼酸产生协同作用,聚磷酸铵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氨气,促进对氨基苯硼酸燃烧产生的物质的发泡从而形成阻隔层,聚二甲基硅烷促进聚磷酸铵与对氨基苯硼酸的发泡作用,使产生的阻隔层更牢固致密,增强阻燃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1所示,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5℃混合21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8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磷酸铵、12%氢氧化钠溶液、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0℃搅拌10min,搅拌速度400r/min,再以速度650r/min搅拌38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1℃,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5℃搅拌18min,搅拌速度50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60℃,螺杆转速为300rpm/min。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1所示,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7℃混合25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70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磷酸铵、15%氢氧化钠溶液、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0℃搅拌13min,搅拌速度420r/min,再以速度700r/min搅拌40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5℃,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60℃搅拌20min,搅拌速度55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80℃,螺杆转速为340rpm/min。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1所示,且组分中不添加聚磷酸铵、氢氧化钠溶液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3℃混合22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5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45℃搅拌15min,搅拌速度420r/min,再以速度660r/min搅拌35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78℃,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5℃搅拌16min,搅拌速度52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75℃,螺杆转速为310rpm/min。
对比例2
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1所示,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5℃混合23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6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0℃搅拌15min,搅拌速度450r/min,再以速度690r/min搅拌38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2℃,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5℃搅拌18min,搅拌速度50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90℃,螺杆转速为300rpm/min。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1所示,且组分中不添加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5℃混合22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8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0℃搅拌10min,搅拌速度400r/min,再以速度680r/min搅拌38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3℃,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5℃搅拌18min,搅拌速度50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80℃,螺杆转速为330rpm/min。
对比例4
与对比例3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1所示,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8℃混合8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9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8℃搅拌12min,搅拌速度430r/min,再以速度700r/min搅拌40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5℃,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60℃搅拌20min,搅拌速度54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300℃,螺杆转速为360rpm/min。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2所示,且组分中的聚磷酸铵替换为红磷,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6℃混合23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5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红磷、18%氢氧化钠溶液、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45℃搅拌15min,搅拌速度420r/min,再以速度660r/min搅拌35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79℃,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5℃搅拌16min,搅拌速度52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65℃,螺杆转速为310rpm/min。
对比例6
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2所示,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8℃混合25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70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红磷、20%氢氧化钠溶液、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6℃搅拌15min,搅拌速度450r/min,再以速度690r/min搅拌35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3℃,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60℃搅拌19min,搅拌速度55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85℃,螺杆转速为350rpm/min。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2所示,且组分中不添加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5℃混合24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8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磷酸铵、14%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0℃搅拌10min,搅拌速度400r/min,再以速度670r/min搅拌38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75℃,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5℃搅拌18min,搅拌速度50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30rpm/min。
对比例8
与对比例7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改性工程塑料的各组分如表1-2所示,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8℃混合25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9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磷酸铵、16%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58℃搅拌12min,搅拌速度430r/min,再以速度700r/min搅拌40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80℃,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60℃搅拌20min,搅拌速度54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75℃,螺杆转速为360rpm/min。
采用氧指数测定仪检测上述实施例1-2以及对比例1-8的极限氧指数(LOI),按GB/T5454—1997《纺织批品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测定法》测试,样条尺寸为80mm×10mm×4mm。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上述实施例1-2及对比例1-8进行单位面积的拉伸强度检测,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根据GB1040-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表1-1改性工程塑料的氧指数和拉伸强度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060527900000121
Figure BDA0002060527900000131
表1-2改性工程塑料的氧指数和拉伸强度的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060527900000132
注:LOI的数值越大,则阻燃性能越好;拉伸强度的数值越大,则拉伸强度更高。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范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其特征在于:工程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80-90份PC树脂;
4-6份稳定剂;
2-5份增韧剂;
5-10份润滑剂;
3-5份抗氧剂BHT;
还包括无卤阻燃剂,所述无卤阻燃剂包括5-10份对氨基苯硼酸、3-6份氢氧化镁、4-7份聚磷酸铵、3-5份10-20%氢氧化钠溶液、7-9份聚二甲基硅氧烷和5-7份过氧化甲乙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乙丙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脂肪酸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5-8份填料,所述填料为滑石粉。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S2、将PC树脂、氢氧化镁和对氨基苯硼酸加入到混合机中,70-78℃混合20-25min,混合机的混合速度650-700r/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混物;
S3、将聚磷酸铵、氢氧化钠、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过氧化甲乙酮加入步骤S2得到的预混物中,45-60℃搅拌10-15min,搅拌速度400-450r/min,再以速度650-700r/min搅拌35-40min,搅拌过程中温度升至75-85℃,升温速度为4℃/min,得到混合料,冷却至室温;
S4、将稳定剂、增韧剂、润滑剂、抗氧剂和填料加入步骤S3得到的混合料中,50-65℃搅拌15-20min,搅拌速度500-550r/min,得到备用混合物,将备用混合物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温度为250-300℃,螺杆转速为300-360r/min。
CN201910403529.0A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183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3529.0A CN110183836B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3529.0A CN110183836B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3836A CN110183836A (zh) 2019-08-30
CN110183836B true CN110183836B (zh) 2021-05-07

Family

ID=6771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3529.0A Active CN110183836B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3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1780A (zh) * 2020-10-29 2021-02-09 苏州欧邦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2035A (zh) * 2020-12-23 2021-04-16 惠州市乐和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防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9830B (zh) * 2020-12-26 2022-11-01 云南鑫科新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钛改性的耐高温、高强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3348A (zh) * 2021-09-27 2021-11-02 嘉兴市宏润辐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辐照交联聚丙烯发泡电缆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1695A (zh) * 2021-11-22 2022-03-01 赣州海盛钨钼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面体钨粉的生产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5098A (zh) * 2012-12-14 2013-07-17 青岛菲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微胶囊化阻燃abs/pc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3214811A (zh) * 2012-12-14 2013-07-24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微胶囊化abs/pc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3214809A (zh) * 2012-12-14 2013-07-24 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阻燃微胶囊化合金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5098A (zh) * 2012-12-14 2013-07-17 青岛菲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微胶囊化阻燃abs/pc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3214811A (zh) * 2012-12-14 2013-07-24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微胶囊化abs/pc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03214809A (zh) * 2012-12-14 2013-07-24 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阻燃微胶囊化合金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3836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3836B (zh)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Meng et al. Effects of expandable graphite an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on the flame‐retardant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s
Sain et al. Flame retardant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fibre–PP composites containing magnesium hydroxide
Liang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lame-retardant of PP/MRP/Mg (OH) 2/Al (OH) 3 composites
CN102276970B (zh) 一种无卤阻燃薄膜级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504B (zh) 一种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2447B (zh) 无卤复合阻燃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ao et al. High efficiency intumescent flame retardancy between Hexakis (4-nitrophenoxy) cyclotriphosphazene an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on ABS
CN105131449A (zh) 一种膨胀阻燃环保型聚苯乙烯
CN109280259B (zh) 一种分布调控添加有ommt的eva/pa6阻燃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619150A (zh) 一种低烟无卤阻燃填充条
CN102061072B (zh) 一种环保型无卤非磷阻燃聚碳酸酯树脂组成物
CN111117046B (zh) 低添加量高阻燃性的阻燃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8460A (zh) 一种无卤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0249B (zh) 一种橡塑阻燃添加剂及含有其的橡塑材料
CN101161775A (zh) 一种新型的无卤环保型阻燃聚丙烯材料
CN114133691A (zh) 一种无卤阻燃抗菌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uo et al. Exploitation of a promising flame‐retardant engineering plastics by molten composited polyketone and diethyl zinc phosphinate
CN112111142A (zh) 一种低烟密度、阻燃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83432A (zh) 一种耐低温阻燃增强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210A (zh) 一种环保型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980373B (zh) 一种环保、阻燃橡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604A (zh) 一种抗菌阻燃hi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196A (zh) 一种高含油热塑性弹性体sebs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37186B (zh) 一种掺杂纳米SiO2的复合型EVA/PA6合金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