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160A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7160A
CN110177160A CN201910471246.XA CN201910471246A CN110177160A CN 110177160 A CN110177160 A CN 110177160A CN 201910471246 A CN201910471246 A CN 201910471246A CN 110177160 A CN110177160 A CN 110177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o
bandgap
uni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12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12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7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7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1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9781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61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可折叠壳体组件,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天线,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天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或全部。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屏,可折叠屏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并能够随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进行折叠。上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设置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的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费性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如可折叠手机中,通过将可折叠手机的显示屏进行对折,实现将手机的小型化,以方便用户携带。传统的可折叠手机通常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以及覆盖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柔性显示屏。
目前人们基于结构强度以及体积的考虑,通常会采用金属壳体作为可折叠手机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可折叠手机的天线会设置在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内,然而金属壳体会屏蔽或者干扰磁场,且由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之间存在可以相对转动的关系,使得天线辐射的信号相对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天线,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天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以及折叠屏,可折叠屏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并能够随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进行折叠。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转轴机构、第二壳体、天线以及电磁带隙结构。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天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电磁带隙结构集成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并用于生成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分别反射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信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中,通过在第一壳体设置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的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磁带隙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电磁带隙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电磁带隙结构的一种结构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电磁带隙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电磁带隙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电磁带隙结构的再一种结构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壳体组件的色散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磁带隙结构处于测试空腔中时空腔的信号传输特性曲线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目前的可折叠手机的天线辐射信号相对不稳定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可折叠壳体组件,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天线,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天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或全部。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屏,可折叠屏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并能够随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进行折叠。上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设置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的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可折叠壳体组件,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天线,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使第一壳体能够反射第一频率范围内的电磁信号。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其中,第二壳体能够反射第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信号,第二频率范围与第一频率范围不相同。天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或全部。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屏,可折叠屏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并能够随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进行折叠。上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设置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的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反射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信号,能够扩大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隔离的电磁信号的频率范围,进一步地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其中,第二壳体可以设有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二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使第二壳体能够反射第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信号;或者,第二壳体可以不具备任何电磁带隙结构,而利用第二壳体本身的性能反射第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信号,此时,第二壳体可以为金属壳体或非金属壳体,或者金属-非金属结合的壳体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转轴机构、第二壳体、天线以及电磁带隙结构。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天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电磁带隙结构集成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并用于生成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分别反射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信号,能够实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的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其中,电磁带隙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壳的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二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本实施方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5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包括电子组件(图中未示出)、可折叠壳体组件300以及可折叠屏200,电子组件设置于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内,可折叠屏200铺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300上。可折叠壳体组件300用于对可折叠屏200进行承载,同时对电子组件进行防护。
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包括第一壳体301、第二壳体303以及转轴机构305,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3分别连接于转轴机构305的两侧。第二壳体303能够通过转轴机构305相对第一壳体301折叠或展开,使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带动可折叠屏200通过转轴机构305折叠或展开。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及可折叠屏200呈折叠状时,可折叠电子设备500的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收纳及携带。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电子设备500还包括天线501,天线501设置于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内。例如,天线501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301内,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03内,或者,天线501可以包括多个辐射体,多个辐射体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3内。在本申请方案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第一壳体301及第二壳体303之间存在可以相对转动的关系,在第一壳体301及第二壳体303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时,天线501辐射的信号相对不稳定,如,第一壳体301及第二壳体303之间的角度不同时,天线501辐射的信号强度并不相同。因此,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500的天线辐射效率,其中,发明人的研究至少包括了:不同材质的壳体对天线辐射效率的影响、多个天线辐射体的不同排布对天线辐射效率的影响、不同的壳体结构对天线辐射效率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呈折叠状时,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也即,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呈相对叠置状时,由于机械结构的原因,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空隙。发明人发现,电子设备500的天线在工作时,该空隙的存在会造成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之间形成感应电场,影响天线的辐射效率。因此,发明人针对如何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500的天线辐射效率,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和可折叠电子设备5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设备500还包括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Gap,EBG)结构100,电磁带隙结构100设置于可折叠壳体组件300。电磁带隙结构100用于生成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其能够破坏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之间空隙的边界条件,避免电场的产生,因而能够实现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501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501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301,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303,也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3。通过调整电磁带隙结构100的设置位置,可以使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3能够反射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信号,扩大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3所隔离的电磁信号的频率范围,从而提高天线501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具体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电磁带隙结构100设置于第一壳体301,电磁带隙结构100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以实现第一频段的电磁隔离。电磁带隙结构100设置于第一壳体301时,其可以嵌入第一壳体301的内部,也可以和第一壳体301的结构100相层叠。电磁带隙结构100与第一壳体301的结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例如,当第一壳体301为金属壳体时,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层叠于金属壳体上,当第一壳体301为非金属壳体时,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嵌入第一壳体301内。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电磁带隙结构100包括导电基板10以及与导电基板10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多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大致呈周期结构地排列于同一个平面,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均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
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大致呈片状结构,其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贴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为金属片,例如,铜片等。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形状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制,例如,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为正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任意合适的形状,甚至,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为五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等形状。
多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大致呈阵列方式排列,通过采用不同尺寸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或/及,通过采用不同的周期排列方式,能够使电磁带隙结构100产生不同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例如,当需要生成的表面波带隙的范围较窄时,电磁带隙结构100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尺寸可以完全相同,且所有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排列周期均相同。又如,当需要生成的表面波带隙的范围较宽时,电磁带隙结构100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尺寸可以不完全相同,或/及,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排列周期不完全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周期”“周期排列”等用语,应表示所排列的元件(如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大致呈重复性排列,也包括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中的一些排列发生偏移的情况。也即,即使在严格意义上的周期性被破坏的情况下,当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重复地排布时,仍可以构成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电磁带隙结构100。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在“周期排布”、“周期排列”中可以存在一些缺陷,本申请中的“周期”应当从广义上理解。
进一步地,电磁带隙结构100还包括第一介质层30以及多个第一电连接件40。
第一介质层30设置于导电基板10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之间,第一介质层30用于承载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使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大致呈铺设于第一介质层30的结构。第一介质层30由电介质材料制成,如,环氧玻璃、含氟树脂等等。第一介质层30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
多个第一电连接件40设置于第一介质层30内,其用于实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与导电基板10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电连接件40在第一介质层30内的排布周期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排布周期大致相同,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电连接件40电连接至导电基板10。例如,第一电连接件40的数量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数量相同,第一电连接件40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为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通过一个第一电连接件40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又如,第一电连接件40的数量可以为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数量的两倍或两倍以上,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电连接件40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通过设置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对应于不同数量的电连接件40,能够获取不同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40为导电通孔,该导电通孔贯穿第一介质层30,且该导电通孔的两端分别与导电基板10以及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相接触。进一步地,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01,每个通孔201对应于一个该导电通孔。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通孔201与该导电通孔一一对应连通,使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能够通过该导电通孔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
例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设有一个通孔201,每个该通孔201与一个导电通孔连通。
又如图6所示,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设有两个通孔201,该通孔与导电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或者如图7所示,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设有四个通孔201,通孔201与导电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或者如图8所示,处于同一个平面的所有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所开设的通孔201数量可以完全相同或者各不相同,如,一部分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设有一个通孔201,一部分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设有两个通孔201,另一部分的电磁带隙单元20设有四个通孔201,此时,处于同一个平面的所有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分区域排布,例如,设有一个通孔201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排布于第一区域A,设有两个通孔201的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排布于第二区域B,设有四个通孔201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排布于第三区域C。可以理解的是,处于同一个平面的所有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排布时的区域数量不受限制,如,其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多个排布区域彼此互不连通,且每个排布区域内的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所开设的通孔201的数量也不受限制。简而言之,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排布区域至少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互不连通;第一区域内的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设有第一数量的通孔201,第二区域内的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设有第二数量的通孔201,其中,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相等,例如,第一数量为一个,第二数量为两个、四个或六个等。
通过在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上设置不同数量的通孔201,能够控制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面积,从而获得所需的等效电容以及最终所需的表面波带隙宽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连接件40可以为除了导电通孔以外的其他的导体,例如,第一电连接件40可以为由铜、铝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
上述具有导电基板10、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第一介质层30以及第一电连接件40的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等效为电容电感并联网络。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之间可以形成电容C,从而可以实现其附近的电磁屏蔽。当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为正方形金属贴片时,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等效电感L以及电容C的参数表达如下关系式:
L=μ0h;
其中:
μ0:为第一介质层30磁导率;
h:为第一介质层30的厚度;
ω:为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边长,此时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为正方形金属贴片;
ε:为第一介质层30的介电常数;
a:为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排布的周期长度(其中,周期长度如图5所示的a,也即,周期长度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偏移距离);
g:为相邻两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之间的带隙宽度,也即,相邻两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之间的距离。
获取,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等效电感L以及电容C后,再根据即可得到电磁带隙结构100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要生成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来推算所需的电感L及电容C,然后再计算相邻两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之间的距离g、第一介质层30的厚度h、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尺寸大小等参数,从而获取能够生成所需表面波带隙的频率的电磁带隙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数。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电磁带隙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层50,第一基层50设置于导电基板10背离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一侧。第一基层50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其可以电介质材料制成,如,环氧玻璃、含氟树脂等等。通过采用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制成第一基层50,能够适当地拓宽电磁带隙结构100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换而言之,借助于第一基层50,能够提高电磁带隙结构100整体的介电常数,使电磁带隙结构100能够在保持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获取较宽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设计。进一步地,当第一壳体301为非金属壳体时,第一基层50可以作为第一壳体301的一部分结构,也即,导电基板10可以直接叠置于或嵌入非金属壳体,此时,第一基层10可以为玻璃板、树脂板或陶瓷板等。当第一壳体301为金属壳体时,需要采用第一基层10将金属壳体与导电基板10相间隔,以保证电磁带隙结构100的工作效果,也即,此时电磁带隙结构100通过第一基层50层叠于金属壳体而非嵌入金属壳体中。
进一步地,电磁带隙结构100还包括多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多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大致呈周期结构地排列于同一个平面,并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均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设置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背离导电基板1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还可以设置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与导电基板10之间,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的结构、排布方式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大致相同,可以相应地参考本说明书上文所描述,为节省篇幅,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与多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相错设置,以便于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分别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通过设置大致层叠的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和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使电磁带隙结构100具有多层结构,可以适当地拓宽电磁带隙结构100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以利于实现电磁带隙结构100的体积小型化。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的结构、排布方式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也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和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下列任一个或多个元素的不同来实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的尺寸、形状、周期长度、排布形式或材料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不同;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对应的电连接件的数量与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对应的电连接件40的数量不同等等。在一些具体的例子中,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不包括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或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此时电磁带隙结构100为单层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磁带隙结构100还包括第二介质层70以及多个第二电连接件80。
第二介质层70设置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与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之间,第二介质层70用于承载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使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大致呈铺设于第二介质层70的结构。第二介质层70由电介质材料制成,如,环氧玻璃、含氟树脂等等。第二介质层70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第二介质层70的材料与第一介质层30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相异。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介质层70可以与第一介质层30连接为一体结构,此时,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则呈周期结构排列于嵌入一体结构内。
多个第二电连接件80穿设于第二介质层70以及第一介质层30,第二电连接件80用于实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与导电基板10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电连接件80的排布周期与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的排布周期大致相同,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电连接件80电连接至导电基板10。例如,第二电连接件80的数量与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的数量相同,第二电连接件80与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为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通过一个第二电连接件80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又如,第二电连接件80的数量可以为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的数量的两倍或两倍以上,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连接件80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通过设置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20对应于不同数量的电连接件80,能够获取不同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80为导电通孔,该导电通孔贯穿第二介质层30以及第一介质层30,且该导电通孔的两端分别与导电基板10以及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相接触。进一步地,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设有至少一个通孔601,每个该通孔601对应于一个该导电通孔。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的通孔601与该导电通孔一一对应连通,使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能够通过该导电通孔与导电基板10电连接。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类似,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的通孔6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处于同一个平面的所有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所开设的通孔601数量可以完全相同或者各不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处于同一个平面的所有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排布时的区域数量不受限制,如,其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多个排布区域彼此互不连通,且每个排布区域内的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所开设的通孔601的数量也不受限制,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对于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相应描述,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通过在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上设置不同数量的通孔601,能够控制第二电磁带隙单元60的面积,从而获得所需的等效电容以及最终所需的表面波带隙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连接件80可以为除了导电通孔以外的其他的导体,例如,第二电连接件80可以为由铜、铝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导体。
进一步地,电磁带隙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层90,第二基层90设置于第二电磁带隙单元80背离第一电磁带隙单元20的一侧。第二基层由90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其可以电介质材料制成,如,环氧玻璃、含氟树脂等等。通过采用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制成第二基层90,能够适当地拓宽电磁带隙结构100的表面波带隙频率范围,并能够气道保护电磁带隙结构100的作用。换而言之,借助于第二基层90,能够提高电磁带隙结构100整体的介电常数,使电磁带隙结构100能够在保持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获取较宽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设计。进一步地,当第一壳体301为非金属壳体时,第二基层90可以作为第一壳体301的一部分结构,也即,导电基板10可以直接叠置于或嵌入非金属壳体,此时,第二基层10可以为玻璃板、树脂板或陶瓷板等。当第一壳体301为金属壳体时,第二基层10位于电磁带隙结构100背离金属壳体的一侧而非嵌入金属壳体中。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磁带隙结构100设置于第一壳体301,电磁带隙结构100用于产生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以实现第一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501的信号发生衰减,能够提高天线501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9,可以理解的是,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3。此时,为便于表述,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301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303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应当具备本说明书所上文所描述的任意一种电磁带隙结构100的任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组合,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尽管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来描述各实施方式,但此类部件不必限于上述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不同部件。例如,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第二壳体303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和第一壳体301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可以完全相同,此时,可以认为可折叠壳体组件300的电磁带隙结构100是对称设置的。
与第一壳体301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类似,第二壳体303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同样可以包括:导电基板、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第一基层、第一电连接件、第一介质层;也可以包括第二电磁带隙单元、第二基层、第二电连接件、第二介质层,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303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和第一壳体301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第二壳体303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用于产生第二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以实现第二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拓宽电磁带隙结构100整体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天线501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第二壳体303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和第一壳体301的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下列任一个或多个元素的不同来实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的尺寸、形状、周期长度或材料;每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对应的第一电连接件的数量;第二电磁带隙单元的尺寸、形状、周期长度或材料;每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的数量;第一介质层的厚度、材料;第二介质层的厚度、材料等等。
具体地例如,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和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的电磁带隙单元的排列周期不同: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的多个电磁带隙单元呈第一周期排列;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的电磁带隙单元呈第二周期排列。其中,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于:电磁带隙单元之间的间隙不同。
又如,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和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的电磁带隙单元的排列层级不同:,第二壳体303的电磁带隙结构1003可以不包括第二电磁带隙单元,使第二壳体303的电磁带隙结构1003为单层结构。也即,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的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排列为多层结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的电磁带隙单元排列为单层结构。
再如,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和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的电磁带隙单元的面积不同: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的每个电磁带隙单元为具有第一面积的金属片;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的每个电磁带隙单元为具有第二面积的金属片。其中,电磁带隙单元可以通过设置有不同数量的通孔实现面积的差异。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301设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1001时,第二壳体303可以不必设有第二电磁带隙结构1003,以简化壳体组件300的制造工艺流程、降低成本。通过在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3上设置不对称的电磁带隙结构,能够在拓宽电磁带隙结构的表面波带隙的频率范围同时,兼顾壳体组件300的制造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壳体组件300的色散曲线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见,在2.1~5GHz范围内形成带隙,表明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无法通过该包含上述电磁带隙结构100的可折叠壳体300。
为进一步验证,将电磁带隙结构100放置于一空腔内,在空腔的两端设置电磁波的激励和接收端口,以测试具有电磁带隙结构100的空腔内的信号传输特性,所得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示出了具有电磁带隙结构100的空腔的信号传输特性曲线图。其中,S21表示传输系数,S11表述反射系数。从图11可见,频率在2.1~4.5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在空腔中的传输系数低于-20dB,即几乎不能传播,该范围与色散计算略有差异,但都能证明电磁带隙结构100对于空腔中电磁波的传输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磁带隙结构100集成地设置于可折叠壳体组件300,能够实现预定频段的电磁隔离,从而避免天线501的信号发生衰减、提高天线501的辐射效率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请再次参阅图2,具体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01包括第一中框3012以及第一盖体3014。第一中框3012的一侧连接于转轴机构305,其用于承载电子组件的部分结构。第一盖体3014盖设于第一中框3012。当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呈叠置状时,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壳体303相叠置,也即,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壳体303相对,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壳体303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空隙。第一盖体3014集成有上述的电磁带隙结构100,以阻挡电磁波进入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壳体303之间的空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3014为金属盖板。进一步地,第一盖体3014为不锈钢盖板,以使可折叠壳体组件300的外观具有金属质感,并有利于可折叠壳体组件300外观面的加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3014可以由非金属(如,塑料、玻璃、陶瓷、树脂)等其他材料制成,例如,第一盖体3014为非金属盖板、或为塑料盖板、或为玻璃盖板、或为陶瓷盖板、或为树脂盖板等,甚至,第一盖体3014为复合材料制成的盖板,例如,第一盖体3014可以为金属-塑料复合盖板。当第一盖体3014为非金属盖板时,第一盖体3014可以作为上述的第一基层50或/及第二基层90使用。
第二壳体303包括第二中框3032以及第二盖体3034。第二中框3032的一侧连接于转轴机构305,第二中框3032用于承载电子组件的部分结构。第一中框14、第二中框3032共同形成可折叠电子设备500的中框结构,该中框结构用于装设电子组件。第二盖体3034盖设于第二中框3032。当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呈叠置状时,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盖体3034相叠置,也即,第一盖体3014贴合于第二盖体3034。也即,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盖体3034相对,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盖体3034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空隙。上述的电磁带隙结构100用于阻挡电磁波进入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盖体3034之间的空隙。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盖体3034的材质可以与第一盖体3014的材质相同或相异,例如,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014与第二盖体3034中的任一个可以为不锈钢盖,而另一个可以为其他材质的盖板,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电子组件包括第一电子模组、第二电子模组以及柔性电路板,第一电子模组设置于第一壳体301内,第二电子模组设置于第二壳体303内,柔性电路板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电子模组和第二电子模组。进一步地,第一电子模组可以是主板和设置主板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天线、摄像头和送受话器等。第二电子模组也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功能模块构成,第二电子模组不同于第一电子模组,第二电子模组可以是电池、连接器、指纹模组等。
可折叠屏200依次铺设于第一壳体301、转轴机构305和第二壳体30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屏200为柔性显示屏。可折叠屏200随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相互翻转呈弯折状或展开状。可折叠屏200电连接于电子组件,以使电子组件能够控制可折叠屏200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可以是实现小屏显示、或大屏显示、或弯折屏显示的多用途手机,呈现多种使用功能。例如: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在可折叠屏200呈叠置状时,第一壳体301可与第二壳体303叠置在一起,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可以充当手机使用,方便用户携带,占用空间小。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在可折叠屏200呈一定角度弯折时,第一壳体301相对第二壳体303展开,并互成一定夹角,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可以充当作笔记本电脑使用。而当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在可折叠屏200呈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301相对第二壳体303展开,并相互平齐,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可以充当平板电脑使用,以增加显示面积,获取更多显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可折叠电子设备500也可以是多用途的平板电脑,或多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具有多种模式切换的多功能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2,本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屏200包括连接于第一壳体301的第一显示部202、连接于第二壳体303的第二显示部203和连接于第一显示部202和第二显示部203的弯折显示部204。第一显示部202和第二显示部203分别随第一壳体301和第二壳体303相对地折叠或展开。弯折显示部203随第一显示部202相对第二显示部203折叠或展开而弯折或展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部202、第二显示部203以及弯折显示部204可以为一体结构,使柔性显示屏为整片式的柔性显示屏;或者,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弯折显示部204为可弯折的柔性部分,而第一显示部202、第二显示部203可以为非柔性部分,第一显示部202、第二显示部203通过弯折显示部204相对地折叠或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01与第二壳体303呈叠置状时,第一显示部202与第二显示部203相背离,使可折叠电子设备500呈现为外折屏幕的结构,使用户在折叠的情况下同样能够观察可折叠屏200的显示内容,提高了可折叠电子设备500使用的便利性。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以及
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电磁带隙结构,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二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的多个电磁带隙单元呈第一周期排列;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的电磁带隙单元呈第二周期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的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排列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的电磁带隙单元排列为单层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包括多个电磁带隙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的每个电磁带隙单元为具有第一面积的金属片;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的每个电磁带隙单元为具有第二面积的金属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包括导电基板以及与所述导电基板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电磁带隙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呈周期结构地排列,且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均与所述导电基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为金属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还包括第一基层,所述第一基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基板背离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层为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基层叠置于所述第一壳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电基板以及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之间的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设有多个第一电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基板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贯通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导电通孔,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均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一一对应连通,使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基板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的排布区域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互不连通;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设有第一数量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设有第二数量的所述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所开设的通孔数量为一个、两个或四个。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电磁带隙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远离所述导电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相间隔;多个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呈周期结构地排列,且每个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均与所述导电基板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还包括第二基层,所述第二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背离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层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还包括第二介质层以及多个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之间,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以及所述第一介质层,每个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基板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导电通孔,每个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均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一一对应连通,使所述第二电磁带隙单元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基板电连接。
18.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以及
可折叠屏,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并能够随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进行折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屏包括第一显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一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显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叠合状时,所述第一显示部与所述第二显示部相背离。
20.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转轴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至呈相对叠置状;
天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电磁带隙结构,所述电磁带隙结构集成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并用于生成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分别反射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带隙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的有第一电磁带隙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电磁带隙结构;所述第一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一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所述第二电磁带隙结构用于生成第二预设范围的表面波带隙。
CN201910471246.XA 2019-05-31 2019-05-31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0177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1246.XA CN110177160A (zh) 2019-05-31 2019-05-31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CT/CN2020/089781 WO2020238613A1 (zh) 2019-05-31 2020-05-12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1246.XA CN110177160A (zh) 2019-05-31 2019-05-31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160A true CN110177160A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96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1246.XA Pending CN110177160A (zh) 2019-05-31 2019-05-31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7160A (zh)
WO (1) WO202023861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276A (zh) * 2020-04-13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238613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3284386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传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041100A1 (zh) * 2022-08-25 2024-0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067B (zh) * 2021-10-26 2023-09-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3059A (zh) * 2010-03-19 2012-12-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2834969A (zh) * 2010-03-31 2012-12-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电流减小方法
US20130214984A1 (en) * 2012-02-22 2013-08-22 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Attn: Rdrl-Loc-I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ebg) structure
CN203386891U (zh) * 2013-06-28 2014-01-0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带隙天线
CN205071428U (zh) * 2015-07-20 2016-03-02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带隙结构及印刷电路板
CN106910999A (zh) * 2017-01-20 2017-06-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微带天线阵的多层电磁带隙去耦结构
CN107146951A (zh) * 2017-05-23 2017-09-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bg结构的终端外壳及终端
CN107634319A (zh) * 2016-07-19 2018-01-26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维超材料结构的微带天线
CN109244675A (zh) * 2018-08-29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90098750A1 (en) * 2017-09-27 2019-03-28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160A (zh) * 2019-05-31 2019-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3059A (zh) * 2010-03-19 2012-12-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2834969A (zh) * 2010-03-31 2012-12-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电流减小方法
US20130214984A1 (en) * 2012-02-22 2013-08-22 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Attn: Rdrl-Loc-I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ebg) structure
CN203386891U (zh) * 2013-06-28 2014-01-0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带隙天线
CN205071428U (zh) * 2015-07-20 2016-03-02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磁带隙结构及印刷电路板
CN107634319A (zh) * 2016-07-19 2018-01-26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三维超材料结构的微带天线
CN106910999A (zh) * 2017-01-20 2017-06-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微带天线阵的多层电磁带隙去耦结构
CN107146951A (zh) * 2017-05-23 2017-09-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bg结构的终端外壳及终端
US20190098750A1 (en) * 2017-09-27 2019-03-28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44675A (zh) * 2018-08-29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闫敦豹: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July 2008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8613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525276A (zh) * 2020-04-13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25276B (zh) * 2020-04-13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84386A1 (zh) * 2021-07-13 2023-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传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041100A1 (zh) * 2022-08-25 2024-0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8613A1 (zh)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160A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TWI565135B (zh) 包含一貼片天線及光伏打層之電子元件及相關方法
CN1207817C (zh) 平板天线及装有平板天线的电子装置
US8686902B2 (en) Antenna structures
US8299967B2 (en) Non-planar metamaterial antenna structures
US11876285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05226396B (zh) 多带复合右手和左手(crlh)缝隙天线
US87865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sh layer patch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TWI449994B (zh) 包含一貼片天線及視覺顯示層之電子元件及相關方法
US20110267244A1 (en) Multi-functional crlh antenna device
US11923626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822430B (zh) 漏损性线路型圆极化波天线和高频模块
CN1816941B (zh) 小型分集天线
US20070200771A1 (en) Foldable Mobile Telephone Terminal With Antenna And Ground Plane Made In One Piece
JP2006202714A (ja) 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WO2022268016A1 (zh) 天线单元和电子设备
CN107105569B (zh) 基底及便携式终端
WO2022042533A1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797743U (zh) 双频双极化天线模组、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299408A (zh) 软板天线结构
Cure Reconfigurable Low Profile Antennas Using Tunable High Impedance Surfaces
CN111403901A (zh)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4916909B (zh) 一种fpc天线
CN216120748U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017397U (zh) 一种lte双极化宽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