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5600A -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5600A
CN110175600A CN201910555475.XA CN201910555475A CN110175600A CN 110175600 A CN110175600 A CN 110175600A CN 201910555475 A CN201910555475 A CN 201910555475A CN 110175600 A CN110175600 A CN 11017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ard
sensing device
optical cement
display
fingerprint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54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石林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54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56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5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显示组件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盖板。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位于盖板和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盖板的用户指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包括传感器基板和传感器线路层。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高阻抗膜,高阻抗膜位于传感器线路层与传感器基板之间。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覆盖显示面,可以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相较于局部指纹识别而言,操作更加便捷;另外,采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无需设置体积较大的摄像头,只需要一层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厚度较薄,在空间设计上更有优势。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指纹识别可用于屏幕解锁、快捷支付、加密、指纹键功能等。目前的指纹识别方案主要是局部屏下的光学指纹识别。光学指纹识别通过摄像头采集指纹照片,然后与系统中录入的用户指纹进行匹配,若匹配,则指纹识别通过。然而,摄像头体积较大,需要占用大量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盖板,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包括传感器基板和传感器线路层,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高阻抗膜,所述高阻抗膜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层与所述传感器基板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机壳及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所述显示组件装置与所述机壳结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提供显示模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盖板;将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并使得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其中,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包括传感器基板和传感器线路层,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高阻抗膜,所述高阻抗膜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层与所述传感器基板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覆盖显示面,可以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相较于局部指纹识别而言,操作更加便捷;另外,采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无需设置体积较大的摄像头,只需要一层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厚度较薄,在空间设计上更有优势;再有,在传感器线路层与传感器基板之间增加一层高阻抗膜,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与显示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由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与显示模组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显示模组的功能。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和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至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LCM(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11至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至图1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0至图2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偏光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LCM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29至图3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2至图3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显示模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包括机壳200和显示组件装置100。显示组件装置100与机壳200结合。具体地,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柜员机、闸机、智能手表、头显设备、游戏机等。本申请实施方式以电子设备10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手机。
机壳200可用于安装显示组件装置100,或者说,机壳200可作为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安装载体。具体地,请结合图2,机壳200包括前壳210,显示组件装置100可通过侧面点胶或者粘胶等方式与前壳210装配在一起。机壳200还可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0的供电装置、成像装置、通信装置等功能模块,以使机壳200为功能模块提供防尘、防摔、防水等保护。
请参阅图3和图4,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显示模组3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位于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包括传感器基板28和传感器线路层29。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高阻抗膜80,高阻抗膜80位于传感器线路层29与传感器基板28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100和电子设备1000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可以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相较于局部指纹而言,操作更加便捷;另外,采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无需设置体积较大的摄像头,只需要一层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厚度较薄,在空间设计上更有优势;再有,在传感器线路层29与传感器基板28之间增加一层高阻抗膜80,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由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的功能。
其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可以是全屏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全屏”指的是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达到预定百分比。例如,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达到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甚至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超过100%,此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并超出显示面31。
请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显示模组30和胶体40。
显示组件装置100具有一出光方向,显示模组3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盖板10沿出光方向设置;或者说,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沿出光方向的反方向设置。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即是显示模组30的出光方向。
盖板10用于保护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盖板10的材质可以为蓝宝石(Sapphire)、玻璃、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复合板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聚酰胺树脂(Polycarbonate,PC)。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蓝宝石是刚玉宝石中除红宝石(Ruby)之外,其它颜色刚玉宝石的通称。蓝宝石具有高硬度、高透明度(85%左右)、低介电常数(9.3-11.5)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时,盖板10具有硬度高、强度高、砂纸跌落效果好(水泥地上能承受1.2m高度的跌落)、耐刮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蓝宝石时,盖板10的厚度为0.2mm~0.5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2mm至0.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2mm、0.23mm、0.26mm、0.29mm、0.32mm、0.35mm、0.38mm、0.41mm、0.44mm、0.47mm、0.5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玻璃。当盖板10的材质为玻璃时,盖板10具有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玻璃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4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4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3mm、0.16mm、0.19mm、0.22mm、0.25mm、0.28mm、0.31mm、0.34mm、0.37mm、0.4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PI。当盖板10的材质为PI时,盖板10为柔性盖板,且具有砂纸跌落效果好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PI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3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3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2mm、0.14mm、0.16mm、0.18mm、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PET。当盖板10的材质为PET时,盖板10为柔性盖板,且具有砂纸跌落效果好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PET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3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3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2mm、0.14mm、0.16mm、0.18mm、0.2mm、0.22mm、0.24mm、0.26mm、0.28mm、0.3mm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0的材质为复合板。复合板由PMMA+PC通过熔接、压合等工艺制造而成。PMMA具有耐刮等优点,而PC具有韧性好等优点,因此,当盖板10的材质为复合板时,盖板10具有耐刮、韧性好等优点。当盖板10的材质为复合板时,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4mm。也即是说,盖板10的厚度为0.1mm至0.4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盖板10的厚度为0.1mm、0.13mm、0.16mm、0.19mm、0.22mm、0.25mm、0.28mm、0.31mm、0.34mm、0.37mm、0.4mm等。其中,PMMA的厚度为0.07mm左右。
可以理解,当电子设备1000用于指纹识别时,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若盖板10的厚度较大,将会影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灵敏度,且无法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若盖板10的厚度较小,又无法在用户的按压下,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当盖板10的材质和厚度满足上述实施例中的条件时,既能保证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灵敏度,同时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又能在用户的按压下,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5,盖板10包括相背的盖板出光面11和盖板背面12。盖板背面12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相对。盖板背面12上可设置有油墨层13。具体地,油墨层13可通过丝印技术形成在盖板背面12上。油墨层13对可见光有较高的衰减率,例如可达到70%以上,使得用户在正常使用中,肉眼难以看到电子设备1000内被油墨覆盖的区域。例如,用户难以透过盖板10看到电子设备1000的内部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电子设备1000的外形较美观。
油墨层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油墨层1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使得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厚度较薄,也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请再次参阅图4,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位于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且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可背的传感器出光面21和传感器背面22。传感器出光面21与盖板10相对(具体与盖板背面12相对),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模组30相对。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可覆盖整个显示面31,以较好地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即: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达到100%或超过100%。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整个显示面31时,用户可以在显示模组30对应的任意位置进行按压,均能够达到对指纹识别的目的,而不限于显示模组30对应的某些特定位置,用户操作较为方便。或者,同一用户可以采用多个手指同时或分时按压显示模组30上对应的多个位置;或者,多个用户可以采用多个手指同时或分时按压显示模组30上对应的多个位置,以实现对多个指纹进行识别的目的,加强电子设备1000加密和解锁的安全级别。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刚好覆盖整个显示面31(即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刚好达到10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的边缘整齐划一,有利于保证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结合的稳定性,且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能够以较小的面积实现整个显示模组30的电容指纹识别功能。请参阅图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并超出整个显示面31(即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超过100%),以确保显示模组30边缘位置指纹识别性能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传感器基板28和传感器线路层29。传感器线路层29设置在传感器基板28上,传感器线路层29用于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检测电容值以获取指纹图像。具体地,当电子设备1000用于指纹识别时,用户的手指通过盖板10按压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传感器线路层29构成电容的一个极板,手指皮肤构成电容的另一个极板。由于手指表面存在波峰和波谷,波峰和波谷与对应的传感器线路层29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形成的电容值大小也不同,根据该电容值的大小可以获得对应的指纹图像。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利用电容值来获取指纹图像,从而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识别速度更快、灵敏度高,而且不需要显示模组30自发光以采集指纹照片,可以在黑暗场景下进行指纹识别,可以支持LCM(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显示屏,成本更低。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厚度为0.3mm左右。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玻璃或PI。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金属、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纳米银浆中的任意一种。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与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可进行任意搭配。例如,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玻璃,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金属;或者,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玻璃,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ITO;或者,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玻璃,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纳米银浆;或者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PI,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金属;或者,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PI,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ITO;或者,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PI,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纳米银浆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7,在一个例子中,传感器线路层29可包括像素传感器23、传感器板24、像素放大器25和输出线路26。像素传感器23设置在传感器板24上。像素传感器23呈阵列分布。例如,在一个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内部,可包括100*100的像素传感器23,即10000个微型的像素传感器23。像素传感器23设置在传感器板24的一侧,像素放大器25和输出线路26设置在传感器板24的另一侧。像素放大器25用于放大像素传感器23的信号,并通过输出线路26输出。输出线路26可包括多条,每个像素传感器23对应一个像素放大器25,并对应一条输出线路26。另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还可包括电源(图未示),电源与传感器板24连接,用于施加电压以形成电场。电源可以设置在传感器板24上,也可以不设置在传感器板24上。当电源可以设置在传感器板24上时,电源可通过焊接方式或贴合方式安装在传感器板24上。需要指出的是,传感器线路层29也可无需包括像素放大器25,此时传感器线路层29包括像素传感器23和输出线路26,传感器板24即是传感器基板28。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传感器线路层29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的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线路层29还可为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传感器基板28可以为半导体衬底。传感器基板28与传感器板24相对,传感器基板28设置在传感器板24的另一侧,像素放大器25和输出线路26均设置在传感器基板28上。传感器板24的设置有像素传感器23的一侧作为传感器出光面21,传感器基板28所在的一侧作为传感器背面22。
当电子设备1000用于指纹识别时,用户的手指通过盖板10按压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像素传感器23构成电容的一个极板,手指皮肤构成电容的另一个极板。由于手指表面存在波峰和波谷,波峰和波谷与对应的像素传感器23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形成的电容值大小也不同,根据该电容值的大小可以获得对应的指纹图像。
请参阅图4,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高阻抗膜80,高阻抗膜80位于传感器线路层29与传感器基板28之间。请结合图8,在一个例子中,高阻抗膜80可开设有通孔,以便于传感器线路层29穿过通孔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8上。高阻抗膜80包括相背的高阻抗出光面81和高阻抗背面82。高阻抗出光面81与传感器线路层29相对,高阻抗背面82与传感器基板28相对。
高阻抗膜80的厚度为20nm~60nm。也即是说,高阻抗膜80的厚度为20nm至60n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高阻抗膜80的厚度为20nm、24nm、28nm、32nm、36nm、40nm、44nm、48nm、52nm、56nm、60nm等。高阻抗膜80的成分为氧化石墨、氧化锡、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的混合物。在传感器线路层29与传感器基板28之间增加一层高阻抗膜80,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由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的功能。
请参阅图4,显示模组30可用于显示图片、视频、文字等影像。显示模组30通过胶体40设置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具体设置在传感器背面22的一侧。显示模组30包括相背的显示面31和屏幕背面32。显示面31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相对(具体与传感器背面22相对)。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刚好覆盖整个显示面31时,传感器背面22的面积与显示面31的面积相等(如图4所示),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等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等于显示面31的宽度。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并超出整个显示面31时,传感器背面22的面积大于显示面31的面积(如图6所示),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大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等于显示面31的宽度;或者,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等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大于显示面31的宽度;或者,传感器背面22的长度大于显示面31的长度,传感器背面22的宽度大于显示面31的宽度。
显示模组30可以为硬屏或柔性屏。较佳地,当显示模组30为硬屏时,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玻璃,成本较低;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金属、ITO、或纳米银浆中的任意一种。当显示模组30为柔性屏时,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为PI,以形成柔性传感器;传感器线路层29的材质为ITO或纳米银浆,以形成柔性线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显示模组30为硬屏时,传感器基板28的材质也可以为PI,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9和图10,显示模组30可以为LCM显示屏33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34。由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通过电容值大小来进行指纹识别,不需要显示模组30自发光以采集指纹照片,因而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OLED显示屏34或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时,均能实现电容指纹识别功能,即显示模组30不局限于为OLED显示屏34。
请参阅图9,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1000的成本(LCM显示屏33成本比OLED显示屏34低)。LCM显示屏33可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和上偏光片336。上偏光片336的与彩色滤光片335相背的表面作为显示面31,背光模组331的与下偏光片332相背的表面作为屏幕背面32。LCM显示屏33通过背光模组331发光,光线依次穿过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上偏光片336、传感器基板28、高阻抗膜80、传感器线路层29和盖板10到达外界,被人眼感知,从而人眼获取到显示模组30显示的影像。
请参阅图10,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可以实现曲面屏或其他形态,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OLED显示屏34可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封装玻璃343和OLED偏光片344。OLED偏光片344的与封装玻璃343相背的表面作为显示面31,玻璃TFT基板341的与有机发光二极管342相背的表面作为屏幕背面32。OLED显示屏34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342自发光,光线依次穿过封装玻璃343、OLED偏光片344、传感器基板28、高阻抗膜80、传感器线路层29和盖板10到达外界,被人眼感知,从而人眼获取到显示模组30显示的影像。
请参阅图11和图1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30除具有显示功能外,还可以集成有触控功能。此时,显示模组30还可包括触摸传感器35。如图11所示,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和上偏光片336(或偏光片60)作为显示模块,触摸传感器35作为触控模块。如图12所示,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封装玻璃343和OLED偏光片344(或偏光片60)作为显示模块,触摸传感器35作为触控模块。显示模块和触控模块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模块,通过后端贴合工艺将两个模块整合。或者,请参阅图13,触控模块可内嵌在显示模块内,例如图13中,触摸传感器35设置在彩色滤光片335与液晶层334之间。或者,触摸传感器35直接通过在彩色滤光片335的与液晶层334相对的表面制作透明电极等元件形成。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触摸传感器35可以是电阻式触摸传感器、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红外线式触摸传感器、声波式触摸传感器、光学成像式触摸传感器、电磁感应式触摸传感器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再次参阅图4,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采用胶体40粘合盖板10、全屏电容指纹传感器20和显示屏30,可以保证显示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和指纹识别性能的可靠性。其中,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上偏光片336。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OLED偏光片344。
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指的是:胶体40将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这三者粘合起来。例如,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
胶体40可以是光学胶,具体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PolyVinyl Butyral Film,PVB)、或DAF(Die attach film)中的任意一种。也即是说,胶体40为OCA;或者,胶体40为PVB;或者,胶体40为DAF。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
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
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即是:将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一光学胶41涂覆盖板10的整面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整面,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使得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相对于盖板10的位置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偏移,有利于提高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进行指纹识别的可靠性,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的几率。
第一光学胶41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光学胶41为OCA时,第一光学胶41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一光学胶41能够对盖板10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一光学胶41为PVB时,第一光学胶41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一光学胶41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一光学胶41为OCA、PVB、或DAF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
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二光学胶42涂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整面或显示模组30的整面,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显示模组30相对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位置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偏移,有利于提高显示区域与指纹识别区域的一致性,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
请参阅图14,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二光学胶42涂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四周或显示模组30的四周(周围一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第二光学胶42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另外,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从显示模组30上拆卸下来,进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更换,而无需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都进行更换;或者,当显示模组3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显示模组30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拆卸下来,进行显示模组30的更换,而无需将显示模组30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都进行更换。
第二光学胶42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二光学胶42为OCA时,第二光学胶42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二光学胶42能够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二光学胶42为PVB时,第二光学胶42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二光学胶42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二光学胶42为OCA、PVB、或DAF时,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当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相同时,第一光学胶41与第二光学胶42均为OCA、或均为PVB、或均为DAF。当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不同时,第一光学胶41为OCA,第二光学胶42为PVB;或者,第一光学胶41为PVB,第二光学胶42为DAF;或者,第一光学胶41为DAF,第二光学胶42为OCA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与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当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与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相同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和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09mm、或均为0.1mm、或均为0.11mm。当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与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不同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09mm、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mm;或者,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1mm、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1mm;或者,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为0.11mm、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1mm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在盖板10的中间区域,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在盖板10的边缘区域,盖板1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
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地,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一光学胶41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光学胶41为OCA、PVB、或DAF时,第一光学胶41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二光学胶42涂覆盖板10的四周或显示模组30的四周(周围一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如图15所示)。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空气层也可形成在第二光学胶42的外围,而不是如图15所示形成在第二光学胶42与之间第一光学胶41之间,此时,空气层还可以用于放置电子元件或进行电路走线,以节省空间。或者,由于第一光学胶41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位于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第一光学胶41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刚好填充了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空气间隙,使得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如图16所示)。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第二光学胶42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另外,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可与第一光学胶41、传感器线路层29、高阻抗膜80和传感器基板28的厚度之和相等或近似相等,相较于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二光学胶42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的情况(图4所示)而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厚度仅由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传感器线路层29、高阻抗膜80、传感器基板28和显示模组30组成,即节省了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厚度更小,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轻薄化。再有,当盖板1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盖板10从显示模组30上拆卸下来,进行盖板10的更换,而无需将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都进行更换;或者,当显示模组30发生损坏时,可以很容易地将显示模组30从盖板10上拆卸下来,进行显示模组30的更换,而无需将显示模组30和盖板10都进行更换。
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地,第二光学胶42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二光学胶42为OCA、PVB、或DAF时,第二光学胶42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第一光学胶41的种类与第二光学胶42的种类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请参阅图17,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补强层50,补强层50位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之间,具体位于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面31之间。补强层50包括相背的补强出光面51和补强背面52。补强出光面51与传感器背面22相对,补强背面52与显示面31相对。
补强层50与盖板10形成双层盖板结构。补强层50可以在盖板10的厚度只有0.3mm或更薄的情况下,加强整个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强度,减少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1000由于受到冲击或撞击导致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失效的概率。
补强层50的材质可以为蓝宝石、玻璃、PI、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前述对蓝宝石、玻璃、PI、PET、复合板的解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当补强层50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PI、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时,补强层50的厚度为0.1mm~0.5mm。也即是说,补强层50的厚度为0.1mm至0.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补强层50的厚度为0.1mm、0.14mm、0.18mm、0.22mm、0.26mm、0.3mm、0.34mm、0.38mm、0.42mm、0.46mm、0.5mm等。
当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补强层50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指的是:胶体40将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这四者粘合起来。例如,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同时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或者,胶体40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同时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同时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等等,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7,在一个实施例中,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第三光学胶43和第四光学胶44。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第三光学胶43用于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具体粘合传感器背面22与补强出光面51。第四光学胶44用于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补强背面5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三光学胶43、补强层50、第四光学胶44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即原有的第二光学胶42被第三光学胶43和第四光学胶44取代,并增加了设置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补强层50。
第三光学胶43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
请参阅图17,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即是: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三光学胶43涂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整面或补强层50的整面,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使得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补强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的几率。
请参阅图18,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即是: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三光学胶43涂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四周或补强层50的四周(周围一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的几率。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使得第三光学胶43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
第三光学胶43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三光学胶43为OCA时,第三光学胶43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三光学胶43能够对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三光学胶43为PVB时,第三光学胶43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三光学胶43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三光学胶43为OCA、PVB、或DAF时,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三光学胶43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同样地,第四光学胶44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17,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第四光学胶44涂覆补强层50的整面或显示模组30的整面,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不存在空气层。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使得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粘合更为牢固,补强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
请参阅图19,采用框贴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即是:将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的边框部分或边缘部分黏贴在一起,第四光学胶44涂覆补强层50的四周或显示模组30的四周(周围一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当然,也可采用某些透明材料(如PET,PET成本比光学胶更低)来填充该空气层,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并减小灰尘、水分等进入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几率。采用框贴方式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使得第四光学胶44的使用面积较小,有利于节省成本且贴合良率更高。
第四光学胶44可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当第四光学胶44为OCA时,第四光学胶44较软,贴合加工工艺简单,且当用户的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第四光学胶44能够对显示模组3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四光学胶44为PVB时,第四光学胶44的粘合效果较强,有利于保证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当第四光学胶44为DAF时,可以减少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有利于提高贴合良率,以及提高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平整度。
当第四光学胶44为OCA、PVB、或DAF时,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均为0.05mm~0.15mm。也即是说,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为0.05mm至0.15m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0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等。较佳地,第四光学胶44的厚度均为0.1mm,不仅可以保证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也不会过于增加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
请参阅图2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组装方法包括:
01:提供显示模组3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盖板10;
02: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设置在盖板10和显示模组30之间并使得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模组30的显示面31,以感应触摸至盖板10的用户指纹;
其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传感器基板28和传感器线路层29。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高阻抗膜80,高阻抗膜80位于传感器线路层29与传感器基板28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实施方式中对显示组件装置100的解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组装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覆盖显示面31,可以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功能,相较于局部指纹而言,操作更加便捷;另外,采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进行指纹识别,相较于光学指纹识别而言,无需设置体积较大的摄像头,只需要一层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厚度较薄,在空间设计上更有优势;再有,在传感器线路层29与传感器基板28之间增加一层高阻抗膜80,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由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的功能。
请参阅图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组装方法还包括:
03:通过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
04:通过第二光学胶42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
具体地,在制造显示组件装置100时,第一步将第一光学胶41涂覆在盖板背面12上,或者涂覆在传感器出光面21上,然后通过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二步将第二光学胶42涂覆在传感器背面22上,或者涂覆在显示面31上,然后通过第二光学胶42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是第一步先执行,第二步后执行;或者是第二步先执行,第一步后执行;或者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同时执行。由此方式得到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可如图4和图14所示。其中,可通过第一光学胶41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通过第二光学胶42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组装方法还包括:
05:通过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
06:通过第二光学胶42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具体地,在制造显示组件装置100时,第一步将第一光学胶41涂覆在盖板背面12上,或者涂覆在传感器出光面21上,然后通过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二步将第二光学胶42涂覆在盖板背面12上,或者涂覆在显示面31上,然后通过第二光学胶42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由此方式得到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可如图15和图16所示。其中,可通过第一光学胶41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通过第二光学胶42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当然,在制造显示组件装置100时,也可以利用胶体40进行其他方式的涂覆和粘合,只要通过胶体40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并使得显示模组3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盖板10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即可。
在显示组件装置100制造完成后,显示组件装置100再通过侧面点胶或者粘胶等方式与前壳210装配在一起。其中,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电路板(如后文的传感器芯片201和显示芯片301)与电子设备1000的主板(如后文的主板芯片220)连通,以实现显示组件装置100的显示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
请参阅图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补强层50,组装方法还包括:
07:将补强层50设置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之间。
请参阅图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组装方法还包括:
08:通过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
09:通过第三光学胶43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
010:通过第四光学胶44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
具体地,在制造显示组件装置100时,第一步将第一光学胶41涂覆在盖板背面12上,或者涂覆在传感器出光面21上,然后通过第一光学胶41粘合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二步将第三光学胶43涂覆在传感器背面22上,或者涂覆在补强出光面51上,然后通过第三光学胶43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第三步将第四光学胶44涂覆在补强背面52上,或者涂覆在显示面31上,然后通过第四光学胶44粘合补强层50与显示模组30。上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执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执行,或者第一步和第二步同时执行,第三步后执行等,在此不一一列举。由此方式得到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可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其中,可通过第三光学胶43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通过第四光学胶44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补强层50,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当然,在制造显示组件装置100时,也可以利用胶体40进行其他方式的涂覆和粘合,只要通过胶体40粘合盖板1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补强层50和显示模组30,并使得显示模组30、补强层5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盖板10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即可。
请参阅图2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偏光片60。偏光片60通过胶体40设置在盖板10上,具体设置在盖板背面12的一侧。偏光片60位于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具体位于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之间。偏光片60包括相背的偏光出光面61和偏光背面62。偏光出光面61与盖板背面12相对,偏光背面6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相对。
偏光片60的厚度为100μm~150μm。也即是说,偏光片60的厚度为100μm至150μ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偏光片60的厚度为100μm、105μm、110μm、115μm、120μm、125μm、130μm、135μm、140μm、145μm、150μm等。
偏光片60是一种由多层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具有产生偏振光功能的光学薄膜,偏光片60能够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极光,使与电场呈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在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增设一层偏光片60,可以减小外界光线由盖板10入射至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入射光的亮度,从而减少因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金属网格走线(即前述传感器线路层29)反射而导致的显示组件装置100外观出现一定角度的异色现象(如呈现土黄色的现象)。
请参阅图26,偏光片60可为圆偏光片。偏光片60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保护膜63、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功能膜64、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65、光板TAC膜66、压敏胶67和离型膜68。其中,可以对TAC功能膜64的表面进行一些工艺处理,从而达到相应的附加功能。例如,可对TAC功能膜64的表面进行防眩处理(AG)、防眩+低反射处理(AG+LR)、透明硬化+低反射处理(CHC+LR)、透明硬化处理(CHC)、防反射处理(AR)等。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可满足电子设备1000不同的应用需求。本申请实施方式对TAC功能膜64的表面进行防反射处理,使得TAC功能膜64具有防反射功能(利用干涉效应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相互消除以减少反射),以减少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产生的反射光,从而进一步减轻显示组件装置100在特定角度下由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金属网格线路反射导致的呈现土黄色的现象。
由于偏光片60会减小显示模组30的亮度,因此可将显示模组30中原有的偏光片取消。
具体地,请参阅图9和图27,当显示模组30为LCM显示屏33时,LCM显示屏33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彩色滤光片335和上偏光片336(如图9所示),则可以将上偏光片336取消,即LCM显示屏33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背光模组331、下偏光片332、TFT基板333、液晶层334和彩色滤光片335(如图27所示),偏光片60可作为LCM显示屏33中的上偏光片336。
请参阅图10和图28,当显示模组30为OLED显示屏34时,OLED显示屏34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封装玻璃343和OLED偏光片344(如图10所示),则可以将OLED偏光片344取消,即OLED显示屏34包括沿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设置的玻璃TFT基板341、有机发光二极管342和封装玻璃343,偏光片60可作为OLED显示屏34中的OLED偏光片344。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取消显示模组30中原有的偏光片,只是会导致显示模组30的亮度略微降低,此时,显示模组30仍采用图9和图10中的结构。
当显示组件装置100包括偏光片60时,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偏光片6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25,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时,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偏光出光面6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传感器背面2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偏光片6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粘合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时,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偏光出光面61。第二光学胶42用于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具体粘合盖板背面12与显示面31。本实施例中,沿着显示组件装置100的出光方向的反方向,在盖板10的中间区域,盖板10、第一光学胶41、偏光片6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在盖板10的边缘区域,盖板10、第二光学胶42和显示模组30依次堆叠设置。第一光学胶41可采用全贴合方式粘合盖板10与偏光片60,第二光学胶42可采用框贴方式粘合盖板10与显示模组30。
请参阅图3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防反光膜70。防反光膜70位于盖板1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之间,具体位于盖板背面12与传感器出光面21之间。防反光膜70包括相背的防反光出光面71和防反光背面72。防反光出光面71与盖板背面12相对,防反光背面72与传感器出光面21相对。
防反光膜70的厚度为200nm~300nm。也即是说,防反光膜70的厚度为200nm至300nm之间的任意值。例如,防反光膜70的厚度为200nm、210nm、220nm、230nm、240nm、250nm、260nm、270nm、280nm、290nm、300nm等。
防反光膜70又称之为抗反射膜、减反射增透膜、AR(Anti-Refletance)膜等。防反光膜70是通过溅射工艺在基片上镀多层复合光学膜形成,其采用低折射率(L)和高折射率(H)材料交替形成膜堆,通过膜层设计和膜厚控制,利用干涉效应减少基片表面反射。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基片可以是盖板10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
具体地,防反光膜70可以形成在盖板背面12(如图31所示),或者形成在传感器出光面21(如图30所示)。在盖板背面12或传感器出光面21形成防反光膜70,可以减少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产生的反射光,使得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上金属网格线路反光导致的显示模组30侧边发黄现象减轻,提高外观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眩光的作用,在强光作用下,用户能够更清晰的看清显示模组30显示的影像。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图3、图4、图5、图6、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和图19所示的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装置100仅在盖板背面12或传感器出光面21的增加了一层防反光膜70,其他结构可与上述多个图中的结构相同。在增加了一层防反光膜70之后,上述多个图中的其他结构可进行相应改变。例如,胶体40用于粘合盖板10、防反光膜70、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当胶体40包括第一光学胶41和第二光学胶42时,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防反光膜70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如图31所示);或者第一光学胶41用于粘合盖板10与防反光膜70(如图30所示),在此不一一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4和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不仅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还用作显示模组30的触摸传感器35实现触控功能。也即是说,显示模组30无需另外设置触摸传感器35(显示模组30的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即可实现指纹识别和触控双重功能,显示组件装置100的结构简单、厚度较薄、集成度高、成本较低、透光性也更好,还能减少显示组件装置100的连接端子的数量、体积和设计难度。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指纹识别功能与触控功能可以分时复用。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不用于实现触控功能;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用于实现触控功能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不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多个触摸点的电容值,由于手指表面存在波峰和波谷,波峰和波谷对应的电容值会不同,因此,根据不同触摸点的电容值可以判断出该触摸点是波峰还是波谷,从而形成指纹图像,再根据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用于实现触控功能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多个触摸点的电容值,由于手指按压在盖板10上时与手指不按压在盖板10上时,同一个触摸点的电容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同一触摸点的电容值变化可以判断出该触摸点是否被按压,对多个触摸点均执行该判断操作即可判断出用户手指按压的触摸点坐标、按压轨迹等,从而控制电子设备1000响应用户手指按压以实现触控功能。
请参阅图3,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可包括传感器芯片201,传感器芯片201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连接。传感器芯片201用于读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然后根据该电容值形成指纹图像并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或者,传感器芯片201用于读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然后根据该电容值判断触摸点坐标、按压轨迹等,以实现触控功能。
传感器芯片201读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后,具体是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还是实现触控功能,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应用场景决定。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应用于加密场景、解锁场景、支付场景等时,传感器芯片201读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后,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当电子设备100应用于非上述场景时,传感器芯片201读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检测得到的电容值后,用于实现触控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设置其他判断逻辑来判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传感器芯片201是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还是触控功能,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包括主板芯片220。显示组件装置100还包括传感器芯片201和显示芯片301。传感器芯片201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连接,显示芯片301与显示模组30连接。传感器芯片201和显示芯片301还均与主板芯片220连接。其中,传感器芯片201与主板芯片220连接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显示芯片301与主板芯片220连接以实现显示功能。
主板芯片220可通过传感器芯片201和主板芯片220控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分时工作。具体地,请参阅图32,当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时,传感器芯片201根据第一工作信号T1控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工作,同时,主板芯片220从传感器芯片201中获取与第一工作信号T1对应的第一同步信号T10,再根据第一同步信号T10控制显示芯片301,使得显示模组30不工作。或者,请参阅图33,当显示模组30用于实现显示功能时,显示芯片301根据第二工作信号T2控制显示模组30工作,同时,主板芯片220从显示芯片301中获取与第二工作信号T2对应的第二同步信号T20,再根据第二同步信号T20控制传感器芯片201,使得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不工作。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与显示模组30分时工作,第一工作信号T1与第二工作信号T2错开,以避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0的过程中,出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和显示模组30工作错乱、相互产生干扰的问题。
其中,显示模组30的显示频率可大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指纹检测频率。相邻的两个第一工作信号T1之间可包括有多个第二工作信号T2。例如,在图34中,显示模组30的显示频率为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指纹检测频率的两倍。相邻的两个第一工作信号T1之间包括有两个第二工作信号T2。可以理解,用户一般使用显示模组30较为频繁,而需要用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情况较少,因此,显示模组30的显示频率大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20的指纹检测频率,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盖板,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包括传感器基板和传感器线路层,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高阻抗膜,所述高阻抗膜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层与所述传感器基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胶体,所述胶体包括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所述第二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与所述显示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胶体,所述胶体包括第一光学胶和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所述第二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采用全贴合方式,所述第二光学胶采用全贴合方式或框贴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第二光学胶包括OCA、PVB、或DAF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材质为蓝宝石、玻璃、PI、PET、或复合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复合板包括PMMA和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覆盖整个所述显示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或PI;和/或
所述传感器线路层的材质为金属、ITO、或纳米银浆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硬屏或柔性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LCM显示屏或OLED显示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相背的盖板出光面和盖板背面,所述盖板背面与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相对,所述盖板背面上设置有油墨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补强层,所述补强层位于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胶体,所述胶体包括第一光学胶、第三光学胶和第四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盖板与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所述第三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与所述补强层,所述第四光学胶用于粘合所述补强层与所述显示模组。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及
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装置,所述显示组件装置与所述机壳结合。
15.一种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模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和盖板;
将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并使得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感应触摸至所述盖板的用户指纹;
其中,所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膜片包括传感器基板和传感器线路层,所述显示组件装置还包括高阻抗膜,所述高阻抗膜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层与所述传感器基板之间。
CN201910555475.XA 2019-06-25 2019-06-25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Pending CN110175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5475.XA CN110175600A (zh) 2019-06-25 2019-06-25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5475.XA CN110175600A (zh) 2019-06-25 2019-06-25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5600A true CN110175600A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9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5475.XA Pending CN110175600A (zh) 2019-06-25 2019-06-25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56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8929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6300A (zh) * 2014-03-27 2014-06-25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芯片及其封装结构
CN105242431A (zh) * 2015-10-21 2016-01-13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9552A (zh) * 2015-10-30 2016-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16438A (zh) * 2014-10-06 2017-05-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有源放大像素的自电容指纹传感器
CN106951134A (zh) * 2017-03-31 2017-07-1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指纹识别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80427A (zh) * 2017-05-04 2017-07-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和触控屏及显示屏
CN206421361U (zh) * 2016-12-30 2017-08-18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装置
CN207148471U (zh) * 2017-06-30 2018-03-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107946346A (zh) * 2017-11-24 2018-04-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指纹识别触控显示屏
CN108196735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8126362U (zh) * 2017-12-29 2018-11-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CN208141412U (zh) * 2018-05-29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模块的显示模组
CN10921326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显示组件
CN109449178A (zh) * 2018-10-15 2019-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828696A (zh) * 2019-01-09 2019-05-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屏
CN109886115A (zh) * 2019-01-18 2019-06-14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终端
TWI663552B (zh) * 2017-11-30 2019-06-2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的全屏指紋檢測方法及利用其之指紋檢測系統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6300A (zh) * 2014-03-27 2014-06-25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芯片及其封装结构
CN106716438A (zh) * 2014-10-06 2017-05-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有源放大像素的自电容指纹传感器
CN105242431A (zh) * 2015-10-21 2016-01-13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9552A (zh) * 2015-10-30 2016-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6421361U (zh) * 2016-12-30 2017-08-18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装置
CN106951134A (zh) * 2017-03-31 2017-07-1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指纹识别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80427A (zh) * 2017-05-04 2017-07-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和触控屏及显示屏
CN10921326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显示组件
CN207148471U (zh) * 2017-06-30 2018-03-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107946346A (zh) * 2017-11-24 2018-04-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屏指纹识别触控显示屏
TWI663552B (zh) * 2017-11-30 2019-06-2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的全屏指紋檢測方法及利用其之指紋檢測系統
CN108196735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8126362U (zh) * 2017-12-29 2018-11-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CN208141412U (zh) * 2018-05-29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模块的显示模组
CN109449178A (zh) * 2018-10-15 2019-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828696A (zh) * 2019-01-09 2019-05-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屏
CN109886115A (zh) * 2019-01-18 2019-06-14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51TOUCH: "屏下指纹技术实现方案与原理,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626/50722.HTML》 *
SANGHYUN HEO 等: "A low-offset, low-noise, fully differential receiver with a differential signaling method for fingerprint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2017 INTERNATIONAL SOC DESIGN CONFERENCE (ISOCC)》 *
无: "屏下指纹辨识芯片年增量5倍 三星趁势分食台积电订单",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
百事数码: "手机屏幕指纹解锁有哪些 光式/电容/超声波屏下指纹区", 《HTTPS://WWW.PC841.COM/SHOUJIZHISHI/93654_ALL.HTML》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8929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6307A (zh)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US11295110B2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032918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
JP5906572B2 (ja) 表示用前面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1078231A1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電子機器及び透明導電膜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6033283B (zh)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屏制作方法
CN108171199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US11373436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95208A (zh) 一种带起偏功能的触摸屏以及一体黑触摸屏显示模组
CN110276187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3747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10012839A1 (en) Stacking assembly of a touch panel
CN110286793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3039A (zh)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75600A (zh)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7861659A (zh) 一种触控模组
KR101971963B1 (ko) 터치패널, 터치패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터치패널을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CN112131913A (zh) 显示组件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组件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0276186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5638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0804358U (zh) 一种兼具屏幕指纹识别和触控功能的显示模组
JP2017505480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ジタルペンシステム
CN110503038A (zh)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7799709U (zh) 一种基于oled屏的光学指纹识别系统
KR20140086061A (ko)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