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4917A - 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4917A
CN110174917A CN201910116281.XA CN201910116281A CN110174917A CN 110174917 A CN110174917 A CN 110174917A CN 201910116281 A CN201910116281 A CN 201910116281A CN 110174917 A CN110174917 A CN 110174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xternal connection
output
sound out
pu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62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4917B (zh
Inventor
川上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74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4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4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4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2Non-adaptive circuits, e.g. manually adjustable or static, for enhancing the sound image 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7/00Volume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in amplifiers
    • H03G7/002Volume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in amplifiers in untuned or low-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designed for audio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5Detection of connection of loudspeakers or headphones to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03Aspects of the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hea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2400/00Details of stereophonic systems covered by H04S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S2400/13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tereophonic soun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声音输出电路包括:放大部,其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其与放大部的输出端子连接;基准电压输出部,其输出基准电压;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

Description

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与耳机插孔连接的2个端子的便携用音频再现装置(以下称为“再现装置”)。另外,该再现装置有时被称为声音输出电路。下面,将与耳机插孔连接的2个端子称为“第1端子”、“第2端子”。在该再现装置中,由第1放大器放大后的声音信号供给到第1端子,由第2放大器生成的基准电压供给到第2端子。声音信号在接地电压GND~电源电压VDD之间变动。作为基准电压,使用电源电压VDD的1/2的电压。
在耳机插孔中插入与耳机不同的设备的插头而使第2端子与该设备的接地端子短路的情况下,从第2端子向该设备流过不必要电流。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再现装置中,为了抑制该不必要电流,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第2端子的电压,根据该电压的检测结果输出启动指令。当通过电源控制电路接受启动指令时,电源控制电路停止第1放大器和第2放大器的动作,抑制不必要电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76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再现装置中,电源控制电路需要接受启动指令,以控制第1放大器和第2放大器。因此,再现装置需要具有接受用于对第1放大器和第2放大器进行控制的启动指令的控制端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声音输出电路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声音输出电路包括:放大部,其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其与所述放大部的输出端子连接;基准电压输出部,其输出基准电压;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
根据该方式,根据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因此,不对基准电压输出部进行控制,也能够抑制从声音输出电路经由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向与该声音输出电路连接的设备流过不必要电流。由此,不需要用于对基准电压输出部进行控制的指令,不需要接受该指令的控制端子。
在上述声音输出电路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为接地电压的情况下,使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成为非导通状态。
根据该方式,在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为接地电压的情况下,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成为非导通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从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经由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流过不必要电流。
在上述声音输出电路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包括:开关,其连接在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之间;以及开关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所述开关的导通状态。
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对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这样的简易控制来抑制流过不必要电流。
在上述声音输出电路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开关是FET。
根据该方式,例如,与使用双极晶体管作为开关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流过不必要电流。
在上述声音输出电路的一个方式中,优选所述声音输出电路包括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未搭载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但是搭载有所述放大部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所述集成电路不具有接受所述开关控制部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
根据该方式,即使使用不具有接受开关控制部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的集成电路,也能够抑制从基准电压输出部流过的不必要电流。
本发明的投影仪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包括上述声音输出电路。
根据该方式,在投影仪中,也能够抑制从基准电压输出部流过的不必要电流。
在本发明的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方式中,该声音输出电路包括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部、与所述放大部的输出端子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输出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输出部、以及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
根据该方式,根据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因此,不对基准电压输出部进行控制,也能够抑制从声音输出电路经由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向与该声音输出电路连接的设备流过不必要电流。由此,不需要用于对基准电压输出部进行控制的指令,不需要接受该指令的控制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输出电路1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声音输出电路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具有声音输出电路1的投影仪100的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声音输出电路;11:声音信号输出部;12:第1放大器;13:第1输出端子;14:第2放大器;15:第2输出端子;16:电压生成部;17:第3放大器;18:第3输出端子;20:左用声音信号端子;30:右用声音信号端子;40:公共端子;50:控制部;51:P沟道MOS晶体管;52:反相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各部的尺寸和比例尺适当与实际情况不同。此外,以下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具体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加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意限定本发明的意思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声音输出电路1的图。
声音输出电路1包括集成电路即IC(Integrated Circuit)10、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公共端子40、控制部50、耳机插孔60。
IC10包括声音信号输出部11、第1放大器12、第1输出端子13、第2放大器14、第2输出端子15、电压生成部16、第3放大器17、第3输出端子18。
声音信号输出部11将左用声音信号输出到第1放大器12,将右用声音信号输出到第2放大器14。利用左用声音信号和右用声音信号构成立体声信号。左用声音信号和右用声音信号分别为电压信号。左用声音信号是声音信号的一例。右用声音信号是声音信号的另一例。
第1放大器12是放大部的一例。第1放大器12对左用声音信号进行放大。第1放大器12将放大后的左用声音信号输出到第1输出端子13。第1输出端子13是放大部的输出端子的一例。
第2放大器14是放大部的另一例。第2放大器14对右用声音信号进行放大。第2放大器14将放大后的右用声音信号输出到第2输出端子15。第2输出端子15是放大部的输出端子的另一例。
电压生成部16使用电源电压VDD和接地电压GND,生成规定值的电压。
第3放大器17是基准电压输出部的一例。第3放大器17使用电压生成部16生成的规定值的电压,生成电源电压VDD的1/2的电压即基准电压。电压生成部16将基准电压输出到第3输出端子18。第3输出端子18是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的一例。
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和公共端子40设置于耳机插孔60。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公共端子40与插入到耳机插孔60中的插头连接。
公共端子40的电压根据具有插入到耳机插孔60中的插头的设备的种类等而变动。另外,在耳机插孔60中插入了耳机的插头的情况下,通过耳机所具有的负载等,对公共端子40施加电源电压VDD的1/2的电压。
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是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的一例。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与第1输出端子13连接。
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是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的另一例。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与第2输出端子15连接。
公共端子40是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一例。公共端子40与控制部50连接。
控制部50根据公共端子40的电压,控制第3输出端子18和公共端子40的导通状态。如上所述,公共端子40的电压根据具有插入到耳机插孔60中的插头的设备的种类等而变动。因此,控制部50根据具有插入到耳机插孔60中的插头的设备的种类等,控制第3输出端子18和公共端子40的导通状态。
例如,控制部50在公共端子40的电压为接地电压GND的情况下,使第3输出端子18和公共端子40成为非导通状态。
控制部50包括P沟道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51和反相器52。
P沟道MOSFET51是开关的一例。P沟道MOSFET51的源极与第3输出端子18连接。P沟道MOSFET51的漏极与公共端子40连接。P沟道MOSFET51的栅极与反相器52的输出级连接。
反相器52是开关控制部的一例。反相器52根据公共端子40的电压,控制P沟道MOSFET51的导通状态。另外,IC10不具有接受反相器52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声音输出电路1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对在耳机插孔60中插入耳机的插头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耳机插孔60中插入耳机的插头的情况下,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和公共端子40经由耳机的左用声音用的负载而连接,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和公共端子40经由耳机的右用声音用的负载而连接。然后,对公共端子40施加电源电压VDD的1/2的电压。
当对公共端子40施加电源电压VDD的1/2的电压时(步骤S101:否),反相器52的输出成为“0”,P沟道MOSFET51导通(步骤S102)。
因此,公共端子40和第3输出端子18均在被施加电源电压VDD的1/2的电压的状态下导通,耳机正常进行动作。
接着,对在耳机插孔60中插入与耳机不同的设备的插头、例如放大器内置型扬声器的插头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耳机插孔60中插入放大器内置型扬声器的插头的情况下,公共端子40与放大器内置型扬声器的接地端子连接,公共端子40的电压成为接地电压GND。
当公共端子40成为接地电压GND时(步骤S101:是),反相器52的输出成为“1”,P沟道MOSFET51成为非导通状态即高阻抗(步骤S103)。
因此,第3输出端子18与公共端子40成为非导通状态,能够抑制从声音输出电路1经由公共端子40向与声音输出电路1连接的设备流过不必要电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声音输出电路1和声音输出电路1的控制方法,根据公共端子40的电压,控制第3输出端子18和公共端子40的导通状态。因此,不对第3放大器17进行控制,也能够抑制从声音输出电路1经由公共端子40向与声音输出电路1连接的设备流过不必要电流。由此,不需要用于对第3放大器17进行控制的指令,不需要接受该指令的控制端子。
控制部50在公共端子40的电压为接地电压GND的情况下,使第3输出端子18和公共端子40成为非导通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从第3输出端子18经由公共端子40流过不必要电流。
控制部50包括连接在第3输出端子18与公共端子40之间的P沟道MOSFET51、以及根据公共端子40的电压而控制P沟道MOSFET51的导通状态的反相器52。因此,与代替P沟道MOSFET51而使用双极晶体管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流过不必要电流。
在IC10中未搭载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公共端子40和控制部50,但是搭载有第1放大器12、第2放大器14和第3放大器17。而且,IC10不具有接受反相器52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即,即使使用不具有接受反相器52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的IC10、例如功能较少的低价的IC,也能够抑制从第3放大器17流过不必要电流。
另外,即使IC10具有接受反相器52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也能够抑制从第3放大器17流过不必要电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IC10有关的选择自由度较高。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是具有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电路1的投影仪。
图3是示出具有声音输出电路1的投影仪100的一例的图。
投影仪100包括声音输出电路1、操作部110、图像处理部120、光阀驱动部130、光源驱动部140、投射部150、存储部170、处理部180、总线190。投射部150包括光源151、3个液晶光阀152R、152G和152B、投射光学系统153。下面,还将3个液晶光阀152R、152G和152B统称为“液晶光阀152”。
投影仪100经由未图示的接口与外部存储装置400连接。外部存储装置400例如是SD存储卡等卡型记录介质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存储器件。
声音输出电路1、操作部110、图像处理部120、光阀驱动部130、光源驱动部140、存储部170、处理部180、外部存储装置400能够经由总线190相互通信。
外部存储装置400存储包含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在内的内容信息。
操作部110例如是各种操作按钮、操作键或触摸面板。操作部110接受投影仪100的用户(以下简称为“用户”)的输入操作。操作部110也可以是以无线或有线方式发送与使用者的输入操作对应的信息的遥控器等。该情况下,投影仪100具有接收遥控器发送的信息的接收部。遥控器具有接受使用者的输入操作的各种操作按钮、操作键或触摸面板。
图像处理部120对外部存储装置400中存储的图像信息实施图像处理,生成图像信号。
光阀驱动部130根据图像处理部120生成的图像信号,对液晶光阀152进行驱动。
光源驱动部140对光源151进行驱动。例如,光源驱动部140在操作部110受理了电源接通操作的情况下,使光源151发光。
投射部150将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换言之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投射到投射面200上。在投射部150中,液晶光阀152对从光源151出射的光进行调制,生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即图像光,从投射光学系统153向投射面200放大投射该图像光。
光源151是氙灯、超高压汞灯、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光源等。光源151出射光。从光源151出射的光通过未图示的积分器光学系统降低亮度分布的偏差,然后,通过未图示的颜色分离光学系统分离成光的三原色即红色R、绿色G、蓝色B的色光成分。R、G、B的色光成分分别入射到液晶光阀152R、152G、152B。
液晶光阀152是光调制装置的一例。液晶光阀152根据图像信号对光源151出射的光进行调制,生成图像光。液晶光阀152由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封入液晶而得到的液晶面板等构成。在液晶光阀152上形成有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152p构成的矩形的像素区域152a。在液晶光阀152中,能够按照每个像素152p对液晶施加驱动电压。
当光阀驱动部130对各像素152p施加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驱动电压时,各像素152p设定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光透射率。因此,从光源151出射的光透射过像素区域152a而被调制,按照每个色光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各色的图像通过未图示的颜色合成光学系统按照每个像素152p进行合成,成为彩色的图像光。
投射光学系统153将液晶光阀152生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射到投射面200上。
存储部170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存储部170存储规定投影仪100的动作的程序和各种信息。
处理部180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计算机。处理部180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构成。处理部180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部170中存储的程序,例如对声音输出电路1、图像处理部120、光阀驱动部130、光源驱动部140进行控制。
在声音输出电路1中,声音信号输出部11根据外部存储装置400中存储的声音信息,生成左用声音信号和右用声音信号。声音信号输出部11将所生成的左用声音信号输出到第1放大器12,将所生成的右用声音信号输出到第2放大器1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投影仪100中,也能够抑制通过第3放大器17流过不必要电流。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进行以下所述的各种变形。此外,还能够适当组合从以下所述的变形方式中任意选择出的一个或多个变形。
<变形例1>
在控制部50中,作为开关的一例,使用P沟道MOSFET51,但是,开关不限于P沟道MOSFET51,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也可以代替P沟道MOSFET51而使用P沟道JFET(Junction Field EffectTransistor)、P沟道MESFET(metal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或PNP双极晶体管。
此外,也可以代替P沟道MOSFET51而使用N沟道MOSFET、N沟道JFET、N沟道MESFET或NPN双极晶体管。该情况下,代替反相器52而使用缓冲器,或者省略反相器52。
<变形例2>
声音信号输出部11也可以代替左用声音信号和右用声音信号而将单声道的声音信号输出到第1放大器12和第2放大器14。
在声音信号输出部11输出单声道的声音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可以省略第1放大器12、第1输出端子13和左用声音信号端子20,或者可以省略第2放大器14、第2输出端子15和右用声音信号端子30。
<变形例3>
与耳机不同的设备不限于具有能够插入到耳机插孔60中的插头的放大器内置型耳机,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与耳机不同的设备也可以是具有音频输入用的连接端子的PC(Personalcomputer)。该情况下,PC和声音输出电路1经由缆线连接。
<变形例4>
图3所示的投影仪100也可以具有扬声器。该情况下,用户不仅能够使用耳机听到声音,还能够借助扬声器听到声音。因此,能够扩大投影仪100的利用场景。
<变形例5>
声音信号输出部11例如可以通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等电子电路而由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作来实现。
<变形例6>
使用液晶光阀152作为光调制装置,但是,光调制装置不限于液晶光阀152,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光调制装置也可以是使用3枚反射型液晶面板的结构。此外,光调制装置也可以是使用1枚液晶面板的方式、使用3枚数字镜器件(DMD)的方式、使用1枚数字镜器件的方式等的结构。在使用仅1枚液晶面板或DMD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情况下,不需要与颜色分离光学系统以及颜色合成光学系统相当的部件。此外,除了液晶面板和DMD以外,还可以采用能够对光源151发出的光进行调制的结构作为光调制装置。
<变形例7>
声音信号输出部11也可以代替外部存储装置400中存储的声音信息而使用从PC等外部装置接受的声音信号。

Claims (7)

1.一种声音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输出电路包括:
放大部,其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
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其与所述放大部的输出端子连接;
基准电压输出部,其输出基准电压;
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为接地电压的情况下,使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成为非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
开关,其连接在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之间;以及
开关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所述开关的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是FET。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声音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输出电路包括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未搭载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和所述控制部,但是搭载有所述放大部和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
所述集成电路不具有接受所述开关控制部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端子。
6.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包括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电路。
7.一种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该声音输出电路包括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部、与所述放大部的输出端子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的第1端子、输出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输出部、以及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电压,控制所述基准电压输出部的输出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用的第2端子的导通状态。
CN201910116281.XA 2018-02-19 2019-02-15 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74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6663 2018-02-19
JP2018026663A JP7047447B2 (ja) 2018-02-19 2018-02-19 音声出力回路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4917A true CN110174917A (zh) 2019-08-27
CN110174917B CN110174917B (zh) 2022-07-01

Family

ID=67617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6281.XA Active CN110174917B (zh) 2018-02-19 2019-02-15 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9030B2 (zh)
JP (1) JP7047447B2 (zh)
CN (1) CN11017491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7624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ony Corp 短絡保護回路および短絡保護方法
CN101754072A (zh) * 2008-12-15 2010-06-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耦合音频输出单元
CN102790610A (zh) * 2011-05-17 2012-11-21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电容器控制的开关系统
CN103313168A (zh) * 2012-03-08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耳机插孔驱动电路
US20160100243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Analog Devices Technology Headset amplification circuit with error voltage suppression
US20170078815A1 (en) * 2014-05-28 2017-03-16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1115U (zh) 1989-04-27 1990-11-27
JP2002101491A (ja) 2000-09-25 2002-04-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音声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JP3659349B2 (ja) 2002-03-29 2005-06-15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ーディオアンプ及びノート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2004112019A (ja) 2002-09-13 2004-04-08 Kenwood Corp 音声電力増幅装置の地絡保護装置
JP4307875B2 (ja) 2003-03-19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回路
TW200527110A (en) * 2003-10-20 2005-08-16 Johnson Res And Dev Co Inc Portable multimedia projection system
US7912501B2 (en) 2007-01-05 2011-03-22 Apple Inc. Audio I/O headset plug and plug detection circuitry
JP2010288138A (ja) 2009-06-12 2010-12-24 Clarion Co Ltd 電力増幅器保護回路
US8129862B2 (en) * 2009-10-23 2012-03-06 Analog Devices, Inc. Scalable highest available voltage selector circuit
JP5817113B2 (ja) 2010-12-24 2015-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信号出力装置、音声出力システム、音声信号出力方法
JP2013251728A (ja) 2012-05-31 2013-12-12 Fujitsu Ltd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CN105247887A (zh) * 2013-06-07 2016-01-13 索尼公司 输入装置和传送方法、主机装置和接收方法以及信号处理系统和收发方法
JP2015037269A (ja) 2013-08-14 2015-0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圧監視方法及び電圧監視プログラム
KR102291026B1 (ko) 2015-02-26 2021-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변 플러그 및 이를 구비한 오디오 컨넥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7624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ony Corp 短絡保護回路および短絡保護方法
CN101754072A (zh) * 2008-12-15 2010-06-2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耦合音频输出单元
CN102790610A (zh) * 2011-05-17 2012-11-21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电容器控制的开关系统
CN103313168A (zh) * 2012-03-08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耳机插孔驱动电路
US20170078815A1 (en) * 2014-05-28 2017-03-16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US20160100243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Analog Devices Technology Headset amplification circuit with error voltage suppre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1111A1 (en) 2019-08-22
CN110174917B (zh) 2022-07-01
JP2019145930A (ja) 2019-08-29
US10959030B2 (en) 2021-03-23
JP7047447B2 (ja)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9782B2 (en) External extended device and audio playback method
WO2016202142A1 (zh) 一种兼具智能手机功能和个人计算机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
JP2006319545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可視光送受信システム
CN104883523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174917A (zh) 声音输出电路、投影仪和声音输出电路的控制方法
US2020026482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EP0822717A3 (en) Playback control apparatus
CN213693923U (zh) 激光投影电视智能切换音频输出设备控制音量设备
CN112653856B (zh) 一种激光投影电视智能切换音频输出设备的方法
CN111464803B (zh) 一种显示控制系统
CN103797785A (zh) 电视装置和遥控器
EP1047187A2 (en) Pre-amplifier circuit
JP619468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201069510Y (zh) 一种投影机
KR2021003112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KR20190091846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2583949U (zh) 一种微型投影电脑
CN211063716U (zh) 高清数字电视投影机
CN109634040B (zh) 投影机及其驱动电路
CN210247060U (zh) Tws多通道蓝牙音频开发板
US10863607B2 (en) Projection systems for distributed manifest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0775209B1 (ko) 이어폰 잭 장치
JP2003319487A (ja)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サウンド再生装置
CN115002960A (zh) 灯串控制装置及方法
JPH10123622A (ja) 増幅発光スクリー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