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8893B - 双变压器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双变压器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8893B
CN110168893B CN201680087477.5A CN201680087477A CN110168893B CN 110168893 B CN110168893 B CN 110168893B CN 201680087477 A CN201680087477 A CN 201680087477A CN 110168893 B CN110168893 B CN 110168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ransformer
branch
resonant tan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8893A (zh
Inventor
格罗弗·托瑞克-巴斯科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68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8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8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8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2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AIIIBV compounds
    • H01L29/2003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3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ignition at the zero crossing of the voltage or the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T1)和第二变压器(T2),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端子连接;以及电感器(L1),其中所述电感器(L1)连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端子之间。

Description

双变压器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通常涉及功率转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谐振DC-DC功率转换器。
背景技术
谐振DC-DC转换器被视为有吸引力的功率转换解决方案,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的许多益处。变压器在谐振槽之后提供电隔离,这对于电平转换以及安全性很重要。在某些应用中,为了正常操作需要进行电隔离。谐振转换器也具有固有属性,例如半导体开关的软切换,从而带来高效率和低噪声。
隔离式直流转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简称DC-DC)转换器的发展趋势旨在实现极高的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成本。由于用于实现软切换(即零电压切换(zero voltage switching,简称ZVS)和零电流切换(zero current switching,简称ZCS))的固有能力,谐振DC-DC转换器是适合在功率转换器中实现高效率的技术。还可以提高开关频率,以便减小系统的电抗部分的大小。
然而,在高频(high frequency,简称HF)下操作的传统三相谐振转换器仍然存在缺点。三相转换器中的电隔离对三相谐振转换器的构造和连接类型提出了挑战。公共变压器和三相谐振转换器的变压器连接类型都是三绕组变压器。现有技术的成本随着尝试更高效率以及减小体积和重量而增加。
因此,可期望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些问题的DC-DC转换器拓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谐振DC-DC转换器拓扑,其可以以更小的封装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噪声。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可以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找到其它有利的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上述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是通过变压器电路实现,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端子连接;以及电感器,所述电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端子之间。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变压器或者变压器绕组数量减少的三相DC-DC转换器的拓扑电路。由于变压器绕组数量的减少,转换器的布局更加简单高效。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用于接收三相功率输入的三个连接点的原边,其中所述原边包括:由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感器的第一端子连接形成的第一输入节点,由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端子连接形成的第二输入节点,由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感器的第二端子连接形成的第三输入节点。这种实现形式为三相谐振转换器提供双绕组变压器。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一相位,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二相位,所述第三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三相位。这种实现形式为三相谐振转换器提供双绕组变压器。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变压器电路的原边用于与谐振槽电路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这种实现形式为三相谐振转换器提供双绕组变压器。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的第一支路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一相位,所述第二输入节点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的第二支路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二相位,所述第三输入节点与所述谐振槽电路的第三支路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三相位。这种实现形式为三相谐振转换器提供双绕组变压器,这简化了所述转换器的构造和布局。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用于传送三相功率输出的副边,其中所述副边包括由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端子形成的第一输出节点,由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四端子连接形成的第二输出节点,以及由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三端子形成的第三输出节点。所述谐振转换器的双变压器拓扑电路提供比三变压器电路可以实现的效率更高的三相功率输出。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副边用于与三相整流电路连接,以传送所述三相功率输出,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用于与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用于与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支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用于与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三支路连接。所述谐振转换器的双变压器拓扑电路提供比三变压器电路可以实现的效率更高的三相功率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是通过谐振转换器电路实现,所述谐振转换器电路包括谐振槽电路以及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形式所述的变压器电路,其中所述谐振槽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原边连接。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包括只具有双绕组变压器的变压器电路的谐振转换器。绕组数量的减少减小了所述谐振转换器的体积,并且在提供更高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也降低了重量及减少了成本。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谐振槽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一输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二输入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支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三输入节点连接。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用于实现三相并且包括只具有双绕组变压器的变压器电路的谐振转换器。绕组数量的减少减小了所述转换器的体积,并且在提供更高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也降低了重量及减少了成本。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支路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的第一输入节点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一输入节点之间,所述第二支路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的第二输入节点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输入节点之间,所述第三支路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的第三输入节点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三输入节点之间。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包括只具有双绕组变压器的变压器电路的三相谐振转换器。绕组数量的减少减小了所述转换器的体积,并且在提供更高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也降低了重量及减少了成本。
根据第二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与第一支路电容器串联的第一支路电感器,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与第二支路电容器串联的第二支路电感器,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支路包括与第三支路电容器串联的第三支路电感器,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第三节点连接。所公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器包括用于与三相谐振槽电路的每个支路连接的双绕组变压器电路,以提供三相功率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是通过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实现,所述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包括原边、副边以及连接在所述原边和副边之间的根据上述任意方面以及可能的实现形式所述的变压器电路。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包括只具有双绕组变压器的变压器电路的三相谐振转换器。所述变压器电路中绕组数量的减少在提供更高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时也减小了所述转换器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
根据第三方面,在所述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原边包括用于接收DC输入电压的DC电压输入电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连接以为所述变压器电路提供三相功率输入的谐振槽电路,以及连接在所述DC电压输入电路与所述谐振槽电路之间的切换电路。所公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器系统可以应用于任意的三相拓扑电路。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副边包括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电路与DC电压输出电路之间的三相整流电路,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用于从所述变压器电路接收三相功率输出信号。所公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器系统可以应用于任意的三相拓扑电路,以提供三相功率输出。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切换电路是多级三相切换转换器。所公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器系统可以在包括高电压应用的任意合适的三相拓扑电路中实现。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所述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切换电路中的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中的开关包括氮化镓(gallium nitride,简称GaN))晶体管。GaN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
通过本文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实现形式和优点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此类描述和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应参考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部分方面和有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了解。此外,本发明的各方面和优点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特别指出的手段或结合方式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在本公开内容的以下详述部分中,将参看附图中所展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是示出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系统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变压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系统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谐振电路的电压增益特性的曲线图。
图7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多级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可以看到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DC-DC三相谐振转换器系统300的示例性方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三相谐振转换器系统300通常包括输入电路或者原边302以及输出电路或者副边304。所述原边302通常包括DC电压输入电路30、逆变电路20以及谐振槽电路10。所述副边304通常包括整流电路40以及DC输出电压电路50。变压器电路100是连接在所述原边302和所述副边304之间。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系统300的拓扑电路,其中,所述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系统300包括双绕组高频变压器连接,而不是典型的三绕组变压器连接。减少了变压器的绕组数量,并且减小了转换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简化了所述转换器系统300的构造和布局,并且提高了所述系统300的效率。
图2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的变压器电路100的方框示意图。所述变压器电路100是双绕组高频变压器电路,其适合于转换器系统的需要电隔离以及输入电压值和输出电压值之间相互独立的任意应用中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成本的DC-DC转换器。
所公开实施例的变压器电路100包括两个高频变压器T1和T2。所述变压器T1和T2可以包括两个单独的变压器。可选地,所述变压器T1和T2可以集成至单核中,其可以称为双绕组变压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T1和T2都是匝比为n:1的高频变压器。为了本发明的目的,将所述两个变压器或者变压器绕组称为变压器T1和T2。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子T1-1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子T2-1连接。电感器L1连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子T1-2和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端子T2-2之间。
图2中所示的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包括三个连接点或者节点101、102以及103。也称为第一输入节点101的第一连接点101是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子T1-2和所述电感器L1的第一端子L1-1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点或者输入节点102是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子T1-1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子T2-1连接形成。第三连接点或者输入节点103是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端子T2-2与所述电感器L1的第二端子L1-2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输入节点101、第二输入节点102以及第三输入节点103分别用于接收三相输入电源的第一相位、第二相位以及第三相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用于与谐振槽电路连接,例如图1中所示的谐振槽电路10。在图1、图3和图4以及下文描述的示例中,所述谐振槽电路10是三相谐振槽电路。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上的第一输入节点101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连接。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上的第二输入节点102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连接。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上的第三输入节点103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连接。所述第一支路RT1、所述第二支路RT2以及所述第三支路RT3与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不同相位连接。
图2中示出的所述变压器电路100包括副边,其中,所述副边包括三个连接点或者输出节点121、122以及123。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副边用于传送三相功率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节点121是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三端子T1-3形成。所述第二输出节点122是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四端子T1-4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四端子T2-4连接形成。所述第三输出节点123是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三端子T2-3形成。
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副边的输出节点121、122以及123用于与整流电路连接,例如图1和图4示出的三相整流电路40。在这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节点121用于与所述整流电路40的第一支路41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122用于与所述整流器的第二支路42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123用于与所述整流电路40的第三支路43连接。
图1中示出的谐振转换器系统300包括谐振转换器电路200。所述谐振转换器电路200通常包括谐振槽电路10和变压器电路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中所示,所述谐振槽电路10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上的节点101、102以及103连接。所述谐振槽电路10可以用于在每个相位中包括单谐振槽或者多谐振槽。
所述谐振槽电路40的第一支路RT1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输入节点111和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一输入节点101之间。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输入节点112和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二输入节点102之间。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输入节点113和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三输入节点103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谐振槽电路10通常包括LLC型谐振槽,并且在每个支路RT1、RT2以及RT3中分别包括电感器Lra、Lrb以及Lrc。每个支路或者相位中的电感器Lra、Lrb以及Lrc的后面均是各自的电容器Cra、Crb以及Crc。所述电感器Lra、Lrb以及Lrc都是谐振电感器并且可以分别由单独的核组成或者集成至一个单核。所述电容器Cra、Crb以及Crc都是谐振电容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包括与所述电容器Cra串联的电感器Lra。所述第一支路RT1的第一端RT1-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一节点101连接。所述电容器Cra的第一端子形成此示例中的第一端RT1-1。所述电感器Lra的第一端子形成所述第一支路RT1的第二端RT1-2,并且与所述逆变电路20的第一输入节点111连接。
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包括与所述电容器Crb串联的电感器Lrb。所述第二支路RT2的第一端RT2-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二节点102连接。所述电容器Crb的第一端子形成此示例中的第一端RT2-1。所述电感器Lrb的第一端子形成所述第二支路RT2的第二端RT2-2,并且与所述逆变电路20的第二输入节点112连接。
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包括与所述电容器Crc串联的电感器Lrc。所述第三支路RT3的第一端RT3-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三节点103连接。所述电容器Crc的第一端子形成此示例中的第一端RT3-1。所述电感器Lrc的第一端子形成所述第三支路RT3的第三端RT3-2,并且与所述逆变电路20的第三输入节点113连接。
图4是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300的示意图。所述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300用于接收接收DC电源Vin并且产生适于驱动所述谐振转换器电路200的三相AC电源。所述逆变或者切换电路20用于通过正极(+)输入轨道P和负极(–)输入轨道N从所述DC电压输入电路30接收所述DC输入电源Vin。输入电容器Cin耦合在输入轨道P和N的两端,并且提供所述DC输入电源Vin的滤波。
在图4的示例中,所述逆变电路20包括三个半桥电路21、22以及23,所述三个半桥电路21、22以及23穿过所述DC输入电源Vin并联耦合,并且可以操作以在三个输出节点111、112以及113处产生三相电源。每个半桥电路21、22以及23分别包括一对开关Sp1和Sp2、Sp3和Sp4以及Sp5和Sp6。每个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均由切换控制信号(未示出)操作,即打开或关闭。正如一般理解,这些成对的开关允许输出节点111、112以及113交替地耦合到正极输入轨道P或者负极输入轨道N,以在相应的输出节点111、112以及113处产生AC电源信号。
这些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可以是任意合适类型的晶体管,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MOSFET)、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氮化镓高速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llium nitrid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简称GaN-HEMT)或者MOS控制晶闸管(MOS-controlled thyristor,简称MCT)。这些设备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基于硅(silicon,简称Si)、碳化硅(silicon carbide,简称SiC)、氮化镓(galliumnitride,简称GaN)以及其它半导体材料或者上述任意组合。
所述谐振转换器200的后面是用于接收三相AC电源并且产生DC输出电源Vo的三相整流桥单元或者电路40。所述示例性的整流电路40在三个整流电路输入节点121、122以及123处接收三相AC电源。这个示例中的所述三相AC输入电源是由所述谐振电路200产生。
所述DC输出电压电路50包括用于所述DC输出电源V0的正极(+)输出轨道H和负极(–)输出轨道L。输出滤波电容器C0耦合在正极(+)输出轨道H和负极(–)输出轨道L的两端,并且用于过滤噪声且减小输出电源V0的纹波。
三个半桥电路41、42以及43穿过所述输出轨道H和L并联耦合。每个半桥电路41、42以及43用于在每个半桥电路41、42以及43的中心或者输入节点121、122以及123处分别接收三相AC电源的一个相位。
每个半桥电路41、42以及43分别使用一对开关Ss1和Ss2、Ss3和Ss4以及Ss5和Ss6对来自所述谐振转换器200的三相AC电源进行整流。由于所述转换器系统300的原边上有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因此所述开关Ss1、Ss2、Ss3、Ss4、Ss5以及Ss6可以是用于基于切换控制信号传导或者不传导电流的任意合适类型的切换设备。如果没有实现同步整流(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简称SR),则开关可以包括二极管。
图5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谐振转换器系统400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个示例中,所述转换器系统400的原边上的逆变电路420的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以及所述转换器系统400的副边上的整流电路440的开关Ss1、Ss2、Ss3、Ss4、Ss5以及Ss6都是宽带GaN-HEMT晶体管。
图6示出了综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300的不同质量因子的示例性的电压增益特性。DC输出电压V0是沿着Y轴呈现,而频率f(kHz)是沿着X轴呈现。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固有谐振频率fres类似于LLC型谐振转换器。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双变压器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300适用于需要电隔离和系统输出中的电压值互相独立的任意应用。图7示出了用于高电压应用的双变压器三相谐振转换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在这个示例中,所述谐振转换器系统500是多级转换器。所述谐振转换器系统500的原边502包括多级逆变电路520。
在这个示例中,所述逆变电路520包括互相串联的成对的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并且串联的电容器C1、C2和C3的电容器组连接在正极轨道P和负极轨道N之间。电容器C1的第一端子与正极轨道P和开关Sp1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电容器C1的第二端子与电容器C2的第一端子、开关Sp2的第二端子以及开关Sp3的第一端子连接。开关Sp1的第二端子与开关Sp3的第一端子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形成输出节点111。所述输出节点111与所述谐振槽10的第一支路RT1连接。
所述电容器C2的第二端子与开关Sp4的第二端子、电容器C3的第一端子以及开关Sp5的第一端子连接。开关Sp3的第二端子与开关Sp4的第一端子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形成输出节点112。所述节点112与所述谐振槽10的第二支路RT2连接。
电容器C3的第二端子与负极轨道N以及开关Sp6的第二端子连接。开关Sp5的第二端子与开关Sp6的第一端子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形成输出节点113。所述节点113与所述谐振槽10的第三支路RT3连接。
每个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均由切换控制信号操作,即打开或者关闭,以产生适于驱动所述谐振转换器电路200的三相电源。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的切换模式是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每个半桥支线521、522以及523中相移120度。在这个示例中,所述原边502上的逆变电路520的开关Sp1、Sp2、Sp3、Sp4、Sp5以及Sp6和所述副边504上的整流电路540的开关Ss1、Ss2、Ss3、Ss4、Ss5以及Ss6都是宽带GaN-HEMT晶体管。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谐振转换器系统500可以包括除了宽带GaN-HEMT晶体管之外的任意合适的开关类型。
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双变压器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所公开实施例的双变压器电路减少了变压器绕组的数量,从而使得体积、重量和成本均有所减少。由于变压器中存在较少损耗,谐振转换器的可靠性增加,这也减轻了变压器中的热管理。谐振转换器的输入滤波器和输出滤波器所需的电容器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体积、重量和成本均有所减少。所述谐振槽的电感器可以互相集成至一个单核中。这样的拓扑结构使得谐振转换器组件的布局更加简单高效。
所公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大于1。这使得增压和降压操作模式得以实现。另外,不需要存储元件用于实现所述谐振转换器的原边上的零电压切换和所述谐振转换器的副边上的零电流切换。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谐振转换器适用于需要电隔离和系统输出中的电压值互相独立的任意应用。示例性的实现包括用于电信电源的能量流管理。所公开实施例的双变压器电路可以应用于任意的三相拓扑电路,包括谐振和脉冲波调制电路。这些电路可以针对任何功率电平实现,因为拓扑电路本身没有限制。这些电路可以扩展用于任意数量的转换器和不同种类的连接(串行/并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双变压器三相谐振转换器电路的主要特征是其可以作为LLC型谐振转换器运行。
因此,尽管文中已示出、描述和指出应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基本新颖特征,但应理解,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设备和方法的形式和细节以及设备操作进行各种省略、取代和改变。进一步地,明确希望,以大体相同的方式执行大体相同的功能以实现相同结果的那件元件的所有组合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应认识到,结合所揭示的本发明的任何形式或实施例进行展示和/或描述的结构和/或元件可作为设计选择的通用项而并入所揭示或描述或建议的任何其他形式或实施例中。因此,本发明仅受限于随附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变压器电路(100),用于对三相功率输入进行变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变压器(T1)和第二变压器(T2),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子(T1-1)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子(T2-1)连接;
电感器(L1),其中所述电感器(L1)跨过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子(T1-1)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子(T2-1),而连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子(T1-2)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端子(T2-2)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子用于接入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一相位,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子(T1-1)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子(T2-1)相互连接后形成共同连接点,用于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二相位,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端子(T2-2)用于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三相位;
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用于与谐振槽电路(10)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其中第一输入节点(101)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一相位,第二输入节点(102)用于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二相位,第三输入节点(103)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连接,以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第三相位,所述每个谐振槽电路(10)的支路(RT1、RT2、RT2)分别连接逆变电路中相互串联的半桥支线,其中控制信号的切换模式是在所述逆变电路的每个半桥支线中相移12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电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所述三相功率输入的三个连接点的原边,其中所述原边包括: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端子(T1-2)与所述电感器(L1)的第一端子(L1- 1)连接形成的第一输入节点(101),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端子(T1-1)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端子(T2-1)连接形成的第二输入节点(102),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端子(T2-2)与所述电感器(L1)的第二端子(L1-2)连接形成的第三输入节点(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压器电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包括用于传送三相功率输出的副边,其中所述副边包括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三端子(T1-3)形成的第一输出节点(121),由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四端子(T1-4)与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四端子(T2-4)连接形成的第二输出节点(122),以及由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三端子(T2-3)形成的第三输出节点(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电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用于与三相整流电路连接,以传送所述三相功率输出,所述第一输出节点(121)用于与所述三相整流电路的第一支路(41)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122)用于与所述三相整流电路的第二支路(42)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123)用于与所述三相整流电路的第三支路(43)连接。
5.一种谐振转换器电路(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谐振槽电路(10);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电路(100),其中所述谐振槽电路(10)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原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谐振转换器电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槽电路(10)包括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以及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其中所述谐 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一输入节点(101)连接,所述谐 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二输入节点(102)连接,所述谐 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三输入节点(1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谐振转换器电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谐 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输入节点(111)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一输入节点(101)之间,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1)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输入节点(112)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二输入节点(102)之间,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输入节点(113)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三输入节点(10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器电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输入节点(111)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一输入节点(101)之间,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1)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输入节点(112)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二输入节点(102)之间,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用于连接在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输入节点(113)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三输入节点(103)之间。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谐振转换器电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包括与第一支路电容器(Cra)串联的第一支路电感器(Lra),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一支路(RT1)的第一端(RT1-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一输入节点(101)连接;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包括与第二支路电容器(Crb)串联的第二支路电感器(Lrb),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二支路(RT2)的第一端(RT2-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二输入节点(102)连接;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 三支路(RT3)包括与第三支路电容器(Crc)串联的第三支路电感器(Lrc),所述谐振槽电路(10)的第三支路(RT3)的第一端(RT3-1)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的第三输入节点(103)连接。
10.一种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边;
副边;
连接在所述原边与所述副边之间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包括用于接收DC输入电压的DC电压输入电路,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电路连接以为所述变压器电路提供三相功率输入的谐振槽电路,以及连接在所述DC电压输入电路与所述谐振槽电路之间的切换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三相谐振DC-DC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包括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电路(100)与DC电压输出电路(50)之间的三相整流电路,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用于从所述变压器电路(100)接收三相功率输出信号。
CN201680087477.5A 2016-07-07 2016-07-07 双变压器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 Active CN110168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66080 WO2018006960A1 (en) 2016-07-07 2016-07-07 Two-transformer three-phase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8893A CN110168893A (zh) 2019-08-23
CN110168893B true CN110168893B (zh) 2022-02-08

Family

ID=5640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477.5A Active CN110168893B (zh) 2016-07-07 2016-07-07 双变压器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1139B2 (zh)
EP (1) EP3314740B1 (zh)
CN (1) CN110168893B (zh)
WO (1) WO20180069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367B (zh) * 2013-11-07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集成器件及一种功率转换电路
WO2018006961A1 (en) * 2016-07-07 2018-01-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our-switch three phase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KR102211454B1 (ko) * 2017-08-31 2021-02-04 한국전자기술연구원 절연형 dc-dc 컨버터 및 그 구동방법
TWI685187B (zh) * 2018-11-15 2020-02-11 亞力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雙向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US10811975B1 (en) 2019-04-18 2020-10-20 Abb Schweiz Ag Three-stage power converters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TWI711259B (zh) * 2019-05-30 2020-11-21 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諧振轉換器
US10826405B1 (en) 2019-05-31 2020-11-03 Abb Power Electronics Inc. Wide-range gain converters
CN111082683A (zh) * 2019-12-23 2020-04-28 湖南纵横空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N器件应用于低压大电流场合的电路
CN111064370B (zh) * 2019-12-26 2021-05-25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llc和dab混合的双向dc-dc变流器
US11088625B1 (en) * 2020-05-26 2021-08-10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ree-phase CLLC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22035788A1 (en) 2020-08-10 2022-02-17 Terminal Power LLC Dc-dc auto-converter module
CN115589149A (zh) * 2021-07-06 2023-01-10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三相交错谐振变换器和电源电路
WO2023157916A1 (ja) * 2022-02-16 2023-08-24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2200A (en) * 2002-12-30 2004-07-0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of three-phase inverter structure
CN103683964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式双向变换器及不间断电源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6465B1 (en) * 2000-02-14 2002-10-15 Liebert Corporation Digital control of voltage harmonic distortion and overload current protection for inverters
US7289329B2 (en) * 2004-06-04 2007-10-30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Integration of planar transformer and/or planar inductor with power switches in power converter
US7932693B2 (en) * 2005-07-07 2011-04-26 Eat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to a non-motor load
JP5210824B2 (ja) * 2008-11-21 2013-06-12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双方向dc/dcコンバータ
CN103595367B (zh) * 2013-11-07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集成器件及一种功率转换电路
US20150263639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Avogy, Inc. Adaptive synchronous switching in a resonant converter
US9621063B2 (en) * 2015-03-11 2017-04-11 DRS Consolidated Controls, Inc. Reference current generation in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
KR20170137490A (ko) * 2016-06-03 2017-12-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Obc 및 인버터 통합 모듈 및 그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2200A (en) * 2002-12-30 2004-07-0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of three-phase inverter structure
CN103683964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式双向变换器及不间断电源装置、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trix Transformer for LLC Resonant Converters";Daocheng Huang等;《2013 Twenty-Eighth Annual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20130527;2078-2083页 *
Daocheng Huang等."Matrix Transformer for LLC Resonant Converters".《2013 Twenty-Eighth Annual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2013,2078-208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52112A1 (en) 2018-05-31
EP3314740A1 (en) 2018-05-02
WO2018006960A1 (en) 2018-01-11
EP3314740B1 (en) 2020-05-27
US10291139B2 (en) 2019-05-14
CN110168893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8893B (zh) 双变压器三相dc-dc谐振转换器
US10193459B2 (en) High static gain bi-directional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US10715050B2 (en) Four-switch three phase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US8780585B2 (en) Double phase-shifting full-bridge DC-to-DC converter
US10044279B2 (en) Multi-output power converter with phase-shift control
US10381951B1 (en) Family of modular quasi-resonant inverters
US11689115B2 (en) Bidirectional AC-DC converter with multilevel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10381938B2 (en)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KR20130013092A (ko) 대칭형 양방향 공진형 컨버터
CN107112905B (zh) 隔离直流/直流转换器及用于转换电压的装置及方法
US11527965B2 (en)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07534390A (zh) 双向直流电压变换器
CN111213310A (zh) 谐振直流-直流转换器
WO2018148932A1 (en) Dc to dc converter
JP2015154525A (ja) 双方向フライバックコンバータ
KR101333409B1 (ko) 양방향 고주파 공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양방향 변압기
CN113383486B (zh) 混合功率转换系统和方法
CN114499207A (zh) 一种双极性输入直流变压器
Shin et al. Single-Phase Trans-Z-Source AC-AC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