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151A -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151A
CN110167151A CN201810147490.6A CN201810147490A CN110167151A CN 110167151 A CN110167151 A CN 110167151A CN 201810147490 A CN201810147490 A CN 201810147490A CN 110167151 A CN110167151 A CN 110167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ment
advance
indication signal
terminal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74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151B (zh
Inventor
姜大洁
潘学明
姜蕾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74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51B/zh
Priority to JP2020564998A priority patent/JP7096913B2/ja
Priority to EP19750252.9A priority patent/EP375508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180 priority patent/WO2019154271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26069A priority patent/KR102552622B1/ko
Priority to US16/969,275 priority patent/US1174382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本发明通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这样终端即可在相应的时刻进行检测,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和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为了在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场景下,进一步节省盲检测寻呼(Paging)信号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功耗,提出了唤醒信号(wake-up signal,WUS)和睡眠信号(Go To Sleep Signal,GTS)的概念,检测WUS或GTS相比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复杂度更低且更为省电。虽然WUS或GTS能够指示在下一个DRX周期中是否进行PDCCH的检测,但却无法确定WUS、GTS以及其所指示的PDCCH在何时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无法确定WUS、GTS和PDCCH检测位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检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检测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这样终端即可在相应的时刻到来时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不必要的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DRX周期的时域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DRX周期的时域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前指示信号与PDCCH之间的资源位置示意图一;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前指示信号与PDCCH之间的资源位置示意图二;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框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4G和5G通信系统中处于无线资源控制层空闲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idle,RRC_idle)下的终端需要在预配置的时间上检测网络设备发送的寻呼信号,具体寻呼信号过程如下:盲检测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aging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ty,P-RNTI)对应的PDCCH,如果没有检测到该PDCCH,则结束本次检测;如果检测到PDCCH存在,则进一步检测该PDCCH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Channel,PDSCH),若检测出的PDSCH不是该终端的寻呼信号,则结束检测。在RRC_idle状态下,终端周期性的检测寻呼信号,每次检测PDCCH和PDSCH的功耗较大,但检测到属于自身的寻呼信号的概率较低,不利于终端省电。
在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场景下,其中,DRX的基本机制是:为处于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终端配置一个DRX周期(cycle),如图1所示,图1表示DRX周期的时域示意图,该DRX cycle包括激活期(On Duration)和休眠期(Opportunityfor DRX),在激活期内终端监听并接收PDCCH,在休眠期内终端不接收下行信道的数据以节省功耗。也就是说,在时域上,时间被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DRX cycle。其中,DRX起始偏移(drxStartOffset)用于指示DRX cycle的起始子帧,长DRX周期(longDRX-Cycle)用于指示long DRX cycle占用多少个子帧。其中,这两个参数都是由longDRX-CycleStartOffset字段确定的。激活期定时器(On Duration Timer)指定了从DRX cycle的起始子帧算起,需要监听PDCCH的连续子帧数(即激活期持续的子帧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终端在某个子帧被调度并接收或发送数据后,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子帧内继续被调度,如果等到下一个DRX cycle再进行接收或发送,这些数据将会带来额外的延迟。为了降低此类延迟,终端在被调度后会持续处于激活期,即会在配置的激活期内持续监听PDCCH。具体地,在终端被调度初传数据时,会启动或重启一个去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在该定时器未超时期间终端始终处于激活期。其中,drx-InactivityTimer指定了当终端成功解码一个指示初传的上行(Uplink,UL)或下行(Downlink,DL)用户数据的PDCCH后,持续位于激活态的连续子帧数。即每当终端有初传数据被调度,该定时器就重启一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
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提前指示信号包括:唤醒信号WUS和睡眠信号GTS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为了在DRX场景下,进一步节省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的功耗,提出了WUS和GTS的概念,其中,WUS和GTS统称为提前指示信号。其中,在idle状态或者RRC connected状态的每一个DRX周期中,或者在RRC connected状态(DRX OFF)时,终端在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之前,网络设备首先传输一个WUS给终端,终端在相应时刻醒过来检测该WUS。若终端检测到该WUS,则终端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否则,该终端不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并继续休眠。如图3所示,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WUS时,终端可在物理信道检测WUS,若检测到WUS,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需要进行PDCCH检测,若未检测到WUS,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无需进行PDCCH检测,继续保持休眠状态。或者,在idle状态或者RRCconnected状态的每一个DRX周期中,终端在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之前,网络设备还可以传输一个GTS给终端,终端在相应时刻醒过来检测该GTS。若终端检测到该GTS,则终端不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并继续休眠;否则,终端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其中,检测WUS或GTS相比盲检测Paging信号或PDCCH复杂度更低且更为省电。
进一步地,提前指示信号可以是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withDTX)或者without DTX的。以with DTX为例:当提前指示信号承载WUS序列时,若终端检测到该WUS序列,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需要进行PDCCH检测,若未检测到该WUS序列,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无需进行PDCCH。同理,当提前指示信号承载GTS序列时,若未检测到该GTS序列,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需要进行PDCCH检测,若检测到该GTS序列,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无需进行PDCCH检测。以without DTX为例:当提前指示信号承载WUS序列时,若检测到WUS序列为第一序列格式,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需要检测对应的PDCCH,若检测到WUS为第二序列格式,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无需检测对应的PDCCH,终端继续睡眠。同理,当提前指示信号承载GTS序列时,若检测到GTS序列为第三序列格式,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需要检测对应的PDCCH,若检测到GTS为第四序列格式,则确定在下一个DRX周期内无需检测对应的PDCCH,终端继续睡眠。
其中,在Idle态时,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为:WUS和其对应的Paging信号所在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即WUS与寻呼机会(paging occasion,PO)之间的时间间隙。在RRC_connected态时,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为:WUS和其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如所在时隙或所在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隙。
步骤22: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其中,步骤22可通过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若已确定第一时刻,则根据第一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其中,第一时刻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UE ID)确定的。也就是说,终端根据时间间隙以及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来确定检测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终端根据UE ID确定的。
方式二、若已确定第二时刻,则根据第二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
其中,第二时刻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第二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UE ID)确定的。也就是说,终端根据时间间隙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来确定检测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终端根据UE ID确定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步骤22之后还包括:在确定的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检测提前指示信号,或,在确定的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检测PDCCH。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当步骤22仅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时,执行在确定的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检测提前指示信号的步骤,当步骤22仅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时,执行在确定的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检测PDCCH的步骤。
优选地,确定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的步骤包括:确定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确定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网络设备可为终端的提前指示信号配置一组实际持续时间,其中,一组实际持续时间包括至少一个实际持续时间。其中,网络设备会为一个小区里的所有终端配置有限的几种持续时间(WUS actual duration),如重复次数分别为1次、10次或100次。实际传输时间在最大持续时间内只有一种可能的位置(唯一的位置),即,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其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间隔第一时长,其中,第一时长大于或等于0个时域传输单元,当第一时长为0个时域传输单元时,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即重合)。或者,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其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间隔第二时长,其中,第二时长大于或等于0个时域传输单元,当第二时长为0个时域传输单元时,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即重合)。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所述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当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两个时,确定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至少两个实际持续时间进行盲检测。即,当网络设备为终端的提前指示信号配置一组实际持续时间时,在确定了提前指示信号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后,终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对多种可能的实际持续时间进行盲检测。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也就是说,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解释如下:为了提高提前指示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对于不同终端或者不同小区可以设置不同的提前指示信号重复次数;不同的重复次数基于对一个时域传输单元在时间上进行重复发送来实现,该时域传输单元可以是一个帧、子帧(subframe)、时隙(slot)或者时域符号(OFDM符号)。如对于小区中心的终端,提前指示信号的重复次数为1次,对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提前指示信号的重复次数为100次。其中,重复次数越高的信号其覆盖性能越好。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重复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maximum duration)。其中,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通过系统信息块(SIB)消息通知给终端。
或者,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也就是说,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重复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为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actualduration)。其中,实际传输时间在最大持续时间内只有一种可能的位置(唯一的位置),即,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其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间隔第一时长,其中,第一时长大于或等于0个时域传输单元,当第一时长为0个时域传输单元时,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即重合)。或者,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其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间隔第二时长,其中,第二时长大于或等于0个时域传输单元,当第二时长为0个时域传输单元时,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即重合)。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为终端的提前指示信号配置一组实际持续时间,其中,一组实际持续时间包括至少一个实际持续时间。其中,网络设备会为一个小区里的所有终端配置有限的几种持续时间(WUS actual duration),如重复次数分别为1次、10次或100次。上述几种WUS actual duration网络设备会通过信令如RRC信令通知终端。一次WUS重复在时间上占用一个时隙或者子帧的全部OFDM符号或者部分OFDM符号,如占用一个子帧的后11个OFDM符号。其中,多次WUS重复占用连续的或者非连续的时隙或者子帧。进一步地,在该种实施例下,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重合指的是:多种实际持续时间中的每种实际传输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重合。同理,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重合指的是:多种实际持续时间的每种实际传输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重合。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时刻为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时域传输单元包括:帧、子帧、时隙和时域符号(OFDM符号)中的任一项。也就是说,PDCCH所在时刻为PDCCH所在OFDM符号、时隙、子帧或帧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
优选地,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其中,接收机类型包括主接收机和非主接收机(或称为其他接收机、专用接收机)。也就是说,终端采用独立的非主接收机来接收提前指示信号时对应的时间间隙时长,与采用主接收机来接收提前指示信号时对应的时间间隙时长不同。其中,当终端采用独立的非主接收机接收提前指示信号时,主接收机用于接收除提前指示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优选地,若提前指示信号采用独立接收机(非主接收机)进行接收,那么终端可以为了节能而做一些优化,如该独立接收机只支持很小的带宽,删减一些模块等等;主接收机用于接收除提前指示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如果终端通过主接收机接收提前指示信号和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那么终端不需要进行RF retuning,这样使得时间间隙可以更短。其中采用的接收机不同,确定的时间间隙的值也不同。可选的,终端可以同时上报时间间隙的值和是否支持WUS。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预设行为包括:终端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 Block,SSB)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也就是说,时间间隙与终端的预设行为有关,该预设行为包括终端只通过WUS或GTS进行下行同步,或终端通过WUS、GTS和SSB进行下行同步,或终端只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其中,终端只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包括两种情况:终端在接收WUS之前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以及终端在接收WUS之后在接收PDCCH之前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上述SSB只针对NR系统,但该实施例不排除其他系统的情况。具体的,该实施例还包括:在NB-IoT系统中,终端根据NPSS/NSSS(Narrowband 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Narrowb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进行下行同步;在LTE系统或MTC系统中,终端根据PSS/S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进行下行同步;在5G NR(New Radio)系统中,终端根据SSB进行下行同步。在一种实施例中,时间间隙与UE的行为有关,行为包括终端通过WUS进行下行同步,或终端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若终端只通过WUS进行下行同步,如果网络设备连续几个寻呼周期(paging cycle)发送DTX,那么后续终端接收非DTX的WUS时用于下行同步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导致WUS到WUS对应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隙变长;若终端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那么终端可以灵活设置该周期的大小,以保持很好的下行同步,那么后续终端接收非DTX的WUS时用于下行同步的时间会比较短,导致WUS到WUS对应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隙变长;因此终端的行为不同,终端上报的第一时间间隙的值也不同。其中,终端只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包括两种情况:终端在接收WUS之前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以及终端在接收WUS之后在接收PDCCH之前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
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也就是说,时间间隙与终端接收WUS或GTS以及终端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有关。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接收WUS或GTS与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率不同所对应的时间间隙,相比终端接收WUS或GTS与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率相同所对应的时间间隙时长更长;其中,频域资源可以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带宽(bandwidth)或信道(channel)。其中,由于终端接收WUS或GTS与终端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率不同时所对应的射频调整(Radio Frequency retuning,RF retuning)的时间,相比终端接收WUS或GTS与终端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率相同时所对应的RF retuning的时间更长,因此,中心频率不同时对应的时间间隙比中心频率相同时对应的时间间隙更长。
其中,时间间隙为终端确定的,或者,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具体地,上述时间间隙包括:终端确定的第一时间间隙、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第二时间间隙、协议预定义的第三时间间隙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基于时间间隙的不同确定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以下场景做进一步说明。
场景一、时间间隙仅包括第一时间间隙,即时间间隙为终端自行确定的。
在该场景下,终端可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时间间隙的长度: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终端的预设行为;以及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和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其中,终端确定第一时间间隙后,将第一时间间隙上报给网络设备。其中,终端上报的第一时间间隙可以通过1bit上报,例如0代表第一时间间隙为10ms(接收WUS的是主接收机),1代表第一时间间隙为30ms(接收WUS的是单独的非主接收机);或者,终端上报的第一时间间隙可以通过2bits上报,例如00代表第一时间间隙为10ms(接收WUS的是主接收机,且UE支持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01代表第一时间间隙为20ms(接收WUS的是主接收机且终端不支持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或接收WUS的是主接收机且终端支持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但周期很长,或接收WUS的是主接收机且终端只支持通过WUS进行下行同步),10代表第一时间间隙为40ms(接收WUS的是单独的接收机且UE支持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11代表第一时间间隙为80ms(接收WUS的是单独的接收机且终端不支持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或接收WUS的是单独的接收机且UE支持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但周期很长,或接收WUS的是单独的接收机且只支持通过WUS进行下行同步)。
场景二、时间间隙仅包括第二时间间隙,即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
在该场景下,网络设备可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并为终端配置时间间隙的长度: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终端的预设行为;以及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和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在该场景下,网络设备确定时间间隙之前,终端将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以及终端的预设行为(或终端的行为能力)上报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确定时间间隙的时长。
优选地,网络设备将与不同能力终端相关的不同第一时间间隙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第二时间间隙,并将所述第二时间间隙通知终端。
优选地,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通过预设信令为一个终端或一组终端配置的;其中,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广播信令包括主系统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等。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21之后还包括: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下行同步的目标同步方式。其中,目标同步方式包括: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也就是说,当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时间间隙时,终端可根据第二时间间隙确定相关的行为;如终端通过WUS或GTS进行下行同步,或终端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通过WUS或GTS与SSB联合进行下行同步。
具体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第二时间间隙的值不同,也会影响终端的行为;若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WUS到WUS对应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隙比较长,若终端可能只通过WUS进行下行同步,即使网络设备连续几个paging cycle发送DTX,那么后续终端接收非DTX的WUS时用于下行同步的时间也会比较充裕;若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WUS到WUS对应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隙比较短,终端则会周期性的通过SSB(SS block)进行下行同步,终端可以灵活设置该周期的大小,以保持很好的下行同步,使得后续终端接收非DTX的WUS时用于下行同步的时间不会超过基站配置给终端的第二时间间隙。
场景三、时间间隙包括第一时间间隙和第二时间间隙,即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间隙为终端配置的第二时间间隙。
在该场景下,终端可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时间间隙的长度: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终端的预设行为;以及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和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其中,终端确定第一时间间隙后,将第一时间间隙上报给网络设备。其上报方式可通过场景一中的方式,故在此不再赘述。网络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时间间隙后,参考第一时间间隙为终端配置第二时间间隙。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时间间隙的方式可以参考场景二中的指示方式,故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网络设备将不同终端上报的不同第一时间间隙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第二时间间隙,并将所述第二时间间隙通知终端。例如,有的终端上报10ms的时间间隙,其他终端上报30ms的时间间隙,则网络设备配置第二时间间隙为30ms,这样可以满足所有终端的需求。
场景四、时间间隙包括第三时间间隙,即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
在该场景下,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某个固定时长,例如协议预定义时间间隙为M个时域传输单元,如子帧、时隙或OFDM符号等,那么在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后,即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以及M个时域传输单元,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同理,在确定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后,即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以及M个时域传输单元,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
优选地,协议预定义第二时间间隙为与不同能力终端相关的不同第一时间间隙中的最大值。例如,有的终端支持10ms的时间间隙,其他终端支持30ms的时间间隙,则协议预定义第二时间间隙为30ms,这样可以满足所有终端的需求。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21之后还包括: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下行同步的目标同步方式。其中,目标同步方式包括: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也就是说,当时间间隙为协议定义的第三时间间隙时,终端可根据第三时间间隙确定相关的行为;如终端通过WUS或GTS进行下行同步,或终端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通过WUS或GTS与SSB联合进行下行同步。
以上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现方式对其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针对于上述方式一,即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已知的场景。
终端根据时间间隙以及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即第一时刻),来确定检测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根据UE ID确定的。其中,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为提前指示信号指示终端检测的PDCCH。
其中,终端可根据UE ID计算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具体为:通过某种函数如哈希函数将终端的标识信息(UE ID)映射到N个下行时隙、子帧或帧上(N>0)。其中,UE ID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分组域用户临时标识符(Packet-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P-TMS)、用户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TMS)或者短格式。
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重复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maximum duration)。其中,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通过系统信息块(SIB)消息通知给终端。
或者,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网络设备会为一个小区里的所有终端配置有限的几种持续时间(WUS actual duration),并通过信令如RRC信令通知终端。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能不会通知UE其提前指示信号的actualduration,如WUS actual duration。为减少终端检测WUS的复杂度,终端可以对WUS的每种actual duration仅盲检测一次,每种WUS actual duration从WUS的第一个子帧开始检测。例如,网络设备通知UE本小区共有三种WUS actual duration,如WUS的重复次数分别为1次、10次和100次。WUS actual duration的起始子帧为0号无线帧的0号子帧,与WUSmaximum duration的起始子帧重合,终端依次对0号无线帧的0号子帧进行WUS检测,对0号无线帧的0号子帧到9号子帧的共10个子帧进行WUS检测(对该10个子帧进行检测时,若终端通过其中N(N>1,N<10,N是整数)个子帧成功检测到了唤醒信号,则终端停止检测),对0号无线帧的0号子帧到9号无线帧的99号子帧共100个子帧进行WUS检测(对该100个子帧进行检测时,若UE通过其中N(N>1,N<100,N是整数)个子帧成功检测到了唤醒信号,则终端停止检测)。上述检测的顺序可以调整;若其中某次检测成功检测到了WUS,则终端停止盲检测。其中,0号到99号子帧为对可传输WUS的连续子帧的编号。当然,传输WUS的子帧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上述的子帧也可以为时隙slot或者OFDM符号。
或者,WUS actual duration通过WUS序列指示。具体为,不同的WUS序列(例如不同的多个根序列,或者具有不同扰码序列的多个序列,或者通过不同循环移位生成的多个序列)分别对应着不同的WUS actual duration。
如图4所示,T1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T1也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即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重合。T2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T3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T4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开始时刻。T5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结束时刻。那么,时间间隙可以为图4中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即:时间间隙G1=T4-T3,或时间间隙G2=T4-T2,或时间间隙G3=T4-T1;
对应,终端根据时间间隙G(G1,G2或者G3),以及T1,T2,T3的任意一种,来确定T4,即,T4=T3+G1,或T4=T2+G2,或T4=T1+G3。上述实施例1中的T4也可以替换为T5。
或者,如图5所示,T1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T2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T3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也是T3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即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对齐,T4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开始时刻,T5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结束时刻。那么,时间间隙可以为图5中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即:时间间隙G1=T4-T3,或时间间隙G2=T4-T2,或时间间隙G3=T4-T1;对应,终端根据时间间隙G(G1,G2或者G3),以及T1,T2,T3的任意一种,来确定T4;即,T4=T3+G1,或T4=T2+G2,或T4=T1+G3。其中,T4也可以替换为T5。
实施例二、对应于方式二,即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已知的场景。
终端根据时间间隙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即第二时刻),来确定检测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根据UE ID确定的。其中,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为提前指示信号指示终端检测的PDCCH。
其中,终端根据UE ID计算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具体为:通过某种函数如哈希函数将终端的标识(UE ID)映射到N个下行时隙或者子帧上(N>0);UE ID包括IMSI、P-TMS、TMS或者短格式。
如图4所示,T1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T1也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即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重合。T2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T3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T4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开始时刻。T5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结束时刻。那么,时间间隙可以为图4中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即:时间间隙G1=T4-T3,或时间间隙G2=T4-T2,或时间间隙G3=T4-T1;
对应,终端根据时间间隙G(G1,G2或者G3),以及T4、T5的任意一种,来确定T1或T2或T3,即,T1=T4-G3,或T2=T4-G2,或T3=T4-G1。上述实施例中的T4也可以替换为T5。
或者,如图5所示,T1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T2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T3是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也是T3是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即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对齐,T4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开始时刻,T5是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结束时刻。
那么,时间间隙可以为图5中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即:时间间隙G1=T4-T3,或时间间隙G2=T4-T2,或时间间隙G3=T4-T1;
对应,终端根据时间间隙G(G1,G2或者G3),以及T4,来确定T1、或T2、或T3,即,T1=T4-G3,或T2=T4-G2,或T3=T4-G1。上述实施例中的T4也可以替换为T5。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能不会通知终端其提前指示信号的actualduration。为减少终端检测提前指示信号的复杂度,终端可以对提前指示信号的每种actual duration仅盲检测一次,每种提前指示信号的actual duration从提前指示信号的第一个子帧开始检测。例如,网络设备通知终端本小区共有三种提前指示信号actualduration,例如提前指示信号的重复次数分别为1次、10次和100次。提前指示信号actualduration的结束子帧为9号无线帧的9号子帧,与提前指示信号maximum duration的结束子帧重合,终端依次对9号无线帧的9号子帧进行提前指示信号检测,对9号无线帧的0号子帧到9号无线帧的9号子帧共10个子帧进行提前指示信号检测(对该10个子帧进行检测时,若终端通过其中N(N>1,N<10,N是整数)个子帧成功检测到了唤醒信号,则终端停止检测),对0号无线帧的0号子帧到9号无线帧的9号子帧共100个子帧进行提前指示信号检测(对该100个子帧进行检测时,若终端通过其中N(N>1,N<100,N是整数)个子帧成功检测到了唤醒信号,则终端停止检测);上述检测的顺序可以调整;若其中某次检测成功检测到了提前指示信号,则终端停止盲检测。其中,0号到99号子帧为可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连续子帧或不连续子帧的编号。当然,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子帧也可以时不连续的。上述的子帧也可以为时隙slot或者时域OFDM符号。
或者,提前指示信号actual duration通过提前指示信号的序列指示。具体为,不同的提前指示信号的序列(例如不同的多个根序列,或者具有不同扰码序列的多个序列,或者通过不同循环移位生成的多个序列)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提前指示信号actual duration。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检测方法中,终端通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这样终端即可在相应的时刻到来时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不必要的时延。
以上实施例分别详细介绍了不同场景下的信息检测方法,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终端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6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该终端60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第一确定模块620,用于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其中,终端600还可以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在确定的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检测提前指示信号,或在确定的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所在时刻检测PDCCH。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620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已确定第一时刻,则根据第一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620还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已确定第二时刻,则根据第二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或者,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所述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盲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两个时,对所述至少两个实际持续时间进行盲检测。
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第二时刻为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时域传输单元包括:时域符号、子帧和时隙中的任一项。
其中,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预设行为包括:终端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其中,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其中,时间间隙为终端确定的,或者,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
其中,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通过预设信令为一个终端或一组终端配置的;其中,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终端6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或者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时,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下行同步的目标同步方式;其中,目标同步方式包括: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这样终端即可在相应的时刻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的不必要的时延。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图7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7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1、网络模块72、音频输出单元73、输入单元74、传感器75、显示单元76、用户输入单元77、接口单元78、存储器79、处理器710、以及电源7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射频单元71,用于在处理器710的控制收发数据;
处理器710,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根据时间间隙,确定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这样终端即可在相应的时刻到来时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不必要的时延。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7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7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7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73可以将射频单元71或网络模块7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7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7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7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7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7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7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741和麦克风742,图形处理器7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76上。经图形处理器7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7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71或网络模块72进行发送。麦克风7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7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7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7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7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7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76可包括显示面板7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61。
用户输入单元7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77包括触控面板7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72。触控面板7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71上或在触控面板7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7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10,接收处理器7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71。除了触控面板771,用户输入单元7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761上,当触控面板7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71与显示面板7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71与显示面板7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7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7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7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7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7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7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
终端7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7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7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9,存储在存储器7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10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检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以上实施例从终端侧介绍了本发明的信息检测方法,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网络设备侧的信息传输方法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
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提前指示信号包括:唤醒信号WUS和睡眠信号GTS中的至少一种。时间间隙为终端确定并上报的,或者,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为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或者,第一时刻或第二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步骤82: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其中,步骤82可通过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实现:
对应于方式一,若已确定第一时刻,则根据第一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其中,第一时刻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UE ID)确定并上报的。
或者,对应于方式二,若已确定第二时刻,则根据第二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其中,第二时刻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第一时刻为终端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UE ID)确定并上报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步骤82之后还包括:在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在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传输PDCCH。
优选地,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的步骤包括: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也就是说,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解释如下:为了提高提前指示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对于不同终端或者不同小区可以设置不同的提前指示信号重复次数;不同的重复次数基于对一个时域传输单元在时间上进行重复发送来实现,该时域传输单元可以是一个帧、子帧(subframe),时隙(slot)或者时域符号(OFDM符号)。具体配置方式可参照终端侧实施例,故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也就是说,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其中,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重复次数对应的持续时间为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actualduration)。
其中,实际传输时间在最大持续时间内只有一种可能的位置(唯一的位置),即,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其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间隔第一时长,其中,第一时长大于或等于0个时域传输单元,当第一时长为0个时域传输单元时,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即重合)。或者,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其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间隔第二时长,其中,第二时长大于或等于0个时域传输单元,当第二时长为0个时域传输单元时,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与最长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即重合)。
优选地,第二时刻为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时域传输单元包括:时域符号、子帧和时隙中的任一项。也就是说,PDCCH所在时刻为PDCCH所在时隙、子帧或时域符号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
其中,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其中,接收机类型包括主接收机和非主接收机(或称为其他接收机、专用接收机)。也就是说,终端采用独立的非主接收机来接收提前指示信号时对应的时间间隙时长,与采用主接收机来接收提前指示信号时对应的时间间隙时长不同。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预设行为包括:终端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若终端只通过WUS进行下行同步,如果网络设备连续几个寻呼周期(pagingcycle)发送DTX,那么后续终端接收非DTX的WUS时用于下行同步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导致WUS到WUS对应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隙变长;若终端周期性的通过SSB进行下行同步,那么终端可以灵活设置该周期的大小,以保持很好的下行同步,那么后续终端接收非DTX的WUS时用于下行同步的时间会比较短,导致WUS到WUS对应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隙变长;因此终端的行为不同,终端上报的第一时间间隙的值也不同。
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接收WUS或GTS与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率不同所对应的时间间隙,相比终端接收WUS或GTS与接收PDCCH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率相同所对应的时间间隙时长更长;其中,频域资源可以为BWP、bandwidth或channel。
其中,时间间隙为终端确定并上报的,或者,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所述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具体地,上述时间间隙包括:终端确定的第一时间间隙和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的第二时间间隙中的至少一项。
当时间间隙包括第二时间间隙,对应于场景二和场景三,网络设备可通过以下方式将第二时间间隙配置给终端:通过预设信令,将时间间隙发送给终端。其中,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适用于终端侧的实施例,均适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中,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传输时刻,这样终端可根据时间间隙确定出相应的时刻,并在相应的时刻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不必要的时延。
以上实施例介绍了不同场景下的资源配置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与其对应的网络设备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该网络设备90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第二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第三确定模块920,用于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其中,网络设备900还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在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传输PDCCH。
其中,第三确定模块920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已确定第一时刻,则根据第一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其中,第三确定模块920还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已确定第二时刻,则根据第二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
其中,所述第四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或者,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所述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间隔第一时长,或者,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间隔第二时长。
其中,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其中,第二时刻为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时域传输单元包括:时域符号、子帧和时隙中的任一项。
其中,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预设行为包括:终端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其中,时间间隙为终端确定并上报的,或者,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
其中,网络设备900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时间间隙由网络设备确定时,通过预设信令,将时间间隙发送给终端;其中,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传输时刻,这样终端可根据时间间隙确定出相应的时刻,并在相应的时刻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不必要的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网络设备和终端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10所示,该网络设备1000包括:天线101、射频装置102、基带装置103。天线101与射频装置1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02通过天线1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02,射频装置1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03包括处理器104和存储器105。
基带装置1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0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04,与存储器1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06,用于与射频装置1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网络设备所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存储器10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105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05上并可在处理器1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4调用存储器105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图9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第二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根据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若已确定第一时刻,则根据第一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若已确定第二时刻,则根据第二时刻和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或者,
确定传输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其中,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其中,第二时刻为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时域传输单元包括:时域符号、子帧和时隙中的任一项。
其中,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预设行为包括:终端仅根据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根据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其中,时间间隙为终端确定并上报的,或者,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
其中,当时间间隙由网络设备确定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0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通过预设信令,将时间间隙发送给终端;其中,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根据该时间间隙确定出提前指示信号或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传输时刻,这样终端可根据时间间隙确定出相应的时刻,并在相应的时刻进行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盲检的复杂度和检测功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及能力的终端确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时间间隙,缩短了提前指示信号到对应PDCCH之间不必要的时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信息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或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的步骤,包括:
若已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则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时间间隙,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检测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的步骤,包括:
若已确定所述第二时刻,则根据所述第二时刻和所述时间间隙,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所在时刻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或者,
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所述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两个时,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至少两个实际持续时间进行盲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所述时域传输单元包括:时域符号、子帧和时隙中的任一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所述预设行为包括:所述终端仅根据所述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所述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为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或者,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间隙为所述终端确定的,或者,所述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的,或者,所述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间隙为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预设信令为一个终端或一组终端配置的;其中,所述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或者所述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时,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下行同步的目标同步方式;其中,所述目标同步方式包括:根据所述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所述提前指示信号或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所在时刻。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检测方法的步骤。
1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或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的步骤,包括:
若已确定所述第一时刻,则根据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的步骤,包括:
若已确定所述第二时刻,则根据所述第二时刻和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时刻的步骤,包括:
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或者,
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与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相同,或者,所述实际持续时间为至少一个且每个实际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与所述最大持续时间的结束时刻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最大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或者,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实际持续时间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PDCCH所在时域传输单元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其中,所述时域传输单元包括:时域符号、子帧和时隙中的任一项。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间隙的时长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
接收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接收机类型;
终端的预设行为;其中,所述预设行为包括:所述终端仅根据所述提前指示信号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和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或者,所述终端仅根据同步信号块进行下行同步;
所述提前指示信号的频域传输资源,以及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频域传输资源。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间隙为所述终端确定并上报的,或者,所述时间间隙为网络设备确定的,或者,所述时间间隙为协议预定义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时间间隙由网络设备确定时,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预设信令,将所述时间间隙发送给所述终端;其中,所述预设信令包括:广播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和PDCCH中的至少一项。
2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提前指示信号所在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时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隙,确定传输所述提前指示信号或所述提前指示信号对应的PDCCH的时刻。
2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47490.6A 2018-02-12 2018-02-12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0167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490.6A CN110167151B (zh) 2018-02-12 2018-02-12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JP2020564998A JP7096913B2 (ja) 2018-02-12 2019-01-31 情報検出方法、情報伝送方法、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EP19750252.9A EP3755086A4 (en) 2018-02-12 2019-01-31 INFORMATION DETE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PCT/CN2019/074180 WO2019154271A1 (zh) 2018-02-12 2019-01-31 信息检测方法、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1020207026069A KR102552622B1 (ko) 2018-02-12 2019-01-31 정보 검출 방법, 정보 송신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트 기기
US16/969,275 US11743822B2 (en) 2018-02-12 2019-01-31 Method for detecting inform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490.6A CN110167151B (zh) 2018-02-12 2018-02-12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51A true CN110167151A (zh) 2019-08-23
CN110167151B CN110167151B (zh) 2021-08-24

Family

ID=67548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7490.6A Active CN110167151B (zh) 2018-02-12 2018-02-12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3822B2 (zh)
EP (1) EP3755086A4 (zh)
JP (1) JP7096913B2 (zh)
KR (1) KR102552622B1 (zh)
CN (1) CN110167151B (zh)
WO (1) WO201915427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4708A (zh) * 2018-05-11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前指示信号的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830225A (zh) * 2019-11-13 2020-02-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辅wus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服务基站、终端
WO2021088024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2016544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5813B2 (en) * 2018-05-07 2022-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pport for a wireless device with a wake-up receiver
JP6860745B2 (ja) * 2018-05-10 2021-04-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3818757A4 (en) * 2018-07-06 2021-07-2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20220046542A1 (en) * 2018-08-09 2022-0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956246B (zh) * 2018-08-20 2024-05-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适配唤醒信号重复
US11297574B2 (en) * 2019-05-03 2022-04-05 Mediatek Inc. Wake-up signal operation for UE power saving
US20230050894A1 (en) * 2021-08-02 2023-02-16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dcch paging early indication detection
WO2023044908A1 (en) * 2021-09-27 2023-03-30 Huizhou Tcl Cloud Internet Corp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Validity time method of availability indic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7408A (zh) * 2008-04-11 2009-1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主动式休眠调度方法
CN104205993A (zh) * 2012-01-26 2014-12-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具有附加唤醒机会的改进的非连续接收操作
CN104335643A (zh) * 2012-07-02 2015-02-04 英特尔公司 用于 LTE eNB 的唤醒功能
WO2018017005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velope modulation for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 wake-up signal and user da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9319A1 (en) 2011-04-29 2012-11-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ceiving messages in connection with lte wakeup
US9125209B2 (en) * 2012-07-18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to report CQI in connected-mode DRX and reduce UE wake up time for 3GPP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s
US9794873B2 (en) * 2014-11-14 2017-10-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transceiver device
US10231208B2 (en) * 2016-06-21 2019-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paging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12021B2 (en) * 2016-09-30 2021-02-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wake-up receiver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841876B2 (en) * 2017-05-15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ke-up signal (WUS) and wake-up receiver (WUR)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484964B2 (en) * 2017-08-02 2019-11-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ag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7408A (zh) * 2008-04-11 2009-1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主动式休眠调度方法
CN104205993A (zh) * 2012-01-26 2014-12-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具有附加唤醒机会的改进的非连续接收操作
CN104335643A (zh) * 2012-07-02 2015-02-04 英特尔公司 用于 LTE eNB 的唤醒功能
WO2018017005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velope modulation for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 wake-up signal and user data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R1-1717273,Discussion on power saving signal/channel configurations and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
LG ELECTRONICS: "R1-1719878,Discussion on wake up signal configurations and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718141, Wake-up signal configurations and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
VIVO: "R1-1719805,NR UE power savi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4708A (zh) * 2018-05-11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前指示信号的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474708B (zh) * 2018-05-11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提前指示信号的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088024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830225A (zh) * 2019-11-13 2020-02-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辅wus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服务基站、终端
CN110830225B (zh) * 2019-11-13 2022-04-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辅wus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服务基站、终端
WO2022016544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552979A (zh) * 2020-07-24 2022-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6913B2 (ja) 2022-07-06
WO2019154271A1 (zh) 2019-08-15
US20210007054A1 (en) 2021-01-07
JP2021519044A (ja) 2021-08-05
KR20200119298A (ko) 2020-10-19
EP3755086A1 (en) 2020-12-23
US11743822B2 (en) 2023-08-29
CN110167151B (zh) 2021-08-24
KR102552622B1 (ko) 2023-07-05
EP3755086A4 (en) 202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7151A (zh)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299978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67128A (zh) 信息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U2019205055B2 (en) Time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0167107A (zh)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842937A (zh)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8557A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300444B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278171A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drx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10351850A (zh) 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88546A (zh) 一种定时提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392374A (zh) 波束失败检测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74744A (zh) 一种传输资源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995457A (zh)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012554A (zh) 一种无线链路恢复方法及终端
CN110474708A (zh) 提前指示信号的检测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324809A (zh) 非同步上行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20220399973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381518A (zh) 信息检测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672630A (zh) 一种系统信息消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49682A (zh) 一种寻呼帧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503681A (zh) 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0011752A (zh) 一种cqi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7479271A (zh) 唤醒信号监听、监听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