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2470A -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2470A
CN110152470A CN201810304987.4A CN201810304987A CN110152470A CN 110152470 A CN110152470 A CN 110152470A CN 201810304987 A CN201810304987 A CN 201810304987A CN 110152470 A CN110152470 A CN 110152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water
pipe
tower body
fil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49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奕萱
刘坚卫
乔湘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an Zhi P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an Zhi P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an Zhi P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an Zhi P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049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2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24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塔体的内腔底部设有隔离罩,隔离罩的顶端贯通连接连通筒,连通筒的外圆面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排气管,隔离罩把塔体的内腔分隔成净化腔和滤尘腔,净化腔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和滤水板以及喷淋装置,台体的顶端设有储水箱;本发明通过喷淋装置喷出的硫化机溶液中和烟气,从而吸收烟气中的含硫气体,去除烟气中的硫化物,中和后的溶液通过排污管排出,中和后的气体继续上升,依次穿过滤水板、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通过层层过滤去除气体中的水汽以及部分其他污染物,从而大幅降低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环保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若按形成过程分类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一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1)硫氧化合物:主要指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本身毒性不大,动物连续接触30ppm的SO2无明显的生理学影响。但是在大气中,尤其是在污染大气中SO2易被氧化成SO3,在于水分子结合形成硫酸分子,经过均相或非均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硫酸和硫酸盐可以形成硫酸烟雾和酸雨,造成较大危害。大气中的SO2主要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过程,及硫化矿物石的焙烧、冶炼过程。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和所有烧煤或油的工业锅炉、炉灶等都排放SO2烟气。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大气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重要环境,它不仅通过自身运动进行热量、动量和水资源的分布调节过程,并且给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有效地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大量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环境日趋恶化。在各类大气的污染物中,最主要是工业炉窑燃煤引起的污染,燃煤是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腔底部设有隔离罩,隔离罩的顶端贯通连接连通筒,连通筒的外圆面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排气管,排气管是向下倾斜设置,隔离罩把塔体的内腔分隔成净化腔和滤尘腔,滤尘腔设在净化腔的下方,滤尘腔的上部设有滤尘网,滤尘网是弧形网,滤尘腔的一侧端中部贯通连接进气管,进气管设在滤尘网的下方,进气管上设有气泵,滤尘腔的底端贯通连接排尘管,排尘管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净化腔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和滤水板以及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滤水板包括框体、第一凝水板和第二凝水板,框体是环形结构,框体内套在塔体的内腔壁,框体的内孔设有第二凝水板和第一凝水板,第二凝水板设在第一凝水板的上方,第二凝水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凝水孔,第一凝水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凝水孔,第一凝水孔和第二凝水孔之间是相互交错分布;净化腔的一侧端顶端贯通连接出气管,台体的顶端设有储水箱,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储水箱的一侧底端,第一水管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在塔体上,储水箱的另一侧端顶端贯通连接第二水管,塔体的一侧端底部设有加水筒,加水筒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塔体上,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加水筒的底端,第二水管上设有水泵,第二水管通过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在塔体上,塔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
进一步的,喷淋装置包括环管和喷水管,环管是圆环形结构,环管内套在塔体的内腔壁上,环管内贯通连接喷水管,喷水管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喷嘴。
进一步的,喷水管是螺旋结构。
进一步的,隔离罩是圆锥筒型结构。
进一步的,滤尘腔的内腔底壁设有与排尘管相配合导流板。
进一步的,第一过滤层是干燥剂层,第二过滤层是木炭颗粒层,第三过滤层是活性炭层。
进一步的,塔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喷淋装置喷出的硫化机溶液中和过滤后的烟气,从而吸收烟气中的含硫气体,去除烟气中的硫化物,中和后的溶液通过排污管排出,中和后的气体继续上升,依次穿过滤水板、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最后通过出气管排出,通过层层过滤去除气体中的水汽以及部分其他污染物,从而大幅降低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滤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隔离罩,3-净化腔,4-滤尘腔,5-滤尘网,6-进气管,7-气泵,8-排尘管,9-密封盖,10-导流板,11-支腿,12-排污管,13-控制阀,14-连通筒,15-排气管,16-喷淋装置,161-环管,162-喷水管,163-喷嘴,17-滤水板,171-框体,172-第二凝水板,173-第二凝水孔,174-第一凝水板,175-第一凝水孔,18-第一过滤层,19-第二过滤层,20-第三过滤层,21-出气管,22-储水箱,23-第一水管,24-第一支架,25-第二水管,26-第二支架,27-水泵,28-加水筒,2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隔离罩2,所述隔离罩2是圆锥筒型结构,隔离罩2的顶端贯通连接连通筒14,所述连通筒14的外圆面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隔离罩2把塔体1的内腔分隔成净化腔3和滤尘腔4,所述滤尘腔4设在净化腔3的下方,滤尘腔4的上部设有滤尘网5,所述滤尘网5是弧形网,所述滤尘腔4的一侧端中部贯通连接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设在滤尘网5的下方,进气管6上设有气泵7,所述滤尘腔4的底端贯通连接排尘管8,滤尘腔4的内腔底壁设有与排尘管8相配合导流板10,所述排尘管8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9;所述净化腔3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层20、第二过滤层19、第一过滤层18和滤水板17以及喷淋装置16,所述喷淋装置16包括环管161和喷水管162,所述环管161是圆环形结构,环管161内套在塔体1的内腔壁上,环管161内贯通连接喷水管162,所述喷水管162是螺旋结构,喷水管16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喷嘴163,所述喷淋装置16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23,所述滤水板17包括框体171、第一凝水板172和第二凝水板174,所述框体171是环形结构,框体171内套在塔体1的内腔壁,框体171的内孔设有第二凝水板172和第一凝水板174,所述第二凝水板172设在第一凝水板174的上方,第二凝水板17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凝水孔173,所述第一凝水板174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凝水孔175,所述第一凝水孔175和第二凝水孔173之间是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一过滤层18是干燥剂层,所述第二过滤层19是木炭颗粒层,所述第三过滤层20是活性炭层,所述净化腔3的一侧端顶端贯通连接出气管21,所述台体1的顶端设有储水箱22,所述第一水管23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储水箱22的一侧底端,第一水管23通过第一支架24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所述储水箱22的另一侧端顶端贯通连接第二水管25,所述塔体1的一侧端底部设有加水筒28,所述加水筒28通过连接杆29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所述第二水管25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加水筒28的底端,第二水管25上设有水泵27,第二水管25通过第二支架26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所述塔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11。
本发明使用时,工业烟气通过进气管6进入滤尘腔4内,在滤尘网5的作用下进行过滤,去除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物,粉尘颗粒物通过排尘管8排出,过滤后的烟气通过排气管15进入净化腔3内,被喷淋装置16喷出的硫化机溶液中和,从而吸收烟气中的含硫气体,去除烟气中的硫化物,中和后的溶液通过排污管12排出,中和后的气体继续上升,依次穿过滤水板17、第一过滤层18、第二过滤层19和第三过滤层20,最后通过出气管21排出,通过层层过滤去除气体中的水汽以及部分其他污染物,从而大幅降低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隔离罩(2),隔离罩(2)的顶端贯通连接连通筒(14),连通筒(14)的外圆面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排气管(15),排气管(15)是向下倾斜设置,隔离罩(2)把塔体(1)的内腔分隔成净化腔(3)和滤尘腔(4),滤尘腔(4)设在净化腔(3)的下方,滤尘腔(4)的上部设有滤尘网(5),滤尘网(5)是弧形网,滤尘腔(4)的一侧端中部贯通连接进气管(6),进气管(6)设在滤尘网(5)的下方,进气管(6)上设有气泵(7),滤尘腔(4)的底端贯通连接排尘管(8),排尘管(8)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9);净化腔(3)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层(20)、第二过滤层(19)、第一过滤层(18)和滤水板(17)以及喷淋装置(16),喷淋装置(16)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23),滤水板(17)包括框体(171)、第一凝水板(172)和第二凝水板(174),框体(171)是环形结构,框体(171)内套在塔体(1)的内腔壁,框体(171)的内孔设有第二凝水板(172)和第一凝水板(174),第二凝水板(172)设在第一凝水板(174)的上方,第二凝水板(17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凝水孔(173),第一凝水板(174)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凝水孔(175),第一凝水孔(175)和第二凝水孔(173)之间是相互交错分布;净化腔(3)的一侧端顶端贯通连接出气管(21),台体(1)的顶端设有储水箱(22),第一水管(23)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储水箱(22)的一侧底端,第一水管(23)通过第一支架(24)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储水箱(22)的另一侧端顶端贯通连接第二水管(25),塔体(1)的一侧端底部设有加水筒(28),加水筒(28)通过连接杆(29)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第二水管(25)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加水筒(28)的底端,第二水管(25)上设有水泵(27),第二水管(25)通过第二支架(26)固定连接在塔体(1)上,塔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淋装置(16)包括环管(161)和喷水管(162),环管(161)是圆环形结构,环管(161)内套在塔体(1)的内腔壁上,环管(161)内贯通连接喷水管(162),喷水管(162)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喷嘴(1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水管(162)是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离罩(2)是圆锥筒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滤尘腔(4)的内腔底壁设有与排尘管(8)相配合导流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层(18)是干燥剂层,第二过滤层(19)是木炭颗粒层,第三过滤层(20)是活性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塔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腿(11)。
CN201810304987.4A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Withdrawn CN110152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4987.4A CN110152470A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4987.4A CN110152470A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2470A true CN110152470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4987.4A Withdrawn CN110152470A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24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9437A (zh) * 2022-05-31 2022-08-05 李晓伟 一种热电厂锅炉用湿法脱硫除尘设备
CN115400561A (zh) * 2022-08-23 2022-11-29 浙江嘉宁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氧化钙生产的脱硫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9437A (zh) * 2022-05-31 2022-08-05 李晓伟 一种热电厂锅炉用湿法脱硫除尘设备
CN114849437B (zh) * 2022-05-31 2023-07-25 李晓伟 一种热电厂锅炉用湿法脱硫除尘设备
CN115400561A (zh) * 2022-08-23 2022-11-29 浙江嘉宁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氧化钙生产的脱硫塔
CN115400561B (zh) * 2022-08-23 2023-11-24 浙江嘉宁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氧化钙生产的脱硫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2833U (zh) 一种烟尘水化器
CN206398724U (zh) 一种垃圾热解碳化炉及烟气净化一体化装置
CN209791263U (zh)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10152470A (zh) 一种基于喷淋湿法脱硫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03591588A (zh) 生活垃圾焚烧炉
CN209646207U (zh) 一种基于内循环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01995023B (zh) 动物无公害化处理焚烧炉
CN106474894B (zh)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KR20180098165A (ko) 미세먼지 제거를 위한 습식 물확산 협착기
CN205517266U (zh) 燃烧废气处理系统
CN205392088U (zh) 一种焚烧炉废气处理装置
CN103961992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9011927A (zh) 一种基于仿雨淋吸附技术的工业废气环保治理装置
CN205174381U (zh) 一种医疗垃圾处理装置
CN110152471A (zh) 一种基于内循环技术的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07831396U (zh) 一种环保节能燃烧炉
CN202315665U (zh) 油烟光解净化装置
CN203231304U (zh) 动物无害化处理焚烧炉
CN109059016A (zh) 一种用于农业秸秆焚烧的温室气体处理装置
CN204648286U (zh) 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锅炉系统
CN210645835U (zh) 一种应用于生物质燃烧用的废气净化设备
CN205340393U (zh) 一种废气收集用自动过滤装置
CN208436593U (zh) 一种能降低烟气温度的除尘脱硫装置
CN219177746U (zh) 一种用于生物质颗粒燃料供热装置
CN203893185U (zh) 无污染动物无害化处理燃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