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9431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9431B
CN110149431B CN201910464907.6A CN201910464907A CN110149431B CN 110149431 B CN110149431 B CN 110149431B CN 201910464907 A CN201910464907 A CN 201910464907A CN 110149431 B CN110149431 B CN 110149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key
conduction
mobile terminal
card
condu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4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9431A (zh
Inventor
宋毅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49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9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9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4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6726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5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9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壳体开设有取卡孔;主板,主板设置于壳体内;卡托推杆,卡托推杆设置于壳体内,卡托推杆设有受力部,受力部背离取卡孔的一面设有凸出部;复位键,复位键设置于壳体内,且复位键与凸出部相对设置,凸出部可与复位键接触。当需要对移动终端实施复位操作时,可以将取卡针或者类似工具插入取卡孔内,使得该工具可以通过受力部推动卡托推杆,从而使受力部的凸出部靠近复位键并与复位键接触,达到触发该复位键的目的。由于复位键隐藏在壳体内,因此用户轻易接触不到该复位键,使得该复位键不容易被误触发,因此移动终端不会因为复位键被误触发而无法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行业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外观变化越来越多,例如采用虚拟按键代替传统的电源键、音量键等实体按键,以便于显示屏延伸至移动终端的侧面,同时提升移动终端的防水、防尘等性能。
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死机等情况,按压传统的实体按键可以实现强制关机,如果将实体按键替换成虚拟按键,则无法实现强制关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外观面上单独增加复位键,按压该复位键可以实现强制关机。
然而,上述复位键外露在移动终端的外观面上,因此用户容易误触发该复位键,给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因复位键被误触发而影响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取卡孔;
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卡托推杆,所述卡托推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托推杆设有受力部,所述受力部背离所述取卡孔的一面设有凸出部;
复位键,所述复位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复位键与所述凸出部相对设置,所述凸出部可与所述复位键接触。
优选地,所述复位键包括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第二导通部之间具有隔离部;
当所述受力部与所述复位键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通过所述受力部电导通。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
当所述受力部与所述复位键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导通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接触,所述第二导通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接触。
优选地,所述复位键还包括转接电路板,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均设置于所述转接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通过所述转接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中,至少一者为金手指结构。
优选地,所述主板朝向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的一面设有第一导通弹片和第二导通弹片,所述第一导通部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弹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通部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弹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中,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均与所述壳体绝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部和所述第二导通部均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卡托推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朝向所述取卡孔的一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出部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为条状结构,所述受力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主板,且垂直于所述取卡孔的轴线方向,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出部沿着所述受力部的延伸方向排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移动终端中,复位键设置于壳体内,卡托推杆的凸出部可与该复位键接触。当需要对移动终端实施复位操作时,可以将取卡针或者类似工具插入取卡孔内,使得该工具可以通过受力部推动卡托推杆,从而使受力部的凸出部靠近复位键并与复位键接触,达到触发该复位键的目的。由于复位键隐藏在壳体内,因此用户轻易接触不到该复位键,使得该复位键不容易被误触发,因此移动终端不会因为复位键被误触发而无法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在取卡针未插入取卡孔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在取卡针插入取卡孔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在取卡针未插入取卡孔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在取卡针插入取卡孔时的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在取卡针插入取卡孔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取卡孔、120-卡托孔、200-主板、300-卡托、400-卡托支架、500-卡托推杆、510-受力部、511-凹槽、512-第一凸出部、513-第二凸出部、600-复位键、610-第一导通部、620-第二导通部、630-转接电路板、700-取卡针、810-第一导通弹片、820-第二导通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壳体100、主板200、卡托300、卡托支架400、卡托推杆500和复位键600。
壳体100是移动终端所包含的大部分零部件的安装基础,该壳体100具体可以包括边框。壳体100上开设有取卡孔110和卡托孔120,该取卡孔110和卡托孔120具体可以开设在边框上。主板200设置于壳体100内,该主板20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所包含零部件的工作状态。
卡托支架400设置于壳体100内,该卡托支架400与主板200连接。卡托300可以通过卡托孔120进出壳体100,卡片安装于卡托300上以后,可以将卡托300推入壳体100内,此时卡片在卡托支架400的作用下可以与主板200上的卡座配合,进而与主板200电导通。卡托推杆500设置于壳体100内,通过卡托推杆500可以实现卡托300从壳体100内弹出的目的。具体地,卡托推杆500设有受力部510,该受力部510背离取卡孔110的一面设有凸出部。当用户需要取卡时,可以将针状工具插入取卡孔110,该针状工具可以与受力部510接触,并向受力部510施加作用力,使得卡托推杆500向卡托300施加推力,卡托300在该推力的作用下通过卡托孔120弹出壳体100,用户即可取出卡片。可选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取卡针700,该取卡针700可以作为前文所述的针状工具。
当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死机等情况时,可以通过复位键600实现移动终端的强制关机,使得移动终端复位。该复位键600可以设置于壳体100内,且该复位键600与受力部510的凸出部相对设置,当受力部510受力后,整个卡托推杆500在壳体100内运动,使得受力部510的凸出部可与复位键600接触。当受力部510的凸出部与复位键600接触时,即可触发复位键600,从而实现复位操作。
由于复位键600隐藏在壳体100内,因此用户轻易接触不到该复位键600,使得该复位键600不容易被误触发,因此移动终端不会因为复位键600被误触发而无法正常工作。同时,复位键600采用隐藏设置的方式后,移动终端的外观更加简洁,移动终端的外观质感更优。另外,移动终端的外观面上不设置复位键600后,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液体等物质就不会通过复位键600与壳体100之间的间隙进入移动终端内部,从而更好地保护移动终端。
此外,在受力部510通过凸出部与复位键600接触以触发复位键600时,受力部510可以更可靠地向复位键600施加作用力,使得复位键600的触发操作更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触发复位键600时,卡托300一般也会相对于壳体100弹出,但是鉴于移动终端需要进行复位的频率并不高,因此即使在触发复位键600的同时卡托300也被弹出,也不会导致移动终端的操作体验变差。另外,在仅仅需要弹出卡托300,而不需要触发复位键600的情况下,由于取卡操作耗时比较短,因此受力部510与复位键600接触的时间(一般为1~3秒)比触发复位键600时受力部510与复位键600接触的时间(例如可以是10秒)短,因此该情况下复位键600不会被触发,也就不会使移动终端复位,因此在该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复位键600的结构,该复位键600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该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均与主板200电连接,且第一导通部610与第二导通部620之间具有隔离部,从而使得第一导通部610与第二导通部620不会直接导通。当受力部510与复位键600相接触时,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通过该受力部510电导通。
当复位键600包括上述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时,凸出部的数量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凸出部512和第二凸出部513。当受力部510与复位键600相接触时,第一导通部610与第一凸出部512接触,第二导通部620与第二凸出部513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通过该受力部510电导通。相比于仅设置一个凸出部的实施例,第一凸出部512和第二凸出部513可以各自独立地分别与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接触,使得第一凸出部512与第一导通部610、第二凸出部513与第二导通部620接触时的可靠性更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复位键600还包括转接电路板630,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均设置于转接电路板630上,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通过该转接电路板630与主板200电连接。可选地,该转接电路板630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采用此种结构后,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的设置位置不受主板200位置的限制,因此可以灵活设置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的位置,以便于移动终端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的结构,同时提高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与受力部510的接触可靠性,该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中,至少一者为金手指结构。优选地,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均为金手指结构。这里的金手指结构具有抗氧化性能较强、导电性能较强等优势,从而使得复位键600与主板200之间的电连接更可靠,同时延长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的使用寿命。
如图4-图8所示,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板200朝向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的一面设有第一导通弹片810和第二导通弹片820,可选地,第一导通弹片810和第二导通弹片820可以通过贴装工艺设置于主板200上。第一导通部610通过第一导通弹片810与主板200电连接,第二导通部620通过第二导通弹片820与主板200电连接。第一导通弹片810和第二导通弹片820直接设置于主板200上,第一导通部610靠近第一导通弹片810设置,第二导通部620靠近第二导通弹片820设置,因此复位键600不需要通过转接电路板630与主板200电连接,所以该实施例可以省去转接电路板630,使得复位键600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另外,第一导通弹片810和第二导通弹片820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一导通部610可以按压第一导通弹片810,第二导通部620可以按压第二导通弹片820,使得第一导通弹片810和第二导通弹片820可以适当变形,促使第一导通部610与第一导通弹片810、第二导通部620与第二导通弹片820更可靠地接触,从而提升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与主板200进行电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第一导通部610或者第二导通部620在壳体100内的位置精度,同时使移动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中,至少一者设置于壳体100上,且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与壳体100绝缘。此时,前文所述的隔离部可以是壳体10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均与壳体100一体成型。例如,第一导通部610、第二导通部620和壳体100可以采用一体注塑工艺成型。此种结构一方面可以简化移动终端的加工工艺,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在壳体100内的位置精度。此时,前文所述的隔离部是壳体100的一部分。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托推杆50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或者卡托推杆5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相对而言,采用前一种设置方式时,卡托推杆500受力后可以相对于复位键600移动,继而靠近复位键600,并与复位键600接触。此时受力部510可以沿着取卡孔110的轴线方向与复位键600相对布置,两者的分布更加紧凑,从而提高移动终端内空间的利用率。另外,当复位键600包括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时,卡托推杆5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更有利于受力部510更可靠地同时与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接触。
为了便于取卡针700等工具更可靠地与受力部510相作用,可以在受力部510朝向取卡孔110的一面设有凹槽511,取卡针700等工具的端部可以作用在该凹槽511处,从而推动卡托推杆500运动。如果凹槽511与凸出部在取卡孔110的轴线方向上对齐设置,那么凸出部处的结构强度偏低,导致受力部510容易出现裂纹甚至断裂。因此,可以使凹槽511与凸出部错位设置,使得凹槽511与凸出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受力部51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受力部510可以设置为条状结构,该受力部5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主板200(即受力部5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主板200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取卡孔110的轴线方向,前文所述的凹槽511和凸出部沿着受力部510的延伸方向排布。此种受力部510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平行于主板200的方向上的空间布置,进而减小受力部510在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移动终端向超薄化方向发展。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开设有取卡孔(110);
主板(200),所述主板(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
卡托推杆(500),所述卡托推杆(5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卡托推杆(500)设有受力部(510),所述受力部(510)背离所述取卡孔(110)的一面设有凸出部;
复位键(600),所述复位键(6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且所述复位键(600)与所述凸出部相对设置,所述凸出部可与所述复位键(600)接触,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复位键(600)的接触时长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复位键(600)被触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键(600)包括第一导通部(610)和第二导通部(620),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均与所述主板(200)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通部(610)与所述第二导通部(620)之间具有隔离部;
当所述受力部(510)与所述复位键(600)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通过所述受力部(510)电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凸出部(512)和第二凸出部(513);
当所述受力部(510)与所述复位键(600)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导通部(610)与所述第一凸出部(512)接触,所述第二导通部(620)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1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键(600)还包括转接电路板(630),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均设置于所述转接电路板(630)上,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通过所述转接电路板(630)与所述主板(20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中,至少一者为金手指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200)朝向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的一面设有第一导通弹片(810)和第二导通弹片(820),所述第一导通部(610)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弹片(810)与所述主板(20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通部(620)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弹片(820)与所述主板(200)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中,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上,且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均与所述壳体(100)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610)和所述第二导通部(620)均与所述壳体(100)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推杆(5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510)朝向所述取卡孔(110)的一面设有凹槽(511),所述凹槽(511)与所述凸出部错位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510)为条状结构,所述受力部(5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主板(200),且垂直于所述取卡孔(110)的轴线方向,所述凹槽(511)和所述凸出部沿着所述受力部(510)的延伸方向排布。
CN201910464907.6A 2019-05-30 2019-05-30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149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907.6A CN110149431B (zh) 2019-05-30 2019-05-30 移动终端
PCT/CN2020/086726 WO2020238518A1 (zh) 2019-05-30 2020-04-24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907.6A CN110149431B (zh) 2019-05-30 2019-05-30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9431A CN110149431A (zh) 2019-08-20
CN110149431B true CN110149431B (zh) 2021-03-23

Family

ID=6759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907.6A Active CN110149431B (zh) 2019-05-30 2019-05-30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9431B (zh)
WO (1) WO20202385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431B (zh) * 2019-05-30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62681A1 (en) * 2013-12-11 2015-06-1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rd connector
CN103929516A (zh) * 2014-04-30 2014-07-1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一体式卡托按键模组
CN105120069B (zh) * 2015-07-16 2018-11-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含有电力通断机构的移动终端
US9627797B2 (en) * 2015-07-21 2017-04-18 Apple Inc. Ejection assembly with plug feature
CN205921155U (zh) * 2016-06-07 2017-02-0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取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806595U (zh) * 2017-04-28 2017-12-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顶针孔装配组合及电子设备
CN107517315B (zh) * 2017-08-24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复位电路、复位方法
CN207968479U (zh) * 2018-01-31 2018-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522796U (zh) * 2018-06-07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8737401U (zh) * 2018-08-10 2019-04-12 黄委东 一种计算机键盘开关机、复位装置
CN110189953B (zh) * 2019-05-30 2021-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49431B (zh) * 2019-05-30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8518A1 (zh) 2020-12-03
CN110149431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644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switch device
EP2701239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usb interface and data card
CN110189953B (zh) 移动终端、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49431B (zh) 移动终端
CN111814672A (zh) 按键、电子设备、按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187193A (zh) 按键结构及应用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992580B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0281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0114209A1 (zh) 移动终端
CN203398401U (zh) 一种耳机接口结构
CN205921155U (zh) 一种卡托取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99931B (zh) 连接器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3178695B (zh) 电子设备
CN104270881A (zh) 一种防静电结构
CN103050951A (zh) 电子保护装置
CN203691455U (zh) 移动终端
CN208581271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
CN205141211U (zh) 芯片卡读卡连接器
CN218887048U (zh) 一种高导电触头
CN106298301B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CN217280471U (zh) 微动开关
CN215418049U (zh) 一种防误触断路器
CN113394037B (zh) 电子设备
CN110994285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