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7915A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7915A
CN110147915A CN201810143599.2A CN201810143599A CN110147915A CN 110147915 A CN110147915 A CN 110147915A CN 201810143599 A CN201810143599 A CN 201810143599A CN 110147915 A CN110147915 A CN 110147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data
service
management
bus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35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ish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ish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ish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ish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35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7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7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借助于各项技术,将复杂的资源配置关联要素进行系统化梳理,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设定一个应用级业务可参考的资源配置体系架构模型。通过创新和改革帮助组织或个人,在现有或是没有资源交换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资源配置系统,确保联网的合法身份、数据有效性、数据在不同系统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一致性和不可被篡改性的情况下,推动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建立新的合作方式,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并与服务端通信将数据服务和智能服务与经济、资源和用户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研究与分配,从地理空间、时间、资源、用户、信誉、需求等大数据中挖掘价值,建立资源需求与供应的数据匹配,获取规律性模式与地理规律间的关联关系,打造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完整商业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尤其是一种通过各项技术实现的资源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动力机制,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最佳效益,在资源配置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实现的条件下,实现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就成为它们配置资源的动力,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信息机制,为了选择合理配置资源的方案,需要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的信息作为依据,而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利用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机制实现的,如信息的传递可以是横向的或者是纵向的;决策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可以是集中的或分散的,集中的权力体系和分散的权力体系,有着不同的权力制约关系,因而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决策机制。呈现一些特点: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项因素,包括投资者的投资周期,资产负债状况、财务变动状况与趋势、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监管等;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投资期限,投资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资产(如债券等)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投资期限的安排问题;税收考虑,税收结果对投资决策意义重大,因为任何一个投资策略的业绩都是由其税后收益的多少来进行评价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但市场配置资源客观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资源配置尽善尽美。当一定时期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存在失衡时,国家可通过财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的领域,使经济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在地区结构调整中,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保持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资源配置合理,就能节约资源,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社会性资源浪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在增加,而大多数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因此,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使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做到几点:优化配置资源,使全社会资源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平衡,资源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一致,全社会资源配置合理;节约使用资源,努力降低消耗,有效使用,对贵重稀缺资源,可采取替代措施;保证重点产业对资源的需要,根据重点产业对资源的要求,重点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企业的生产。资源配置的方法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调节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配置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即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和支配资源流向、流量及消费强度。
资源配置的类型按照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两种:计划方式,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再存在,因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即通过社会的统一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来实践的,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间里,计划也曾经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场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
市场方式是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提高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按低于其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这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企业作为市场调节信号的接受者,主要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并据此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就会自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若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表明该种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则会缩小生产规模,或调整经营方向,转而生产其他商品;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和企业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以外部的强制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
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市场主体都是从本位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个量资源配置,不可能洞察国民经济全局并直接按照社会实际需要组织生产;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市场自发调节并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才能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还会带来过剩供给和虚假繁荣,而一旦支撑虚假繁荣的链条受到破坏,经济运行就会发生紊乱;因此,市场对国民经济重大的结构调整、重大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对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会导致经济生活的剧烈震荡。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在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可以对其销售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实行控制,从而通过提高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或限制产量的办法来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垄断的存在会约束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阻碍资源配置的优化。市场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各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费用和社会经济费用之间,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一家企业为了节约自己的费用而将污染物排放出去,使得其他企业或社会付出额外的费用甚至更大的费用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对于这种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调节是无力解决的。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例如,国防、社会治安以及社会公共设施,就是这类公共产品和劳务。这一类产品和劳务,是由社会共同消费的,不可能由个别企业按照市场交易规则来提供。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市场调节要求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遵守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竞争规则,但却默认竞争结果的不平等性,市场不会因为经济当事人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而对低收入者采取价格优惠、对高收入者实行高价限制。
回想2000年,也就是互联网风靡之时,汽车共享网站Zipcar的出现,清楚地给出我们警示:一个新的业务模式正在改变着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虽然Zipcar是互联网汽车租赁行业的先驱,但我们大多数人当时是无法想象互联网将会带来的巨大转变。当前,中国共享经济已覆盖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近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76.4%,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至2020年其交易规模将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
至2017年底,ofo小黄车在海外市场已累计投放超3万辆单车,将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其创始人兼CEO戴威认为,共享经济“中国样本”的一大特色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创新,他表示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有别于单纯的闲置资源配置利用,是一种原生性资源的分享,由企业产出资源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模式是中国独创的,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部分。”Ofo的快速发展,与Uber、滴滴等分享经济不同,共享单车用户并没有单车的所有权,但拥有使用权,实现了随时随地有车可骑,这是崭新的共享经济新形态,凭借这一领先模式, ofo连接了1000万辆共享单车,作为新的城市参与者和建设者缩短了城市生活的半径,新的商圈及商业消费习惯也在逐渐形成。
共享经济原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陆续有企业倒闭后,近日一家共享汽车企业宣布解散,10月23日晚在北京运营的共享汽车企业EZZY的员工突然接到微信通知,称企业即将解散,进入清算程序;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70家共享汽车平台,投入运营的逾100家。其中,北京大梦科技有限公司的EZZY共享汽车,以高端汽车、宝马电动车等为亮点,进入北京的“高端共享汽车市场”,10月24日,停止运营,EZZY的共享平台APP于2016年3月在北京正式上线,车队规模约为120辆共享汽车。
火热的共享经济狂飙突进,后遗症也愈发凸显。五颜六色的各式共享单车,如悟空、3Vbike、町町……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酷骑、小鸣、小蓝等则屡屡曝出退押金难等问题;共享充电宝曾40天融资12亿元风光无限,如今竟然是“团灭”,杭州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宣布退出,成为共享充电宝领域首个退出的企业;而据《新金融》报道,包括乐电在内,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诸多问题各有各的原因,也各有各的必然,共享单车倒下一批,原因是后期融资无法跟上“烧钱”的节奏;共享充电宝“团灭”,是因风停潮退,被发现需求有限,于是资金不再入场;共享雨伞、共享篮球昙花一现更是命中注定,使用场景缺乏,连最基本的“打开率”都无法保证,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资本催熟的共享经济在热度衰退时不可避免将进行市场洗牌,大浪淘沙之后依然存在的或许才是真正有实力、有技术含量、能长远发展的共享经济平台。
成都市作为共享经济发展的集中地,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即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强调闲置资源的有偿分享,体现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特征,供需两方通过平台去中介化,直接完成供需对接,实现闲置资源的精准匹配,如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人人快送等;第二种即第三方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碎片化过剩产能,通过重新整合、包装,再提供给需求方,如共享单车、联合办公等。“成都发展共享经济具有群聚效应、信用信息以及政策引导支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赵筱菊认为,发展共享经济,群聚效应是其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它关系到共享经济供需双方的数量和选择。
工业化经济模型依靠燃烧化石燃料、以消费为基础,无法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又发展得太慢、太没有效率、太过孤立,这种经济模式即将终结;传统经济发展所基于的理念是,通过一点一滴地囤积资产再将其售卖累积起来形成财富,这就是我们发明专利、版权、商业机密、证书和保密条例等的原因,也是我买了一辆车、买了上百张唱片的缘由;我们都会存储东西,将它们放在身边保存好,相信这就是我们(包括个人、企业、机构和政府在内)获取价值的方式,但这样做的结果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可以被充分利用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依靠分享、开放和连接而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作为“新动能”之一,会逐渐繁荣,而且必定有着光明的前景,我们的工作、生活、创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等等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显示,中国共享经济行业2016年的融资规模有1700亿,享受共享经济的消费者达到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的服务者超过了6000万人,预估在2020年,行业的市场容量相当于中国GDP的10%。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还将保持40%的高速增长,当下与共享经济模式有些关联的企业,如谷歌、Facebook、YouTube、滴滴、摩拜、OFO等,这些企业的网络平台都是当今商业转型的一部分;Web2.0、共享经济、众包、协同式生产、协同消费和网络效应等,都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将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归功于互联网也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就会忽略掉其构建模块以及用更可控的方式复制这些活动的能力。
有企业考虑把闲置车位利用起来,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盘活存量资源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这是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创新应用的体现;相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其必将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在城市治理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11月10日,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刘瑜教授在“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第二场分论坛”上表示,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以其不同类型的数据预测、观察到不同的模式,去理解城市的结构。
据记者了解,全球已有很多国家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就此,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学院的沈振江教授提出,ICT(信息通信技术)设施的建设是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基础与数据来源。首先,沈振江对日本的ICT设施与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包括以ICT设施为基础的智慧设施建设、基于智能家居的城市能源管理、市政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其次,从数据共享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空间的变化方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经验进行的介绍,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停车场APP应用大数据进行停车管理,韩国OLED电视实现智慧家居与智慧课堂的结合,德国的自动驾驶系统、智慧公司的新工作方式等等。最后沈教授介绍了日本城市规划领域对大数据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规划需要在城市数据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今年政府信息化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共享,政务数据之间要共享,从而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服务。南京大学教授甄峰表示,以大数据为主的多元数据为我们认识城市、认识城市的特征和规律提供了新的手段,大数据所提供的社会感知与传统遥感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城市研究;另外,大数据在规划行业及企业决策、战略和业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前景非常光明;目前数据条件已经具备,但其处理技术及理论方法需要继续突破。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狭义上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上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区块链作为构造信任的机器,将可能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区块链有一些基本特性:去中心化即整个网络没有中心统治者,系统依靠网络上多个参与者的公平约束,所以任意节点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而且每一个节点都会储存这个区块链上所有数据,即使该节点被损坏或遭受攻击,仍然不会对账簿造成任何威胁;不可逆指区块链上的信息必须不可撤销,不能随意销毁,系统的开源使得整个系统公开透明,某笔交易被全网广播后达到 6 个确认以上就安全记录在案了,且不可逆转不可撤销;不可篡改即确保信息或合约无法伪造,如果账簿在某个人或某几人手上造假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但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账簿,除非整个游戏里超过 51% 的人都更改某一笔账目,否则任何的篡改都是无效的,这也是集体维护和监督的优越性;匿名性指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告或验证,信息传递匿名进行。
如同对区块链将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坚定信念一样,我们从未怀疑过互联网对这个世界的重塑能力。而现阶段互联网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发展条件受到很大的制约,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缺少一套统一的框架体系和有效的网络信用保障体系;另外未来十来年会有更多的网络应用渗透到我们的现代社会之中,这些相互联接的设备网络将与人们无缝接触形成庞大的万物互联体系,至此将面临大量障碍,如小额交易;如果联网终端或者客户端彼此间能够进行自动支付,并且无需在产品设计中引入额外的硬件,这将是重大意义的构思。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进入科技发达、生活便利、信息流通快、人们交流密切的高速发展的阶段,数据大量产生,但并非单指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等等的变化,甚至移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智能设备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还有RFID、传感器网络、社会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车联网、生产制造、社会、企事政商、农林牧渔、互联网文本/文件及点击情况、互联网搜索索引、网络日志、通信记录、交易数据、媒体内容(如文本、语音、图像和视频)、天文学、大气科学、基因组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生物和其他复杂和/或跨学科的科研、军事侦察、医疗记录、摄影档案馆视频档案、电子商务、休闲旅游、衣食住行、地理空间、文体娱乐(如篮球比赛中球员个人及赛场)等等,广义上都是数据的来源或者承载方式,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产生数量巨大的数据或者数据碎片且一直存在,只是网络时代数据变得在线了且数量越来越多,如打车软件要用一个交通的数据,如果这些东西不在线是很难使用的,而淘宝的数据值钱,正是因为在线;在线让数据搜集变得非常容易,也使得数据可以快速影响社会,如打车软件,影响出租车司机可能性比出租车公司更大;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后,科技发达,信息流通快,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越来越方便,在线的数据越来越多;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数据计量单位也从Byte、KB、MB、GB、TB发展到PB、EB、ZB、YB甚至BB、NB、DB来衡量,当数据以越来越大的量级不断增长的时候,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进行更好地管理和处理,从海量数据信息中提取洞见以对生活、商业或生产实践进行更好的指导。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Big data)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而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多种科学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过去五六十年里起起伏伏;从2010年以来,大数据的产生、计算能力、带宽、深度学习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开始从后台走到前台,今天语音识别已经是触手可达,而且发展非常快,图像方面、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技术都是如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未来ICT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当前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云计算为代表的大规模网络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是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探索创新的必然结果,深度学习为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的组织带来了一次全面领跑的机会。
工业经济、传统经济及共享经济等模式,是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看似变化无常,实则离不开社会现实、经济趋势和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共享模式带来的动能、合作及空间,使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品质的改变,开放、关联资产和共享理念必将带来的巨大价值。国内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闲置资源是共享经济产生的物质基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则使共享经济从理想成为可能;无论是大量的闲置资源,还是“云大物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都只可能发生在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经济体中;另一方面,人口优势亦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贡献动力,共享经济具有网络型经济的特点,中国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共享经济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用户节点及大数据,从而实现网络经济。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有时也特指 API的说明文档,也称为帮助文档;也可以理解为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是一组定义、程序及协议的集合,一个主要功能是提供通用功能集,程序员通过调用 API 函数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可以减轻编程任务;同时也是一种中间件,为各种不同平台提供数据共享;可以通过API 接口实现计算机软件之间的相互通信。根据单个或分布式平台上不同软件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性能,可以将 API 分为四种类型:远程过程调用(RPC),通过作用在共享数据缓存器上的过程(或任务)实现程序间的通信;标准查询语言(SQL),是标准的访问数据的查询语言,通过数据库实现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文件传输,文件传输通过发送格式化文件实现应用程序间数据共享;信息交付,指松耦合或紧耦合应用程序间的小型格式化信息,通过程序间的直接通信实现数据共享;当前应用于 API 的标准包括 ANSI 标准 SQL API;另外,还有一些应用于其它类型的标准尚在制定之中。
API 可以应用于所有计算机平台和操作系统,以不同的格式连接数据(如共享数据缓存器、数据库结构、文件框架),每种数据格式要求以不同的数据命令和参数实现正确的数据通信,但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错误。因此,除了具备执行数据共享任务所需的知识以外,这些类型的 API 还必须解决很多网络参数问题和可能的差错条件,即每个应用程序都必须清楚自身是否有强大的性能支持程序间通信。相反由于这种 API 只处理一种信息格式,所以该情形下的信息交付 API 只提供较小的命令、网络参数以及差错条件子集。正因为如此,交付 API 方式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性,所以当应用程序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时,采用信息交付 API 类型是比较理想的选择。API 与图形用户接口(GUI)或命令接口有着鲜明的差别,API 接口属于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而后两者都属于直接用户接口。
有些公司会将 API 作为其公共开放系统,即制定自己的系统接口标准,当需要执行系统整合、自定义和程序应用等操作时,公司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该接口标准调用源代码,该接口标准被称之为开放式 API;开放API(OpenAPI)也是服务型网站常见的一种应用,网站的服务商将网站服务封装成一系列API开放出去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即开放网站的API,所开放的API被称作OpenAPI(开放API);网站提供开放API后,可以吸引一些第三方的开发人员在该平台上开发商业应用;OpenAPI作为互联网在线服务的发展基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
发明内容
如何借助于各项技术,通过创新和改革帮助组织或个人,在现有或是没有资源交换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资源配置系统,确保联网的合法身份、数据有效性、数据在不同系统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一致性和不可被篡改性的情况下,推动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建立新的合作方式,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并与服务端通信将数据服务和智能服务与经济、资源和用户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研究与分配,从地理空间、时间、资源、用户、信誉、需求等大数据中挖掘价值,建立资源需求与供应的数据匹配,获取规律性模式与地理规律间的关联关系,打造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完整商业模式。
本方案所述的资源配置方法,先将复杂的资源配置关联要素进行系统化梳理,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设定一个应用级业务可参考的资源配置体系架构模型。
具体可设计一种由“用户、资源、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存在完备商业模式的三维资源配置模型(简称三维模型),达到能高效利用资源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可为开放、共享、租赁、置换、交换、交易、质押、加盟、代理、分销、众筹、投融资、物联网、零售或者批发等等应用级业务或者其分支应用级业务提供参考。
资源配置应用的关联要素有需求者、供给者、使用者、具体资源、第三方、资源配置方式等等,系统化梳理也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可以得出涵盖所有关联要素而简单化的不同维度,如资源维度、用户维度和资源配置系统维度。
资源可以是属于用户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如服务、机会、知识技能,爱心、时间、数据、流程、经验和网络等无形资源,以及商品、农副产品、设备,资产,书刊,特产,闲置物品,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有形资源。
资源配置系统(简称系统)由云端服务和客户端应用共同构成,是一个由运营方或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系统;系统通过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完成需求方与供给方的资源供需匹配或交换;运营方或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信息技术含有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可以是以API形式接入的服务;云端服务是指部署在云端或分布式服务器上的各项服务(或服务系统);客户端应用,简称APP,可以是微信服务号、移动应用程序(移动APP)、小程序或其他能满足功能的应用。
用户指资源的需求方或供给方,可以是个人或组织,需求方是需要资源的一方,可以通过系统的资源信息选择所需资源,也可以接受系统匹配推荐的资源;供给方是提供资源的一方,可以将资源通过一定的关联方式录入系统并完成认证;组织能带来行业的优势,如较大的规模和大量资源;个人能带来个体的优势,如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当组织和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为对方解决困难、扰人或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时,双方的合作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
系统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整合个人和组织的最佳能力,使个人和组织之间能量均衡、供给与需求方可以轻易通过资源配置系统完成匹配,设置结算中心、调度中心、捐助中心等虚拟组织结构。
资源与系统的具体关联方式可以是通过APP或云端服务,手动录入信息、扫描、无线通信或物联网寻址;应用级业务可以是在全面分析需求是否确实存在,共享是否优于购买、模式是否利于积极发展等基础上采用的开放、共享、租赁、置换、交换、交易、质押、加盟、代理、分销、众筹、投融资、零售或者批发等类型中的一种、多种或创新组合,可以完全开放、共享的资源属于无偿资源,否则属于有偿资源;具体资源配置方式与具体应用级业务类型相对应。
用户使用该资源配置系统前,需要使用客户端应用(APP),同意相关协议并安装,完成后即可打开查看了解试用;使用过程中,APP可以不断对用户进行“了解”,“体会”并记录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意愿直接注册并登录,体验资源分享或获取功能,发现合适资源,互动或者领用;还可以直接注册、登录并分享APP给好友,积累积分或信誉;也可以卸载APP,或者保留在需要时再用;使用过程中如果资源的供需匹配成功,则成交,无偿资源调整信誉,有偿资源调整信誉、结算、定期提现等;为保证安全,避免出现违约违法行为,寻求或发布有偿资源时,需要提交身份及资源信息认证,并提供保证;认证环节可以设置在注册登录时,也可以设置在取用、互动,寻求或发布有偿资源时。
随着业务及用户量增加,大量用户发出请求后,网络带宽和服务器I/O、业务运算、数据库和存储等等层面会出现瓶颈,需要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利用负载均衡、缓存、分布式集群等技术,把访问量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处理,从而线性扩充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架构的并发能力,达到高并发目标;随着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当拥有数百台甚至更多服务器或者有几百甚至更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会增大,甚至成为常态;为确保机器、系统的故障尽可能通过本身自动去兼容和恢复等健壮性(容错性),系统架构层面的“容错”设计也成为一个关键,可以有多个措施:设置合理的重试机制;动态剔除或者恢复异常机器,所有服务与存储要无状态路由,要支持平行扩容,能自动剔除异常机器;服务和存储要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快慢分离和解决同步阻塞等待,设置防重入,设置特殊防刷机制,弱化一致性问题等;服务降级,自动屏蔽非核心分支异常;服务的设计尽可能小和分离部署,减少服务之间的耦合,大服务变成多个小服务的服务分离,轻重分离,物理隔离。不同的业务拥有不同的业务逻辑特性,需要通过程序和系统流程来提升业务层面的容错能力,尽可能做到“不依赖于人”,可以通过设置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防止人的失误。
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下可以提供多方面支持,当网络系统有去中心化,数据有不可逆、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技术融合的思路,开发一个公有的网络生态系统,使得用户在此系统之上可以根据需求,高效率、低成本、更安全容易地进行资源配置。
区块链可以作为构造信任的方法,改变网络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将资源配置系统和区块链分布式生态体系全面融合的技术思路,把资源配置三维模型和区块链技术融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资源配置公有区块链网络生态系统(可简称“三维链”),以优化资源配置的多项核心业务:如围绕特定行业的应用需求,基于三维资源配置模型参考,可以推动建立分行业应用的细分业务,如农副产品、工业产品、能源原料等;为各应用提供数字资产发行,以及为网络中各类不同用户主体提供在三维链上的数字信用身份注册登记、管理,数据上链、数据确权、数据查询、智能合约设定、智能合约触发、自动分账等系列服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建立人与资源之间的非对称信用机制,保障数据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互联,实现公平、公正的积分或信誉体系;定额发行三维链数字资产代币,用于三维链上有偿资源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记账消耗和共识奖励,以及应用生态孵化、社区建设、商业合作、市场推广等。随着三维链业务生态不断的繁荣,币、链、产业资源配置三者间共生共荣,可以提升各自价值和效益;还可以基于三维链上大量区块化的加密数据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生态,不断挖掘潜在价值,孵化创新应用,驱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创新、网络金融服务创新、物品供应链溯源服务创新、市场服务创新等的高效协同发展。
本方案所述的资源配置系统,可以基于Java开发环境及三维模型或三维链模型,利用一些第三方依赖,开发一种资源配置系统,完成开发、调试后可以部署在如server2008云服务器上实现服务;系统技术实现上可采用分层且各层具备水平扩展能力的架构设计,如服务层、存储层、应用层、接口层、展现层、安全层等逻辑层,保证系统高连接、高并发能力。
服务层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服务、分布式消息、分布式缓存、分布式配置、区块链(如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后台可以采用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引擎)数据服务等一项或多项数据或智能(服务)技术组合;存储层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分库、NOSQL、数据同步、队列、数据缓存、固化数据的存储、区块链(如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程序;应用层架构可以采用并发结构、负载均衡、session管理、动态转静态(访问多,变化少)、业务拆分、区块链(如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实现核心的逻辑、返回html或者json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业务程序;接口层可以基于spring-boot的微服务架构,底层封装基于元数据的几大高度抽象的restful风格接口,同时也可以提供开放平台;展现层可以采用CDN、静态资源独立部署、反向代理、DNS、浏览器或者APP优化技术(缓存、压缩、合并减少请求)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程序(项目web模块);可以用客户端应用(APP)辅助系统后台与资源或者用户交互,由于资源配置系统应用领域广泛,所涉及的APP开发主要是移动端应用程序(移动APP)开发,需要依据具体应用需要及功能特性权衡选择;安全层架构可以采用防WEB攻击、数据保护、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系统架构层面的容错设计、区块链(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系统展示给用户的内容含有:系统管理后台、前端页面、客户端应用程序。
系统管理后台主要功能含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端管理,数据可视模块,功能扩展,信息录入等;系统管理含有:系统设置,地图、功能模块管理、业务设置、平台告警设置等;用户管理含有: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类型管理、注册信息管理、注册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等、账号维护、账户情况、积分情况、信誉情况等;业务管理含有:业务领域、资源管理,广告管理,费用管理,用户业务管理,链接管理,第三方、协议及指令、业务(资源)交叉配置等;资源管理含有:资源信息管理,资源类型管理,二维码管理、资源信息维护、多媒体信息、上行消息、下行消息、告警查询、资源监控、资源上下线提示、告警实时提示等;客户端管理含有:移动APP管理、微信管理、小程序管理或其他,微博管理及其他;数据可视含有:对用户、客户端、资源、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创新等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各种统计报表的分析、决策及展示、报告等可视化;功能扩展有:数据服务、智能服务、二次开发、其他扩展等。信息录入有:资源信息录入、用户信息录入、合作方信息录入等。
前端页面主要为介绍、展示、推广、引导用户接入等功能;客户端应用是主要的用户流量入口,提供如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录入、结算、评价、互动、使用资源配置应用及个人账户、信用等维护等,APP首页或合适位置设置问候推送或智能对话框。
本方案的方法,尤其是资源配置架构标准完善了不同维度间的协作体系,理清了资源配置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框架体系,降低了新型资源配置方法融入传统行业的难度,能有效引导和建立资源配置运营服务体系,确保系统的实际有效运行、可持续性和商业闭环,为不同资源配置方式提供信任、所有权记录、透明性和通信支持,实现可扩展的设备协调形式,构建高效、可信、安全的分布式资源配置网络,以及部署海量的资源和用户网络中运行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全面保障系统的用户隐私、信用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带来资源配置智能化模式的扩展,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资源配置系统作为广泛连接资源和用户的主要媒介,可以为不同类用户和资源间建立供需和高效匹配的机制,促使各个行业领域不断提升效率和效益,推动新的“资源匹配革命”,系统数百亿级的潜在用户、资源规模和交易高并发性,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庞大的、高价值的数据资产资源,如果数据资产价值体系和网络信用体系建立起来,这样的高价值数据资产以及丰富的资源就可以实现自由流动,被大规模更合理地分配,资源配置系统可以帮助这些数据进行不断消化、吸收,再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这时系统的建设、运维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收益的空间和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本方案的资源配置的方法和系统,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于资源的理解(属于个人还是群体,私有还是公有,商用还是个人使用),重新书写价值创造的法则(如资源开放共享会带来最高效率,分享知识会带来最伟大的创新),可以挖掘大众群体的多样化,使用户充满创造力并具有了指数级成长的能力,可以利用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为人类带来富足;促使我们对信用、保险和管理有了重新的思索,使我们工作、创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发生变化,保护新生经济体中人们的工作,为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日益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系统数据也给服务和产品带来学习、改进的参考价值,可以促进传统企业延长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推动公司快速学习、成长,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互联网化、大数据化的道路,帮助企业找到定制商品、订单生产、用户供应的新路子,启发企业了解用户需要,定制用户心愿,培养粉丝,商品可以通过系统直接供应给用户,省去中间商流通环节,促使形成物美价廉的新型经济模式,任何个体可以借助系统轻松交换资源,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或闲置资源,增加活跃度,用户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快速试验、重复、适应和发展,以更节省成本、更快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将全球化的问题通过本地化来解决(如有效并大范围地解决环境变化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先将复杂的资源配置应用关联要素进行了系统化梳理,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分析,以应用级业务功能划分为主要原则,设定一个应用级业务可参考的资源配置体系架构模型。
设计一种“用户、资源、资源配置系统”三维存在完备商业模式的资源配置模型,能高效利用资源和利益相关者;可为开放、共享、租赁、置换、交换、交易、质押、加盟、代理、分销、众筹、投融资、物联网、零售或者批发等等应用级业务或者其分支应用级业务提供参考。
资源可以是属于用户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如服务、机会、知识技能,爱心、时间、数据、流程、经验和网络等无形资源,以及商品、农副产品、设备,资产,书刊,特产,闲置物品,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有形资源。
资源配置系统(后简称系统)由云端服务和客户端应用共同构成,是一个由运营方或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系统;系统通过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完成需求方与供给方的资源供需匹配或配置;运营方或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信息技术可以包括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匹配推荐;云端服务是指部署在云端或分布式服务器上的各项服务(或服务系统);客户端应用,简称APP,可以是微信服务号、移动应用程序(移动APP)、小程序或其他能满足功能的应用。
用户指资源的需求方或供给方,可以是个人或组织,需求方是需要资源的一方,可以通过系统的资源信息选择所需资源,也可以接受系统匹配推荐的资源;供给方是提供资源的一方,可以将资源通过一定的关联方式录入系统并完成认证;组织能带来行业的优势,如较大的规模和大量资源;个人能带来个体的优势,如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当组织和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为对方解决困难、扰人或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时,双方的合作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
系统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整合个人和组织的最佳能力,使个人和组织之间能量均衡,使得供给与需求方可以轻易通过资源配置系统完成匹配,设置结算中心、调度中心、捐助中心等虚拟组织结构。
资源与系统的具体关联方式可以是通过APP或云端服务,手动录入信息、扫描、无线通信或物联网寻址;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在全面分析需求是否确实存在,共享是否优于购买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共享、置换、质押以及购买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可以开放共享的资源属于无偿资源,其他则属于有偿资源。
用户使用该资源配置系统前,需要使用APP,同意相关协议并安装,完成后即可打开查看了解试用;使用过程中,APP可以不断对用户进行“了解”,“体会”并记录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意愿直接注册并登录,体验资源分享或获取功能,发现合适资源,互动或者领用;还可以直接注册、登录并分享APP给好友,积累积分或信誉;也可以卸载APP,或者保留在需要时再用;使用过程中如果资源的供需匹配成功,则成交,无偿资源只调整信誉,有偿资源调整信誉、结算、定期提现;为保证安全,避免出现违约违法行为,寻求或发布付费资源时,需要提交身份及资源信息认证,并提供保证;认证环节可以设置在注册登录时,也可以设置在取用、互动,寻求或发布付费资源时。
随着业务及用户量增加,大量用户发出请求后,网络带宽和服务器I/O、业务运算、数据库和存储等等层面会出现瓶颈,需要通过垂直或水平等扩展方式来解决。垂直扩展是提升单机的处理能力,即增强单机硬件性能或提升单机架构性能,提升单机硬件性能是最快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时间成本几乎可以不考虑,单一个体“失误”发生的概率通常也不大;但是单机的性能是有极限的,用户的增长理论上是无限的,所以系统架构应当具备水平扩展的潜力;水平扩展本质上是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利用负载均衡、缓存、分布式集群等技术,把访问量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处理,从而线性扩充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达到高并发目标。
随着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当拥有数百台甚至更多服务器或者有几百甚至更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会增大,甚至成为常态。为确保机器、系统的故障尽可能通过本身自动去兼容和恢复等健壮性(容错性),系统架构层面的“容错”设计也成为一个关键。重试机制方面,简单重试成功率过低,必须使用在恰当的场景,且会带来过高的流量冲击,不宜做重试行为;主备服务的自动重试或者切换,通常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触发重试机制,对于用户的请求来说,耗时会增加,存在主备服务一起陷入异常的可能,须慎重使用。动态剔除或者恢复异常机器方面,所有服务与存储要无状态路由,要支持平行扩容,能自动剔除异常机器。超时时间设定方面,服务和存储要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超时时间设置过短带来成功率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快慢分离和解决同步阻塞等待等来优化;针对等待超时的成功与否两种情况,设置防重入;超时成功情况下,特殊防刷机制能起到避免被刷的作用;弱化一致性问题(核心服务,通过异步重试的方式,达到最终一致性),以追求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服务降级,自动屏蔽非核心分支异常方面,服务中有不可以跳过的核心环节,也有非核心环节,可以对非核心环节设置一个较低的超时时间,一旦超时则旁路掉,继续按照正常逻辑进行业务流程。服务解耦、物理隔离方面,服务的设计尽可能小和分离部署,减少服务之间的耦合,某个模块的故障不会造成太多影响;大服务变成多个小服务的服务分离,主存储的压力分流,存储之间彼此物理隔离,确保故障不会相互影响;轻重分离,物理隔离,集群内的机器跨机房部署一致的服务,紧急时相互支援和切换,使一个集群的问题不影响到另一个集群,保证用户核心功能正常。
不同的业务拥有不同的业务逻辑特性,各业务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失误”,需要通过程序和系统流程来提升业务层面的容错能力,尽可能做到“不依赖于人”。可以通过设置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集合多项业务的搭配检查规则,检查规则的数目随业务逐步增加,包括检查各种关联配置参数等简单的规则和较复杂的业务逻辑规则;业务配置检查规则的建设逻辑需要防止误杀;流程的执行不能通过“口头约定”,需要固化为平台程序的一部分;通过程序和系统对业务逻辑和流程的保证,防止“人的失误”。
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下可以提供多方面支持,形成区块链分布式生态体系;当系统有去中心化,数据有不可逆、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安全需求的情况下,区块链可以作为构造信任的方法,改变网络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采用资源配置系统和区块链分布式生态体系全面融合的技术思路,把资源配置三维模型和区块链技术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网络生态系统,可简称资源配置“三维链”模型,使得在此系统之上可以根据需求,高效率、低成本地建立资源配置应用,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的多项核心业务:如围绕特定行业的应用需求,基于三维资源配置模型参考,可以推动建立分行业应用的细分业务,如农副产品、工业产品、能源原料等;为各应用提供数字资产发行,以及为网络中各类不同用户主体提供在三维链上的数字信用身份注册登记、管理,数据上链、数据确权、数据查询、智能合约设定、智能合约触发、自动分账等系列服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建立人与资源之间的非对称信用机制,保障数据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互联,实现公平、公正的积分或信誉体系;定额发行三维链数字资产代币,用于三维链上有偿资源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记账消耗和共识奖励,以及应用生态孵化、社区建设、商业合作、市场推广等。随着三维链业务生态不断的繁荣,币、链、产业资源配置三者间共生共荣,可以提升各自价值和效益;还可以基于三维链上大量区块化的加密数据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生态,不断挖掘潜在价值,孵化创新应用,驱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创新、网络金融服务创新、物品供应链溯源服务创新、市场服务创新等的高效协同发展。
资源配置系统作为广泛连接资源和用户的主要媒介,可以为不同类用户和资源间建立供需和高效匹配的机制,促使各个行业领域不断提升效率和效益,推动新的“资源匹配革命”;资源匹配系统数百亿级的潜在用户、资源规模和交易高并发性,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庞大的、高价值的数据资产资源,如果数据资产价值体系和网络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高价值数据资产以及丰富资源就难以实现自由流动,无法被大规模更合理地配备。区块链技术与网络资源配置系统的融合,可以变革各行业的商业模式,例如物联网、传感器能获得一些数据,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或者医疗机构可能都这些数据,数据产生的价值可以摊薄成本进而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资源配置系统可以帮助这些数据进行不断消化、吸收,再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这时系统的建设、运维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收益的空间和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基于三维链模型的资源配置系统的开发,可以基于操作系统:Windows 系列/Linux 系列/MacOS 32 位或 64 位在JDK 1.6/1.7 32 位或 64 位环境下,开发基于WEB容器:Tomcat 8.0/7.0, Jetty、JBoss 等的标准JAVA Servlet 2.5 工程项目,可以整体由Maven进行管理;数据库方面可以采用MySQL 5.5、MariaDB 5.5或者其组合,形成如win7(64位)+JDK 1.7(64 位)+Tomcat 7.0+MariaDB 5.5 (64 位) 典型的开发环境组合;开发、调试完成后可以部署在如server2008云服务器上实现服务。
可能会用到的第三方依赖有:Spring 3.2,主要应用 IOC、AOP、事件、JDBC、事务管理、工作调度;druid 1.0,数据库连接池;fastjson 1.1,JSON 格式化工具;log4j 2.3,日志工具;poi-3.11,excel文档处理工具;shiro-1.2.3,权限管理框架;netty -4.0.40,socket框架以及区块链、数据、AI等服务的相关依赖文件等。
系统技术实现上可采用分层且各层具备水平扩展能力的架构设计,如服务层、存储层、应用层、接口层、展现层、安全层等逻辑层,保证系统高连接、高并发能力。
服务层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服务、分布式消息、分布式缓存、分布式配置、区块链(如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可以基于 Netty+Spring+MyBatis 框架实现服务端程序(项目server模块),可以通过异步通信技术实现高连接与高并发;项目server模块包含了服务器与移动应用或资源模块交互等相应类,如项目入口类、数据接收核心类、指令反馈响应类等;后台可以采用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引擎)数据服务等一项或多项数据或智能(服务)技术组合;
存储层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分库、NOSQL、数据同步、队列、数据缓存、固化数据的存储、区块链(如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程序(项目core模块),项目core模块主要是项目中通用类、协议解析类和业务处理类等;协议解析核心接口定义了协议解析的框架接口(Netty 接收原始报文后通过调用IProtocol判定是协议类型,再给相应的协议进行解析);协议解码器处理流程为:设备资源-Netty-队列缓存-解析线程-数据处理-数据库;Netty 是异步通信框架支持高连接数、高并发作为数据入口;队列缓存是数据接收后放入缓存后通过如先进先出的队列算法进行数据管理,等待数据处理;解析线程是协议解析通过多线程并发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处理的并发量进行优化并发数;数据处理是协议解析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写入数据库;数据库存储上报各种数据信息;如有些框架集成了redis缓存,通过简单的注解就能使用缓存。数据库(CHARSET=utf8)表包括:地址信息表、第三方接口信息表、资源信息表、资源二维码信息表、资源更新信息表、资源类型信息表、设备资源类型信息表、资源使用记录信息表、指令信息表、用户信息表、用户类型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管理员角色信息表、管理员权限信息表、管理员角色权限关系表等。
应用层架构可以采用并发结构、负载均衡、session管理、动态转静态(访问多,变化少)、业务拆分、区块链(如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实现核心的逻辑、返回html或者json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业务程序,如接入网关应用可以采用mina+spring架构,独立于其他应用,主要负责维护接入设备资源的tcp链接、上行以及下行消息的解码、编码,网关同时支持一些现有协议,也支持协议扩展而不需要改动任何原有代码;可以采用json消息通过MQ消息队列与业务平台进行交互,支持ActiveMQ和RabbitMQ,能够无缝接入各种异构系统;消息处理应用可以采用spring+mysql+redis+mongoDB框架,是基于事件驱动的责任链设计模式处理设备资源上行消息、批量存储消息、gps纠偏、发布设备资源重要消息(告警,上下线等)等平台业务处理,提供消息处理扩展接口而不需要改动任何原有代码。
接口层可以基于spring-boot的微服务架构,底层封装基于元数据的几大高度抽象的restful风格接口(包括CRUD接口、复杂查询接口、下发消息接口等个性化定制接口),业务系统无需再单独开发数据库相关操作的代码(增加新的数据库表只需要建立entity映射,即可实现增上改查等功能),只需关注业务逻辑开发即可;同时也可以提供开放平台,遵循标准oauth2.0,提供几大基于元数据的高度抽象的restful风格的增删改查数据接口以及部分个性化定制的业务接口;开放平台支持接口调用频率控制(基于令牌桶算法),支持ip黑白名单、接口调用权限等功能。
展现层可以采用CDN、静态资源独立部署、反向代理、DNS、浏览器或者APP优化技术(缓存、压缩、合并减少请求)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程序(项目web模块);项目web模块可以基于 Spring+SpringMVC+MyBatis+Shiro 框架实现,主要包括web页面和对应的控制类;web端也可以对JQuery EasyUI进行了二次封装,提供部分js常用组件,对于普通的CRUD操作只需按照模板开发相关的界面即可完美展现,web端也可以同时集成对设备资源上下线、告警等重要信息实时推送提醒消息;可以用客户端应用程序(尤其是移动端应用,移动APP)辅助系统后台与资源或者用户交互。
移动端应用程序(移动APP)的具体实现有原生APP(Native App)和Web App(也可以称为框架APP)两种情况:原生APP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采用不同的语言和框架进行开发,通常是由“云服务器数据+APP应用客户端”两部份构成,APP应用所有的UI元素、数据内容、逻辑框架均安装在移动终端上;而Web App具有跨平台的优势,通常由“HTML5云网站+APP应用客户端”两部份构成,APP应用客户端只需安装应用的框架部份,而应用的数据则是每次打开APP的时候,需要去云端取数据呈现给用户;也可以理解为是将移动Web地址等内容打包、发布而形成的一个超级链接。Web APP每次打开APP,都要通过APP框架向云网站取UI及数据;移动用户无法上网则无法访问APP应用中的数据;框架型的APP无法调用移动终端的硬件设备(语音、摄像头、短信、GPS、蓝牙、重力感应等),访问速度受移动终端上网的限制,每次使用均会消耗一定的上网流量;但是框架型APP应用的安装包小巧,只包含框架文件,而大量的UI元素、数据内容刚存放在云端; APP用户每次都可以访问到实时的最新的云端数据,无须频繁更新APP应用,与云端实现的是实时数据交互。Native App(原生型APP)应用每次获取最新的APP功能,需要升级APP应用,涉及到每次要向各个应用商店进行提交审核;原生型APP应用的安装包相对较大,包含UI元素、数据内容、逻辑框架;但是移动用户无法上网也可访问APP应用中以前下载的数据,原生型的APP可以调用移动终端的硬件设备(语音、摄像头、短信、GPS、蓝牙、重力感应等)。移动Web无所不在,是目前唯一的支持各种设备访问的内容平台,与桌面Web一样移动Web支持各种标准的协议,可以将各种移动交互与桌面任务有效地连接了起来;而开发Native App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的特性,而这一点往往是Web浏览器做不到的,所以对一个需要调用终端硬件设备的产品,Native App是最佳的选择;而以展示、交互功能为主,又需要频繁更新数据的应用,移动Web或Web App则是更好的选择。由于资源配置系统应用领域广泛,所涉及的移动端应用程序开发,需要依据具体应用需要及功能特性权衡选择,本方案需要使用移动APP调用移动端摄像头及定位功能,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采用原生APP(Native App)开发模式。
安全层架构可以采用防WEB攻击、数据保护、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系统架构层面的容错设计(如合理的重试机制、动态剔除或者恢复异常机器、服务降级、服务解耦、物理隔离)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与区块链(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技术结合。
上述实施资源配置系统的方案中所述的设备资源可以是带有传感器、北斗或 GPS定位、网络管控、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功能的物理设备资源;嵌入式系统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个体或者个体的一部分,接收到信息后能进行一定处理并与网络通信;网络相当于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一般是通过 TCP 或 UDP方式连接服务器;展示给用户的内容含有:系统管理后台、前端页面、微信服务号及移动端APP。
系统管理后台主要功能含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端管理,数据可视模块,功能扩展,信息录入等;系统管理含有:系统设置,地图、功能模块管理、业务设置、平台告警设置等;用户管理含有: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类型管理、注册信息管理、注册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等、账号维护、账户情况、积分情况、信誉情况等;业务管理含有:业务领域、资源管理,广告管理,费用管理,用户业务管理,链接管理,第三方、协议及指令(如命令、文本下发、监听、点名等)、业务(资源)交叉配置等;客户端管理含有:APP管理,微信管理,微博管理及其他;数据可视含有:对用户、客户端、资源、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创新等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各种统计报表的分析、决策及展示、报告等可视化;功能扩展有:数据服务、智能服务、二次开发、其他扩展等;信息录入有:资源信息录入、用户信息录入、合作方信息录入等;资源管理含有:资源信息管理,资源类型管理,二维码管理、资源信息维护、多媒体信息、上行消息、下行消息、告警查询、资源监控、资源上下线提示、告警实时提示等。
前端页面主要为介绍、展示、推广、引导用户接入等功能;微信服务号及移动端APP功能类似,是主要的用户流量入口,提供如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录入、结算、评价、互动、使用资源配置应用及个人账户、信用等维护等。

Claims (10)

1.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先将复杂的资源配置关联要素进行系统化梳理,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设定一个应用级业务可参考的资源配置体系架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体系架构模型是一种由“用户、资源、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三维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模型存在完备商业模式,能高效利用资源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可为开放、共享、租赁、置换、交换、交易、质押、加盟、代理、分销、众筹、投融资、物联网、零售或者批发等等应用级业务或者其分支应用级业务提供参考;所述资源配置关联要素有需求者、供给者、使用者、具体资源、第三方、资源配置方式等等;所述系统化梳理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可以得出涵盖所有关联要素而简单化的不同维度;所述不同维度是资源维度、用户维度和资源配置系统维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可以是属于用户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如服务、机会、知识技能,爱心、时间、数据、流程、经验和网络等无形资源,以及商品、农副产品、设备,资产,书刊,特产,闲置物品,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有形资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系统(简称系统)由云端服务和客户端应用(APP)共同构成,是一个由运营方或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系统;所述系统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整合个人和组织的最佳能力,使个人和组织之间能量均衡、供给与需求方可以轻易通过资源配置系统完成匹配,设置结算中心、调度中心、捐助中心等虚拟组织结构;所述系统通过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完成需求方与供给方的资源供需匹配或交换;运营方或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信息技术含有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云端服务是指部署在云端或分布式服务器上的各项服务(或服务系统);客户端应用,简称APP,可以是微信服务号、移动应用程序(移动APP)、小程序或其他能满足功能的应用;所述资源与系统的具体关联方式可以是通过APP或云端服务,手动录入信息、扫描、无线通信或物联网寻址;所述应用级业务可以是在全面分析需求是否确实存在,共享是否优于购买、模式是否利于积极发展等基础上采用的开放、共享、租赁、置换、交换、交易、质押、加盟、代理、分销、众筹、投融资、零售或者批发等类型中的一种、多种或创新组合,可以完全开放、共享的资源属于无偿资源,否则属于有偿资源;具体资源配置方式与具体应用级业务类型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指资源的需求方或供给方,可以是个人或组织,需求方是需要资源的一方,可以通过系统的资源信息选择所需资源,也可以接受系统匹配推荐的资源;供给方是提供资源的一方,可以将资源通过一定的关联方式录入系统并完成认证;组织能带来行业的优势,如较大的规模和大量资源;个人能带来个体的优势,如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当组织和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为对方解决困难、扰人或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时,双方的合作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使用该资源配置系统前,需要使用客户端应用(APP),同意相关协议并安装,完成后即可打开查看了解试用;使用过程中,APP可以不断对用户进行“了解”,“ 体会”并记录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意愿直接注册并登录,体验资源分享或获取功能,发现合适资源,互动或者领用;还可以直接注册、登录并分享APP给好友,积累积分或信誉;也可以卸载APP,或者保留在需要时再用;使用过程中如果资源的供需匹配成功,则成交,无偿资源调整信誉,有偿资源调整信誉、结算、定期提现等;为保证安全,避免出现违约违法行为,寻求或发布有偿资源时,需要提交身份及资源信息认证,并提供保证;认证环节可以设置在注册登录时,也可以设置在取用、互动,寻求或发布有偿资源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随着业务及用户量增加,大量用户发出请求后,网络带宽和服务器I/O、业务运算、数据库和存储等等层面会出现瓶颈,需要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利用负载均衡、缓存、分布式集群等技术,把访问量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处理,从而线性扩充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架构的并发能力,达到高并发目标;随着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当拥有数百台甚至更多服务器或者有几百甚至更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会增大,甚至成为常态;为确保机器、系统的故障尽可能通过本身自动去兼容和恢复等健壮性(容错性),系统架构层面的“容错”设计也成为一个关键,可以有多个措施:设置合理的重试机制;动态剔除或者恢复异常机器,所有服务与存储要无状态路由,要支持平行扩容,能自动剔除异常机器;服务和存储要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快慢分离和解决同步阻塞等待,设置防重入,设置特殊防刷机制,弱化一致性问题等;服务降级,自动屏蔽非核心分支异常;服务的设计尽可能小和分离部署,减少服务之间的耦合,大服务变成多个小服务的服务分离,轻重分离,物理隔离;不同的业务拥有不同的业务逻辑特性,需要通过程序和系统流程来提升业务层面的容错能力,尽可能做到“不依赖于人”,可以通过设置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防止人的失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有去中心化,数据有不可逆、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技术融合的思路,开发一个公有的网络生态系统,使得用户在此系统之上可以根据需求,高效率、低成本、更安全容易地进行资源配置;所述系统和区块链分布式生态体系全面融合的技术思路,把资源配置三维模型和区块链技术融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资源配置公有区块链网络生态系统(可简称“三维链”),以优化资源配置的多项核心业务:如围绕特定行业的应用需求,基于三维资源配置模型参考,可以推动建立分行业应用的细分业务;为各应用提供数字资产发行,以及为网络中各类不同用户主体提供在三维链上的数字信用身份注册登记、管理,数据上链、数据确权、数据查询、智能合约设定、智能合约触发、自动分账等系列服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建立人与资源之间的非对称信用机制,保障数据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价值互联,实现公平、公正的积分或信誉体系;定额发行三维链数字资产代币,用于三维链上有偿资源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记账消耗和共识奖励,以及应用生态孵化、社区建设、商业合作、市场推广等;随着三维链业务生态不断的繁荣,币、链、产业资源配置三者间共生共荣,可以提升各自价值和效益;还可以基于三维链上大量区块化的加密数据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生态,不断挖掘潜在价值,孵化创新应用,驱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创新、网络金融服务创新、物品供应链溯源服务创新、市场服务创新等的高效协同发展。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可以基于Java开发环境及三维模型或三维链模型,利用一些第三方依赖实现,完成开发、调试后可以部署在如server2008云服务器上实现服务;所述系统技术实现上可采用分层且各层具备水平扩展能力的架构设计,如服务层、存储层、应用层、接口层、展现层、安全层等逻辑层,保证系统高连接、高并发能力;服务层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服务、分布式消息、分布式缓存、分布式配置、区块链(如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后台可以采用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引擎)数据服务等一项或多项数据或智能(服务)技术组合;存储层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分库、NOSQL、数据同步、队列、数据缓存、固化数据的存储、区块链(如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程序;应用层架构可以采用并发结构、负载均衡、session管理、动态转静态(访问多,变化少)、业务拆分、区块链(如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实现核心的逻辑、返回html或者json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业务程序;接口层可以基于spring-boot的微服务架构,底层封装基于元数据的几大高度抽象的restful风格接口,同时也可以提供开放平台;展现层可以采用CDN、静态资源独立部署、反向代理、DNS、浏览器或者APP优化技术(缓存、压缩、合并减少请求)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实现程序(项目web模块);可以用客户端端应用程序(APP)辅助系统后台与资源或者用户交互,由于资源配置系统应用领域广泛,所涉及的客户端应用主要为移动端应用(移动APP)开发,需要依据具体应用需要及功能特性权衡选择;安全层架构可以采用防WEB攻击、数据保护、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系统架构层面的容错设计、区块链(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等一项或多项技术组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展示给用户的内容含有:系统管理后台、前端页面、客户端应用;系统管理后台主要功能含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端管理,数据可视模块,功能扩展,信息录入等;系统管理含有:系统设置,地图、功能模块管理、业务设置、平台告警设置等;用户管理含有: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用户类型管理、注册信息管理、注册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等、账号维护、账户情况、积分情况、信誉情况等;业务管理含有:业务领域、资源管理,广告管理,费用管理,用户业务管理,链接管理,第三方、协议及指令、业务(资源)交叉配置等;资源管理含有:资源信息管理,资源类型管理,二维码管理、资源信息维护、多媒体信息、上行消息、下行消息、告警查询、资源监控、资源上下线提示、告警实时提示等;客户端管理含有:移动APP管理、微信管理、小程序管理或其他,微博管理及其他;数据可视含有:对用户、客户端、资源、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创新等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各种统计报表的分析、决策及展示、报告等可视化;功能扩展有:数据服务、智能服务、二次开发、其他扩展等;信息录入有:资源信息录入、用户信息录入、合作方信息录入等;前端页面主要为介绍、展示、推广、引导用户接入等功能;客户端应用是主要的用户流量入口,提供如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录入、结算、评价、互动、使用资源配置应用及个人账户、信用等维护等,APP首页或合适位置设置问候推送或智能对话框。
CN201810143599.2A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10147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3599.2A CN110147915A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3599.2A CN110147915A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915A true CN110147915A (zh) 2019-08-20

Family

ID=6758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3599.2A Pending CN110147915A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7915A (zh)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4047A (zh) * 2019-09-28 2020-01-17 苏州创旅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可视化配置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运营管理方法
CN110727611A (zh) * 2019-09-09 2020-01-24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状态监测的可配置一致性验证系统
CN110825703A (zh) * 2019-11-01 2020-02-21 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时任务实现文件系统弹性伸缩的方法
CN111124617A (zh) * 2019-12-24 2020-05-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的创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314212A (zh) * 2020-01-16 2020-06-19 青木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etty与插件机制的API网关及控制方法
CN111737653A (zh) * 2020-08-05 2020-10-02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处理能力的授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858030A (zh) * 2020-06-17 2020-10-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的资源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2095A (zh) * 2020-07-30 2020-11-13 深圳市高德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业务调度管理系统
CN112085412A (zh) * 2020-09-21 2020-12-15 王渡江 一种资源优化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
CN112215708A (zh) * 2020-10-21 2021-01-12 刘腾蛟 共享版权创意设计平台系统、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2328586A (zh) * 2020-11-17 2021-02-05 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递归区块链的人力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47389A (zh) * 2020-09-27 2021-02-09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任务构建及完成信息验证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633998A (zh) * 2020-12-23 2021-04-0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分公司 税务大数据决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764826A (zh) * 2020-12-30 2021-05-0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 tuxedo资源批量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804164A (zh) * 2021-04-01 2021-05-14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流量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837130A (zh) * 2021-03-01 2021-05-2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68700A (zh) * 2021-05-21 2021-08-17 王志斌 一种用于智慧医疗的互联网+资源管理方法
CN113421028A (zh) * 2021-07-21 2021-09-21 杭州玳数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水位监测平台及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23109A (zh) * 2021-08-24 2021-09-21 深圳兆瑞优品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个人计算机用户的指定数据共享方法
WO2021218302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机器学习模型参数传递方法及装置
CN113687876A (zh) * 2021-08-17 2021-11-2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信息处理方法、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743885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级数据服务访问的建设方法
CN113947485A (zh) * 2021-10-25 2022-01-18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区块链可定制化系统
CN114005525A (zh) * 2021-12-31 2022-02-01 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手术耗材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56554A (zh) * 2021-12-06 2022-04-15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385191A (zh) * 2021-12-11 2022-04-22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t的知识资产交易管理系统
CN114780228A (zh) * 2022-06-23 2022-07-22 浙江九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资源创建方法及系统
CN114884982A (zh) * 2022-03-28 2022-08-09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多矿山用户在线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037620A (zh) * 2022-05-18 2022-09-0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向边缘智能网关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5099790A (zh) * 2022-07-27 2022-09-23 成都峰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企业管理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CN115174148A (zh) * 2022-06-02 2022-10-11 深圳市中天地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的云服务管理方法及人工智能平台
CN115345388A (zh) * 2022-10-19 2022-11-15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砂石资源供需精准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029759A (zh) * 2023-01-31 2023-04-28 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生产产业链动态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US20230385265A1 (en) * 2022-05-30 2023-11-30 Vmware, Inc. Data lake with transactional semantics
CN117151255A (zh) * 2023-10-30 2023-12-01 速源芯(东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储能电池充放电调度管理系统
CN117436718A (zh) * 2023-10-06 2024-01-23 纬创软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引擎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
CN117950787A (zh) * 2024-03-22 2024-04-30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069930A (zh) * 2024-04-17 2024-05-24 杭州高能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匹配分析的投资动态推荐方法与系统
CN120104349A (zh) * 2025-05-08 2025-06-06 北京安宁创新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资源的共享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Cited B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7611A (zh) * 2019-09-09 2020-01-24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状态监测的可配置一致性验证系统
CN110727611B (zh) * 2019-09-09 2022-01-07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状态监测的可配置一致性验证系统
CN110704047B (zh) * 2019-09-28 2022-09-06 苏州创旅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可视化配置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运营管理方法
CN110704047A (zh) * 2019-09-28 2020-01-17 苏州创旅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可视化配置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运营管理方法
CN110825703A (zh) * 2019-11-01 2020-02-21 浪潮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时任务实现文件系统弹性伸缩的方法
CN110825703B (zh) * 2019-11-01 2023-04-11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定时任务实现文件系统弹性伸缩的方法
CN111124617A (zh) * 2019-12-24 2020-05-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的创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314212A (zh) * 2020-01-16 2020-06-19 青木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etty与插件机制的API网关及控制方法
CN111314212B (zh) * 2020-01-16 2022-04-19 青木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etty与插件机制的API网关及控制方法
JP7418610B2 (ja) 2020-04-28 2024-01-19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機械学習モデルパラメータを転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3523073A (ja) * 2020-04-28 2023-06-01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機械学習モデルパラメータを転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1218302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机器学习模型参数传递方法及装置
CN111858030B (zh) * 2020-06-17 2024-03-2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的资源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58030A (zh) * 2020-06-17 2020-10-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的资源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2095A (zh) * 2020-07-30 2020-11-13 深圳市高德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业务调度管理系统
CN111737653A (zh) * 2020-08-05 2020-10-02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处理能力的授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085412A (zh) * 2020-09-21 2020-12-15 王渡江 一种资源优化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
CN112085412B (zh) * 2020-09-21 2023-11-17 王渡江 一种资源优化分配系统及分配方法
CN112347389A (zh) * 2020-09-27 2021-02-09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任务构建及完成信息验证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215708A (zh) * 2020-10-21 2021-01-12 刘腾蛟 共享版权创意设计平台系统、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2215708B (zh) * 2020-10-21 2025-02-14 刘腾蛟 共享版权创意设计平台系统、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2328586A (zh) * 2020-11-17 2021-02-05 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递归区块链的人力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28586B (zh) * 2020-11-17 2023-11-03 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递归区块链的人力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633998A (zh) * 2020-12-23 2021-04-0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分公司 税务大数据决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633998B (zh) * 2020-12-23 2024-03-2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分公司 税务大数据决策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764826A (zh) * 2020-12-30 2021-05-0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 tuxedo资源批量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764826B (zh) * 2020-12-30 2024-05-1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 tuxedo资源批量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837130A (zh) * 2021-03-01 2021-05-2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04164A (zh) * 2021-04-01 2021-05-14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流量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804164B (zh) * 2021-04-01 2021-07-27 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流量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268700A (zh) * 2021-05-21 2021-08-17 王志斌 一种用于智慧医疗的互联网+资源管理方法
CN113421028A (zh) * 2021-07-21 2021-09-21 杭州玳数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水位监测平台及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43885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级数据服务访问的建设方法
CN113743885B (zh) * 2021-08-11 2024-04-19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级数据服务访问的建设方法
CN113687876B (zh) * 2021-08-17 2023-05-2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信息处理方法、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687876A (zh) * 2021-08-17 2021-11-2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信息处理方法、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23109B (zh) * 2021-08-24 2021-10-29 深圳兆瑞优品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个人计算机用户的指定数据共享方法
CN113423109A (zh) * 2021-08-24 2021-09-21 深圳兆瑞优品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个人计算机用户的指定数据共享方法
CN113947485A (zh) * 2021-10-25 2022-01-18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区块链可定制化系统
CN114356554A (zh) * 2021-12-06 2022-04-15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385191A (zh) * 2021-12-11 2022-04-22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t的知识资产交易管理系统
CN114005525B (zh) * 2021-12-31 2022-03-04 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手术耗材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5525A (zh) * 2021-12-31 2022-02-01 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手术耗材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4982A (zh) * 2022-03-28 2022-08-09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多矿山用户在线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884982B (zh) * 2022-03-28 2023-11-07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多矿山用户在线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037620B (zh) * 2022-05-18 2024-05-1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向边缘智能网关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5037620A (zh) * 2022-05-18 2022-09-0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向边缘智能网关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US20230385265A1 (en) * 2022-05-30 2023-11-30 Vmware, Inc. Data lake with transactional semantics
CN115174148A (zh) * 2022-06-02 2022-10-11 深圳市中天地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的云服务管理方法及人工智能平台
CN115174148B (zh) * 2022-06-02 2023-11-24 宇文道静 面向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的云服务管理方法及人工智能平台
CN114780228B (zh) * 2022-06-23 2022-09-16 浙江九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资源创建方法及系统
CN114780228A (zh) * 2022-06-23 2022-07-22 浙江九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资源创建方法及系统
CN115099790A (zh) * 2022-07-27 2022-09-23 成都峰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企业管理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CN115345388A (zh) * 2022-10-19 2022-11-15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砂石资源供需精准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5345388B (zh) * 2022-10-19 2023-01-17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砂石资源供需精准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029759B (zh) * 2023-01-31 2024-03-19 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生产产业链动态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6029759A (zh) * 2023-01-31 2023-04-28 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生产产业链动态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7436718B (zh) * 2023-10-06 2024-05-14 纬创软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引擎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
CN117436718A (zh) * 2023-10-06 2024-01-23 纬创软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引擎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
CN117151255B (zh) * 2023-10-30 2024-01-26 速源芯(东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储能电池充放电调度管理系统
CN117151255A (zh) * 2023-10-30 2023-12-01 速源芯(东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储能电池充放电调度管理系统
CN117950787A (zh) * 2024-03-22 2024-04-30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50787B (zh) * 2024-03-22 2024-05-31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069930A (zh) * 2024-04-17 2024-05-24 杭州高能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匹配分析的投资动态推荐方法与系统
CN118069930B (zh) * 2024-04-17 2024-08-30 杭州高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匹配分析的投资动态推荐方法与系统
CN120104349A (zh) * 2025-05-08 2025-06-06 北京安宁创新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资源的共享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7915A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系统
Pang A new consensus protocol for blockchain interoperability architecture
Bhagavatula et 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India: An overview
CN109697606A (zh) 基于创新性的信誉证明共识协议的分布式网络及生态系统
Huateng et al. The Chinese digital economy
Morey et al. Moving climate innovation into the 21st century: emerging lessons from other sectors and options for a new climate innovation initiative
Caliskan The rise and fall of Electra: emerg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global cryptocurrency community
Chen et al. Family business in China, Volume 2: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Hooks The mesh economy: How blockchain and alternative networks can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and facilitate economic inclusion
Moni et al. Cellular phones for women's empowerment in rural Bangladesh
Ouyang et al. 6G Network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Wang et al. [Retracted] Model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im Korean informatization policy
Guowu et al. Globalization and domestic coping strateg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clusters
Iqbal et al.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EZs): Pakistan a Case in Point
Liu et al. Research 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i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ided Analysis
Tao Management of System and Strategies for Product Innovation
Radice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hinese Accounting Sector
BENTAHAR et al. Economic Diplomacy in the Digital Era: Morocco’s Roadmap for Africa
Rikap et al. The interplays of US, China and their intellectual monopolies
Ya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management in conditions of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Hakanen et al. Self-Regulation and Code of Conduct in the Community: Four Pilots on Utilising Decentralis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and Collective Governance
O'Hare et al. Convergence and Disruption in Digital Society--Money, Secure Communication, Digital Objects and Generative AI in Spatial Mixed Reality
Kim Korean 12 informatization policy
Dudov Anton Dziatkovski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