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7115A -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7115A
CN110147115A CN201910543266.3A CN201910543266A CN110147115A CN 110147115 A CN110147115 A CN 110147115A CN 201910543266 A CN201910543266 A CN 201910543266A CN 110147115 A CN110147115 A CN 110147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system
load
spin load
satellit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32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7115B (zh
Inventor
曹喜滨
魏承
王峰
赵亚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432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7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7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7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它属于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案中旋转载荷姿态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根据旋转载荷卫星系统工作模式和结构特点,建立能够根据卫星平台和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位置测量信息求解出电磁力作用点位置的模型,模型同时具有输出各磁极磁隙变化的能力;结合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解算结果,依次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卫星平台平动所需电磁力,基于动力学前馈补偿的PD控制方法设计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电磁力;最后根据电磁力配置结果和相应的作用点位置,得到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完成旋转载荷卫星系统控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洛伦兹力磁悬浮轴承构型,以旋转载荷为中心、卫星平台随动控制的旋转载荷卫星系统星上载荷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任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星上旋转载荷的姿态精度及稳定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星上旋转载荷的自旋精度和抑制卫星平台中高频振动传递,现阶段将刚度较低的磁阻力磁悬浮轴承构型应用为旋转载荷连接关节以实现软连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传统控制方案是在卫星平台高精度姿态控制的基础上,控制轴承磁隙稳定使得旋转载荷跟随卫星平台运动以达到预期的在轨状态。该控制方案的缺点在于旋转载荷姿态精度及稳定度受限于卫星平台的控制误差和轴承的连接误差,旋转载荷姿态控制误差和测量误差的传递环节复杂;其次,卫星平台中高频振动干扰经轴承抑制后仍能传递至旋转载荷,轴承关节刚度作用亦会导致轴承磁隙剧烈抖动,均会对旋转载荷姿态精度及稳定度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由于旋转载荷姿态控制误差和测量误差的传递环节复杂以及卫星平台中高频振动和关节抖动导致的旋转载荷姿态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模式,并定义地心赤道坐标系oxyz、轨道坐标系ooxoyozo、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和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
步骤二、根据卫星平台、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测量信息和位置测量信息求解出各电磁力作用点位置以及各磁极磁隙变化;
步骤三、根据旋转载荷当前空间姿态测量信息和当前位置测量信息生成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目标、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以及卫星平台姿态角速度控制目标;
步骤四、设计卫星平台平动所需电磁力,并完成电磁力的配置;根据电磁力的配置结果以及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设计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并完成控制力矩的配置;并将电磁力配置结果与控制力矩的配置结果进行整合;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的整合结果设计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完成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本发明根据旋转载荷卫星系统工作模式和结构特点,建立能够根据卫星平台和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位置测量信息求解出电磁力作用点位置的模型,建立的模型同时具有输出各磁极磁隙变化的能力;结合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解算结果,依次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卫星平台平动所需电磁力,基于动力学前馈补偿的PD控制方法设计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电磁力;最后根据电磁力配置结果和相应的作用点位置,得到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使卫星平台随动完成旋转载荷卫星系统控制。本发明能够克服传统控制方案的不足,有效提高旋转载荷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坐标系定义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磁悬浮轴承磁极编号的示意图;
图5是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解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模式,并定义地心赤道坐标系oxyz、轨道坐标系ooxoyozo、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和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
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结构、工作模式和坐标系的定义是控制方案设计的基础;
步骤二、根据卫星平台、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测量信息和位置测量信息求解出各电磁力作用点位置以及各磁极磁隙变化;
建立模型求解电磁力作用点位置:从轴承具体结构出发,建立能够根据卫星平台和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位置信息求解出各电磁力作用点位置的模型,同时该模型具备输出各磁极磁隙变化的能力,可用于同磁隙上限阈值比较以检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步骤三、根据旋转载荷当前空间姿态测量信息和当前位置测量信息生成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目标、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以及卫星平台姿态角速度控制目标;
步骤四、根据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卫星平台平动所需电磁力,并完成相应电磁力的配置(是指确定哪个轴承工作、以及轴承作用电磁力大小);
根据电磁力的配置结果以及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设计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并完成相应控制力矩的配置(是指确定哪个轴承工作、以及轴承作用电磁力大小);将电磁力配置结果与控制力矩的配置结果进行整合;
基于电磁力配置方案及其作用点位置,将动力学前馈补偿和PD控制方法相结合,设计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并完成相应电磁力的配置;
步骤五、将动力学前馈补偿和PD控制方法相结合,根据步骤四的整合结果设计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完成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
为了满足旋转载荷工作需求,本实施方式基于洛伦兹力磁悬浮轴承构型,提出了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控制的旋转载荷卫星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方法,可减少控制误差及确定误差的传递环节,使旋转载荷摆脱卫星平台姿态振动影响,降低关节抖动,实现旋转载荷姿态无扰零空间,为旋转载荷提供超稳、超静的工作环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
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结构包括卫星平台子系统、载荷子系统和旋转关节;卫星平台子系统又包含:卫星平台、平台三轴正交飞轮和平台双侧太阳帆板;载荷子系统又包含:旋转载荷和载荷内飞轮;旋转关节为磁悬浮轴承,并配置有机械轴承和驱动电机;磁悬浮轴承又包含左径向轴承、右径向轴承、轴向轴承和转轴,且磁悬浮轴承的定子部分(左径向轴承、右径向轴承和轴向轴承)与卫星平台子系统固连,磁悬浮轴承的转子部分(转轴)与载荷子系统固连;
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工作模式:卫星平台通过平台三轴正交飞轮控制保持对地定向,平台双侧太阳帆板单轴驱动保持对日定向,以提供星上所需能源;旋转关节配备磁悬浮轴承提供连接,预留机械轴承为应急保护方案;旋转载荷通过载荷内飞轮控制保持匀速旋转,载荷内飞轮角动量饱和时需磁力矩器和驱动电机提供卸载方案;
建立坐标系如下:
以地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地心赤道坐标系(惯性坐标系)oxyz,所述地心赤道坐标系的x轴在J2000地球平赤道面内由地心指向J2000时刻的平春分点,z轴为J2000地球平赤道面的法线且指向北极方向,y轴同x轴、z轴构成右手系;
以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为坐标原点oo,建立轨道坐标系ooxoyozo,所述轨道坐标系的xo轴在轨道面内并指向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前进方向,zo轴由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指向地心,yo轴同xo轴、zo轴构成右手系;
以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为坐标原点os,建立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与体固连),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的zs轴指向卫星平台轴向,xs轴和ys轴位于卫星平台轴向截面内,且xs轴、ys轴同zs轴构成右手系;在无姿态控制误差下,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的三轴同轨道坐标系的三轴重合;
以卫星平台质心为坐标原点ob,建立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与体固连);且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的三轴指向同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
以旋转载荷形心为坐标原点op,建立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与体固连);在旋转关节连接误差为零、且旋转载荷自旋转角为零时,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的三轴指向同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二的具体过程为:
定义矢量r5代表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指向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的位置矢量,矢量r6代表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矢量r7代表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矢量r8代表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指向右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矢量r9代表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指向右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
结合图5中所示的几何关系有如下方程成立:
其中:r5b是矢量r5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分量,记为r5b=[δx δy δz]T,δx是r5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xb轴下分量,δy是r5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yb轴下分量,δz是rz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zb轴下分量,上角标T是对矩阵取转置运算;r7b是矢量r7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分量,记为r7b=[Δxl Δyl -L]T,L是从左径向轴承至右径向轴承跨距的一半,Δxl和Δyl分别表示左径向轴承处AC磁极对磁隙变化和BD磁极对磁隙变化;r6p是左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记为r6p=[0 0 z6]T,z6表示中间变量;表示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利用xyz顺序描述旋转载荷相对卫星平台的姿态信息,所转过的欧拉角记为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绕xb轴转过角度至中间系1,中间系1绕自身的y轴转过角度θ至中间系2,中间系2绕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的zp轴转过角度ψ至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
则求解方程(1)得到左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r6p、AC磁极对磁隙变化Δxl和BD磁极对磁隙变化Δyl
中间变量z6、AC磁极对磁隙变化Δxl和BD磁极对磁隙变化Δyl的表达式分别为:
r8p是右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记为r8p=[0 0 z8]T,z8表示中间变量;
同理结合图5中所示的几何关系又有如下方程成立:
其中:r9b是矢量r9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分量,记为r9b=[Δxr Δyr L]T,其中:Δxr和Δyr分别表示右径向轴承处EG磁极对磁隙变化和FH磁极对磁隙变化;
则求解方程(3)得到右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r8p、EG磁极对磁隙变化Δxr和FH磁极对磁隙变化Δyr
中间变量z8、EG磁极对磁隙变化Δxr和FH磁极对磁隙变化Δyr的表达式分别为:
假设轴向轴承作用点位置为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轴向轴承处MN磁极对磁隙变化Δz为δz
另补充:
r5b=ATXp+ATAprjp-ATAprj-ATApl2-ATX-rjb-l1 (5)
其中:A是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相对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Xp是载荷子系统质心位置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下投影,Ap是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rjp是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旋转载荷质心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j是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原点指向旋转载荷质心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l2是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指向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原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X是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位置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下投影,rjb是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卫星平台质心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l1是卫星平台质心指向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至此可根据卫星平台、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信息和位置信息得到各电磁力作用点位置以及各磁极磁隙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
卫星平台控制目标求解:
以旋转载荷为中心的控制方案中,要求卫星平台高精度跟随旋转载荷运动,因此,卫星平台的控制目标来源于旋转载荷当前空间姿态和位置测量信息。
记旋转载荷当前姿态四元数qp为qp=[qp0 qp1 qp2 qp3]T,qp0、qp1、qp2和qp3均为qp中的元素;
旋转载荷自旋四元数q1则旋转载荷当前径向姿态的四元数即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为qbd,将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记为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qbd的表达式为:
记旋转载荷当前姿态角速度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为ωp,旋转载荷相对卫星平台的欧拉角速率 的一阶导数,是θ的一阶导数,是ψ的一阶导数;
则卫星平台姿态角速度控制目标ωbd为:
其中:Af为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根据公式(5)得到旋转载荷形心位置为Xp+Aprjp-Aprj,卫星平台需控制自身的形心跟随旋转载荷运动,记卫星平台形心与旋转载荷形心间初始距离矢量r1为r1=[0 0 Lz]T,其中:Lz为已知的卫星平台形心与旋转载荷形心间初始轴向间距,则卫星平台形心控制目标为Xp+Aprjp-Aprj-Apr1,进而可得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目标Xd为:
Xd=Xp+Aprjp-Aprj-Apr1-Akrjb (8)
其中:Ak是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相对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
至此得到了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目标qbd、卫星平台姿态角速度控制目标ωbd以及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目标Xd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所述步骤四的具体过程为:
在不考虑平台双侧太阳帆板弹性振动和刚性转动时,卫星平台子系统平动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Mpt是卫星平台子系统总质量,是X的二阶导数,Fmb是磁悬浮轴承给旋转载荷的作用力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AFmb表示卫星平台所受电磁力矢量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下投影;
卫星平台需控制平动自由度以保持磁隙范围稳定在阈值以内,磁隙范围较小如5×10-4m,因此卫星平台位置控制精度较高,需要依据动力学方程(9)设计滑模控制律保证磁隙稳定;
记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误差为Xe,有Xe=X-Xd成立,将方程(9)转换为:
其中:是Xe的二阶导数,是Xd的二阶导数,Mpt -1是Mpt的倒数;
记滑模面其中:k=diag(k1,k2,k3)为各元素大于零的对角矩阵,k1、k2和k3为对角矩阵k的对角线元素,是Xe的一阶导数;
对滑模面s求导得
设计滑模控制律:
其中:μ代表指数趋近项系数,ρ2代表等速趋近项系数,SGN(s)代表对滑模面s变量取符号函数运算,即
则将公式(11)转换为:取李雅普诺夫函数可证明在时,状态s是渐近稳定的,即
-AFmb由磁悬浮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反作用提供,因此,磁悬浮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Fmb为:
为减小该电磁力对旋转载荷的力矩影响,电磁力的配置方案为:将Fmb中xb和yb两向分量的合力记为Fmb1,Fmb1由右径向轴承提供,将Fmb中zb向分量记为Fmb2,Fmb2由轴向轴承提供;
根据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计算出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右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g1以及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轴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g2
因此,建立载荷子系统的姿态方程为:
其中,是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相对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Rswp描述了载荷内飞轮转动同旋转载荷姿态耦合矩阵,是载荷内飞轮相对旋转载荷转速,Dp是载荷内飞轮转速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的投影矩阵,代表ωp的一阶导数,代表对ωp取反对称矩阵运算,代表对rg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代表对rg2取反对称矩阵运算,Tp表示旋转载荷受姿态控制力矩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Jzh′是载荷子系统在考虑到旋转载荷动静不平衡干扰后的转动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Jzh′的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Jfjp′是考虑质心偏移后的旋转载荷质心平移至载荷子系统质心产生的附加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Jfjp′的表达式为rp1′是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原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p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Mp是旋转载荷质量,代表对rj取反对称矩阵运算,Jp′是旋转载荷相对其自身质心的转动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Mwp是载荷内飞轮质量,rwp′是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载荷内飞轮质心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wp′取反对称矩阵运算,Jwp是载荷内飞轮相对其自身质心的转动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记旋转载荷期望的姿态四元数为qpd,旋转载荷期望的姿态四元数为旋转载荷期望本体坐标系,qpd的表达式为:qpd=[qpd0 qpd1 qpd2 qpd3]T,qpd0、qpd1、qpd2和qpd3均为qpd中的元素,则定义旋转载荷的误差四元数qpe*表示对四元数取共轭,表示四元数运算符,则将旋转载荷的误差四元数qpe写成如下矩阵形式:
记旋转载荷期望的角速度在旋转载荷期望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为ωpd,那么旋转载荷的误差角速度ωpe定义为ωpe=ωppr=ωp-A(qpe)Tωpd,其中ωpr是旋转载荷期望角速度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A(qpe)描述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于旋转载荷期望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
则将公式(14)转换为公式(17)的形式:
其中:是ωpe的一阶导数,是ωpr的一阶导数;
结合动力学前馈补偿设计PD(线性反馈)控制律:
其中:qpe1是qpe的矢量部分,Kp和Cp表示旋转载荷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可由控制器预期性能指标调节;代表对rg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代表对rg2取反对称矩阵运算;Tp代表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Tp由磁悬浮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提供,为避免引入额外电磁力,Tp的配置方案为:记Tp的zp向分量为-Twp,-Twp由载荷内飞轮提供,需载荷内飞轮控制指令为Twp;记Tp的xp向分量为Tmpx,Tp的yp向分量为Tmpy,Tmpx和Tmpy分别由左和右径向轴承提供等大反向电磁力实现,其中左径向轴承和右径向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分别为Flp=[Flpx Flpy Flpz]T和Frp=[Frpx Frpy Frpz]T
其中:Flpx、Flpy、Flpz分别代表Flp的xp、yp和zp向分量,Frpx、Frpy、Frpz分别代表Frp的xp、yp和zp向分量;则有:
其中:rg3是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g3z表示rg3的zp向分量,rg1z表示rg1的zp向分量。
至此可得洛伦兹力磁轴承构型,左径向轴承电磁力配置结果为右径向轴承电磁力配置结果为轴向轴承电磁力配置结果为Fmb2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五的具体过程为:
卫星平台子系统的姿态方程的表达式为:
其中,ωb是卫星平台角速度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表示对ωb取反对称矩阵运算,是ωb的一阶导数,Jpt是卫星平台子系统惯量,Rswi是平台三轴正交飞轮i转动同卫星平台姿态的耦合矩阵,是平台三轴正交飞轮i相对卫星平台转速,Dwi是平台三轴正交飞轮i转速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的投影矩阵,i=1,2,3rf1是由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右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f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rf2是由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轴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f2取反对称矩阵运算;rf3是由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f3取反对称矩阵运算;Tb表示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受控制力矩作用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同理,记卫星平台当前姿态四元数为qb,卫星平台误差四元数qbe记卫星平台误差角速度ωbe表示为ωbe=ωbbr=ωb-A(qbe)Tωbd,其中ωbr为卫星平台期望角速度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A(qbe)表示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相对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
结合动力学前馈补偿设计PD控制律如下:
其中:qbe1是qbe的矢量部分,Kb和Cb表示卫星平台姿态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是ωbr的一阶导数,可由控制器预期性能指标调节。Tb由平台三轴正交飞轮提供,在平台三轴正交飞轮正装的前提下,平台三轴正交飞轮的驱动控制指令为-Tb
至此完成了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结合前面步骤四中的卫星平台位置控制,使卫星平台高精度跟随旋转载荷运动,使洛伦兹力磁轴承构型磁隙稳定在阈值以内,保障以载荷为中心的控制方案可行。此外从载荷姿态控制角度出发,旋转载荷的姿态已不再受卫星平台姿态影响,即能隔离卫星平台中高频姿态振动的影响,减少了误差传递环节并降低了关节抖动,有利于实现旋转载荷卫星系统星上载荷的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
本发明的上述算例仅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流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6)

1.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模式,并定义地心赤道坐标系oxyz、轨道坐标系ooxoyozo、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和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
步骤二、根据卫星平台、旋转载荷的空间姿态测量信息和位置测量信息求解出各电磁力作用点位置以及各磁极磁隙变化;
步骤三、根据旋转载荷当前空间姿态测量信息和当前位置测量信息生成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目标、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以及卫星平台姿态角速度控制目标;
步骤四、设计卫星平台平动所需电磁力,并完成电磁力的配置;
根据电磁力的配置结果以及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设计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并完成控制力矩的配置;将电磁力配置结果与控制力矩的配置结果进行整合;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的整合结果设计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完成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具体过程为:
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结构包括卫星平台子系统、载荷子系统和旋转关节;卫星平台子系统又包含:卫星平台、平台三轴正交飞轮和平台双侧太阳帆板;载荷子系统又包含:旋转载荷和载荷内飞轮;旋转关节为磁悬浮轴承,并配置有机械轴承和驱动电机;磁悬浮轴承又包含左径向轴承、右径向轴承、轴向轴承和转轴,且磁悬浮轴承的定子部分与卫星平台子系统固连,磁悬浮轴承的转子部分与载荷子系统固连;
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工作模式:卫星平台通过平台三轴正交飞轮控制保持对地定向,平台双侧太阳帆板单轴驱动保持对日定向,旋转关节配备磁悬浮轴承提供连接,预留机械轴承为应急保护方案;旋转载荷通过载荷内飞轮控制保持匀速旋转,载荷内飞轮角动量饱和时需磁力矩器和驱动电机提供卸载方案;
建立坐标系如下:
以地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地心赤道坐标系oxyz,所述地心赤道坐标系的x轴在J2000地球平赤道面内由地心指向J2000时刻的平春分点,z轴为J2000地球平赤道面的法线且指向北极方向,y轴同x轴、z轴构成右手系;
以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为坐标原点oo,建立轨道坐标系ooxoyozo,所述轨道坐标系的xo轴在轨道面内并指向旋转载荷卫星系统的前进方向,zo轴由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指向地心,yo轴同xo轴、zo轴构成右手系;
以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为坐标原点os,建立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的zs轴指向卫星平台轴向,xs轴和ys轴位于卫星平台轴向截面内,且xs轴、ys轴同zs轴构成右手系;在无姿态控制误差下,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的三轴同轨道坐标系的三轴重合;
以卫星平台质心为坐标原点ob,建立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且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的三轴指向同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
以旋转载荷形心为坐标原点op,建立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在旋转关节连接误差为零、且旋转载荷自旋转角为零时,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的三轴指向同旋转载荷卫星系统质心坐标系osxsysz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过程为:
定义矢量r5代表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指向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的位置矢量,矢量r6代表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矢量r7代表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矢量r8代表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指向右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矢量r9代表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指向右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
其中:r5b是矢量r5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分量,记为r5b=[δx δy δz]T,δx是r5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xb轴下分量,δy是r5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yb轴下分量,δz是rz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zb轴下分量,上角标T是对矩阵取转置运算;r7b是矢量r7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分量,记为r7b=[Δxl Δyl -L]T,L是从左径向轴承至右径向轴承跨距的一半,Δxl和Δyl分别表示左径向轴承处AC磁极对磁隙变化和BD磁极对磁隙变化;r6p是左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记为r6p=[0 0 z6]T,z6表示中间变量;表示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利用xyz顺序描述旋转载荷相对卫星平台的姿态信息,所转过的欧拉角记为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obxbybzb绕xb轴转过角度至中间系1,中间系1绕自身的y轴转过角度θ至中间系2,中间系2绕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的zp轴转过角度ψ至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opxpypzp
则求解方程(1)得到左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r6p、AC磁极对磁隙变化Δxl和BD磁极对磁隙变化Δyl
中间变量z6、AC磁极对磁隙变化Δxl和BD磁极对磁隙变化Δyl的表达式分别为:
r8p是右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记为r8p=[0 0 z8]T,z8表示中间变量;
其中:r9b是矢量r9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分量,记为r9b=[Δxr Δyr L]T,其中:Δxr和Δyr分别表示右径向轴承处EG磁极对磁隙变化和FH磁极对磁隙变化;
则求解方程(3)得到右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位置r8p、EG磁极对磁隙变化Δxr和FH磁极对磁隙变化Δyr
中间变量z8、EG磁极对磁隙变化Δxr和FH磁极对磁隙变化Δyr的表达式分别为:
轴向轴承作用点位置为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轴向轴承处MN磁极对磁隙变化Δz为δz
r5b=ATXp+ATAprjp-ATAprj-ATApl2-ATX-rjb-l1 (5)
其中:A是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相对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Xp是载荷子系统质心位置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下投影,Ap是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rjp是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旋转载荷质心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j是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原点指向旋转载荷质心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l2是磁悬浮轴承当前中心指向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原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X是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位置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下投影,rjb是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卫星平台质心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l1是卫星平台质心指向磁悬浮轴承期望中心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
记旋转载荷当前姿态四元数qp为qp=[qp0 qp1 qp2 qp3]T,qp0、qp1、qp2和qp3均为qp中的元素;
旋转载荷自旋四元数q1则旋转载荷当前径向姿态的四元数即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为qbd,将卫星平台姿态控制目标记为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qbd的表达式为:
记旋转载荷当前姿态角速度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为ωp,旋转载荷相对卫星平台的欧拉角速率 的一阶导数,是θ的一阶导数,是ψ的一阶导数;
则卫星平台姿态角速度控制目标ωbd为:
其中:Af为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根据公式(5)得到旋转载荷形心位置为Xp+Aprjp-Aprj,记卫星平台形心与旋转载荷形心间初始距离矢量r1为r1=[0 0 Lz]T,其中:Lz为卫星平台形心与旋转载荷形心间初始轴向间距,则卫星平台形心控制目标为Xp+Aprjp-Aprj-Apr1,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目标Xd为:
Xd=Xp+Aprjp-Aprj-Apr1-Akrjb (8)
其中:Ak是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相对地心赤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具体过程为:
卫星平台子系统平动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Mpt是卫星平台子系统总质量,是X的二阶导数,Fmb是磁悬浮轴承给旋转载荷的作用力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AFmb表示卫星平台所受电磁力矢量在地心赤道坐标系下投影;
记卫星平台的质心位置控制误差为Xe,有Xe=X-Xd成立,将方程(9)转换为:
其中:是Xe的二阶导数,是Xd的二阶导数,Mpt -1是Mpt的倒数;
记滑模面其中:k=diag(k1,k2,k3)为各元素大于零的对角矩阵,k1、k2和k3为对角矩阵k的对角线元素,是Xe的一阶导数;
对滑模面s求导得
设计滑模控制律:
其中:μ代表指数趋近项系数,ρ2代表等速趋近项系数,SGN(s)代表对滑模面s变量取符号函数运算,即
-AFmb由磁悬浮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反作用提供,磁悬浮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Fmb为:
电磁力的配置方案为:将Fmb中xb和yb两向分量的合力记为Fmb1,Fmb1由右径向轴承提供,将Fmb中zb向分量记为Fmb2,Fmb2由轴向轴承提供;
根据电磁力作用点位置,计算出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右径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g1以及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轴向轴承电磁力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g2
建立载荷子系统的姿态方程为:
其中,是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相对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Rswp描述了载荷内飞轮转动同旋转载荷姿态耦合矩阵,是载荷内飞轮相对旋转载荷转速,Dp是载荷内飞轮转速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的投影矩阵,代表ωp的一阶导数,代表对ωp取反对称矩阵运算,代表对rg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代表对rg2取反对称矩阵运算,Tp表示旋转载荷受姿态控制力矩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Jzh′是载荷子系统在考虑到旋转载荷动静不平衡干扰后的转动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Jzh′的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Jfjp′是考虑质心偏移后的旋转载荷质心平移至载荷子系统质心产生的附加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Jfjp′的表达式为rp1′是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原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p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Mp是旋转载荷质量,代表对rj取反对称矩阵运算,Jp′是旋转载荷相对其自身质心的转动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Mwp是载荷内飞轮质量,rwp′是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载荷内飞轮质心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wp′取反对称矩阵运算,Jwp是载荷内飞轮相对其自身质心的转动惯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记旋转载荷期望的姿态四元数为qpd,旋转载荷期望的姿态四元数为旋转载荷期望本体坐标系,qpd的表达式为:qpd=[qpd0 qpd1 qpd2 qpd3]T,qpd0、qpd1、qpd2和qpd3均为qpd中的元素,则定义旋转载荷的误差四元数qpe*表示对四元数取共轭,表示四元数运算符,则将旋转载荷的误差四元数qpe写成如下矩阵形式:
记旋转载荷期望的角速度在旋转载荷期望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为ωpd,那么旋转载荷的误差角速度ωpe定义为ωpe=ωppr=ωp-A(qpe)Tωpd,其中ωpr是旋转载荷期望角速度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A(qpe)描述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相对于旋转载荷期望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
则将公式(14)转换为公式(17)的形式:
其中:是ωpe的一阶导数,是ωpr的一阶导数;
结合动力学前馈补偿设计PD控制律:
其中:qpe1是qpe的矢量部分,Kp和Cp表示旋转载荷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代表对rg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代表对rg2取反对称矩阵运算;Tp代表旋转载荷姿态机动所需控制力矩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Tp由磁悬浮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提供,Tp的配置方案为:记Tp的zp向分量为-Twp,-Twp由载荷内飞轮提供;记Tp的xp向分量为Tmpx,Tp的yp向分量为Tmpy,Tmpx和Tmpy分别由左和右径向轴承提供等大反向电磁力实现,其中左径向轴承和右径向轴承施加给旋转载荷的电磁力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分别为Flp=[Flpx Flpy Flpz]T和Frp=[Frpx Frpy Frpz]T
其中:Flpx、Flpy、Flpz分别代表Flp的xp、yp和zp向分量,Frpx、Frpy、Frpz分别代表Frp的xp、yp和zp向分量;则有:
其中:rg3是由载荷子系统质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旋转载荷本体坐标系下投影,rg3z表示rg3的zp向分量,rg1z表示rg1的zp向分量;
左径向轴承电磁力配置结果为右径向轴承电磁力配置结果为轴向轴承电磁力配置结果为Fmb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的具体过程为:
卫星平台子系统的姿态方程的表达式为:
其中,ωb是卫星平台角速度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表示对ωb取反对称矩阵运算,是ωb的一阶导数,Jpt是卫星平台子系统惯量,Rswi是平台三轴正交飞轮i转动同卫星平台姿态的耦合矩阵,是平台三轴正交飞轮i相对卫星平台转速,Dwi是平台三轴正交飞轮i转速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的投影矩阵,i=1,2,3,rf1是由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右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f1取反对称矩阵运算;rf2是由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轴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f2取反对称矩阵运算;rf3是由卫星平台子系统质心指向左径向轴承作用点的位置矢量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代表对rf3取反对称矩阵运算;Tb表示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所受控制力矩作用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
同理,记卫星平台当前姿态四元数为qb,卫星平台误差四元数qbe记卫星平台误差角速度ωbe表示为ωbe=ωbbr=ωb-A(qbe)Tωbd,其中ωbr为卫星平台期望角速度在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下投影,A(qbe)表示卫星平台本体坐标系相对卫星平台期望本体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
结合动力学前馈补偿设计PD控制律如下:
其中:qbe1是qbe的矢量部分,Kb和Cb表示卫星平台姿态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是ωbr的一阶导数,Tb由平台三轴正交飞轮提供,在平台三轴正交飞轮正装的前提下,平台三轴正交飞轮的驱动控制指令为-Tb
CN201910543266.3A 2019-06-21 2019-06-21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47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3266.3A CN110147115B (zh) 2019-06-21 2019-06-21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3266.3A CN110147115B (zh) 2019-06-21 2019-06-21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115A true CN110147115A (zh) 2019-08-20
CN110147115B CN110147115B (zh) 2021-11-19

Family

ID=6759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3266.3A Active CN110147115B (zh) 2019-06-21 2019-06-21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711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897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cmg系统的多模式转换控制方法
CN110979747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姿轨耦合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1003213A (zh) * 2019-12-17 2020-04-1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卫星振动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12966211A (zh) * 2021-02-04 2021-06-15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卫星对目标观测下视角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3002803A (zh) * 2021-03-21 2021-06-22 西北工业大学 多星超长基线复合编队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8938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Hyun Ho Seo Method for improving maneuver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by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both reaction wheel-based attitude controller and thruster-based attitude controller
CN105501466A (zh) * 2015-11-30 2016-04-2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一种主从协同非接触式卫星平台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915476A (zh) * 2017-03-01 2017-07-0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离式电磁力耦合卫星载荷指向操控方法
CN106915477A (zh) * 2017-03-06 2017-07-04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姿态控制方法
CN108959796A (zh) * 2018-07-18 2018-12-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大惯量旋转载荷卫星的刚柔磁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9033604A (zh) * 2018-07-18 2018-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含旋转载荷的卫星动力学建模及轴承处受力的确定方法
CN109388906A (zh) * 2018-10-30 2019-0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悬浮轴承的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模型及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8938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Hyun Ho Seo Method for improving maneuver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by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both reaction wheel-based attitude controller and thruster-based attitude controller
CN105501466A (zh) * 2015-11-30 2016-04-20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一种主从协同非接触式卫星平台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915476A (zh) * 2017-03-01 2017-07-0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离式电磁力耦合卫星载荷指向操控方法
CN106915477A (zh) * 2017-03-06 2017-07-04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姿态控制方法
CN108959796A (zh) * 2018-07-18 2018-12-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大惯量旋转载荷卫星的刚柔磁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9033604A (zh) * 2018-07-18 2018-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含旋转载荷的卫星动力学建模及轴承处受力的确定方法
CN109388906A (zh) * 2018-10-30 2019-02-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磁悬浮轴承的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模型及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O XIBIN: "Attitude controller designed based on pole assignment theory for combined spacecraft",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CONTROL (ICMC)》 *
曹喜滨: "一种使用磁力矩器管理双自旋航天器角动量的方法", 《宇航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897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cmg系统的多模式转换控制方法
CN111003213A (zh) * 2019-12-17 2020-04-1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卫星振动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11003213B (zh) * 2019-12-17 2021-03-3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卫星振动消除方法和系统
CN110979747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姿轨耦合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0979747B (zh) * 2019-12-20 2021-06-22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姿轨耦合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2966211A (zh) * 2021-02-04 2021-06-15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卫星对目标观测下视角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966211B (zh) * 2021-02-04 2022-03-1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卫星对目标观测下视角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3002803A (zh) * 2021-03-21 2021-06-22 西北工业大学 多星超长基线复合编队方法
CN113002803B (zh) * 2021-03-21 2022-10-11 西北工业大学 多星超长基线复合编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115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7115A (zh) 以载荷为中心、平台随动的旋转载荷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CN108959796B (zh) 一种大惯量旋转载荷卫星的刚柔磁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Xu et al. Hybrid modeling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dynamic coupling of space robots
Xu et al. Singularity-free trajectory planning of free-floating multiarm space robots for keeping the base inertially stabilized
Meng et al. Space robots with flexible appendages: dynamic modeling, coupling measurement, and vibration suppression
CN106660641A (zh) 控制卫星在地球轨道中的轨道的方法、卫星和控制这种卫星的轨道的系统
Sands et al. Nonredundant single-gimbaled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Hogan et al. Three-axis attitude control using redundant reaction wheels with continuous momentum dumping
CN107870568A (zh) 一种基于二阶双模重复控制的磁悬浮转子谐波电流抑制方法
CN109033604A (zh) 含旋转载荷的卫星动力学建模及轴承处受力的确定方法
CN110045744A (zh) 基于磁悬浮轴承主动刚度调控的旋转载荷平稳控制方法
Nenchev et al. Reaction null-space based control of flexible structure mounted manipulator systems
CN111994304B (zh)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小推力长期位置保持方法
Rossini et al. Closed-loop magnetic bearing and angular velocity control of a reaction sphere actuator
Brown et al. Energetics of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as joint actuators
Wang et al. Attitude-orbit cooperative control for small-scale spacecraft with chemical propulsio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Gao et al. Design and modeling of a dual-ball self-balancing robot
CN110697085B (zh) 一种双sgcmg与磁力矩器组合的卫星控制方法
Jia et al.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a space robot actuated by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Ao et al. Touchless attitude correction for satellite with constant magnetic moment
Li et al. Spacecraft attitude maneuver control using two parallel mounted 3-DOF spherical actuators
Geng et al. Pose regulation via the dual unitary group: An application to spacecraft rendezvous
Chak et al. Adaptive fuzzy Jacobian control of spacecraft combined attitude and Sun tracking system
Avanzini et al. Optimal rotation sequences in presence of constraints on admissible rotation axes
Li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3-DOF spherical momentum exchange actuator for spacecraft attitude maneu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