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4992B -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44992B CN110144992B CN201910320721.3A CN201910320721A CN110144992B CN 110144992 B CN110144992 B CN 110144992B CN 201910320721 A CN201910320721 A CN 201910320721A CN 110144992 B CN110144992 B CN 1101449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ter
- rainwater
- pipe
-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过渡层、砂石层,并且种植层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种植层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滤层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砂石层的下方设有蓄水层,蓄水层包括上混凝土层、下混凝土层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层与下混凝土层之间浇筑有隔层;上混凝土层与隔层之间形成蓄水池;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种植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雨水循环装置设于蓄污池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包括回水管、回水泵和回水管网。本发明具有防止雨水花园内发生洪涝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花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 106121008 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城市雨水花园,包括植被种植系统、蓄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制备种植系统包括植被层和素土夯实层,植被层位于素土夯实层的上方;所述蓄水系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砂性土层、粗砂层、砾石层,砂性土层向内凹槽形成蓄水槽,蓄水系统整体位于植被种植系统之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通过设置蓄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与循环利用,雨水花园均以敞开的低洼地形式,雨水以天然蓄滞状态呈现,洼的断面滞留雨水量极其有限,且易发生涝害,不但影响绿植生长,而且影响景观效果;故而如何提高雨水花园的蓄水能力,保证植物正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雨水花园内发生洪涝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过渡层、砂石层,并且种植层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种植层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滤层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砂石层的下方设有蓄水层,蓄水层包括上混凝土层、下混凝土层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层与下混凝土层之间浇筑有隔层,隔层同样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隔层与多个混凝土柱固定连接;上混凝土层与隔层之间形成蓄水池,混凝土柱在蓄水池内均匀排布,隔层与下混凝土层之间形成蓄污池;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种植层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雨水井的周侧浇筑有混凝土,雨水井内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设于雨水井内的感应杆和设于雨水井上部的封闭组件,感应杆的上方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高于种植层1-2mm,感应杆的顶部设有将液位传感器盖住的防雨罩,在雨水较大时液位传感器感应到信号并控制封闭组件开启,在无雨时控制封闭组件关闭,雨水井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与蓄污池连通;上混凝土层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通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池和砂石层连通;雨水循环装置设于蓄污池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包括回水管、回水泵和回水管网,回水管共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回水管的下端与蓄污池连通,回水管的上端伸入到种植层内,回水泵设于回水管的下部并与回水管相连,回水管网于种植层和过渡层之间的位置排布并与回水管的上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砂石层的地下设置蓄水池与蓄污池,相比于在地面设置较小的储水池,其蓄水量更大,在正常的降雨下,雨水井关闭,雨水渗入到种植层内,经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过滤之后,继续向下流动并在依次经过过滤层和砂石层之后,通过通水管流入到蓄水池内,蓄水池内的水可以抽出作为景观、厕所等城市生活用水,在雨水量较大时,液位传感器感应到雨水并控制封闭组件打开,进而雨水井打开,雨水快速流入到雨水井内,雨水井内的水再通过连通管迅速流入到蓄污池内进行存储,雨水在种植层上的量迅速减少,这样种植层上的苗木就不会发生洪涝灾害而影响自身的生长,苗木持续的除污能力也能够得到保证。
雨水井与种植土之间通过混凝土隔开,苗木正常的雨水处理与雨水井的雨水处理将会互不影响,在蓄污池内的雨水再通过回水泵由回水管内向上抽出,并送入到种植层内,以对蓄污池内的雨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雨水再次通过通水管流入到蓄水池内,在干旱时节时,蓄污池内的水同样可以抽出并对苗木进行浇灌。这样在保证苗木不会发生洪涝灾害时,对所有的雨水均进行了有效的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左封闭板、右封闭板、丝杆和电机;雨水井内对应封闭组件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空腔,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均呈半圆形并分别对称设于雨水井的两侧,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均为半圆形并且两者的侧壁相贴,丝杆共有两段并且两段分别开设有相反方向的螺纹,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两段相反方向的丝杆上,所述电机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液位信号时,其驱动电机工作并带动丝杆旋转,丝杆同时带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雨水井打开,雨水流入,在液位传感器感应不到雨水的液位时,其控制电机反转并带动丝杆反转,进而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自动关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水平位于空腔内并且设于左封闭板与右封闭板的一侧,并且丝杆不设于雨水井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将丝杆设于雨水井内以防止丝杆进沾染雨水过多而发生锈蚀,影响丝杆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杆上固设有多个环形的过滤网,多个过滤网沿着感应杆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最上方的过滤网与种植层的上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过滤网来对进入到雨水井内的雨水进行过滤,防止雨水内附带的污物流入到蓄污池内而导致蓄污池内持续堆积污物,而导致蓄污池内的蓄水量减少。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杆的下方设有十字形的底座,底座的四角均与雨水井的侧壁固定连接,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并且感应杆的底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感应杆将感应杆的底端与底座螺纹连接以实现感应杆的固定,在感应杆上的过滤网使用一段之间之后,将封闭组件打开,而后反向旋转感应杆可以将感应杆连通过滤网拿出并进行清洗,以防止过滤网上堆积的污物过多而影响雨水在雨水井内的流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雨罩呈伞状,所述防雨罩上固设有两个把手并位于防雨罩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扶两个把手,能够比较方便地对感应杆进行安装与拆卸,防雨罩呈伞状从而防止从防雨罩上滴落的雨水落到液位传感器上,而导致液位传感器的误报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水管网由多个横管和竖管组成,多个横管与竖管相互垂直进行排布并且横管与竖管相互连接,横管和竖管上均开设有滴灌口并且滴灌口朝上设置,每个回水管的上端均与横管的一端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回水管网设置成多个横管与竖管能够比较均匀地将雨水送入到种植层的各处以保证雨水能够快速的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水管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接水管,接水管的直径与通水管的直径相同,并且接水管的下端与通水管螺纹连接,上端伸入到砂石层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通水管接入到砂石层的上部以更能够更加快速地将上方处理过的雨水接入到通水管内,以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管的下端固设有伞状的上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与下支撑板的上表面相贴,并且两者通过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上支撑板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上进水孔,上进水孔沿着上支撑板的外环面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以方便处理过的雨水通过上支撑板上的上进水孔流入,而后再通过下进水孔流入到接水管内进行收集,这样雨水的收集面积更大,雨水的收集效率更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有多组并沿着接水管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其中一组位于接水管的顶部,并且每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接水管上均开设有下进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以方便砂石层内各个位置的雨水均能够进入到接水管内,以提高蓄水的速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在砂石层的底部分别设置蓄水池和蓄污池,并在种植层上设置多个触发式开合的雨水井,雨水井与蓄污池连通,并设置雨水循环装置来防止苗木发生洪涝的同时使雨水能够循环利用;
2.本发明通过电机与丝杆的配合带动左封闭板和右封闭板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以实现雨水井的启闭,稳定高效;
3.本发明通过在感应杆上设置过滤网以防止雨水中的污物进入到蓄污池内,保证了蓄水池的蓄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凸显雨水循环装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凸显通水管与接水管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凸显感应装置的雨水井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感应装置与过滤网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凸显回水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回水管与蓄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层;11、雨水井;12、感应装置;121、感应杆;1211、液位传感器;1212、防雨罩;1213、把手;122、封闭组件;1221、左封闭板;1222、右封闭板;1223、丝杆;1224、电机;123、过滤网;124、底座;13、连通管;2、过渡层;3、砂石层;4、雨水循环装置;41、回水管;42、回水泵;43、回水管网;431、横管;432、竖管;44、出水管;441、出水泵;5、蓄水层;51、上混凝土层;511、蓄水池;512、通水管;513、下支撑板;514、接水管;5141、下进水孔;5142、上支撑板;5143、上进水孔;52、下混凝土层;53、隔层;531、蓄污池;54、混凝土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由于目前的雨水花园其雨水的处理量有限,在雨水量较大时雨水花园上的苗木容易受到洪涝灾害,该方案的设计要点是在雨水量较大时将落入到雨水花园内的雨水及时的送走,先暂时存储起来,在雨水不充足时再送出来送入到苗木内进行回收利用,一方便有效地减少苗木受到洪涝的灾害的影响,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另一方便这些直接收集而并没有经过苗木处理的雨水进行延时处理,并保证无论雨量多大均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全部处理,并且在天气较为干旱时还可以实现对雨水花园内苗木的浇灌。
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将雨水收集处转入到地下,并在地下设置两层水池,上层的蓄水池511用于对已经处理完成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下层的蓄污池531用于对直接送入到地下的雨水进行储存,而后再进行处理,蓄水池511与蓄污池531的深度可以根部各地不同的雨水情况进行调节,当一些地方雨水较小时,蓄水池511与蓄污池531均可以设计的较浅,当一些地方雨水较大时,蓄水池511与蓄污池531均可以设计的更深一点,以满足使用。通过雨水井11将雨水排入到蓄污池531内,雨水井11与种植土之间通过混凝土隔开,苗木正常的雨水处理与雨水井11的雨水处理将会互不影响,并将雨水井11设置为触发式,在检测到雨量较大时将雨水井11打开,在雨量较小时将雨水井11关闭,其具体方案如下:
其包括种植层1、过渡层2、砂石层3和雨水循环装置4,种植层1种植多种能够吸收雨水的苗木,这种苗木可以为丁香、伞草、香蒲、再力花、花叶芦竹、梭鱼草,并且不限于这些苗木,种植层1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脱氮滤料为小颗粒状并且其尺寸大于土壤的尺寸,并能够供水流顺利通过,种植层1的高度低于周围路面的高度,过滤层内由4-5mm的粗砂铺设而成,过滤层设于种植土层的下方,并且过滤层位于种植层1的下方,由于脱氮滤料的粒径大于普通土壤的粒径,脱氮滤料不会对粗砂造成堵塞,以保证进入到种植层1上的雨水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过滤层内,由于进入到种植层1内的雨水还有从路上或者屋顶落下的积水,脱氮滤料能够将雨水中的氮元素脱出,防止苗木吸收的氮元素过量,砂石层3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碎石与鹅卵石。砂石层3的粒径普遍为10-12mm,砂石层3的下方设有蓄水层5,蓄水层5包括上混凝土层51、下混凝土层52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54,上混凝土层51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浇筑有隔层53,隔层53同样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隔层53与多个混凝土柱54固定连接。
上混凝土层51与隔层53之间形成蓄水池511,混凝土柱54在蓄水池511内均匀排布,隔层53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形成蓄污池531。
如图2和图3所示,上混凝土层51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512,通水管5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池511和砂石层3螺纹连接,通水管512的上部为喇叭状的下支撑板513,并且下支撑板513顶部与上混凝土层51的上表面齐平。通水管51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接水管514,接水管514的直径与通水管512的直径相同,并且接水管514的下端与通水管512螺纹连接,上端伸入到砂石层3的上部。
为了提高通水管512的排水能力,接水管514靠近通水管512一端开设有多个下进水孔5141,接水管514的下端固设有伞状的上支撑板5142,上支撑板5142的下表面与下支撑板513的上表面相贴,并且两者通过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上支撑板5142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上进水孔5143,上进水孔5143沿着上支撑板5142的外环面均匀分布,并且上进水孔5143和下进水孔5141均为长条状。
上支撑板5142和下支撑板513均有多组并沿着接水管514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其中一组位于接水管514的顶部,并且每组上支撑板5142与下支撑板513之间的接水管514上均开设有下进水孔5141,这样能够保证砂石层3内不同高度的经苗木处理过的水都能尽快地进入到接水管514内。
如图4和图5所示,种植层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11,雨水井11的周侧浇筑有混凝土,雨水井11内设有感应装置12,感应装置12包括设于雨水井11内的感应杆121和设于雨水井11上部的封闭组件122,感应杆121的上方设有液位传感器1211,液位传感器1211的高于种植层110-12mm,感应杆121的顶部设有将液位传感器1211盖住的防雨罩1212,防雨罩1212为伞状。
封闭组件122包括左封闭板1221、右封闭板1222、丝杆1223和电机1224。雨水井11内对应封闭组件122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空腔,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均呈半圆形并分别对称设于雨水井11的两侧,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均为半圆形并且两者的侧壁相贴,丝杆1223水平位于空腔内并且设于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的一侧,并且丝杆1223不设于雨水井11内,丝杆1223共有两段并且两段分别开设有相反方向的螺纹,左封闭板1221和右封闭板1222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1223两段相反方向的丝杆1223上,电机1224水平设于空腔内并且其转轴与丝杆1223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12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混凝土内。并且电机1224与液位传感器1211电连接,在液位传感器1211感应到液位信号时,所述种植层1上已经有一定的积水,此时控制电机1224打开并带动丝杆1223旋转,带动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向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将雨水井11打开,让雨水从雨水井11内流入到雨水井11的底部,雨水井11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13,连通管13与蓄污池531连通。
由于雨水在流入到雨水井11内时会携带较多的污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雨水井11产生堵塞。感应杆121上固设有多个环形的过滤网123,多个过滤网123沿着感应杆12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最上方的过滤网123与种植层1的上表面平齐。感应杆121的下方设有十字形的底座124,底座124的四角均与雨水井11的侧壁固定连接,底座124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并且感应杆121的底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电机1224除了通过液位传感器1211控制其打开之外,也可以通过与电机1224相连的按钮控制器打开,在电机1224工作之后,转动感应杆121可以将感应杆121拿出以对感应杆121上的过滤网123进行清洗。为了方便感应杆121的转动,防雨罩1212上固设有两个把手1213并位于防雨罩1212的两侧,手扶两个把手1213,能够比较方便地对感应杆121进行安装与拆卸。
如图2和图6所示,雨水循环装置4设于蓄污池531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回水泵42和回水管网43,回水管41共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回水管41的下端与蓄污池531连通,回水管41的上端伸入到种植层1内,回水泵42设于回水管41的下部并与回水管41相连,回水管网43于种植层1和过渡层2之间的位置排布,回水管网43由多个横管431和竖管432组成,多个横管431与竖管432相互垂直进行排布并且横管431与竖管432相互连接,横管431和竖管432上均开设有滴灌口并且滴灌口朝上设置,每个回水管41的上端均与横管431的一端相互连通。在每次向蓄污池531内输送雨水、路上的积水等一些雨水之后或者干旱时,回水泵42将蓄污池531内的雨水抽出并送入到种植层1内让苗木进行雨水的处理,雨水从横管431的一端进入并向着横管431的另一端进行输送,通过回水管网43能够比较均匀地将雨水送入到种植层1的各处以保证雨水能够快速的处理。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再次经过过渡层2、砂石层3流入到蓄水池511内,这样当雨水较大时,该雨水花园也能够对雨水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以防止苗木受到洪涝的影响而无法正常生长,影响园林与绿化的美观以及雨水的处理能力。
如图7所示,在蓄水池511的一侧连接三个出水管44,每个出水管44上均连接有出水泵441;二个出水管44送入到楼宇、景观厕所等变成城市生活用水,另一个水管伸入到蓄污池531以下并连接到地下水处,以涵养地下水,这样就实现了对雨水的重复回收利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1)、过渡层(2)、砂石层(3),并且种植层(1)内设置雨水循环装置(4),种植层(1)由脱氮滤料铺设而成,过渡层(2)内由粗砂铺设而成,砂石层(3)内由碎石与鹅卵石铺设而成;
砂石层(3)的下方设有蓄水层(5),蓄水层(5)包括上混凝土层(51)、下混凝土层(52)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柱(54),上混凝土层(51)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浇筑有隔层(53),隔层(53)同样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隔层(53)与多个混凝土柱(54)固定连接;
上混凝土层(51)与隔层(53)之间形成蓄水池(511),混凝土柱(54)在蓄水池(511)内均匀排布,隔层(53)与下混凝土层(52)之间形成蓄污池(531);
种植层(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雨水井(11),雨水井(11)的周侧浇筑有混凝土,雨水井(11)内设有感应装置(12),感应装置(12)包括设于雨水井(11)内的感应杆(121)和设于雨水井(11)上部的封闭组件(122),感应杆(121)的上方设有液位传感器(1211),液位传感器(1211)的高于种植层(1)10-12mm,感应杆(121)的顶部设有将液位传感器(1211)盖住的防雨罩(1212),在雨水较大时液位传感器(1211)感应到信号并控制封闭组件(122)开启,在无雨时控制封闭组件(122)关闭,雨水井(11)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13),连通管(13)与蓄污池(531)连通;
上混凝土层(51)的上部开设有多排通孔,每排通孔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水管(512),通水管(5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池(511)和砂石层(3)连通;
雨水循环装置(4)设于蓄污池(531)的上部,雨水循环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回水泵(42)和回水管网(43),回水管(41)共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回水管(41)的下端与蓄污池(531)连通,回水管(41)的上端伸入到种植层(1)内,回水泵(42)设于回水管(41)的下部并与回水管(41)相连,回水管网(43)于种植层(1)和过渡层(2)之间的位置排布并与回水管(41)的上端连通;
所述封闭组件(122)包括左封闭板(1221)、右封闭板(1222)、丝杆(1223)和电机(1224);
雨水井(11)内对应封闭组件(122)的位置处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空腔,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均呈半圆形并分别对称设于雨水井(11)的两侧,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均为半圆形并且两者的侧壁相贴,丝杆(1223)共有两段并且两段分别开设有相反方向的螺纹,左封闭板(1221)和右封闭板(1222)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1223)两段相反方向的丝杆(1223)上,所述电机(1224)与液位传感器(121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223)水平位于空腔内并且设于左封闭板(1221)与右封闭板(1222)的一侧,并且丝杆(1223)不设于雨水井(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杆(121)上固设有多个环形的过滤网(123),多个过滤网(123)沿着感应杆(12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最上方的过滤网(123)与种植层(1)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杆(121)的下方设有十字形的底座(124),底座(124)的四角均与雨水井(11)的侧壁固定连接,底座(124)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并且感应杆(121)的底部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1212)呈伞状,所述防雨罩(1212)上固设有两个把手(1213)并位于防雨罩(121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网(43)由多个横管(431)和竖管(432)组成,多个横管(431)与竖管(432)相互垂直进行排布并且横管(431)与竖管(432)相互连接,横管(431)和竖管(432)上均开设有滴灌口并且滴灌口朝上设置,每个回水管(41)的上端均与横管(431)的一端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51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接水管(514),接水管(514)的直径与通水管(512)的直径相同,并且接水管(514)的下端与通水管(512)螺纹连接,上端伸入到砂石层(3)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管(514)的下端固设有伞状的上支撑板(5142),上支撑板(5142)的下表面与下支撑板(513)的上表面相贴,并且两者通过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上支撑板(5142)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其内部连通的上进水孔(5143),上进水孔(5143)沿着上支撑板(5142)的外环面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5142)和下支撑板(513)均有多组并沿着接水管(514)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其中一组位于接水管(514)的顶部,并且每组上支撑板(5142)与下支撑板(513)之间的接水管(514)上均开设有下进水孔(514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20721.3A CN110144992B (zh) | 2019-04-20 | 2019-04-20 |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20721.3A CN110144992B (zh) | 2019-04-20 | 2019-04-20 |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4992A CN110144992A (zh) | 2019-08-20 |
CN110144992B true CN110144992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67589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20721.3A Active CN110144992B (zh) | 2019-04-20 | 2019-04-20 |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449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1873B (zh) * | 2021-12-24 | 2023-10-27 | 天津市泽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一种湿地生态区水平衡系统及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81998A (ja) * | 1994-09-09 | 1996-03-26 | Fuji Great Kogyo Kk | 溝蓋の連結機構 |
CN2441898Y (zh) * | 2000-09-18 | 2001-08-08 | 余建新 | 多功能双层屋顶结构构件 |
CN106639180B (zh) * | 2016-12-13 | 2019-07-19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屋顶花园的雨水集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869237B (zh) * | 2017-03-16 | 2019-05-24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208121936U (zh) * | 2017-12-25 | 2018-11-20 | 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 | 初期雨水净化井 |
CN207944526U (zh) * | 2018-01-29 | 2018-10-09 | 深圳市旭生骏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花园 |
CN108412021A (zh) * | 2018-03-31 | 2018-08-17 |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水机构 |
-
2019
- 2019-04-20 CN CN201910320721.3A patent/CN11014499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4992A (zh) | 201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69237B (zh)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193758B (zh) |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
CN207727714U (zh) |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 |
CN108060623B (zh) | 海绵城市建设道路雨水处理系统 | |
CN211036614U (zh) | 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 |
CN206467746U (zh) | 一种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205502183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10144992B (zh) | 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 |
CN104452941B (zh) |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 |
CN212582728U (zh) | 一种带有绿化结构的挡土墙 | |
CN206069648U (zh) | 一种高陡石质边坡聚流生态灌水系统 | |
KR101887525B1 (ko) | 그레이팅룸이 구비된 수 처리 장치 시공구조 및 그 시공구조가 결합된 다양한 수공간/수경 시설물의 시공법 | |
CN208874914U (zh) | 一种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树池 | |
CN208949674U (zh) | 一种道路雨水生物滞留沟 | |
CN207933838U (zh) | 一种透水型地面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4329613U (zh) | 车库顶板排水结构 | |
CN211421345U (zh) |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 |
CN205922018U (zh) | 一种生态园林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园林蓄水装置 | |
CN205975789U (zh) | 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 | |
CN105804201B (zh) | 一种新型智能网格雨洪管理系统 | |
CN108557988A (zh) |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旱地土壤渗滤系统及方法 | |
CN211499514U (zh) | 一种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 | |
CN210916859U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209509120U (zh) | 一种兼具消防车道和下凹式绿地的雨水处理系统 | |
CN207512043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园林雨水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Room 346, Room 9, Guangyuan West Street, Zhangjiawan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101113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Beiko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46, Room 9, Guangyuan West Street, Zhangjiawan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101113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EIFA ECOLOGICAL GARDEN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