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4783A -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4783A
CN110144783A CN201910346535.7A CN201910346535A CN110144783A CN 110144783 A CN110144783 A CN 110144783A CN 201910346535 A CN201910346535 A CN 201910346535A CN 110144783 A CN110144783 A CN 110144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ayer
concrete
laid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65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4783B (zh
Inventor
庄裕亮
杨勇
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ao 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ao 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ao 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ao 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65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4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4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4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4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4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5/00Compositions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pi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3/00Foundations for pav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施工领域,提供一种路基施工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清除垃圾杂物,软土移除,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S3,基底顶面施工;S4,铺设土工格栅;S5,铺设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混凝土;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浇筑沥青。具有适用于软土土质且具有稳固性好、减少后期沉降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软土是一类土的总称,并非指某一种特定的土,工程上常将软土细分为软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上和泥炭等。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软土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第四纪后期地表水所形成的沉淀物质,多分布在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势低洼地带,地表常年潮湿或积水。所以地表往往有大量喜水植物,由于这些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使软土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降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选用软土作为路基应用,必须提出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软土路基是指常见的一种特殊地区路基,需要特殊设计处理,多分布于江、河、海洋沿岸、内陆湖泊、塘、盆地和多雨的山间洼地。软土地基的处治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很大,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必须要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处理范围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处治方法。举例来说,较为成熟的软土地基处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大类:浅层处治技术、排水固结处治技术、粉喷桩加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等,每种处治技术都有一些公知的设计要点和施工要点,然而在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时,依然有很多不同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很多地区有相当多的软土,并且土层较厚,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5米。对于如此深厚的软基路段,其路堤填筑稳定性极差,采用换填、排水板固结、粉喷桩、水泥搅拌桩等传统施工方法处理后的软基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其软基处理路段的工后沉降和跳车现象十分严重。
发明专利申请CN 106284011A公开一种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原地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S2,预应力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定桩;S3,原地路基开挖至目标深度形成基层,素土与石灰掺杂找平碾压密实;S4,分两层铺筑碎石垫层,每层厚度为90-100mm;S5,铺筑土工格栅层:分两层铺筑,先铺筑钢塑土工格栅,再铺石粉找平;S6,铺筑钢筋混凝土层:在预应力管桩周围焊接绑扎钢筋形成平铺网格状钢筋网,在钢筋网和预应力管桩上浇筑混凝土;S7,铺筑反滤土工布层;反滤土工布层包括反滤土工布以及覆盖在反滤土工布表面的土工膜;S8,浇筑沥青层;分三层浇筑,每层5cm。本发明具有稳固性好、沉降量低的优点,但是这种施工方式不适用于软土质,也没有关注路基在软土中的应用效果。
发明专利申请CN 104358188A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属于铁路路基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采用CFG桩与水泥土挤密桩结合的方式完成地基处理;步骤2、地基顶面铺设1m厚的水泥土垫层,其中所述水泥土垫层内铺设有两层抗拉强度不小于120KN/m的土工格栅;步骤3、对基床以下部分(3)的填筑施工完成后,再按要求对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修整边坡进行整修,并清除多余填土,对边坡进行夯压。本发明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方法,主要解决西北地区干旱条件下如何进行合理的填筑施工的技术问题,在湿陷性黄土地段路基填筑过程中采用连续压实技术作为质量控制辅助手段。这种施工方法适用于干旱地区的砂质土壤,对于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却不适用。
发明专利申请CN 107794816A公开了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该堤路结合路基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搅拌桩体,褥垫层,土工格栅,粘性土、砂性土,两侧边坡采用模袋混凝土防护;施工时从岸边浅水区域开始,整体推填土至标高常水位加1m位置,其中临河侧按防洪堤要求填筑粘土,另一侧填筑砂性土,先填筑粘性土防洪堤,后填筑砂性土路基,再进行搅拌桩处理,桩顶设褥垫层,褥垫层利用填土找平后,在粘性土与砂性土填筑交界线处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以上部位用两种填料搭接部位设台阶;该路基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填筑围堰开挖换填,直接推填土至一定标高再进行搅拌桩处理,施工工艺简单,同时路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其在含水量大的土质上施工,稳定性较差,减少后期的沉降作用不明显。
目前,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路基施工方法,具有适用于软土土质且具有稳固性好、减少后期沉降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适用于软土土质且具有稳固性好、减少后期沉降的优势的路基施工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浇筑改性沥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软土移除4-6m,排水槽深0.5-1.5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所述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0-25);压实度为92-9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为0.3-0.5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2-3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两次铺设的砂类土厚度相同,每次铺设砂类土的厚度为0.3-0.5m。
进一步地,步骤S5,混凝土由水泥、铁尾矿、沙子、聚羧酸减水剂、亚硝酸钠、水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混凝土由水泥5-10份、铁尾矿10-15份、沙子10-15份、聚羧酸减水剂1-5份、亚硝酸钠1-3份、水10-15份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混凝土由水泥5-8份、铁尾矿10-12份、沙子12-15份、聚羧酸减水剂2-5份、亚硝酸钠2-3份、水10-12份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混凝土由水泥8份、铁尾矿12份、沙子12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亚硝酸钠2份、水12份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其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0-20min,搅拌速度为50-10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50-60min,搅拌速度为50-8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00-150r/min的条件下搅拌60-80min即得到混凝土。
进一步地,步骤S5,所述混凝土厚度为0.15-0.2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改性沥青分3层浇筑,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包括以下成分:沥青、环氧树脂、石油树脂。
更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50-80份沥青、5-10份环氧树脂、5-8份石油树脂。
更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60-80份沥青、5-8份环氧树脂、5-7份石油树脂。
更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60份沥青、8份环氧树脂、7份石油树脂。
更进一步地,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70-19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0-180r/min,搅拌时间为30-5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30-15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60-120min,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即得改性沥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改性沥青厚度为0.3-0.5m。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4-6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0.5-1.5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为0.3-0.5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2-3倍,压实度为92-96%;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0-2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两次铺设的砂类土厚度相同,每次铺设砂类土的厚度为0.3-0.5m;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5-10份、铁尾矿10-15份、沙子10-15份、聚羧酸减水剂1-5份、亚硝酸钠1-3份、水10-15份组成;混凝土厚度为0.15-0.2m;其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0-20min,搅拌速度为50-10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50-60min,搅拌速度为50-8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00-150r/min的条件下搅拌60-8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包括60份沥青、8份环氧树脂、7份石油树脂,改性沥青厚度为0.3-0.5m,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70-19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0-180r/min,搅拌时间为30-5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30-15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60-120min,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即得改性沥青。
更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4-6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0.5-1.5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为0.3-0.5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2-3倍,压实度为92-96%;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0-2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两次铺设的砂类土厚度相同,每次铺设砂类土的厚度为0.3-0.5m;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8份、铁尾矿12份、沙子12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亚硝酸钠2份、水12份组成;混凝土厚度为0.15-0.2m;其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0-20min,搅拌速度为50-10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50-60min,搅拌速度为50-8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00-150r/min的条件下搅拌60-8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包括60份沥青、8份环氧树脂、7份石油树脂,改性沥青厚度为0.3-0.5m,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70-19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0-180r/min,搅拌时间为30-5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30-15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60-120min,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即得改性沥青。
本发明对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改进,得到的混凝土用于路基后,对减少沉降量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本发明还对传统沥青进行了改进,得到的沥青对于水的渗透率较低,减少了路基的沉降,具有明显的作用。
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能,它可以土体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将土体结构内多余液体和气体外排。利用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合理铺设不同类型的土工格栅,使得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路基适用于软土土质,减小后期沉降效果明显;
2.水泥、铁尾矿、沙子、聚羧酸减水剂、亚硝酸钠和水混合,制得的新型混凝土使得路基的渗水率更低,稳固性更好;
3.通过合理铺设不同类型的土工布,使得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路基渗水率更低,减小后期沉降的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6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1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按常规方法施工;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其厚度为0.5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3倍,压实度为94%;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厚度为0.2m的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8份、铁尾矿12份、沙子12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亚硝酸钠2份、水12份组成;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5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6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3次浇筑后,沥青厚度为0.5m,改性沥青包括60份沥青、8份环氧树脂、7份石油树脂,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7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3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60min,搅拌速度为200r/min即得改性沥青。
实施例2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4.5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1.5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按常规方法施工;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其厚度为0.3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3倍,压实度为96%;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2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厚度为0.5m的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0.5m的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厚度为0.15m的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10份、铁尾矿10份、沙子10份、聚羧酸减水剂5份、亚硝酸钠3份、水10份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20min,搅拌速度为10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60min,搅拌速度为8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搅拌8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3次浇筑后,沥青厚度为0.3m,改性沥青包括80份沥青、10份环氧树脂、8份石油树脂,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9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80r/min,搅拌时间为5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5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120min,搅拌速度为250r/min即得改性沥青。
实施例3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4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0.5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按常规方法施工;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其厚度为0.4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2倍,压实度为92%;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1: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厚度为0.4m,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0.4m,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厚度为0.18m的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5份、铁尾矿15份、沙子15份、聚羧酸减水剂1份、亚硝酸钠1份、水15份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5min,搅拌速度为8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60min,搅拌速度为7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20r/min的条件下搅拌7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3次浇筑后,沥青厚度为0.4m,改性沥青包括50份沥青、5份环氧树脂、5份石油树脂,其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8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60r/min,搅拌时间为4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4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100min,搅拌速度为220r/min即得改性沥青。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各层顺序不同,其各层组成、制备方法和厚度均相同: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6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1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按常规方法施工;
S3,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
S4,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其厚度为0.5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3倍,压实度为94%;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5;
S5,铺设厚度为0.2m的混凝土,然后再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混凝土由水泥8份、铁尾矿12份、沙子12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亚硝酸钠2份、水12份组成;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5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6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3次浇筑后,沥青厚度为0.5m,改性沥青包括60份沥青、8份环氧树脂、7份石油树脂,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7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3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60min,搅拌速度为200r/min即得改性沥青。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混凝土组成、沥青组成不同: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6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1m;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按常规方法施工;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其厚度为0.5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3倍,压实度为94%;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厚度为0.2m的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10份、铁尾矿15份、沙子15份、亚硝酸钠5份、水40份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3次浇筑后,沥青厚度为0.5m,改性沥青包括50份沥青、15份环氧树脂、10份石油树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相比,S2中管桩不同、S4中的土工格栅种类不同、S5中的土工布种类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6m,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1m;
S2,预应力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按常规方法施工;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其厚度为0.5m,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3倍,压实度为94%;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5;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再铺设一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0.3m的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经编复合土工布,然后再铺设厚度为0.2m的混凝土;混凝土由水泥8份、铁尾矿12份、沙子12份、聚羧酸减水剂2份、亚硝酸钠2份、水12份组成;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水搅拌混合1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然后加入铁尾矿和沙子进行搅拌50min,搅拌速度为50r/min,最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亚硝酸钠,在转速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60min即得到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分三次浇筑改性沥青,三次浇筑的量相同,待上一次改性沥青晾干后再浇筑下一次改性沥青,3次浇筑后,沥青厚度为0.5m,改性沥青包括60份沥青、8份环氧树脂、7份石油树脂,制备方法为:将沥青加热至170℃,然后加入石油树脂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最后再将温度降低到130℃,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搅拌60min,搅拌速度为200r/min即得改性沥青。
试验例1沉降观测桩
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观测频率:每天3次,观测一个月。
观测要求:
(1)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填筑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例2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1.5m,桩顶露出地面5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位移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前埋设。观测频率:每天3次,观测一个月。
综合测试结果可知,本申请具备以下优点:
1.通过合理铺设不同类型的土工格栅,使得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路基适用于软土土质,减小后期沉降效果明显;
2.水泥、铁尾矿、沙子、聚羧酸减水剂、亚硝酸钠和水混合,制得的新型混凝土使得路基的渗水率更低,稳固性更好;
3.通过合理铺设不同类型的土工布,使得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路基渗水率更低,减小后期沉降的效果明显。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该改进和修饰,这些也将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路面垃圾杂物,对原路基进行软土移除,然后采用砂石和粘性土进行回填,并找平碾压密实,在原路基外侧开挖排水槽;
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放线定位、压装和定桩,形成基底;
S3,基底顶面施工,先铺设一层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掺杂找平碾压密实,再铺设一层粘性土找平碾压密实;
S4,铺设土工格栅,先铺设一层单向拉伸土工格栅,然后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再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铺设一层砂类土找平;
S5,铺设一层涤纶短纤针刺土工布,然后再铺设混凝土;
S6,在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反滤土工布,然后浇筑改性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软土移除4-6m,排水槽深0.5-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的布置方式为呈等边三角形、混凝土方桩和钢管桩交替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所述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按重量份计,石灰:细石=2:(10-25);压实度为92-9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铺设粘性土的厚度为石灰与细石的混合物厚度的2-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砂类土粒径小于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混凝土由水泥、铁尾矿、沙子、聚羧酸减水剂、亚硝酸钠、水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混凝土由水泥5-10份、铁尾矿10-15份、沙子10-15份、聚羧酸减水剂1-5份、亚硝酸钠1-3份、水10-15份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改性沥青分3层浇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包括以下成分:沥青、环氧树脂、石油树脂。
CN201910346535.7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Active CN110144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6535.7A CN110144783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6535.7A CN110144783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4783A true CN110144783A (zh) 2019-08-20
CN110144783B CN110144783B (zh) 2020-04-28

Family

ID=6759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6535.7A Active CN110144783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478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8751A (zh) * 2019-09-28 2020-01-10 广州一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11305027A (zh) * 2020-03-04 2020-06-1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岩溶区路面塌陷的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及修复结构
CN112746540A (zh) * 2020-12-24 2021-05-04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上路床的施工方法
CN113818299A (zh) * 2020-06-21 2021-12-2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8227B1 (ko) * 2007-04-16 2008-06-16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기계화 시공을 위한 고강도 속경성 프리팩트 콘크리트 도상궤도 구조 및 시공방법
JP2010119987A (ja) * 2008-11-21 2010-06-03 Fukuokaken Sukoyaka Kenko Jigyodan フッ素を含む鋳物廃砂の不溶化方法及び路盤材の製造方法
CN105000851A (zh) * 2015-07-13 2015-10-28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以尾矿为骨料的防冻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6284011A (zh) * 2016-08-16 2017-01-04 桐城市永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路基施工方法
CN106320123A (zh) * 2016-08-16 2017-01-11 桐城市永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CN106365556A (zh) * 2016-08-29 2017-02-01 蚌埠市宝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抗腐蚀性混凝土
CN206233257U (zh) * 2016-12-06 2017-06-09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加固倾斜软基的组合型复合地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8227B1 (ko) * 2007-04-16 2008-06-16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기계화 시공을 위한 고강도 속경성 프리팩트 콘크리트 도상궤도 구조 및 시공방법
JP2010119987A (ja) * 2008-11-21 2010-06-03 Fukuokaken Sukoyaka Kenko Jigyodan フッ素を含む鋳物廃砂の不溶化方法及び路盤材の製造方法
CN105000851A (zh) * 2015-07-13 2015-10-28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以尾矿为骨料的防冻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6284011A (zh) * 2016-08-16 2017-01-04 桐城市永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路基施工方法
CN106320123A (zh) * 2016-08-16 2017-01-11 桐城市永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CN106365556A (zh) * 2016-08-29 2017-02-01 蚌埠市宝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抗腐蚀性混凝土
CN206233257U (zh) * 2016-12-06 2017-06-09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加固倾斜软基的组合型复合地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鹏等: "《基础工程》", 31 August 2005, 中国电力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8751A (zh) * 2019-09-28 2020-01-10 广州一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10668751B (zh) * 2019-09-28 2021-12-21 广州一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11305027A (zh) * 2020-03-04 2020-06-1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岩溶区路面塌陷的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及修复结构
CN113818299A (zh) * 2020-06-21 2021-12-2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
CN112746540A (zh) * 2020-12-24 2021-05-04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上路床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4783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59124U (zh) 一种砂桩排水强夯后注浆地基加固结构
CN106284011B (zh) 路基施工方法
CN110144783A (zh) 一种路基施工方法
CN101634143A (zh) 含软弱粘土地层中的螺旋挤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CN106320123A (zh)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CN107447778A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及方法
CN212404676U (zh) 一种软土地基防沉降结构
CN109972469A (zh) 单元式碎石桩复合地基结合超载预压的软弱路基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0965416B (zh) 一种针对山区高填方路基加固的竹材加筋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6676993B (zh) 一种加筋碎石框架结构路基加固体系及其加固方法
CN111851505A (zh) 一种灌注式防渗心墙土石坝的构筑方法及其结构
CN110093823A (zh) 一种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06759133A (zh) 一种均质土石坝与面板堆石坝的混合坝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331740U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CN208604438U (zh) 软土地区高路堤支挡结构
CN207331739U (zh)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CN107794816B (zh) 一种堤路结合路基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6377780A (zh) 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CN215976663U (zh) 一种横穿高压线下的挖方区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AU2021102288A4 (en) Composite Replacement Structure and Treatment for Soft Base of Coastal Mudflat
CN111206598B (zh) 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协同利用方法
CN108316077A (zh) 一种下伏浅埋窑洞路基处治结构及方法
CN113005839A (zh) 一种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工艺
CN210216294U (zh) 一种新型减渗结构
CN106703013A (zh) 用于处治已建黄土路基沉陷病害的隔水帷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