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2958B - 一种3d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2958B
CN110142958B CN201910528798.XA CN201910528798A CN110142958B CN 110142958 B CN110142958 B CN 110142958B CN 201910528798 A CN201910528798 A CN 201910528798A CN 110142958 B CN110142958 B CN 110142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panel
pri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87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2958A (zh
Inventor
韩甲伟
秦锋
王臣
陈湃杰
陈杰
任庆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87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2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2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2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2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64Arrangements for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光源,与光源相对设置的液晶面板,位于光源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的平面镜,平面镜的反射面靠近光源一侧设置,以及打印槽,所述打印槽位于液晶面板远离光源的一侧。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光线的路径增大,与垂直液晶面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大的光线将会无法达到液晶面板,从而提高达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准直性,进而提高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新型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通过多层叠加牛长原理制造产品,能克服传统机械加工无法实现的特殊结构障碍,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结构部件的简单化生产。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仍然较低,导致无法实现复杂图案的精细打印。具体地,主要体现在目前打印的产品呈现边缘外扩严重,导致打印出的产品和预设产品的差异较大。其中,背光源是影响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地,3D打印装置通常包括背光源、液晶面板以及打印槽,进入液晶面板的光线的准直度越高,打印精度越高。因此,如何提高光源的准直性是3D打印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以解决现有中3D打印系统的打印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系统,包括:
光源;
液晶面板,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
平面镜,位于所述光源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所述平面镜的反射面为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打印槽,位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平面镜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具有至少以下技术效果:能增大光线的路径,当光线的路径增大时,与垂直液晶面板02的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大的光线将会无法达到液晶面板,从而提高达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准直性,进而提高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的冷却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的冷却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的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中光源和平面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中光源和平面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中的发光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中的发光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中的发光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中的发光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中的发光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3D打印装置中的发光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的液晶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3D打印装置包括光源03;液晶面板02,光源03与液晶面板02相对设置;平面镜04,平面镜04位于光源03远离液晶面板02的一侧,平面镜04的反射面为靠近光源03的一侧;打印槽01,打印槽01位于液晶面板02远离光源03的一侧。更为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从上往下的方向,液晶面板02位于打印槽01的下方,光源03位于液晶面板02的下方,平面镜04位于光源03的下方,光源03的出光面为光源03靠近平面镜04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光源03的具体结构是能发光的光源032设置在衬底基板030上,因此,光源032的发光面为远离衬底基板030的一侧,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他3D打印装置中,光源03可以是至少一根灯管,此时,灯管发光时以灯管为中心向外发射光线,部分光线的出光面为灯管靠近平面镜的一侧。
其中,打印槽01包括储液槽010、可光聚合材料012以及升降托板014。在3D打印的过程中,升降托板014在当前层打印完毕后会向上移动,让流动的可光聚合材料012流动到升降托板014和已经打印结束膜层之间,可光聚合物材料012位于储液槽010内,升降托板014位于储液槽010远离液晶面板02的一侧。在光源的照射下,可光聚合材料012进行固化,从而根据被照射到的光源图案形成打印层,具体地,进行3D打印时,控制升降托板014下降到储液槽010内,控制显示面板02进行光照一定时间后关闭以形成一层结构,然后控制降托板014上升,使得升降托板014和已打印的结构之间流入可光聚合材料012;接着控制降托板014下降,再控制液晶面板02打开,重复以上的过程,最终形成需要的3D打印图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设置有平面镜04,且平面镜04的反射面为靠近光源03的一侧,能将光源03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后再进入到液晶面板02。光源03与液晶面板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h1,光源03和平面镜04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高度h2,则从光源03发出的光需要经过的路径长度为两倍的第二高度以及第一高度。设光源03发出的光需要经过的路径长度为s,则s=h1+2*h2。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装置并未在光源03远离液晶面板02的一侧设置平面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的光源03的光线在进入液晶面板03之前经过的路径较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装置要长,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光源03的光线在进入液晶面板03之前经过的路径为h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光源03的光线在进入液晶面板03之前经过的路径为h1+2*h2,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使得进入的液晶面板03的光线的准直性较高,进而提高了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具体地,参考图1,准直性较低的光线(虚线表示)在传输过程中无法抵达液晶面板02,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从光源03发出的光无法到达平面镜04,另一种是从光源03发出的光虽然到达了平面镜04,但是反射后的光线仍然无法到达显示面板02。
需要说明的是,当进入的液晶面板03的光线的准直性比较低时,光线经过液晶面板03后仍然会有相对于液晶面板的垂线方向比较倾斜的光线,这些光线照射到打印槽01形成的光斑面积大于液晶面板03想要透光的面积,从而导致打印的每一层图形边缘都会外扩,进而使得最终打印形成的产品和预设产品相差较大。因此,提高光线的准直性,能使得打印的每一层图形边缘都为预设边缘,进而使得最终打印形成的产品和预设产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光线的准直性”通常是指进入液晶面板02的光线的垂直性。例如,当光线是垂直液晶面板02时,光线的准直性最好,当光线和垂直于液晶面板02的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则光线的准直性越差。然而,当光线的路径增大时,与垂直液晶面板02的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大的光线将会无法达到液晶面板,从而提高达到液晶面板的光线的准直性。
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时,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减小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之间的距离,同时只需要将平面镜04与光源03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若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之间的距离减小了H,则平面镜04和光源03之间的距离只需要增大H/2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位于液晶面板和光源之间。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3D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冷却系统05位于液晶面板03和光源03之间,冷却系统05可以同时给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冷却。3D打印装置中,光源03的亮度比一般用于显示的光源亮度要高,其发热问题较为严重,因此,现有技术中会对光源和液晶面板分别设置冷却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可以节省一套冷却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实现3D打印装置的轻便化。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源03的光线在进入液晶面板02之前的路径主要由平面镜04和光源03之间的距离控制,因此,可以将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之间的距离减小,例如,将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之间的距离减小到能放下一套冷却系统即可,此时,冷却系统05能够同时给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进行冷却,达到减少成本和实现轻便的效果。
进一步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冷却系统为液冷装置。冷却系统通常包括两个类型,一个风冷,另一个是液冷。其中,对于相同的装置,液冷能够实现更低温度的冷却,冷却效果更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液晶面板03和光源03都是散热源,因此,选择冷却效果较好的液冷装置能防止3D打印装置整体过热。
进一步可选地,请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立体结示意图,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液冷装置05包括冷却槽052以及位于冷却槽052内的多个固定器件054;在第一方向X上,冷却槽05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0521和第二侧0522,部分所述多个固定器件054a的一端与第一侧052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侧0522之间有间隙;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固定器件054b的一端与第二侧0522固定,另一端与第一侧0521之间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当光源03为紫外光时,光线的穿透力远高于普通的白光,因此,即使设置了冷却槽052,光线也能穿透。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线的穿透率,可以将冷却槽052设置为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冷却液采用水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冷却槽052内有冷却液056,冷却液056在固体器件054形成的沟槽内流动。具体地,如图4所示,冷却液056从入口进入,然后按照蛇形路径在沟槽内流动,最后在出口流出。冷却液056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将系统中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继续参考图1和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的光源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发光源位于衬底基板上,且光源位于衬底基板靠近平面镜的一侧。如图1所示,光源032位于衬底基板030靠近平面镜04的一侧表面,因此,光源032的光线先射向平面镜04,再从平面镜04反射回来。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通常为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基板、透明的塑料基板等。继续参考图1,从平面镜04反射回来的光线穿过透明的衬底基板030射向液晶面板02,液晶面板02根据待打印的图形控制光线是否透过。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光源设置衬底基板靠近液晶面板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光源位于衬底基板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有利于光线被反射镜反射,从而增加光线的路径,提高光线的准直性,最终提高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光源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具体地,光源03为多个发光二极管032,且多个发光二极管032设置在衬底基板030靠近平面镜04的一侧表面,由于3D打印装置的光源无法像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源一样通过导光板、扩散片等结构调整光源的均一性和方向,因此,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032的设置方式能使得入射到液晶面板02的光线的亮度均一性得到提高。此外,发光二极管032的发光面为其远离衬底基板030的一侧,此时,光源03的所有光线的光线路径均被增大,能够去除光源中所有倾斜角度较大的光线,进一步提高光源的准直性,从而提高打印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角是指光线的出射方向和衬底基板030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可选地,请参考图5,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呈阵列排布以形成M*N矩阵,M、N均为正整数,例如,可以是图5所示的5*4矩阵。矩阵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032中,在矩阵的行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032间距相等,在矩阵的列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032间距相等。多个发光二极管032阵列排布在衬底基板030的表面,使得发光二极管032的排布更加均匀,即,在矩阵的行方向,发光二极管032等间距排布,在矩阵的列方向上,发光二极管032也等间距排布,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入射到液晶面板02的光线的亮度均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032直接形成在衬底基板030上,具体结构请参考图6。需要说明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032可以像图2那样和衬底基板呈垂直设置,也可以像图6那样和衬底基板030呈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若有机发光二极管032的发光芯片和衬底基板030之间有大于零小于90度的夹角,则认为有机发光二极管032和衬底基板030呈倾斜设置。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的所述光源可以为多个发光子单元,所述发光子单元包括反光碗和发光二极管。具体地,请参考图7至图9,在衬底基板030靠近反光镜04的一侧设置多个发光子单元03P,发光子单元03P包括反光碗034和发光二极管032,反光碗034环绕发光二极管03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反光碗034为碗状,且反光碗034环绕发光二极管032设置,能够将偏离主光线方向的辅光线反射到和主光线基本一致的光路,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多个发光子单元呈阵列排布以形成M*N矩阵,M、N均为正整数,具体的排布方式可以参照图5中所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032的排布方式。发光子单元03P按照阵列排布的方式设置在衬底基板03上时,相邻发光子单元03P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进一步提高光源的均一性,从而提高3D打印装置的打印平整度以及打印精度。
继续参考图10,进一步可选地,发光子单元03P还包括凸透镜035,凸透镜035设置在反光碗034远离衬底基板030的一侧。由于凸透镜035设置在光线出射方向,即,发光二极管032的主光线方向,凸透镜035能够将射向其的不同方向的光变为平行出射,从而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准直性。如图10所示,凸透镜035可以和反光碗034一一对应。当凸透镜035和反光碗034一一对应时,凸透镜035可以设置在反光碗034内,具体地,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将凸透镜035嵌入到反光碗034内。由于每一个反光碗034都对应嵌入有一个凸透镜035,因此,每一个反光碗034内的发光二极管032被充分转化为平行光出射,更大程度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然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凸透镜035可以不用设置在每一个反光碗034内,可以为一个凸透镜035对应多个反光碗034。具体地,请参考图11和图12,例如,可以为两个凸透镜035,每一个凸透镜035对应多个反光碗034;或者可以为一个凸透镜035,该凸透镜035对应衬底基板030上的所有反光碗0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凸透镜035不能设置在反光碗034内,需要设置用于固定凸透镜035的支撑架07。当有多个凸透镜035时,为了降低支撑架07对光线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将支撑架07设置为网格状的镂空结构;当只有一个凸透镜035时,可以将支撑架07设置为中空结构,如图12所示,此时,支撑架07与凸透镜035的边缘接触以用于支撑凸透镜035,为了完全避免支撑架07对光线利用率的影响,可以将凸透镜035的边缘设置为超出边缘发光单元03P的边缘,支撑架07在超出边缘发光单元03P的边缘的区域和凸透镜035接触。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反光碗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改善光线利用率均可。例如,反光碗为半球形、圆台形或者锥形中的一种。具体地,可以参考图8、图9、图13、图14、图15、图16。其中,请参考图15和图16,锥形的反光碗034是指反光碗的边缘经过延长后能形成锥形。需要说明书的是,不管是任何形状的反光管,都是嵌套在发光二极管032的周围。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发光二极管032直接形成在衬底基板030上,然后再套上反光碗034。反光碗034的内部可以设置增亮偏光膜,进一步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平面镜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倾斜设置,所述平面镜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倾角为θ,0<θ<180。具体地,请参考图17,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可以将平面镜进行倾斜设置。特别地,当不设置反光碗时,有部分光线的方向相对于垂直液晶面板02的方向偏离较大,即,光线和垂直于液晶面板02的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大,这部分光线无法到达液晶面板02,然而,当将平面镜04倾斜设置时,可以将部分偏离较大的光线反射到液晶面板02,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如图17所示,第一基准面00是和液晶面板02平行的面,因此,平面镜04相对于液晶面板02的倾角即为平面镜04与第一基准面00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可选地,平面镜04相对于液晶面板02的倾角θ≤40°。平面镜04的倾角过大时,存在将部分主光线反射到不能射向液晶面板02的方向,从而又造成降低了光线的利用率。因此,为了保证综合性能,将平面镜04相对于液晶面板02的倾角θ设置为θ≤40°。
在平面镜04相对于液晶面板02倾斜的基础上,可选地,衬底基板030相对于液晶面板02倾斜设置。具体地,请参考图18,第二基准面00'是平行于液晶面板02的面,液晶面板02和衬底基板030之间的夹角即为衬底基板030和第二基准面00'之间的夹角β。为了获得更高的光线利用率,可选地,θ=β,此时,衬底基板030和平面镜04平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除了将平面镜04/衬底基板030倾斜设置,还可以将衬底基板030相对于液晶面板02平行设置,而发光二极管032相对于衬底基板030倾斜设置。具体地,请参考图19,将原本和衬底基板030垂直设置的发光二极管032倾斜设置,使得发光二极管032与衬底基板030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且大于0°,小于180°。
需要说明的是,将发光二极管032与衬底基板030倾斜设置是指,将发光二极管032的发光芯片和衬底基030倾斜设置。现有技术中,发光芯片直接形成在衬底基板030的表面,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预设发光芯片的位置预先设置好倾斜的支撑垫,然后再将发光芯片设置在倾斜的支撑垫上。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外壳结构06,光源03和平面镜04均位于外壳结构06内。具体地,请参考图20,外壳结构06将光源03和平面镜04设置包围,用于支撑平面镜04,同时能保护平面镜04,避免平面镜04受外力的影响发生破碎。在外壳结构06内,还可以将外壳结构的面板设置为倾斜结构,从而使得平面镜04和液晶面板02呈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装置的光源的波长波峰为365nm、385nm、405nm、420nm或460nm。目前,3D打印装置使用的可光聚合材料普遍受短波长的照射后发生聚合,从而能实现膜层打印。紫外光是常见的短波波段的光源,能够使得很多种类的化合物发生聚合,从而实现多样化的材料打印。与此同时,目前发光二极管也能发射紫外光,能够支持多个发光二极管阵列作为光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用于承载发光二极管032的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树脂、塑料或者石英石。玻璃、树脂、塑料或者石英石的透光率一般相对较高,使用该类材料作为衬底基板,能够降低对光源强度的影响。具体地,请参考图21,光源03发光的光线在到达液晶面板02前需要穿过衬底基板030,因此,将衬底基板030采用透过率高的材料能够避免降低3D打印装置的光源利用率,避免降低打印速度。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光源03与平面镜04之间的距离L大于等于4.5cm。具体地,请参考图21和表1,光源03和平面镜04之间距离为L,当液晶面板02和光源03的衬底基板030之间的距离为零时,光源03的光线在达到液晶面板02之前的路径为2L。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L的增大,3D打印装置的对比度逐渐增大,当L达到4.5cm,3D打印装置的对比度已经超过100。当对比度大于100时已经能明显提高打印精度。然而,随着L的增大,达到液晶面板02的光线的光线能量基本保持不变。需要说明的是,光线准直度越高,3D打印装置的对比度就越高,3D打印装置在打印时,就能严格根据液晶面板的图像进行打印,避免边缘外扩等现象,从而能提高打印精度。
表1光源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对3D打印装置的影响
Figure BDA0002099057230000111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如图21所示,液晶面板02包括第一基板020,与第一基板02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02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020和第二基板022之间的液晶024;
在第一基板020上设置有第一偏光层026,在第二基板022上设置有第二偏光层028;其中,
第一基板020位于所述第二基板022远离光源03的一侧,第一偏光层026和第二偏光层028包括金属线栅。
在3D打印装置中,光源03通常为短波段光源,能量相对于普通的白光光源较高。然而,3D打印装置通常比较庞大,释放的热量较多。若液晶面板02使用常规偏光,则容易发生翘曲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中,液晶面板的偏光层均采用金属线栅极,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翘曲的问题。如图21所示,金属线栅设置在液晶面板的上、下表面,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线栅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具体地,通过将光源的发光面设置在背离液晶面板的一侧,然后再通过设置平面镜,将光源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液晶面板,在该过程中,增加了光线的路径,使得准直性较低的光线无法到达液晶面板,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准直性,进而提高3D打印装置的打印精度。
此外,为了进一步解决其他的技术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打印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在对各个部件做了进一步改进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上述撰写方式,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结合。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液晶面板,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
平面镜,位于所述光源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所述平面镜的反射面为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打印槽,位于所述液晶面板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平面镜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位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光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为液冷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冷却槽以及位于所述冷却槽内的多个固定器件;
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冷却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部分所述多个固定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之间有间隙;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固定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之间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槽包括储液槽、可光聚合材料以及升降托板,所述储液槽用于存储所述可光聚合物材料,所述升降托板位于所述储液槽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平面镜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呈阵列排布以形成M*N矩阵,M、N均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多个发光子单元,所述发光子单元包括反光碗和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光碗环绕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子单元呈阵列排布以形成M*N矩阵,M、N均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子单元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光碗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碗为半球形、圆台形或者锥形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镜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倾斜设置,所述平面镜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倾角为θ,其特征在于,0<θ≤40o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倾斜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述衬底基板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倾斜角为β,且θ=β。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平行设置,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于所述衬底基板倾斜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波长波峰为365nm、385nm、405nm、420nm或460 nm。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光源和所述平面镜位于所述外壳结构内。
19.根据权利要求6-16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为玻璃、树脂、塑料或者石英石。
20.根据权利要求6-18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L大于等于4.5cm 。
21.根据权利要求6-18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偏光层,在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偏光层;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所述第二偏光层包括金属线栅。
CN201910528798.XA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3d打印装置 Active CN110142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798.XA CN110142958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3d打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798.XA CN110142958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3d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958A CN110142958A (zh) 2019-08-20
CN110142958B true CN110142958B (zh) 2021-03-02

Family

ID=6759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8798.XA Active CN110142958B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3d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2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007073A1 (de) * 2019-10-11 2021-04-15 Voxelje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3D-Formteilen mittels Hochleistungsstrah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6683A1 (en) * 2009-03-06 2010-09-0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use in a 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JP6306907B2 (ja) * 2014-03-14 2018-04-0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立体造形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9311226A (zh) * 2016-09-01 2019-02-05 奥列格·尤列维奇·哈利普 用于从液态聚合物形成三维物体的设备和方法
WO2018145298A1 (zh) * 2017-02-10 2018-08-16 深圳摩方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阵式显示屏的光固化3d打印机
CN107584758A (zh) * 2017-11-01 2018-01-16 郑州迈客美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固化打印机用投影方法、投影装置及带该装置的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2958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2203B2 (ja) 直接式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JP5449274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401534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98930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436133B (zh) 導光板之製造設備及具有該導光板之背光單元
TWI494660B (zh) Side light type backlight module
EP2757401A1 (en) Optical lens,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using the optical lens, and backlight unit
WO2017004970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1040598A (en) Light guides
TW200929614A (en) Optical element coupled to low profile side emitting LED
US10678036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142958B (zh) 一种3d打印装置
KR20200041335A (ko) 얇은 직하형 백라이트를 위한 초광역 배광 발광 다이오드(led) 렌즈들
JP2012129105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50037A (ja) 光学部品、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1054443A (ja) 拡散材、導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面光源装置
TW202131051A (zh) 配光控制元件
US1068450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90060251A (ko) 광학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니트
KR101921180B1 (ko) 평면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30095051A (ko) 광원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3733552A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匀光照明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KR20210115236A (ko) 광원모듈
JP2013026240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1007762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