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0054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0054A
CN110140054A CN201880006001.3A CN201880006001A CN110140054A CN 110140054 A CN110140054 A CN 110140054A CN 201880006001 A CN201880006001 A CN 201880006001A CN 110140054 A CN110140054 A CN 110140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container
reagent
reagent bottle
operation handle
set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0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0054B (zh
Inventor
山下太一郎
山下善宽
大草武德
佐佐木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40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0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0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0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9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comprising robots or similar manipul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2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3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re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设置有:具有可开闭的开口(23)、在内部在规定位置具有能够保持试剂容器的多个试剂容器保持槽的试剂容器保持器(2);和装填辅助单元(24),其进行经由上述开口(23)将上述试剂容器(3)从上述试剂容器保持器(2)的外部插入上述试剂容器保持器(2)的内部后装填在上述试剂容器保持槽(26)中的装填工序,和将上述试剂容器(3)从上述试剂容器保持槽(26)经由上述开口(23)取出至上述试剂容器保持器(2)的外部的取出工序,上述装填辅助单元(24)还设置有试剂容器(3)的载置单元(33),和对上述装填辅助单元(24)进行驱动操作的操作手柄(34)。由此,能够提供试剂的更换作业简单且可靠的自动分析装置。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血液、尿等生物样本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对血液及其他生物样本自动进行分析并输出结果的装置,是医院和医疗检查设施中必需的装置。这些自动分析装置要求在更短时间内进行更多种多样的检查。
自动分析装置在装填于装置内的试剂即将不足时,对操作者发出试剂不足的警告,催促更换成填充的新试剂。操作者先使自动分析装置停止再进行试剂的更换作业,因此要求试剂的更换作业简单且可靠、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换的结构。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分析器(自动分析装置)构成为:“包括收纳用于分析的试剂、将该试剂输送至要求的位置的试剂驱动盘(301),以及具有使包含试剂的试剂容器(110)暂时待机的试剂待机位置和用于搅拌磁性颗粒的磁性颗粒搅拌位置的固定盘(303)。试剂待机位置的一部分由装填系统(304)构成。根据分析请求状态,试剂容器移动单元(305)使包含试剂的试剂容器(110)在试剂驱动单元(301)与固定盘(303)之间移动。通过在固定盘(303)的一部分中设置以能够在内部安装包含试剂的试剂容器(110)的方式构成的装填系统(304),能够与试剂固定盘的工作状态无关地,变更试剂容器(60)中的任一个,并且系统能够具有低温贮存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004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构成为:为了对试剂盘(111)装填试剂,对于包含试剂的试剂容器(110),用被电动机等的电动致动器驱动的试剂容器移动单元(305),使其在试剂驱动单元(301)与固定盘(303)之间移动,进而,能够在系统内装载试剂容器(110)的装填系统(304),是被试剂致动器(402)在上下方向上驱动的结构。
即,因为是使用多个电动致动器将试剂容器(110)装填在试剂盘(111)中的结构,所以结构的简化和小型化、或者动作控制算法的简化存在极限。
另一方面,采用用手直接握持而装填试剂容器的结构时,存在容易发生装填试剂容器完成时的位置误差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小型化、试剂的更换作业简单且可靠、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换试剂的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特征在于,设置有:试剂容器保持器,其具有可开闭的开口,在内部的规定位置具有多个能够保持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保持槽;和装填辅助单元,其进行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试剂容器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外部送入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后装填在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中的装填工序,和将所述试剂容器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经由所述开口送出至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外部的取出工序,所述装填辅助单元设置有:能够设置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设置部;以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的支柱;和与用户进行的操作联动地操作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的操作手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小型化、试剂的更换作业简单且可靠、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换试剂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示出了去除顶面的盖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平面图,示出了去除顶面的盖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A-A截面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B-B截面图。
图6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C-C截面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D-D截面图,示出了使操作手柄倒向左侧的情况。
图7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D-D截面图,示出了将操作手柄操作为直立位置的情况。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三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四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五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六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七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八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三状态和第七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四状态和第六状态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五状态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反向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反向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1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反向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1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反向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反向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反向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双重装填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双重装填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双重装填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双重装填防止机构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一系列试剂瓶装填工序的流程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
图34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抓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34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瓶抓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部分截面立体图。
图3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截面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截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截面图。
图4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截面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瓶装填单元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8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包括试剂盘(以下也称为试剂容器保持器、或者筒)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平面图,图2、图3是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试剂盘和试剂瓶装填单元的平面图,图5表示图2中的A-A截面图。图6A是图4中的B-B截面图,图6B是C-C截面图,图7A和图7B是D-D截面图,图8是表示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以下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以图1和图2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为基准。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1中,沿着可绕铅垂轴旋转地被支承的圆筒形的试剂盘2的外周壁的内侧,收纳多个试剂容器(以下也称为试剂容器、试剂瓶、或者简称为瓶),具有从各试剂瓶3用分注吸量管吸引规定量的规定试剂、在反应容器内与血液、尿等生物样本混合而进行分析的功能。自动分析装置1中,例如设置有能够向后方用铰链开闭地被支承的、覆盖可动部分的安全罩4。安全罩4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例如具有螺线管等的所谓联锁,是在自动分析装置1动作中通过对螺线管通电而上闩、保持在关闭安全罩4的状态的结构。在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中通过解除对螺线管的通电而能够打开安全罩4,于是操作者能够用手动动作来更换试剂瓶3。
试剂瓶3的内部,为了能够收纳多个试剂而分隔为多个收纳区域,各收纳区域的上表面是可开闭的盖。其结构的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首先,对于进行分析的样本的运送通路进行说明。
进行分析的样本5a,利用传送带或齿条-导轨装卸机等样本运送机构5在自动分析装置1内移动,被运送至具有对样本进行分注的分注移液器的样本分注单元6并被分注。
多个样本分注片和反应容器以载置在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供给单元7的状态被供给至自动分析装置1内,用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使反应容器从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供给单元7移动至培养器9(也称为培养盘)。使样本分注片10从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供给单元7移动至样本分注片缓冲部11。
为了能够进行这样的移动,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构成为能够在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和Z轴(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作为其移动范围,构成为能够在反应容器废弃孔12、样本分注片缓冲部11、反应溶液搅拌单元13、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供给单元7和培养器9的一部分的上方的范围中移动。
样本分注片缓冲部11是暂时性地载置多个样本分注片10的缓冲部,样本分注单元6移动至样本分注片缓冲部11的上部,抓持样本分注片10的任一个。
可绕铅垂的中心轴旋转地被轴支承的圆板状的培养器9,是将多个反应容器14在外周附近的圆周上卡止的结构,通过使培养器9旋转能够使各反应容器14移动至规定位置。
接着,样本分注单元6移动至样本的上部区域,将样本吸引至样本分注片10的内部之后,向培养器9上的反应容器14的上部区域移动,将样本从样本分注片10内部排出至反应容器14内。之后,样本分注单元6移动至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废弃孔12的上部区域,使样本分注片10落下至孔的内部而废弃。
接着,说明对反应容器14内的样本添加的试剂的运送通路。
可绕铅垂的中心轴旋转地被轴支承的圆筒状、且内侧为空洞的试剂盘2中,沿着内侧空洞的外周壁形成有辐射状地保持多个试剂瓶3的槽,通过使试剂盘2旋转,使各试剂瓶3移动至圆周上的规定位置。另外,在试剂瓶3的一部分中,也包括含有大量磁性颗粒的试剂。
试剂分注移液器15为了能够吸引试剂瓶3内的试剂并移动至规定位置而构成为可移动。首先,试剂分注移液器15移动至试剂盘2上的规定种类的试剂的上部区域并吸引规定量的试剂之后,移动至培养器9上的规定的反应容器14的上部区域并将试剂排出至反应容器14内。
在试剂盘2的上部,设置有试剂的搅拌单元16。在该搅拌单元16中,设置有能够绕铅垂轴旋转的磁性颗粒搅拌臂(也称为搅拌器)。该磁性颗粒搅拌臂移动至装有包含磁性颗粒的要搅拌的试剂的试剂瓶3的上部区域,使在磁性颗粒搅拌臂的下端设置的例如桨状或螺旋状的磁性颗粒搅拌单元下降至试剂内,通过使该磁性颗粒搅拌单元旋转而搅拌磁性颗粒溶液。为了使溶液内的磁性颗粒不会自然沉淀,磁性颗粒搅拌臂在即将分注试剂前搅拌磁性颗粒。搅拌后,磁性颗粒搅拌臂上升至试剂瓶3的上部之后,移动至装有清洗液的清洗单元17的上部区域,下降至清洗液内之后,使磁性颗粒搅拌单元旋转,除去在该搅拌单元上附着的磁性颗粒。
分注样本和规定试剂之后经过了规定的反应时间之后,形成反应溶液。用反应溶液吸引头18从反应容器14中吸引该反应溶液,进而向检测单元19供给。该检测单元19对反应溶液进行分析。
接着,分析后的反应溶液被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移动至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废弃孔12的上部区域,废弃至样本分注片/反应容器废弃孔12内。
装置的这一系列动作,被作为控制单元的主机计算机200控制。
该自动分析装置组合或者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由此能够在多个分析项目对多个样本高效率地进行分析。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试剂盘2的外观的立体图。为了将试剂瓶3控制为一定的温度,试剂盘2被具有隔热功能的盖20和外套21覆盖上下表面和外周。
在盖20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可滑动式地开闭的试剂瓶装填口盖22,是在如图2所示将试剂瓶装填口盖22打开时、试剂瓶装填口23在上表面开口的结构。试剂瓶装填口盖22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使用了螺线管等的联锁,与安全罩4同样地,是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中为被锁定而关闭的状态、在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中解除锁定而能够开闭的结构。
试剂瓶装填口23的上部区域中,设置有试剂瓶装填单元24,能够进行随着使用者利用操作手柄进行的手动操作而将试剂瓶3从试剂盘2外部沿着图5所示的试剂瓶装填路径27装填至试剂盘2内部的规定位置(以下也称为试剂瓶装填槽26、或者简称为槽)的动作、或者将一部分变空的试剂瓶3从试剂盘2内部的槽取出至试剂瓶2外部的动作,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立体图除去盖20的状态的盘的试剂盘2和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外观图。另外,具有用于读取分析时间或分析项目等的关于试剂的信息的试剂信息读取单元25。
图4是图3所示的试剂盘2的平面图,图5是试剂盘2的A-A截面图。
试剂盘2中,在试剂分注移液器15的工作通路上,设置有试剂分注位置15a,和与试剂分注位置15a邻接的试剂搅拌位置16a。也将试剂盘2的该区域称为处理区域。在试剂盘2的内部,还具有用于将邻接的试剂瓶3之间的空间分隔而形成槽的隔板28。
该试剂盘2为了使试剂瓶3移动至要求的位置,而具有旋转驱动试剂盘2的试剂盘驱动单元29。作为试剂盘驱动单元29的一例,有如图5所示在设置于电动机29a的输出轴的小滑轮29b与设置于试剂盘驱动轴29c的大滑轮29d之间架设传动带29e,由此使电动机29a的旋转减速而使试剂盘2低速旋转的结构。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结构,用图6A、图6B、图7A、图7B和图8详细进行说明。
试剂瓶装填单元24具有装填框架35,其具有:沿着铅垂地固定的中空圆筒状的支柱30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承的第一引导套筒31;与第一引导套筒31一体地构成的、与第一引导套筒31正交且向第一引导套筒31的前方延伸的中空圆筒状的第二引导套筒32;和与第一引导套筒31一体地设置在比第一引导套筒31靠下部的位置的、载置试剂瓶3的试剂瓶载置部33。
在第一引导套筒31的上端附近,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第一引导销孔36。在支柱30的左右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槽37开口,成为第一引导销38在第一引导销孔36和第一引导槽37中贯通的结构。即,相对于支柱30,第一引导套筒31不会旋转地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承。
在支柱30的内周的内侧具有作为压缩弹簧的平衡弹簧39,平衡弹簧39的下端被固定在支柱30的一部分,平衡弹簧39的上端如果构成为对第一引导销38从下方施力,则因为平衡弹簧39将装填框架35向上方推起,于是与自重平衡,能够防止落下且操作者能够容易地使试剂瓶装填单元2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试剂瓶载置部33具有载置试剂瓶3的底面的试剂瓶载置部底面33a、保持试剂瓶3的侧面的试剂瓶载置部侧面33b、保持试剂瓶3的后表面的试剂瓶载置部背面33c,能够载置试剂瓶3。
操作者握持而驱动操作的圆筒状的操作手柄34a的下端部,是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手柄套筒40,手柄套筒40的内周与第二引导套筒32的外周具有适度的空隙地嵌合,能够沿着第二引导套筒32前后滑动、并且能够绕手柄套筒40的中心轴左右转动地被支承。在手柄套筒40的内周,在上端和下端向中心轴设置有一对引导突起41,在第二引导套筒32设置有与各引导突起41对应的槽。
对设置于第二引导套筒32的槽进行说明。
在第二引导套筒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一对第二引导槽42,通过引导突起41与第二引导槽42嵌合,而使手柄套筒40与操作手柄34a成为一体而能够使操作手柄34a在直立的位置(也称为中立状态)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与第二引导槽42平行地夹着第二引导套筒32的中心轴设置有一对第三引导槽43,通过引导突起41与第三引导槽43嵌合,而以使操作手柄34a向左方向倾斜了的状态(也称为试剂瓶卸下位置34a1),使手柄套筒40与操作手柄34a成为一体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第二引导槽42的前端设置有使第二引导槽42与第三引导槽43连通的第一转动引导槽44,通过引导突起41与第一转动引导槽44嵌合,而使手柄套筒40与操作手柄34a成为一体而能够使操作手柄34a在直立位置与向左方向倾斜的状态34a1之间转动。
在第三引导槽43的后端,设置有使第二引导槽42与第三引导槽43连通的第二转动引导槽45,能够使操作手柄34a在向左方向倾斜了的状态34a1与直立位置之间转动,进而第二转动引导槽45相对于第二引导槽42向第三引导槽43的相反侧延伸,能够使手柄套筒40和操作手柄34a从直立位置起进一步转动至向右方向倾斜了的状态(也称为锁定位置34a2)。
第一转动引导槽44、第二转动引导槽45和第三引导槽43是不贯通至第二引导套筒32的内周的有底槽。另一方面,第二引导槽42在直径方向上贯通第二引导套筒32,第二引导槽42形成延伸至与第二转动引导槽45相比更靠近第一引导套筒31侧的贯通引导槽46。
沿着试剂瓶载置部33的上表面和第二引导套筒32,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地设置有试剂瓶推出部47。
试剂瓶推出部47的上端部是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地设置的第三引导套筒48,第三引导套筒48的内周与第二引导套筒32的外周具有适度的空隙地嵌合,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承。在分割为两部分地设置的第三引导套筒48之间的空隙中,手柄套筒40具有适度的间隙地嵌合,如果使操作手柄34a和手柄套筒4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则试剂瓶推出部47经由第三引导套筒48与操作手柄34a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试剂瓶推出部47的前面侧设置有试剂瓶推出面49。操作手柄34a位于最后方时,试剂瓶推出部49与试剂瓶载置部背面33c大致为相同的面,在该状态下能够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
在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的状态下使操作手柄34a向前方移动时,试剂瓶推出面49与操作手柄34a一起向前方移动,将试剂瓶3向前方推出。
在第二引导套筒32的内周,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地设置有圆筒状的引导杆50,在第三引导套筒48的后端附近和引导杆50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第二引导销孔51a、51b,贯通第二引导销孔51a和第二引导槽42和第二引导销孔51b地设置有第二引导销52。第二引导销52的直径比第二引导槽42的宽度略小,第二引导销52能够与第二引导槽42和贯通引导槽46嵌合并滑动。
即,使操作手柄34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试剂瓶推出部47和引导杆50经由第三引导套筒48与操作手柄34a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与手柄套筒40一体并且与手柄套筒40平行地、与操作手柄34a靠近地、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锁定销53。锁定销53是与操作手柄34a的向左右的转动动作同步地、绕手柄套筒40的中心轴转动的结构。
在装填框架35中的、与锁定销53相对的面设置有锁定销退避槽54,是不妨碍锁定销53的转动的结构。在支柱30的上端附近,设置有锁定销槽55,保持使操作手柄34a移动至后方的位置地使装填框架35上升至规定高度之后向右侧转动而成为锁定位置时,锁定销53与锁定销槽55嵌合。从而,能够将装填框架35锁定在上升位置,保持其不下降。此时,如果如图5所示构成为试剂瓶载置部底面33a比试剂瓶装填口23位置高,则操作者易于进行将试剂瓶3安装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或者取下的作业,能够提供易于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
此处,对于使用试剂瓶装填单元24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盘2内时的试剂瓶3的轨迹、即试剂瓶装填路径27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首先使操作手柄34a向最后方且向上方移动而使装填框架35锁定在上升位置,从该状态起,在试剂盘2内铅垂地下降。接着,在下降至最低的位置使行进方向朝向试剂盘2的外周而转换为向前方,试剂瓶3移动直至插入在试剂盘2的外周设置的试剂瓶装填槽26,因此成为大致L字形状的轨迹。
即,为了实现大致L字形状的轨迹,要构成为仅在操作手柄34a位于最后方时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仅在操作手柄34a位于最下方时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作为这样的结构的一例,在支柱30的下端附近,设置对靠近引导杆50的左侧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圆筒状地切口而形成的第一闩槽56。对于该第一闩槽56,引导杆50的圆筒外周具有适度的间隙地嵌合,构成为引导杆50能够沿着第一闩槽56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即,仅在装填框架35位于最下方且第一闩槽56与引导杆50的外周嵌合的位置,试剂瓶装填单元2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在引导杆50的前端附近,设置对靠近支柱30的右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圆筒状地切口而形成的第二闩槽57。对于该第二闩槽57,支柱30的圆筒外周具有适度的间隙地嵌合,构成为第二闩槽57能够沿着支柱30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即,仅在操作手柄34a位于最后方且第二闩槽57与支柱30的外周嵌合的位置,试剂瓶装填单元2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即,通过设置第一闩槽56和第二闩槽57,成为仅在操作手柄34a位于最后方时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仅在操作手柄34a位于最下方时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使试剂瓶装填单元24沿着大致L字形的轨迹动作的能够实现要求的动作的结构。
试剂瓶3包括:将内部封入有试剂、在上表面具有开口即瓶开口58的多个试剂容器59在前后方向上并排放置一列的瓶部60;和与各瓶开口58对应地设置的可绕铰链61开闭地被支承的、可使各瓶开口58开闭的盖即盖62。
在试剂瓶3的一部分,例如可以设置记载了分析时间或分析项目等的关于试剂的信息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装置)标签或条形码标签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经由在试剂盘2的外部设置的试剂信息读取单元25读取记载的信息。
接着,对在试剂盘2内装填的试剂瓶3变空之后、用于将空的试剂瓶3抽出而发挥作用的试剂瓶抽出机构63a进行说明。
试剂瓶抽出机构63a可绕旋转支轴64a转动地被轴支承,该旋转支轴64a与在试剂瓶推出部47与第三引导套筒48之间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旋转支轴孔119嵌合,在旋转支轴64a的下侧设置有向靠近试剂瓶3的方向凸出的试剂瓶抽出突起65a,在旋转支轴64a的上侧设置有向远离旋转支轴64a的方向凸出的操作板66,操作板66设置为前端向靠近试剂瓶推出部47的方向倾斜。
在旋转支轴64a,设置有对试剂瓶抽出机构63a施加图示逆时针方向、即试剂瓶抽出突起65a向远离试剂瓶3的方向转动的转矩的扭力弹簧68。
在手柄套筒40设置有与操作板66相互作用的操作突起67,如图7A所示,操作手柄34a位于中立或向右侧倾斜了的锁定位置时,操作突起67不对操作板66作用,因为扭力弹簧68的转动转矩,试剂瓶抽出突起65a位于远离试剂瓶3的位置。即,如果在该状态下使操作手柄34a向前方移动,则能够经由试剂瓶推出面49将试剂瓶3从后方向前方推出,但即使使操作手柄34a从前方向后方移动也不能将试剂瓶3从槽中向后方抽出,仅试剂瓶推出部47向后方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如图7B所示,使操作手柄34a向左侧倾斜而成为试剂瓶卸下位置34a1,成为引导突起41与第三引导槽43嵌合的状态,则操作突起67对操作板66作用而绕旋转支轴64a转动,试剂瓶抽出突起65被插入试剂瓶3的铰链61与瓶开口58之间。在该状态下使操作手柄34a向后方移动时,试剂瓶抽出突起65a能够将试剂瓶3拉向后方。此处,如果使操作手柄34a向后方移动,则能够将在试剂盘2的槽中装填的试剂瓶3向试剂盘2的内周侧抽出,因此起到试剂瓶抓持机构的作用。
在试剂瓶推出面49的下侧,为了使得不能够使试剂瓶3的前后方向反向地插入,而设置有判定试剂瓶3的朝向的方向判断杆69、和对方向判断杆69施加规定的转矩的扭力弹簧70,其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在试剂瓶载置部侧面33b,设置有可绕在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双重装填防止臂轴72转动地被轴支承的、被扭力弹簧75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施力的试剂瓶检测臂73,是与在试剂瓶载置部底面33a的下表面配置的双重装填防止臂74联动地转动的结构。该双重装填防止臂74构成用于不在试剂盘2的非空的槽中错误地重复安装别的试剂瓶3的双重装填防止机构71,其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接着,对于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进行的试剂瓶3对试剂盘2的安装工序、变空的试剂瓶3从试剂盘2的卸下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状态,用图9至图16的立体图、图17至图19的截面图如下所述地记载。另外,在图17至图19的截面图中,包括操作手柄34a直立的状态和倾斜的状态地进行说明。
1.第一状态(图9):试剂瓶装填单元24位于上端位置,操作手柄34a在最后方向右侧倾斜,锁定销53与锁定销槽55嵌合,处于将试剂瓶装填单元24锁定在上端的状态。而且是试剂瓶装填口盖22关闭的状态。
2.第二状态(图10):试剂瓶装填单元24处于上端位置,但操作手柄34a在最后方处于直立位置,锁定销53脱离锁定销槽55,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上端的锁定被解除。是试剂瓶3被载置在试剂瓶载置部33,试剂瓶装填口盖22打开,试剂瓶装填口23开口的状态。
3.第三状态(图11,图17):试剂瓶装填单元24是下降至最低的状态,操作手柄34a在最后方处于直立位置。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中,第二闩槽57与支柱30的外周嵌合,操作手柄34a是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但不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4.第四状态(图12,图18):试剂瓶装填单元24是下降至最低的状态,且操作手柄34a在最前方处于直立位置。试剂瓶3因试剂瓶推出部47而与操作手柄34a一起向前方移动,被插入试剂盘2的试剂瓶装填槽26,位于沿着试剂盘2的外周的装填位置。
5.第五状态(图13,图19):试剂瓶装填单元24是下降至最低的状态,操作手柄34a在最后方处于直立位置。是试剂瓶3被装填在插入试剂瓶装填槽26的装填位置,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为空的状态。从第三状态到第四状态、进而到第五状态中,第一闩槽56与引导杆50的外周嵌合,操作手柄34a是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但不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6.第六状态(图14,图18):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与装填状态1同样地位于上端位置,操作手柄34a在最后方处于直立位置。是试剂瓶3被装填在沿着试剂盘2的外周的试剂瓶装填槽26中,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为空的状态。
7.第七状态(图15,图17):是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下降至最低,操作手柄34a在最前方位置向左侧倾斜,试剂瓶抽出机构63经由操作突起67对试剂瓶3施加作用的状态。
8.第八状态(图16):是在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下降至最低,操作手柄34a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试剂瓶抽出机构63a保持对试剂瓶3作用地移动至最后方的状态。是试剂瓶3因试剂瓶抽出机构63a的作用而从试剂瓶装填槽26被抽出,与操作手柄34a一起向后方移动,载置在试剂瓶载置部33的状态。
接着,对于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盘2内的空槽中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自动分析装置1被驱动、使用试剂盘2内的试剂瓶3分注试剂、对样本进行分析的动作的期间中,试剂瓶装填单元24处于第一状态。
在试剂盘2内存在未装填试剂瓶3的空槽、对该空槽装填新的试剂瓶3时,首先使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并解除联锁,打开安全罩4。接着,打开试剂瓶装填口盖22。将新的试剂瓶3载置在试剂瓶载置部33,使操作手柄34a处于直立位置而成为第二状态。
从第二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向下方移动,使载置了试剂瓶3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下降而成为第三状态。
从第三状态起将操作手柄34a拉向前方,使试剂瓶推出部47向前方移动,由此将试剂瓶3插入空槽内。试剂瓶3被推入至沿着试剂盘2的外周内侧的规定位置而成为第四状态。试剂瓶3与操作手柄34a的驱动操作相应地移动至规定位置,因此装填完成时的位置误差少,能够精度良好地装填试剂瓶3。
从第四状态起将操作手柄34a推向后方,使试剂瓶推出部47向后方移动。试剂瓶3停留在试剂盘2内的规定位置,成为第五状态。
从第五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向上方移动,使试剂瓶推出部47向上方移动,成为第六状态。
之后,使操作手柄34a向右侧倾斜而使锁定销53与锁定销槽55嵌合,将试剂瓶装填单元24锁定在上端,进而关闭试剂瓶装填口盖22,则返回第一状态,因此只要关闭安全罩4就成为能够驱动自动分析装置1的状态。
接着,对于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将变空的试剂瓶3从试剂盘2内取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自动分析装置1被驱动、使用试剂盘2内的试剂瓶3分注试剂、对样本进行分析的动作的过程中,试剂瓶装填单元24处于第一状态。
将变空的试剂瓶3从试剂盘2内取出时,首先使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并解除联锁,打开安全罩4。接着,打开试剂瓶装填口盖22。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为空的状态下使操作手柄34a处于直立位置,成为第六状态。
从第六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向下方移动,使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下降而成为第五状态。
从第五状态起将操作手柄34a拉向前方,使试剂瓶推出部47向前方移动,由此试剂瓶推出面49与试剂瓶3接触,成为第四状态。
从第四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向左侧倾斜而成为试剂瓶卸下位置34a1,由此使试剂瓶抽出机构63a作用,成为第七状态。
从第七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保持向左侧倾斜并向后方移动,由此空的试剂瓶3因为试剂瓶抽出机构63a的作用而被从试剂盘2的槽向后方抽出,被载置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上而成为第八状态。
从第八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返回直立位置,由此成为第三状态。
从第三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向上方移动,使试剂瓶推出部47向上方移动,成为第二状态。
从第二状态起,使操作手柄34a向右侧倾斜而使锁定销53与锁定销槽55嵌合,将试剂瓶装填单元24锁定在上端,操作者卸下空的试剂瓶3,关闭试剂瓶装填口盖22,则返回第一状态,因此取出动作完成。
卸下空的试剂瓶3之后,载置新的试剂瓶3,接着进行试剂瓶装填动作,由此能够更换试剂瓶3。
接着,使用图20的流程图,对于试剂瓶3的装填和卸下动作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方向和动作时序的概要进行说明。
时序图的左半边(A)表示直到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盘2中的装填工序,时序图的右半边(B)表示将空的试剂瓶3从试剂盘2卸下的工序。
带圈数字1至8表示先前说明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状态,分别对应于第一状态至第八状态。
(a)表示操作手柄34a向左右的倾斜动作,向右倾斜时与支柱30之间锁定,向左倾斜时对试剂瓶抽出机构63施加作用。
(b)表示操作手柄34a的上下的运动。
(c)表示操作手柄34a的前后的运动。
(d)表示试剂瓶载置部33的上下的运动,因为是与操作手柄34a一起上下移动的结构,所以与(b)的操作手柄34a的上下的运动相同。
(e)表示试剂瓶载置部33的前后的运动,因为是与操作手柄34a一起前后移动的结构,所以与(c)的操作手柄34a的前后的运动相同。
(f)表示试剂瓶抽出机构63a的动作,在试剂瓶抽出机构63a对试剂瓶3作用的期间中,试剂瓶载置部33向后方移动时,能够将空的试剂瓶3从试剂盘2的槽中抽出。
装填试剂瓶3时,首先,使操作手柄34a从向右倾斜的第一状态成为直立的第二状态,进而使操作手柄34a向下方下降成为第三状态。接着,使操作手柄34a向前方移动成为第四状态,则试剂瓶3被插入而装填在试剂盘2内的空槽内。
之后,经过使操作手柄34a向后方移动的第五状态、进而向上方移动的第六状态,使操作手柄34a从直立向右方倾斜而将试剂瓶装填单元24锁定在最上端的位置,再次成为第一状态。
卸下试剂瓶3时,首先使操作手柄34a从向右倾斜的第一状态成为直立的第六状态,进而使操作手柄34a向下方下降成为第五状态。接着,使操作手柄34a向前方移动成为第四状态,进而使操作手柄34a向左侧倾斜成为第七状态,则试剂瓶抽出机构63对试剂瓶3作用。接着使操作手柄34a向后方移动时,试剂瓶3被从试剂盘2内的槽中抽出而成为第八状态。使操作手柄34a返回直立位置成为第三状态,进而向上方移动经过第二状态,使操作手柄34a从直立向右方倾斜而将试剂瓶装填单元24锁定在最上端的位置,再次成为第一状态。
<防止反向插入>
接着,使用图21A~图21D和图22A和图22B,对于用于在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时能够以正规的朝向装填、但操作者要错误地反向装填时阻碍试剂瓶3的装填且使操作者得知试剂瓶3的朝向是反向的、具有方向判断杆69的反向插入防止机构76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试剂瓶3将向盖62的铰链61靠近试剂瓶载置部背面33c的方向插入作为正规的方向。
图21A~图21D是说明将试剂瓶3以正规的朝向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时的动作的图,图21A~图21C是平面图,图21D是立体图。
图22A和图22B是说明要将试剂瓶3反向地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时的动作的图,图22A是平面图,图22B是立体图。
方向判断杆69起到在要反向地装填试剂瓶时阻止试剂容器的插入的、试剂容器反向插入阻止机构的作用。方向判断杆69可绕旋转支轴79转动地被轴支承,具有第一突起即铰链检测突起77和第二突起即限动突起78,在箭头方向上被扭力弹簧70产生的转矩施力。
限动突起78沿着试剂瓶载置部侧面33b,以在试剂瓶3的比瓶部上表面80靠下方的位置与试剂瓶3的左侧面附近抵接的方式配置。
铰链检测突起77以在试剂瓶3的比瓶部上表面80靠上部的位置与铰链61附近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比限动突起78长,以朝向试剂瓶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方式,从限动突起78倾斜地延伸。
在图21A~图21D中,要以正规的朝向装填试剂瓶3时,首先位于试剂瓶3的后表面的铰链61附近与铰链检测突起77抵接。其接触点与旋转支轴79相比偏向右方,所以产生要使方向判断杆69绕旋转支轴79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反作用力,如图21B所示方向判断杆69转动。方向判断杆69被试剂瓶3推压而持续转动时,长度较短的限动突起78的前端与试剂瓶3的后表面抵接,之后方向判断杆69进一步转动而至图21C所示的位置、即试剂瓶3的后表面与试剂瓶载置部背面33c抵接,试剂瓶3被正确地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
另一方面,如图22A和图22B所示,要将试剂瓶3前后反向地、即以铰链61朝向前面的方向装填时,因为铰链检测突起77不与铰链61附近抵接,所以方向判断杆69不转动,限动突起78与试剂瓶3的后表面大致垂直地抵接而成为所谓支顶棒,试剂瓶3不能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操作者因为不能将试剂瓶3推入最后方,所以察觉到试剂瓶3是反向的。
通过具有以上反向插入防止机构76,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操作者得知试剂瓶3的朝向是正确还是反向,所以不会反向地装填试剂瓶3,能够提供易于使用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使用图23A、图23B、图24A和图24B,对于防止在已装填了试剂瓶3的槽中错误地重复装填别的试剂瓶3(也将其称为双重装填)的双重装填防止机构71的结构进行说明。
供给试剂瓶3的作业,是在试剂盘2中装填的试剂瓶3中的某一个变空、对卸下空的试剂瓶3之后的空出的槽供给新的试剂瓶3,或者对原本为空的槽供给新的试剂瓶3时进行的。
此处,在虽然判定为空槽但实际上试剂盘2中装有试剂瓶3的情况下,要新装填的试剂瓶3的底面会接触已装填的试剂瓶3的上表面,要新装填的试剂瓶3被顶起而脱落,存在落下至试剂盘2内的风险。对于避免这样的事态的双重装填防止机构71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23A、图23B、图24A和图24B是表示试剂瓶的双重装填防止机构71的结构的图,图23A和图24A是立体图,图23B和图24B是平面图。
在试剂瓶载置部侧面33b的一部分中,设置有可绕双重装填防止臂轴72转动地被轴支承的试剂瓶检测臂73,双重装填防止臂轴72延伸至比试剂瓶载置部底面33a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双重装填防止臂74。试剂瓶检测臂73被扭力弹簧75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施力。
图23A和图23B表示在试剂盘2内试剂瓶3已被装填在邻接的槽中,为了将变空的试剂瓶3抽出,而从第六状态到第五状态用操作手柄34a使试剂瓶载置部33下降至试剂盘2内时的状态。
因为试剂瓶载置部33中没有装填试剂瓶3,所以试剂瓶检测臂73因扭力弹簧75的作用力而处于从试剂瓶载置部侧面33b突出的位置。此时,双重装填方式臂74被配置为在图23B的俯视图中位于变空的试剂瓶3与邻接的试剂瓶3之间的空隙中,能够使试剂瓶载置部33下降而成为第五状态。即,为了抽出变空的试剂瓶3的目的,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为空的状态下,能够使试剂瓶载置部33下降。
另一方面,图24A和图24B表示试剂盘2中没有空槽,已装填了试剂瓶3,但要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中装填新的试剂瓶3(用点划线表示)并装填在槽中的情况。因为沿着试剂瓶载置部侧面33b装填试剂瓶3,所以试剂瓶检测臂73抵抗扭力弹簧75的作用力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双重装填防止臂74的前端在图24B的俯视图中移动至与已装填的试剂瓶3重合的位置。
这样,要使试剂瓶载置部33下降时双重装填防止臂74的前端与已装填的试剂瓶3的上表面抵接,因此试剂瓶载置部33不能进一步下降,能够使要使操作手柄34a下降的操作者得知试剂盘2非空。
进而,此时,与已装填的试剂瓶3的上表面抵接而受到反作用力的,是在比试剂瓶载置部底面33a靠下方的位置设置的双重装填防止臂74,因此不会对载置于试剂瓶载置部33的试剂瓶3施加力,要新装填的试剂瓶3不会被顶起而脱落。
因为具有以上双重装填防止机构71,所以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使操作者得知接下来要装填的试剂盘2内的槽是否为空,于是不会双重地装填试剂瓶3,能够提供易于使用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1。
使用图25的流程图,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试剂盘2的空槽中新装填试剂瓶3的工序进行说明。
步骤S101
随着装填工序开始,确认是否存在空槽,使处理分支。
步骤S102
存在试剂盘2内的空槽的情况下,确认该空槽的位置。
步骤S103
使试剂盘2旋转,使空槽移动至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装填位置并停止。
步骤S104
使动作停止并解除联锁,使安全罩4和试剂瓶装填口盖22成为能够打开的状态。
步骤S105
打开安全罩4。
步骤S106
打开试剂瓶装填口盖22。
步骤S107
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瓶装填单元24中。
步骤S108
对操作手柄34a进行操作,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瓶2的空槽内,使试剂瓶装填单元24返回原来的位置并锁定。
步骤S109
关闭试剂瓶装填口盖22。
步骤S110
关闭安全罩4。
步骤S111
检测到安全罩4已被关闭、或者操作者从未图示的操作单元操作试剂瓶3的装填完成之后,使联锁动作,将安全罩4和试剂瓶装填口盖22锁定。
步骤S112
使新装填的试剂瓶3转动至例如是RFID读取器的试剂信息读取单元25的位置。
步骤S113
读取试剂瓶3的试剂信息。
以上,在试剂盘2的空槽内新装填试剂瓶3的工序完成。上述步骤中,从打开安全罩4的步骤S105直到关闭安全罩4的步骤S110是操作者进行的手动动作,是能够按手动动作进行试剂瓶3的装填、同样也能够从试剂盘2卸下试剂瓶3的结构。
如上所述,采用能够用操作者的手动动作进行试剂瓶3的装填和取出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和小型化,进而能够使动作控制算法简化。
实施例2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用图26至图35进行说明。图26至图33是表示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使操作手柄34b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和使试剂瓶抽出突起65对试剂瓶3作用的、试剂瓶抽出机构63的动作不是通过操作手柄34b的倾斜动作,而是设置螺线管81作为致动器,通过对螺线管81的通电而进行的。另外,因为从操作手柄34b到试剂瓶载置部33的驱动连杆机构不同,所以操作手柄34b的动作不同,因此在以下进行说明。
图26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表示装填试剂瓶3之前的状态。
图27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表示在试剂瓶载置部33装填了试剂瓶3的状态。如果试剂瓶3位于装填在试剂盘2内的位置,则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状态。
图28是对图26从右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9是在图28所示的立体图中,仅示出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立体图,省略一部分地记载了内部结构。
图30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状态,图31是对图30从右上方观察的立体图,表示使试剂瓶3下降至试剂盘2内的状态。如果试剂瓶3位于装填在试剂盘2内的位置,则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状态。
图32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状态,图33是对图32从右上方观察的立体图,表示完成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盘2内的状态。
图34A和图34B是详细说明使用螺线管81使试剂瓶抽出突起65对试剂瓶3作用的、试剂瓶抓持机构的结构和动作的立体图。
图34A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八状态,表示对螺线管81不通电、试剂瓶抽出突起65对试剂瓶3不作用的状态,图34B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状态,表示对螺线管81通电、试剂瓶抽出突起65对试剂瓶3作用的状态。
<试剂瓶装填单元>
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固定设置的方型的支柱82具有导轨83,其具有铅垂部83a和在铅垂部83a的下部与铅垂部83a连续地设置的圆弧部83b。
圆筒状的操作手柄34b在可绕将试剂瓶载置部33的一部分向上侧且向后方延伸地设置的操作手柄支轴84转动地被轴支承的手柄臂85的前方侧前端与左右方向水平地设置。
以在前端设置了引导销86的引导臂87与手柄臂85一体地绕操作手柄支轴84旋转的方式设置。引导销86是与导轨83可滑动地嵌合、能够沿着导轨83移动的结构。
在试剂瓶载置部33的下端附近装填试剂瓶3。在试剂瓶3的后部,设置有可相对于试剂瓶载置部33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地被支承的试剂瓶推出部47,试剂瓶推出部47向前方移动时能够将试剂瓶3从试剂瓶载置部33向试剂盘2的内侧推出、在试剂盘2的试剂瓶装填槽26中装填试剂瓶3。
如图28至图31所示,使操作手柄34b向下方铅垂地移动时,引导销86沿着导轨铅垂部83a向下方移动,因此引导臂87不转动地向铅垂下方移动。从而,试剂瓶载置部33与操作手柄34b一起向下方移动,试剂盘2从试剂瓶装填口23下降至试剂盘2内。
如图29至图31所示,在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内部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推杆88,上端被设置于手柄臂85的推杆上端支轴89可转动地轴支承。在试剂瓶载置部33的下端附近,设置有可绕双臂曲柄支点90转动地被轴支承的大致L字型的双臂曲柄91,在第一双臂曲柄轴92,双臂曲柄91的一端和推杆88的下端可旋转地被轴支承。双臂曲柄91的另一端是第二双臂曲柄轴93,是与从试剂瓶推出部47的后端附近向下侧延伸地设置的上下方向的槽即试剂瓶推出槽94可滑动地嵌合的结构。
接着,如图32和图33所示,将操作手柄34b进一步向下方操作时,引导销86沿着导轨圆弧部83b绕操作手柄支轴84转动。从而,手柄臂85不下降而是绕操作手柄支轴84转动,推杆88下降而使双臂曲柄91绕双臂曲柄支点90向图33的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双臂曲柄轴93也转动。这样,经由与第二双臂曲柄轴93嵌合的试剂瓶推出槽94使试剂瓶推出部47向前方移动,因此试剂瓶3被从试剂瓶载置部33向前方推出而被装填在试剂瓶2中。
接着,使用图34A和图34B,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试剂瓶抽出机构63b的结构进行说明。试剂瓶抽出机构63b是设置螺线管81作为致动器、通过对螺线管81通电而使试剂瓶抽出突起65b对试剂瓶3作用的结构。图34A中,螺线管81的柱塞95被压簧96的反作用力向远离螺线管81的方向施力,在前端附近设置销97。对螺线管81通电时,柱塞95抵抗压簧96的作用力地被螺线管81吸引。
杆98形成为大致L字型,可绕旋转支轴64b转动地被轴支承,一端经由销97与柱塞95连接,杆98的另一端具有向靠近试剂瓶3的一侧凸出的试剂瓶抽出突起65b。对螺线管81不通电时,试剂瓶抽出突起65b因压簧96的作用力而远离试剂瓶3,所以不会对试剂瓶3作用。
另一方面,对螺线管81通电时,柱塞95被吸引,杆98绕旋转支轴64转动,试剂瓶抽出突起65b向靠近试剂瓶3的方向移动。在保持试剂瓶抽出突起65b对试剂瓶3作用的状态下,如果使试剂瓶3与试剂瓶抽出部47一起向后方移动,则能够从试剂瓶装填槽26抽出。
即,在将试剂瓶3载置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上的状态下,通过以使操作手柄34b铅垂地下降之后、向前方转动的方式进行操作,能够使试剂瓶3下降之后向前方移动,在试剂盘2内的空槽中装填试剂瓶3。
另外,在试剂瓶载置部33为空的状态下,以使操作手柄34b铅垂地下降之后、向前方转动的方式操作,由此使试剂瓶载置部33下降之后向前方移动。接着通过对螺线管81通电而使试剂瓶抽出突起65b对试剂瓶3作用,保持该状态使操作手柄34b向上方转动而使试剂瓶载置部33向后方移动,将试剂瓶3从试剂盘2的槽中抽出。之后,如果使操作手柄34b铅垂地上升,则能够通过试剂瓶装填口23从试剂盘2内取出试剂瓶3,如果解除螺线管81的通电,则能够卸下变空的试剂瓶3。
图35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0同样地表示试剂瓶3的装填和卸下动作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方向和动作时序的概要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没有操作手柄34b的左右倾斜操作,以及通过是否对螺线管81通电而进行试剂瓶3的抓持和解除。另外,因为将操作手柄34b的转动动作经由第二双臂曲柄轴93的转动和试剂瓶推出槽94的滑动转换为前后方向的动作,所以试剂瓶载置部33的前后方向的动作量与操作手柄34b的转动角度不成正比,所以试剂瓶载置部33的动作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实施例3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用图36至图41进行说明。
图36是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7至图40是依次表示使操作手柄34c从上端直到下端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的装填动作的截面图。图4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20、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35同样地,是表示试剂瓶3的装填和卸下动作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方向和动作时序的概要的图。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手柄34c是经由可绕第一支轴99转动地被轴支承的手柄臂85a仅进行转动动作的结构。
试剂瓶装填口盖22不是沿着盖20滑动而使试剂瓶装填口23开口的结构,而是通过与操作手柄34c联动地上下运动而使试剂瓶装填口23开闭、在操作手柄34c的下端位置关闭试剂瓶装填口23的结构,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是试剂瓶3装填、或试剂瓶3卸下时,分别进行操作手柄34c从上端移动至下端之后、返回上端的一次往复动作的结构。但是,第三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使操作手柄34c从上端直到下端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而进行装填动作,在操作手柄34c处于下端位置的状态下自动分析装置1工作,通过使操作手柄34c从下端直到上端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而进行卸下空的试剂瓶3的动作的结构。
图36至图40中,手柄臂85a可绕设置在固定支承的支承框架100的第一支轴99转动地被轴支承其一端,在另一端设置有圆筒状的操作手柄34c。第三连杆102的一端可转动地被轴支承在设置于支承框架100的第四支轴101,第三连杆102的另一端成为圆筒状的第五支轴103,相对于在试剂瓶装填口盖22的左右侧面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滑动槽104可滑动地嵌合。试剂瓶装填口盖22固定在可相对于固定的支柱30c在铅垂方向上滑动地被支承的滑块105,与滑块105一起下降至下端时,关闭试剂瓶装填口23。
图36至图37中,操作手柄34c和试剂瓶装填口盖22位于上升至最高的所谓开位置,此时,如果以第五支轴103位于第四支轴101正上方的方式配置,则第三连杆102相对于支承框架100成为支顶棒,是经由滑动槽104从下方支承试剂瓶装填口盖22的结构。
在手柄臂85a的一端与另一端的中间设置有第二支轴106。第二连杆107的一端被相对于第二支轴106可转动地轴支承,另一端被相对于设置于第三连杆102的第三支轴108可转动地轴支承。
如图36至图37所示,滑块105位于上端的情况下,第三支轴108靠近第三连杆102的第四支轴101,并且相对于将第四支轴101与第五支轴103连结的直线,设置在第二支轴106的相反侧。
如图37所示,在滑块105的最下端附近设置有可转动地支承第四连杆109的一端的第八支轴110,第四连杆109的另一端第九支轴113,该第九支轴113可滑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固定支承的引导板111的大致L字型并且相互上下错开位置地配置的2个引导槽112、112中的下方的引导槽112。
在滑块105的与第八支轴110相比靠上方且略靠前方的位置,设置可转动地支承第五连杆114的一端的第六支轴115,第五连杆114的另一端是可滑动地支承于上方的引导槽112的第七支轴116。
第四连杆109和第五连杆114的长度相同,第六支轴115与第七支轴116之间的距离和第八支轴110与第九支轴113之间的距离相等。另外,以第六支轴115与第八支轴110的距离和2个引导槽112、112的间隔在将第六支轴115与第八支轴110连结的直线的方向上相等的方式配置。
使滑块10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第六支轴115和第八支轴110与滑块105一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七支轴116和第九支轴113沿着引导槽112移动时,第四连杆109和第五连杆114总是保持相互平行地移动。
因为是第七支轴116和第九支轴113被试剂瓶载置部33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进而第四连杆109和第五连杆114总是保持相互平行地移动的结构,所以是试剂瓶载置部33经由第七支轴116和第九支轴113沿着引导槽112平行地移动的结构,因为引导槽112形成为大致L字形,所以试剂瓶载置部33也沿着大致L字形的引导槽112移动。
试剂瓶载置部33在后方下端附近具有第十支轴117,支承试剂瓶3的后方下端部分的试剂瓶支承钩118可绕第十支轴117转动地被支承。如图37所示在试剂瓶支承钩118向上升的方向转动了的位置支承试剂瓶3的后方下端部分,如图39至图40所示在试剂瓶支承钩118向下降的方向转动了的位置,脱离试剂瓶3的底面而不支承试剂瓶3。
接着,对于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盘2内部的一系列装填动作,用图36至图40进行说明。
图36至图37中,能够将试剂瓶3装填在试剂瓶载置部33。此时,将试剂瓶3的后方下端部分挂在试剂瓶支承钩118上,保持试剂瓶3。如上所述因为第三连杆102成为上下方向的支顶棒,即使将试剂瓶载置部33压向下方,试剂瓶载置部33也不会下降,所以能够稳定地装填试剂瓶3。也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状态c。
图38表示使操作手柄34c绕第一支轴99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试剂瓶3逐渐下降的状态。第三连杆102因为经由第二连杆107使第三支轴108向前方移动,所以绕第四支轴10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五支轴103沿着滑动槽104向前方移动,试剂瓶装填口盖22与滑块105、第六支轴115、第八支轴110一起下降,第四连杆109和第五连杆114维持平行地、使试剂瓶载置部33下降至试剂盘2内部。也将该状态称为第二状态c。
图39图示了使操作手柄34c进一步绕第一支轴99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随着操作手柄34c的转动,第三连杆102经由第二连杆107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五支轴103沿着滑动槽104向后方移动地、使试剂瓶装填口盖22进一步下降。第六支轴115和第八支轴110也下降,但第七支轴116和第九支轴113在沿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引导槽1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范围中滑动并向前方移动,使试剂瓶载置部33向试剂盘2的外周侧向前方移动。在第四连杆109与第五连杆114成为水平的时刻,试剂瓶载置部33移动至最前方,试剂瓶3到达试剂盘2的外周附近的装填位置。
此处,如果用例如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34A和图34B所示的螺线管等的电磁致动器、或者与第四连杆109联动地作用的未图示的凸轮机构等,使试剂瓶支承钩118向下降的方向即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脱离试剂瓶3的底面。也将该状态称为第三状态c。
图40表示进一步转动操作手柄34c、达到下降至最低的位置的状态。第三连杆102从图37的上升位置起绕第四支轴101旋转大致180°,第五支轴103位于第四支轴101的正下方,由此第三连杆102相对于支承框架100成为支顶棒,用试剂瓶装填口盖22关闭在盖20开口的试剂瓶装填口23。第六支轴115和第八支轴110位于比引导槽112靠下方的位置,因此第七支轴116和第九支轴113沿着引导槽112向后方移动。
因为试剂瓶支承钩118是脱离试剂瓶3的底面的状态,所以试剂瓶3停留在试剂盘2的外周附近的装填位置,试剂瓶载置部33、第五连杆、第四连杆109到达向后方移动了的退避位置,试剂瓶3的装填完成。也将该状态称为第四状态c。
试剂瓶3变空、从试剂盘2中取出时,从图40的第四状态c起使操作手柄34c向上升的方向绕第一支轴99转动,从退避位置起在图39的第三状态c下试剂瓶载置部33靠近试剂瓶3,在图38的第二状态c下试剂瓶支承钩118挂在试剂瓶3的后端下部而向后方抽出试剂瓶3,进而操作手柄34c成为上升至最高的图37的第一状态c,则能够从试剂瓶装填口23取出试剂瓶3。
使用图41的时序图,对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试剂瓶3的装填和卸下动作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方向和动作时序的概要进行说明。对于第一状态c至第四状态c,在图41中对带圈数字附加后缀c进行表示。
操作手柄34c从第一状态c直到第四状态c,绕第一支轴99进行圆弧运动,大致均匀地下降。试剂瓶载置部33从第一状态c下降至第二状态c。该部分中,试剂瓶载置部33沿着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的引导槽112中的朝向铅垂方向的部分移动。从第二状态c到第三状态c,试剂瓶载置部33从试剂盘2的内周向外周向前方移动,第三状态c在试剂瓶载置部33移动至最前方的顶点位置,到达装填位置。
在第三状态c下使试剂瓶支承钩118从试剂瓶3解除,接着从第三状态c到第四状态c试剂瓶载置部33向后方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在该状态下,因为试剂瓶装填单元24是退避的状态,所以能够使试剂盘2旋转,使自动分析装置1运转。
试剂瓶的卸下动作是与试剂瓶装填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图41的时序图左右对称。
根据本发明,仅对操作手柄进行操作就能够将试剂瓶装填在试剂盘内的规定位置和从规定位置卸下,所以具有能够提供易于使用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本发明的试剂瓶装填单元进而是能够与仅用操作手柄进行的手动动作相应地、使试剂瓶移动至试剂盘的内部的规定位置进行装填的结构,所以不需要致动器和配线、或者齿轮和传动带等传动机构,能够实现试剂瓶装填单元的简化和小型化、廉价化,能够提供动作控制算法简单且试剂瓶易于装填和卸下、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根据本发明,试剂瓶装填单元与操作手柄34a、34b、34c的操作相应地动作,并且将试剂瓶3插入试剂盘2的槽内的位置不会因操作手柄34a、34b、34c的操作而发生误差,总是装填在一定的位置,所以能够减少试剂瓶的装填误差,具有能够提供易于使用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试剂瓶支承部中,将试剂瓶按正规的方向插入时推入至最深处能够正确地装填,但将试剂瓶反向地插入的情况下,因为具有以在途中停止而不能插入至深处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反向插入防止机构,所以能够防止将试剂瓶对试剂瓶支承部反方向地插入,所以具有能够提供易于使用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是对试剂盘2的空槽、而是要对已装填了试剂瓶3的槽进而重复地装填新的试剂瓶3(双重装填)时,在已装填试剂瓶3的情况下,因为用在试剂瓶载置部33的底部设置的双重装填检测机构检测出已装填了试剂瓶3,所以能够防止试剂瓶3彼此碰撞而试剂瓶3从试剂瓶载置部33浮起脱落、落下至试剂盘2中的事态,所以具有能够提供易于使用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添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试剂瓶装填口盖是滑动式或上下移动式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被旋转支承的铰链式的开闭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手柄是圆筒形状,但不限定于圆筒形状,也可以是杆状、大致T字形状、大致L字形状、圆管状、弯曲的形状、与手指的形状相应地设置了凹凸的形状等,只要是易于用手握住且易于进行向上下左右的移动动作和旋转动作的形状,就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多个试剂瓶3的试剂容器保持器是圆筒状的旋转筒即试剂盘2,但不限定于圆筒状的旋转筒,作为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其他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将多个试剂瓶3直线状地配置为一排或多排的箱状的试剂箱。这样的方式中,在装填试剂瓶3时,能够在使箱状的试剂箱向前后或左右直线移动而使空槽移动至规定位置之后,进行试剂瓶3的装填。
另外,进而也可以是在多个试剂瓶3直线状地配置为一排或多排的箱状的试剂箱的、不是上表面而是侧面、设置开口的结构。这样的方式中,在装填试剂瓶3时,能够在使箱状的试剂箱向前后或左右直线移动而使空槽移动至规定位置之后,从侧面的开口进行试剂瓶3的装填。
另外,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试剂瓶装填口23在试剂盘2的上表面开口、从上表面装填或卸下试剂瓶3的结构,但试剂瓶装填口23不限定于上表面,也可以是在试剂盘2的圆周上的侧面设置开口,从试剂盘2的外周向内周在槽内装填试剂瓶3,从试剂盘2的内周向外周使试剂瓶3从槽内移动而将试剂瓶3卸下至试剂盘2的外部的结构。
另外,进而,也可以是在试剂盘2的上表面设置试剂瓶装填口23,在试剂盘2的圆周上的侧面设置试剂瓶3卸下用的开口,从在上表面设置的试剂瓶装填口23对试剂盘2内部装填试剂瓶3,将试剂盘2内的变空的试剂瓶3从在试剂盘2侧面设置的取出用的开口取出至试剂盘2外部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试剂瓶装填单元24的试剂瓶载置部33上仅能够载置1个试剂瓶3、在槽中一个一个地装填或卸下试剂瓶3的结构,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在试剂瓶载置部33载置多个试剂瓶3、同时在多个槽中装填或卸下多个试剂瓶3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自动分析装置
2 试剂盘
3 试剂瓶
4 安全罩
5 样本运送单元
6 样本分注单元
7 样本分注前端/反应容器供给单元
8 样本分注前端/反应容器运送单元
9 培养盘
10 样本分注前端
11 样本分注前端缓冲部
12 样本分注前端/反应容器废弃孔
13 反应容器搅拌单元
14 反应容器
15 试剂分注移液器
15a 试剂分注位置
16 搅拌单元
16a 试剂搅拌位置
17 清洗单元
18 反应容器吸引头
19 检测单元
20 盖
21 外套
22 试剂瓶装填口盖
23 试剂瓶装填口
24 试剂瓶装填单元
25 试剂信息读取单元
26 试剂瓶装填槽
27 试剂瓶装填通路
28 分隔板
29 试剂盘驱动单元
29a 电动机
29b 小滑轮
29c 试剂盘驱动轴
29d 大滑轮
29e 传动带
30 支柱
31 第一引导套筒
32 第二引导套筒
33 试剂瓶载置部
33a 试剂瓶载置部底面
33b 试剂瓶载置部侧面
33c 试剂瓶载置部背面
34a 操作手柄
34b 操作手柄
34c 操作手柄
35 装填框架
36 第一引导销孔
37 第一引导槽
38 第一引导销
39 平衡弹簧
40 手柄套筒
41 引导突起
42 第二引导槽
43 第三引导槽
44 第一转动引导槽
45 第二转动引导槽
46 贯通引导槽
47 试剂瓶推出部
48 第三引导套筒
49 试剂瓶推出面
50 引导杆
51a 第二引导销孔
51b 第二引导销孔
52 第二引导销
53 锁定销
54 锁定销退避槽
55 锁定销槽
56 第一闩槽
57 第二闩槽
58 瓶开口
59 试剂容器
60 瓶部
61 铰链
62 盖
63a 试剂瓶抽出机构
63b 试剂瓶抽出机构
64a 旋转支轴
64b 旋转支轴
65a 试剂瓶抽出突起
65b 试剂瓶抽出突起
66 操作板
67 操作突起
68 扭力弹簧
69 方向判断杆
70 扭力弹簧
71 双重装填防止机构
72 双重装填防止臂轴
73 试剂瓶检测臂
74 双重装填防止臂
75 扭力弹簧
76 反向插入防止机构
77 铰链检测突起
78 限动突起
79 旋转支轴
80 瓶部上表面
81 螺线管
82 支柱(第二实施方式)
83 导轨
83a 铅垂部
83b 圆弧部
84 操作手柄支轴
85 手柄臂
85a 手柄臂
86 引导销
87 引导臂
88 推杆
89 推杆上端支轴
90 双臂曲柄支点
91 双臂曲柄
92 第一双臂曲柄轴
93 第二双臂曲柄轴
94 试剂瓶推出槽
95 柱塞
96 压簧
97 销
98 杆
99 第一支轴
100 支承框
101 第四支轴
102 第三连杆
103 第五支轴
104 滑动槽
105 滑块
106 第二支轴
107 第二连杆
108 第三支轴
109 第四连杆
110 第八支轴
111 引导板
112 引导槽
113 第九支轴
114 第五连杆
115 第六支轴
116 第七支轴
117 第十支轴
118 试剂瓶支承钩
119 旋转支轴孔
200 主机计算机。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
试剂容器保持器,其具有可开闭的开口,在内部的规定位置具有多个能够保持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保持槽;和
装填辅助单元,其能够进行经由所述开口将所述试剂容器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外部送入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内部后装填在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中的装填工序,和将所述试剂容器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经由所述开口送出至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的外部的取出工序,
所述装填辅助单元设置有:能够设置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设置部;以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的支柱;和与用户进行的操作联动地操作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的操作手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还具有:
配置成可绕垂直轴旋转的圆筒状的中空的筒;和
覆盖所述筒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圆筒状的侧面的隔热罩,
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隔热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填辅助单元在所述装填工序中,
随着所述操作手柄的垂直方向的移动,使载置在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上的试剂容器从所述开口下降至所述筒内部,随着所述操作手柄的向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移动,使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上的所述试剂容器在远离所述筒的所述垂直轴的方向、向设置在所述筒的内周的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填辅助单元在所述取出工序中,
随着所述操作手柄的向垂直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移动,使在特定的试剂容器保持槽上保持的试剂容器从该试剂容器保持槽向靠近所述筒的所述垂直轴的方向上移动而载置在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上,
随着所述操作手柄的向垂直方向的移动,使载置了该试剂容器的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经由所述开口移动至所述筒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填辅助单元还具有试剂容器抽出机构,其在所述取出工序中能够将所述试剂容器与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连结而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抽出试剂容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还具有试剂容器反向插入阻止机构,
该试剂容器反向插入阻止机构具有判断杆,该判断杆可绕支轴转动地被轴支承,具有在将所述试剂容器按正规方向插入时与所述试剂容器倾斜地抵接的第一突起,和比第一突起短、在将所述试剂容器反向插入时与所述试剂容器正交地抵接的第二突起,
将所述试剂容器以正规的方向插入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时,所述判断杆绕所述支轴转动而不阻碍试剂容器的插入;
将所述试剂容器反向地插入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时,所述判断杆不转动而用所述第二突起阻止所述试剂容器的插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还具有:
可绕支轴转动地被轴支承、在向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插入所述试剂容器时与所述试剂容器抵接地转动的第三突起;和
在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的下表面、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器内的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中装填的所述试剂容器上表面相对地设置的、与所述第三突起一起绕所述支轴转动的第四突起,
所述第四突起在所述试剂容器没有被插入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时,配置在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中装填的所述试剂容器上表面不抵接的位置,
在所述试剂容器已插入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时,配置在与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中装填的所述试剂容器上表面抵接的位置,
在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插入所述试剂容器而下降时,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为空时,所述第四突起与所述试剂容器上表面不抵接而能够使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下降,
所述试剂容器保持槽中装填了所述试剂容器时,所述第四突起与所述试剂容器上表面抵接而阻碍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的下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手柄在相对于所述支柱垂直的方向和相对于支柱倾斜的方向上可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引导销,其与所述操作手柄的移动联动地移动;
导轨,其能够与所述引导销可滑动地嵌合而使所述引导销移动;和
试剂容器推出部,其推出在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上保持的试剂容器,
所述导轨具有其一部分设置在铅垂方向上的铅垂部和与铅垂部连续地形成的圆弧部,
通过引导销沿着所述导轨的铅垂部移动,所述试剂容器设置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的移动联动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经由所述开口移动至试剂容器保持器内,通过引导销沿着所述导轨的圆弧部移动,所述试剂容器推出部与所述操作手柄的旋转移动联动地使试剂容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填辅助单元还具有:使在试剂容器保持槽上保持的试剂容器移动至试剂容器设置部的试剂容器抽出突起;和驱动所述试剂容器抽出突起的致动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手柄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支柱能够在铅垂方向上转动,
通过使所述操作手柄从上端移动至下端而进行将新的试剂容器装填在试剂容器保持槽上的装填工序,通过使所述操作手柄从下端移动至上端而进行将所述试剂容器送出至试剂容器保持器外的送出工序。
CN201880006001.3A 2017-03-17 2018-03-07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10140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2059 2017-03-17
JP2017052059A JP6837362B2 (ja) 2017-03-17 2017-03-17 自動分析装置
PCT/JP2018/008842 WO2018168613A1 (ja) 2017-03-17 2018-03-07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0054A true CN110140054A (zh) 2019-08-16
CN110140054B CN110140054B (zh) 2023-02-03

Family

ID=6352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6001.3A Active CN110140054B (zh) 2017-03-17 2018-03-07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9168B2 (zh)
JP (1) JP6837362B2 (zh)
CN (1) CN110140054B (zh)
WO (1) WO20181686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8783B2 (ja) * 2019-04-11 2022-09-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JP7245106B2 (ja) * 2019-04-11 2023-03-2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インターロッ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CN113495166B (zh) * 2021-06-22 2024-05-03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盒自动加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15917B (zh) * 2021-10-28 2023-06-16 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底物瓶的更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样本分析仪
CN114471287A (zh) * 2022-01-27 2022-05-13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西林瓶药品混合摇匀技术的批量处理装置
CN114739742B (zh) * 2022-03-31 2023-10-10 海之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防交叉污染的水质采样无人船及无人船水质采样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3535A (ja) * 1995-07-07 1997-02-07 Ciba Corning Diagnostics Corp 試薬パッ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試薬取扱装置
JPH11502625A (ja) * 1996-01-11 1999-03-02 デイド、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化学分析機において試薬分離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0137035A (ja) * 1999-12-13 2000-05-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8032688A (ja) * 2006-06-30 2008-02-14 Sysmex Corp 試料分析装置
JP2011027663A (ja) * 2009-07-29 2011-02-1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CN102066949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2652262A (zh) * 2009-12-14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容器的盖开闭装置
CN102906572A (zh) * 2010-05-20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2014194390A (ja) * 2013-03-29 2014-10-09 Sysmex Corp 分析装置
CN104246510A (zh) * 2012-04-06 2014-12-2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769439A (zh) * 2012-10-30 2015-07-0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试剂容器及自动分析装置
WO2017038545A1 (ja) * 2015-08-28 2017-03-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5450A1 (en) * 2001-01-02 2002-07-24 Randox Laboratories Ltd. Reagent dispensing or filling apparatus and holder
EP3096147B1 (en) 2009-07-29 2023-12-20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er
CN104634985B (zh) * 2010-02-26 2016-07-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剂容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3535A (ja) * 1995-07-07 1997-02-07 Ciba Corning Diagnostics Corp 試薬パッ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試薬取扱装置
JPH11502625A (ja) * 1996-01-11 1999-03-02 デイド、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化学分析機において試薬分離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0137035A (ja) * 1999-12-13 2000-05-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8032688A (ja) * 2006-06-30 2008-02-14 Sysmex Corp 試料分析装置
CN102066949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2011027663A (ja) * 2009-07-29 2011-02-1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CN102652262A (zh) * 2009-12-14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容器的盖开闭装置
CN102906572A (zh) * 2010-05-20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246510A (zh) * 2012-04-06 2014-12-2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769439A (zh) * 2012-10-30 2015-07-0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试剂容器及自动分析装置
JP2014194390A (ja) * 2013-03-29 2014-10-09 Sysmex Corp 分析装置
WO2017038545A1 (ja) * 2015-08-28 2017-03-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37362B2 (ja) 2021-03-03
US11169168B2 (en) 2021-11-09
JP2018155571A (ja) 2018-10-04
WO2018168613A1 (ja) 2018-09-20
US20200191814A1 (en) 2020-06-18
CN110140054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0054A (zh) 自动分析装置
ES2643134T3 (es) Sistema y método para el procesamiento de muestras líquidas
US20170234898A1 (en) Assay testing diagnostic analyzer
EP1681569B1 (en) Assay testing diagnostic analyzer
US20060159587A1 (en) Automated clinical analyzer with dual level storage and access
EP3096147B1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2005037171A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3203242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CN111033262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0730388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03223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3032265B1 (en) Device for storing of fluid containers
CN107923921B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3988939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reagent accommodation unit
EP3988941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and reagent container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EP4212881A1 (en) Sample measuring method, cartridge, and sample measuring device
CN115902250A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
CN115932293A (zh)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及其试剂信息显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