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348A -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9348A
CN110139348A CN201910424465.2A CN201910424465A CN110139348A CN 110139348 A CN110139348 A CN 110139348A CN 201910424465 A CN201910424465 A CN 201910424465A CN 110139348 A CN110139348 A CN 110139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ssage
working
mode
operatio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44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9348B (zh
Inventor
温明华
姚平
徐春林
刘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mi Star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mi Star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mi Star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mi Star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44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9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9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9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该RDSS通信方法可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用于与运营平台建立RDSS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根据所述控制规则向所述运营平台发送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利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以使终端处于相应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让终端在确保通信成功率的前提下无需长时间持续在线,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北斗民用领域的大力扶持和引导,涌现出一大批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产品。在众多北斗应用产品中,便携式手持终端以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不依赖公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户外安全救援、冶金勘探、地质调查、水利、林业等行业的作业一线,应用前景巨大。
目前市场上的同类终端,均内置北斗射频模组,由于此类终端均以RDSS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故工作时整机功耗较高。同时,RDSS通信方式是基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短报文服务,属于不可靠连接,通信成功率取决于终端应用环境/建筑物遮挡影响、终端天线朝向、北斗射频模组发射功率和发射频度等多方面因素。
与此同时,行业用户群对终端体积、质量、通信成功率、持续工作时间等均有强制要求。为保证通信可靠性和持续性,市场上同类终端基本采用北斗射频模组长待机模式进行工作,终端以锂离子电池作为主供电方式,而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与体积/质量成正比,故整机持续工作时间基本在数小时以内,使得现有终端的电池续航能力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可以提高终端的电池续航能力。
本申请提供一种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用于与运营平台建立RDSS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根据所述控制规则向所述运营平台发送报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运营平台,所述运营平台用于与终端建立RDSS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根据所述工作状态的类别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式包括在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时,确定在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中所述终端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向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RDSS通信系统,所述RDSS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以及与所述终端进行RDSS通信的运营平台,其中:
所述终端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所述终端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规则向所述运营平台发送报文;
所述运营平台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报文;
所述运营平台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所述运营平台根据所述工作状态的类别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式包括在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时,确定在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中所述终端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所述运营平台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向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本申请提供一种RDSS通信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根据所述控制规则与所述运营平台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利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以使终端处于相应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让终端在确保通信成功率的前提下无需长时间持续在线,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系统的通信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报文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另一实现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报文的另一实现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再一实现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另一应用场景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系统的通信框架。
如图1所示,该RDSS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卫星以及运营平台。
其中,该终端可以是应急设备、移动手机、电脑或者其他可实现与卫星通信的设备。该运营平台可以是通过服务器以及软件系统共同构成的监控、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卫星向终端接收、处理或发送报文。该卫星可以是北斗一代卫星、铱星、天通卫星或者海事卫星卫星,本申请对卫星的类型并不限定。
该终端与卫星之间、卫星与运营平台之间均设有通信连接设备。例如终端通过射频模组与卫星之间进行报文通信,而卫星与运营平台之间则通过运营平台的指挥机以及控制中心实现报文通信,以使终端与运营平台之间建立RDSS通信连接。
请参阅图2,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
该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该终端用于与运营平台建立RDSS通信连接。其中,该终端以及运营平台分别为图1所述的终端以及运营平台。
如图2所示,该RDSS通信方法,包括:
101、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为了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该工作模式可以根据用户此时的使用情况至少包括紧急模式以及足迹模式两种。
102、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结合图3,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
如图3所示,当终端处于预设间隔工作机制时,通过设置休眠时段、使得休眠时段与工作时段间隔设置后,可以让终端定时开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以处理常规报文的收发,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使该终端处于休眠状态,关闭射频模组,以降低终端的功耗。
具体的,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用户需求,该终端可以根据工作模式来提供不同的控制细节。
例如,若工作模式为紧急模式,此时用户可能正处于紧急状态(如需要求救),需要较快的应答反应机制,因此该终端在该紧急模式中的休眠时长可以设置成较短的值,以通过较为频繁开机的工作机制来确保报文应答的及时性。而若工作模式此时处于足迹模式,在该足迹模式中终端可能对报文的时效性需求较低,则可以保持较长的休眠状态,只在特定的开机时刻才进行短信收发,有利于功耗的控制。
103、根据控制规则向运营平台发送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报文可以是与终端功能相关的报文。例如,若该终端为便携式应急终端,该报文可以包括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该紧急模式报文可以包括紧急报警报文和解除报警报文,该足迹报文可以包括紧急模式足迹以及安全模式足迹。该紧急报警报文用于表达SOS紧急报警信号,并携带N个大地坐标位置,以通过运营平台进行紧急报警;该解除报警报文用于表达取消SOS紧急报警信号,并在随后连续间隔发出安全模式足迹报文。
该足迹模式报文,可以包括紧急模式足迹以及安全模式足迹。该紧急模式足迹用于终端接受到后台的受理SOS紧急报文后发出,带N个大地坐标位置;该安全模式足迹用于终端开机或者人工取消SOS后发出,带N个大地坐标位置。
该普通短信报文,为终端应用所发送的短信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可以利用以下方式来对终端的运行进行控制:确定紧急模式的休眠时长为S,足迹模式的休眠时长为M,处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长为T。此时若终端处于紧急模式下,则当终端接收到工作控制指令并进入到工作状态后,启动延时并设置延时时长为T,以使终端在时间T内通过卫星与运营平台进行RDSS通信。当该延时时长T的延时结束后,关闭射频模组的电源,设置延时时长为休眠时长S的延时,以使终端处于休眠状态,直至延时结束后发出工作控制指令启动终端,从而使终端实现间隔工作。
其中,延时时长T的取值与指挥机发射频度参数、运营平台待发给同一终端的报文数量相关,可以根据上述参数对该延时时长T进行实时变更,以确保终端与运营平台之间的正常通讯。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DSS通信方法,利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以使终端处于相应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让终端在确保通信成功率的前提下无需长时间持续在线,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
请参阅图4,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报文的实现流程。
如图4所示,在该RDSS通信过程中,该根据控制规则向运营平台发送报文的步骤,可以包括:
201、获取报文发送请求。
其中,该报文发送请求可以是通过终端的开机或重启来进行触发。例如当终端从休眠状态结束、启动硬件模块以切换到工作状态时,可以触发该报文发送请求,以使终端开始处理报文发送的指令。
202、根据报文发送请求确定当前需发送的至少一个报文的发送优先级。
其中,该发送优先级可以是至少两个,以使报文按重要程度划分成至少两个层级,确保较为重要的报文能够及时处理、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文的报文类别至少包括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表1
参见表1,其中紧急模式报文包括紧急报警报文和解除报警报文,足迹报文包括紧急模式足迹报文以及安全模式足迹报文。其中,紧急模式报文的发送优先级为1、足迹模式报文的发送优先级为3、普通短信报文的发送优先级为2,该发送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1、2、3,也即该报文类别的发送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203、基于发送优先级将报文按发送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例如,同时存在待发送的报文为紧急报警报文以及安全模式足迹报文等两个报文,此时对比两个报文的发送优先级分别为1和3,从而确定紧急报警报文的发送优先级高于安全模式足迹报文的优先级。然后,按发送优先级的顺次优先发送紧急报警报文,再发送安全模式足迹报文。
由上可知,通过设定每一报文的发送优先级顺次,使得报文能够根据其对即时性的需求程度来进行发送,提高终端在发送报文过程中的可靠度以及即时性。
请参阅图5,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另一实现流程。
如图5所示,该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运营平台,该运营平台用于与终端建立RDSS通信连接。其中,该运营平台与终端可以为图1实施例中所示的运营平台与终端。
该RDSS通信方法包括:
301、获取终端发送的报文。
其中,该报文可以通过与卫星通信连接的指挥机进行接收,然后传输到运营平台,以实现对报文的获取。该报文为终端生成并发送的报文。
302、根据报文确定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其中,可以根据报文的报文类别来确定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例如,若所获取到的报文类别为紧急报警报文,则根据该紧急报警报文可以确定该终端已切换至紧急模式的工作状态,此时可以将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置为“紧急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设一状态表来记录终端当前以及历史上的工作状态,从而对终端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进行记录。
为了确保工作状态的记录准确性,并减少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该状态表以及所接收的报文类别的比对来实现,而无需让终端进行反馈。
具体的,该状态表可以是真值表,实时更新终端的状态。
表2
参见表2,工作状态的类别包括正常状态、报警状态以及受理报警中的至少一种;该报文的报文类别至少包括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该紧急模式报文可以包括紧急报警报文和解除报警报文;该足迹模式报文,可以包括紧急模式足迹以及安全模式足迹。
当终端所处的上一工作状态为正常状态,且获取的报文为足迹模式报文中的紧急模式足迹报文时,该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保持为正常状态;或者当终端所处的上一工作状态为报警状态,且获取的报文为足迹模式报文中的安全模式足迹报文时,该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切换为正常状态;或者当终端所处的上一工作状态为受理报警,且获取的报文为足迹模式报文中的安全模式足迹报文时,该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切换为正常状态。
其中,当上一状态为正常状态,此时运营平台收到终端的紧急模式足迹模式报文,只可能因为数据传输问题,运营平台视同为“正常状态”;当上一状态为报警状态,此时后台收到终端的安全模式足迹报文,无论运营平台没有收到用户解除报警报文,或用户自行关机重启,运营平台均视同为“正常状态”;当上一状态为受理报警状态,此时运营平台收到终端的安全模式足迹报文,无论运营平台没有收到用户解除报警短信,或用户自行关机重启,运营平台均视同为“正常状态”。
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接收到的违背控制逻辑的错误报文进行过滤,使得运营平台不受错误报文影响,进一步增强终端与运营平台之间的报文传输可靠性
303、根据工作状态的类别确定与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
其中,通信模式包括在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时,确定在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中终端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具体的,确定与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是为了使得该运营平台的发送时段应当与终端处于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中的工作时段对应,也即只在终端处于工作时段时才与之进行RDSS通信,从而确保终端能对运营平台发送的报文进行正常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运营平台可以通过所获取的终端发送的报文来实现与终端工作时段的同步。
例如,在终端的工作时段中,足迹模式报文设定成在终端刚切换至工作模式时进行发送;当运营平台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足迹模式报文后,可以确定此时终端为刚启动,从而根据终端此时的工作状态的类别以及足迹模式报文的接收时间来实现与终端的工作同步。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运营平台可以通过延时的方式来实现与终端工作时段的同步。
例如,若运营平台确定了当前与终端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当按照该通信模式确定终端此时应当从休眠时段切换至工作时段,则开启延时时长为N,并在延时结束后同时关闭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再开启与休眠时长对应的另一延时,如此重复实现同步。
304、基于报文以及通信模式,向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其中,通过报文以及通信模式可以实现与终端进行同步,运营平台可以利用终端的工作时段与之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终端发送的报文可以具有相对应的优先级,通过优先级排序后按重要程度进行顺次发送。
表3
请参考表3,该表中待发送的报文类别分为受理紧急、普通报文(分运营平台自生成的以及转发两种)以及接收成功回执,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分别为1-4,具体的功能描述可以参见表3。
其中,不同的报文类别具有相应的优先级,所述基于报文以及通信模式,与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包括:
从预设的待发送列表中查询待发送的至少一个报文包;基于报文包的优先级按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例如,若终端发送了紧急报警报文后、且运营平台待发送的报文包中包含有若干普通报文以及受理紧急报文的报文包时,则将该若干普通报文以及受理紧急报文的报文包按优先级顺序进行排序,形成一待发送列表。
然后,因受理紧急报文的报文包优先级最高,则将受理紧急报文的报文包先发送,再按照优先级将其他报文包进行发送,以确保与终端之间进行RDSS通信的可靠度。
由上可知,运营平台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报文确定终端的工作状态的类别,以此确定当前的通信模式;然后基于高通信模式利用终端的工作时段与该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使得终端无需长期处于在线状态,降低了终端的功耗,且确保了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靠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报文的另一实现流程。
如图6所示,所述基于报文以及通信模式,与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包括:
401、根据获取的报文确定终端是否处于工作时段。
例如,在终端的工作时段中,足迹模式报文设定成在终端刚切换至工作模式时进行发送;当运营平台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足迹模式报文后,可以确定此时终端为刚启动,从而根据终端此时的工作状态的类别以及足迹模式报文的接收时间来实现与终端的工作同步。
402、将待发送给终端的报文包设置不可发送标志。
当终端处于休眠时段时,终端关闭报文包的接收功能,此时将未发送的报文包设置成不可发送标志,则运营平台可以暂停对设置有不可发送标志的报文包进行发送。
403、将待发送给终端的报文包设置可发送标志。
404、基于报文包的优先级,将设置为可发送标志的报文包按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延时来实现标记。例如,若运营平台收到某终端的报文时,在待发送列表中为该终端对应的待发送报文的报文包置为可发送标志,同时开启延时功能使之延时N秒,当时间结束后自动置为不可发送标志,其中该延时功能的延时时长与当前终端的工作时长相当,以使运营平台只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才发送报文包。
若设置为可发送标志的报文包有多个,可以根据优先级对报文包进行排序,然后先处理的报文包先发送,依次进行,并将发送后的报文包进行删除。而当确定后续的报文包因终端即将进入休眠状态而来不及发送时,可以将该后续的报文包设置为不可发送标志,以避免报文包发送失败。其中,该待发送报文包的数量可依据用户等级或权限进行限制,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由上可知,通过设置可发送/不可发送标志来区分报文包是否可发送,从而确保待发送报文包的发送及时有效。
请参阅图7,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再一实现流程。
其中,该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RDSS通信系统,所述RDSS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以及与终端进行RDSS通信的运营平台,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501、终端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502、终端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
503、终端根据控制规则向运营平台发送报文;
504、运营平台获取终端发送的报文;
505、运营平台根据报文确定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506、运营平台根据工作状态的类别确定与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
507、所述运营平台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向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其中,该RDSS通信系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RDSS通信系统。
可以理解的,为了避免赘述,该步骤501-5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如图2-4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而步骤504-5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如图5-6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
结合图8,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方法的另一应用场景。
如图8所示,在该RDSS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中,当终端切换至工作状态时,会在切换后不久即上行足迹模式报文或者紧急模式报文,此时运营平台通过该报文可以获知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进而下行相关的报文进行应答,终端可以根据应答内容确定是否根据运营平台的下行报文进行继续应答。终端根据不同工作模式实现工作状态与休眠状态之间间隔运行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使得运营平台只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时才与该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通过该终端以及运营平台组成的RDSS通信系统所运行的RDSS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终端不同的工作模式来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以使终端处于相应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并且运营平台结合该终端的控制规则来发送报文包,让终端在确保通信成功率的前提下无需长时间持续在线,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
请参阅图9,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DSS通信终端。
该终端600包括处理器601以及存储器602,该处理器601与存储器602之间电性连接;
该存储器602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601通过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该控制规则包括控制终端600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终端600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该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根据控制规则与运营平台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601,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报文发送请求;根据报文发送请求确定当前需发送的至少一个报文的发送优先级;基于发送优先级将报文按发送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文的报文类别至少包括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报文类别的发送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紧急模式以及足迹模式两种,其中紧急模式对应的休眠时长小于足迹模式对应的休眠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所述休眠时段时,控制终端600的射频模组进行关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RDSS通信终端与上文实施例中的RDSS通信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RDSS通信终端上可以运行RDSS通信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步骤,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RDSS通信方法实施例,并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一种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用于与运营平台建立RDSS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根据所述控制规则向所述运营平台发送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规则向所述运营平台发送报文,包括:
获取所述报文发送请求;
根据所述报文发送请求确定当前需发送的至少一个报文的发送优先级;
基于所述发送优先级将所述报文按所述发送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的报文类别至少包括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所述报文类别的发送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紧急模式以及足迹模式两种,其中所述紧急模式对应的休眠时长小于所述足迹模式对应的休眠时长。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还包括:
当处于所述休眠时段时,控制所述终端的射频模组进行关闭。
6.一种RDSS通信方法,应用于运营平台,所述运营平台用于与终端建立RDSS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根据所述工作状态的类别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式包括在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时,确定在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中所述终端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向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包括:
从预设的待发送列表中查询待发送的至少一个报文包;
基于所述报文包的优先级按所述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报文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工作时段;
当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时,将待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报文包设置可发送标志;
当所述终端处于休眠时段时,将待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报文包设置不可发送标志;
所述基于所述报文包的优先级按所述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包括:
基于所述报文包的优先级,将设置为可发送标志的报文包按所述优先级的顺次进行发送。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状态的类别包括正常状态、报警状态以及受理报警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报文的报文类别至少包括紧急模式报文、足迹模式报文以及普通短信报文;
当所述终端所处的上一工作状态为所述正常状态,且获取的所述报文为足迹模式报文中的紧急模式报警报文时,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切换为报警状态;或者
当所述终端所处的上一工作状态为所述报警状态,且获取的所述报文为足迹模式报文中的安全模式足迹报文时,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切换为正常状态;或者
当所述终端所处的上一工作状态为所述受理报警,且获取的所述报文为足迹模式报文中的安全模式足迹报文时,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切换为正常状态。
10.一种RDSS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RDSS通信系统,所述RDSS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以及与所述终端进行RDSS通信的运营平台,其中:
所述终端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所述终端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规则向所述运营平台发送报文;
所述运营平台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报文;
所述运营平台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的类别;
所述运营平台根据所述工作状态的类别确定与所述终端当前的控制规则对应的通信模式,其中所述通信模式包括在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时,确定在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中所述终端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所述运营平台基于所述报文以及所述通信模式,向所述终端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11.一种RDSS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确定对应的控制规则,所述控制规则包括控制所述终端处于工作时段与休眠时段之间间隔设置的预设间隔工作机制,以使所述终端只在预设的工作时段中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预设间隔工作机制包括确定在每次工作时段中对应的工作持续时长以及每两个工作时段之间的休眠时长;
根据所述控制规则与所述运营平台进行报文收发通信。
CN201910424465.2A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Active CN110139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465.2A CN110139348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465.2A CN110139348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348A true CN110139348A (zh) 2019-08-16
CN110139348B CN110139348B (zh) 2022-10-28

Family

ID=6757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4465.2A Active CN110139348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93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850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索尼集团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8204A (zh) * 2022-04-06 2022-05-13 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斗rdss基于内容的状态异常监控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9669A1 (en) * 2006-06-16 2008-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lotted mode of several systems using one sleep controller in a hybrid terminal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27580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WO2014036722A1 (zh) * 2012-09-07 2014-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非连续接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15248A (zh) * 2013-06-05 2014-12-17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系统和方法
CN104469904A (zh) * 2014-11-13 2015-03-25 杭州立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终端信息采集方法
CN105630493A (zh) * 2015-12-22 2016-06-01 周奇 移动终端调整休眠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182057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Slow-clock calibration method and unit, clock circui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6792607A (zh) * 2017-03-31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
CN107643819A (zh) * 2017-08-31 2018-01-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提高用户设备续航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8028132A1 (zh) * 2016-08-10 2018-02-15 深圳奥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Wifi异常自动重连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8040320A (zh) * 2017-12-13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Gnss定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089213A (zh) * 2017-06-07 2018-05-29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北斗卫星通信定位装置低功耗控制方法
CN109309560A (zh) * 2018-10-25 2019-02-05 清华大学 基于北斗rdss的共视数据传递与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9450517A (zh) * 2018-08-10 2019-03-08 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dss通信传输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9669A1 (en) * 2006-06-16 2008-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lotted mode of several systems using one sleep controller in a hybrid terminal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27580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WO2014036722A1 (zh) * 2012-09-07 2014-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非连续接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15248A (zh) * 2013-06-05 2014-12-17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系统和方法
CN104469904A (zh) * 2014-11-13 2015-03-25 杭州立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终端信息采集方法
US20160182057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Slow-clock calibration method and unit, clock circui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5630493A (zh) * 2015-12-22 2016-06-01 周奇 移动终端调整休眠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28132A1 (zh) * 2016-08-10 2018-02-15 深圳奥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Wifi异常自动重连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6792607A (zh) * 2017-03-31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
CN108089213A (zh) * 2017-06-07 2018-05-29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北斗卫星通信定位装置低功耗控制方法
CN107643819A (zh) * 2017-08-31 2018-01-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提高用户设备续航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040320A (zh) * 2017-12-13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Gnss定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450517A (zh) * 2018-08-10 2019-03-08 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dss通信传输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309560A (zh) * 2018-10-25 2019-02-05 清华大学 基于北斗rdss的共视数据传递与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850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索尼集团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8204A (zh) * 2022-04-06 2022-05-13 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斗rdss基于内容的状态异常监控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4488204B (zh) * 2022-04-06 2022-06-21 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斗rdss基于内容的状态异常监控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348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4775B (zh) 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的充电桩系统
CN103281684B (zh) 北斗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3686595B (zh) 状态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139348A (zh) 一种rdss通信方法及其终端
CN110099355A (zh) 一种多位置监测目标的定位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5848188B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036953B (zh) 一种为用户提供动态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2547A (zh) 无人机呼救方法、装置、系统及无人机
CN109191914A (zh) 一种内河航道ais信号监测系统与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5430182A (zh) 基于app和通讯设备的户外局域网通讯系统
CN103442329B (zh) 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智慧导游系统
CN106772522A (zh) 基于Android平台的可通信室内外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6961657A (zh)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及通信方法
CN213213467U (zh) 一种基于多模卫星通讯系统的深海潜标实时数据传输系统
CN212083951U (zh) 消防探测设备及消防报警控制系统
CN110958577B (zh) 信息交互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30403612A1 (en) Cell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912011A (zh) 救援系统和救援方法
CN11041751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297199A (zh) 一种人防智能信息终端系统
CN203733260U (zh) 移动装置的紧急救援系统
WO2022252409A1 (zh) 无人车远程控制
CN111624913A (zh) 消防探测设备、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1757440B (zh) 基站状态控制方法和固定基站
CN208572439U (zh) 一种船舶监控管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