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264A -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9264A
CN110139264A CN201810134288.XA CN201810134288A CN110139264A CN 110139264 A CN110139264 A CN 110139264A CN 201810134288 A CN201810134288 A CN 201810134288A CN 110139264 A CN110139264 A CN 110139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platform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equipment
respons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42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9264B (zh
Inventor
常红娜
徐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42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92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2495 priority patent/WO20191540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9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9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在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的第一请求,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发送第一响应,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如此可以在终端设备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互联网己经从以人为中心的网络演变至物联网。在以人为中心的网络中,人类生成和消耗信息,而物联网则是在诸如物体的分布式组件之间发送和接收、处理信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飞速发展,给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的演进分组域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物联网中,有一类应用较为广泛的典型的窄带宽物联网(Narrow BandIoT,NB-IoT)。在NB-IoT中,终端设备通常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每天传送的数据量极低,且允许一定的传输延迟(比如,智能水表)。其次,大量的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并不会随着时间经常性的移动。第三,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与“人”的连接不同,物联网的流量模型不再是以下行为主,可能是以上行为主,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通常会向服务平台上报一些数据。
NB-IoT中的一个终端设备通常需要向一个服务平台上报数据,这种情况下,厂家在出厂这些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时,通常会将服务平台的IP地址烧录至终端设备,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向自身所烧录的服务平台的IP地址向该服务平台发送数据。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也从单一到多样演变,从而使得一个终端设备可能需要与多个服务平台通信,目前亟需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案,用于实现在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在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由于在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且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APN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的连接发送消息,如此可以在终端设备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任一项:若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为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第一网络设备将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若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第一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预设服务平台为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若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第一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如此,可提高方案的灵活性,即使第一请求中未包括合法的服务平台的标识,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出合法的目标服务平台,从而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正常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第一请求之后,还包括:若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若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其中,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如此,可以使终端设备明确建立连接失败的原因,从而可以提高下一次连接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之后,发送第一响应之前,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创建连接成功响应;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发送第一响应。如此,可以告知终端连接建立的具体情况,从而可以是终端设备进行后续数据的传输。
为了提高方案的灵活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SCEF网元,则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发送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且第二网络设备为P-GW网元,则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发送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其中,创建连接请求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后发送的;其中,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如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的连接发送消息,如此可以在终端设备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为了提高方案的灵活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SCEF网元,则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包括:SCEF网元在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P-GW网元,则: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包括:P-GW网元在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建立PDN连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前,还包括:若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第二网络设备向目标服务平台发送配置请求,其中,配置请求用于触发目标服务平台配置预设参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在目标服务平台配置了预设参数的情况下,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可见,在创建连接的过程中还检测了预设参数的配置情况,从而可以提高后续终端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之后,还包括:若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四响应;其中,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预设参数。如此,可以使终端设备明确建立连接失败的原因,从而可以提高下一次连接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请求中包括容灾标志位;其中,容灾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目标服务平台对应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容灾标志位在确定需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时,对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链路进行监控;若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故障状态,且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并将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移动始发MO消息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备服务器;若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将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去激活,并将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主服务器。结合应用容灾机制,可以提高后续终端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其中,修改承载请求中包括待更新服务平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修改承载响应,其中,修改承载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建立连接。如此,可以为终端设备在服务平台之间切换奠定基础。
为了兼容现有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第一响应,包括:若终端设备通过RDS协议传输MO消息,则第二网络设备将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携带在第一响应中;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的连接发送消息,如此可以在终端设备签约多个服务平台的场景下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其中,若服务平台为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服务平台为目标服务平台;若服务平台为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为目标服务平台,预设服务平台为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为目标服务平台。如此,可提高方案的灵活性,即使第一请求中未包括合法的服务平台的标识,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出合法的目标服务平台,从而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正常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或者,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如此,可以使终端设备明确建立连接失败的原因,从而可以提高下一次连接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第一请求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四响应;其中,第四响应是网络设备在确定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其中,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预设参数。如此,可以使终端设备明确建立连接失败的原因,从而可以提高下一次连接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第一响应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发送修改承载请求,其中,修改承载请求中包括待更新服务平台;终端设备接收修改承载响应,其中,修改承载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如此,可以为终端设备在服务平台之间切换奠定基础。
为了兼容现有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响应中包括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通过RDS协议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移动始发MO消息;其中,MO消息中包括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收发器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收发器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收发器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收发器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的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方面或任意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方面或任意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架构为NB-IoT网络的通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终端设备101、无线接入网(Residential Radio Access Network,RAN)102、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网元103、移动性管理模块(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网元104、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ervice Cap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SCEF)网元105、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网元106、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网元107和服务平台集合108。
如图1所示,对于控制面功能优化,上行数据从RAN102传送至MME网元104后,在这里传输路径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为通过S-GW网元106传送到P-GW网元107再传送到服务平台,另一个分支为通过SCEF网元105传送到服务平台。通过SCEF网元105传送到服务平台的分支可以传送非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服务平台传输至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送路径一样,仅传输方向相反。对于用户面功能优化,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传输路径是“终端设备101--RAN102--S-GW网元106--P-GW网元107--服务平台”。这个路径上可以传输IP数据和非IP数据。
图1所示出的SCEF网元105是为了支持窄带宽物联网终端的非IP数据传输所引入的,也可以被称为能力开放平台。通信系统可以在MME网元和SCEF网元间建立专用于传输非IP数据的连接。图1中的HSS网元可以是用户签约数据的永久存放地点,位于用户签约的归属网。比如HSS网元中可以存放终端设备所签约的服务平台的信息。
图1示出的服务平台集合108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平台,比如图1中所示的服务平台111、服务平台112和服务平台113。服务平台集合108中的任两个服务平台所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服务平台111和服务平台112均对应的APN109。服务平台113对应APN110。每个服务平台对应的APN可以是预先分配的,比如可以是运营商为服务平台分配的。第二网络设备(比如SCEF网元或P-GW网元)也可以对服务平台分配的APN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标识与服务平台的标识,以及一定的规则计算出该服务平台对应的APN,也就是说一个服务平台所分配的APN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是可灵活调整的。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比如SCEF网元或P-GW网元)也可以保存APN与服务平台的对应关系。APN可以是由运营商规划部署的,比如APN109可以是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APN110可以是因特网(英文可以写为Internet)。图1中的终端设备101可以与服务平台集合108中包括的多个服务平台进行通信,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向服务平台111上报消息,也可以向服务平台113上报消息。图1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水表和燃气表等设备。
基于上述内容,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101,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步骤2102,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MME网元104。在一些情况下,该步骤中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S-GW网元106、P-GW网元107或SCEF网元105等等。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服务平台也可以称为业务能力服务器(Services CapabilityServer,SCS),服务平台的标识英文可以写为SCS identifier;服务平台也可以称为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可以存放在图1所示的HSS网元103中,服务平台的标识可以是服务平台的域名,也可以是服务平台的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平台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的服务平台的标识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的,比如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的服务平台的标识可以携带在第一请求中。
在上述步骤2101之后,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则MME网元接收到第一请求后,MME网元可以从HSS网元上获取用户签约数据,比如MME网元向HSS网元发送获取用户签约数据请求,并接收HSS网元反馈的用户签约数据响应,用户签约数据响应中包括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的标识。
第一网络设备在确定建立了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之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2103。
步骤2103,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请求可以是附着请求或者是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连接请求,附着请求英文可以写为attach request,附着请求也可以称为位置更新请求,PDN连接请求英文可以写为PDN connectivity request。若第一请求为附着请求(也可称为位置更新请求),则第一响应为附着成功响应(也可以称为位置更新接收或位置更新响应);若第一请求为PDN连接请求,则第一响应可以为PDN连接建立成功响应。
在上述步骤2102之后,在上述步骤2103之前,还提供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请求,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其中,创建连接请求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后发送的。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创建连接成功响应。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发送第一响应。
为了提高方案的灵活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多种终端与目标服务平台建立连接的方案,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SCEF网元,则SCEF网元在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也就是说,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发送的。这种情况下,终端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包括三个部分的连接通道组成,分别为终端和MME网元之间的连接通道、MME网元和SCEF网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通道,以及SCEF网元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通道。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且第二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P-GW网元在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也就是说,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建立PDN连接之后发送的。这种情况下,终端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包括两个部分的连接通道组成,分别为终端和P-GE之间的PDN连接通道(也可以称为终端和P-GE之间的用户面连接通道)和SCEF网元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通道。
在建立了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之后,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传输消息,传输的消息可以称移动始发(mobile originated,MO)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中,MO消息是终端设备发出的消息的总称。
本申请实施例中,N可以是正整数。在N为1时,说明终端设备只签约了一个服务平台,终端设备所签约的唯一的一个服务平台就是目标服务平台。
而在N为大于1的整数时,可能存在两种应用场景。其中,第一种应用场景,N个服务平台中的任两个服务平台所对应的两个APN不同,也可以说N个服务平台中不存在一个APN对应多个服务平台的情况,一个APN对应一个服务平台。可选地,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3101对应服务平台3105和服务平台3106,为服务平台3105分配APN3107,为服务平台3106分配APN3108,APN3107和APN3108是两个不同的APN,比如APN3107可以是IMS,APN3108可以是Internet。图3所示的场景中,终端设备需向多个服务平台上报消息,但是终端设备对应的两个服务平台所分配的两个APN不同,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对应多个APN,而每个APN对应一个服务平台。这种情况下,可以为不同的APN分别建立对应的连接,比如第二网络设备3102可以分别建立终端设备3101的连接3103和连接3104,连接3103对应APN3107,连接3104对应APN3108,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发送消息,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将不同通道传输的消息转发到相应的平台。图3中的第二网络设备3102可以为SCEF网元,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所建立的相关控制面连接为上述图1中MME网元104--SCEF网元105--服务平台;或者图3中的第二网络设备3102可以为P-GW网元,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所建立的相关用户面连接为上述图1中MME网元104--S-GW网元106--P-GW网元107--服务平台;。比如,若终端设备3101需要向服务平台3105发送消息,则可以通过连接3103发送消息,第二网络设备3102将通过连接3103接收到的消息转发给服务平台3105。再比如,若终端设备3101需要向服务平台3106发送消息,则可以通过连接3104发送消息,第二网络设备3102将通过连接3104接收到的消息转发给服务平台3106。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也可以称为通道,比如终端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通道。
上述第一种应用场景下,可以应用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应用上述图2所示的方案,建立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且上述图2所示的方案,不仅可以实现上述第一种应用场景中一个APN对应一个服务平台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一个APN对应多个服务平台的情况。
在N为大于1的整数时,可能存在的第二种应用场景中,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APN相同。这种应用场景下,终端设备对应的所有APN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APN,其中一个第一APN对应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在这种应用场景下,也可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APN,其中,一个第二APN对应至少一个服务平台。第二种应用场景可以如上述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终端设备101对应的服务平台111和服务平台112对应同一个APN109,而APN110仅对应一个服务平台113。在图1中,APN110也可以对应多个服务平台。这种场景下,可以为了节省资源,且降低APN的管理难度从而减少所配置的APN的数量,当多个服务平台对应一个ANP的时候,采用上述图2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图2的步骤2103之后,可以执行步骤2104至步骤2106。
步骤2104,终端设备通过建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也可以描述为通过连接对应的承载)发送MO消息;其中,MO消息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SCEF网元,则MO消息先通过终端设备与MME网元之间的连接发送至MME网元,之后再由MME网元通过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发送至SCEF网元。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P-GW网元,则MO消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的用户面连接(或称为PDN连接)发送至P-GW网元。
步骤2105,第二网络设备根据MO消息确定出终端设备对应的连接所对应的目标服务平台。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存储终端设备对应的连接与目标服务平台的对应关系,当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连接对应的通道接收到MO消息之后,可以确定出该连接对应的目标服务平台,之后将接收到的MO消息转发给目标服务平台。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在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表(承载表的英文可以写为bearer context)中存储连接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2106,第二网络设备将MO消息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
在上述步骤2101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步骤2102和步骤2103。可选地,在上述步骤2101之后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不执行步骤2102和步骤2103,即第一网络设备未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未建立连接的响应。
在上述步骤2102中,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的方案可以有多种,确定目标服务平台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MME网元,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不同的网元。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网元,比如SCEF网元或P-GW网元等,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是同一个网元。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5中以确定目标服务平台的第一网络设备是MME网元为例进行示例,如图5所示,在步骤2101之后可以执行下述方案:
步骤4001,第一请求中是否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若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执行步骤4201;若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执行步骤4101或者执行步骤4102。
步骤4201,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是否合法,若合法则执行步骤4301;若不合法,则执行步骤4102或者执行步骤4103。可选地,判断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是否合法有多种方式,比如判断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是否是终端设备所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的服务平台,合法是指的是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所标识的服务平台是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不合法是指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所标识的服务平台不是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所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的标识有多种方式,比如上述的从HSS网元中获取的方式。
步骤4301,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所标识的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
步骤4102,第一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可选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的服务平台是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的服务平台,可选地,该预设的服务平台可以是提前设置好的,也可以是N个签约的服务平台中的任一个服务平台,也可以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从N个签约的服务平台中选择出的一个服务平台。
步骤4101,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二响应,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
步骤4103,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三响应,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或者,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且还可以指示处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所标识的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
在图5所示的方案中,由于通过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指示了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再次发送请求,用于请求建立连接。进一步,若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且还可以指示处第一请求中包括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所标识的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可以使终端设备了解未建立连接的原因,为后续再次进行连接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上述步骤2102之后,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对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进行检查,若未配置预设参数,可以触发目标服务平对预设参数进行配置,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连接建立失败的响应。在建立连接时如果预设参数没有配置成功,则会导致后续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传输失败,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检查了预设参数的配置,从而可以保证后续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的较高的成功率,而且也可以使业务传输不中断,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减少消息传输时延。
图6和图7均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6中,以执行上述步骤2102的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为例进行示例,以第二网络设备为SCEF网元为例进行示例。也就是说,在图6中,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消息的传输路径走的是上述图1中MME网元—SCEF网元—目标服务平台的路径。图6所示的路径可以用于传输NON-IP消息(NON-IP消息也可以称为非IP消息),也可以用于传输IP消息。
在图7中,以执行上述步骤2102的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为例进行示例,以第二网络设备为P-GW网元为例进行示例。也就是说,在图7中,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消息的传输路径走的是上述图1中MME网元—S-GW网元—P-GW网元--目标服务平台的路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图6和图7仅仅是两种示例,在图6中,SCEF网元所执行的步骤5102至步骤5107中的任一个步骤也可以由其它网络设备执行,比如可以由P-GW网元执行;在图7中,P-GW网元所执行的步骤6102至步骤6107,以及6102至7001中的任一个步骤也可以由其它网络设备执行,比如可以由SCEF网元执行。图7所示的路径可以用于传输IP消息。
下面结合图6和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如图6所示,在步骤2102之后执行步骤5101。
步骤5101,MME网元向SCEF网元发送创建连接请求,创建连接请求的英文可以写为create PDN connection request。创建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目标服务平台的标识。
步骤5102,判断目标服务平台是否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5106,若不是,则执行步骤5103;预设参数可以为NIDD配置消息中的参数。NIDD配置消息中的参数比如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任一项或任多项:比如外部标识(External Identifier)、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标识(Mobile Subscriber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MSISDN),服务平台的标识(服务平台的标识英文可以写为SCS identifier或AS identifier)、T8接口事务参考标识(T8Transaction ReferenceID,TTRI),非IP数据包传输持续时间(Non-IP Data Delivery,NIDD Duration),T8接口目的地址(T8Destination Address),T8接口长期事务参考ID(T8Long Term TransactionReference ID,TLTRI),请求操作(Requested Action),PDN连接建立选项(PDN ConnectionEstablishment Option)。目标服务平台需要去SCEF网元设置目标服务平台的标识、T8接口长时间事务参考标识(T8Long Term Transaction Reference ID,TLTRI)、终端设备标识(终端设备标识英文可以写为UE identifier),SCEF网元可以将连接与用户外部标识及目标服务平台关联到一起,便于用户标识的转换及路由,比如,SCEF网元将这些信息关联到一起后,就可以将终端设备的内部标识(比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MSISDN等标识)转换成终端设备的外部标识(比如终端设备的IP、URL等),并确定出终端设备的外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平台,从而将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发送到对应的目标服务平台。
步骤5103,SCEF网元向目标服务平台发送配置请求,其中,配置请求用于触发目标服务平台配置预设参数;目标服务平台接收到配置请求5103之后执行步骤5104。
步骤5104,目标服务平台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并在配置成功预设参数之后,执行步骤5105。
步骤5105,目标服务平台向SCEF网元发送用于指示预设参数配置成功的配置响应。SCEF网元在接收到用于指示预设参数配置成功的配置响应之后执行步骤5106。可选地,SCEF网元也有可能接收到用于指示预设参数配置失败的响应,若SCEF网元接收到用于指示预设参数配置失败的响应,则SCEF网元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连接建立失败的响应。
可选地,预设参数可以是NIDD,这种情况下,步骤5103中的配置请求可以是NIDD配置初始化消息,英文可以写为NIDD Configuration Initial,NIDD配置初始化消息可以触发目标服务平台完成NIDD的配置。步骤5105中的配置响应可以是NIDD配置响应,英文可以写为NIDD Configuration Request。
步骤5106,SCEF网元存储连接和目标服务平台的对应关系,之后执行步骤5107。存储连接和目标服务平台的对应关系具体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在EPS承载表中存储目标服务平台的标识。
步骤5107,SCEF网元向MME网元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执行步骤2103;
步骤2103,MME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即第一网络设备在目标服务平台配置了预设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一响应。
如图7所示,在步骤2102之后执行步骤6101。
步骤6101,MME网元向P-GW网元发送创建连接请求,创建连接请求的英文可以写为create PDN connection request。创建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目标服务平台的标识。
步骤6102,判断目标服务平台是否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若是,则执行步骤6106,若不是,则执行步骤7001;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可以为隧道参数、目标服务平台的地址。
步骤6106,P-GW网元存储连接和目标服务平台的对应关系,之后执行步骤6107。存储连接和目标服务平台的对应关系具体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在EPS承载表中存储目标服务平台的标识。
步骤6107,P-GW网元向MME网元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执行步骤2103。
步骤2103,MME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响应。即第一网络设备在目标服务平台配置了预设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一响应。
步骤7001,P-GW网元发送第四响应。可选地,P-GW网元可以先向MME网元发送第四响应,之后由MME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响应。终端设备接收第四响应;其中,第四响应是在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
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或者,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未建立连接,且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预设参数。如此,可以使终端设备明确连接建立失败的原因,从而为后续成功建立连接奠定基础。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服务平台可以有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从而实现主备容灾机制。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监控服务平台的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当需要发送给服务平台信息时可以选用工作状态正常的链路发送。对服务平台的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的监控可以由SCEF网元或P-GW网元来执行。比如若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传输路径是要通过MME网元经SCEF网元传输至目标服务平台的,则可以由SCEF网元对目标服务平台进行监控;若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传输路径是要通过MME网元经S-GW网元和P-GW网元传输至目标服务平台的,则可以由P-GW网元对目标服务平台进行监控。在图8中,以第二网络设备为SCEF网元或P-GW网元为例进行示意,可选地,对于同一个服务平台的监控,也可以由SCEF网元和P-GW网元同时进行。在图8中,步骤7101至步骤7105可以在上述步骤2103之后执行。也可以在上述步骤2102之后执行。
如图8所示,步骤7101,第二网络设备对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链路进行检测,若第二网络设备到目标服务平台的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故障状态,而第二网络设备到目标服务平台的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执行步骤7102;若第二网络设备到目标服务平台的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执行步骤7103,也就是说,可选地,若第二网络设备到目标服务平台的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故障状态或非故障状态,均执行步骤7103。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对目标服务器平台的链路进行检测可以通过发送心跳包实现。比如第二网络设备向目标服务平台的主服务器周期性发送心跳包。
步骤7102,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本地配置或DNS查询到备服务器的IP地址,检测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的心跳包,若根据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的心跳包确定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从而可以将后续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备服务器。
步骤7103,将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将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去激活。从而可将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主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链路去激活的意思是指使该链路处于非激活状态,即不可用状态。
在上述步骤7101中,可选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时,第二网络设备启动对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链路的检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2101中,第一请求中可以携带容灾标志位,容灾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比如将容灾标志位置1表示开启容灾机制,将容灾标志位置0表示此次连接不开启容灾机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容灾标志位确定是否开启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请求中携带容灾标志位,且容灾标志位上的信息指示开启容灾机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从终端设备签约的数据中确定终端设备是否签约了容灾机制。若终端设备未签约容灾机制,则第二网络设备(比如MME网元)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连接建立失败的响应,可选地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连接失败的原因是终端设备未签约容灾机制。
若终端设备已签约容灾机制,则可以将指示开启容灾机制的容灾标志位携带在上述步骤5101或步骤6101的创建连接请求中,当SCEF网元或P-GW网元接收到的创建连接请求,且其中携带的容灾标志位指示开启容灾机制时,则确定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从而启动对目标服务平台的链路检测功能,即执行上述步骤7101。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网络设备配置一些容灾启动策略,比如预设终端设备和容灾启动策略的关联关系,或者配置服务平台和容灾启动策略的关联关系,容灾启动策略可以包括启动容灾机制或不启动容灾机制。可选地,容灾启动策略中可以包括在什么条件下开启容灾机制等等。若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终端标识或目标服务平台标识所对应的容灾启动策略确定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则对目标服务平台的链路进行检测。
通过图8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实现主备容灾场景,即使目标服务平台的一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则也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到目标服务平台的业务不中断,可以减少了终端设备的重传,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且使终端设备不感知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的倒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兼容可靠数据服务(Reliable Data Service,RDS)协议。RDS协议可以应用到MME网元—SCEF网元的传输路径。SCEF网元可以通过解析RDS消息头获取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从而将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正确转发到目标服务平台。
可选地,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要开启RDS机制,即若终端设备通过RDS协议传输MO消息,则将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携带在第一响应中;发送第一响应。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之后,通过RDS协议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MO消息;其中,MO消息中包括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
可选地,可以在上述步骤2101和不足2103之间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要开启RDS机制。或者在图6的步骤5101至步骤5107之间,由SCEF网元执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要开启RDS机制的步骤。可选地,若SCEF网元确定终端设备要开启RDS机制,则可以在上述图6的步骤5107中发送的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中携带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可选地还可以携带RDS启用标志。可选地,MME网元将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中携带的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和RSD启用标志携带在步骤2103的第一响应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消息将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和RSD启用标志传输给终端设备。RDS启用标志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通过RDS协议传输MO消息。
图9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的步骤7201至步骤7203可以在上述步骤2103之后执行。该方法包括:
步骤7201,终端设备向MME网元发送修改承载请求,MME网元将修改承载请求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SCEF网元或P-GW网元。其中,修改承载请求中包括待更新服务平台;修改承载请求的英文可以写为modify bearer request。
步骤7202,SCEF网元或P-GW网元建立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可选地,SCEF网元或P-GW网元存储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存储终端设备、待更新服务平台的标识,以及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之间建立的连接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可选地,SCEF网元或P-GW网元可以在EPS承载表中更新终端设备对应的服务平台的标识,比如将EPS承载表中终端设备对应的服务平台的标识从目标服务平台的标识修改为待更新服务平台的标识。
步骤7203,SCEF网元或P-GW网元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比如可以通过MME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修改承载响应)。终端设备接收修改承载响应。其中,修改承载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建立连接。修改承载响应的英文可以写为modifybearer response。在步骤7203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向待更新服务平台发送MO消息。
基于上述内容和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2至图9所示方法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侧的任一个方案。图10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网络设备7301包括处理器7303、发送器7302、接收器7307和存储器7305;其中,处理器7303、发送器7302、接收器7307和存储器7305通过总线7306相互连接。网络设备7301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比如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MME网元,也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SCEF网元或P-GW网元。可选地,收发器可以包括发送器7302和接收器7307。
可选地,存储器7305还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7303调用该存储器7305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以执行上述方案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其中可选地实施方式,使得网络设备7301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7303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发送器7302进行信号的发送,以及控制接收器7306进行信号接收,当处理器7303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网络设备7301中的接收器7306,用于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处理器7303,用于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发送器7302,用于发送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处理器7303,用于执行下述内容中的任一项:若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为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将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若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将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预设服务平台为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若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将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目标服务平台。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处理器7303,还用于:若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通过发送器7302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若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通过发送器7302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响应;其中,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第三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服务平台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发送器7302,还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请求;在接收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发送第一响应;接收器7306,还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若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第二网络设备为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网元,则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发送的;若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且第二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发送的。
基于上述内容和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2至图9所示方法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侧的任一个方案。图1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7401包括处理器7403、发送器7402、接收器7407和存储器7405;其中,处理器7403、发送器7402、接收器7407和存储器7405通过总线7406相互连接。网络设备7401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比如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SCEF网元或P-GW网元。可选地,收发器可以包括发送器7402和接收器7407。
可选地,存储器7405还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7403调用该存储器7405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以执行上述方案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其中可选地实施方式,使得网络设备7401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网络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7403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发送器7402进行信号的发送,以及控制接收器7406进行信号接收,当处理器7403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网络设备7401中的接收器7406,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其中,创建连接请求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后发送的;其中,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处理器7403,用于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通过发送器7402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网络设备为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网元,则:处理器7403,用于:在MME网元与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若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处理器7403,用于:在终端设备与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处理器7403,还用于:若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通过发送器7402向目标服务平台发送配置请求,其中,配置请求用于触发目标服务平台配置预设参数;在目标服务平台配置了预设参数的情况下,通过发送器7402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处理器7403,还用于:若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终端设备和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通过发送器7402发送第四响应;其中,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第四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预设参数。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第一请求中包括容灾标志位;其中,容灾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目标服务平台对应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
处理器7403,还用于:根据容灾标志位在确定需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时,对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链路进行监控;若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故障状态,且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并将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移动始发MO消息通过发送器7402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备服务器;若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将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去激活,并将接收到的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通过发送器7402发送至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主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还包括:接收器7406,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其中,修改承载请求中包括待更新服务平台;发送器7402,还用于:发送修改承载响应,其中,修改承载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待更新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处理器7403,还用于:若终端设备通过RDS协议传输MO消息,则第二网络设备将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携带在第一响应中。
基于上述内容和相同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2至图9所示方法中的终端设备侧的任一个方案。图1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终端设备7501包括处理器7503、发送器7502、接收器7507和存储器7505;其中,处理器7503、发送器7502、接收器7507和存储器7505通过总线7506相互连接。可选地,收发器可以包括发送器7502和接收器7507。
可选地,存储器7505还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7503调用该存储器7505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以执行上述方案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其中可选地实施方式,使得终端设备7501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7503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发送器7502进行信号的发送,以及控制接收器7506进行信号接收,当处理器7503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终端设备7501中的发送器7502,用于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接收器7506,用于接收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选地设计中,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其中,若服务平台为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服务平台为目标服务平台;若服务平台为并非与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为目标服务平台,预设服务平台为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为目标服务平台。
在上述图10、图11和图12中,总线7306、总线7406和总线7506中的任一个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图11和图12中均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上述图10、图11和图12中,存储器7305、存储器7405和存储器7505中的任一个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上述图10、图11和图12中,处理器7303、处理器7403、处理器7503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侧的任一个方案。图1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网络设备8301包括发送单元8302、处理单元8303和接收单元8304。该示例中的网络设备8301可以执行上述图2至图9对应的第一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案。网络设备8301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比如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MME网元,也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SCEF网元或P-GW网元。
接收单元8304,用于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处理单元8303,用于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发送单元8302,用于发送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
应理解,以上网络设备的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3中发送单元8302可以由上述图10的发送器7302实现,图13中接收单元8304可以由上述图10的接收器7307实现,图13中处理单元8303可以由上述图10的处理器7303实现。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单元8302可以执行上述图10的发送器7302所执行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单元8304可以执行上述图10的接收器7307所执行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8303可以执行上述图10的处理器7303所执行的方案,其余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如上述图10所示,网络设备7301包括的存储器7305中可以用于存储该网络设备7301包括的处理器7303执行方案时的代码,该代码可为网络设备7301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侧的任一个方案。图1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网络设备8401包括发送单元8402、处理单元8403和接收单元8404。该示例中的网络设备8401可以执行上述图2至图9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案。网络设备8401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比如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SCEF网元或P-GW网元。
接收单元8404,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其中,创建连接请求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后发送的;其中,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处理单元8403,用于在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通过发送单元8402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应理解,以上网络设备的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4中发送单元8402可以由上述图11的发送器7402实现,图14中接收单元8404可以由上述图11的接收器7407实现,图14中处理单元8403可以由上述图11的处理器7403实现。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单元8402可以执行上述图11的发送器7402所执行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单元8404可以执行上述图11的接收器7407所执行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8403可以执行上述图11的处理器7403所执行的方案,其余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如上述图11所示,网络设备7401包括的存储器7405中可以用于存储该网络设备7401包括的处理器7403执行方案时的代码,该代码可为网络设备7401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
基于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流程中的终端设备侧的任一个方案。图1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终端设备8501包括发送单元8502、处理单元8503和接收单元8504。该示例中的终端设备8501可以执行上述图2至图9对应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案。
发送单元8502,用于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接收单元8504,用于接收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确定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第一响应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N为大于1的整数。
应理解,以上网络设备的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5中发送单元8502可以由上述图12的发送器7502实现,图15中接收单元8504可以由上述图12的接收器7507实现,图15中处理单元8503可以由上述图12的处理器7503实现。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单元8502可以执行上述图12的发送器7502所执行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单元8504可以执行上述图12的接收器7507所执行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8503可以执行上述图12的处理器7503所执行的方案,其余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如上述图12所示,终端设备7501包括的存储器7505中可以用于存储该终端设备7501包括的处理器7503执行方案时的代码,该代码可为终端设备7501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介质(例如,CD、DVD、BD、HVD等)、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任一项: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所述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服务平台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所述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所述服务平台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所述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所述服务平台的标识,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
或者,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所述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所述服务平台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响应;其中,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所述服务平台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之后,发送第一响应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响应,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发送所述第一响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网元,则所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所述MME网元与所述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发送的;
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所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发送的。
6.一种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创建连接请求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后发送的;其中,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网元,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包括:
所述SCEF网元在所述MME网元与所述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包括:
所述P-GW网元在终端设备与所述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之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发送配置请求,其中,所述配置请求用于触发所述目标服务平台配置所述预设参数;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目标服务平台配置了所述预设参数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10.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四响应;
其中,所述第四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所述第四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所述预设参数。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容灾标志位;其中,所述容灾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
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对应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容灾标志位在确定需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时,对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链路进行监控;
若所述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故障状态,且所述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所述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移动始发MO消息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所述备服务器;
若所述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所述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将所述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去激活,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所述主服务器。
12.如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所述修改承载请求中包括待更新服务平台;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修改承载响应,其中,所述修改承载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待更新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13.一种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是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其中,若所述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服务平台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若所述服务平台为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所述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发送器,用于发送第一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下述内容中的任一项: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所述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将所述服务平台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所述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所述服务平台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将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所述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所述服务平台的标识,则将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服务平台确定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
或者,
若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所述服务平台的标识且所述服务平台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响应;其中,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所述服务平台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请求;在接收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之后,发送所述第一响应;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所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网元,则所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所述MME网元与所述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发送的;
若所述网络设备为MME网元,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所述创建连接成功响应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发送的。
2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创建连接请求;其中,所述创建连接请求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后发送的;其中,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通过发送器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所述网络设备为服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网元,则:
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所述MME网元与所述SCEF网元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移动性管理模块MME网元,所述网络设备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网元,则:
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终端设备与所述P-GW网元之间建立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23.如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发送配置请求,其中,所述配置请求用于触发所述目标服务平台配置所述预设参数;
在所述目标服务平台配置了所述预设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
24.如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的连接对应的预设参数,则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第四响应;
其中,所述第四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或者,所述第四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未建立连接,且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未配置所述预设参数。
25.如权利要求20至24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容灾标志位;其中,所述容灾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
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对应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容灾标志位在确定需开启对目标服务平台的容灾机制时,对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链路进行监控;
若所述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故障状态,且所述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所述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移动始发MO消息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所述备服务器;
若所述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处于非故障状态,则将所述主服务器对应的链路激活,将所述备服务器对应的链路去激活,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MO消息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平台对应的所述主服务器。
26.如权利要求20至2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创建连接成功响应,还包括: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所述修改承载请求中包括待更新服务平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发送修改承载响应,其中,所述修改承载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待更新服务平台建立连接。
27.如权利要求20至26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通过RDS协议传输MO消息,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目标服务平台的端口号携带在所述第一响应中。
2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是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N个服务平台中确定出目标服务平台,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发送的;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平台之间建立连接;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存在至少两个服务平台,所述至少两个服务平台对应的接入点名称APN相同;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其中,若所述服务平台为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服务平台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若所述服务平台为并非与所述终端设备签约的服务平台,则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所述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N个服务平台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请求中不包括服务平台的标识,则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预设服务平台为所述目标服务平台。
3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1810134288.XA 2018-02-09 2018-02-09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39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288.XA CN110139264B (zh) 2018-02-09 2018-02-09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072495 WO2019154048A1 (zh) 2018-02-09 2019-01-21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288.XA CN110139264B (zh) 2018-02-09 2018-02-09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264A true CN110139264A (zh) 2019-08-16
CN110139264B CN110139264B (zh) 2021-10-15

Family

ID=6754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4288.XA Active CN110139264B (zh) 2018-02-09 2018-02-09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9264B (zh)
WO (1) WO20191540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7843A1 (zh) * 2020-05-13 2021-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事件订阅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150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接入点名称签约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13445A (zh) * 2010-09-26 2012-04-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7058287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paging mechanism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US20170245245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METHOD
CN107113598A (zh) * 2014-11-04 2017-08-29 阿尔卡特朗讯 演进分组系统中的移动台终止的通信的支持
US20170318532A1 (en) * 2016-04-27 2017-1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170332431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uming rrc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438291A (zh) * 2016-05-26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数据传输的连接管理方法、scef实体、mme及ue
CN107438290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数据传输的连接建立方法、scef实体、mme
CN107454191A (zh) * 2017-09-05 2017-12-08 安徽丽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洗地车物联网管理系统
CN107548550A (zh) * 2015-04-02 2018-01-05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在服务能力开放功能管理mbms成员资格
CN107634886A (zh) * 2017-09-20 2018-01-26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94464B2 (en) * 2014-03-14 2018-02-13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veyance of 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from an external application server to a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system
CN115412885A (zh) * 2015-03-31 2022-11-2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核心网络实体及其方法
US9930516B2 (en) * 2015-05-15 2018-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E monitor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982473B (zh) * 2016-01-19 2021-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通道的建立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150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接入点名称签约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13445A (zh) * 2010-09-26 2012-04-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113598A (zh) * 2014-11-04 2017-08-29 阿尔卡特朗讯 演进分组系统中的移动台终止的通信的支持
CN107548550A (zh) * 2015-04-02 2018-01-05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在服务能力开放功能管理mbms成员资格
WO2017058287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paging mechanism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US20170245245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METHOD
US20170318532A1 (en) * 2016-04-27 2017-1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170332431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uming rrc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438290A (zh) * 2016-05-25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数据传输的连接建立方法、scef实体、mme
CN107438291A (zh) * 2016-05-26 2017-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数据传输的连接管理方法、scef实体、mme及ue
CN107454191A (zh) * 2017-09-05 2017-12-08 安徽丽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洗地车物联网管理系统
CN107634886A (zh) * 2017-09-20 2018-01-26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工作组: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s with packet data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Release 13)", 《3GPP TS23.682 V13.5.0》 *
3GPP工作组: "Technical Report;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Study on extended architecture support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CIoT)(Release 14)", 《3GPP TR 23.730 V1.3.0 (2016-11) 》 *
陈淑珍: "物联网NB-IoT数据传输方案研究", 《2016广东蜂窝物联网发展论坛专刊》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7843A1 (zh) * 2020-05-13 2021-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事件订阅管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4048A1 (zh) 2019-08-15
CN110139264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6457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JP669757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2188444B (zh) 一种订阅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50738B1 (ko) Epc에서의 원활한 ue 이전
EP3095032B1 (en) Controlling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s
CN106060900A (zh) 网络切片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化小区和sdn控制器
CN103430487A (zh) 用于检测分组数据连接的服务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623286B2 (en) Anchor mobil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2336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path
CN105282803A (zh) 通讯接口和基于通讯接口的信息传递方法及系统
JP673051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ポリシー更新のトリガー方法、管理機能エンティティおよ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04811323A (zh) 一种数据请求方法、装置、节点服务器及cdn系统
JP2016511451A (ja) ネットワーク機能を開く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関連するネットワーク要素
JP2021524204A (ja) サービス品質監視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装置
WO2017076278A1 (zh) 网元间链路弹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39264A (zh) NB-IoT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355653B (zh) 终端间通信方法及控制设备、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系统
JP7149328B2 (ja) カップリングリダイレクト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856213A (zh) 切换数据传输方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5096734A1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下行传输方法及分组数据网关
CN11326124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TW201929571A (zh) 網路重定向方法及終端、存取網設備、移動管理設備
CN104917742A (zh) 一种信息传送方法及装置
JP5292856B2 (ja) 移動体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ヘルスチェック方法
KR20170092646A (ko) 애플리케이션 통지 자원의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8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3

Address after: 518129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101, Wankecheng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Gangq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