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9182B - 颈带耳机 - Google Patents

颈带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9182B
CN110139182B CN201910403754.4A CN201910403754A CN110139182B CN 110139182 B CN110139182 B CN 110139182B CN 201910403754 A CN201910403754 A CN 201910403754A CN 110139182 B CN110139182 B CN 110139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arphone
soft rubber
wi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37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9182A (zh
Inventor
孙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037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9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9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9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9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带耳机,包括第一壳体、软胶件以及耳机线,软胶件设于第一壳体上,软胶件上形成有供耳机线穿过的出线孔,出线孔连通第一壳体内外两侧,耳机线一端设于第一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出线孔伸出第一壳体外。本发明的颈带耳机,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软胶件,并且在软胶件上设置出线孔,耳机线从出线孔伸出壳体外,这样耳机在使用时,耳机线只和软胶件摩擦,避免了耳机线与第一壳体间的摩擦而出现断裂,而软胶件比较柔软,耳机线与软胶件之间的摩擦难以对耳机线造成磨损,耳机线得到很好的保护,耳机可以长时间正常使用,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颈带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颈带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耳机种类繁多,有无线蓝牙耳机、运动耳机等等,由于蓝牙耳机持续使用时间的限制,现在大部分耳机都采用耳机线方式传音,耳机线直接从耳机的壳体上伸出,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耳机线容易与壳体发生摩擦,在耳机频繁使用后,耳机线容易出现断裂而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耳机使用寿命缩短,用户体验较差,虽然现在有些耳机在与壳体的连接处的耳机线周侧增设耐磨层,但是随着耳机的使用,耳机线还是在与壳体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保护耳机线完整性的颈带耳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带耳机,包括第一壳体、软胶件以及耳机线,软胶件设于第一壳体上,软胶件上形成有供耳机线穿过的出线孔,出线孔连通第一壳体内外两侧,耳机线一端设于第一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出线孔伸出第一壳体外。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下壳和第一上壳,第一下壳与第一上壳固定连接以形成内部空间,耳机线一端设于内部空间,软胶件夹设于第一下壳与第一上壳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下壳形成有卡接扣,第一上壳上形成有与卡接扣相配合的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朝第一下壳的方向延伸,且卡接凸起上设有供卡接扣扣接的卡接孔。
进一步地,第一下壳设有第一凹槽,第一上壳与第一凹槽对应处设有第二凹槽;当第一下壳与第一上壳固定连接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形成与软胶件相适配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软胶件上设有与凸环相配合的凹环。
进一步地,软胶件的一侧壁面位于第一壳体外侧,外侧的壁面上形成有凹陷,出线孔设于凹陷内。
进一步地,软胶件的另一侧壁面位于第一壳体内侧,内侧的壁面为平整面,出线孔贯穿软胶件,且出线孔的轴线倾斜于平整面。
进一步地,出线孔的轴线与平整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进一步地,凹陷由前壁面、后壁面、左壁面以及右壁面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前壁面、后壁面、左壁面以及右壁面一端与出线孔位于第一壳体外侧的一端连接,前壁面、后壁面、左壁面以及右壁面的另一端向远离出线孔轴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颈带,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设于连接颈带的两端,对应地;软胶件为两个,耳机线为两条,两个软胶件分别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一个耳机线一端设于第一壳体内,另一端穿过软胶件上的出线孔伸出第一壳体外;另一个耳机线一端设于第一壳体内,另一端贯穿连接颈带,并从第二壳体上的软胶件的出线孔伸出第二壳体外。
本发明的颈带耳机,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软胶件,并且在软胶件上设置出线孔,耳机线从出线孔伸出壳体外,这样耳机在使用时,耳机线只和软胶件摩擦,避免了耳机线与第一壳体间的摩擦而出现断裂,而软胶件比较柔软,耳机线与软胶件之间的摩擦难以对耳机线造成磨损,耳机线得到很好的保护,耳机可以长时间正常使用,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颈带耳机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胶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颈带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颈带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颈带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颈带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颈带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五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10、安装孔;101、凸环;100、插柱;1000、螺纹孔;11、第一下壳;111、卡接扣;112、第一凹槽;113、卡接柱;114、支撑条;12、第一上壳;121、卡接凸起;1211、卡接孔;122、第二凹槽;2、软胶件;21、出线孔;22、凹环;23、凹陷;231、前壁面;232、后壁面;233、左壁面;234、右壁面;3、耳机线;4、第二壳体;5、连接颈带;51、外壳;52、第一连接件;521、前固定段;5211、卡接槽;522、连接段;5221、凹陷段;5222、凸起段;523、后固定段;53、第二连接件;54、记忆钢条;55、弯折机构;550、限位凸起;551、第三连接件;5510、通孔;5511、固定片;5512、弹性片;5513、固定勾;552、第四连接件;5520、转孔;5521、限位凹槽;5522、固定孔;5523、插孔;553、转轴;554、弹性套;555、第五连接件;5551、固定槽;556、固定套;6、主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6,本发明实施例的颈带耳机,包括第一壳体1、软胶件2以及耳机线3,软胶件2设于第一壳体1上,软胶件2上形成有供耳机线3穿过的出线孔21,出线孔21连通第一壳体1内外两侧,耳机线3一端设于第一壳体1内,另一端穿过出线孔21伸出第一壳体1外。在本实施例中,软胶件2可以由硅胶制成,也可以由橡胶等其它柔软材料制成。该颈带耳机,通过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软胶件2,并且在软胶件2上设置出线孔21,耳机线3从出线孔21伸出第一壳体1外,这样耳机在使用时,耳机线3只和软胶件2摩擦,避免了耳机线3与第一壳体1间的摩擦而出现断裂,而软胶件2比较柔软,耳机线3与软胶件2之间的摩擦难以对耳机线3造成磨损,耳机线3得到很好的保护,耳机可以长时间正常使用,用户体验好。
参照图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下壳11和第一上壳12,第一下壳11与第一上壳12固定连接以形成内部空间,耳机线3一端设于内部空间,软胶件2夹设于第一下壳11与第一上壳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上壳12与第一上壳12的固定连接以夹紧软胶件2,软胶件2安装牢固,且便于装配,在装配时只需将软胶件2置于第一下壳11或第一上壳12上,然后再将第一下壳11与第一上壳12固定即可,操作方便。具体的,参照图3-4,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下壳11形成有卡接扣111,第一上壳12上形成有与卡接扣111相配合的卡接凸起121,卡接凸起121朝第一下壳11的方向延伸,且卡接凸起121上设有供卡接扣111扣接的卡接孔1211。优选的,卡接扣111和卡接凸起121均至少为四个,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扣111为六个,其中三个卡接扣111为一组,两组卡接扣111分别设于第一下壳11的相对两侧,且沿着第一下壳11的边沿设置,对应的,卡接凸起121也为六个,三个卡接凸起121为一组,两组卡接凸起121分别设于第一上壳12的相对两侧。通过卡接扣111与卡接凸起121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下壳11与第一上壳12的稳固连接,而且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螺钉实现第一下壳11和第一上壳12的固定连接,连接更牢固。
参照图3-4,第一下壳11设有第一凹槽112,第一上壳12与第一凹槽112对应处设有第二凹槽122;当第一下壳11与第一上壳12固定连接后,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配合形成与软胶件2相适配的安装孔10。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在安装时,可以先将软胶件2放置在第一上壳12的第二凹槽122内,以实现软胶件2在第一上壳12上的预定位,然后再将第一下壳11盖合第一上壳12,软胶件2即被夹紧在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之间,即软胶件2被固定安装到安装孔10上,安装操作简单。参照图2-5,具体的,安装孔10的孔壁上设有凸环101,软胶件2上设有与凸环101相配合的凹环22。在本实施例中,凸环101围绕软胶件2周侧设置,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内均设置有凸环101。在安装软胶件2时,可以先将通过软胶件2下侧的凹环22与第二凹槽122内凸环101的配合将软胶件2预固定在第一上壳12上,然后再将第一下壳11与第一上壳12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凹槽112内的凸环101与软胶件2上侧的凹环22配合,软胶件2稳固的安装到安装孔10内,耳机线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摇摆也不会导致软胶件2从安装孔10上脱落,软胶件2可以持续的保护耳机线3。本实施方式中,软胶件2的周侧设置有一圈凹环22,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上的凸环101在第一上壳12和第一下壳11安装在一起后,闭合为一个凸环圈,以与凹环22更稳定的卡合。
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软胶件2的一侧壁面位于第一壳体1外侧,外侧的壁面上形成有凹陷23,出线孔21设于凹陷23内。通过设置凹陷23,以缩短出线孔21的轴向长度,这样可以减少耳机线3与出线孔21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耳机线3与出线孔21的摩擦,耳机线3沿着出线孔21的轴线移动,在需要缩短伸出第一壳体1外的耳机线3的长度时,可以将耳机线3挤进第一壳体1内,当需要增加耳机线3伸出第一壳体1外的长度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内的耳机线3拉出,耳机线3的长度调整更方便;另外,设置凹陷23还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以调整耳机线3,耳机线3可以在凹陷23内自由摆动。
参照图5-6,具体的,软胶件2的另一侧壁面位于第一壳体1内侧,位于内侧的壁面为平整面,出线孔21贯穿软胶件2,且出线孔21的轴线倾斜于平整面。优选的,出线孔21的轴线与平整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其中以45度为佳。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出线孔21的轴线与平整面之间的夹角,以避免耳机线3位于第一壳体1内的部分与耳机线3位于出线孔21内的部分的夹角过大而影响耳机线3的长度调整。
更具体的,软胶件2大致呈板状,上述内侧的壁面为类椭圆形,上述外侧的壁面的边缘为与内侧边缘对应的类椭圆形,凹环22形成于两个壁面之间的侧壁上,出线孔21靠近软胶件2内侧的孔口设于靠近软胶件2端部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该端部为靠近连接颈戴的一端),出线孔21靠近软胶件2外侧的孔口设于靠近软胶件2中部的位置,且出线孔21的轴线由该端部向软胶件2上的中部倾斜。
参照图6,凹陷23由前壁面231、后壁面232、左壁面233以及右壁面234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前壁面231、后壁面232、左壁面233以及右壁面234一端与出线孔21位于第一壳体1外侧的一端连接,前壁面231、后壁面232、左壁面233以及右壁面234的另一端向远离出线孔21轴线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凹陷23呈喇叭状,这样耳机线3在凹陷23内摇摆时,既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活动,也不会过度弯曲而导致耳机线3与出线孔21的端口发生过多的刮蹭,耳机线3不容易出现磨损和断裂。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左壁面233与右壁面234相对设置,且左壁面233与出线孔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15度,其中,左壁面233与出线孔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以5度为佳,这样既可以增大耳机线3在凹陷23内的活动空间,也可避免耳机线3与出线孔21的端口过度刮蹭。
参照图7-8,上述颈带耳机还包括第二壳体4和连接颈带5,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分别设于连接颈带5的两端,对应地;软胶件2为两个,耳机线3为两条,两个软胶件2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上;其中一个耳机线3一端设于第一壳体1内,另一端穿过软胶件2上的出线孔21伸出第一壳体1外;另一个耳机线3一端设于第一壳体1内,另一端贯穿连接颈带5,并从第二壳体4上的软胶件2的出线孔21伸出第二壳体4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颈带5呈弧形,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在连接颈带5的两侧相对设置,以与人体脖子相适配,以便于佩戴;通过设置两个软胶件2和两条耳机线3,可以使用户均衡的接收声音,使用更舒适,用户体验更好。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内设有小板,贯穿连接颈带5的耳机线3分为两段,一段自第一壳体1伸出并贯穿连接颈带5后与小板连接,另一段的一端与小板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4上的软胶件2后伸出第二壳体4外。
参照图9,上述连接颈带5包括外壳51、第一连接件52以及第二连接件53,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3分别设于外壳51的两端,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3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5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卡接槽5211,对应的,第一壳体1上设有与卡接槽5211相配合的卡接柱113,卡接柱113设于第一下壳11上,通过卡接柱113与卡接槽5211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件5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更具体的,参照图10,第一连接件52包括前固定段521、连接段522以及后固定段523,前固定段521和后固定段523分别设于连接段522的两端,卡接槽5211设于前固定段521上,前固定段521与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后固定段523与外壳51固定连接;优选的,前固定段521和连接段522均呈四棱柱状,前固定段521通过卡接槽5211与卡接柱113的配合固定于第一壳体1内,;进一步地,连接段522包括相互连接的凹陷段5221和凸起段5222,前固定段521设于凹陷段5221远离凸起段5222的一端,后固定段523设于凸起段5222远离凹陷段5221的一端,第一壳体1上形成有与凹陷段5221配合的插口,凹陷段5221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前固定段521的长度和宽度,凸起段5222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凹陷段5221的长度和宽度,这样当第一连接件52与第一壳体1连接时,凸起段5222和强固定段分别位于插口的内外两侧,凹陷段5221位于插口内,第一连接件52可以与第一壳体1牢固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连接件53与第一连接件52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连接件53和第二壳体4的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件52和第一壳体1的连接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9,上述连接颈带5还包括记忆钢条54,记忆钢条54设于外壳51内,且记忆钢条54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3内。通过设置记忆钢条54,可以增加外壳51的强度,外壳51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断裂,耳机可以长时间的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1、图3-4,上述颈带耳机还包括主板6,耳机线3与主板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板6设于第一壳体1内,具体的,第一下壳11内壁凸设有若干支撑条114,支撑条114间隔设于第一下壳11内壁的相对两侧,主板6抵接于支撑条114靠近第一上壳12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下壳11内壁的相对两侧设置支撑条114,当主板6安装到第一下壳11上时,主板6背离第一上壳12的一侧边缘抵接于支撑条114上,从而使主板6背离第一上壳12的一侧壁面与第一下壳11内壁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以为主板6提供足够的散热空间,便于主板6散热。更具体的,可以在第一上壳12上也设置支撑条114,通过第一上壳12与第一下壳11的支撑条114分别抵接主板6的相对两个表面,以将主板6固定在第一壳体1内。
参照图11-16,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颈带5还包括外壳51和弯折机构55,第一壳体1通过弯折机构55与外壳51的一端连接;弯折机构55包括第三连接件551和第四连接件552,第三连接件551与外壳51一端连接,第四连接件552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三连接件551与第四连接件552转动连接;具体的,弯折机构55还包括转轴553,第四连接件552的一端设有转孔5520,第三连接件551一端间隔设有固定片5511,且固定片5511上形成有通孔5510,第四连接件552靠近连接颈戴的一端插入两个固定片5511间且转孔5520与通孔5510同轴设置,转轴553依次穿孔一个固定片5511的通孔5510、转孔5520以及另一个固定片5511的通孔5510,以实现第四连接件552与第三连接件551的转动连接;更具体的,第三连接件551上还设有弹性片5512,弹性片5512设于两个固定片5511的一侧且与两个固定片5511间隔设置,弹性片5512靠近固定片5511的位置凸设有限位凸起550,第四连接件552设有与限位凸起550配合的限位凹槽5521,通过限位凸起550与限位凹槽5521的配合,可以限制第三连接件551与第四连接件552间的转动,以将与第四连接件552连接的第一壳体1限制在需要的位置,便于颈带耳机的使用,同时,限位凸起550与限位凹槽5521的配合还可以提供回弹力以帮助第四连接件552进行回弹,便于使用;优选的,弯折机构55还包括弹性套554,弹性套554套设第三连接件551和第四连接件552,不仅可以保护第三连接件551和第四连接件552的连接位置,而且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回弹力,以便于调节第一壳体1的位置;进一步地,弯折机构55还包括第五连接件555和固定套556,第三连接件551形成有固定勾5513,固定勾5513呈L形,对应的,第五连接件555上形成有固定槽5551,固定勾5513插入于固定槽5551中,固定套556套设固定勾5513与固定槽5551的连接处,以限制固定勾5513与固定槽5551的分离;更进一步地,第四连接件55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端形成有固定孔5522和插孔5523,第一壳体1内形成有插柱100和螺纹孔1000,通过插柱100与插孔5523的配合以及螺钉穿过固定孔5522与螺纹孔1000的固定配合,以实现第四连接件552与第一壳体1的固定连接。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也通过弯折机构55与外壳51的另一端连接,以使颈带耳机的两端均可绕连接颈带5摆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的位置,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软胶件以及耳机线,所述软胶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软胶件上形成有供所述耳机线穿过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内外两侧,所述耳机线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孔伸出所述第一壳体外;
所述软胶件的一侧壁面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外侧的所述壁面上形成有凹陷,所述出线孔设于凹陷内;
所述颈带耳机还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颈带,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颈带的两端,对应地;所述软胶件为两个,耳机线为两条,两个软胶件分别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一个耳机线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软胶件上的所述出线孔伸出所述第一壳体外;另一个耳机线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另一端贯穿所述连接颈带,并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软胶件的所述出线孔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外;
所述连接颈带还包括外壳和弯折机构,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弯折机构与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弯折机构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下壳和第一上壳,所述第一下壳与第一上壳固定连接以形成内部空间,所述耳机线一端设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软胶件夹设于所述第一下壳与第一上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壳形成有卡接扣,所述第一上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接扣相配合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朝所述第一下壳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卡接凸起上设有供所述卡接扣扣接的卡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壳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上壳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处设有第二凹槽;当第一下壳与第一上壳固定连接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与所述软胶件相适配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所述软胶件上设有与所述凸环相配合的凹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件的另一侧壁面位于第一壳体内侧,内侧的所述壁面为平整面,所述出线孔贯穿所述软胶件,且所述出线孔的轴线倾斜于所述平整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的轴线与所述平整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带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由前壁面、后壁面、左壁面以及右壁面依次连接围合形成,所述前壁面、后壁面、左壁面以及右壁面一端与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壁面、后壁面、左壁面以及右壁面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出线孔轴线的方向延伸。
CN201910403754.4A 2019-05-15 2019-05-15 颈带耳机 Active CN110139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3754.4A CN110139182B (zh) 2019-05-15 2019-05-15 颈带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3754.4A CN110139182B (zh) 2019-05-15 2019-05-15 颈带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182A CN110139182A (zh) 2019-08-16
CN110139182B true CN110139182B (zh) 2020-08-14

Family

ID=67574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3754.4A Active CN110139182B (zh) 2019-05-15 2019-05-15 颈带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918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8727U (zh) * 2015-03-05 2015-08-1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耳机
CN108989936A (zh) * 2018-08-13 2018-12-11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颈戴架、颈戴架的制备方法、及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7768B2 (en) * 2012-03-10 2016-10-11 Christopher Michael Besgen, SR.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earable personal sound speaker systems
CN207939697U (zh) * 2018-03-07 2018-10-02 惠州市佳铭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脖戴式蓝牙耳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78727U (zh) * 2015-03-05 2015-08-1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耳机
CN108989936A (zh) * 2018-08-13 2018-12-11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颈戴架、颈戴架的制备方法、及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9182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4633B1 (ko) 헤드폰
US7404379B2 (en) Receiver collar
KR100824188B1 (ko) 헤드셋
US20110051976A1 (en) Headphone
WO2009015032A3 (en) Earbud keeper
US20080062675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tent
CN110139182B (zh) 颈带耳机
US20070165900A1 (en) Headphones
US6581213B2 (en) Swimming goggles
US20060062416A1 (en) Ear-cushion mechanism for safety helmets with hand-free cellular phone server
US20080187164A1 (en) Anti-Falling Casing Device For Wired Single-Ear Headset
KR100676322B1 (ko) 귀걸이형 헤드셋
CN215897983U (zh) 耳撑及耳机
CN215607434U (zh) 颈部按摩仪
KR101915122B1 (ko) 코마스크
CN210274455U (zh) 一种滑动机构及耳机
US7379557B2 (en) Communication headset with auxiliary positioning device
US11634896B2 (en) Overhead shower connector structure
JP4063172B2 (ja) ヘッドホン
KR200395855Y1 (ko) 스윙힌지 모듈
CN215689547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9001067U (zh) 颈部按摩装置
CN205922451U (zh) 宠物智能项圈及其宠物智能装置
CN210783184U (zh) 可穿戴设备
CN220241305U (zh) 一种柔性连接可弯曲调节的套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4

Address after: 518000 201, No.26, yifenghua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lock B, huayuancheng digital building, 1079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