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233B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233B
CN111869233B CN201980019404.6A CN201980019404A CN111869233B CN 111869233 B CN111869233 B CN 111869233B CN 201980019404 A CN201980019404 A CN 201980019404A CN 111869233 B CN111869233 B CN 111869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iece
headset
headband
mesh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94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9233A (zh
Inventor
E·西亚汉
D·R·布卢姆
L·M·帕内基
P·钱
B·A·谢弗
C·J·斯特林格
E·A·黄
D·H·那拉乔斯基
S·Y·大下
D·A·哈特菲尔德
Z·G·西格雷夫
S·J·多赫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2957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4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9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9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75Mountings of transducers in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包括适于在耳罩式和耳挂式耳机设计中使用的若干不同特征部。讨论了包括改善声隔离的耳垫组件的设计。也讨论了包括自动检测所述耳机在用户头上的取向的用户便利性特征部。也讨论了各种电力节省特征部、设计特征部、传感器配置和用户舒适特征部。

Description

耳机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651,634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案整体涉及各种耳机特征部。更具体地讲,所述各种特征部通过将传感器阵列和新的机械特征部结合到耳机中来帮助改善总体用户体验。
背景技术
耳机现已使用100余年,但用于使听筒(earpiece)紧贴用户耳朵的机械框架的设计有些停滞不前。出于这个原因,一些头戴式耳机难以在不使用庞大盒子的情况下或通过在不使用时将其明显地戴在颈部周围来容易地运输。听筒与箍带之间的常规互连件通常使用围绕每个听筒的周边的轭,这会增加每个听筒的整体体积。此外,在用户希望使用耳机的任何时候,都需要耳机用户手动验证正确听筒与用户的耳朵对准。因此,期望对上述缺陷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描述了对耳罩式和耳挂式耳机框架设计的若干改进。
本文公开了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以下部件:左听筒;右听筒;以及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在所述左听筒和所述右听筒之间延伸,所述头带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中心开口,并且具有左框架端部、右框架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升高的中心框架区域;信号缆线,所述信号缆线电耦接所述左听筒和所述右听筒并延伸穿过由所述框架限定的内部体积;以及网,所述网延伸跨过所述中心开口。
本文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听音设备,所述便携式听音设备包括以下部件:头带,所述头带限定中心开口和围绕所述中心开口的周边定位的通道;以及网组件,所述网组件包括:柔性网材料,所述柔性网材料覆盖所述中心开口;以及锁定特征部,所述锁定特征部围绕所述柔性网材料的周边延伸并接合在所述通道内。
本文公开了一种听筒,所述听筒包括以下部件:外壳,所述外壳限定用于适应用户的耳朵的腔;主动噪声消除系统,所述主动噪声消除系统用于破坏性地干扰源自所述外壳外部的噪声;环形耳垫,所述环形耳垫附接到所述外壳的周边;以及纺织层,所述纺织层缠绕所述环形耳垫,所述纺织层包括热处理区域,所述热处理区域具有比所述纺织层的其他区域低的孔隙度。
本文公开了耳机,耳机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接合到所述第二听筒;应变仪,所述应变仪设置在所述第一听筒内并被配置为测量所述第一听筒相对于所述头带组件的旋转量;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所述处理器基于从所述应变仪接收的传感器读数确定所述第一听筒相对于所述头带组件的旋转量已超过预定阈值时改变所述耳机的操作状态。
本文公开了耳机,耳机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可调节长度的头带组件,所述可调节长度的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耦接到所述第二听筒,所述可调节长度的头带组件包括:第一杆段,所述第一杆段限定多个通道;以及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杆段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杆段内,所述第二杆段包括与由所述第一杆段限定的通道接合的弹簧触片,所述通道限定所述第二杆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段的运动范围;以及数据同步缆线,所述数据同步缆线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所述数据同步缆线盘绕在所述可调节长度的头带组件内。
公开了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以及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接合到所述第二听筒,所述头带组件包括:刚性缆线,所述刚性缆线耦接到所述第一听筒;以及信号缆线,所述信号缆线围绕所述刚性缆线布置成螺旋几何形状并电耦接到所述第一听筒,所述刚性缆线被配置为引导所述信号缆线的膨胀和收缩。
本文公开了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所述第一听筒包括被配置为检测用户耳朵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特征的电容传感器阵列;第二听筒;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机械地和以电的方式耦接到所述第二听筒;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由所述电容传感器阵列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特征部形成的图案。
本文公开了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以下部件:第一听筒,所述第一听筒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听筒,所述第二听筒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配合以检测用户的头部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特征;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机械地和以电的方式耦接到所述第二听筒;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一个或多个检测到的物理特征的位置或取向,并且基于所述确定将左音频通道和右音频通道分配给所述第一听筒和所述第二听筒。
本文公开了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以下部件:左听筒;右听筒;以及头带,所述头带耦接所述左听筒和所述右听筒。所述头带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中心开口,并且具有左框架端部、右框架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的中心框架区域;以及网,所述网耦接到所述框架并形成弯曲轮廓,使得所述网的中心区域升高到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的上方以及所述中心框架区域的下方。
根据结合以举例的方式示出所述实施方案的原理的附图而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容易理解本公开,其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代类似的结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组耳罩式或贴耳式耳机的前视图;
图1B示出了从头带组件延伸不同距离的耳机杆柱;
图2A示出了具有同步耳机杆柱的耳机的第一侧的透视图;
图2B至图2C分别示出了图2A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A-A和B-B的剖视图;
图2D示出了图2D所示的耳机的相对侧的透视图;
图2E示出了图2D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C-C的剖视图;
图2F至图2G示出了具有同步耳机杆柱和单一弹簧箍的耳机的第二侧的透视图;
图2H至图2I分别示出了图2F至图2G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D-D和E-E的剖视图;
图3A示出了具有头带组件的示例性耳机,该头带组件被配置为使其听筒的位置的调节同步;
图3B示出了头带组件在耳机扩展到其最大尺寸时的剖视图;
图3C示出了头带组件在耳机收缩到较小尺寸时的剖视图;
图3D至图3F示出了头带组件的透视顶视图和剖视图,该头带组件被配置为使听筒位置同步;
图3G至图3H示出了听筒同步组件的顶视图;
图3I至图3J示出了与图3G至图3H所示类似的另一听筒同步系统的平坦示意图;
图3K至图3L示出了适于结合图3G至图3J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中的任一者的耳机360的剖面图;
图3M至图3N示出了图3G至图3H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在回缩位置和伸展位置中以及数据同步缆线的透视图;
图3O示出了头罩结构的一部分,以及听筒同步系统如何穿过包括其的头罩结构的加强构件进行布设;
图4A至图4B示出了具有偏心枢转听筒的耳机400的前视图;
图5A示出了包括扭转弹簧的示例性枢转机构;
图5B示出了定位在听筒的衬垫后面的图5A中所示的枢转机构;
图6A示出了包括片簧的另一枢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6B至图6D示出了使用图6A中所示的枢转机构的听筒的运动范围;
图6E示出了图6A中所示枢转机构的分解图;
图6F示出了另一枢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6G示出了又一枢转机构;
图6H至图6I示出了图6G中所示的枢转机构,其中移除了一侧以便示出处于不同位置的杆柱基座的旋转;
图6J示出了设置在听筒外壳内的图6G的枢转组件的剖切透视图;
图6K至图6L示出了定位在听筒外壳内的枢转组件的局部横截面侧视图,其中螺旋弹簧处于松弛和压缩状态;
图6M至图6N示出了与其枢转组件隔离的杆柱基座的两个不同旋转位置的侧视图;
图7A示出了适于在头带组件中使用的弹簧箍的多个位置;
图7B示出了坐标图,该坐标图示出了弹簧力如何基于弹性比率随图7A中所示的弹簧箍的位移而变化;
图8A至图8B示出了用于防止由于耳机缠绕用户颈部太紧而导致的不适的解决方案;
图8C至图8D示出了单独且不同的转向节(knuckle)可以如何沿着弹簧箍的下侧布置以防止弹簧箍返回到中性位置;
图8E至图8F示出了将头带组件接合到听筒的弹簧可以如何与弹簧箍700配合以设定由耳机施加于用户的力的实际量;
图8G至图8H示出了限制使用低弹性比率箍带的一对耳机的运动范围的另一种方式;
图9A示出了定位在用户耳朵上方的耳机的听筒;
图9B示出了表面下方且接近与耳朵相关联的耳朵轮廓的电容传感器的位置;
图10A示出了佩戴耳机的用户的示例性头部的顶视图;
图10B示出了图10A中所示耳机的前视图;
图10C至图10D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耳机的顶视图以及耳机的听筒如何能够围绕相应偏航轴旋转;
图10E至图10F示出了流程图,其描述了在检测到听筒相对于头带的滚转和/或偏航时可以执行的控制方法;
图10G示出了可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的各个部件的计算设备1070的系统级框图;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可折叠耳机;
图11D至图11F示出了可折叠耳机的听筒可以如何朝可变形箍带区域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
图12A至图12B示出了可以通过在弹簧箍的相对侧上拉动而从拱形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的耳机实施方案;
图12C至图12D分别示出了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的可折叠杆柱区域的侧视图;
图12E示出了图12D中所示的耳机的一端的侧视图;
图13A至图13B示出了使用偏轴缆线来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转变的耳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4A至图14C示出了具有可折叠杆柱区域的耳机的局部剖视图,该可折叠杆柱区域至少部分地受到延长销的约束,该延长销延迟耳机通过耳机听筒的行程的第一部分的拉平;
图15A至图15F示出了头带组件1500从不同角度以及在不同状态中的各种视图;
图16A至图16B示出了折叠状态和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
图17A至图17B示出了另一可折叠耳机实施方案的视图;
图18A示出了由用户佩戴的耳机的透视图;
图18B示出了图18A所示的耳机根据剖面线F-F的横断面侧视图;
图18C示出了图18A所示的耳机的后视图;
图19A至图19G示出了构成图18A至图18C中所示的耳机的头罩结构的部件的各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20A示出了头带外壳的一侧以及从头带外壳的端部延伸的伸缩构件;
图20B示出了图20A中所示的头带外壳的侧面的分解图;
图20C示出了根据图20B中所示的剖面线G-G的下外壳部件的第一端的剖视图;
图20D示出了根据剖面线H-H的下外壳部件的第二端的剖视图;
图20E示出了衬套的透视图,该衬套限定围绕衬套的面向内的表面径向地隔开的多个触片通道;
图21A示出了弹簧构件和伸缩构件的一端的透视图;
图21B示出了啮合在由伸缩构件的该端部限定的第一组开口内的弹簧构件的弹簧触片;
图21C示出了偏移的弹簧构件以使得弹簧触片啮合在由伸缩构件的该端部限定的第二组开口内;
图21D至图21G示出了定位在由下外壳组件限定的开口处的各种锁定机构,伸缩组件延伸穿过该开口;
图22A至图22E示出了设置在下外壳部件内的同步缆线的一部分的各种伸展和收缩线圈构型;
图23A示出了与数据插头相关联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23B示出了与螺纹紧固件完全组装的伸缩构件,该螺纹紧固件完全啮合在螺纹开口内以便保持数据插头牢牢定位;
图23C示出了根据图23B的剖面线I-I的伸缩构件的剖视图;
图23D示出了具有多个胶粘通道的数据插头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3E示出了数据插头的该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定位在数据插头的主体的相对侧上的多个胶粘通道;
图23F示出了胶粘到杆柱基座的数据插头,该杆柱基座继而定位在由听筒限定的凹陷部内;
图23G示出了设置在由杆柱基座限定的凹陷部内的数据插头的剖视图,该杆柱基座继而定位在听筒的凹陷部内;
图24A示出了听筒和耳垫的透视图;
图24B示出了一对耳机的听筒可如何具有薄耳垫而又不牺牲用户舒适度;
图24C示出了柱如何将支撑耳垫的柔性基板联接到听筒轭;
图24D示出了听筒和旋转轴,耳垫被配置为围绕该旋转轴弯曲以适应用户头部的颅骨轮廓;
图24E至图24G示出了采用一定构型的另一听筒,该构型被设计为考虑用户头部的颅骨轮廓;
图25A至图25C示出了由多个材料层形成的另一耳垫构型的各种视图;
图25D示出了在耳机处于活跃使用中时纺织层的热处理区域如何与用户头部的该侧面直接接触;
图26A至图26B示出了处于不同取向的耳垫的透视图;
图26C至图26G示出了用于由一块泡沫形成耳垫的各种制造操作;
图27A示出了听筒内的示例性声学构型的横截面侧视图,该声学构型可应用于先前描述的许多听筒;
图27B示出了听筒的外部,其中移除了输入面板以示出与扬声器组件相关联的内部体积的形状和尺寸;
图27C示出了安装在听筒内的麦克风;
图28示出了具有输入面板的听筒,该输入面板可形成听筒的面向外的表面;
图29A至图29B示出了听筒的轮廓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其示出了分布式电池组件在听筒内的位置;
图29C示出了超过两个离散电池组件可如何结合到单个听筒外壳中;
图30A示出了示例性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由头带接合在一起的听筒;
图30B示出了非常适合与本文所讨论的罩耳式和耳挂式耳机设计一起使用的示例性装载/储存盒;以及
图30C示出了定位在该盒的凹陷部内的耳机3000;以及
图30D示出了根据图30C的剖面线L-L的听筒的剖视图;
图30E示出了其中定位有耳机的装载盒;
图31A至图31B示出了适合与所述耳机一起使用的被照明的按钮组件;
图31C至图31D示出了分别处于设备外壳内的非致动和致动位置的图31A至图31B所示的被照明的按钮组件的侧视图;
图31E示出了被照明的窗口的透视图;
图32A至图32B示出了与耳机箍带的杆柱基座所啮合的可移除听筒相关联的枢转组件的透视图;
图33A至图33C示出了枢转组件的闩锁机构的不同视图;
图34A示出了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由头带组件机械地联接在一起的听筒;
图34B示出了头带组件的杆柱区域的近距离视图;
图34C示出了伸缩部件的远端的近距离视图;
图34D示出了根据如图34B中所示的剖面线M-M的伸缩部件的远端的剖视图;
图34E示出了根据如图34B中所示的剖面线N-N的下外壳部件的远端的剖视图;
图34F至图34H示出了允许在下外壳部件与伸缩部件之间建立更大或更小游隙量的多个另选实施方案;以及
图34I至图34J示出了包括设置在由下外壳部件限定的内部体积内的伸缩部件的构型。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该部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的方法与装置的代表性应用。提供这些示例仅为了添加上下文并有助于理解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实践所述实施方案。在其他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所述实施方案,未详细描述熟知的处理步骤。其他应用是可能的,使得以下示例不应被当作是限制性的。
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了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在附图中以例示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虽然这些实施方案被描述得足够详细,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所述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使得可以使用其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修改。
耳机已经生产了许多年,但仍有许多设计问题。例如,与耳机相关联的头带的功能一般限于机械连接,该机械连接仅用于将耳机的听筒保持在用户的耳朵上方并且提供听筒之间的电连接。头带往往会大幅增加耳机的体积,从而使耳机的储存很棘手。将头带连接到听筒且被设计为适应听筒相对于用户耳朵的取向的调节的杆柱也会增加耳机的体积。将头带连接到听筒且适应头带的伸长的杆柱一般允许头带的中心部分偏移到用户头部的一侧。该偏移的构型可能看起来有些奇怪,并且根据耳机的设计的不同,还可能使耳机佩戴起来不太舒服。
虽然一些改进诸如将媒体内容无线地传递给耳机已经缓解了绳线缠结的问题,但这种类型的技术引入其自身的一堆问题。例如,由于无线耳机需要电池电量才能操作,使无线耳机处于接通状态的用户可能会不经意地耗尽无线耳机的电池,从而使无线耳机无法使用,直到可安装新电池或给设备再充电。许多耳机的另一设计问题是用户通常必须弄明白哪个听筒对应于哪只耳朵以防止向右耳提供左音频通道且向左耳提供右音频通道的情况。
听筒的非同步定位的解决方案是结合听筒同步部件,该听筒同步部件采取设置在头带内的机械机构的形式并且使听筒与头带的相应端部之间的距离同步。可以以多种方式执行这种类型的同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同步部件可为在两个杆柱之间延伸的缆线,该缆线可被配置为使听筒的移动同步。该缆线可被布置在线环中,其中线环的不同侧面附接到听筒的相应杆柱以使得一个听筒远离头带的运动会引起另一听筒远离头带的相对端移动相同距离。类似地,将一个听筒朝向头带的一侧推动就将另一听筒朝向头带的相对侧平移相同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同步部件可以是嵌入在头带内的旋转齿轮,可以被配置为啮合每个杆柱的齿以保持听筒同步。
耳机杆柱与听筒之间的常规庞大连接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弹簧驱动的枢转机构来控制听筒相对于箍带的运动。弹簧驱动的枢转机构可以定位在听筒顶部附近,从而允许将其结合在听筒内而不是在听筒外部。以此方式,枢转功能可在没有增加耳机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构建到听筒中。可利用不同类型的弹簧来控制听筒相对于头带的运动。包括扭转弹簧和片簧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与每个听筒相关联的弹簧可与头带内的弹簧配合以设定对佩戴耳机的用户施加的力的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内的弹簧可以是低弹性比率弹簧,其被配置为使跨越具有不同头部尺寸的大范围用户施加的力变化最小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限制头带中低比率弹簧的行程,以防止头带在围绕颈部佩戴时围绕用户颈部夹得太紧。
大头带形状因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头带设计为抵靠听筒拉平。拉平头带允许头带的拱形几何形状被压缩成平坦几何形状,从而允许耳机实现适于更方便存储和运输的尺寸和形状。听筒可由可折叠杆柱区域附接到头带,从而允许听筒朝向头带的中心折叠。朝向头带折叠每个听筒所施加的力被传递到一定机构,该机构拉动头带的对应端部而拉平头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可包括防止耳机意外返回拱形状态的偏心锁定机构,而不需要添加释放按钮以使耳机转变回拱形状态。
与无线耳机相关联的功率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将取向传感器结合到听筒中,该取向传感器可被配置为监测听筒相对于箍带的取向。听筒相对于箍带的取向可用于确定耳机是否佩戴在用户耳朵上方。然后该信息可用于在耳机未被确定为定位在用户耳朵上方时将耳机置于待机模式或使耳机完全关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取向传感器还可用于确定听筒当前覆盖用户的哪只耳朵。耳机内的电路可被配置为切换布设到每个听筒的音频通道以便匹配与哪个听筒位于用户的哪只耳朵上有关的确定。
下面参考图1至图31E来讨论这些和其他实施方案;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本文相对于这些附图的所给出的详细描述仅出于说明性目的并且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
对称伸缩听筒
图1A示出了示例性的一副耳罩式或贴耳式耳机100的前视图。耳机100包括与杆柱104和106相互作用以允许耳机100的尺寸的可调节性的箍带102。具体地讲,杆柱104和106被配置为相对于箍带102独立地偏移,以便适应多个不同的头部尺寸。这样,可调节听筒108和110的位置以将听筒108和110定位在用户的耳朵正上方。遗憾的是,如在图1B中可以看到的,这种类型的构型允许杆柱104和106相对于箍带102变得不匹配。图1B所示的构型对用户可能不太舒适并且还缺乏美观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户将被迫相对于箍带102手动地调节杆柱104和106以便实现期望的外观和舒适的佩戴。图1A至图1B还示出了杆柱104和106如何向下延伸到听筒108的中心部分,以便允许听筒108旋转以适应用户头部的曲率。如上文提及,杆104和106的围绕听筒108向下延伸的部分增大了听筒108的直径。
图2A示出了具有被配置为解决图1A至图1B中所示问题的头带202的耳机200的透视图。示出了头带202而没有装饰覆盖物,以显示出内部特征部。具体地讲,头带202可以包括线环204,该线环被配置为使杆柱206和208的移动同步。线引导件210可被配置为保持线环204的曲率,该曲率匹配片簧212和214的曲率。片簧212和214可以被配置为限定头带202的形状以及在用户的头部上施加力。每个线引导件210可以包括开口,线环204的相对侧及片簧212和214可以穿过这些开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线环204的开口可以由低摩擦轴承限定以防止明显的摩擦阻碍线环204穿过开口的运动。这样,线引导件210限定路径,线环204沿着该路径在杆柱外壳216和218之间延伸。线环204联接到杆206和杆208两者,并且起作用以维持听筒122和杆外壳116之间的距离120与听筒126和杆外壳118之间的距离124基本上相同。线环204的第一侧204-1联接到杆206,并且线环204的第二侧204-2联接到杆208。由于线环的相对侧附接到杆柱206和208,因此这些杆柱中一者的移动导致另一杆柱在相同方向上的移动。
图2B示出了根据剖面线A-A的杆柱外壳116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2B示出了杆柱206的突出部228如何啮合线环204的一部分。由于杆柱206的突出部228与线环204联接,因此当耳机100的用户将听筒222拉动到离杆柱外壳216更远的地方时,也会拉动线环204,从而使线环204循环穿过头带202。线环204穿过头带202的循环调节听筒226的位置,所述听筒类似地由杆柱208的突出部联接到线环204。除了与线环204形成机械联接之外,突出部228还可电气地联接到线环2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突出部228可包括导电通路230,该导电通路将线环204电气地联接到听筒222内的电气部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线环204可由导电材料形成,使得可借助于线环204在听筒222和226内的部件之间传送信号。
图2C示出了根据剖面线B-B的杆柱外壳116的另一剖视图。具体地讲,图2C示出了线环204如何啮合杆柱外壳216内的滑轮232。滑轮232使由听筒222移动更接近或更远离杆柱外壳216而产生的任何摩擦最小化。另选地,线环204可被布线通过杆外壳216内的静态轴承。
图2D示出了耳机200的另一透视图。在该视图中,可以看到,线环204的第一侧204-1和第二侧204-2在其从头带202的一侧跨到另一侧时侧向地偏移。这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使由线引导件210限定的开口逐渐偏移,以使得在侧面204-1和204-2到达杆柱外壳218的时候,第二侧204-2居中并且与杆柱208对准,如图2E中所示。
图2E示出了第二侧204-2如何由突出部234啮合。因为杆柱206和208附接到线环204的相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以将听筒226朝杆柱外壳218推动也导致听筒222被推向杆柱外壳216。图2A至图2E中所示构型的另一优点是,不管杆柱206和208的行进方向如何,线环204总是处于受力状态。这使伸展或回缩听筒222和226所需的力的量保持一致,而不论方向如何。
图2F至图2G示出了耳机250的透视图。耳机250与耳机200类似,不同的是使用仅单个片簧252来将杆柱外壳254连接到杆柱外壳256。在这个实施方案中,线环258可以被定位到片簧252的任一侧。不是被定位在线环258的一侧的正下方,杆柱262和260可以直接被定位在线环258的两侧之间并且通过杆柱260和262的臂连接到线环258的一侧。
图2H和图2I示出了杆柱外壳254和256的内部的剖视图。图2H示出了根据剖面线D-D的杆柱外壳254的剖视图。图2H示出了杆柱260可如何包括啮合线环258的横向突出的臂268。以此方式,横向突出的臂268将杆260联接到线环258,使得当听筒264被移动时,听筒266被保持在等效位置中。图2I示出了根据剖面线E-E的杆柱外壳256的剖视图。图2I还示出了线环258可如何由滑轮270和272布设在杆柱外壳256内。通过将线环258布设在杆柱262上方,可避免线环258与杆柱206之间的任何干扰。
图3A至图3C示出了被配置为解决图1A至图1B问题的另一耳机实施方案。图3A示出了包括头带组件302的耳机300。头带组件302通过杆柱308和310接合到听筒304和306。头带组件30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耳机300期望多少可调节性而变化。
图3B示出了当耳机300扩展至其最大尺寸时头带组件302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3B示出了头带组件302如何包括齿轮312,该齿轮被配置为啮合由杆柱308和310每一者的端部限定的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啮合由杆柱308和310限定的开口来防止杆柱308和310被弹簧销314和316完全拉出头带组件302。
图3C示出了当耳机300收缩至较小尺寸时头带组件302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3C示出了齿轮312如何基于杆柱308或杆柱310的任何移动被齿轮312转移到另一杆柱来使杆柱308和310的位置保持同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限定头带组件302的外部的外壳的刚度可被选择为匹配杆柱308和310的刚度以便为耳机300的用户提供具有更一致的感觉的头带。
图3D示出了杆柱308和310的另选实施方案。隐藏杆柱308和310的端部的覆盖件已经被移除,以更清楚地示出使杆柱的位置同步的机构的特征部。杆柱308限定延伸穿过杆柱308的一部分的开口318。开口318的一侧具有被配置为啮合齿轮320的齿。类似地,杆柱310限定延伸穿过杆柱310的一部分的开口322。开口322的一侧具有被配置为啮合齿轮320的齿。由于开口318和322的相对侧啮合齿轮320,因此杆柱308和310中的一者的任何运动都会引起另一杆柱移动。这样,定位在杆柱308和杆柱310每一者的端部处的听筒是同步的。
图3E示出了杆柱308和310的顶视图。图3E还示出了封盖324的轮廓,该封盖用于隐藏由杆柱308和310限定的齿轮传动开口并且控制杆柱308和310的端部的运动。图3F示出了由封盖324覆盖的杆柱308和310的横截面侧视图。齿轮320可包括用于限定齿轮320的旋转轴的轴承3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轴承326的顶部可从封盖324突出,从而允许用户通过手动旋转轴承326来调节听筒位置。应当理解,用户也可以通过简单地在杆柱308和310之一上的推或拉来调节听筒位置。
图3G示出了另一个听筒同步系统的平坦示意图,该另一个听筒同步系统利用头带330内的线环328(矩形形状仅仅用于示出头带330的位置并且不应被解释为仅用于示例性目的)来使听筒304和306中的每一者与头带330之间的距离保持同步。杆柱线332和334将相应的听筒304和306联接到线环328。杆柱线332和334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被焊接到线环328的相对侧。因为杆柱线332和334联接到线环328的相对侧,所以听筒306沿方向336的移动导致杆柱线332沿方向338移动。因此,将听筒306移动到与头带330更接近的位置也移动杆柱线332,这导致使听筒304与头带330更接近。除了示出听筒304和306在移动到更接近头带330的地方之后的新位置之外,图3H还示出了使听筒304在方向340上移动如何自动地使听筒306在方向342上进一步远离头带330移动。虽然没有示出,但应当理解,头带330可以包括各种加强构件以将线环328和杆柱线332和334保持在所示形状。
图3I至图3J示出了与图3G至图3H所示类似的另一听筒同步系统的平坦示意图。图3I示出了杆柱344和346的端部可如何在没有居间线环的情况下彼此直接联接。通过将杆柱344和346延伸成具有与线环328类似的形状的图案,可以实现类似的结果而不需要附加的线环结构。杆柱344和346的移动由加强构件348、350和352协助,这些加强构件有助于在调节听筒304和306的位置时防止杆柱344和346的屈曲。加强构件348-352可限定杆柱344和346顺畅穿过的通道。这些通道在杆柱344和346弯曲的位置中可特别有帮助。虽然不限定弯曲通道,但加强构件352仍起着将杆柱344和346的端部的行进方向限制于方向354和356的重要作用。方向356中的移动导致听筒朝头带330移动,如图3J所示。方向354中的移动导致听筒304和306进一步远离头带330移动。
图3K至图3L示出了适于结合图3G至图3J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中的任一者的耳机360的剖面图。图3K示出了耳机360,其中听筒回缩并且杆柱线332和334延伸出头带330以使杆柱组件362的位置与杆柱组件364的位置啮合并同步。杆柱334被图示为联接到杆柱组件364内的支撑结构366,这允许杆柱334的延伸和回缩,以保持杆柱组件362与杆柱组件364同步。如图所示,杆柱组件362设置在由头带330限定的通道内,从而允许杆柱组件362相对于头带330移动。图3K还示出了数据同步缆线368可以如何延伸通过头带330以及缠绕杆柱线334和杆柱线332两者的一部分。通过缠绕杆柱线332和334,数据同步缆线356能够充当加强构件用于防止杆柱线332和334的屈曲。数据同步缆线356通常被配置为在听筒304和306之间交换信号,以便在耳机360的回放操作期间保持音频精确地同步。
图3L示出了数据同步缆线368的线圈构型如何适应杆柱组件362和364的延伸。数据同步缆线368可具有含涂层的外表面,从而允许杆柱线332和334滑动穿过由线圈限定的中心开口。图3L还示出了听筒304和306如何保持与头带330的中心部分相距相同的距离。
图3M至图3N示出了图3G至图3H中所示听筒同步系统在回缩位置和伸展位置中以及数据同步缆线368的透视图。图3M示出了杆柱线332如何包括附接特征部370,其至少部分地围绕线环328的一部分。这样,杆柱线332、杆柱线334和支撑结构366连同线环328一起移动。图3M还示出了虚线,该虚线示出了头带330的覆盖物可如何至少部分地与线环328、杆柱线332和杆柱线334相符。
图3O示出了头罩结构372的一部分以及听筒同步系统可如何穿过头罩结构372的加强构件374布设。加强构件374帮助沿期望路径引导线环328和杆柱线3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罩结构372可包括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有助于保持听筒固定到用户的耳朵。
偏离中心的枢转听筒
图4A至图4B示出了具有偏心枢转听筒的耳机400的前视图。图4A示出了包括头带组件402的耳机400的前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组件402可以包括用于定制耳机400的尺寸的可调式箍带和杆柱。头带组件402的每一端被示出为联接到听筒404的上部。这不同于常规设计,常规设计将枢轴点置于听筒404的中心,使得听筒可在允许听筒404移动至听筒404平行于用户头部的表面定位的角度的方向上自然枢转。遗憾的是,这种类型的设计通常需要延伸到听筒404任一侧的庞大的臂,从而显著地增大听筒404的尺寸和重量。通过将枢轴点406定位在听筒404的顶部附近,可将相关联的枢轴机构部件封装在听筒404内。
图4B示出了每个听筒404的示例性运动范围408。运动范围408可被配置为基于对平均头部尺寸测量执行的研究来适应大多数用户。该更紧凑的构型仍可执行与上述更传统的构型相同的功能,该更传统的构型包括通过听筒的中心施加力并建立声密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运动范围408可为约18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运动范围408可能没有明确的终点,而是随着离中性位置更远,变得越来越难以变形。枢转机构部件可包括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被配置为在耳机正在使用中时向用户的耳朵施加适度的保持力。一旦不再佩戴耳机400,弹簧元件还可使听筒恢复中性位置。
图5A示出了用于在听筒的上部中使用的示例性枢转机构500。枢转机构500可被配置为适应围绕两条轴的运动,从而允许对听筒404相对于头带组件402的滚转和偏航进行调节。枢转机构500包括杆柱502,该杆柱可联接到头带组件。杆柱502的一端定位在轴承504内,从而允许杆柱502围绕偏航轴506旋转。轴承504还将杆柱502联接到扭转弹簧508,该扭转弹簧对抗杆柱502围绕滚转轴510相对于听筒404的旋转。扭转弹簧508中的每一者也可以联接到安装块512。安装块512可以通过紧固件514固定到听筒404的内表面。轴承504可由衬套516旋转地联接到安装块512,从而允许轴承504相对于安装块512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滚转和偏航轴可相对于彼此基本上正交。在该上下文中,基本上正交意指虽然两条轴之间的角度可能并不正好是90度时,但两条轴之间的角度将保持在85和95度之间。
图5A还示出了磁场传感器518。磁场传感器518可采取磁力仪或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形式,其能够检测磁体在枢转机构500内的运动。具体地讲,磁场传感器518可被配置为检测杆柱502相对于安装块512的运动。这样,磁场传感器518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与枢转机构500相关联的耳机何时被佩戴。例如,当磁场传感器518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形式时,与轴承504联接的磁体的旋转可以导致由该磁体发射的磁场的极性饱和磁场传感器518。霍尔效应传感器被磁场饱和会使霍尔效应传感器借助于柔性电路520向耳机400内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信号。
图5B示出了定位在听筒404的衬垫522后面的枢转机构500。这样,枢转机构500可集成在听筒404内,而不会撞击到通常为适应用户耳朵而保持开放的空间上。近距离视图524示出了枢转机构500的剖视图。具体地讲,近距离视图524示出了定位在紧固件528内的磁体526。当杆柱502围绕滚转轴510旋转时,磁体526随之旋转。磁场传感器518可以被配置为感测磁体526在旋转时发射的场的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518所生成的信号可以被用于激活和/或去激活耳机400。这在以下情况下特别有效:听筒404的中性状态对应于每个听筒404的底端以一定角度朝向用户取向,使得听筒404在被大多数用户佩戴时远离用户头部旋转。通过以此方式设计耳机400,磁体526远离其中性位置的旋转可以用作耳机400正在使用的触发器。相应地,磁体526移动回到其中性位置可以用作耳机400不再使用的指示器。耳机400的电源状态可与耳机400未在使用中时节能的这些指示匹配。
图5B的近距离视图524还示出了杆柱502如何能够在轴承504内扭转。杆柱502联接到螺纹帽530,从而允许杆柱502围绕偏航轴506在轴承504内扭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螺纹帽530可限定机械止动件,该机械止动件限制杆柱502可扭转经过的运动范围。磁体532设置在杆柱502内并且被配置为随杆柱502一起旋转。磁场传感器534可以被配置为测量由磁体532发射的磁场的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从磁场传感器534接收传感器读数的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响应于传感器读数指示已发生磁体532相对于偏航轴的角取向的阈值变化量而改变耳机400的操作参数。
图6A示出了另一个枢转机构600的透视图,该另一个枢转机构被配置为装配在耳机的听筒404的顶部内。枢转机构600的整体形状被配置为与听筒的顶部内可用的空间相符。枢转机构600利用片簧代替扭转弹簧来对抗听筒404在箭头601所指示的方向上的运动。枢转机构600包括杆柱602,该杆柱具有设置在轴承604内的一端。轴承604允许杆602围绕偏航轴线605旋转。轴承604还通过弹簧杆608将杆柱602联接到片簧606的第一端。每个片簧606的第二端联接到弹簧锚610中的对应一者。弹簧锚610被示出为透明的,以使得可以看见每个片簧606的第二端啮合弹簧锚610的中心部分的位置。这种定位允许片簧606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弯曲。弹簧锚610将每个片簧606的第二端联接到听筒外壳612。这样,片簧606形成杆柱602与听筒外壳612之间的柔性联接。枢转机构600还可包括缆线614,该缆线被配置为借助于头带组件402(未示出)在两个听筒404之间路由电信号。
图6B至图6D示出了听筒404的运动范围。图6B示出了中性状态的听筒404,其中片簧606处于未偏转状态。图6C示出了片簧606在第一方向上偏转,并且图6D示出了片簧606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偏转。图6C至图6D还示出了衬垫522和听筒外壳612之间的区域可以如何适应片簧606的偏转。
图6E示出了枢转机构600的分解图。图6E示出了控制可能围绕偏航轴605的旋转量的机械止动件。杆柱602包括突出部616,该突出部被配置为在由上部偏航衬套618限定的通道内行进。如图所示,由上部偏航衬套618限定的通道具有允许大于180旋转度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通道可包括棘爪,该棘爪被配置为限定听筒404的中性位置。图6E还示出了可以适应偏航磁体620的杆柱602的一部分。磁体620所发射的磁场可以被磁场传感器622检测。磁场传感器622可被配置为确定杆602相对于枢轴机构600的其余部分的旋转角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622可以是霍尔效应传感器。
图6E还示出了辊磁体624和磁场传感器626,该磁场传感器可被配置为测量片簧606的偏转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600还可包括应变仪628,该应变仪被配置为测量片簧606内生成的应变。在片簧606中测量的应变可以被用于确定片簧正在哪个方向被偏转多少。这样,接收由应变仪628记录的传感器读数的处理器可以确定片簧606是否弯曲以及在哪个方向上弯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从应变仪接收的读数可被配置为改变与枢轴机构600相关联的耳机的操作状态。例如,操作状态可以响应于来自应变仪的读数而从媒体正被与枢转机构600相关联的扬声器呈现的回放状态改变为待机状态或不活动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片簧606处于未偏转状态时,这可以指示与枢转机构600相关联的耳机没有被用户佩戴。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应变仪可以被定位在头带弹簧上。出于这个原因,基于这个输入来停止回放可非常方便,因为其允许用户维持媒体文件中的位置,直到将耳机放回到用户的头部上,此时耳机可被配置为恢复媒体文件的回放。密封件630可以闭合杆柱602和听筒的外表面之间的开口,以便防止可能妨碍枢转机构600的操作的外来颗粒进入。
图6F示出了另一枢转机构650的透视图,其在一些方面不同于枢转机构600。片簧652具有与枢转机构600的片簧606不同的取向。具体地讲,片簧652以与片簧606相差约90度进行取向。这导致片簧652的厚维度抵抗与枢转机构650相关联的听筒的旋转。图6F还示出了柔性电路654和板对板连接器656。柔性电路可以将定位在片簧652上的应变仪电联接到枢转机构650上的电路板或其他导电通路。枢转机构650还可包括电插头658,该电插头被配置为插入与头带相关联的插座中,该电插头在听筒之间承载电信号。电插头658可包括用于通过电插头658传输不同类型的电力和/或信号的多个电接触件659。
图6G示出了通过紧固件662和托架663附接到听筒外壳612的另一枢转组件660。枢转组件660可以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螺旋弹簧664。这样,螺旋线圈664可并行起到增加枢转组件660所提供的阻力量的作用。螺旋弹簧664由销666和668保持在适当位置并稳定。致动器670将从杆柱基座672的旋转所接收的任何力转移到螺旋弹簧664。这样,螺旋弹簧664可建立杆基部674旋转的期望阻力量。
图6H至图6I示出了枢转组件660,其中移除了一侧以便示出处于不同位置的杆基部674的旋转。具体地讲,图6H至图6I示出了杆柱基座672的旋转如何导致致动器670的旋转和螺旋弹簧664的压缩。
图6J示出了设置在听筒外壳612内的枢转组件660的剖切透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基座672可以包括轴承674,如图所示,用于减小杆柱基座672与致动器670之间的摩擦。图6J还示出了托架663可以如何限定用于将销666固定在适当位置的轴承。销666和668也被示出,限定用于将螺旋弹簧664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平坦凹陷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平坦凹陷部可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延伸到螺旋弹簧664的中心开口中。
图6K至图6L示出了定位在听筒外壳内的枢转组件660的局部横截面侧视图,其中螺旋弹簧664处于松弛和压缩状态。具体地讲,清楚地示出了从图6K中的第一位置偏移到最大偏转的第二位置时致动器670所经历的运动。图6K和图6L还示出了机械止动件676,其帮助限制听筒外壳相对于杆柱基座能实现的旋转量。
图6M至图6N示出了与其枢转组件隔离的杆柱基座672的两个不同旋转位置的侧视图。具体地讲,示出了刚性地联接到杆柱基座672的两个永磁体678和680。永磁体678和680发射具有在相反方向上取向的极性的磁场。磁场传感器682安装到听筒外壳612,使得在杆柱基座672围绕旋转轴684旋转期间磁场传感器682相对于杆柱基座672保持不动。
这样,在图6M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处,磁场传感器682定位在永磁体680附近,并且在图6N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处,磁场传感器682定位在永磁体678附近。永磁体678和682的相反极性允许磁场传感器682区分这两个所示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位置可变化约20度;然而,杆柱基座672的总运动范围可在约10和30度之间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682可采取磁力仪或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形式。根据磁场传感器682的灵敏度,磁场传感器682可被配置为测量杆柱基座672相对于听筒外壳612的近似角度。例如,在所示的旋转位置相差20度的情况下,可由来自磁场传感器682的传感器读数推断出10度的中间位置,在该位置处磁场方向从一个方向转变为另一个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682可被配置为仅与单个永磁体一起操作,并且被配置为仅仅基于磁场传感器682所检测的磁场强度来确定杆柱基座672的旋转位置。应当注意,在另选实施方案中,磁场传感器682可联接到杆柱基座672,并且永磁体678和680可联接到听筒外壳,从而使磁场传感器682在听筒外壳内移动。
低弹性比率箍带
图7A示出了适于在头带组件中使用的弹簧箍700的多个位置。弹簧箍700可具有低弹性比率,从而使得箍带响应于弹簧箍700的变形而生成的力随位移缓慢地变化。遗憾的是,低弹性比率还会导致弹簧必须先经过较大量的位移才能施加特定量的力。弹簧箍700在不同的位置702、704、706和708中被图示。位置702可以对应于弹簧箍700处于中性状态,在该中性状态,弹簧箍700不施加任何力。在位置704处,弹簧箍700可开始施加将弹簧箍700朝其中性状态向后推动的力。位置706可对应于具有较小头部的用户在使用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时弯曲弹簧箍700所在的位置。位置708可对应于具有较大头部的用户弯曲弹簧箍700所在的弹簧箍700的位置。位置702和706之间的位移可以大到足以弹簧箍700施加足以保持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不从用户头部脱落的力量。此外,由于低弹性比率,弹簧箍700在位置708处施加的力可足够小以使得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的使用不会高到引起用户不适。一般来讲,弹簧箍700的弹性比率越低,弹簧箍700施加的力的变化就越小。这样,低弹性比率弹簧箍700的使用可允许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为具有不同尺寸头部的用户赋予更一致的用户体验。
图7B示出了坐标图,该坐标图示出了弹簧力如何基于弹性比率随弹簧箍700的位移而变化。线710可以表示弹簧箍700使其中性位置等效于位置702。如图所示,这允许弹簧箍700具有相对较低的弹性比率,从而仍会在一对特定耳机的运动范围的中间通过期望的力。线712可以表示弹簧箍700使其中性位置等效于位置704。如图所示,需要更高的弹性比率以实现在期望运动范围的中间施加期望量的力。最后,线714表示弹簧箍700使其中性位置等效于位置706。将弹簧箍700设定为具有与线714一致的轮廓将使得弹簧箍700在期望运动范围的最小位置处不施加力,并且相比于具有与线710一致的轮廓的弹簧箍700,在最大位置处施加两倍以上的量的力。虽然将弹簧箍700配置为在期望的运动范围之前行进经过更大量的位移在佩戴与弹簧箍700相关联的耳机时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但在围绕用户的颈部佩戴时可能不期望耳机返回到位置702。这可能导致耳机不舒适地紧贴用户的颈部。
图8A至图8B示出了防止由于利用低弹性比率弹簧箍的耳机800缠绕用户颈部太紧而导致的不适的解决方案。耳机800包括接合听筒804的头带组件802。头带组件802包括压缩带806,该压缩带联接到弹簧箍700的面向内的表面。图8A示出了对应于耳机800的最大偏转位置的位置708中的弹簧箍700。由弹簧箍700施加的力可以充当对于拉伸耳机800超过这个最大偏转位置的遏制因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簧箍700的面向外的表面可包括第二压缩带,该第二压缩带被配置为对抗弹簧箍700偏转经过位置708。如图所示,压缩带806的转向节808在弹簧箍处于位置708时几乎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转向节808的所有侧表面都不与相邻转向节808接触。
图8B示出了位置706中的弹簧箍700。在位置706处,转向节808与相邻转向节808进行接触以防止弹簧箍700朝向位置704或702的进一步位移。这样,压缩带806可以防止弹簧箍700压迫耳机800的用户的颈部,同时保持低弹性比率弹力箍700的有益效果。图8C至图8D示出了单独且不同的转向节808可以如何沿着弹簧箍700的下侧布置以防止弹簧箍700返回经过位置706。
图8E至图8F示出了当与弹簧箍700单独施加的力相比时,使用弹簧控制头带组件802相对于听筒804的运动可如何改变耳机800向用户施加的力的量。图8E示出了弹簧箍700施加的力810和弹簧施加的力812控制听筒804相对于头带组件802的运动。图8F示出了示例性曲线,这些曲线示出了至少两个不同弹簧所提供的力810和812可如何基于弹簧位移而变化。力810直到正好在期望的运动范围之前才会开始起作用,这是因为压缩带防止弹簧箍700一路返回到中性状态。出于这个原因,力810所赋予的力的量从高得多的水平开始,从而引起力810的更小变化。图8F也示出了力814,串联作用的力810和812的结果。通过串联地布置弹簧,降低了在耳机800改变形状以适应用户头部的尺寸时所产生的力改变的速率。以此方式,双弹簧配置有助于向包括多种多样的头部形状的用户库提供更一致的用户体验。
图8G至图8H示出了限制使用低弹性比率箍带852的一对耳机850的运动范围的另一种方式。图8G示出了由于听筒854被拉开而处于松弛状态的缆线856。低弹性比率箍带852的运动范围可受到缆线854的限制,该缆线实现与压缩带806的功能类似的功能,它因张紧而非压缩的功能而啮合。缆线854被配置为在听筒856之间延伸并且通过锚固特征部858联接到听筒856中的每一者。缆线854可由线引导件860保持在低弹性比率箍带852上方。线引导件860可类似于图2A至图2G中所示的线引导件210,不同的是线引导件860被配置为将缆线854提升到低弹性比率箍带852上方。线引导件860的轴承可防止缆线854缠住或被非期望地缠结。应当注意,缆线854和低弹性比率箍带852可由装饰性封盖覆盖。还应当注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缆线854可与图2A至图2G所示的实施方案组合以产生能够使听筒位置同步并控制耳机运动范围的耳机。
图8H示出了使听筒856更靠近到一起时,缆线854如何绷紧并最终停止听筒856更靠近到一起的进一步移动。这样,可保持听筒856之间的最小距离862,这允许耳机850佩戴在广泛用户群体的颈部周围而不会过紧地压迫用户的颈部。
左/右耳检测
图9A示出了定位在用户耳朵904上方的耳机的听筒902。听筒902包括至少接近传感器906和908。接近传感器906和908定位在由听筒902限定的凹陷部内,从而接近传感器906和908根据听筒902定位在那只耳朵上方而返回可检测地不同的读数。这是可能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用户的耳朵的几何形状不对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近传感器906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该光发射器被配置为发射红外光,并且该光接收器被配置为检测从用户的耳朵904反射出的所发射的光。结合在接近传感器906内或电气地联接到该接近传感器的处理器可被配置为通过测量光发射器所发射的红外脉冲返回到光检测器所用的时间量来确定接近传感器906与耳朵904的接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近传感器906还可被配置为测绘耳朵的一部分的轮廓。这可用多个发射器来完成,所述多个发射器被配置为在不同方向上发射不同频率的光。然后可使用由被配置为检测和区分不同频率的一个或多个光接收器所收集的传感器读数来确定接近传感器906与耳朵上的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需要有关耳朵的形状和相对于听筒的位置的甚至更多细节时,可将接近传感器906分布在听筒902的圆周周围。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能期望除了识别听筒定位在哪只耳朵上之外,还识别耳朵相对于听筒的旋转位置。传感器读数可具有足够高的质量以识别耳朵904的某些特征,诸如例如耳垂或耳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并且如图所示,红外光从接近传感器908发射的角度可不同于红外光从接近传感器906发射的角度。这样,可增大检测到耳朵或用户头部的侧面的可能性。如图所示,接近传感器908将能够实现更早检测,这是由于其在听筒902的内部向外指向更远。具有更浅角度的接近传感器906将能够覆盖用户耳朵904的更大区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容传感器阵列可定位在听筒902的表面正下方,并且被配置为识别与听筒902的表面912接触或紧密接近的耳朵的突出特征部。
图9B示出了表面912下方且接近与耳朵904相关联的耳朵轮廓914的电容传感器910的位置。耳朵轮廓914表示最可能在最靠近电容传感器910阵列处突出的耳朵904的那些轮廓。电容传感器910可被配置为识别耳朵904的所检测的轮廓的部分以确定听筒902定位在哪只耳朵上以及听筒902相对于耳朵904的任何旋转。图9B还指示了表面912和电容传感器910阵列如何限定音频波能够基本上不衰减地通过的开口916或穿孔。虽然电容传感器910阵列被示出为仅设置在表面912的中心部分下方,但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容传感器912阵列可按不同图案布置,从而产生更大或更小的覆盖量。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容传感器910可跨越大部分表面912分布以便更完整地表征耳朵904的形状和取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电容传感器910和/或接近传感器906/908所捕获的位置和取向数据来优化来自设置在听筒902内的扬声器的音频输出。例如,具有音频驱动器阵列的听筒可被配置为仅致动以耳朵904为中心或接近该耳朵的那些音频驱动器。
图10A示出了佩戴耳机1002的用户1000的示例性头部的顶视图。在用户1000的相对侧上描绘听筒1004。省略了接合听筒1004的头带以更详细地示出用户1000的头部的特征。如图所示,听筒1004被配置为围绕偏航轴旋转,因此它们可被定位成齐平地靠在用户1000的头部上并且略微朝向用户1000的面部进行取向。在对较大用户群进行的研究中,已发现,平均而言,听筒1004在位于用户耳朵上方时会在x轴上方偏移,如图所示。此外,对于超过99%的用户而言,听筒1004相对于x轴的角度在x轴上方。这意味着耳机1002的用户的仅统计上不相关的部分才具有使听筒1004从x轴向前进行取向的头部形状。图10B示出了耳机1002的前视图。具体地讲,图10B示出了与听筒1004相关联的偏航旋转轴1006以及听筒1004二者如何朝向接合听筒1004的头带1008的同一侧取向。
图10C至图10D示出了耳机1002的顶视图以及听筒1004如何能够围绕偏航旋转轴1006旋转。图10C至图10D也示出了听筒1004被头带1008接合在一起。头带1008可包括偏航位置传感器1010,其可被配置为确定每个听筒1004相对于头带1008的角度。可针对听筒相对于头带1008的中性位置来测量该角度。中性位置可以是听筒1004直接朝向头带1008的中心区域取向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1004可具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使听筒1004返回到中性位置的弹簧。听筒相对于中性位置的角度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改变。例如,在图10C中,听筒1004-1沿逆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1006-1偏置,并且听筒1004-2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1006-2偏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010可为飞行时间传感器,其被配置为测量听筒1004的角变化。被指示为传感器1010的相关联的所示图案可表示允许对听筒中的每个听筒的旋转量进行精确测量的光学图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010可以采用结合图5B和图图6E所描述的霍尔效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的形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010可用于确定每个听筒正覆盖用户的哪只耳朵。由于已知听筒1004对于几乎所有用户而言都在x轴后方进行取向,因此当传感器1010检测到朝向x轴的一侧进行取向的两个听筒1004时,耳机1002可确定哪些听筒在哪只耳朵上。例如,图10C示出了听筒1004-1可被确定为在用户的左耳上并且听筒1004-2在用户的右耳上的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1002内的电路可被配置为调节音频通道,使得正确的通道被传递到正确的耳朵。
类似地,图10D示出了听筒1004-1在用户的右耳上并且听筒1004-2在用户的左耳上的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听筒不朝向x轴的相同侧面进行取向时,耳机1002可在改变音频通道之前请求进一步的输入。例如,当听筒1004-1和1004-2均被检测为沿顺时针方向偏置时,与耳机1002相关联的处理器可确定耳机1002当前未在使用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用户希望独立于与偏航位置传感器1010相关联的L/R音频通道布设逻辑来翻转音频通道的情况,耳机1002可包括超控开关。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激活另外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确认耳机1002相对于用户的位置。
图10E至图10F示出了流程图,其描述了在检测到听筒相对于头带的滚转和/或偏航时可以执行的控制方法。图10E示出了流程图,其描述了对检测到听筒围绕偏航轴相对于耳机头带的旋转的响应。偏航轴可延伸穿过位于每个听筒与头带之间的界面附近的点。当用户正在使用耳机时,偏航轴可基本上平行于限定用户矢状和冠状解剖平面的相交部的向量。在1052处,可由与枢转机构相关联的旋转传感器检测听筒围绕偏航轴的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可类似于示出偏航轴506和605的枢转机构500或枢转机构600。在1054处,可对是否已超过与围绕偏航轴的旋转相关联的阈值进行确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听筒穿过两个听筒的面向耳朵的表面可直接面向彼此所在的位置的任何时候满足偏航阈值。在1056处,在听筒中的至少一者经过阈值并且两个听筒均被确定为在相同方向上进行取向的情况下,可交换被布设到两个听筒的音频通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向用户通知音频通道的改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枢转机构所检测到的滚转量作为如何分配音频通道的确定的因素。
图10F示出了流程图,其描述了基于来自耳机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传感器读数来改变耳机的操作状态的方法。在1062处,在最终封装操作之前,可将耳机置于休眠状态,在该状态下消耗很少功率或不消耗功率。这样,耳机1062在配送时可剩下大量电池电量。配送人员可执行特殊程序以便使耳机解除休眠状态。例如,可移除与耳机的充电端口接合的数据连接器,从而触发解除休眠状态。在1063处,每当耳机未被使用阈值时间量时,耳机就可处于挂起状态。在挂起状态下,可大幅降低传感器轮询速率以进一步节省功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可能需要比正常情况更长的时间识别试图使用耳机的用户。在1064处,可使用应变仪或电容传感器识别耳机在用户头部上的放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在发生运动超时或应变仪指示耳机未被佩戴时返回到1063处的挂起状态。在1065处,可使用电容或接近式传感器来感测耳朵在听筒内的存在和/或取向。在1066处,一旦识别耳机在用户头部上的取向,就可激活输入控件。在1067处,媒体回放可从将无线地或经由有线缆线接收到的音频通道布设到对应听筒开始。从用户耳朵取下耳机可导致返回到1064,此时传感器可回到各种步骤以正确地识别听筒位置和取向。
图10G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可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的各个部件的计算设备1070的系统级框图。具体地讲,该详细视图示出了可以被包括在图10A至图10D所示的耳机1002中的各种部件。如图10G所示,计算设备1070可以包括代表用于控制计算设备1070的总体操作的微处理器或控制器的处理器1072。计算设备1070可以包括由头带组件接合的第一听筒1074和第二听筒1076,这些听筒包括用于为用户呈现媒体内容的扬声器。处理器1072可被配置为将第一音频通道和第二音频通道传输到第一听筒1074和第二听筒107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取向传感器1078可被配置为将第一听筒1074的取向数据传输到处理器1072。类似地,第二取向传感器1080可被配置为将第二听筒1076的取向数据传输到处理器1072。处理器1072可被配置为根据从第一取向传感器1078和第二取向传感器1080接收到的信息来使第一音频通道与第二音频通道交换。数据总线1082可促进至少电池/电源1084、无线通信电路1084、有线通信电路1082、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80与处理器1072之间的数据传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器107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由第一取向传感器1078和第二取向传感器1080接收的信息来指令电池/电源1084。无线通信电路1086和有线通信电路1088可被配置为向处理器1072提供媒体内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器1072、无线通信电路1086和有线通信电路1088可被配置为传输信息并且从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90接收信息。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90可包括单个盘或多个盘(例如,硬盘驱动器),并且包括管理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090内的一个或多个分区的存储管理模块。
可折叠耳机
图11A至图11B示出了具有可变形形状因数的耳机1100。图11A示出了包括可以被配置为机械地和电气地联接听筒1104的可变形头带组件1102的耳机110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1104可为耳杯,并且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听筒1104可为贴耳式听筒。可变形头带组件1102可以通过头带组件1102的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接合到听筒1104。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被布置在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相对两端处。每个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可包括偏心锁定机构,该偏心锁定机构允许每个听筒1104在抵靠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旋转之后保持平坦状态。平坦状态是指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曲率改变为变得比拱形状态中更平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可以变得非常平坦,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曲率可以更可变(如以下附图所示)。偏心锁定机构允许听筒1104保持平坦状态,直到用户远离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往后旋转偏心锁定机构。以此方式,用户不需要寻找用于改变状态的按钮,而是简单地执行将听筒旋转回到其拱形状态位置的直观动作。
图11B示出了听筒1104之一被旋转成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接触。如图所示,仅一个听筒1104抵靠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旋转就使得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一半变平。图11C示出了听筒中第二者相对于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旋转。这样,耳机1100可以容易地从拱形状态(即,图11A)转换成平坦状态(即,图11C)。在平坦状态耳机中,耳机1100的尺寸可以被减小到相当于两个听筒端对端布置的尺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变形箍带区域可以按压到听筒1104的衬垫中,由此基本上防止头带组件1102添加到平坦状态中耳机1100的高度。
图11D至图11F示出了耳机1150的听筒1104可以如何朝向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图11D示出了拱形状态中的耳机11D。在图11E中,听筒1104中的一者朝向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的面向外的表面折叠。一旦听筒1104如图所示的那样处于适当位置,将听筒1104移动到该位置所施加的力就可将可变形头带组件1102的一侧置于平坦状态,同时另一侧保持拱形状态。在图11F中,第二听筒1104也被示出为抵靠面向外的表面折叠。
图12A至图12B示出了耳机实施方案,其中可以通过在弹簧箍的相对两端上拉动而使耳机从拱形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图12A示出了平坦状态中的耳机1200,其可以是例如图11所示的耳机1100。在平坦状态下,听筒1104在相同平面中对准,以使得每个耳垫1202面向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组件1102在平坦状态下接触每个耳垫1202的相对侧。头带组件1102的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包括弹簧箍1204和区段1206。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的锁定部件对弹簧箍1204的每一端施加拉力,从而可防止弹簧箍1204使耳机1200返回到拱形状态。区段1206可以通过销1208连接到相邻区段1206。销1208允许区段相对于彼此旋转,以使得区段1206的形状可被保持在一起,但也能够改变形状以适应拱形状态。区段1206中的每一者也可以是中空的以适应弹簧箍1204穿过区段1206中的每一者。中心或基键区段1206可以包括紧固件1210,该紧固件接合弹簧箍1204的中心。紧固件1210隔离弹簧箍1204的两侧,从而允许听筒1104顺序地旋转到平坦状态,如图11B所示。
图12A还示出了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中的每一者,所述可折叠杆柱区域包括由销接合在一起的三个刚性连杆,所述销将上连杆1212、中连杆1214和下连杆1216枢转地联接在一起。这些连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还可至少部分地受到弹簧销1218的控制,该弹簧销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与将中连杆1214接合到下连杆1216的销1220联接,并且该第二端啮合在由上连杆1212限定的通道1222内。弹簧销1218的第二端还可联接到弹簧箍1204,以使得当弹簧销1218的第二端在通道1222内滑动时,对弹簧箍1204施加的力改变。一旦弹簧销1218的第一端到达偏心锁定位置,耳机1200就可卡扣成平坦状态。偏心锁定位置使听筒1104保持处于平坦位置,直到弹簧销1218的第一端移动得足够远而从偏心锁定位置释放。在那时,听筒1104返回到其拱形状态位置。
图12B示出了被布置成拱形状态的耳机1200。在该状态下,弹簧箍1204处于在弹簧箍1204内储存最小量的力的松弛状态。这样,弹簧箍1204的中性状态可以被用于限定在没有被用户活动地佩戴时处于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102的形状。图12B还示出了弹簧销1218的第二端在通道1222内的静止状态,以及弹簧箍1204的该端部上的力的对应减小如何允许弹簧箍1204帮助耳机1200呈现拱形状态。应当注意,虽然图12A至12B中示出了基本上全部弹簧箍1204,但该弹簧箍1204一般会被区段1206和上连杆1212隐藏。
图12C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处于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的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的侧视图。图12C示出了由弹簧销1218施加的力1224如何操作以将连杆1212、1214和1216保持在拱形状态。具体地讲,弹簧销1218通过防止上连杆1212围绕销1226以及远离下连杆1216旋转来将连杆保持在拱形状态。图12D示出了由弹簧销1218施加的力1228如何操作以将连杆1212、1214和1216保持在平坦状态。这个双稳态行为是通过弹簧销1218在平坦状态中被移位到由销1226限定的旋转轴的相对侧而成为可能。以此方式,连杆1212至1216能够作为越过中心的锁定机构来操作。在平坦状态中,弹簧销1218抵抗耳机从平坦状态向拱形状态移动的转变;然而,用户在听筒1104上施加足够大的旋转力可以克服由弹簧销1218施加的力以将耳机在平坦状态和拱形状态之间转变。
图12E示出了平坦状态的耳机1200的一端的侧视图。在该视图中,耳垫1202被示出为具有被配置为适形于用户头部曲率的轮廓。耳垫1202的轮廓也可以帮助防止头带组件1102、尤其是构成头带组件1102的区段1206明显地比耳垫1202竖直地突出更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垫1202的中心部分的凹陷可至少部分地由区段1206在其上施加的压力造成。
图13A至图13B示出了使用偏轴缆线在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转变的耳机1300的局部剖视图。图13A示出了拱形状态中耳机1300的局部剖视图。耳机1300与耳机1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听筒1104朝向头带组件1102旋转时,缆线1302被绷紧以便使头带组件1102的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变平。缆线1302可以由高弹性缆线材料诸如NitinolTM、镍钛合金制成。近距离视图1303示出了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可如何包括由紧固件1306紧固到弹簧箍1204的许多区段13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紧固件1306也可以被O型环固定到弹簧箍1204,以防止在使用耳机1300时紧固件1306发出格格声。区段1304中的中心区段可以包括防止缆线1302相对于区段1304中的中心区段滑动的套管1308。其他区段1304可包括金属滑轮1310,所述金属滑轮防止在拉动缆线1302以拉平耳机1300时缆线1302经历大量摩擦。图13A还示出了缆线1302的每一端如何固定到旋转紧固件1312。当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旋转时,旋转紧固件1312防止缆线1302的端部扭转。
图13B示出了平坦状态中耳机1300的局部剖视图。旋转紧固件1312在另一旋转位置中示出,以适应缆线1302的取向变化。旋转紧固件1312的新位置还生成偏心锁定位置,该偏心锁定位置防止耳机1300不经意地返回到拱形状态,如上文相对于耳机1200所述。图13B还示出了每个区段1304的弯曲几何形状如何允许区段1304相对于彼此旋转以便在拱形和平坦状态之间转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缆线1302还可操作以便以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图9A至图9B的实施方案的方式限制弹簧箍1204的运动范围。耳机1300还包括输入面板1314,所述输入面板附连到平坦状态的耳机1300的面向外的表面。输入面板1314可限定触敏输入表面,从而在耳机1300处于平坦状态时允许用户将操作指令输入到耳机1300中。例如,用户可能希望在耳机1300处于平坦状态时继续媒体回放。对输入面板1314的便捷访问将使该状态下的耳机1300的控制操作简单且方便。
图14A示出了与耳机1300类似的耳机1400。具体地讲,耳机1400也使用缆线1302使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变平。此外,缆线1302的中心部分由中心区段1304保持。相比之下,可折叠杆柱区域1106的下连杆1216相对于图12A中所示的下连杆1216向上移位。当听筒1104围绕轴1402朝向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旋转时,弹簧销1404被配置为在旋转的第一部分期间伸长,如图14B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簧销1404的延伸可允许听筒从初始位置旋转约30度。一旦弹簧销1404达到其最大长度,听筒1104围绕轴1402的进一步旋转就会引起缆线1302被拉动,从而使可变形箍带区域1108从拱形几何形状改变为平坦几何形状,如图14C所示。延迟的拉动动作改变了初始拉动缆线1302的角度。改变后的初始角度可以使得缆线1302较不可能在耳机1400从拱形状态转变到平坦状态时缠绕。
图15A至图15F示出了头带组件1500从不同角度以及在不同状态中的各种视图。头带组件1500具有适应平坦状态和拱形状态之间转变的双稳态配置。图15A至图15C示出了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500。双稳态线1502和1504被图示在柔性头带外壳1506内。头带外壳可以被配置为改变形状以适应至少平坦状态和拱形状态。双稳态线1502和1504从头带外壳1506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被配置为通过附接到头带组件1500的相对两端的听筒来向用户头部施加夹紧力以使相关联的一对耳机在使用期间牢牢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图15C具体地示出了头带外壳1506可以如何由多个中空连接件1508形成,这些中空连接件可以铰接在一起并协同地形成腔体,双稳态线1502能够在腔体内在对应于拱形状态和平坦状态的构型之间转变。因为连接件1508仅在一侧上铰接,所以连接件只能沿一个方向移动到拱形状态。这帮助避免头带组件1500弯曲错误方向、从而将听筒定位在错误的方向上的不幸情况。
图15D至图15F示出了平坦状态的头带组件。由于双稳态线1502和1504的端部已超过线1502和1504的端部比双稳态线1502和1504的中心部分更高的偏心点,因此双稳态线1502此时有助于保持头带组件1500处于平坦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稳态线1502可以也用于通过头带组件1500将信号和/或功率从一个听筒承载到另一听筒。
图16A至图16B示出了折叠状态和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600。图16A示出了拱形状态的头带组件1600。与图15C和图15F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类似的头带组件包括协同地形成限定内部体积的柔性头带外壳的多个中空连接件1602。被动式联接铰链1604可以定位在内部体积的中心部分内并且将双稳态元件1606联接在一起。图16A示出了抵抗作用以挤压头带组件1600的相对侧的力的拱形构型的双稳态元件1606和1608。一旦以足以克服由双稳态元件1606和1608产生的阻力的力沿箭头1610和1612所示的方向将头带组件1600的相对侧推到一起,头带组件1600就可以从图16A中所示拱形状态转变到图16B所示的折叠状态。被动式联接铰链1604适应耳机组件1600围绕头带组件1600的中心区域1614折叠。图16B示出了被动式联接铰链1604如何弯曲以适应头带组件1600的折叠状态。双稳态元件1606和1608被示出为被配置在折叠构型中,以便将头带组件1600的相对侧朝向彼此偏置,由此抵抗无意中的状态改变。图16B中所示的折叠构型具有占用基本上更少量的空间的有益效果,具体方式是允许由头带组件1600限定的用于适应用户头部的开放区域塌缩,以使得头带组件1600在未处于活跃使用中时可占用更少空间。
图17A至图17B示出了可折叠耳机1700的各种视图。具体地讲,图17A示出了折叠状态中耳机1700的顶视图。在听筒1704和1706之间延伸的头带1702包括线1708和弹簧1710。在所示的折叠状态中,线1708和弹簧1710是直的并且处于松弛状态或中性状态。图17B示出了拱形状态中耳机1700的侧视图。耳机1700可以通过旋转听筒1704和1706远离头带1702而从图17A所示的折叠状态转变到图17B所示的拱形状态。听筒1704和1706各自包括偏心机构1712,该偏心机构向线1708的端部施加张力以保持线1708处于张紧状态以便保持头带1702的拱形状态。线1708有助于通过借助线引导件1714在沿着弹簧1710的多个位置处施加力来保持头带1702的形状,这些线引导件沿着头带1702以规则间隔分布。
头罩结构
图18A示出了由用户佩戴的耳机1800的透视图。耳机包括通过头带1804接合在一起的听筒180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听筒1802可包括覆盖听筒1802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传感器1806。听筒1802还可以或另选地包括其他输入控件,诸如一个或多个旋钮或按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1806可被配置为允许用户操作媒体的设置和回放。例如,触摸传感器1806可被配置为接收和处理与诸如音量变化、下一个/前一个音轨、暂停、停止等命令对应的多个手势。头带1804包括杆区域1808,该杆区域将头带1804耦接到听筒1802。杆区域1808可包括用于基于用户的头部的尺寸来调整耳机1800的尺寸的伸缩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区域1808可被配置为适应约30mm至40mm的伸缩平移。头带框架1812可以包括多个区段1814,该多个区段共同限定中心开口,该中心开口被配置为适应可适形网组件1816,该可适形网组件被配置为将压力均匀地分布在用户的头部。
可适形网组件1816还可操作地形成用于耳机1800的透气头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透气头罩可有助于为耳机1800提供牢固但通风良好的头带。其内设置有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中心开口可以由头带框架1812的区段1814限定。如图所示,可适形网组件1816可以从头带框架1812的左侧1813延伸到头带框架1812的右侧(未示出),并且还可以在该头带框架的相对区段1814之间从后到前延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区段1814可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适应导电通路的布设,这些导电通路被配置为同步扬声器、麦克风和包括在每个听筒1802内的其他操作部件的操作。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且如图18B所示,这些区段可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几何形状。头带区段1814还可包括弹簧构件,这些弹簧构件被配置为保持头带框架1820的形状,并且通过施加抵靠用户头部压缩听筒1802的力来协助保持耳机1800牢固地附接到用户头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盖元件1818可任选地在头带区段1814之间拉伸。顶盖元件1818在本质上可以是装饰性的或结构性的,这取决于头带框架1812的区段1814被构造得有多坚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头带框架1812可采取没有任何离散区段的一体框架的形式。
图18B示出了根据剖面线F-F的耳机1800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18B示出了网组件1816的部分如何能够弯曲和/或挠曲以符合用户头部的拓扑结构。这样,该网组件能够舒适地适应和贴合在用户的头部上,而不会不舒适地戳进用户的头部中。网组件1816的周边包括锁定特征部1815,该锁定特征部被示出为卡扣到由头带臂1814限定的第一通道中。顶盖元件1818的周边被示出为卡扣到由头带臂1814限定的第二通道中。虽然顶盖元件1818被示出为远离网组件1816弯曲,但该顶盖元件也可以在网组件1816内或朝向网组件1816具有平坦的轮廓或曲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盖元件1818还可由允许空气从头带1804通过的网形成,从而有助于防止用户的头部变得过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就装饰来讲,可能期望由具有不适应空气通过中心开口1820的所需固体表面的固体材料形成顶盖元件1818。虽然在该特定剖视图中未示出,但是头带臂1814中的每一者可包括有助于施加夹紧力的弹簧元件,该夹紧力将耳机1800牢固地保持在用户头部上的适当位置。
图18C示出了耳机1800的后视图。虽然该视图示出了具有90度直角弯曲的头带臂1814,但应当理解的是,一些设计不具有该90度直角弯曲几何形状,而是具有几何形状符合用户头部的曲率(类似于网组件1816的朝下表面1822那样符合用户头部的曲率)的耳机臂1814。
图19A至图19E示出了构成图18所示耳机的头罩结构的部件的各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19A示出了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透视图以及示出可适形网组件1814周边的一部分的剖视图的近距离视图。如图所示,可适形网组件1814的周边包括围绕网材料1904的边缘包覆模制的锁定特征部1902。如图所示,锁定特征部1902可具有渐窄的(tapered)几何形状,其有助于促进锁定特征部1902插入由耳机臂1814限定的通道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锁定特征部1902可沿着可适形网组件1814的整个周边延伸。网材料1904可由尼龙、PET、单弹性(monoelastic)或双弹性(bielastic)织造织物或具有约0.6mm的厚度的聚醚-聚脲共聚物形成。锁定特征部1902可由耐用且柔性的热塑性材料诸如TR90形成,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延伸穿过网材料1818中的开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锁定特征部1902可限定采取凹口1906形式的对准特征部,从而有助于实现可适形网组件1814与网组件1816装配在其中的中心开口1820的正确对准。虽然网组件1816被示出为具有在网组件1816的周边处具有平坦边缘的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但是网组件1816还可以包括在该网组件的周边处的弯曲边缘,这些弯曲边缘被配置为与更加椭圆形的中心开口1820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具有圆角的弯曲矩形开口一致。
图19B示出了头带外壳1812的一侧的近距离视图,以及在将压力1905施加到可适形网组件1814的锁定特征部1902以接合通道内的锁定特征部1902之前,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锁定特征部1902与由头带外壳1812的臂1814限定的通道对准的方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将顶盖元件1818与头带外壳1812组装之前安装网组件1816。图19C示出了由头带臂1816限定的通道1906以及由臂1816限定的中心开口1820。通道1906可具有被配置为接收并保持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锁定特征部1902的内部t形几何形状。图19D示出了定位在中心开口1908内且具有接合在通道1906内的锁定特征部1902的可适形网组件1816。
图19E示出了形成大部分网组件1816的网材料1904具有基本上均匀的一致性/网图案的方式。网材料1904可以是柔性的,以便防止过大的力施加到用户的头部。图19F示出了另选的实施方案,其中可适形网组件1806包括跨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中心部分延伸的第一网材料1908和跨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周边部分延伸的第二网材料1910。第一网材料1908可由比第二网材料1910更柔性/顺应的材料形成,从而允许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中部部分变形显著超过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周边部分。这还允许可适形网组件的周边部分更强并且不太可能撕裂或损坏。
图19G示出了可适形网组件1818可如何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网1912、1914和1916,从而允许可适形部分朝向周边逐渐变得更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刚度甚至可跨其整个区域更迅速地变化。具体地讲,网可包括网孔尺寸逐渐变化的网,使得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中心部分可具有比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周边显著更低的弹性比率。这样,可能经历最大量位移的网材料的部分可具有最低弹性比率,从而通过降低力集中在用户头部的特定点或区域处的可能性来显著增加舒适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加强构件的布置可以与网材料1818结合使用,以改变由构成可适形网组件1816的网材料传递给用户的力的大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网材料1818的中心区域中可留有空隙,以减小网材料1818的中心区域中的力。
伸缩杆柱组件
图20A示出了头带外壳1812的一侧以及从头带外壳1812的该端部延伸的伸缩构件1810。头带外壳1812包括y形外壳部件2002,该y形外壳部件将下外壳部件2004接合到头带臂18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外壳部件2004可紧固到y形外壳部件2002,并且头带臂1816可与y形外壳部件2002一体形成。下外壳部件2004可被配置为适应伸缩构件1810的伸缩运动。下外壳部件2004限定了多个通道2006,当伸缩构件1810滑入和滑出下外壳部件2004时,这些通道有助于引导与伸缩构件1810相关联的弹簧触片2008。图20A还示出了通过通道2006可见且盘绕在该下外壳部件内的同步缆线2010的一部分。同步缆线2010的盘绕构型允许同步缆线2010适应由伸缩构件1810的滑动伸缩引起的长度变化。
图20B示出了图20A中所示的头带外壳1812的侧面的分解图。具体地讲,下外壳部件2004与y形外壳部件2002和伸缩构件1810分开。下外壳部件2004被示出为限定多个通道2006,并且环形衬套2012设置在下外壳部件2004的一端内且被配置为通过在伸缩构件1810移动期间生成摩擦来控制伸缩构件1810相对于下外壳部件2004的运动。图20B还示出了作为单个工件的弹簧构件2014,其包括被配置为啮合通道2006的多个弹簧触片2008。
图20C示出了根据剖面线G-G的下外壳部件2004的第一端的剖视图。下外壳部件2004被示出为与伸缩构件1810啮合,并且衬套2012定位在伸缩构件1810内。弹簧触片2008中的一者被示出为啮合在下外壳部件2004的通道2006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道2006不完全延伸穿过下外壳部件2004的壁,如图20C中所示。这允许弹簧触片2008啮合在通道2006内而在外观上从下外壳部件2004的外部不可见。
图20D示出了根据剖面线的下外壳部件2004的第二端的剖视图。下外壳部件2004的第二端被示出为与y形外壳部件2002啮合。同步缆线2010被示出为延伸穿过由y形外壳部件2002和下外壳部件2004两者限定的开口。
图20E示出了衬套2012的透视图,该衬套限定围绕衬套2012的面向内的表面径向地隔开的多个触片通道2016。触片通道1016可被配置为使弹簧触片2008与下外壳部件2004的通道2006对准。
图21A示出了弹簧构件2014和伸缩构件1810的一端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弹簧构件2014包括单个弹簧触片2008。每个弹簧触片2008包括锁定特征部2102,该锁定特征部被配置为防止弹簧构件2014脱离伸缩构件1810。伸缩构件1810限定由桥接构件2108分开的一组对应开口2104和2106。当弹簧触片2008啮合在开口2104内时,开口2104的长度允许每个弹簧触片2008偏转穿过开口2104以使得伸缩构件1810可插入到下外壳部件2004中。
图21B示出了啮合在开口2104内的弹簧触片2008,并且图21C示出了啮合在开口2106内的弹簧触片2008。当锁定特征部2102啮合在开口2106内时,弹簧构件2014无法被移除并保持啮合在通道2006内。此外,桥接构件2108防止弹簧触片2008向由伸缩构件1810限定的内部体积2110中偏转任何更远。这保持弹簧触片2008的突出部分牢牢啮合在对应通道2006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旦弹簧触片2008啮合在通道2006内,就可通过往后拉动伸缩构件1810使弹簧构件2014从图21B中所示的位置偏移。这样,弹簧触片2008可从开口2104偏移到开口2106中。
图21D至图21G示出了定位在由下外壳部件2004限定的开口处的各种锁定机构,伸缩构件1810延伸穿过该开口。图21D至图21E示出了锁定机构2112。在图21D中,当锁定机构2112在第一方向2114上转动时,伸缩构件1810能够平移进或平移出下外壳部件2004,如双向箭头2116所指示。图21E示出了随后在方向2118上转动锁定机构2112如何使伸缩构件1810的位置相对于下外壳部件2004固定。图21F至图21G示出了锁定机构2120。图21F示出了当在方向2122上远离下外壳部件2004且朝向伸缩构件1810拉动锁定机构2120时,伸缩构件1810如何能够平移进或平移出下外壳部件2004,如双向箭头2124所示。图21G示出了当随后在方向2126上朝向下外壳部件2004推动锁定机构2120时,伸缩构件1810相对于下外壳部件2004的位置如何固定。
抗屈曲组件
图22A至图22E示出了设置在下外壳部件2004内的同步缆线2010的一部分的各种伸展和收缩线圈构型。图22A示出了采用常规螺旋线圈构型的同步缆线2010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遗憾的是,如图所示,在从伸展构型2204转变到收缩构型2206时,该构型可能容易发生单独线环2202横向偏移。未对准可引起同步缆线2010摩擦下外壳部件2004的内部并且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磨损,这是由于因同步缆线2010疲劳而发生不期望的摩擦诱发故障。
图22B示出了可如何调节同步缆线2010的横截面形状以包括对准特征部,这些对准特征部有助于防止同步线圈2010的线环2212出现未对准。具体地讲,线环2212的相对侧可包括具有互补几何形状的对准特征部,这些互补几何形状有助于在收缩时使同步线圈2010的线环2212自对准,如图所示。
图22C示出了可如何调节同步缆线2010的横截面形状以包括对准特征部,这些对准特征部有助于防止同步线圈2010的线环2222出现未对准。具体地讲,线环2222的相对侧可包括采取凹形通道2224和凸形脊2226的形式的对准特征部,这些凹形通道和凸形脊有助于在收缩时使同步线圈2010的线环2212自对准,如图所示。
图22D示出了可如何调节同步缆线2010的横截面形状以包括连接特征部,这些连接特征部有助于防止同步线圈2010的线环2232出现未对准。具体地讲,线环2232的相对侧可包括采取互补钩2234和凸形脊2226的形式的连接特征部,这些互补钩和凸形脊有助于在收缩时使同步线圈2010的线环2212自对准,如图所示。连接特征部还有助于限定同步缆线2010的最大纵向延伸量。
图22E示出了可防止同步缆线2010出现未对准的另一种构型。通过将同步缆线2010缠绕在轴2342周围,即使同步缆线2010被布置为螺旋线圈,也可防止该同步缆线出现未对准。轴2342应由刚性材料形成,该刚性材料不太可能发生大量弯曲,同时还允许曲率略微变化以适应伸缩构件1810的运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轴2242可由NITINOL(一种镍钛合金)线形成。
图23A示出了与数据插头2302相关联的部件的分解图。具体地讲,从杆柱基座2304的一端延伸的数据插头2302被配置为啮合伸缩构件1810内的插孔。一旦啮合在插孔内,数据插头2302就可使用螺纹紧固件2306牢牢保持在适当位置,该螺纹紧固件配置为穿过螺纹开口2310啮合由数据插头2302的基座部分限定的凹陷部2308。密封环2312还可用于将数据插头2302进一步固定在伸缩构件1810内。图23B示出了与螺纹紧固件2306完全组装的伸缩构件1810,该螺纹紧固件完全啮合在螺纹开口2310内以便保持数据插头2302牢牢定位。
图23C示出了根据图23B的剖面线I-I的伸缩构件1810的剖视图。具体地讲,图23C示出了啮合在插头插孔2314内的数据插头2302的一端。图23C还示出了螺纹紧固件如何与凹陷部2308配合以保持数据插头2302固定在适当位置。还示出了密封环2312相对于数据插头2302的位置。应当注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省略数据插头2302,代之以终止于板对板连接器的缆线,该板对板连接器啮合耳机的相关联的听筒内的印刷电路板。
图23D示出了数据插头2302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具体地讲,数据插头2302的主体具有阶梯状几何形状并且限定以规则间隔隔开的多个胶粘通道23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胶粘通道2316可被激光切割到数据插头2302的主体的外侧表面中。图23E示出了数据插头2302的该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定位在数据插头2302的主体的相对侧上的多个胶粘通道2316。
图23F示出了胶粘到杆柱基座2304的数据插头2302,该杆柱基座继而定位在由听筒2320限定的凹陷部2318内。图23G示出了设置在由杆柱基座2304限定的凹陷部内的数据插头2302的剖视图,该杆柱基座继而定位在听筒2320的凹陷部2318内。图23G对应于如图23F中所示的剖面线J-J,并且还示出了数据插头2302由粘合剂层2322粘附到杆基部2304的方式。由于粘合剂层2322能够啮合胶粘通道2316,因此大幅增加了粘合剂层2322在杆柱基座2304与数据插头2302的主体之间形成的粘结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基座2304的面向内的表面还可包括与胶粘通道2316类似的胶粘通道以实现甚至更大的粘附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触粘合剂层2322的一个或两个表面可为粗糙的,从而增加这些表面的表面能并且提高所产生的粘合剂联接的强度。图23G还示出了数据同步缆线2324,该数据同步缆线延伸穿过由数据插头2302和杆柱基座2304两者限定的通道。
耳垫构型和优化
图24A示出了听筒2402和耳垫2404的透视图。耳垫2404被示出为具有平面形状,示出了用户头部2406的侧面如何根本不是平坦的。大多数耳垫非常厚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适应用户头部的侧面的颅骨轮廓。图24A中所示的虚线箭头示出了耳垫为与颅骨轮廓相符而需要克服的距离差异。
图24B示出了耳机2410的听筒2412和2414可如何具有薄耳垫2416而又不牺牲用户舒适度。耳垫2416可包括柔性基板,该柔性基板允许预定挠曲量以适应颅骨轮廓的变化。耳垫2416可联接到具有两个柱2420的听筒轭2418,这两个柱定位在与用户头部上的通常低点相对应的位置中。在所示的构型中,遇到突出颅骨轮廓的耳垫2416的部分可向后弯曲以防止用户头部上的压力点。这样,可节省大量重量和材料成本,这是由于可在不牺牲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利用更薄的垫。
图24C示出了柱2420如何将柔性基板2422联接到听筒轭2418。柔性基板2422由具有一定柔性的基板形成,该柔性足以允许安装到柔性基板2422的耳垫2416变形。应当注意,图24C中已从听筒2414移除许多部件以清楚地示出柔性基板2422如何连接到听筒轭2418。图24D示出了听筒2414和旋转轴2424,耳垫2416被配置为围绕该旋转轴弯曲以适应用户头部的颅骨轮廓。旋转轴2424由柱2420附接到柔性基板2422的面向后的表面并因此附接到耳垫2416的位置限定。
图24E至图24G示出了采用一定构型的另一听筒,该构型被设计为考虑用户头部的颅骨轮廓。图24E示出了听筒2430的侧视图。听筒2430包括凸形输入面板2432、听筒外壳2434和耳垫组件2436。凸形输入面板2432可附连到听筒外壳2434的一侧,并且包括用于接收与听筒相关联的耳机的触摸输入的传感器。图24E还示出了耳垫组件2436的可压缩耳垫2438。可压缩耳垫2438可由泡沫形成,并且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通过如图所示的那样将可压缩耳垫2438弯曲成弯曲几何形状,可使耳垫组件2436的面向用户的表面成形为匹配用户头部的颅骨轮廓。
图24F示出了听筒2430的剖视图以及用于适应耳朵2442的腔体2440的形状。在采用未被配置为适应将听筒2430放置在任一只耳朵上方的耳机设计的情况下,扬声器组件2444可突出到腔体2440中而不影响耳朵2442可用的空间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这种方式向前推动扬声器组件2444可减小听筒2430的总尺寸。图24F还展示了耳垫2438的底切几何形状如何允许听筒2430密封在离耳朵2442更近的用户头部的一部分周围,从而减小耳垫组件2436与用户头部接触的部分的周长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可改善被动噪声隔离。耳垫2438可由纺织材料2446覆盖以向与用户接触的耳垫组件2436的部分提供舒适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向纺织材料2446施加各种处理以改善纺织材料2446所提供的声隔离。例如,可至少向最可能与用户头部接触的纺织材料2446的部分施加热处理以便减小纺织材料2446的孔隙大小,从而增强声阻。
图24G示出了听筒2430的透视图,并且更清楚地示出了耳垫组件2436围绕耳垫组件2436周边的变化曲率。具体地讲,耳垫组件2436的区域2448被配置为接触耳朵下方和后部的用户头部的一部分,在此处头部开始朝向颈部向后倾斜。出于这个原因,与耳垫组件2436的任何其他部分相比,区域2448从听筒2430向外突出大幅更远。在稍微较小的程度上,耳垫组件2436的区域2450还远离听筒2430突出以适应通常位于用户耳朵前部且略高于用户耳朵的用户头部上的另一个低点。
图25A至图25C示出了由多个材料层形成的另一耳垫构型2500的各种视图。图25A示出了耳垫构型2500的分解图,该耳垫构型包括三个不同部件层,即衬垫2502、顺应性结构层2504和纺织层250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衬垫2502可由泡沫形成并且在机加工工艺期间成形,这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顺应性结构层2504可有助于限定衬垫2502的周边的形状,同时为听筒的外部赋予一定量的顺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顺应性结构层2504可由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共混物形成。纺织层2506可由织物片材形成,并且包括多个不同区域2508和2510。可对构成与用户头部直接接触的大部分织物的区域2510进行热处理以密封织物中的任何间隙以便改善被动声隔离。这对于具有主动噪声消除系统的耳机可能特别重要,因为改善的被动声隔离减少了需要由主动噪声消除系统消除的噪声的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对区域2510进行热处理以使得其孔隙度基本上小于区域2508的孔隙度。更低孔隙度的纺织材料一般能更有效地提供被动噪声衰减。
图25B示出了泡沫衬垫2502连同顺应性结构层2504和纺织层2506一起可如何形成在电子器件外壳部件2512周围,该电子器件外壳部件限定内部体积2514,该内部体积被配置为适应各种支持与耳垫构型2500相关联的耳机所接收到的媒体文件的回放的电气部件。图25B还示出了使纺织层2506与电子器件外壳部件2512所限定的开口对准的重要性,这是由于纺织层2506的开口2516被配置为与电子器件外壳部件2512的开口2518对准以适应I/O端口或输入控件。此外,开口2520还可能需要与外壳部件2512的柱2522对准。
图25C示出了耳垫构型2500的横截面侧视图。具体地讲,图25C示出了纺织层2506如何包括定位在热处理区域2510的不同侧面上的两个区域2508以及顺应性结构层2504如何在纺织层2506的区域2510下方延伸。
图25D示出了在耳机处于活跃使用中时纺织层2506的热处理区域2510如何与用户头部的该侧面直接接触。这样,由热处理区域2510形成阻挡音频波在用户头部与耳垫构型2500之间通过的有效屏障,这对于使用纺织材料覆盖耳垫的耳机而言通常被认为不可行。虽然区域2510被示出为完全延伸跨越与用户面部接触的表面,但应当理解,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仅与用户接触的纺织织物的部分才经历热处理。
图26A至图26B示出了耳垫2602的透视图,该耳垫可由适形材料(诸如开孔泡沫)形成。用于耳机的常规泡沫垫由矩形块形成,并且如果完全使用机加工方法形成的话,则将通过冲压工艺形成。通过利用较大的块对耳垫2602进行机加工,可实现精确的三维形状。机加工还优于执行注塑,这是由于虽然这些类型的工艺可包括实现期望形状的模具,但表面一致性通常会因模塑工艺期间发生的加热过程而实质上不同。出于至少这些原因,经机加工的泡沫作为耳垫衬垫的性能基本上好于替代品,这是由于其允许对压力的定制响应性并且通过允许泡沫的非必要部分被容易地切掉而降低每个耳垫衬垫的总重量。如图所示,耳垫2602在两侧上均具有逐渐倾斜的几何形状(如图26A至图26B所示),从而为耳垫2602赋予底切几何形状,这有助于建立耳垫2602的期望坚固度。
图26C至图26G示出了用于由一块泡沫形成耳垫的各种制造操作。图26C示出了在通过挤出或模塑工艺形成后的开孔泡沫块2604。在图26D中,示出了成型刀具2606和球头铣刀2608,它们利用泡沫块2604形成耳垫2602的相对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以下方式更精确地进行切削和铣削工艺:首先将泡沫块2610浸泡在水中(如图26E所示),然后冷冻泡沫块(如图26F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向冷冻的泡沫块2610施加成型刀具2606和球头铣刀2608时,机加工操作可略微更精确,这是由于在机加工工具所施加的压力的量下泡沫材料不太可能移动和变形。
图26C至图26G示出了用于由一块泡沫形成耳垫的各种制造操作。图26C示出了在通过挤出或模塑工艺形成后的开孔泡沫块2604。在图26D中,示出了成型刀具2606和球头铣刀2608,它们利用泡沫块2604形成耳垫2602的相对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以下方式更精确地进行切削和铣削工艺:首先将泡沫块2610浸泡在水中(如图26E所示),然后冷冻泡沫块(如图26F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向冷冻的泡沫块2610施加成型刀具2606和球头铣刀2608时,机加工操作可略微更精确,这是由于在机加工工具所施加的压力的量下泡沫材料不太可能移动和变形。虽然环形耳垫被示出为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但CNC工艺允许广泛得多的形状种类。例如,可通过改变成型刀具2606和球头铣刀2608所执行的机加工操作来实现泪滴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和其他横截面几何形状。非欧几里得表面形状(诸如样条几何形状)也完全能够使用上述机加工技术实现。
扬声器组件
图27A示出了听筒2700内的示例性声学构型的横截面侧视图,该声学构型可应用于先前描述的任何听筒。该声学构型包括扬声器组件2702,该扬声器组件包括膜片2704和导电线圈2706,该导电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用于生成移动磁场的电流,该移动磁场与永磁体2708和2710所发射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膜片2704振荡并生成音频波,该音频波穿过穿孔壁2709离开听筒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穿孔壁2709可包括电容传感器阵列,如图9A至图9B中所示。可穿过永磁体2708的中心区域钻取一个洞以限定开口2712,该开口使膜片2704后面的后部空气体积穿过网层2716与内部体积2714流体连通,从而增加扬声器组件2702的后部体积的有效尺寸。内部体积2714一路延伸到通风口2718。通风口2718可被配置为进一步增加扬声器组件2702的后部体积的有效尺寸。扬声器组件2702的后部体积可进一步由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和输入面板2722限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入面板2722可与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分开约1mm。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限定开口2724,该开口允许音频波在由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的突出部2728限定的胶粘通道2726下方行进。
图27B示出了听筒2700的外部,其中移除了输入面板2722以示出与扬声器组件2702相关联的内部体积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听筒2700的中心部分包括永磁体2708和2710。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包括限定内部体积2714的凹进区域。内部体积2714可具有约20mm的宽度和约1mm的高度,如图27A中所示。内部体积2714的端部处是由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限定的开口2724,该开口被配置为允许后部体积在胶粘通道2726下方继续并且延伸到从听筒2700中引出的通风口2718。
图27C示出了安装在听筒2700内的麦克风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麦克风2730跨越由扬声器框架构件2720限定的开口3732固定。开口3732与麦克风进气通风口2734偏移,从而防止用户从听筒2700外部看见开口2732。除了提供美观改良之外,该偏移开口构型还趋于降低麦克风2730从快速经过麦克风进气通风口2734的空气拾取噪声的发生率。
图28示出了具有输入面板2720的听筒2700,该输入面板可形成听筒2700的面向外的表面。可由触摸传感器2802建立触敏区域,该触摸传感器可采取与输入面板2720的面向内的表面附连的柔性基板的形式。柔性基板可限定多个凹口2804,所述多个凹口充当应变消除特征部,从而允许柔性基板适形于输入面板2720的面向内的表面的凹形形状。无源辐射器2806被示出为与触摸传感器2802相邻,并且还附连到无线电透过性输入面板2720的面向内的表面。无源辐射器2806可由冲压金属片材形成或沿着柔性印刷电路形成。该构型防止无源辐射器2806与触摸传感器2802之间的干扰。无源辐射器2806可与内部天线2808(其也定位在听筒2700内)配合以改善无线性能。
分布式电池构型
图29A至图29B示出了听筒2900的轮廓的透视图和剖视图,其示出了分布式电池组件2902和2904在听筒2900内的位置。具体地讲,图29A示出了电池组件2902和2904可如何定位在听筒2900的外壳的相对侧上。图29B示出了根据剖面线K-K的听筒2900的剖视图。电池组件2902和2904还可相对于由听筒2900限定的耳朵腔成对角线地倾斜(如图29B中所示),以使由听筒2900限定的耳朵腔2906的尺寸最大化。
图29C示出了超过两个离散电池组件可如何结合到单个听筒外壳中。例如,三、四、五或六个离散电池组件可沿着听筒2900的周边分布,如图29C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并且如图29C所示,电池组件2908–2914具有遵照听筒外壳的外周边的曲率的曲率以及更一般地具有听筒外壳内可用的空间。每个离散电池组件可具有其自身的输入和输出端子,这些输入和输出端子被配置为支持听筒2900内的各种部件的操作。
图30A示出了耳机3000,其包括由头带3006接合在一起的听筒3002和3004。已省略了头带3006的中心部分以聚焦于听筒3002和3004内的部件。具体地讲,听筒3002和3004可包括霍尔效应传感器和永磁体的混合。如图所示,听筒3002包括永磁体3008和霍尔效应传感器3010。永磁体3008生成南极远离听筒3002延伸的磁场。听筒3004包括霍尔效应传感器3012和永磁体3014。在所示的构型中,永磁体3008被定位成输出足够强的磁场以使霍尔效应传感器3012饱和。来自霍尔效应传感器3012的传感器读数可足以向耳机3000提示耳机3000未被活跃使用并且可进入节能模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构型还可向耳机3000提示耳机3000正定位在盒中并且应进入低功率操作模式以节省电池电量。使听筒3002和3004各翻转180度将使得永磁体3014所发射的磁场使霍尔效应传感器3010饱和,从而也将允许该设备进入低功率模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能期望在进入低功率状态之前使用一个或两个听筒3002内的加速器传感器来确认听筒3002和3004面向地面,因为用户可能期望将听筒3002和3004设定为面向上以操作脱离头部构型的耳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应继续音频回放。
图30B示出了非常适合与罩耳式和耳挂式耳机设计一起使用的示例性装载/储存盒3016。盒3016包括凹陷部3018以适应头带组件和两个听筒。适应听筒的凹陷部3018部分可包括突出部3020和3022,这些突出部将填充听筒的凹陷部,这些凹陷部的尺寸被设定为适应用户的耳朵。图30C示出了定位在凹陷部3018内的耳机3000,并且图30D示出了根据图30C的剖面线L-L的听筒3002的剖视图。图30D示出了突出部3020如何包括电容元件3024,这些电容元件以预定义图案沿着突出部3020的面向上的表面布置。因此,当耳机3000被放置在盒3016内并且电容传感器3026感测到采用该预定义图案的电容元件时,耳机3000可被配置为关机或进入低功率模式以节省功率。
图30E示出了其中定位有耳机3000的装载盒3016。耳机3000被示出为包括环境光传感器302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自环境光传感器3028的输入可用于确定在耳机设置在盒3016内的情况下何时使盒3016闭合。类似地,当来自环境光传感器3028的传感器读数指示与装载盒3016打开一致的光量时,耳机3000内的处理器可确定已打开装载盒3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耳机3000机载的其他传感器指示耳机3000定位在由装载盒3016限定的凹陷部内时,来自环境光源3028的传感器数据可足以确定何时使装载盒3016打开或闭合。其他传感器的示例包括描述图30B至图30D的文本中讨论的电容传感器。传感器的其他示例可采取设置在听筒3002和3004内的霍尔效应传感器3030的形式,这些霍尔效应传感器可被配置为检测设置在装载盒3016内的永磁体3032所发射的磁场。该第二组传感器数据可大幅降低来自环境光传感器3028的传感器数据错误地与盒打开和闭合事件关联的发生率。还可使用来自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诸如应变仪、飞行时间传感器和其他耳机构型传感器)的传感器读数来作出操作状态确定。此外,根据耳机3000的所确定的操作状态,可以以不同频率激活这些传感器。例如,当装载盒3016被确定为闭合在耳机3000周围时,仅可以以稀少的频率采集传感器读数,而在活跃使用中时,这些传感器可更频繁地操作。
被照明的按钮组件
图31A至图31B示出了适合与所述耳机一起使用的被照明的按钮组件3100。图31A示出了被照明的按钮组件3100如何包括按钮3102和被照明的窗口3104,该被照明的窗口可被配置为识别耳机的操作状态。按钮3102通过柔性电路3106来与耳机内的其他部件电气地联接。按钮组件3100的至少一部分可由安装托架3108固定到设备外壳。图31B示出了被照明的按钮组件3100的后视图,以及安装托架3108可如何被配置为接收紧固件3110以将被照明的按钮组件固定到设备外壳。
图31C至图31D示出了分别处于设备外壳3111内的非致动和致动位置的被照明的按钮组件3100的侧视图。图31C示出了按钮3102的被照明的窗口3104可如何具有渐窄的形状,该渐窄的形状导向由多个照明元件3114中的任何一者所发射的光。被照明的窗口3104还可包括固定特征部3112,这些固定特征部从被照明的窗口3104横向地突出以防止被照明的窗口3104脱离按钮3102。照明元件3114可定位在被照明的窗口3104的面向后的表面附近。照明元件3104可各自采取表面安装到柔性电路3106的发光二极管(LED)的形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照明元件3114可被配置为发射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允许被照明的窗口3104接收到的光发生改变以反映与照明按钮组件3100相关联的设备的状态或操作状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照明元件3114可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不同强度水平下的两种或更多种不同颜色的选择性照明可允许生成大量不同颜色,从而向被照明的按钮组件的用户通知许多不同操作条件。
图31D示出了力3115作用下按钮3102的致动如何使按钮3102的一部分滑进由外壳3111限定的内部体积中。由于照明元件3114直接附连到按钮3102的后表面,因此通过照明窗口3104投射的光量保持恒定,而不论按钮3104所引起的移动量如何。这不同于常规按钮,后者的照明元件定位在包括电开关的印刷电路板上。因此,在常规构型中,照明量在按钮致动期间增加,因为按钮在致动期间离照明元件越来越近。应当注意,在图31C至图31D中所示的设计中,电开关3116附连到托架3118以保持电开关3116处于固定位置。这样,当按钮3104的面向后的表面与电开关3116进行接触时,托架3118提供足以配准该致动的阻力量。电开关3116可采取圆顶开关的形式,该圆顶开关也有助于向照明按钮组件3100的用户提供触觉反馈。
图31E示出了被照明的窗口3104的透视图。被照明的窗口3104包括从被照明的窗口3104的渐窄的主体突出的固定特征部3112。应当理解,横向突出的固定特征部3112可采取许多形式。固定特征部3112至少要与横向取向的凹口啮合,从而防止被照明的窗口3104从按钮3102移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被照明的窗口3104可嵌入模塑到由按钮3102限定的开口中。在这种类型的嵌入模塑操作中,由按钮3102限定的开口可确定被照明的窗口3104的形状和尺寸。
可移除听筒
图32A至图32B示出了与耳机箍带的杆柱基座所啮合的可移除听筒相关联的枢转组件的透视图。具体地讲,枢转组件3202被配置为适应相关联的听筒围绕旋转轴3204和3206相对于耳机箍带的旋转。图32A示出了啮合并锁定到枢转组件3202内的适当位置中的杆柱基座3208。杆柱基座3208的远端3210由闩锁板3212锁定在适当位置。具体地讲,闩锁板3212包括限定孔3214的壁,该孔啮合杆柱基座3208的颈部以防止从枢转组件3202不经意移除杆柱基座3208。图32A还示出了听筒外壳3216的一部分,该部分提供适应开关机构3218的开口。开关机构3218被配置为允许杆柱基座3208从枢转组件3202释放。开关机构3218包括突出啮合构件3220,该突出啮合构件被配置为接触力平移构件32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开关机构3218可隐藏在可移除耳垫组件下方。
图32B示出了对开关机构3218施加的力3224如何由啮合构件3220施加于平移构件3222。啮合构件3220的倾斜端将力3224传递到力平移构件3222的第一柱3226,继而使力平移构件3222围绕旋转轴3228旋转。旋转轴3228由紧固件3227限定,该紧固件将力平移构件3222的一端枢转地联接到听筒外壳3216的未示出部分。力平移构件3222围绕旋转轴3228的旋转使得第二柱3230向闩锁板3212的壁施加力3232。向闩锁板3212施加的力3232使闩锁板3212横向地偏移,从而使孔3214与杆柱基座3208的远端3210对准。一旦孔3214与杆柱基座3208的远端3210对准,就可向杆柱基座3208施加力3234,从而允许杆柱基座3208从枢转组件3202移除。
图33A至图33C示出了枢转组件的闩锁机构3300的不同视图。图33A示出了枢转组件如何包括闩锁主体3302,该闩锁主体限定通道,闩锁板3304被配置为沿着该通道滑动。闩锁主体3302具有圆形几何形状,从而允许其随杆柱基座3306及其相关联的杆柱插头3308一起旋转。杆柱插头3308包括接触区域3310。接触区域3310可包括多个电触点以便与设置在与闩锁机构3300相同的听筒内的电路和电气部件对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触区域3310包括多个不同电触点,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不同电触点是可能的电触点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插头3308的两个侧面均可包括接触区域,这些接触区域包括用于与听筒的电路和电气部件对接的多个电触点。应当注意,闩锁机构3300一般定位在听筒外壳内,以使得孔3312与由听筒外壳限定的杆柱开口对准,从而允许杆柱基座3306插入到听筒外壳及闩锁机构3300的孔3312中。
图33A还示出了闩锁板3304如何限定非对称孔3312。在图33A中,闩锁板3304处于闩锁位置,在该位置中,孔3312的较小部分与窄颈部啮合,从而将杆柱插头3308与杆柱基座3306的其余部分分开。通过使窄颈部与孔3312的较小部分啮合,闩锁板3304可防止杆柱基座3306从闩锁机构3300移除。闩锁机构还包括闩锁杆3314,该闩锁杆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3317旋转。扭转弹簧3316联接到闩锁杆3314并且对抗闩锁杆3314的旋转。第一臂3318啮合听筒外壳(未示出)的一部分,并且第二臂3320啮合闩锁杆3314的一部分。当向闩锁杆3314施加力3322时,闩锁杆331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对闩锁板3304施加力,该力足以使闩锁板3304在闩锁主体3302内横向地滑动。当释放力3322时,保持弹簧3324被配置为对闩锁板3304的柱3326施加力以使闩锁板3304返回到图33A中所示的位置。应当注意,虽然杆柱插头3308被示出为暴露的,但这仅出于描述性目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被配置为与杆柱插头3308配合的插头插孔可由一个或多个紧固件3327附接到闩锁机构3300。
图33B至图33C示出了处于锁定和解锁位置的闩锁机构3300的底视图。提供了虚线轮廓,该虚线轮廓示出了适用于承载闩锁机构3300的示例性枢转机构的尺寸和形状。图33B示出了开关机构3328,该开关机构可沿着由相关联的听筒外壳限定的通道或凹槽滑动。开关机构可采取水平滑块开关的形式,该水平滑块开关允许闩锁杆3314的啮合和旋转。图33C示出了闩锁杆3314的旋转如何使闩锁板3304发生横向位移,使得孔3312的较大部分与杆柱插头3308对准,从而允许从闩锁机构3300移除杆柱插头3308。图33C还示出了在致动开关机构3328时保持弹簧3324如何能够变形以适应闩锁板3304的横向移动。当从开关机构3328释放压力时,保持弹簧3324和扭转弹簧3316协同地将开关机构3328偏置回到如图33B中所示的其起始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能期望将开关机构定位在听筒外壳的通道内,其位置使得开关机构被可移除耳垫组件隐藏。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垫组件可由磁体或一系列卡扣件联接到听筒外壳。
伸缩杆柱机构
图34A示出了耳机3400,其包括由头带组件3406机械地联接在一起的听筒3402和3404。头带组件包括信号缆线3408,该信号缆线将听筒3402和3404内的电气部件电气地联接在一起。信号缆线3408其相对两端附近的部分被布置成线圈3410,这些线圈被配置为扩展和收缩以适应头带组件3406的尺寸的增加和减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括特定机构可能是有帮助的,所述机构有助于防止线圈3410在经历多个头带组件伸缩操作之后发生缠结。
图34B示出了头带组件3406的杆柱区域3412的近距离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杆柱区域3412由多个不同外壳部件组成。如图所示,杆柱区域3412包括上外壳部件3414、下外壳部件3416、伸缩部件3418和杆柱基座3420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伸缩部件3418和杆柱基座3420可被焊接在一起或以其他方式永久联接在一起而形成中空杆柱,该中空杆柱限定适应缆线3408的盘绕部分通过的通道。伸缩部件3418被示出为完全回缩在由下外壳部件3416限定的内部体积内。在该位置中,信号缆线3408的线圈3410被压缩在一起以适应杆柱区域3412的缩短长度。伸缩部件3418的远端包括漏斗元件3422,该漏斗元件被配置为有助于引导信号缆线3408返回线圈3410的所示构型。漏斗元件3422的正后方是第一稳定元件3424。第一稳定元件的外径约等于下外壳部件3416的内径。这有助于在第一稳定元件3424与下外壳部件3416之间产生略微过盈的配合,从而有助于保持伸缩部件3418的远端在下外壳部件3416所限定的内部体积内居中。第一稳定元件3424的正后方是第一轴承元件3426,该第一轴承元件具有比第一稳定元件3424略小的直径,但由比第一稳定元件3424更硬、弹性更差的材料形成。这样,第一轴承元件3426可设定硬止挡件,该硬止挡件防止伸缩部件与构成下外壳部件3416的壁的面向内的表面的内部靠得太近。
图34B还示出了下外壳部件3416的远端如何包括第二轴承元件3428和第二稳定元件3430。第二稳定元件具有比第二轴承元件3428更小的内径,从而允许第二稳定元件3430帮助使伸缩部件3418朝向下外壳部件3416的中心部分偏置,同时第二轴承元件3428形成硬止挡件,该硬止挡件保持伸缩部件3418的其余部分不与下外壳部件3416的其他部分直接接触。这样,伸缩部件3418的远端和近端均受到约束。当伸缩部件3418外伸出下外壳部件时,这些约束有助于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建立期望的摩擦量并且防止可导致头带组件3406的非期望操作或甚至损坏的任何结合或刮擦。还应当注意,图34B还示出了定位在杆柱基座3420的远端处的杆柱插头3308。杆柱插头3308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电触点以便与听筒3402或3404的电路和电气部件对接/电气地联接。
图34C示出了伸缩部件3418的远端的近距离视图。具体地讲,漏斗元件3422被示出为具有延伸经过伸缩部件3418的端部的渐窄的突出部。突出部的渐窄的几何形状有助于在相邻线圈3410穿过漏斗元件3422进入伸缩部件3418中时使这些相邻线圈对准。如图所示,一些相邻线圈未对准。该未对准可至少部分地通过漏斗元件3422的渐窄的几何形状来校正。第一稳定元件3424被示出为紧跟在漏斗元件3422后方。第一稳定元件3424可包括一系列轴向对准的肋,该系列轴向对准的肋与下外壳部件3416的面向内的表面对接并且与这些面向内的表面产生少量摩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下外壳部件3416内施加润滑剂层以便减少这些部件之间的摩擦所生成的阻力量。应当注意,可调整轴向对准的脊之间的数量、厚度和间距以实现这些部件之间的期望摩擦量。第一稳定元件3424和漏斗元件3422均包括径向稳定元件3432和3434,这些径向稳定元件从伸缩部件3418径向地突出以啮合由下外壳部件3416的面向内的表面限定的轴向对准的通道。通过啮合该通道,径向稳定元件3432和3434能够防止伸缩部件3418相对于下外壳部件3416的非期望旋转。
图34C还示出了第一轴承元件3426,该第一轴承元件还可包括径向稳定元件343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径向稳定元件3436还可包括弹簧,该弹簧有助于使伸缩部件3418在下外壳部件3416内保持稳定。应当注意,第一轴承元件具有略小于第一稳定元件3424的外径以及略大于伸缩部件3418的其余部分的外径,从而可采取由铝、不锈钢或其他坚固轻质材料形成的中空管的形式。
图34D示出了根据如图34B中所示的剖面线M-M的伸缩部件3418的远端的剖视图。具体地讲,下外壳部件3416被示出为限定多个轴向对准的通道,所述多个轴向对准的通道被配置为适应径向稳定元件3432。如图所示,伸缩部件还包括脊,这些脊支撑径向稳定元件3432的一部分并且为这些径向稳定元件提供有力支撑。图34D还示出了第一稳定元件3424的脊如何限定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减少第一稳定元件3424与下外壳部件3416的面向内的表面之间的总表面区域接触。
图34E示出了根据如图34B中所示的剖面线N-N的下外壳部件3416的远端的剖视图。具体地讲,下外壳部件3416被示出为在其远端处具有比下外壳部件3416的长度的其余部分更宽的直径。下外壳部件3416的更宽直径端部允许第二稳定元件3430具有定位在伸缩部件3418与下外壳部件3416之间的更大量的顺应性材料。该更大量的材料可有利地在需要时提供更大量的顺应性。通过迅速地减小下外壳部件3416的横截面积,防止在使用或组装期间第二稳定元件3430的大直径被推入下外壳部件中太远。此外,可通过沿着稳定元件3430的内径布置的脊所形成的通道3440的数量和尺寸来减少或调整第二稳定元件3430与伸缩部件3418之间的摩擦量。
图34F至图34H示出了允许在下外壳部件3416与伸缩部件3418之间建立更大或更小游隙量的多个另选实施方案。在图34F中,楔形径向稳定元件可用于抵消所有自由度中的游隙。可在径向稳定元件3442与伸缩部件3418之间建立小间隙。该小间隙可用于在单个方向上产生额外游隙,以增加适应下外壳部件3416和伸缩部件3418的曲率的任何差异所需的附加游隙。在这种构型中,径向稳定元件3442及其支撑通道的径向位置对应于下外壳部件3416和伸缩部件3418的曲率方向。图34G所示的构型适应伸缩部件3418相对于下外壳部件3416的一定旋转量,并且还适应沿X轴的移动。图34H所示的构型示出了伸缩部件3418可如何在径向和X轴方向上受到约束,从而允许伸缩部件3418仅沿Y轴移动。
图34I至图34J示出了设置在由下外壳部件3416限定的内部体积内的伸缩部件3418。在图34I中,下外壳部件包括沿着下外壳部件3416的内表面以规则间隔布置的多个顺应性构件3444。顺应性构件3444可采取包括顺应性弹簧构件在内的许多形式,这些顺应性弹簧构件在允许位移的同时不会在伸缩部件3418的移动期间过度增加摩擦。在图34J中,伸缩部件3418被示出为压缩稳定元件3446直到在其接触轴承元件3448时停止,该轴承元件可由基本上比稳定元件3446更刚硬的材料构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稳定元件3446可由诸如FKM(含氟弹性体)的材料形成,而轴承元件3448可由诸如PEEK(聚醚醚酮)的材料形成。
虽然已经孤立地讨论了上述改进中的每一个,但应当理解,上述改进中的任意改进可以被组合。例如,同步伸缩听筒可与低弹性比率箍带实施方案组合。类似地,偏离中心的枢转听筒设计可与可变形形状因数耳机设计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种类型的改进可被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具有来自所结合的改进类型的所述优点的耳机。
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使用所述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或特征。可由软件、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施所述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所述实施方案还可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用于控制生产操作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是可存储之后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HDD、DVD、磁带和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分布在网络耦合的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的方式被存储和执行。
为了说明的目的,前述描述使用具体命名以提供对所述实施方案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具体细节即可实践所述实施方案。因此,具体实施方案的前述描述被呈现用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前述描述不旨在为穷举性的或将所述的实施方案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鉴于上面的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行的。
以下段落列出了描述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带编号的权利要求。
1.一种听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用于适应用户的耳朵的腔体;主动噪声消除系统;联接到所述外壳的环形耳垫;和缠绕所述环形耳垫的纺织层,所述纺织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比所述纺织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低的孔隙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纺织层由单个材料层形成,并且通过向所述第一区域施加热处理来降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孔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环形耳垫具有底切几何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环形耳垫具有与所述用户的头部的颅骨轮廓相符的非对称几何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主动噪声消除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听筒内的麦克风,并且其中所述外壳限定针对所述麦克风的音频入口开口,所述音频入口开口从所述麦克风横向地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限定所述音频入口开口的铝外壳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腔体具有由所述环形耳垫和所述外壳协同地限定的底切几何形状。
8.一种便携式听音设备,包括:听筒外壳,所述听筒外壳限定用于适应用户的耳朵的腔体;联接到所述听筒外壳的头带组件;主动噪声消除系统;联接到所述听筒外壳的耳垫组件;和缠绕所述耳垫组件的纺织层,所述纺织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比所述纺织层的所述第二区域低的孔隙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具有环形几何形状,所述环形几何形状定位在沿着所述耳垫组件的周边定位的所述纺织层的一部分上方以改善所述耳垫的被动噪声衰减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耳垫组件包括通过对开孔泡沫块执行削减机加工操作而形成的环形耳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环形耳垫具有非矩形横截面几何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耳垫组件包括将所述环形耳垫联接到所述听筒外壳的顺应性结构构件。
13.一种便携式听音设备,包括:第一听筒;第二听筒;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联接到所述第二听筒;磁场传感器组件,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听筒内并且被配置为测量所述第一听筒相对于所述头带组件的旋转量;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所测量的所述旋转量来改变所述便携式听音设备的操作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联接到所述头带组件的杆柱的一部分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听筒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测量的旋转量超过预定阈值时改变所述操作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联接到所述杆柱的所述部分;和磁场传感器,所述磁场传感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听筒的外壳。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包括:磁场传感器,所述磁场传感器联接到所述杆柱的所述部分;以及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联接到所述第一听筒的外壳。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所发射的第一磁场的极性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取向,并且所述第二永磁体所发射的第二磁场的极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进行取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所测量的所述旋转量来控制所述操作状态,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被配置为识别所述头带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听筒的三个或更多个不同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当所述磁场传感器组件所检测的所述旋转量低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耳机进入低功率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还包括光学传感器组件,所述光学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听筒内并且被配置为将光波导向到用户的耳朵处,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光学传感器组件的输出来确认操作状态的变化。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便携式听音设备包括耳机。
23.一种装载盒,包括:盒外壳,所述盒外壳限定第一听筒凹陷部和第二听筒凹陷部,所述第一听筒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听筒凹陷部被配置为接收对应耳机的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和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定位在与所述对应耳机的所述第一听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听筒凹陷部的一部分附近,所述永磁体被定位成发射磁场,所述磁场与所述耳机的所述第一听筒内的传感器相互作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载盒,其中所述永磁体所发射的所述磁场包括能够由所述第一听筒内的所述传感器检测的一种或多种特性。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载盒,其中所述第一听筒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听筒凹陷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对应耳机的相应第一耳杯和第二耳杯。
26.一种系统,包括:装载盒,所述装载盒包括:盒外壳,所述盒外壳限定第一耳杯凹陷部和第二耳杯凹陷部,所述第一耳杯凹陷部和所述第二耳杯凹陷部被配置为接收对应耳机的第一耳杯和第二耳杯,所述装载盒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一耳杯凹陷部的周边附近的永磁体;和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第一听筒和第二听筒;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将所述第一听筒和所述第二听筒联接在一起;磁场传感器,所述磁场传感器沿着所述第一听筒的周边定位;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永磁体所发射的磁场而改变所述耳机的操作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磁场以及从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接收到低光读数而将所述耳机的所述操作状态改变为低功率状态。
28.一种听筒,包括:听筒外壳,所述听筒外壳包括后壁和侧壁,所述后壁和所述侧壁协同地限定内部体积;设置在所述内部体积内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限定延伸穿过其的通道;膜片;导电线圈,所述导电线圈联接到所述膜片并且被配置为生成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永磁体所发射的第二磁场相互作用而引起所述膜片的振荡;和扬声器框架构件,所述扬声器框架构件延伸跨越所述听筒外壳的所述后壁的一部分以进一步限定延伸穿过所述通道的后部空气体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扬声器框架构件限定所述后部体积,使得其延伸到所述听筒外壳的周边部分,所述周边部分限定通风口。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后壁的所述部分是大部分所述后壁。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扬声器框架构件与所述听筒外壳的所述后壁之间的平均距离为约1mm。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扬声器框架构件的部分胶粘到所述听筒外壳的所述后壁,并且其中所述后部体积围绕所述扬声器框架构件的胶粘到所述后壁的所述部分布设。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永磁体是第一永磁体,并且所述听筒还包括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围绕所述第一永磁体并且协同地形成通道,所述通道被成形为适应所述导电线圈。
34.一种便携式听音设备,包括:头带组件;限定内部体积的听筒外壳,所述听筒外壳联接到所述头带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部体积内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膜片;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限定延伸穿过其的通道,所述通道将设置在所述膜片正后方的后部空气体积连接到从所述膜片径向向外延伸的另一个空气体积;和导电线圈,所述导电线圈联接到所述膜片并且被配置为生成第一磁场,所述第一磁场与所述永磁体所发射的第二磁场相互作用而引起所述膜片的振荡。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另一空气体积延伸跨越所述听筒外壳的大部分后壁。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还包括扬声器框架构件,所述扬声器框架构件限定从所述膜片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另一空气体积。
37.一种听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腔体,所述腔体被配置为适应用户的耳朵;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电池;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二电池,所述腔体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远离所述腔体成对角线地倾斜。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听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三电池和第四电池。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听筒,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二电池、所述第三电池和所述第四电池各自为离散电池组件。
4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装载盒还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二耳杯凹陷部的周边附近的第二永磁体。

Claims (18)

1.耳机,包括:
左听筒;
右听筒;以及
头带组件,所述头带组件在所述左听筒和所述右听筒之间延伸,所述头带组件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限定中心开口并具有左框架端部和右框架端部、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以相反关系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且位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并相对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升高的中心框架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着其长度延伸的通道;
信号缆线,所述信号缆线电耦接所述左听筒和所述右听筒并延伸穿过由所述框架限定的内部体积;以及
网,所述网在所述中心框架区域的相反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并且还在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延伸跨过所述中心开口,并且包括围绕所述网的周边延伸的锁定特征部,所述锁定特征部接合在由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限定的所述通道内使得所述网具有在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带有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U形横截面的弯曲轮廓,所述弯曲轮廓沿着第一轴,所述U形横截面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使得所述网的中心区域位于所述中心框架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框架与第一杆区域接合以形成y形几何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网包括网材料,并且当所述锁定特征部接合在由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限定的所述通道内时,所述锁定特征部限定防止所述网与所述中心开口不对准的对准特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网材料包括尼龙、PET、单弹性织造织物、双弹性织造织物或聚醚-聚脲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网材料的中心区域的第一密度低于所述网材料的周边区域的第二密度,并且其中所述网材料封闭所述中心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周边区域之间的区域的密度高于所述中心区域并低于所述周边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网的密度从所述网的中心区域到周边区域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网材料的密度是基本上均匀的。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框架的相反区段之间的距离基本上大于所述框架的相反区段的横截面厚度。
10.一种便携式听音设备,包括:
头带,所述头带具有左端部和右端部、所述左端部和所述右端部之间以相反关系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并且所述头带限定位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且位于所述左端部和所述右端部之间并相对于所述左端部和所述右端部升高的中心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着其长度延伸的通道;以及
网组件,所述网组件包括:
柔性网材料,所述柔性网材料在相反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并且还在所述左端部和所述右端部之间延伸并且覆盖所述中心开口;以及
锁定特征部,所述锁定特征部具有渐窄的几何形状并围绕所述柔性网材料的周边延伸,所述锁定特征部接合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限定的所述通道内使得所述网具有在所述左端部和所述右端部之间带有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U形横截面的弯曲轮廓,所述弯曲轮廓沿着第一轴,所述U形横截面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使得所述网的中心区域位于所述头带的所述中心开口中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头带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头带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所述中心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框架的相反区段基本上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头带的限定所述中心开口的部分的区段具有圆形横截面几何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其中所述网的中心部分的变形超过所述网的周边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听音设备,还包括:
第一听筒,所述第一听筒耦接到所述头带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二听筒,所述第二听筒耦接到所述头带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
16.耳机,包括:
左听筒;
右听筒;以及
头带,所述头带将所述左听筒耦接到所述右听筒,所述头带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限定中心开口并具有左框架端部和右框架端部、左框架端部和右框架端部之间以相反关系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且位于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的中心框架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着其长度延伸的通道;以及
网,所述网包括围绕所述网的周边延伸的锁定特征部,所述锁定特征部具有渐窄的几何形状并接合在由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每一个限定的所述通道内使得所述网形成在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之间带有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U形横截面的弯曲轮廓,所述弯曲轮廓沿着第一轴,所述U形横截面沿着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使得所述网的中心区域升高到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的上方以及所述中心框架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下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通道包括被配置为保持所述锁定特征部的内部t形几何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网耦接到所述左框架端部和所述右框架端部的附接区域并与所述中心框架区域的附接区域耦接。
CN201980019404.6A 2018-04-02 2019-04-02 耳机 Active CN111869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5731.2A CN116074682A (zh) 2018-04-02 2019-04-02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1634P 2018-04-02 2018-04-02
US62/651,634 2018-04-02
PCT/US2019/025384 WO2019195288A1 (en) 2018-04-02 2019-04-02 Headphone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5731.2A Division CN116074682A (zh) 2018-04-02 2019-04-02 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233A CN111869233A (zh) 2020-10-30
CN111869233B true CN111869233B (zh) 2023-04-14

Family

ID=6617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5731.2A Pending CN116074682A (zh) 2018-04-02 2019-04-02 耳机
CN201980019404.6A Active CN111869233B (zh) 2018-04-02 2019-04-02 耳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5731.2A Pending CN116074682A (zh) 2018-04-02 2019-04-02 耳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477558B2 (zh)
EP (1) EP3777236A1 (zh)
JP (2) JP7184919B2 (zh)
KR (3) KR102414633B1 (zh)
CN (2) CN116074682A (zh)
TW (1) TWI780319B (zh)
WO (1) WO20191952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5076B2 (en) 2016-09-23 2021-03-09 Apple Inc. Low spring-rate band
KR102386280B1 (ko) 2017-11-20 2022-04-14 애플 인크. 헤드폰
KR102414633B1 (ko) 2018-04-02 2022-06-30 애플 인크. 헤드폰
US11006200B2 (en) 2019-03-28 2021-05-11 Sonova Ag Context dependent tapping for hearing devices
KR20210100928A (ko) * 2020-02-07 2021-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디오 출력 장치 및 오디오 출력 장치의 착용 감지 방법
EP4140148A1 (en) 2020-04-21 2023-03-01 Sonos, Inc. Cable retraction mechanism for headphone devices
US11528551B2 (en) * 2020-06-01 2022-12-13 Sonos, Inc. Acoustic filters for microphone noise mitigation and transducer venting
TWI741663B (zh) * 2020-06-30 2021-10-0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裝置與耳機
US20220058942A1 (en) * 2020-07-02 2022-02-24 Hourglass Medical Llc Switch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ontrolled device
US11457300B2 (en) 2020-09-16 2022-09-27 Apple Inc. Support structure for earpiece cushion
US11272280B1 (en) 2020-09-16 2022-03-08 Apple Inc. Earpiece with cushion retention
US11272279B1 (en) 2020-09-16 2022-03-08 Apple Inc. Headphones with off-center pivoting earpiece
CN114268864A (zh) * 2020-09-16 2022-04-01 苹果公司 耳机
USD997125S1 (en) * 2021-09-28 2023-08-29 David Clark Company Incorporated Headset
CN113905382B (zh) * 2021-11-12 2023-10-31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化无线耳机盒及其使用方法
USD1010611S1 (en) * 2021-12-09 2024-01-09 David Clark Company Incorporated Headset
US20230191000A1 (en) 2021-12-22 2023-06-22 Axogen Corporation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WO2023122174A1 (en) 2021-12-22 2023-06-29 Axogen Corporation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5554A (ja) * 2007-10-22 2009-05-14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
JP2018507663A (ja) * 2015-02-03 2018-03-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聴覚保護具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コンフォートヘッドバン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043A (en) 1923-04-10 1924-10-10 Leonard Dunwoodie Improvements in and connected with head-piece telephones
US2924672A (en) 1958-08-26 1960-02-09 Roanwell Corp Headset
AT321388B (de) 1973-06-01 1975-03-25 A K G Akustische U Kino Geraet Kopfhörer
US3902120A (en) 1974-05-20 1975-08-26 Dyn Electronics Inc Combination radio receiver and stereo headphones
US4027113A (en) 1974-09-12 1977-05-31 Nippon Gakki Seizo Kabushiki Kaisha Headphone
NL7804041A (nl) 1978-04-17 1979-10-19 Philips Nv Stethoscopische oortelefoon.
AT370581B (de) 1981-07-20 1983-04-11 Akg Akustische Kino Geraete Kopfhoererbuegel
JPS6374891U (zh) 1986-10-31 1988-05-18
GB8904912D0 (en) 1989-03-03 1989-04-12 Carlyle Investments Limited Telephone support device
US5117465A (en) 1991-03-15 1992-05-26 Unex Corporation Earphone with adjustable headband with progressively shallow detents
JP2733392B2 (ja) 1991-07-30 1998-03-30 松下電送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ヘッド送り制御装置
US5469505A (en) 1992-07-08 1995-11-21 Acs Wireless, Inc. Communications headset having a ball joint-mounted receiver assembly
US5375174A (en) 1993-07-28 1994-12-20 Noise Cancellation Technologies, Inc. Remote siren headset
US5862241A (en) 1996-05-03 1999-01-19 Telex Communications, Inc. Adjustable headset
JP3778999B2 (ja) 1996-07-08 2006-05-24 フオ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5996123A (en) 1998-10-16 1999-12-07 Bacon Usa Safety, Inc. Earmuff for noise blocking
JP3838229B2 (ja) 2003-08-13 2006-10-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JP4513392B2 (ja) * 2004-04-20 2010-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JP4467459B2 (ja) 2005-04-22 2010-05-2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4470845B2 (ja) 2005-09-05 2010-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及びヘッドホン載置装置
US7885419B2 (en) * 2006-02-06 2011-02-08 Vocollect, Inc. Headset terminal with speech functionality
JP2007267310A (ja) * 2006-03-30 2007-10-11 Eiji Shiraishi ジェット旅客機の機内用防音保護具、イヤーマフ。
US20070258614A1 (en) 2006-05-03 2007-11-08 Altec Lansing, A Division Of Plantronics, Inc. Headphone and portable speaker system
WO2008004274A1 (fr) 2006-07-03 2008-01-10 Frey Co., Ltd.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la voix
JP4269181B2 (ja) 2006-09-06 2009-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KR101188892B1 (ko) 2006-10-31 2012-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기 착탈식 블루투스 헤드셋 및 그 운용 방법
DK1931168T3 (da) 2006-12-04 2012-05-14 Sennheiser Comm As Headset med svingelige dele
US8050444B2 (en) 2007-01-19 2011-11-01 Dale Trenton Smith Adjustable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headset comfort
KR101362334B1 (ko) 2007-08-09 2014-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스피커로 사용 가능한 헤드셋 및 헤드셋의 스피커출력 조정 방법
CN201100960Y (zh) 2007-08-24 2008-08-13 中名(东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折叠式耳机
NZ563243A (en) 2007-11-07 2010-06-25 Objective Concepts Nz Ltd Headset
JP2009171342A (ja) 2008-01-17 2009-07-30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
US8270658B2 (en) 2008-04-28 2012-09-18 Hearing Enhancement Group Position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tive headworn device
US8055006B2 (en) 2008-06-23 2011-11-08 Koss Corporation Soft-opening hinge and headphone including same
EP2330830A4 (en) 2008-10-02 2013-02-27 Pioneer Corp HEADPHONES
KR101248841B1 (ko) 2008-11-04 2013-03-29 크레신 주식회사 헤드폰
JP2012510215A (ja) * 2008-11-25 2012-04-26 スカルキャンディ・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互換性のあるヘッドホンを有する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
CN102342130A (zh) * 2009-03-02 2012-02-01 Gn奈康有限公司 具有磁力附着耳垫的头戴式耳机
BR112012004527B1 (pt) 2009-09-10 2019-02-26 Koss Corporation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sincronizar a reprodução de áudio
US9301039B2 (en) 2010-01-04 2016-03-29 Apple Inc. Headphone
JP5992833B2 (ja) 2010-01-06 2016-09-14 スカルキャンディ・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Djミキシングヘッドホン
WO2012094176A2 (en) 2011-01-03 2012-07-12 Beats Electronics, Llc Audio listening system
US20120269374A1 (en) 2011-01-05 2012-10-25 Noel Lee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headphones
CN202004947U (zh) 2011-01-24 2011-10-05 陈王胜 播放器
CN201986123U (zh) 2011-04-29 2011-09-21 浙江魔杰电子有限公司 耳罩距离可调的头戴式耳机
US9565490B2 (en) * 2011-05-02 2017-02-07 Apple Inc. Dual mode headphone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JP201313834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D & M Holdings Inc ヘッドホン
JP5935811B2 (ja) * 2011-12-29 2016-06-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US20130202126A1 (en) 2012-02-08 2013-08-08 Jinsaun Chen Headphones activated by rotation of an ear cup
US8755555B2 (en) 2012-04-13 2014-06-17 The Echo Design Group, Inc. Adjustable and convertible audio headphones
US20130279724A1 (en) 2012-04-19 2013-10-2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Auto detection of headphone orientation
CN202750206U (zh) 2012-06-29 2013-02-20 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耳机结构
CN202998400U (zh) * 2012-08-08 2013-06-12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可透气的头戴式耳机
US8605935B1 (en) 2012-09-06 2013-12-10 Wen-Tse HUANG Headphones with a pair of glasses
CN103686506B (zh) 2012-09-17 2018-02-0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耳机装置
CN202799062U (zh) 2012-09-18 2013-03-13 深圳市颂尼科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卡位的耳机
US9113246B2 (en) 2012-09-20 2015-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ed left-right headphone earpiece identifier
US8861770B2 (en) 2013-01-23 2014-10-14 Koss Corporation Headband for personal speakers
US8737668B1 (en) 2013-01-23 2014-05-27 Koss Corporation Headband for personal speakers
US8934657B2 (en) 2013-02-07 2015-01-13 Apple Inc. Speaker magnet assembly with included spider
US9332351B2 (en) 2013-02-11 2016-05-03 Apple Inc. Long-throw acoustic transducer
US9332352B2 (en) 2013-02-25 2016-05-03 Apple Inc. Audio speaker with sandwich-structured composite diaphragm
US9161117B2 (en) 2013-03-08 2015-10-13 Idea Village Products Corp. Multi-mode listening apparatus
US9414145B2 (en) 2013-03-15 2016-08-09 Skullcandy, Inc. Customizable headphone audio driver assembly, headphone including such an audio drive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3233530U (zh) 2013-04-16 2013-10-09 苏州圣杰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的立体声耳机
EP2827608B1 (en) 2013-07-18 2016-05-25 GN Netcom A/S Earphone with noise reduction
JP6185323B2 (ja) 2013-07-25 2017-08-23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JP2015037246A (ja) 2013-08-13 2015-02-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フォン型音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280709B2 (ja) 2013-08-30 2018-02-14 秋山 英彦 頭部装着具及び調整装置
US9185483B2 (en) * 2013-11-19 2015-11-10 Marware, Inc. Headphones with removable headband pad
WO2015087431A1 (ja) 2013-12-12 2015-06-18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CN203675282U (zh) 2013-12-26 2014-06-25 东莞市今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头戴耳机
CA2973012C (en) 2014-01-06 2019-03-26 Interaxon Inc. Wearable apparatus for brain sensors
EP2892246B1 (en) 2014-01-07 2019-09-25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A/S Headphones with over the head passage
US9609420B2 (en) 2014-01-09 2017-03-28 Apple Inc. Earphones with left/right magnetic asymmetry
US9445182B2 (en) 2014-02-04 2016-09-13 David Cohen Headphones with rotatable ear cup
US9277323B2 (en) 2014-03-25 2016-03-01 Apple Inc. Compact audio speaker
US9609415B2 (en) 2014-03-26 2017-03-28 Bose Corporation Headphones with cable management
CN103945295A (zh) 2014-03-27 2014-07-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耳机
US9686604B2 (en) 2014-05-27 2017-06-20 Voyetra Turtle Beach, Inc. Hybrid ring-radiator headphone driver
CN104023105A (zh) 2014-06-13 2014-09-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摄像头角度旋转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5208475A (zh) 2014-06-30 2015-12-30 Gn奈康有限公司 耳机
KR102163919B1 (ko) 2014-06-30 2020-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음향기기
JP6520941B2 (ja) 2014-07-02 2019-05-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US9838776B2 (en) 2014-07-02 2017-12-05 Sonetics Holdings, Inc. Restricted ball and socket joint for headset earcup
TW201603589A (zh) 2014-07-09 2016-01-1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耳機及其聲道控制方法
US10034112B2 (en) 2014-07-25 2018-07-24 Skullcandy, Inc. Mass port plug for customizing headphone driver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301826A (zh) 2014-10-15 2015-01-21 雷东玉 折叠无线充电耳麦系统
CN105578330A (zh) 2014-10-15 2016-05-1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耳机夹持装置及应用该耳机夹持装置的耳机组件
JP6596680B2 (ja) 2014-11-18 2019-10-30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ヘッドホンの結線構造およびヘッドホン
CN104469624B (zh) 2014-12-16 2017-06-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声道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以及耳机
CN104618830A (zh) 2014-12-31 2015-05-13 深圳市佳骏兴科技有限公司 头梁同步滑动装置及头戴式耳机
US9522086B2 (en) 2015-01-06 2016-12-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Headband folding mechanism allowing two axis folding directions
CA2979406C (en) 2015-03-12 2024-02-27 Alarm.Com Incorporated Virtual enhancement of security monitoring
TWM503049U (zh) 2015-03-20 2015-06-11 Jetvox Acoustic Corp 壓電陶瓷雙頻低音加強耳機
CN104954917A (zh) 2015-06-25 2015-09-30 苏州凯枫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感断电式音量自动调节耳机
CN104980832A (zh) 2015-06-26 2015-10-14 苏州凯枫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自调式耳机
US10219068B2 (en) 2015-07-16 2019-02-26 Voyetra Turtle Beach, Inc. Headset with major and minor adjustments
US9918154B2 (en) 2015-07-30 2018-03-13 Skullcandy, Inc. Tactile vibration drivers for use in audi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US9729954B2 (en) 2015-08-07 2017-08-08 New Audio LLC Audio headset having internal cord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CN205142456U (zh) 2015-09-17 2016-04-06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发声单元角度可调式耳机
US10003881B2 (en) 2015-09-30 2018-06-19 Apple Inc. Earbuds with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CN205142459U (zh) 2015-10-21 2016-04-06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支架的伸缩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头戴式耳机
CN105554603B (zh) 2015-12-04 2019-11-15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耳机及连杆组件
CN205450450U (zh) 2015-12-29 2016-08-1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调节机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KR101756653B1 (ko) 2015-12-30 2017-07-17 주식회사 오르페오사운드웍스 어쿠스틱 필터를 갖는 소음 차폐 이어셋
KR20170082405A (ko) 2016-01-06 2017-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어 웨어러블 타입 와이어리스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시스템
JP6374891B2 (ja) 2016-01-27 2018-08-15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そのモータ駆動制御方法
US10178463B2 (en) 2016-03-07 2019-01-08 Apple Inc. Headphones
TWM524028U (zh) 2016-03-25 2016-06-11 Jetvox Acoustic Corp 具有集流管之耳機裝置
US10157037B2 (en) 2016-03-31 2018-12-18 Bose Corporation Performing an operation at a headphone system
WO2017167722A1 (en) 2016-03-31 2017-10-05 Husqvarna Ab Smart earmuff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use of an earmuff
FR3049803A1 (fr) * 2016-04-01 2017-10-06 Parrot Drones Casque audio, notamment pour la pratique sportive.
CN105812977B (zh) 2016-04-06 2019-03-15 贵州翔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伸缩旋转式耳机
US10034092B1 (en) 2016-09-22 2018-07-24 Apple Inc. Spatial headphone transparency
US10631071B2 (en) 2016-09-23 2020-04-21 Apple Inc. Cantilevered foot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0257608B2 (en) 2016-09-23 2019-04-09 Apple Inc. Subwoofer with multi-lobe magnet
JP6902605B2 (ja) * 2016-09-23 2021-07-14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ヘッドホン
KR102472574B1 (ko) 2016-10-24 2022-12-02 아브네라 코포레이션 다수의 마이크로폰을 이용한 자동 노이즈 캔슬링
US10129632B2 (en) 2017-02-01 2018-11-13 Bose Corporation Headphone
CN206517879U (zh) * 2017-03-02 2017-09-26 衢州天广农机有限公司 一种南瓜种植用支撑支架
CN206542552U (zh) * 2017-03-07 2017-10-03 郑州工商学院 一种夜光警示头戴耳机
US20180324515A1 (en) * 2017-05-03 2018-11-08 Bragi GmbH Over-the-ear headphones configured to receive earpieces
KR101880465B1 (ko) 2017-09-22 2018-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386280B1 (ko) 2017-11-20 2022-04-14 애플 인크. 헤드폰
US10764672B2 (en) * 2017-12-29 2020-09-01 Mrspeakers, Llc Over-ear headphone with hinge-free headband
KR102414633B1 (ko) 2018-04-02 2022-06-30 애플 인크. 헤드폰
US11272279B1 (en) * 2020-09-16 2022-03-08 Apple Inc. Headphones with off-center pivoting earpie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5554A (ja) * 2007-10-22 2009-05-14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
JP2018507663A (ja) * 2015-02-03 2018-03-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聴覚保護具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コンフォートヘッドバン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44943B2 (ja) 2024-03-06
US11477558B2 (en) 2022-10-18
US20220369015A1 (en) 2022-11-17
TW202002675A (zh) 2020-01-01
KR20230101943A (ko) 2023-07-06
TWI780319B (zh) 2022-10-11
US11985462B2 (en) 2024-05-14
KR20200121345A (ko) 2020-10-23
JP2023011561A (ja) 2023-01-24
JP7184919B2 (ja) 2022-12-06
CN111869233A (zh) 2020-10-30
KR102550563B1 (ko) 2023-07-03
KR20220093272A (ko) 2022-07-05
US20210029435A1 (en) 2021-01-28
JP2021519014A (ja) 2021-08-05
KR102414633B1 (ko) 2022-06-30
EP3777236A1 (en) 2021-02-17
WO2019195288A1 (en) 2019-10-10
CN116074682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9233B (zh) 耳机
CN111836152B (zh) 耳机、用于耳机的装载盒和听筒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