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6847B - 远程会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远程会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6847B
CN110136847B CN201910249824.5A CN201910249824A CN110136847B CN 110136847 B CN110136847 B CN 110136847B CN 201910249824 A CN201910249824 A CN 201910249824A CN 110136847 B CN110136847 B CN 110136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video
audio information
terminal
original vid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98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6847A (zh
Inventor
应俊
何昆仑
戚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ppo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ppo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ppo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ppo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98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6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6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6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6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诊系统,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操作,生成会诊申请信息;获取第一诊疗数据;第一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第一终端针对第一诊疗数据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第一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二操作,生成多通道参数信息;第一控制中心,用于接收第一采集装置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根据多通道参数信息,将第一视音频信息在其至少一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进行传输;第二控制中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中心的第一通道发送的第一视音频信息,并根据通道标识,将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一通道进行传输;第二终端,接收第二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由此,提高了会诊效果。

Description

远程会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会诊系统。
背景技术
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医疗诊疗系统改革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小医疗机构主要覆盖的边远地区医疗能力相对较差,对医疗援助的依赖性较大,由于生活环境适应、年龄、家庭因素等种种原因大量的专家不能到现场提供服务,极大地制约了医疗资源援助的广泛性和实时性。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远程会诊逐渐受到重视,在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实行。远程会诊就是利用电子邮件、网站、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为患者完成病例分析和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远程会诊使医生和专家之间建立起了全新的联系,使医生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上述远程会诊方式,由于条件的限制,远程会诊的参与者并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掌握,由此,导致会诊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会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诊系统,所述远程会诊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生成会诊申请信息,其中,所述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会诊的第一时间和第一参与者信息;然后,根据所述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会诊的地点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参与者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会诊的第二时间;然后,根据所述地点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生成登录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专家信息库和所述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第一参与者的电子通讯地址,并将所述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电子通讯地址;最后,获取第一诊疗数据;
第一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用于采集第一终端针对第一诊疗数据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
第一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二操作,生成多通道参数信息;
第一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第一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视音频信息;同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发送的多通道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多通道参数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通道;最后,根据所述多通道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视音频信息在其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进行传输;其中,所述第一视音频信息包括通道标识;
第二控制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中心的第一通道发送的第一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一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根据所述通道标识,将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一通道进行传输;
第二终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控制中心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参与者通过第二终端进行登录的登录信息;并对所述登录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患者的第一诊疗数据;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同时,接收第一参与者针对所述第一诊疗数据和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产生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第二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相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和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相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将所述第二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二通道进行传输;
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二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二通道进行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中心的第二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
获取患者在至少一个医疗信息平台的原始诊疗数据;
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对所述原始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诊疗数据;
接收患者的新增诊疗数据;
对所述诊疗数据和所述新增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诊疗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对所述会诊申请信息进行审核;
当审核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
显示所述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包括审核未通过原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
在时间轴上,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频信息和所述第二原始视频信息进行同步处理,生成第一视音频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一参与者针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的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绘图操作和/或文本写入操作;
所述第二采集装置还用于,采集所述第三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三操作;
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时间轴上,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频信息、所述第二原始视频信息和所述第三操作进行同步处理,生成第二视音频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中心发送的所述第一视音频文件或者第二视音频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三用户的第四操作;
根据所述第四操作,播放所述第一视音频文件或者所述第二视音频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还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与者的登录信息;或者,
在第二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与者的登录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发送的评价信息,并将所述评价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通过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利用医疗技术发达的医疗资源为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的地区服务,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时效,又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轻因长途转诊所致的就医费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形式的医疗卫生资源援助的力度和及时性,并且极大地降低成本,提升援助的深度、广度和及时性。并且,可以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对其他医疗结构进行医疗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医疗水平。并且,专家可以出具诊断报告,完全达到现状援助的效果。在改善医疗技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克服诊断人才缺乏的制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会诊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下文中的第一、第二仅是进行区分,并无其他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会诊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远程会诊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10、第一采集装置120、第一控制中心130、第一控制面板140、第二控制中心150、第二终端160和第二采集装置170。
第一终端110,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生成会诊申请信息,其中,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会诊的第一时间和第一参与者信息;然后,根据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会诊的地点信息,以及,根据第一参与者信息和第一时间,确定会诊的第二时间;然后,根据地点信息和第二时间,生成登录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专家信息库和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第一参与者的电子通讯地址,并将登录信息发送给电子通讯地址;最后,获取第一诊疗数据。
其中,该第一终端110上安装有远程会诊云平台。该远程会诊云平台是诊疗数据共享平台下的子系统。诊疗数据共享平台为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诊疗数据共享平台能对数据进行整合与挖掘,通过建立统一的卫生数据相关专业库,减少数据的冗余采集与存储,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共享,彻底消除卫生信息孤岛的存在。
该诊疗数据共享平台可以是热插拔的平台,用以在各医疗机构之间达到数据、业务乃至界面的整合。
远程会诊云平台是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通过在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远程会诊云平台,实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缓存区域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一用户可以是较小的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比如,社区医院,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的医生等,第一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110上的远程会诊云平台里输入会诊申请信息。会诊申请信息可以包括会诊的第一时间,即预计会诊时间,第一参与者信息,即参与专家的姓名、会诊原因,患者信息,即患者的姓名、出生日期等。
其中,第一参与者可以是相比于第一用户,等级较高的医疗机构的医生,比如大型医疗机构的专家,比如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专家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
具体的,远程会诊云平台上设置有专家信息库,在专家信息库中存储了专家姓名、执业医疗机构、所在科室以及执业医疗机构的地点信息(该地点信息可以具体到x楼x层x室),通过查找该专家信息库,确定会诊的地点信息。
进一步的,该专家信息库中还存储有专家的出诊时间,通过将预计的第一时间和出诊时间进行对比,确定远程会诊的时间为第二时间。
第一终端110可以随机生成登录信息,该登录信息可以包括远程会诊时间、地点、用户名和登录密码。
在该专家信息库中,还可以包括专家的联系方式,比如,手机号、邮箱地址,根据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参与的专家的手机号或者邮箱地址。该远程会诊云平台可以将登录信息自动发送给确定的手机号和/或邮箱地址,以通知第一参与者远程会诊的地点、时间、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等。
第一采集装置120,和第一终端110相连接,用于采集第一终端110针对第一诊疗数据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
示例而非限定,第一采集装置120可以为高清视频会诊摄像机以及全向拾音麦克风。第一采集装置120可以和第一终端110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视音频信息可以是第一用户简要介绍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等。
第一控制面板14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二操作,生成多通道参数信息。
其中,第一控制面板140可以是第一用户使用的遥控器,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面板140,设置多通道参数信息,多通道参数信息包括:多通道的线路类型、通道数量等。
第一控制中心130,分别与第一采集装置120和第一控制面板140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采集装置120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对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视音频信息;同时,接收第一控制面板140发送的多通道参数信息,并根据多通道参数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通道;最后,根据多通道参数信息,将第一视音频信息在其至少一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进行传输;其中,第一视音频信息包括通道标识。
此处的处理,主要是编码处理,视频协议采用业界最通行的H.261、H.263编码和H.264编码,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清视频图像,大大提高图像压缩比,在同样带宽下,可向用户提供更逼真、更清晰、更流畅的画面。可以支持最新的音频编解码协议AAC-LD。该第一控制中心130具有编码、解码等多个功能,由多个CPU在同一个主板上协同完成,而不是采用其他厂家类似的编码器、解码器、适配器混合搭建系统,稳定性极高。
第一控制中心130中具有视音频信息传输的多路通道,由此,实现了多路视音频信息的同时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二控制中心15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中心130的第一通道发送的第一视音频信息,并对第一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根据通道标识,将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一通道进行传输。
此处的处理,主要是解码处理。第一控制中心130和第二控制中心150可以采用相同的编码算法和解码算法。
第二终端160,分别与第一终端110和第二控制中心150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一参与者通过第二终端160进行登录的登录信息;并对登录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接收第一终端110发送的患者的第一诊疗数据;接收第二控制中心150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同时,接收第一参与者针对第一诊疗数据和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产生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其中,在第二终端160上,也安装有远程会诊云平台,在第一参与者登录之前,第一终端110已经将第一诊疗数据上传至远程会诊云平台。由此,在第二终端160登录后,即可获取到第一诊疗数据。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效率。第二终端16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参与远程会诊的专家可以是多个,由此,实现了远程会诊系统的扩展。
第一参与者可以通过安装有远程会诊云平台的第二终端160上输入登录信息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在验证通过后,登录进入该远程会诊云平台。
其中,第一参与者在远程会诊开始之前进行登录,实现了对患者进行在线远程会诊。
具体的,第一诊疗数据中包括病情图像数据,第一参与者,即专家在诊断时需要对病情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患者的病情图像数据上用绘图操作标出其感兴趣的区域。而专家在病情图像数据上的绘图操作必须能显示到其他参加远程会诊的第一参与者的个人终端屏幕上,实现图像共享功能,每一个第一参与者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任何专家做改变,其它第一参与者或者第一用户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都随之改变,这样就能够引起其他第一参与者和第一用户对于该区域的图像的注意。
第二采集装置170,和第二终端160相连接,用于采集第二终端160发送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第二控制中心150,和第二采集装置170相连接,还用于接收第二采集装置170发送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对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将第二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二通道进行传输。
第一控制中心130,还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中心150发送的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对第二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将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二通道进行传输。
第一终端110还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中心130的第二通道发送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参与者中的某个在病情图像数据上勾画出其感兴趣的区域,但这还不足以阐明该参与者对该病情图像数据上这个区域的患者的病情看法,所以,可以通过文字交互功能发表书面的诊断意见。其他第一参与者和第一用户可以结合这位参与者在病情图像数据上的绘图操作和文本写入操作了解到这位医生的诊断意见。
进一步的,当第一参与者无法对疑难病状做出诊断时,可以继续邀请其他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此时,第一参与者相当于本申请之前提到的第一用户,其他参与者相当于第一参与者的功能,可以通过点击预设的专家信息库中的专家姓名,向该专家发送参与远程会诊的邀请。以实现对患者诊疗数据的正确诊断。
具体的,第一参与者在查看患者第一诊疗数据时,可以通过视音频方式与第一用户进行沟通。由此,利于第一参与者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现状、之前治疗情况,为确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中,进一步的,在接收会诊申请信息之前,第一终端110还用于,
获取患者在至少一个医疗信息平台的原始诊疗数据;
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对原始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诊疗数据;
接收患者的新增诊疗数据;
对诊疗数据和新增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诊疗数据。
具体的,其他医疗信息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System,HIS)、电子病例(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LIS)、临床信息系统的英文(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诊疗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和其他医疗信息平台相连接,获取到患者在每个平台上的原始诊疗数据。可以根据自定义的业务类型,比如,医学影像、检验结果、医嘱等分类,对原始诊疗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比如,可以从原始的影像数据中挑选一张或多张图片,并进行标注,描述关键区域。
当患者有新增的诊疗数据时,将该新增的诊疗数据根据之前定义的业务类型,进行编辑。
可以理解的是,诊疗数据上具有时间信息,可以根据时间信息,对其进行排序,从而,得到的第一诊疗数据可以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110还用于,对会诊申请信息进行审核;
当审核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
显示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其中,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包括审核未通过原因。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中心130还用于,
在时间轴上,对第一原始视频信息和第二原始视频信息进行同步处理,生成第一视音频文件。
进一步的,第二终端160还用于,接收第一参与者针对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的第三操作,第三操作包括绘图操作和/或文本写入操作;
第二采集装置170还用于,采集第三操作;
第二控制中心150还用于,接收第二采集装置170发送的第三操作;
第一控制中心130还用于,在时间轴上,对第一原始视频信息、第二原始视频信息和第三操作进行同步处理,生成第二视音频文件。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中心130还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中心130发送的第一视音频文件或者第二视音频文件。
由此,远程会诊结束后,由第一用户整理会诊记录,包括:患者信息、会诊目的、会诊时间、会诊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会诊全过程的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将整理好的会诊记录信息进行保存。
后续,可以根据患者信息快速检索到患者的会诊记录信息,了解当时会诊的讨论过程及确诊依据。也可以利用会诊记录信息,对其他医疗结构进行医疗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医疗水平。
由此,可以在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60上同时显示第一用户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和第一参与者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110还用于,接收第三用户的第四操作;
根据第四操作,播放第一视音频文件或者第二视音频文件。
其中,第四操作可以是下载操作,后续,通过登录第一终端110,从而登录到远程会诊云平台中,通过下载操作,观看远程会诊视频,进行教学或培训。
进一步的,第二终端160还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间,接收第一参与者的登录信息;或者,
在第二时间,接收第一参与者的登录信息;其中,第一时间为第一时间之后的时间。
如果第一参与者在第二时间登录第二终端160,即可实现离线远程会诊。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110还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发送的评价信息,并将评价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160。
由此,可以对远程会诊的效果进行评价,更加具有人性化。
通过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利用医疗技术发达的医疗资源为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的地区服务,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时效,又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轻因长途转诊所致的就医费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形式的医疗卫生资源援助的力度和及时性,并且极大地降低成本,提升援助的深度、广度和及时性。并且,可以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对其他医疗结构进行医疗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医疗水平。并且,专家可以出具诊断报告,完全达到现状援助的效果。在改善医疗技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克服诊断人才缺乏的制约。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会诊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操作,生成会诊申请信息,其中,所述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会诊的第一时间和第一参与者信息;然后,根据所述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会诊的地点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参与者信息和所述第一时间,确定会诊的第二时间;然后,根据所述地点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生成登录信息;然后,根据预设的专家信息库和所述第一参与者信息,确定第一参与者的电子通讯地址,并将所述登录信息发送给所述电子通讯地址;最后,获取第一诊疗数据;
第一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终端相连接,用于采集第一终端针对第一诊疗数据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
第一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二操作,生成多通道参数信息;
第一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第一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视音频信息;同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发送的多通道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多通道参数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通道;最后,根据所述多通道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视音频信息在其所述至少一个通道中的第一通道进行传输;其中,所述第一视音频信息包括通道标识;
第二控制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中心的第一通道发送的第一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一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根据所述通道标识,将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一通道进行传输;
第二终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控制中心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参与者通过第二终端进行登录的登录信息;并对所述登录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患者的第一诊疗数据;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同时,接收第一参与者针对所述第一诊疗数据和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产生的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第二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二终端相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和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相连接,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将所述第二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二通道进行传输;
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中心发送的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对所述第二视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在其第二通道进行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中心的第二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并播放所述第二原始视音频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
获取患者在至少一个医疗信息平台的原始诊疗数据;
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对所述原始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诊疗数据;
接收患者的新增诊疗数据;
对所述诊疗数据和所述新增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诊疗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对所述会诊申请信息进行审核;
当审核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
显示所述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包括审核未通过原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
在时间轴上,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频信息和所述第二原始视频信息进行同步处理,生成第一视音频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一参与者针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音频信息的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绘图操作和/或文本写入操作;
所述第二采集装置还用于,采集所述第三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采集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三操作;
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在时间轴上,对所述第一原始视频信息、所述第二原始视频信息和所述第三操作进行同步处理,生成第二视音频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中心发送的所述第一视音频文件或者第二视音频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三用户的第四操作;
根据所述第四操作,播放所述第一视音频文件或者所述第二视音频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与者的登录信息;或者,
在第二时间,接收所述第一参与者的登录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发送的评价信息,并将所述评价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CN201910249824.5A 2019-03-29 2019-03-29 远程会诊系统 Active CN110136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9824.5A CN110136847B (zh) 2019-03-29 2019-03-29 远程会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9824.5A CN110136847B (zh) 2019-03-29 2019-03-29 远程会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6847A CN110136847A (zh) 2019-08-16
CN110136847B true CN110136847B (zh) 2023-05-23

Family

ID=6756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9824.5A Active CN110136847B (zh) 2019-03-29 2019-03-29 远程会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68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7723B (zh) * 2019-10-08 2020-10-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6333A1 (zh) * 2015-06-25 2016-12-29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方会诊的方法、医院服务器、用户终端及系统
CN107133480A (zh) * 2017-05-19 2017-09-05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07169291A (zh) * 2017-05-19 2017-09-15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CN206726215U (zh) * 2017-05-19 2017-12-08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远程会诊的服务系统
CN108461157A (zh) * 2018-02-10 2018-08-28 广州百家医道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pp的多方远程会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9001B1 (ko) * 2010-03-04 2011-06-07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협의 진료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6333A1 (zh) * 2015-06-25 2016-12-29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方会诊的方法、医院服务器、用户终端及系统
CN107133480A (zh) * 2017-05-19 2017-09-05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07169291A (zh) * 2017-05-19 2017-09-15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CN206726215U (zh) * 2017-05-19 2017-12-08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远程会诊的服务系统
CN108461157A (zh) * 2018-02-10 2018-08-28 广州百家医道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pp的多方远程会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6847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land et al. A COVID-19-era rapid review: using Zoom and Skype for qualitative group research.
CN101345670B (zh) 医患远程交互平台及远程交互方法
Alimdjanovich et al. Start of Telemedicine in Uzbekistan. Technological Availability
US20160162637A1 (en) Cloud-based Medical Imaging Viewer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Cloud-based Medical Consultation Session
US2013006057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s and Patient Referrals
Temple et al. A comparison of intellectual assessments over video conferencing and in‐person for individuals with ID: preliminary data
CN104994163A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医疗系统及方法
CN106454203A (zh)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医疗远程视频会诊平台及方法
US20050251011A1 (en) Clinical trial image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JP2006293637A (ja) 健康相談サービス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健康相談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健康相談サービス方法
CN105447301A (zh) 一种医疗信息共享方法、系统和终端
Holland et al.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transition of palliative care for rural patients
CN111629220A (zh) 一种远程医疗的快速回放对比系统和方法
US20100112530A1 (en) Real-time interpreting systems & methods
CN110136847B (zh) 远程会诊系统
CN110867257A (zh) 一种远程会诊系统
CN111276260B (zh) 一种基于云的跨医联体多学科联合会诊系统
CN111653343A (zh) 一种医疗实时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11462923A (zh) 一种远程智慧医疗与智慧教育系统
CN110391003A (zh) 一种新型云平台设计方法
JP4597161B2 (ja) 超音波動画のリアルタイム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とその方法に関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を保存した記録媒体
CN109961845A (zh) 数据共享系统
Horbinski et al. Application of telepathology for neuropathologic intraoperative consultations
Bogen et al. Telemedical technologies in urological cancer car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Mashima et al. Telepractice brings voice treatment from Hawaii to Jap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