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4152A - 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流量控制模块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流量控制模块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4152A CN110134152A CN201910066252.7A CN201910066252A CN110134152A CN 110134152 A CN110134152 A CN 110134152A CN 201910066252 A CN201910066252 A CN 201910066252A CN 110134152 A CN110134152 A CN 1101341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 primary side
- port
- control module
- dif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85 syste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7/00—Control of flow
- G05D7/06—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7/0617—Control of flow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uid materia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27—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 G05D23/193—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 G05D23/1931—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using a plurality of sensors sensing the temperaure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rmal relationship with one or more space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one 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ow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液体循环系统(1)中的一个或多个泵的流动控制模块(39),其中,液体循环系统(1)包括:初级侧(3)、次级侧(5)以及中间传输元件(17)。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基于最小化与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相关的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通过以连续或定期的闭环方式借助于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动致动器(9)控制初级侧流量(q1)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控制次级侧流量(q2),调整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流量控制模块和方法,特别是用于建筑物的暖通空调(HVAC)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液体循环系统(循环加热/冷却系统)(hydronic system)被设计成在包括热功率源(例如,加热器、冷却器、热交换器和/或公共线路耦合器)的初级回路和包括热功率消耗负载(例如,散热器和/或空气处理单元(AHU))的次级回路之间的设计温度差(ΔT)下运行。已知的是,液体循环系统会受称为“低ΔT综合征”的不良影响。由于诸如冷却器盘管(chiller coil)变脏或者系统部件未设计成用于相同温差的各种原因,实际温差可能低于设计温差,这会导致液体循环系统的低能效运行。
US8,774,978 B2描述了一种水冷却系统,该水冷却系统具有初级回路、次级回路和连接初级回路和次级回路的中间解耦器(decoupler)或旁路。其中,通过需求流装置来解决低ΔT综合症的问题,该需求流装置执行新温度差提供设定点的基于事件而触发的重新调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为低ΔT综合症提供了更有效和更稳定的解决方案。例如,替换或补充液体循环系统的其他部件的新的接入部件可能导致未知的或难以确定或估计的新的设计温度差。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允许具有未知的、未限定的或变化的设计温度差的液体循环系统的有效且稳定的运行。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能够将当前热功率供给连续或定期地调整到当前热功率需求并且反之亦然,而不需要控制温差供应设定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流量的流量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液体循环系统包括:
-初级侧,该初级侧具有与至少一个源元件的输出流体连接的第一端口、与至少一个源元件的输入流体连接的第二端口和用于提供初级侧流量的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
-次级侧,所述次级侧具有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的输入流体连接的第三端口、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的输出流体连接的第四端口和提供次级侧流量的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
-中间传输元件,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其中,中间传输元件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流体连接。
所述流量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最小化与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相关的带符号的偏差值,通过以连续或定期的闭环方式借助于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控制初级侧流量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控制次级侧流量,来调整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
在本文中术语“热功率”Q可以被定义为Q=ρ·c·q·T,其中,ρ是流体密度,c是流体的比热容,q是流量,T是流体温度。通过流体从端口A流到端口B,术语“热功率传输”在本文中可以被定义为从0到1的无量纲变量QB/QA,其中QA是端口A处的热功率,QB是端口B处的热功率。
可选地,通过对流量的这种连续或定期的闭环控制,可以最小化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的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和/或从第四端口到第三端口的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可选地,通过对流量的这种连续或定期的闭环控制,可以最大化从第一端口到第三端口的热功率传输和/或从第四端口到第二端口的热功率传输。可控的初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可以例如是速度可控的泵或可控阀与速度固定的泵的组合。因此,控制初级/次级侧流量可以包括控制初级/次级侧泵的速度和/或初级/次级侧阀的开口度(opening degree)。作为控制泵速的替代方案,可以控制泵的电动马达的功率消耗、定子磁链和/或定子电流以控制流量。应该理解,液体循环系统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中间传输元件的组。
液体循环系统可以是加热和/或冷却系统。源元件可以是加热器、冷却器、热交换器和/或消耗化学、热、机械或电能的公共线路耦合,用于向液体循环系统的初级侧提供热功率。负载元件可以是风机盘管单元(FCU)、空气处理单元(AHU)、防冷凝挡板(ACB)、天花板供冷、散热器、地板供暖等,在液体循环系统的次级侧消耗热功率,用于将热功率提供给需要热功率(即加热或冷却)的地方或物体。
中间传输元件可以是公共线路,也称为“解耦器”,将初级侧中的流量与次级侧中的流量解耦。例如,当由于对热功率的低需求而可能关闭次级侧中的负载阀(例如,散热器恒温器)时,初级侧中的流量可以继续通过公共线路。公共线路也可以表示为“旁路”或“分流”,因为初级侧中的流量能够通过公共线路绕过次级侧的负载元件。公共线路的另一个名称是“闭合T型接头(close Tees)”,因为公共线路的图示类似于两个腿部相连的字母“T”。公共线路的一端可以是连接第一和第三端口的第一T形连接,公共线路的另一端可以是连接第四和第二端口的第二T形连接。可选地,中间传输元件可以是以并流或逆流配置方式热耦合初级侧和次级侧的热交换器。可选地,中间传输元件可以是水力分离器或水箱。水力分离器或水箱可以被视为具有热交换器功能的宽的公共线路。在公共线路是水力分离器或水箱的情况下,初级侧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力阀与次级侧的压力解耦。在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初级侧和次级侧可以在压力方面完全解耦,而不需要解耦压力阀。由于初级侧中的流体不在热交换器中与次级侧中的流体混合,因此可以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中使用不同的流体。然而,最优选地是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中都使用水作为流体。
术语“闭环控制”意味着带符号的偏差值用作通过调整流量来被最小化的反馈值。带符号的偏差值与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相关并受流量的影响。因此,流量控制模块可以表示为反馈控制器。流量控制模块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测量变量接收和/或确定带符号的偏差值。闭环控制不是事件触发的,而是基本上连续或定期地,这意味着,在液体循环系统“稳定”运行期间,流量控制模块基本上连续地或定期地接收和/或确定带符号的偏差值,并且因此基本上连续地或定期地调整流量。当带符号的偏差值接近或在最小值处时,流量可以稳定。
因此,基于作为反馈的带符号的偏差值的流量的闭环控制非常有效地降低或防止低ΔT综合症的负面影响。不需要基于事件重新校准到新的设计温差。由于带符号的偏差值与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相关,所以闭环控制快速地调整流量,从而起初就不会建立低ΔT综合征。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允许液体循环系统的设计温度差是未知的或未限定的。例如,为新温度差或液体循环系统之外的其他设计温度差而配置的新组件可以安装在液体循环系统中而不会导致低ΔT综合症。这为通过更换或添加组件来保持和/或扩展液体循环系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此外,当前的热功率供给被调节为当前的热功率需求并且反之亦然,而不需要控制温差供应设定点。
可选地,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之间的差,其中,第一差值是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任意两个测量变量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是所述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另外两个测量变量之间的差值,其中,成组的四个变量包括流过第一端口的流体的第一变量、流过第二端口的流体的第二变量、流过第三端口的流体的第三变量和流过第四端口的流体的第四变量。可选地,第一变量可以是流过第一端口的流体的温度T1和/或压力p1,第二变量可以是流过第二端口的流体的温度T2和/或压力p2,第三变量可以是流过第三端口的流体的温度T3和/或压力p3,第四变量可以是流过第四端口的流体的温度T4和/或压力p4。
分别地,第一差值可以例如是ΔT1=T1-T4或ΔT1=T1-T3或ΔT1=T3-T4,第二差值可以例如是ΔT2=T3-T2或ΔT2=T2-T4或ΔT2=T1-T2。类似地,在公共线路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情况下,分别地,第一差值可以例如是Δp1=p1-p4或Δp1=p1-p3或Δp1=p3-p4,并且第二差值可以例如是Δp2=p3-p2或Δp2=p2-p4或Δp2=p1-p2。在热交换器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情况下,初级侧压力与次级侧压力完全解耦,其中,第一差值可以例如是Δp1=p1-p2并且第二差值可以例如是Δp2=P3-P4。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ΔΔT=ΔT2-ΔT1或ΔΔp=Δp2-Δp1。
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的热传输和/或第四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热传输可以表示为“跨过”中间传输元件的热传输,而第一端口和第二/第四端口之间的热传输和/或第四端口与第一/第三端口之间的热传输可以表示为“沿着”中间传递元件的热传输。通过调整流量,跨过中间传输元件的热传输可以最大化,而沿着中间传输元件的热传输可以最小化。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和/或ΔΔp可以与沿着中间传输元件的热传输相关联。
在公共线路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情况下,负偏差值ΔΔT和/或ΔΔp可以代表沿着公共线路从第四端口到第三端口的流量。这种“负”流量是不希望的,因为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的“温度提升”将减小,导致低ΔT综合征的恶化。类似地,正偏差值ΔΔT和/或ΔΔp可以代表沿着公共线路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的流量。这种“正”流量也是不希望的,因为初级侧的比热容未被充分利用。
在非常有效的热交换器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情况下,负偏差值ΔΔT和/或ΔΔp可以代表跨过热交换器从第一端口到第三端口的热传输不足。这是不希望的,因为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的“温度提升”将减小,导致低ΔT综合征的恶化。类似地,正偏差值ΔΔT和/或ΔΔp可以代表沿着热交换器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的热传输充足。这种热传输也是不希望的,因为初级侧的比热容未被充分利用。
可选地,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公共线路中的测量或确定的流量q与预定的公共线路参考流量(优选地是零公共线路流量)之间的差值。例如,公共线路中的流量计可以提供测量的流量变量q。替代地或另外地,公共线路中的流量可以通过沿着公共线路的压差来确定。例如,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在校准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压差以实现零流量之后,压差可以用作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调整初级/次级流量以将公共线路中的流量保持为最小。不需要止回阀来防止从第四端口到第三端口的负流量q。
可选地,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热交换器中的流量差与预定参考热交换器流量差(优选地是零热交换器流量差)之间的差值。例如,初级侧a中的第一流量计可以提供第一测量流量变量q1,并且次级侧a中的第二流量计可以提供第二测量流量变量q2,其中,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流量差Δq=q1-q2。可以调整初级/次级流量以将流量差Δq保持为最小。
可选地,流量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在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之间,优选地基本为零,则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可以是预定的低值,在这些低值之间沿着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足够小,即跨过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足够大。这种情况可以被视为具有当前初级侧流量的稳定运行。也可以保持当前的次级侧流量。然而,诸如建筑管理系统、散热器恒温器或手动AHU开关的其他控制方案可以打开/关闭一个或多个负载阀,其指示负载元件处的较高/较低的热功率需求。这样的其他控制方案可以命令更高/更低的次级侧流量。例如,次级侧泵的内部自动泵控制器可以通过增加/减小次级侧泵的速度来建立相应的目标压力/流量。尽管具有高的热功率需求,但是本文公开的控制模块可以否决这种可能的控制方案以减小次级侧流量,获得带符号的偏差值的最小值。然而,只要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负参考值,流量控制模块可以允许次级侧泵的内部自动泵控制器增加次级侧泵的速度,以便在次级侧建立目标压力和流量来满足负载元件的热功率需求。
可选地,流量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则增加初级侧流量。在公共线路的情况下,通过经由第一端口向中间传输元件提供更高的热功率来解决这种不希望的“负”流量破坏跨过公共线路的温度提升。然而,这种增加热功率供给可能受限于最大初级侧泵速、最大初级侧阀开口和/或源元件的最大容量。因此,流量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高于预定的最大阈值,则保持初级侧流量。预定的最大阈值可以由最大初级侧泵速度、最大初级侧阀门开口或源元件的最大容量限定。
在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的一个实施例中,仅初级侧流量受流量控制模块控制。只要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正参考值,流量控制模块就会减小初级侧流量,直到达到最小初级侧流量为止。例如,最小初级侧流量可以是由需要最小初级流量的源元件限定的预定值。
可选地,流量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正参考值并且初级侧中的流量低于预定的最小阈值,则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这种情况可以表示为稳定的“低需求运行”,其中,沿中间传输元件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热传输被最小化。
在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仅次级侧流量受流量控制模块控制。在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初级和次级侧流量都由流量控制模块控制。如果次级侧流量能由流量控制模块控制,则流量控制模块可配置为: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并且不能增加初级侧流量,则减小次级侧流量。初级侧流量的增加可能受到已经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初级侧泵、已经完全打开的初级侧阀或源元件的最大容量的限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初级侧流量首先不受流量控制模块控制。次级侧流量的这种减小可能与次级侧泵具有的内部自动泵控制器所针对的目标压力和流量相冲突,因为当源元件的热功率供给不满足负载元件的热功率需求时,次级侧流量却减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减小次级侧流量增加了跨过中间传输元件从第一端口到第三端口的热功率传输。因此,通过减小的次级侧流量为负载元件提供最大可用热功率。尽管次级侧具有高的热功率需求,但是流量控制模块否决任何潜在的控制方案,以便减小次级侧流量以实现最小的带符号的偏差值。然而,只要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负参考值,流量控制模块就可以允许次级侧泵的内部自动泵控制器增加次级侧泵的速度,以便在次级侧建立目标压力和流量来满足负载元件的热功率需求。
可选地,流量控制模块可以集成在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中的一个中和/或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中的一个中。替代地或另外地,流控制模块可以集成在基于云的计算机系统和/或建筑管理系统(BMS)中。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循环系统,包括:
-初级侧,包括至少一个源元件、与至少一个源元件的输出流体连接的第一端口、与至少一个源元件的输入流体连接的第二端口和用于提供初级侧流量的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
-次级侧,包括至少一个负载元件、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的输入流体连接的第三端口、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的输出流体连接的第四端口和提供次级侧流量的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
-中间传输元件,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其中,中间传输元件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流体连接,以及
-如本文所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
可选地,所述液体循环系统还可包括成组的四传感器,其中,第一传感器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一端口的流体的第一变量,第二传感器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二端口的流体的第二变量,第三传感器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三端口的流体的第三变量,第四传感器被布置和配置成确定流过第四端口的流体的第四变量。例如,传感器组可以是优选地安装在四个端口处的四个温度传感器或四个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中间传输元件是公共线路或热交换器。在公共线路是中间传输元件的情况下,液体循环系统还可包括公共线路中的流量计。在热交换器是中间传输元件的情况下,液体循环系统还可包括初级侧中的第一流量计和次级侧中的第二流量计。
替代地或另外地,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和/或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可以是至少一个初级/次级侧泵,其速度是可通过流量控制模块来控制的。或者,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和/或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可以是速度固定的泵和初级/次级侧阀的至少一种组合,其中,初级/次级侧阀的开口度可通过流量控制模块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循环系统包括:
-初级侧,该初级侧具有与至少一个源元件的输出流体连接的第一端口、与至少一个源元件的输入流体连接的第二端口和用于提供初级侧流量的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
-次级侧,所述次级侧具有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的输入输出流体连接的第三端口、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的输出流体连接的第四端口和提供次级侧流量的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以及
-中间传输元件,用于在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传输热,其中,中间传输元件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流体连接。
该方法包括基于最小化与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相关的带符号的偏差值,通过以连续或定期的闭环方式借助于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控制初级侧流量和/或借助于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控制次级侧流量,来调整中间传输元件的热功率传输。
可选地,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之间的差,其中,第一差值是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任意两个测量变量之间的差,第二差值是所述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另外两个测量变量之间的差,其中,成组的四个变量包括流过第一端口的流体的第一变量、流过第二端口的流体的第二变量、流过第三端口的流体的第三变量和流过第四端口的流体的第四变量。
可选地,第一变量可以是流过第一端口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第二变量是流过第二端口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第三变量是流过第三端口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第四变量是流过第四端口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
可选地,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公共线路中的测量流量与预定的公共线参考流量(优选地是零公共线路流量)之间的差值。或者,公共线路中的流量可以通过沿着中间传输元件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放置在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放置在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之间的压差确定。可以校准这种压差以实现零流量,然后将其用作带符号的偏差值。
可选地,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作为中间传输元件的热交换器中的流量差与预定参考热交换器流量差(优选地是零热交换器流量差)之间的差值。用作带符号的偏差值的流量差可以是初级侧流量和次级侧流量之间的差值。
可选地,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在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之间,优选地基本为零,则可以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
可选地,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则可以增加初级侧流量。
可选地,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高于预定最大阈值,则可以保持初级侧流量。
可选地,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并且不能增加初级侧流量,则可以减小次级侧流量。
可选地,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正参考值,则可以减小初级侧流量。
可选地,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正参考值并且初级侧的流量低于预定的最小阈值,则可以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
本文公开的方法可以以编译或未编译的软件代码的形式实现,该软件代码存储在具有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替代地或另外地,该方法可以由基于云的系统和/或建筑管理系统(BMS)中的软件执行,例如,在本文公开的流量控制模块中。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以下附图通过示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液体循环系统的中间传输元件的实施例的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初级侧3和次级侧5的液体循环系统(循环加热/冷却系统)(hydronic system)1。液体循环系统1可以是加热或冷却系统。初级侧3包括源元件7,该源元件7可以例如是加热器、冷却器、热交换器或公共线路耦合。源元件7通过加热或冷却在初级侧3中循环的流体来提供热功率。流体可以是水或具有高比热容的冷却剂。通过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驱动流体通过初级侧3,所述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用于提供初级侧流量q1。次级侧5包括负载元件11,该负载元件11可以例如是散热器或空气处理单元(AHU)。负载元件11消耗由在次级侧5中循环的流体提供的热功率,并将热功率提供给需要热功率的地方或物体。通过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驱动流体通过次级侧5,所述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用于提供次级侧流量q2。次级侧5包括负载阀15,该负载阀15可以是电动阀、平衡阀、止回阀、恒温器或限制次级侧5中的流量的另一个阀。图1a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和/或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是速度可控的泵。图1b示出了替代实施例,其中,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和/或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是与可控阀组合的速度固定的泵。
液体循环系统1还包括在初级侧3和次级侧5之间的公共线路(或水力分离器或水箱)形式的中间传输元件17。中间传输元件17的第一T形端19连接到初级侧3的第一端口21,第一端口21与源元件7的输出23流体连接。中间传输元件17的第二T形端25连接到初级侧3的第二端口27,第二端口27与源元件7的输入29流体连接。中间传输元件17的第一T形端19将初级侧3的第一端口21与次级侧5的第三端口31连接,第三端口31与负载元件11的输入33流体连接。中间传输元件17的第二T形端25将初级侧3的第二端口21与次级侧5的第四端口35连接,第四端口35与负载元件11的输出37流体连接。
原则上,公共线路形式的中间传输元件17允许从初级侧3的第一端口21到初级侧3的第二端口27的流体流量(在图1、4和5中向下)。当负载元件11的热功率需求低并且负载阀15关闭时,可能例如需要沿着公共线路向下的这种“正”初级侧流量。同样,中间传输元件17还允许从次级侧5的第四端口35到次级侧5的第三端口31的流体流量(在图1、4和5中向上)。当负载元件11的高热功率需求超过初级侧3的热功率提供而负载阀15完全打开时,可能例如需要沿着公共线路向上的这种“负”次级侧流量。然而,尽管通过公共线路的正和负流量在原理上可能,但是通过公共线路的流量是不希望的,因为负流量加剧了低ΔT综合征并且正流量不能有效地使用源元件7的热功率容量。
因此,为了最小化公共线路中的流量,液体循环系统1包括流量控制模块39,用于控制初级侧流量q1和/或次级侧流量q2。流量控制模块39可以集成在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和/或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中。替代地或另外地,流量控制模块39可以集成在基于云的计算机系统和/或建筑管理系统(BMS)中。流量控制模块39可以通过控制速度可控的初级/次级侧泵(参见图1a)的速度和/或通过控制与速度固定的初级/次级侧泵结合的可控的初级/次级侧阀(参见图1b)的开口度来控制初级/次级侧流量q1,2。
流量控制模块39可具有与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有线或无线的第一信号连接41和/或与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有线或无线的第二信号连接43。如果流量控制模块39不能控制次级侧流量q2,则不需要第二信号连接43(在图1至6中)。同样,如果流量控制模块39不能控制初级侧流量q1,则不需要第一信号连接41(在图1至6中)。例如,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或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可以包括没有可控的初级/次级侧阀的速度固定的泵。但是,在图1至6中所示的示例中,初级侧流量q1和次级侧流量q2都可被流量控制模块39控制。
如图1所示的液体循环系统1还包括四个传感器45a-d的组,其中,第一温度或压力传感器45a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一端口21的流体的温度T1或压力p1,第二温度或压力传感器45b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二端口27的流体的温度T2或压力p2,第三温度或压力传感器45c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三端口31的流体的温度T3或压力p3,以及第四温度或压力传感器45d被布置和配置为确定流过第四端口35的流体的温度T4或压力p4。每个传感器45a-d具有与流量控制模块39有线或无线的信号连接47a-d。流量控制模块39通过信号连接47a-d分别接收测量的温度或压力。或者,传感器45a-d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与流量控制模块39信号连接。
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连续地或定期地监测测量的温度T1-4或压力p1-4,以便基于最小化与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相关的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或ΔΔP,连续或定期地以闭环方式控制流量q1、q2。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或ΔΔP可以由流量控制模块39确定,并且可以是第一差值ΔT1或Δp1与第二差值ΔT2或Δp2之间的差值。在传感器45a-d是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分别地,第一差值可以例如是ΔT1=T1-T4或ΔT1=T1-T3或ΔT1=T3-T4,第二差值可以例如是ΔT2=T3-T2或ΔT2=T2-T4或ΔT2=T1-T2。类似地,在公共线路是中间传输元件17(参见图1、4和5)并且传感器45a-d是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分别地,第一差值可以例如是Δp1=p1-p4或Δp1=p1-p3或Δp1=p3-p4,并且第二差值可以例如是Δp2=p3-p2或Δp2=p2-p4或Δp2=p1-p2。在热交换器是中间传输元件17(参见图2、3和6)并且传感器45a-d是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初级侧压力与次级侧压力完全解耦,其中,第一差值可以例如是Δp1=p1-p2并且第二差值可以例如是Δp2=P3-P4。带符号的偏差值可以是ΔΔT=ΔT2-ΔT1或ΔΔp=Δp2-Δp1。
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或ΔΔP在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之间,优选地基本为零,则流量控制模块39保持当前初级侧流量q1。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可以限定零附近的区间,在该区间中,通过公共线路的流体流量q足够低。换句话说,沿着中间传输元件17(在第四端口35和第三端口31之间向上或在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7之间向下)的热功率传输是最小的,而跨过中间传输元件17(从第一端口21到第三端口31和从第四端口35到第二端口27)的热功率传输是最大的。这是液体循环系统1稳定且理想的运行。
然而,一旦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或ΔΔP低于负参考值,则指示沿公共线路向上的负流量q。如果流量控制模块39能够控制初级侧流量q1,则流量控制模块39立即通过增加初级侧流量q1以闭环方式对这种反馈作出反应。由此,负偏差值ΔΔT或ΔΔP可以提升到负参考值以上,即沿公共线路向上的负流量q应该减小或停止。因此可以建立稳定且希望的以较高初级侧流量q1进行的运行。
如果负偏差值ΔΔT或ΔΔP没有上升到负参考值以上,则初级侧流量q1增加,直到它不能再增加为止,例如,当达到最大初级侧泵速或最大初级侧阀开口时,或者直到初级侧流量q1已经达到预定最大阈值qmax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并且在初级侧流量q1首先不受流量控制模块39控制的情况下,则减小次级侧流量q2。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减小看起来可能是违反直觉的,因为与其通过完全打开的负载阀15得到的热功率相比,负载元件11需要更多的热功率。通常,内部自动次级侧泵控制器会以提高速度的方式对负载阀15开口做出反应,以便在次级侧5中建立目标压力和流量。然而,流量控制模块39可以否决这样的内部自动次级侧泵控制器,并且可以在负共线路流量q的情况下命令减小次级侧流量q2,以便最大化跨过中间传输元件17的可用热功率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初级侧3供应的热功率最大或者不被流量控制模块39控制。只要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或ΔΔP高于负参考值,流量控制模块39就可以允许内部自动次级侧泵控制器增加次级侧流量q2,以便在次级侧5中建立目标压力和流量来满足负载元件11的热功率需求(由打开的负载阀15指示)。
例如,如果负载元件11具有对热功率的低需求并且负载阀15至少部分地关闭,则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T或ΔΔP上升到正参考值以上,表示沿公共线路向下的正流量q。如果流量控制模块39能够控制初级侧流量q1,则流量控制模块39立即以闭环方式通过减小初级侧流量q1对这种反馈作出反应。由此,正偏差值ΔΔT或ΔΔP应低于正参考值,即沿公共线路向下的正流量q应减小或停止。因此可以建立稳定和希望的以较低初级侧流量q1进行的运行。
如果正偏差值ΔΔT或ΔΔP不低于正参考值,则减小初级侧流量q1,直到它不能再减小为止,例如,当达到最小初级侧泵速或最小初级侧阀开口时,或者直到初级侧流量q1已经达到预定的最小阈值qmin为止。一旦达到最小初级侧流量q1=qmin,则保持初级侧流量q1并且建立起稳定的低需求运行,其中,沿公共线路向下具有最小可接受的正流量q。
图2示出了中间传输元件17是逆流热交换器的实施例。初级侧3和次级侧5在压力方面完全解耦。甚至流过初级侧3和次级侧5的流体可能不同,因为初级侧3和次级侧5之间没有混合。流量致动器9、13的控制与图1相同。流量控制模块39甚至不能区分中间传输元件17是公共线路还是非常有效的热交换器。
图3示出了中间传输元件17是并流式热交换器的实施例。唯一的区别是次级侧流量q2的方向,因此第三端口31和第三传感器45c的位置与第四端口35和第四传感器45d的位置交换。流量致动器9、13的控制与图1和图2相同。
图4示出了中间传输元件17再次是公共线路或水力分离器或水箱的实施例。然而,代替一组四个温度或压力传感器45a-d,仅在公共线路中安装一个双向流量计49,用于测量沿公共线路的流量q。流量控制模块39通过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51信号连接到流量计49,用于接收测量的公共线路流量。然后将公共线路流量q用作要被最小化的带符号的偏差值。在测量的公共线路流量q是带符号的偏差值的情况下,流量q1、q2的控制与图1至图3相同。
图5示出了与图4类似的实施例,其中,公共线路流量q不是由流量计测量的,而是由沿公共线路的压差确定的。因此,第一压力传感器50a在初级侧3的第一端口21和次级侧5的第三端口31之间位于中间传输元件17的第一T形端19处。流量控制模块39通过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52a信号连接到第一压力传感器50a,用于接收第一压力值p1。第二压力传感器50b在初级侧3的第二端口27和次级侧5的第四端口35之间位于中间传输元件17的第二T形端25处。流量控制模块39通过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52b信号连接到第二压力传感器50b,用于接收第二压力值p2。一旦压力差Δp=p1-p2由流量控制模块39确定并且校准实现零流量q,则其可以用作带符号的偏差值。在压差Δp为带符号的偏差值的情况下,流量q1、q2的控制与图1至图4相同。
图6示出了中间传输元件17再次是逆流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然而,代替一组四个温度或压力传感器45a-d,在初级侧3中安装第一流量计53a,用于测量初级侧流量q1,在次级侧5安装第二流量计53b,用于测量次级侧流量q2。流量控制模块39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55a、55b信号连接到流量计53a、53b,用于接收测量的流量q1、q2。流量控制模块39确定流量差值Δq=q1-q2,并使用流量差值Δq作为要被最小化的带符号的偏差值。在流量差Δq是带符号的偏差值的情况下,流量q1、q2的控制与图1至图5相同。
在图7至图9中,为了简单起见,未示出控制模块39、信号连接45a-d、51、52a、52b、55a、55b、和传感器45a-d、49、50a、50b、53a、53b,并且仅示出中间传输元件17为公共线路。应该理解的是,图1至图6中所示的任何实施例都适用于图7至图9中所示的任何液体循环系统拓扑结构。图7中所示的液体循环系统1的拓扑结构示出了在次级侧5中并联的多个两个负载元件11a、11b。这里,仅一个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驱动次级侧流量通过两个负载元件11。至少一个阀15a、15b与每个负载元件11a、11b相关联,用于限制通过相应负载元件11a、11b的次级侧流量。
图8中所示的系统拓扑结构包括多个两个并联的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a、13b,每个与负载元件11a、11b相关联。存在几种选择用于控制通过负载元件11a、11b的相应的次级侧流量。第一种选择是仅控制初级侧流量q1,如上面图1至图6所述。如果初级侧流量q1不受流量控制模块39的控制或者如果它已经达到最大值,则可以减小流过负载元件11a、11b的次级侧流量以避免向上的负公共线路流量。可以以不同方式执行通过相应负载元件11a、11b的次级侧流量的调整。一种选择是相对于当前次级侧流量同时减少相同的绝对量或相同的相对量。另一种选择是仅减少最高的次级侧流量,例如,仅减少速度可控的次级侧泵的最快运行一半。
图9中所示的系统拓扑结构包括多个两个并联的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a、9b,每个与源元件7a、7b相关联。还存在几种选择控制初级侧流量。第一种选择是仅控制次级侧流量q2,如上面图1至图6所述。如果次级侧流量q2不受流量控制模块39控制,或者如果它已经达到最小值,或者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高于正参考值(表明向下的正公共线路流量),则减少初级侧流量以将向下的正公共线路流量减少到最小。在带符号的偏差值低于负参考值(表明向上的负公共线路流量)的情况下,则增加初级侧流量以避免或减少向上的负公共线路流量。可以以不同方式执行通过源元件7a、7b的相应初级侧流量的调整。一种选择是相对于当前初级侧流量同时调整相同的绝对量或相同的相对量。另一种选择是运行尽可能多的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a、9b使相关的源元件11a、11b在能量消耗方面具有最小值,以及仅调整尽可能少的由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a、9b提供的初级侧流量。
图10示意性地解释了四个端口21、27、31、35至与中间传输元件17处的温度之间的关系。中间传输元件17可以是公共线路、水力分离器、水箱或逆流热交换器。液体循环系统1在这里是加热系统。就在输入到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馈送而言,第一端口21处的温度T1表示为Th,i。就输出中间传输元件17的冷返回而言,第二端口27处的温度T2表示为Tc,o。对于输出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馈送,第三端口31处的温度T3表示为Th,o。就输入到中间传输元件17的冷返回而言,第四端口35处的温度T4表示为Tc,i。以下关系适用:
ΔTh=Th,i-Th,o
ΔTc=Tc,o-Tc,i
ΔTi=Th,i-Tc,i
ΔTo=Th,o-Tc,o
ΔTa=Th,i-Tc,o
ΔTb=Th,o-Tc,i
ΔTa-ΔTi+ΔTb-ΔTo=0
ΔTa-ΔTh-ΔTb+ΔTc=0
ΔΔT=ΔTo-ΔTi=ΔTc-ΔTh=ΔTa-ΔTb
其中,ΔΔT=ΔT2-ΔT1可以是要被最小化的带符号的偏差值。它表明第一温差ΔT1可以是ΔTi、ΔTh或ΔTb,第二温差可以是ΔTo、ΔTc或ΔTa。
图11示出了控制液体循环系统1中的流量的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其中,可控的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和可控的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均受流量控制模块39控制。液体循环系统1可以通过借助于变速驱动器(VSD)或电动阀将初级侧流量q1和次级侧流量q2增加到初始流量来启动(步骤1101)。一旦液体循环系统1启动,通过流量控制模块39连续地或定期地确定和监测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以检查它是否近似为零(步骤1103),即在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之间的小区间中。如前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可以是温度差ΔΔT、压差ΔΔp、流量差Δq、压差Δp或测量的公共线路流量q。
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近似为零,则流量控制模块39保持初级侧流量q1和次级侧流量q2(步骤1105)。应当注意,初级侧流量q1和/或次级侧流量q2可能由于其他控制方案而改变。例如,次级侧5中的负载阀15的开口(指示次级侧5中的负载元件11的较高热功率需求)可以触发自动内部次级侧泵控制器以增加泵速。然而,连续地或定期地确定和监测的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可能受此影响,由此可以使流量控制模块39相应地调整初级侧流量q1和/或次级侧流量q2。
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不近似零(步骤1103),则检查它是否为负(步骤1107),即低于负参考值。如果是这种情况,则检查(步骤1109)初级侧流量q1是否低于预定的最大阈值qmax。例如,最大阈值qmax可以由速度可控的初级侧泵的最大速度、初级侧阀的最大开度或源元件7的最大流量要求确定。初级侧流量q1可以由流量计53a测量或者从初级侧泵的当前速度或当前功率消耗推导出。如果可以并且允许进一步增加初级侧流量q1,则增加初级侧流量q1(步骤1111)。流量控制模块39再次连续地或定期地确定和监测该调整对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的影响(步骤1103)。如果不能或不允许进一步增加初级侧流量q1,则减小次级侧流量q2(步骤1113)。同样,流量控制模块39连续地或定期地确定和监测该调整对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的影响(步骤1103)。
如果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不近似为零(步骤1103)并且为正,即高于正参考值(步骤1107),则检查初级侧流量q1是否高于预定的最小阈值qmin(步骤1115)。例如,最小阈值qmin可以由初级侧泵的最小速度、初级侧阀的最小开口或源元件7的最小流量要求确定。如果可以并且允许进一步减小初级侧流量q1,则减小初级侧流量q1(步骤1117)。流量控制模块39再次连续地或定期地确定和监测该调整对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的影响(步骤1103)。
其中,在上述描述中,提及的整体或元素具有已知的、明显的或可预见的等同物,这样的等同物被包括在本文中,就如同在此单独阐述的那样。为了确定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应参照权利要求书,应认为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包括了任何这种等同物。读者还将认识到,被描述为可选、优选、有利、方便等的本公开的整体或特征是可以选择的,它们并不限制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
上面的实施例被理解为本公开的说明性示例。应理解的是,关于任何一个实施例描述的任何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描述的其它特征组合使用,并且还可与任何其它实施例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或任意其它实施例的任意组合组合使用。虽然已示出并描述了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应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它修改、替换和替代方案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文描述的主题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改变,并且本申请意在涵盖本文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的任意改编或变型。
此外,"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此外,已参照上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个描述的特性或步骤还可与上面描述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特性或步骤组合使用。方法步骤可以按任意顺序或并行地应用,或者可组成另一方法步骤的一部分或更详细的版本。应该理解的是,在本文所批准的专利的范围内应该包含所有这些合理且适当的修改,它们都落在本领域的贡献的范围内。这些修改、替换和替代方案可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应从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法律等同范围中确定。
Claims (24)
1.一种流量控制模块(39),用于控制液体循环系统(1)中的流量,其中,所述液体循环系统(1)包括:
-初级侧(3),所述初级侧(3)具有与至少一个源元件(7)的输出(23)流体连接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至少一个源元件(7)的输入(29)流体连接的第二端口(27)和用于提供初级侧流量(q1)的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
-次级侧(5),所述次级侧(5)具有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11)的输入(33)流体连接的第三端口(31)、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元件(11)的输出(37)流体连接的第四端口(35)和提供次级侧流量(q2)的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以及
-中间传输元件(17),在初级侧(3)和次级侧(5)之间,其中,所述中间传输元件(17)与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7)、第三端口(31)和第四端口(35)流体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基于最小化与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相关的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通过连续或定期地以闭环方式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控制初级侧流量(q1)和/或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控制次级侧流量(q2),来调整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之间的差,其中,所述第一差值是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任意两个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是所述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另外两个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差值,其中,所述成组的四个变量包括流过第一端口(21)的流体的第一变量(T1,p1)、流过第二端口(27)的流体的第二变量(T2,p2)、流过第三端口(31)的流体的第三变量(T3,p3)和流过第四端口(35)的流体的第四变量(T4,p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第一变量(T1,p1)是流过第一端口(21)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所述第二变量(T2,p2)是流过第二端口(27)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所述第三变量(T3,p3)是流过第三端口(31)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以及所述第四变量(T4,p4)是流过第四端口(35)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是作为所述中间传输元件(17)的公共线路中的测量或确定的流量(q)与预定的公共线路参考流量之间的差,优选地是零公共线路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是作为所述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交换器中的流量差值(Δq)与预定参考热交换器流量差值之间的差,优选地是零热交换器流量差值。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在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之间,优选地基本为零,则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q1)。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低于负参考值,则增加初级侧流量(q1)。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低于负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q1)等于或高于预定的最大阈值(qmax),则保持初级侧流量(q1)。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低于负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q1)不能增加,则减小次级侧流量(q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高于正参考值,则减小初级侧流量(q1)。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被配置为: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高于正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q1)等于或低于预定的最小阈值(qmin),则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q1)。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集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中的一个中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中的一个中。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模块(39),其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39)集成在基于云的计算机系统和/或建筑管理系统(BMS)中。
14.一种控制液体循环系统(1)中的流量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循环系统(1)包括
-初级侧(3),所述初级侧(3)具有与至少一个源元件(7)的输出(23)流体连接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至少一个源元件(7)的输入(29)流体连接的第二端口(27)和用于提供初级侧流量(q1)的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
-次级侧(5),所述次级侧(5)具有与至少一个负载元件(11)的输入输出(33)流体连接的第三端口(31)、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元件(11)的输出(37)流体连接的第四端口(35)和提供次级侧流量(q2)的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以及
-中间传输元件(17),在初级侧(3)和次级侧(3)之间,其中,所述中间传输元件(17)与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7)、第三端口(31)和第四端口(35)流体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最小化与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相关的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通过连续或定期地以闭环方式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初级侧流量致动器(9)控制初级侧流量(q1)和/或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可控次级侧流量致动器(13)单元控制次级侧流量(q2),来调整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功率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之间的差,其中,所述第一差值是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任意两个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差,所述第二差值是所述成组的四个变量中的另外两个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差,其中,所述成组的四个变量包括流过第一端口(21)的流体的第一变量(T1,p1)、流过第二端口(27)的流体的第二变量(T2,p2)、流过第三端口(31)的流体的第三变量(T3,p3)和流过第四端口(35)的流体的第四变量(T4,p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变量(T1,p1)是流过第一端口(21)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所述第二变量(T2,p2)是流过第二端口(27)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所述第三变量(T3,p3)是流过第三端口(31)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以及所述第四变量(T4,p4)是流过第四端口(35)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是作为所述中间传输元件(17)的公共线路中的测量或确定的流量(q)与预定的公共线路参考流量之间的差,优选地是零公共线路流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是作为所述中间传输元件(17)的热交换器中的流量差值(Δq)与预定的参考热交换器流量差值之间的差,优选地是零热交换器流量差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在负参考值和正参考值之间,优选地基本为零,则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q1)。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低于负参考值,则增加初级侧流量(q1)。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低于负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q1)等于或高于预定的最大阈值(qmax),则保持初级侧流量(q1)。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低于负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q1)不能增加,则减小次级侧流量(q2)。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高于正参考值,则减小初级侧流量(q1)。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带符号的偏差值(ΔΔv)高于正参考值并且初级侧流量(q1)等于或低于预定的最小阈值(qmin),则保持当前的初级侧流量(q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8155861.0A EP3525060B1 (en) | 2018-02-08 | 2018-02-08 | Flow control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in a hydronic system |
EP18155861 | 2018-02-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4152A true CN110134152A (zh) | 2019-08-16 |
CN110134152B CN110134152B (zh) | 2022-06-14 |
Family
ID=6118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66252.7A Active CN110134152B (zh) | 2018-02-08 | 2019-01-24 | 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流量控制模块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9964B2 (zh) |
EP (1) | EP3525060B1 (zh) |
CN (1) | CN110134152B (zh) |
SG (1) | SG10201900562V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2100025670A1 (it) * | 2021-10-07 | 2023-04-07 | Accademia Europea Bolzano Eurac Res | Sistema di regolazione per un circuito termoidraulico e metodo di controllo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792A (ja) * | 1988-06-30 | 1990-01-18 | Motoyama Seisakusho:Kk | 熱交換器用温度調整装置 |
CN1520502A (zh) * | 2001-05-03 | 2004-08-11 | ����˹���ֵ¸��� | 用于控制从热交换器流出的输出流的温度并测量所产生的热量的方法和装置 |
US20060137360A1 (en) * | 2004-12-23 | 2006-06-29 | Nanocoolers, Inc. | Thermoelectric configuration employing thermal transfer fluid flow(s) with recuperator |
CN1910423A (zh) * | 2004-01-09 | 2007-02-07 | 丹福斯有限公司 | 多级热交换器装置 |
CN104215006A (zh) * | 2009-07-23 | 2014-12-17 | 西门子工业公司 | 按需流量泵送 |
CN104654448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 用于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这种传热系统 |
US9519297B1 (en) * | 2010-08-17 | 2016-12-13 | Vytautas K. Virskus | Dynamic differential energy control of hydronic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US9759457B1 (en) * | 2012-10-16 | 2017-09-12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Controls solution for primary-secondary chiller plant |
CN112082290A (zh) * | 2019-06-13 | 2020-12-15 |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 流量控制模块和用于控制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57801A (en) * | 1912-07-01 | 1918-02-26 | Walter S Burke | Means for utilizing electricity. |
US2559253A (en) * | 1946-03-08 | 1951-07-03 | Ralph A Lingen | Heating system controller |
US2560282A (en) * | 1947-03-24 | 1951-07-10 | Landis & Gyr Ag | Device for automatic regula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in buildings |
US3382917A (en) * | 1965-04-09 | 1968-05-14 | Comstock & Wescott | Heating system |
DE3227147C2 (de) * | 1982-07-21 | 1985-04-25 | Dietrich Dr.-Ing. 5216 Niederkassel Leven | Temperaturregelsystem für Zentralheizungen |
DE3328189A1 (de) * | 1982-08-28 | 1984-03-01 | Joh. Vaillant Gmbh U. Co, 5630 Remscheid | Verfahren zum optimieren der abhaengigkeit des wertes einer temperatur |
DE3328190A1 (de) * | 1982-08-28 | 1984-03-01 | Joh. Vaillant Gmbh U. Co, 5630 Remscheid | Verfahren zur bildung eines sollwertes einer regel- beziehungsweise steuereinrichtung fuer eine heizungsanlage |
DE3340351A1 (de) * | 1983-11-08 | 1985-05-23 | Claus 8176 Waakirchen Dreifke | Circulationsregelbares trennkreislauf-heizsystem |
EP0189614B1 (en) * | 1984-12-24 | 1989-03-15 |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 |
FR2634873B1 (fr) * | 1988-08-01 | 1990-10-12 | Cerco Semip | Dispositif et procede en vue de la regulation d'echanges thermiques |
US5138845A (en) * | 1991-04-09 | 1992-08-18 | Brdg-Tnd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process fluids |
US6299071B1 (en) * | 1999-06-19 | 2001-10-09 | Stadler Viega, Llc | Hydronic heating with continuous circulation |
US20080179416A1 (en) * | 2007-01-26 | 2008-07-31 | Johnson David E | Modulation control of a hydronic heating system |
JP5495499B2 (ja) * | 2008-02-27 | 2014-05-21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ーボ冷凍機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
US7848853B2 (en) * | 2008-05-13 | 2010-12-07 | Solarlogic,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ydronic systems having multiple sources and multiple loads |
US8774978B2 (en) | 2009-07-23 | 2014-07-08 | Siemens Industry,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chilled water plant system operation |
WO2011140369A1 (en) * | 2010-05-05 | 2011-11-10 | Greensleeves, LLC | Energy chassis and energy exchange device |
ES2459121T3 (es) * | 2011-10-27 | 2014-05-08 |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 Método para controlar una bomba de caudal variable montada en un sistema de calefacción |
EP2613097B2 (de) * | 2012-01-09 | 2020-11-18 | Grundfos Holding A/S | Heizgerät |
US20140008051A1 (en) * | 2012-07-06 | 2014-01-09 | Caterpillar Inc. | Cooling System Integration |
CA2928295A1 (en) * | 2015-04-30 | 2016-10-30 | Ronald H. Madeira | Heating system with high heat retention transfer fluid |
JP2016217657A (ja) * | 2015-05-22 | 2016-12-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式温度調節ユニット |
EP3156659B1 (de) * | 2015-10-12 | 2020-09-16 | Grundfos Holding A/S | Pumpenaggregat und hydraulisches system |
-
2018
- 2018-02-08 EP EP18155861.0A patent/EP3525060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2 SG SG10201900562VA patent/SG10201900562VA/en unknown
- 2019-01-24 CN CN201910066252.7A patent/CN11013415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2-07 US US16/269,918 patent/US1114996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792A (ja) * | 1988-06-30 | 1990-01-18 | Motoyama Seisakusho:Kk | 熱交換器用温度調整装置 |
CN1520502A (zh) * | 2001-05-03 | 2004-08-11 | ����˹���ֵ¸��� | 用于控制从热交换器流出的输出流的温度并测量所产生的热量的方法和装置 |
CN1910423A (zh) * | 2004-01-09 | 2007-02-07 | 丹福斯有限公司 | 多级热交换器装置 |
US20060137360A1 (en) * | 2004-12-23 | 2006-06-29 | Nanocoolers, Inc. | Thermoelectric configuration employing thermal transfer fluid flow(s) with recuperator |
CN104215006A (zh) * | 2009-07-23 | 2014-12-17 | 西门子工业公司 | 按需流量泵送 |
US9519297B1 (en) * | 2010-08-17 | 2016-12-13 | Vytautas K. Virskus | Dynamic differential energy control of hydronic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US9759457B1 (en) * | 2012-10-16 | 2017-09-12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Controls solution for primary-secondary chiller plant |
CN104654448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 用于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这种传热系统 |
CN112082290A (zh) * | 2019-06-13 | 2020-12-15 | 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 流量控制模块和用于控制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25060A1 (en) | 2019-08-14 |
CN110134152B (zh) | 2022-06-14 |
SG10201900562VA (en) | 2019-09-27 |
US11149964B2 (en) | 2021-10-19 |
EP3525060B1 (en) | 2021-04-21 |
US20190242593A1 (en) | 2019-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33842B (zh) | 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调节方法和用于该系统的配送装置 | |
TWI641786B (zh) | 藉由改造具有主控制器的建築物以改善冷卻系統運作效率的方法 | |
JP4786643B2 (ja) | 冷暖房装置 | |
JP5261170B2 (ja) | 熱負荷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熱源システム | |
CN102466303B (zh) | 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
JP4422572B2 (ja) | 冷温熱源機の冷温水制御方法 | |
CN105706006B (zh) | 用于诊断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正确功能的诊断方法 | |
JP2007532851A5 (zh) | ||
US20110054701A1 (en) | Energy sav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
CN112082290B (zh) | 流量控制模块和用于控制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方法 | |
WO2019062946A1 (zh) |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系统 | |
CN113439186B (zh) | 用于控制hvac系统中的阀的孔口的设备和方法 | |
US2007008493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a fan coil unit | |
CN110134152A (zh) | 控制液体循环系统中的流量的流量控制模块和方法 | |
US855618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oling loop | |
US9851727B2 (en) | Coordinated control of HVAC system using aggregated system demand | |
US11353234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WO2022070795A1 (ja) | バッテリ加熱機能を有する車載空調システム | |
US11454412B2 (en) | HVAC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220625027U (zh) | 一种温控系统 | |
JP4642402B2 (ja) | 空調設備の温度制御方式 | |
WO2022249576A1 (ja) | 熱管理分配制御システム | |
CN220624330U (zh) | 一种高精密温控系统 | |
JPH09287798A (ja) | 空調機ユニット及び該ユニットを組み込んだ空調システム | |
CN116817665A (zh) | 一种温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