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1619A - 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1619A
CN110121619A CN201880005248.3A CN201880005248A CN110121619A CN 110121619 A CN110121619 A CN 110121619A CN 201880005248 A CN201880005248 A CN 201880005248A CN 110121619 A CN110121619 A CN 110121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pipe
furnace
cooling tube
burne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5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田昌司
滨崎慎也
松尾启介
小山智规
龟山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2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1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5/00Disposition of burn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to one another; Mounting of burners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5/02Structural details of moun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pulverulent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72Safety devices, e.g. operative in case of failure of gas supply
    • F23D14/78Cooling burner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14/00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7/00Supplying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other than air, to the fire, e.g. oxygen, steam
    • F23L7/007Supplying oxygen or oxygen-enriched air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设置向气化炉的燃烧炉等供给燃料及氧化剂的燃烧器的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燃烧器(2)具备:空气供给管(8),向燃烧炉(1)内供给空气;冷却管(6),以包围供给管(5)的方式设置;及闭合凸缘(7),固定有空气供给管(8)及冷却管(6),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冷却管(6)的炉内侧的前端部配置成比供给管(5)的前端部更靠炉内侧突出伸长长度(L1)。

Description

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燃烧炉的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将含碳燃料气化的气化装置的气化炉(燃烧炉)为大于1500℃的高温,作为使用于该气化炉的燃烧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以往技术中记载的燃烧器。
专利文献1的以往技术中,以其前端位于炉内的状态设置。在燃烧器供给管的周围卷绕有燃烧器冷却水管。公开有如下结构,即该燃烧器冷却水管以与燃烧器供给管的周围相接的状态设置,且从燃烧器供给管的前端设置到炉外侧。该燃烧器冷却水管在内部流通冷却水,来冷却燃烧器供给管。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682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这种燃烧器中,由于燃烧器供给管的前端向炉内的突出量成为决定基于燃烧器的炉内的燃烧状态的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高精度地管理。并且,从由形成在炉内的火焰引起的燃烧热保护燃烧器供给管,因此在燃烧器冷却管内流动冷却水。燃烧器供给管及燃烧器冷却水管的位置关系对相对于燃烧器供给管的冷却性能等带来较大影响。另外,在燃烧器的炉内侧前端附近,为了使燃烧器冷却管受到由从燃烧器喷出的微煤粉等引起的磨损的影响的同时确保冷却性能,燃烧器供给管及燃烧器冷却水管的配置需要高精度的设置。
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分别设置燃烧器供给管及燃烧器冷却水管,因此在燃烧炉安装燃烧器供给管及燃烧器冷却水管时,在现场需要进行燃烧器供给管与燃烧器冷却水管的高精度的对位,从而存在在现场中的安装工序上需要较多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其能够提高设置向气化炉的燃烧炉等供给燃料及氧化剂的燃烧器的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采用如下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具备:氧化剂供给管,向炉内供给氧化剂;燃料供给管,配置在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内的同轴线上,并供给燃料及氧化剂;冷却管,设置成包围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凸缘,固定有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
上述结构中,在凸缘固定有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因此仅通过在炉壁固定凸缘就能够在气化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并且,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固定于凸缘,因此能够以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上的状态下进行运输。由此,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上的场所和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设置在气化炉的燃烧炉等上的场所能够设成不同的场所。因此,例如,在工厂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固定于凸缘时,在气化炉的燃烧炉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的现场中,仅通过在炉壁固定凸缘,就能够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以所期望的相对位置设置在气化炉。由此,能够减少调整现场中的氧化剂供给管与冷却管的相对位置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在气化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
并且,由于凸缘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因此更换氧化剂供给管或冷却管时,从炉壁能够简单地拆卸凸缘,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更换。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中,所述冷却管的所述炉内侧的前端部可以位于比所述氧化剂供给管的所述炉内侧的前端部靠所述炉内侧规定长度处。
上述结构中,冷却管的前端部位于比氧化剂供给管的前端部更靠炉内侧规定长度处。即使为在氧化剂供给管与冷却管的相对定位上要求高精度的燃烧器,将氧化剂供给管与冷却管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上的场所和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设置在气化炉的燃烧炉等上的场所也能够设成不同的场所。因此,例如,在工厂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固定于凸缘时,在气化炉的燃烧炉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的现场中,能够更提高作业性。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气化炉具备上述燃烧器。在这种气化炉中,能够提高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并且,能够轻松地更换氧化剂供给管或冷却管。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的安装方法,该燃烧器具备:氧化剂供给管,向炉内供给氧化剂;氧化剂燃料供给管,配置在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内的同轴线上,并供给燃料及氧化剂;冷却管,设置成包围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凸缘,固定有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该燃烧器的安装方法具有:供给管固定工序,在所述凸缘固定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冷却管固定工序,在所述凸缘固定所述冷却管,及凸缘固定工序,在所述供给管固定工序及所述冷却管固定工序之后,将所述凸缘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炉壁,通过所述凸缘固定工序对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向所述炉内突出的位置进行管理。
上述结构中,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固定于凸缘,因此仅通过将凸缘固定于炉壁就能够在气化炉的燃烧炉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并且,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固定于凸缘之后,将凸缘固定于炉壁,因此能够以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上的状态下进行运输。因此,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上的场所和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设置在气化炉的场所无需设为相同场所,能够设为不同的场所,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场所变得无需在气化炉附近。由此,能够提高在气化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
并且,由于凸缘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因此更换氧化剂供给管或冷却管时,从炉壁能够简单地拆卸凸缘,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更换。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的安装方法具有运输工序,运输固定有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的所述凸缘,在工厂进行所述供给管固定工序及所述冷却管固定工序,可以在所述运输工序之后,在具有所述炉壁的燃烧炉设置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的现场进行所述凸缘固定工序。
上述结构中,在工厂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固定于凸缘,且以固定的状态进行运输,因此在气化炉的燃烧炉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的现场中,仅通过在炉壁固定凸缘,就能够将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以所期望的相对位置设置在气化炉。因此,能够减少调整现场中的氧化剂供给管与冷却管的相对位置的作业,能够适当地提高在气化炉设置氧化剂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设置向气化炉的燃烧炉等供给燃料及氧化剂的燃烧器的供给管及冷却管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燃烧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化炉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设置在图3所示的煤炭气化炉(气化炉)30等。
煤炭气化炉30沿铅垂方向延伸而形成,向铅垂方向的下方侧供给微煤粉及氧,通过局部燃烧而气化的生成气体从铅垂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流通。煤炭气化炉30具有压力容器110及设置于压力容器110的内部的气化炉壁(炉壁)111。而且,煤炭气化炉30在压力容器110与气化炉壁111之间的空间形成环形部115。并且,煤炭气化炉30在气化炉壁111的内部的空间内从铅垂方向的下方侧(即,生成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形成有燃烧室部116、扩压器部117及气缸部118。
压力容器110形成为内部成为中空空间的筒形状,在上端部形成有气体排出口121的一方面,在下端部(底部)形成有渣斗122。气化炉壁111形成为内部成为中空空间的筒形状,其壁面设置成与压力容器110的内表面对置。本实施方式中,压力容器110为圆筒形状,且气化炉壁111的扩压器部117也形成为圆筒形状。而且,气化炉壁111通过未图示的支承部件与压力容器110的内表面连结。
气化炉壁111将压力容器110的内部分离成内部空间154与外部空间156。虽然在后面进行叙述,气化炉壁111的横截面形状被设成在燃烧室部116与气缸部118之间的扩压器部117发生变化的形状。气化炉壁111的成为铅垂上方侧的其上端部与压力容器110的气体排出口121连接,且成为铅垂下方侧的其下端部与压力容器110的底部隔开间隔而设置。而且,在形成于压力容器110的底部的渣斗122中积存有贮留水,通过气化炉壁111的下端部浸渍于贮留水中,密封气化炉壁111的内外。在气化炉壁111插入有燃烧器126、127,且在内部空间154配置有合成气冷却器102。对气化炉壁111的结构进行后述。
环形部115为形成在压力容器110的内侧与气化炉壁111的外侧的空间即外部空间156,作为由空气分离设备42分离的惰性气体的氮气通过未图示的氮气供给管供给。因此,环形部115成为充满氮气的空间。另外,在该环形部115的铅垂方向的上部附近设置有用于使得气化炉101内成为均压的未图示的炉内均压管。炉内均压管连通气化炉壁111的内外而设置,且以使气化炉壁111的内部(燃烧室部116、扩压器部117及气缸部118)与外部(环形部115)的压力差成为规定压力以内的方式进行大致均压。
燃烧室部116成为燃烧微煤粉及炭与空气的一部分的空间,在燃烧室部116中的气化炉壁111配置有由多个燃烧器126构成的燃烧装置。在燃烧室部116燃烧微煤粉及炭的一部分而生成的高温燃烧气体通过扩压器部117流入气缸部118。
气缸部118成为维持成气化反应所需的高温状态且向来自燃烧室部116的燃烧气体供给微煤粉并进行一部分燃烧,将微煤粉分解成挥发成分(一氧化碳、氢、低级烃等)且进行气化而生成生成气体的空间,在气缸部118中的气化炉壁111配置有由多个燃烧器127构成的燃烧装置。
合成气冷却器102设置在气化炉壁111的内部,并且设置在气缸部118的燃烧器127的铅垂方向的上方侧。合成气冷却器102为热交换器,从气化炉壁111的铅垂方向的下方侧(生成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依次配置有蒸发器(evaporator)131、过热器(Superheater)132、节媒器(economizer)134。该些合成气冷却器102通过与在气缸部118中生成的生成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生成气体。并且,蒸发器(evaporator)131、过热器(Superheater)132、节媒器(economizer)134并不限定于图中记载的其数量。
其中,对气化炉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煤炭气化炉30中,通过气缸部118的燃烧器127投入氮气和微煤粉而被点火,并且通过燃烧室部116的燃烧器126投入微煤粉及炭和压缩空气(氧)而被点火。由此,燃烧室部116中通过微煤粉与炭的燃烧产生高温燃烧气体。并且,燃烧室部116中,通过微煤粉与炭的燃烧在高温气体中生成熔融炉渣,该熔融炉渣附着于气化炉壁111,并且落到炉底,最终向渣斗122内的贮水排出。而且,在燃烧室部116产生的高温燃烧气体通过扩压器部117上升到气缸部118。该气缸部118中,维持成气化反应所需的高温状态,微煤粉与高温燃烧气体混合,在高温还原氛围下使微煤粉的一部分燃烧并进行气化反应,而生成生成气体。进行气化的生成气体从铅垂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流通。
接着,利用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2周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烧器2例如应用于设置在煤炭气化炉30的燃烧室部116或气缸部118等的燃烧炉中的气化炉壁111上的燃烧器126或燃烧器127(参考图3)等。
如图3所示,煤炭气化炉30利用氧化剂对将被未图示的煤炭粉碎机微粉化的微煤粉或炭(煤炭的未反应成分与灰分)进行部分燃烧而获得生成气体(可燃性气体)。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氧化剂使用空气。燃烧炉1通过燃烧微煤粉或炭而生成燃烧热,供给位于下游侧的气缸部118中的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或用于熔融炉渣的热量。
如上述,燃烧器2在燃烧炉1周围设置有多个,在图1及图2中示出其中1个燃烧器2。燃烧器2插通于形成在气化炉壁111(参考图3)上的开口部3。气化炉壁111具备沿铅垂上下方向延伸并平行地设置的多个炉壁管4(图1中图示有其中的1根)。设成在炉壁管4内流动有冷却水。形成于气化炉壁111的开口部3通过使炉壁管4的一部分向炉外侧(图1中为右侧)且向侧方弯曲而形成。
燃烧器2具备:供给管5,从炉外遍及炉内配置;冷却管6,卷绕在其供给管5的周围;及闭合凸缘(凸缘)7,固定有供给管5及冷却管6。
供给管5具有:空气供给管(氧化剂供给管)8,构成供给管5的外径;及圆环板状的供给管凸缘部10,从空气供给管8的炉外侧端部的外周面向与该外周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空气供给管8的内部设置有向与空气供给管8相同方向延伸,且将长边方向的轴中心作为共同的燃料供给管9。设成燃料供给管9的炉内侧的前端以比空气供给管8的炉内侧前端从炉内侧更后退的方式位于炉外侧,在燃料供给管9内,微煤粉或炭作为燃料与传送用一次空气一同通过未图示的燃料气体供给管流通。并且,设成燃料供给管9的外面与空气供给管8的内表面以分离的方式配置,在燃料供给管9的外面与空气供给管8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流通有空气(二次空气)。在供给管凸缘部10形成有后述的炉外管凸缘部13和用于通过螺栓(省略图示)固定的螺栓插通孔11。设成通过从供给管5供给的燃料及空气在炉内形成火焰。
空气供给管8的炉外侧的端部与配置在炉外的炉外管12连接。炉外管12的外径设为稍微小于空气供给管8的内径的直径,通过炉外管12的端部插入于空气供给管8,空气供给管8与炉外管12连接。在炉外管12的外周面设置有沿与该外周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环板状的炉外管凸缘部13。炉外管12与炉外管凸缘部13的固定部位A1通过焊接而固定。在炉外管凸缘部13形成有供给管凸缘部10和用于通过螺栓(省略图示)固定的螺栓插通孔14。
冷却管6设成在内部流通有冷却水(冷却介质),且具有第1冷却管15及位于比第1冷却管15更靠炉外侧方向的第2冷却管16。第1冷却管15配置成以与供给管5(空气供给管8)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将供给管5包围成螺旋状。第1冷却管15的炉内侧的前端部配置成比供给管5的前端部向炉内侧仅突出伸长长度L1(参考图1)。如后述,通过闭合凸缘7将燃烧器2安装于固定在密封箱20上的固定部件22之后,第2冷却管16通过焊接连接于第1冷却管15的上游端及下游端而连续连接。即,第1冷却管15与第2冷却管16成为一连串连续的冷却管6。就耐蚀性及承受由重复的热应力引起的热疲劳的观点而言,冷却管6例如由Ni基合金或含Ni合金(INCONEL625等)形成。
如图2所示,闭合凸缘7为圆环板状部件,且在大致中心部分形成有用于插通供给管5的供给管插通孔17。就耐热性和耐蚀性而言,闭合凸缘7例如由不锈钢(SUS316L等)形成。并且,在供给管插通孔17的外周侧例如沿纸面上下形成有2个用于插通冷却管6的冷却管插通孔18。并且,在比冷却管插通孔18更靠外周侧以沿外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16个)螺栓插通孔19。该螺栓插通孔19为后述的用于固定在密封箱20上固定的固定部件22及闭合凸缘7的孔。
在炉外侧以覆盖通过炉壁管4形成的开口部3的方式设有密封箱20。密封箱20例如设为不锈钢制。在密封箱20内填充有耐火材料21。作为耐火材料21例如适当地使用氧化铝或二氧化硅。通过这些密封箱20及耐火材料21能够维持被加压的炉内的压力,并且能够尽可能防止从燃烧器2与开口部3的间隙向炉外漏出的辐射或炉渣进一步向外部漏出。
在密封箱20的炉外侧的表面设有连接密封箱20与闭合凸缘7的固定部件22。固定部件22具有:圆筒部23,焊接固定于设置在密封箱20的炉外侧的表面的固定部位A2上并向炉外侧方向延伸,及固定部件凸缘部24,从圆筒部23的炉外侧端部向密封箱20的炉外侧的表面延伸。在固定部件凸缘部24形成有用于与闭合凸缘7固定的螺栓插通孔25。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燃烧器2的固定形态进行说明。
燃烧器2以闭合凸缘7为基准固定各部位。闭合凸缘7与供给管5的固定部位A3被焊接固定。即,在供给管5(空气供给管8)插通到形成于闭合凸缘7的供给管插通孔17的状态下,闭合凸缘7与供给管5的外面被焊接固定。闭合凸缘7与冷却管6的固定部位A4被焊接固定。即,在冷却管6插通到形成于闭合凸缘7的冷却管插通孔18的状态下,闭合凸缘7与冷却管6(第1冷却管15)的外面被焊接固定。如此,闭合凸缘7与供给管5及冷却管6通过焊接固定而固定,从而成为一体的结构。即,供给管5的炉内侧前端位置与冷却管6(第1冷却管15)的炉内侧前端部的位置相对于闭合凸缘7而固定。
闭合凸缘7与固定部件22通过螺栓(省略图示)能够装卸地固定。具体而言,在形成于闭合凸缘7的螺栓插通孔19与形成于固定部件凸缘部24的螺栓插通孔25重叠的状态下,通过插通两个插通孔19、25的螺栓(省略图示)而紧固固定。并且,供给管5与炉外管12通过螺栓(省略图示)能够装卸地固定。具体而言,在形成于供给管凸缘部10的螺栓插通孔11与形成于炉外管凸缘部13的螺栓插通孔14重叠的状态下,通过插通两个插通孔11、14的螺栓(省略图示)而紧固固定。
如下使用基于上述结构的燃烧器2。
在供给管5的炉内侧前端部中,从未图示的供给源供给的燃料及一次空气从燃料供给管9喷出,且二次空气从空气供给管8喷出。从供给管5的炉内侧前端喷出的燃料及空气在炉内被投入到已形成的燃料区域,并维持所期望的燃烧状态。另一方面,从形成在炉内的火焰引起的燃烧辐射热保护供给管5,因此在冷却管6内流动冷却水,而冷却供给管5的炉内侧突出部。从未图示的冷却水源供给冷却水,且在冷却管6内流通之后向外部流出。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燃烧器2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厂进行在闭合凸缘7且在固定部位A3、A4焊接固定供给管5(空气供给管8)及冷却管6的工序(供给管固定工序及冷却管固定工序)。详细而言,在工厂进行使供给管5及冷却管6位于闭合凸缘7而进行管理并固定的工序,以便第1冷却管15的炉内侧的前端部比供给管5(空气供给管8)的前端部更靠炉内侧突出规定伸长长度L1(参考图1)。之后,通过规定运输机构将固定有供给管5及冷却管6的闭合凸缘7运输到设置有燃烧炉1的现场(运输工序)。现场中,通过螺栓固定闭合凸缘7与固定部件22,进一步螺栓固定供给管5与炉外管12,从而在燃烧炉1设置供给管5及冷却管6(凸缘固定工序)。
之后,在第1冷却管15的上游端及下游端焊接固定第2冷却管16而连接,从而冷却管6连续地连接。
并且,在供给管5中,在空气供给管8的内部设置有向与空气供给管8相同方向延伸,且将长边方向的轴中心作为共同的燃料供给管9。燃料供给管9的炉内侧的前端以位于比空气供给管8的炉内侧前端从炉内侧后退规定长度处的方式安装而固定。此时,空气供给管8在闭合凸缘7管理位置而固定,因此,比以往更容易实施燃料供给管9的与空气供给管8的对位和设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发挥如下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供给管5及冷却管6固定于闭合凸缘7,因此仅通过将闭合凸缘7安装并固定于在气化炉壁111(参考图3)的密封箱20上固定的固定部件22,就能够在燃烧炉1设置供给管5及冷却管6。并且,供给管5及冷却管6固定于闭合凸缘7,因此能够以将供给管5及冷却管6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上的状态下进行运输。由此,将供给管5及冷却管6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而固定的场所和将供给管5及冷却管6设置在燃烧炉1上的场所能够设成不同的场所。
本实施方式中,将冷却管6的炉内侧的前端部以比供给管5(空气供给管8)的前端部更向炉内侧突出规定伸长长度L1(参考图1)的方式配置而进行相对于供给管5的冷却。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加长伸长长度L1,能够提高供给管5的冷却效果,但若变得过长,则从燃料供给管9喷出的燃料(微煤粉或炭)与冷却管6的突出部分碰撞,且在该突出部分中引起粉粒磨损,而有可能损伤突出部分。因此,冷却管6的突出部分的伸长长度L1以防止粉粒磨损且得到冷却效果的方式需要高精度地管理安装位置并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厂进行在闭合凸缘7且在固定部位A3、A4焊接固定供给管5(空气供给管8)及冷却管6的工序。即,在工厂进行要求高精度的将冷却管6的突出部分的伸长长度L1调整为所期望的长度的工序。而且,在维持该所期望的伸长长度L1的状态下运输到设置有燃烧炉1的现场。因此,在将供给管5及冷却管6设置于燃烧炉1的现场中,仅通过将闭合凸缘7固定于固定部件22,就能够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将供给管5及冷却管6设置于燃烧炉1。由此,能够减少将现场中的冷却管6的突出部分的伸长长度L1调整为所期望的长度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在燃烧炉1设置供给管5及冷却管6时的作业性。
并且,闭合凸缘7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气化炉壁111,因此通过维护等更换供给管5或冷却管6时,从气化炉壁111能够简单地拆卸能够装卸的闭合凸缘7,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更换。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管6的炉内侧的前端部以比供给管5的前端部更靠炉内侧突出伸长长度L1的方式配置,但考虑供给管的耐热性及冷却效果,可将冷却管6的炉内侧的前端部以不向炉内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在供给管5的前端部附近。
符号说明
1-燃烧炉,2-燃烧器,5-供给管,6-冷却管,7-闭合凸缘(凸缘),8-空气供给管(氧化剂供给管),9-燃料供给管,10-供给管凸缘部,12-炉外管,13-炉外管凸缘部,15-第1冷却管,16-第2冷却管,20-密封箱,22-固定部件,24-固定部件凸缘部,30-煤炭气化炉(气化炉),L1-伸长长度。

Claims (5)

1.一种燃烧器,其具备:
氧化剂供给管,向炉内供给氧化剂;
燃料供给管,配置在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内的同轴线上,并供给燃料及氧化剂;
冷却管,设置成包围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
凸缘,固定有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中,
所述冷却管的所述炉内侧的前端部位于比所述氧化剂供给管的所述炉内侧的前端部靠所述炉内侧规定长度处。
3.一种气化炉,其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器。
4.一种燃烧器的安装方法,该燃烧器具备:
氧化剂供给管,向炉内供给氧化剂;
燃料供给管,配置在所述供给管内的同轴线上,并供给燃料及氧化剂;
冷却管,设置成包围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
凸缘,固定有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并且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炉壁,该燃烧器的安装方法具有:
供给管固定工序,在所述凸缘固定所述氧化剂供给管;
冷却管固定工序,在所述凸缘固定所述冷却管;及
凸缘固定工序,在所述供给管固定工序及所述冷却管固定工序之后,将所述凸缘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炉壁,
通过所述凸缘固定工序对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向所述炉内突出的位置进行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的安装方法,其具有运输工序,运输固定有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的所述凸缘,
在工厂进行所述供给管固定工序及所述冷却管固定工序,
在所述运输工序之后,在具有所述炉壁的燃烧炉设置所述氧化剂供给管及所述冷却管的现场进行所述凸缘固定工序。
CN201880005248.3A 2017-02-15 2018-02-08 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01216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6206A JP6847700B2 (ja) 2017-02-15 2017-02-15 バーナ及びバーナを備えたガス化炉並びにバーナの取付方法
JP2017-026206 2017-02-15
PCT/JP2018/004312 WO2018150991A1 (ja) 2017-02-15 2018-02-08 バーナ及びバーナを備えたガス化炉並びにバーナの取付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1619A true CN110121619A (zh) 2019-08-13

Family

ID=63170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5248.3A Pending CN110121619A (zh) 2017-02-15 2018-02-08 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15334A1 (zh)
JP (1) JP6847700B2 (zh)
CN (1) CN110121619A (zh)
WO (1) WO20181509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6163B2 (ja) 2019-09-13 2023-07-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流路構造及びバーナー
EP4310394A1 (en) * 2022-07-21 2024-01-24 L'air Liquide, Société Anonyme Pour L'É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édés Georges Claude Burner arrangement for synthesis gas produc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13252A (ja) * 1995-01-23 1998-12-15 テキサコ・デベロップメン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後退した先端及びガスブラストをもつ改良された部分酸化処理バーナ
JPH1151334A (ja) * 1997-07-29 1999-02-26 Chikyu Kankyo Sangyo Gijutsu Kenkyu Kiko ガスバーナ
JP2009186173A (ja) * 2008-02-07 2009-08-20 General Electric Co <Ge> ガス化フィードインジェクタ及びその鋳造表面の改質方法
CN201628248U (zh) * 2010-08-18 2010-11-10 上海神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分体式油枪
US20120132725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uel injector having tip cooling
CN103210255A (zh) * 2011-03-31 2013-07-1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烧器、具备该燃烧器的气化炉等反应炉及具备该反应炉的发电设备
US20140157666A1 (en) * 2010-08-11 2014-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inj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3194A (en) * 1987-03-13 1988-05-10 Texaco Inc. Cooling system for gasifier burner operating in a high pressure environment
JP3715851B2 (ja) * 1999-11-09 2005-11-1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アーク炉用廃プラスチックの吹き込み方法及び廃プラスチック燃焼バーナ
JP4526177B2 (ja) * 2000-11-01 2010-08-18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ガラス溶解炉のバーナー設置構造
JP2003042415A (ja) * 2001-07-31 2003-02-13 Asahi Techno Glass Corp バーナ冷却装置
JP3627217B2 (ja) * 2002-01-18 2005-03-09 ケービーエンテク株式会社 ブラウンガス燃焼用バーナー
US9574770B2 (en) * 2012-04-17 2017-02-21 Alter Nrg Corp. Start-up torch
JP5968247B2 (ja) * 2013-02-08 2016-08-1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ーナおよび燃焼炉ならびにバーナ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バーナの補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13252A (ja) * 1995-01-23 1998-12-15 テキサコ・デベロップメン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後退した先端及びガスブラストをもつ改良された部分酸化処理バーナ
JPH1151334A (ja) * 1997-07-29 1999-02-26 Chikyu Kankyo Sangyo Gijutsu Kenkyu Kiko ガスバーナ
JP2009186173A (ja) * 2008-02-07 2009-08-20 General Electric Co <Ge> ガス化フィードインジェクタ及びその鋳造表面の改質方法
US20140157666A1 (en) * 2010-08-11 2014-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inj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N201628248U (zh) * 2010-08-18 2010-11-10 上海神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分体式油枪
US20120132725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uel injector having tip cooling
CN103210255A (zh) * 2011-03-31 2013-07-1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烧器、具备该燃烧器的气化炉等反应炉及具备该反应炉的发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2248A (ja) 2018-08-23
US20210215334A1 (en) 2021-07-15
WO2018150991A1 (ja) 2018-08-23
JP6847700B2 (ja) 202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7665B2 (en) Slag-melting burner apparatus
WO2017141798A1 (ja) ガス化炉壁、これを有する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及びガス化炉壁の製造方法
CN110121619A (zh) 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气化炉以及燃烧器的安装方法
JP5493782B2 (ja) 多燃料用バーナ装置
AU20122038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gasification reactor
JP5968247B2 (ja) バーナおよび燃焼炉ならびにバーナ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バーナの補修方法
US10767858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burner of a gasification reactor
CN209165404U (zh) 一种烧嘴头和包含烧嘴头的长明灯烧嘴
JP5425543B2 (ja) バーナ
US20170254534A1 (en) Compact burner for an entrained-flow gasifier having no liquid cooling
JP7399613B2 (ja) 冷却壁、ガス化炉、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及び冷却壁の製造方法
JP6902898B2 (ja) バーナ
JP3223485U (ja) バー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ガス化炉
KR101915640B1 (ko) 수냉 내화벽과 수냉걸이를 구비한 연소로
CN107216918B (zh) 煤气发生炉
JP2022059348A (ja) スラグ溶融バーナ装置、ガス化炉及び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並びにスラグ溶融バーナ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0112310A (ja) バーナ、バーナシステム、ガス化炉設備、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及びバーナ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1117636A (ja) スパットバーナ
JP2003336809A (ja) 高温反応装置用バ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