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5247A -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5247A
CN110115247A CN201910568521.XA CN201910568521A CN110115247A CN 110115247 A CN110115247 A CN 110115247A CN 201910568521 A CN201910568521 A CN 201910568521A CN 110115247 A CN110115247 A CN 110115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
ranging region
ranging
region
ch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85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5247B (zh
Inventor
倪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oo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oo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oo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oo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85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5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5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5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2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B中进行饲养,所述散养区域B与散养区域A采用统一供水;然后对场地A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当散养区域B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B进行整理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从而循环养殖。

Description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如鸡、鸭、鹅等,也有其他科的鸟类如火鸡、鸽、鹌鹑和各种鸣禽的。
现代农业中家禽的大规模养殖方式分为圈养和散养,一般采用圈养的方式进行饲养,其效率高,产量大。前期准备时,家禽出栏之后,需要及时清理栏舍内的粪便,还要进行地面与墙壁的清洗工作,使饲养环境更加干净。待栏舍清洁、干燥之后,需要用石灰水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保证栏舍干净与整洁。消毒之后需要空置15d左右,确保栏舍内残留的消毒药剂不会对家禽的健康造成影响。如果上一批家禽出现了传染病,还需要用福尔马林等具有强杀菌效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味道散尽之后才可以进雏。在禽雏进入饲养场所之后,需要将禽雏箱一同放入其中,2h左右之后,两者的温度基本持平,再将禽雏放出,减少因为温度骤然变化所造成的问题。禽雏进入鸡舍之后3h左右,可以为其提供适当的水分,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糖分、维生素,水温要适宜,并保证水源干净。饮水之后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饲料,前3d左右可以为其提供湿食,利于其消化,但是需要保证湿度适宜,并且要在喂食之前配置饲料,防止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变质现象。
对于家禽的饲养工作来讲,要想保证其健康生长,就需要保证饲料的实际配比合理。首先是需要保证饲料成分明确、干净卫生,并且没有不良的添加剂,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让家禽食用这些饲料。在实际喂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营养的均衡性,特别是在产蛋期间,一定要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在饲料中加入钙等家禽需求量较大的元素。
在实际饮水的过程中,如果水质情况并不是非常好,对家禽的健康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使家禽出现疾病。在育雏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饮水的安全与健康,则可能会直接造成禽雏死亡,而这一情况就会使饲养人员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重视相关问题,为家禽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进行更换,杜绝饮水不足或者是不卫生等,减少额外支出。
在家禽的实际饲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卫生,如果一些器具在卫生方面不达标,就非常容易造成病菌扩散,对于家禽的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使用饲养器具之后必须进行消毒,经过消毒之后才能继续使用。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饮水设备与喂食设备的清洗,并且保证饲养室地面绝对的干燥与整洁,避免因为细菌的繁殖而使家禽染上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后果。养殖场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消毒计划并落实到位,降低出现污染的可能性。在养殖室入口处需要设置相应的消毒池,养殖人员或车辆进入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消毒。
上述为圈养的禽类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家禽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同时不满足于大规模圈养的家禽的肉质口感,故市场上关于散养的生态家禽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散养禽类会对散养场地的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坏。作为山区经济的重要形式,林下养殖禽类已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抓手。散养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林下土壤,特别是对天然林地的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在山区天然林地,特别是在一些水源涵养区,其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和生态阈值均有上限,无法承载长时间大规模禽类养殖。但减少养殖量,则会导致养殖成本较高,单个成熟的家禽单价较高,效益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
S2.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S3.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
S4.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B中进行饲养,所述散养区域B与散养区域A采用统一供水;
S5.然后对场地A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S6.当散养区域B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B进行整理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从而循环养殖。
首先选好合适的散养区域,并整理该区域,搭设好所需的所有设施。因为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禽类散养,故在规划中完整的对正片区域进行改造,不仅包括养殖所需设施,还包括公路、排水、运输、废弃物处理、天气预警设施等,均需要在设计之初进行布置,以便整个养殖基地可稳定持续的运行,并保证禽类的生产效率。
培育好后的雏禽会被转移至室外的散养区域内,整个场地设置至少两个散养区域,且为循环交替使用。因为确定其中某一块或多块散养区域为该批次雏禽的散养区域时,根据每块散养区域的最大承载养殖量进行布置,将该批次的雏禽均匀分布在散养区域内,并记录每个散养区域内的养殖批数,可在每批达到育成期前两到三周时转移至室外的雏禽身上设有标记物,以记录该雏禽的大致年龄和批次,以便管理对应的散养区域。
因为每个散养区域内连续散养禽类的周期是1-4代,但结合实际操作时,每个农场会根据自身的体量和对应的散养区域大小和数量,来决定每批次雏禽的间隔时间和数量。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
S2.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S3.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1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
S4.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A2中进行饲养,然后对场地A1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S5.当散养区域A2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3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A2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S6.按照上述方式以散养区域An作为散养区域进行禽类散养,同时对散养区域An-1进行整理,当散养区域An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1中,从而循环散养;其中n≤4。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的散养区域A1、A2、、、An-1、An均采用统一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如下:
(1.1)首先进行场地选择,选择多山坡场地作为散养区域,并进行场地整理和规划;
(1.2)规划中整个养殖场包括散养区域、孵化区域和大棚,所述大棚设置在散养区域内,所述散养区域内设有供水设备、投料设备和监控设备;
(1.3)然后根据规划进行施工,在对应的场地中将单个山坡的山麓底部设置围栏,围栏内为一个散养区域;
(1.4)选择至少两个相邻的散养区域作为一个大区,在单个大区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该大区内每个散养区域均连通的大棚和供水井,所述供水井与每个散养区域内的供水设备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将达到育成期的雏禽转移至一个或多个指定的散养区域中,并转移在该大区中的大棚内;
(3.2)根据外部温度将大棚与对应的散养区域连通,并在大棚内设有投料设备;
(3.3)通过将饲养过程中收集的禽类粪便用于养殖蝇蛆并将蝇蛆掺入饲料中混合后投入投料设备进行喂养,严控病虫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2)中,若室外温度在30°以上,则在转移后的1-3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30-21℃,则在转移后的4-6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20-10℃,则在转移后的8-10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低于10℃,则在转移后的12-15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偶数时,同时在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所述大区内为奇数个散养区域时,同时在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的散养区域内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然后将雏禽转移至未使用的个散养区域内进行养殖,并增加每个散养区域内的雏禽数量使得同批次雏禽总量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禽类为鸡。
进一步的,所述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3的倍数时,同时在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剩余散养区域内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当鱼肉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3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个的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设备为太阳能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养殖方法相较于现有的较为粗放的家禽散养方式,不仅通过转换场地循环养殖的方式以降低对土地的破坏,以求长时间稳定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家禽养殖,而且通过严格控制养殖区域的轮换,以降低养殖成本,从而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现代肉鸡的大规模养殖均采用圈养的方式,在鸡舍内或者笼内,控制室内的温度和光照,同时自动供水供饲料,保证了生产效率,同时控制肉鸡的品质。但因为现在对于散养的生态肉鸡的需求越来越高,许多农场也采用林下畜禽的方式散养肉鸡。该散养的方式养殖的肉鸡生长发育较缓,但肉质较佳,出产的肉鸡能够提供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生长缓慢、环境条件不可控导致其生产效率较低,且出产检疫检验合格率较低,对环境破坏较大,无法持续的产出。本实施例中就提供一可持续稳定高效的生产散养生态肉鸡的方法,同时对环境破坏较小。
具体如下:一种自持式肉鸡养殖方法,
(1)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
选好合适的散养区域,并整理该区域,搭设好所需的所有设施。因为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肉鸡散养,故在规划中完整的对正片区域进行改造,不仅包括养殖所需设施,还包括公路、排水、运输、废弃物处理、天气预警设施等,均需要在设计之初进行布置,以便整个养殖基地可稳定持续的运行,并保证肉鸡的生产效率。
场地选择时,选择多山坡场地作为散养区域,并进行场地整理和规划。规划中整个养殖场包括散养区域、孵化区域和大棚,所述大棚设置在散养区域内,所述散养区域内设有供水设备、投料设备和监控设备。
然后根据规划进行施工,在对应的场地中将单个山坡的山麓底部设置围栏,围栏内为一个散养区域;选择至少两个相邻的散养区域作为一个大区,在单个大区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该大区内每个散养区域均连通的大棚和供水井,所述供水井与每个散养区域内的供水设备连通。
最佳的养殖场地为多山坡的山地较为合适,也就是说,选取的养殖场地内包含有多个相邻的山坡,且每个山坡的平均坡度相近,山麓到底部围成面积相近,以便更好的管理。山麓是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也就是说,每个小山包底部边缘设有高约1.5m的网状栅栏,从而分割形成单独的散养区域。
每个散养区域内均设有供水和供料设备,但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属于同一大区的散养区域共用供水井。而所述的供水井一般为深水井或者雨水池,而雨水池设置过滤设备保证供水水质达标。然后供水井通过水泵将水输送至相邻是散养区域中,并在每个散养区域内设有对应的供水设备定时供水,以保证每个散养区域内的肉鸡能够获得足够的饮水量。根据季节和室外温度的不同,会对供水设备和供水量进行调整,若夏季温度较高,则增加供水频率,避免水在供水设备中停留过久滋生蚊虫影响水质。若发现散养区域内的肉鸡出现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机体内分泌减少,代谢紊乱,蛋壳变薄,蛋白变稀,软壳蛋,破壳蛋增多,张口呼吸、喘息,呼吸急促,呆立等情况,则说明肉鸡出现体温过热中暑的状况,可在供水设备中添加一些药剂,例如藿香热毒消等药剂。
如果为冬季,且外部温度较低时,供水量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减。而温度低于5℃后,便停止在室外供水,而是在每个散养区域内的大棚内进行供水,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供水设备出现故障。
大棚是半开放式的厂房结构,一般单侧设有开口供肉鸡出入。大棚内的温度会适当进行调节,且在大棚顶部设有隔热的材料。夏季时,大棚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2-5℃,给肉鸡提供遮阳的荫凉场所。而在冬季,大棚内设置有供暖设备,如果室外温度低于2℃,则通过供暖设备使大棚内温度较室外高5-10℃。
(2)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鸡;
在整个区域内还搭设有专门的孵化区域,用于筛选和孵化优良品种,该区域为室内场地,并设有严格的保温措施,使其室内温度一直维持在25-32℃范围内。温度可根据实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而参考指标则为雏鸡的行为表现,若雏鸡在栏(笼)内分布均匀,精神活泼,食欲良好,则该温度适宜;若雏鸡扎堆,发出“吱吱”的叫声,栏内有热源的聚集在热源周围,则说明该室内温度较低;若雏鸡张口喘息,靠栏的边缘分布,有热源的远离热源,则说明该温度较高。
(3)将饲养好的雏鸡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
具体的,将达到育成期的雏鸡转移至一个或多个指定的散养区域中,并转移在该大区中的大棚内;并根据外部温度将大棚与对应的散养区域连通,并在大棚内设有投料设备;再通过将饲养过程中收集的肉鸡粪便用于养殖蝇蛆并将蝇蛆掺入饲料中混合后投入投料设备进行喂养,严控病虫害。
其中,所述的蝇蛆是通过肉鸡粪便养殖的高蛋白饲料,一般为活体喂养,也就是鲜活的蝇蛆分离后直接喂养或与掺入饲料中混合喂养。
培育好后的雏鸡会被转移至室外的散养区域内,整个场地设置至少两个散养区域,且为循环交替使用。因为确定其中某一块或多块散养区域为该批次雏鸡的散养区域时,根据每块散养区域的最大承载养殖量进行布置,将该批次的雏鸡均匀分布在散养区域内,并记录每个散养区域内的养殖批数,可在每批达到育成期前两到三周时转移至室外的雏鸡身上设有标记物,以记录该雏鸡的大致年龄和批次,以便管理对应的散养区域。
其中,若室外温度在30°以上,则在转移后的1-3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30-21℃,则在转移后的4-6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20-10℃,则在转移后的8-10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低于10℃,则在转移后的12-15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
(4)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B中进行饲养,所述散养区域B与散养区域A采用统一供水;
(5)然后对场地A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农作物可选当季的蔬菜,并同时栽种多年生的景观苗木,对原本的散养区域进行清理,并翻动土壤。若土壤发生板结或入渗率较低,可以对于指定区域适当使用土壤改良修复剂进行修复,从而提高效率。修复后将散养区域开辟为多个栽种区域,可进行复合种植,或者间作,或者以梯田的形式引入灌溉水进行水稻种植。
(6)当散养区域B中的肉鸡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B进行整理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从而循环养殖。
因为每个散养区域内连续散养肉鸡的周期是1-4代,但结合实际操作时,每个农场会根据自身的体量和对应的散养区域大小和数量,来决定每批次雏鸡的间隔时间和数量。
例如,设定的同一个散养区域内连续散养周期为2代,以柴鸡为例,柴鸡的育成期在7-24周龄,而雏鸡在达到4-5周龄时将其转移至外部的散养区域,然后每批次雏鸡间隔8周,也就是说,两个月一批雏鸡进入散养区域内。而一代柴鸡的周期以育成期结束为准,也就是24周,168天,两代则为336天,不到一年。因为最后一批进入该养殖区的雏鸡需要21天,正好到一年时间,同个散养区域内的柴鸡总共6批,并不在增加新的雏鸡,而是将下批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内进行养殖。
农场可自己选择售卖时间,一般笼养快速成熟的柴鸡一般在7-10周左右即可出栏,且重量达到3-6斤,但散养鸡生长较慢,一般出栏在13-20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尽可能将单个散养区域的养殖周期控制在一年半内。若随着售卖量不断增大,单个散养区域内柴鸡的数量会变化,若减少量较大,且后续无继续新增雏鸡的情况后,则可在该散养区域内划分区域,对部分区域先开始进行整理修复,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或者观赏苗木,不仅对原本光秃的土地进行修复,同时还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为了检测实际的跑山鸡养殖过程中对于散养区域的土壤造成的影响,同时验证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的修复效果,故在特定时期针对每个散养区域的土壤取样进行入渗率检测并取平均值。
首先,每个散养区域内每公顷养鸡980只左右,开始第一个月进行土壤检测,其入渗率为64.5%,而散养区域的裸露土地面积占比为25.2%;而养殖三个月后,土壤检测的入渗率便降至43.1%,同时散养区域内的植被也明显减少,裸露土地面积占比增至48.2%;养殖7个月后,土壤检测的入渗率降低至26.9%,而植被损失殆尽,裸露土地面积占比升至69.7%。
而当每个散养区域的肉鸡数量为0的平均天数为391天,最后土壤检测的平均入渗率为23.4%,而裸露土地面积为81.7%。养殖前期入渗率下降较快,后期下降缓慢,说明入渗率趋于稳定,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意味着肉鸡采食消耗植物和植物自我恢复趋于平衡。
然后将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而对上述散养区域进行修复工作,将裸露土壤进行翻动,使土壤变得蓬松,增加土壤间隙。然后种植结球甘蓝和青椒,同时移栽红叶石楠和金森女贞等景观苗木。三个月后检测土壤的入渗率增至56.4%,半年后的入渗率升至68.9%,通过平均增幅可看出,肉鸡养殖对土壤造成的影响通过修复已经呈平缓上升趋势,同时通过施加蝇蛆处理的有机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可持续稳定高效的生产散养生态肉鹅的方法,同时对环境破坏较小。
具体如下:一种自持式肉鹅养殖方法,
(1)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
选好合适的散养区域,并整理该区域,搭设好所需的所有设施。因为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肉鹅散养,故在规划中完整的对正片区域进行改造,不仅包括养殖所需设施,还包括公路、排水、运输、废弃物处理、天气预警设施等,均需要在设计之初进行布置,以便整个养殖基地可稳定持续的运行,并保证肉鹅的生产效率。
场地选择时,选择多山坡场地作为散养区域,并进行场地整理和规划。规划中整个养殖场包括散养区域、孵化区域和大棚,所述大棚设置在散养区域内,所述散养区域内设有供水设备、投料设备和监控设备。
然后根据规划进行施工,在对应的场地中将单个山坡的山麓底部设置围栏,围栏内为一个散养区域;选择至少两个相邻的散养区域作为一个大区,在单个大区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该大区内每个散养区域均连通的大棚和供水井,所述供水井与每个散养区域内的供水设备连通。
最佳的养殖场地为多山坡的山地较为合适,也就是说,选取的养殖场地内包含有多个相邻的山坡,且每个山坡的平均坡度相近,山麓到底部围成面积相近,以便更好的管理。山麓是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也就是说,每个小山包底部边缘设有高约1.5m的网状栅栏,从而分割形成单独的散养区域。
每个散养区域内均设有供水和供料设备,但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属于同一大区的散养区域共用供水井。而所述的供水井一般为深水井或者雨水池,而雨水池设置过滤设备保证供水水质达标。然后供水井通过水泵将水输送至相邻是散养区域中,并在每个散养区域内设有对应的供水设备定时供水,以保证每个散养区域内的肉鹅能够获得足够的饮水量。根据季节和室外温度的不同,会对供水设备和供水量进行调整,若夏季温度较高,则增加供水频率,避免水在供水设备中停留过久滋生蚊虫影响水质。若发现散养区域内的肉鹅出现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机体内分泌减少,代谢紊乱,蛋壳变薄,蛋白变稀,软壳蛋,破壳蛋增多,张口呼吸、喘息,呼吸急促,呆立等情况,则说明肉鹅出现体温过热中暑的状况,可在供水设备中添加一些药剂,例如藿香热毒消等药剂。
如果为冬季,且外部温度较低时,供水量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减。而温度低于5℃后,便停止在室外供水,而是在每个散养区域内的大棚内进行供水,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供水设备出现故障。
大棚是半开放式的厂房结构,一般单侧设有开口供肉鹅出入。大棚内的温度会适当进行调节,且在大棚顶部设有隔热的材料。夏季时,大棚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2-5℃,给肉鹅提供遮阳的荫凉场所。而在冬季,大棚内设置有供暖设备,如果室外温度低于2℃,则通过供暖设备使大棚内温度较室外高5-10℃。
(2)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鹅;
在整个区域内还搭设有专门的孵化区域,用于筛选和孵化优良品种,该区域为室内场地,并设有严格的保温措施,使其室内温度一直维持在25-32℃范围内。温度可根据实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而参考指标则为雏鹅的行为表现,若雏鹅在栏(笼)内分布均匀,精神活泼,食欲良好,则该温度适宜;若雏鹅扎堆,发出“吱吱”的叫声,栏内有热源的聚集在热源周围,则说明该室内温度较低;若雏鹅张口喘息,靠栏的边缘分布,有热源的远离热源,则说明该温度较高。
(3)将饲养好的雏鹅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
具体的,将达到育成期的雏鹅转移至一个或多个指定的散养区域中,并转移在该大区中的大棚内;并根据外部温度将大棚与对应的散养区域连通,并在大棚内设有投料设备;再通过将饲养过程中收集的肉鹅粪便用于养殖蝇蛆并将蝇蛆掺入饲料中混合后投入投料设备进行喂养,严控病虫害。
培育好后的雏鹅会被转移至室外的散养区域内,整个场地设置至少两个散养区域,且为循环交替使用。因为确定其中某一块或多块散养区域为该批次雏鹅的散养区域时,根据每块散养区域的最大承载养殖量进行布置,将该批次的雏鹅均匀分布在散养区域内,并记录每个散养区域内的养殖批数,可在每批达到育成期前两到三周时转移至室外的雏鹅身上设有标记物,以记录该雏鹅的大致年龄和批次,以便管理对应的散养区域。
其中,若室外温度在30°以上,则在转移后的1-3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30-21℃,则在转移后的4-6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20-10℃,则在转移后的8-10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低于10℃,则在转移后的12-15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
(4)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鹅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B中进行饲养,所述散养区域B与散养区域A采用统一供水;
(5)然后对场地A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农作物可选当季的蔬菜,并同时栽种多年生的景观苗木,对原本的散养区域进行清理,并翻动土壤。若土壤发生板结或入渗率较低,可以对于指定区域适当使用土壤改良修复剂进行修复,从而提高效率。修复后将散养区域开辟为多个栽种区域,可进行复合种植,或者间作,或者以梯田的形式引入灌溉水进行水稻种植。
(6)当散养区域B中的肉鹅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B进行整理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从而循环养殖。
因为每个散养区域内连续散养肉鹅的周期是1-4代,但结合实际操作时,每个农场会根据自身的体量和对应的散养区域大小和数量,来决定每批次雏鹅的间隔时间和数量。例如,设定的同一个散养区域内连续散养周期为3代,以肉鹅为例,肉鹅的育成期在8-30周龄,而雏鹅在达到5-6周龄时将其转移至外部的散养区域,然后每批次雏鸡间隔12周,也就是说,三个月一批雏鹅进入散养区域内。而一代肉鹅的周期以育成期结束前4周为准,也就是26周,182天,两代则为364天,约为一年。同个散养区域内的柴鸡总共6批,并不在增加新的雏鸡,而是将下批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内进行养殖。
农场可自己选择售卖时间,一般笼养快速成熟的柴鸡一般在8-13周左右即可出栏,且重量达到10-12斤,但散养鸡生长较慢,一般出栏在15-22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尽可能将单个散养区域的养殖周期控制在一年半内。若随着售卖量不断增大,单个散养区域内柴鸡的数量会变化,若减少量较大,且后续无继续新增雏鸡的情况后,则可在该散养区域内划分区域,对部分区域先开始进行整理修复,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或者观赏苗木,不仅对原本光秃的土地进行修复,同时还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1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A2中进行饲养,然后对场地A1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当散养区域A2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3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A2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按照上述方式以散养区域An作为散养区域进行禽类散养,同时对散养区域An-1进行整理,当散养区域An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1中,从而循环散养;其中n≤4。
An用于指代多个散养区域,同属于单个散养系统的散养区域多于2个之后,例如3个循环使用,其中一个作为禽类养殖场地,另外两个作为作物或观赏苗木种植场地,进行周期轮换的方式进行。单个散养系统中增加一个散养区域能够提高土壤恢复效果,通过较长的恢复周期,从而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增加单个散养区域内的养殖周期或养殖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益。
其中,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偶数时,同时在n/2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1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A2中进行饲养,然后对场地A1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当散养区域A2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3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A2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按照上述方式以散养区域An作为散养区域进行禽类散养,同时对散养区域An-1进行整理,当散养区域An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1中,从而循环散养;其中n≤4。
大区内为奇数个散养区域时,同时在(n+1)/2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的散养区域内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然后将雏禽转移至未使用的(n-1)/2个散养区域内进行养殖,并增加每个散养区域内的雏禽数量使得同批次雏禽总量不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1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A2中进行饲养,然后对场地A1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当散养区域A2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3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A2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按照上述方式以散养区域An作为散养区域进行禽类散养,同时对散养区域An-1进行整理,当散养区域An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1中,从而循环散养;其中n≤4。
An用于指代多个散养区域,同属于单个散养系统的散养区域多于2个之后,例如3个循环使用,其中一个作为禽类养殖场地,另外两个作为作物或观赏苗木种植场地,进行周期轮换的方式进行。单个散养系统中增加一个散养区域能够提高土壤恢复效果,通过较长的恢复周期,从而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增加单个散养区域内的养殖周期或养殖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益。
其中,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偶数时,同时在n/2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1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A2中进行饲养,然后对场地A1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当散养区域A2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3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A2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按照上述方式以散养区域An作为散养区域进行禽类散养,同时对散养区域An-1进行整理,当散养区域An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1中,从而循环散养;其中n≤4。所述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3的倍数时,同时在n/3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剩余散养区域内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当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3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n/3个的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中利用蝇蛆喂养肉鸡步骤中的蝇蛆养殖的具体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肉鸡采用混合饲料进行喂养,采用80%的活体蝇蛆,15%玉米和3%的麦麸、谷壳的混合物进行饲料配比。而活体蝇蛆能够替代原有的鱼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本实施例中,采用禽类粪便养殖蝇蛆,通过蝇蛆处理后的粪便可直接替代农家有机肥进行作物和蔬菜的肥料使用,农场一年中种有水稻、小麦、包菜、辣椒、玉米、茄子等,其中玉米主要作为牲畜的饲料。
首先,在划定的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粪便发酵池,粪便发酵池一共设置有2组,每组6个,粪便发酵池的深度在40-60cm之间即可,粪便发酵池内壁设有聚氨酯保温层,在保温层表面覆盖有土工膜防渗处理。而在鸡舍、猪圈与粪便发酵池之间还设有传送带,用于传输收集好的粪便。管理人员每日定时查看鸡舍情况,并每日进行粪便的清理,将清理集中的粪便通过传输带传送至对应的粪便发酵池中。
在粪便发酵池附近搭建蝇蛆大棚,本实施例中的蝇蛆采用笼养的方式进行,但在蝇蛆大棚的培育房中内设有多个养殖笼,养殖笼底部设有用网格布覆盖的底盘,底盘内铺设有一层麦麸作为卵床,笼内供给有豆粉,可提高产卵效率。每日收集虫卵,并转移至育蛆房中。育蛆房内沿长度方向在两侧各设置有一组养殖床,所述养殖床可直接在平整的地面上铺设土工膜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池体结构,或者在平整的混凝土地面上直接浇筑形成一定深度的池体结构。
在育蛆房中间留出通道,便于操作,且育蛆房内设有通风结构,使得育蛆房内空气一直流通。但同时育蛆房内设有恒温结构,能够维持育蛆房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5-27℃之间,故采用的通风结构在冬季容易对室内的恒温结构造成影响。
为了保持蝇蛆的繁殖效率,同时保持育蛆房内的空气流通,可在育蛆房内设有单独的缓冲区。该区域设置在进门入口处,单独保留一个独立的空间,便于进入室内的空气能够在该区域内升温。同时,缓冲区也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换服装和进行消毒杀菌作业,进入育蛆房内的操作人员可在缓冲区进行衣物的更换。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挑选合适的苍蝇品种进行多代培育,并选育出优良种蝇后代的幼虫进行养殖;将牲畜粪便集中进行管理。
然后将虫卵转移至养殖床上,并将集中管理的粪便按比例供给至对应养殖床内进行粪便处理;待粪便处理完成后将幼虫和粪便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粪便进行堆肥,然后检测并作为有机肥进行处理;将分离后的幼虫抽检后作为饵料成虫进行处理。
粪便发酵池可根据实际的发酵时间和场地因地制宜的规划,例如,粪便发酵天数为5天,则最好设置至少五个独立的粪便发酵池,而每个粪便发酵池的尺寸根据实际的粪便处理量而定,一般为该养殖场24h内所有牲畜产生的粪便总量。若产量较大,则可将粪便先通入未使用的养殖床上进行发酵,然后再添加虫卵进行孵化。而粪便发酵池设置为户外时,在冬季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影响粪便发酵效率,可在建设粪便发酵池时,其内壁设置有一层聚氨酯泡沫保温层。而在粪便发酵时在外表面覆盖的塑料薄膜上再覆盖一层棉絮。
当各种定期收集粪便进入同一粪便发酵池中后,根据该粪便发酵池中的粪便总量添加质量分数为5-8%的麦麸、6-9%的谷壳、7-12%的玉米粉、2-5%的草粉和0.3-0.6%的发酵菌原液,并将含水量控制在45-58%之间,然后搅拌10-15min后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厌氧发酵3-5d;每天早晚间隔12h搅拌5-10min。谷壳、麦麸和玉米粉能够提供有机质,而草粉是为了调节发酵后的粪便的pH值。所述的发酵菌原液能够提供优质的发酵菌种,而相较于粉状菌种,液态的发酵液便于浸入扩散。而且所述的谷壳、麦麸和玉米粉还能够起到调节含水量的效果。然后将输入到单个养殖床内的混合粪便进行称重,并堆放成至少三堆单独的粪便堆;将培育好的虫卵按照粪便与虫卵质量比范围800:1-1200:1进行配重,对应每个养殖床内的混合粪便量;然后将单个粪便堆均匀摊铺在养殖床表面,然后将配重好的虫卵按照粪便堆的数量进行分装,并将其中一份均匀布置在铺设好的第一层粪便层上;再按照一层粪便一层虫卵的方式依次堆叠,待铺设完成后保持室内温度在25-30℃范围内静置3-4天后即可分离。
而分离过程中,人工筛除带虫粪便中的蛆虫并将虫放在滤袋内,而将粪便进行收集作为干肥;将滤袋转移至清洗池上,采用流水喷淋冲洗滤袋上的带粪蝇蛆3-5min,收集流出的粪水作为水肥;将留在滤袋上的蝇蛆收集并进行常温风干,作为蝇蛆成虫进行处理,所述滤袋清洗三次后烘干备用,将清洗后的水汇入水肥中。
如果粪便水含量较大,则向处理好的带有蝇蛆的粪便中加入木屑并进行混合,混合后将其均匀摊铺在4-7mm孔径大小的筛网上,控制带虫粪便的厚度在5-8mm,然后在筛网下部设有一层土工布;在筛网上部采用白炽灯照射15-20min,然后手动将粪便中剩余的蝇蛆筛除并放在土工布上,而将筛过并留在筛网上的粪便进行收集作为干肥;将土工布转移至清洗池上,采用流水喷淋清洗土工布上的带粪蝇蛆3-5min,收集流出的粪水作为水肥;将留在土工布上的蝇蛆收集并进行常温风干,作为蝇蛆成虫进行处理,所述土工布清洗三次后烘干备用,将清洗后的水汇入水肥中。
将本实施例中得到的肥料送到四川省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验,检测报告的MA认证编号为172304090565,其中提供的干肥和水肥的混合物在60℃烘干得到粉状物1000g作为样品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其中,检测的营养物质含量均达到NY525-2012的检验标准,属于合格的有机肥;而检测的有害生物量也达到国家标准GB/T 19524.1-2004;重点在于检测的重金属含量和有害无机物含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NY/T 1978-2010的规定值,但通过检查发现原本未处理的牲畜粪便中多类重金属物质含量均高于处理后的检测值,故通过蝇蛆的处理不仅转化了粪便中的有机质,还能够将粪便中的重金属物质吸附,从而达到无害化处理。
但将活体蝇蛆直接喂食或参杂在饲料中喂食牲畜,有可能会使沉积在蝇蛆体内的重金属物质进入牲畜体内,对于后续的牲畜肉质和蛋的品质是否会有影响,则继续通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是将蝇蛆直接投喂散养的跑山鸡和在笼内养殖的蛋鸡,故对成熟后的跑山鸡肉质和蛋鸡的鸡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鸡肉的检测报告,采样的样品鸡一直喂食蝇蛆并生长至成品鸡大小后宰杀,并取得1kg的检测试样送检,检测单位为成都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项目主要是对抗生素和重金属物质进行检测,其中重金属物质和抗生素均为检出,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它酮代谢物、呋喃妥因代谢物和呋喃西林代谢物,而重金属和有害无机物质包括汞、铅、无机砷、镉、铬等。因为喂食的蝇蛆中含有抗菌肽和甲壳素,原本既能够提升肉鸡的自身抵抗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故本实施例中的跑山鸡并未注射任何抗生素,且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
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可知,蝇蛆在处理完粪便后将粪便中的重金属吸收,但对于采用蝇蛆喂养的蛋鸡的鸡蛋和跑山鸡的鸡肉,并未影响。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方法。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
S2.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S3.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
S4.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B中进行饲养,所述散养区域B与散养区域A采用统一供水;
S5.然后对场地A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S6.当散养区域B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B进行整理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从而循环养殖。
2.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首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和设施的搭建;
S2.在搭建好的孵化区域孵化培育雏禽;
S3.将饲养好的雏禽转移至搭建好的散养区域A1中进行饲养,并自动供给水,然后定时供给饲料;
S4.待养殖1-4代后便将雏禽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A2中进行饲养,然后对场地A1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S5.当散养区域A2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3中继续饲养,并对散养区域A2进行整理并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修复土壤;
S6.按照上述方式以散养区域An作为散养区域进行禽类散养,同时对散养区域An-1进行整理,当散养区域An中的禽类养殖1-4代后便转移至散养区域A1中,从而循环散养;其中n≤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散养区域A1、A2、、、An-1、An均采用统一供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如下:
(1.1)首先进行场地选择,选择多山坡场地作为散养区域,并进行场地整理和规划;
(1.2)规划中整个养殖场包括散养区域、孵化区域和大棚,所述大棚设置在散养区域内,所述散养区域内设有供水设备、投料设备和监控设备;
(1.3)然后根据规划进行施工,在对应的场地中将单个山坡的山麓底部设置围栏,围栏内为一个散养区域;
(1.4)选择至少两个相邻的散养区域作为一个大区,在单个大区的中心位置设有与该大区内每个散养区域均连通的大棚和供水井,所述供水井与每个散养区域内的供水设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将在育成期前两到三周的雏禽转移至一个或多个指定的散养区域中,并转移在该大区中的大棚内;
(3.2)根据外部温度将大棚与对应的散养区域连通,并在大棚内设有投料设备;
(3.3)通过将饲养过程中收集的禽类粪便用于养殖蝇蛆并将蝇蛆掺入饲料中混合后投入投料设备进行喂养,严控病虫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若室外温度在30°以上,则在转移后的1-3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30-21℃,则在转移后的4-6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在20-10℃,则在转移后的8-10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若室外温度低于10℃,则在转移后的12-15d内连通大棚与对应散养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偶数时,同时在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所述大区内为奇数个散养区域时,同时在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当同批的散养区域内养殖禽类1-2代后便停止使用,然后将雏禽转移至未使用的个散养区域内进行养殖,并增加每个散养区域内的雏禽数量使得同批次雏禽总量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禽类为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区内包含n个散养区域,当n为3的倍数时,同时在个散养区域内间隔进行禽类散养,剩余散养区域内种植农作物或景观植物;当同批次的散养区域养殖禽类3代后便停止使用并将雏鸡转移至相邻个的散养区域进行养殖,对停用的散养区域进行修复,然后循环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为太阳能供电。
CN201910568521.X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15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521.XA CN110115247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8521.XA CN110115247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247A true CN110115247A (zh) 2019-08-13
CN110115247B CN110115247B (zh) 2022-01-11

Family

ID=6752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85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15247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52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7226A (zh) * 2021-06-03 2021-08-31 上海其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家畜养殖电子身份溯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5511A (ja) * 2000-03-31 2001-10-09 Mikio Ogawa 生ごみの処理方法及び生ごみ処理用鶏舎
CN205180002U (zh) * 2015-11-25 2016-04-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大通栏养殖区和养殖场
CN109618948A (zh) * 2018-12-18 2019-04-16 成都市伍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邑悦来分公司 一种多功能养殖场及其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5511A (ja) * 2000-03-31 2001-10-09 Mikio Ogawa 生ごみの処理方法及び生ごみ処理用鶏舎
CN205180002U (zh) * 2015-11-25 2016-04-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大通栏养殖区和养殖场
CN109618948A (zh) * 2018-12-18 2019-04-16 成都市伍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邑悦来分公司 一种多功能养殖场及其养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7226A (zh) * 2021-06-03 2021-08-31 上海其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家畜养殖电子身份溯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247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7486A (zh) 生态养鸡方法
CN103858822A (zh) 一种竹乡乌骨鸡林下饲养方法
CN106614358A (zh) 一种土鸡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4430174A (zh) 皖南土鸡的养殖方法
CN106437222A (zh) 一种促进生态平衡的种养殖无缝链接循环模式
CN110140604A (zh) 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管理方法
CN105028319A (zh)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CN107318763A (zh) 一种林下放养土鸡的方法
CN102578036A (zh) 一种节粮型生态虫草鸡的林下饲养方法
CN105850887A (zh) 一种新型生态养鸡方法
CN105028317B (zh) 高海拔环境下红腹锦鸡人工培育方法
CN110710492A (zh) 一种山羊养殖管理方法
CN108552117B (zh) 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生态生产方法
CN111616101A (zh) 一种桂花鸡的生态型养殖方法
CN107079876A (zh) 一种茶园养鸡方法
CN106719000A (zh) 一种竹鼠的生态养殖单元
CN108575523A (zh) 一种橡胶林与白莲鹅种养结合的健康养殖方法
CN110506704A (zh) 一种生态放养鸡的养殖技术
CN106804531A (zh) 黄缘闭壳龟从亲龟孵化到成龟的综合养殖方法
CN106465699B (zh) 一种基于畜禽草耦合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方法
CN104585072A (zh) 放养柴鸡室外运动场
CN110115247A (zh)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CN105075969B (zh) 高海拔环境下蓝马鸡人工培育方法
CN105028318B (zh) 高海拔环境下藏雪鸡人工繁育方法
CN110583578A (zh) 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