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3026A -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3026A
CN110113026A CN201910429665.7A CN201910429665A CN110113026A CN 110113026 A CN110113026 A CN 110113026A CN 201910429665 A CN201910429665 A CN 201910429665A CN 110113026 A CN110113026 A CN 110113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mb wave
positive
wave resonator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96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3026B (zh
Inventor
周杰
刘婕妤
孙成亮
徐沁文
蔡耀
邹杨
胡博豪
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ems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9104296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3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3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3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谐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压电层的上下两面布置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分别包括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正电极列、第一负电极列,且正电极列和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正电极列包括多个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正电极通过电桥连接,负电极列包括多个负电极,相邻的两个负电极通过电桥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正电极向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负电极,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负电极向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正电极。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可以提高谐振器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寄生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谐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背景技术
射频滤波器是通信领域的关键一环,滤波器是由谐振器搭建而成,因此,谐振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当前市场上,声表面波谐振器(SAW Resonator)和体声波谐振器(BAW Resonator)凭借各自优良的性能占据了主流射频领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器件。然而,这两种滤波器都有各自的缺陷。体声波谐振器的工作频率由电极和压电材料的厚度决定,在同一片晶圆上无法实现调频;声表面波谐振器的频率由叉指电极的间距决定,虽然可以实现调频,但由于光刻极限的存在和压电材料中声速低的原因,声表面波谐振器无法实现高频。兰姆波谐振器弥补了两者的缺陷,不仅能够实现高频传输信号,还可以实现同一晶圆上的调频,而且其体积小,可以与IC 工艺兼容的优势等,使其成为射频领域新一轮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兰姆波谐振器结构是一种三明治结构,如图1所示。在压电材料的上下表面布置交替施加相反激励电压的叉指电极。如图1所示建立笛卡尔坐标系,电极宽度方向为x轴,电极长度方向为y轴,电极厚度方向为z轴。分别由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叉指电极激发相反的交流电压,在压电材料中产生形变,进而产生沿x轴传播的兰姆波。波在遇到边界后发生反射,形成驻波,引发谐振。此结构谐振器产生的兰姆波只沿着一个方向传播,故定义为一维兰姆波谐振器。
兰姆波谐振器虽然有诸多优势,也有许多尚未解决的缺陷。其中,机电耦合系数和品质因子(Q-Factor)较低是兰姆波谐振器商业化的最大阻碍之一。此外,兰姆波谐振器的寄生模式也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具体表现在阻抗曲线的谐振峰周围产生很多波纹,进而影响信号传输的品质。
针对上述问题,天津大学的专利(CN 105337586 A)公开了一种可以显著消除兰姆波谐振器寄生模式的结构,然而其仍然是一维模式的兰姆波谐振器,并且对于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和品质因子没有显著改善。当前研究领域内也只是对于一维兰姆波谐振器的性质展开研究,对于如何利用其他方向传播的兰姆波的耦合效应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谐振器机电耦合系数、减少寄生模式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包括: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分别布置于压电层的上下两面;
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正电极列、多条第一负电极列,所述第一正电极列和所述第一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正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正电极通过电桥连接;所述第一负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负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负电极通过电桥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二正电极列、多条第二负电极列,所述第二正电极列和所述第二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所述第二正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正电极通过电桥连接;所述第二负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负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负电极通过电桥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正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负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负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正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的电极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电极形状为圆形、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的电极材料相同,采用铂、钼、锌、铝中的一种,所述电桥的材料采用铂、钼、锌、铝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二维兰姆波谐振器还包括:沟槽;所述沟槽设置于所述电桥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沟槽穿透所述压电层的上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沟槽具有第一刻蚀深度,且所述沟槽不穿透所述压电层的上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沟槽中填充有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所述压电层采用具有负温漂系数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选用二氧化硅,所述具有负温漂系数的材料选用氮化铝、锆钛酸铅、铌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压电层和所述电桥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所述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电层的上下两面布置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分别包括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正电极列、第一负电极列,且正电极列和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正电极列包括多个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正电极通过电桥连接,负电极列包括多个负电极,相邻的两个负电极通过电桥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正电极向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负电极,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负电极向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正电极。即本申请在压电层的上下表面分别布置排布均匀的带正电压的电极和带负电压的电极,从而在压电材料的上下表面施加交流电压。带正电压的电极和带负电压的电极通过电桥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上述结构会激发沿着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例如x、y轴)传输的横波和沿着垂直于压电层(例如z轴)传输的纵波,当沿着x、y轴激发的波遇到压电材料的边界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既产生二维的兰姆波。相对于一维兰姆波谐振器中,激发的兰姆波沿x轴传播,在y方向上传播的波会导致伪模态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耦合了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例如x、y 轴)传播的兰姆波,所以消除了寄生模式的不利影响,利用的寄生模式的波增强了主模的电学反映,从而提高了机电耦合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一维氮化铝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底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阻抗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传统的一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顶部的正叉指电极 01和顶部的负叉指电极02在压电材料03的表面同时施加相反的交流电压,使得压电材料产生形变。当叉指电极的间距04与压电材料的厚度在同一数量级时,在压电材料03的内部激发沿x轴方向传播的兰姆波。当兰姆波传输到压电材料03的边缘时,遇到固体和空气的界面反射形成驻波,激发的最强电学反应模式称为谐振器的主模式。然而,并不是所有激发的兰姆波都是沿着x 轴方向传播。当沿着非x轴传输的波反射后,会对主模式产生干扰,表现为在阻抗曲线上的寄生模式。寄生模式会影响谐振器的性能和品质,降低Q值,降低机电耦合系数K,增大插入损耗等等。
本申请提供下列实施例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分别布置于压电层14的上下两面。
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正电极列、多条第一负电极列,所述第一正电极列和所述第一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正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正电极通过电桥13连接;所述第一负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负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负电极通过电桥 13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二正电极列、多条第二负电极列,所述第二正电极列和所述第二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所述第二正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正电极通过电桥13连接;所述第二负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负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负电极通过电桥 13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正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负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负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正电极。
即在压电层14的上下表面布置排布均匀的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从而在压电层14的上下表面施加交流电压。多个正电极11之间通过电桥13连接,多个负电极12之间通过电桥13连接。电桥13可以与压电材料的表面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压电材料的表面。
为了方便理解,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对应于x轴、y轴为例进行说明。
若位于压电层14上表面的电桥13的方向沿着y轴并行排布,则位于压电层14下表面的电桥13的方向则沿着x轴排布。此外,位于压电层14上表面的正电极11正对着位于压电层14下表面的负电极12。此结构会激发沿着 x、y轴传输的横波和沿着z轴传输的纵波,当沿着x、y轴激发的波遇到压电材料的边界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既产生二维的兰姆波。此结构利用了两个方向传输的兰姆波,所以既消除了寄生模式的不利影响,也利用的寄生模式的波增强了主模的电学反映,从而提高了机电耦合系数。
图3、图4分别为实施例1提供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结构的俯视图和底视图。应用中需要定义电极的尺寸、位置要素包含:电极到压电层14的边缘距离15和相邻两正电极列中两正电极之间的间距16(或相邻两负电极列中两负电极之间的间距)以及正电极/负电极的尺寸17。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以及电桥13可以在底视图上看出。电极的形状不限,例如,正电极11、负电极12均为圆形电极。
图5是根据实施例1所示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阻抗曲线示意图,其串联谐振频率fs和并联谐振频率fp之间的频率间隔Δf决定了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的大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从阻抗曲线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结构很好地降低了寄生模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阻抗曲线上产生地纹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主模式没有严重干扰,从而证明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地结构很明显地改善了谐振器的品质。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如图6所示,为一种斜电桥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在压电层24的上下表面布置排布均匀的正电极21(带正电压的圆形电极)和负电极22(带负电压的圆形电极),从而在压电层24的上下表面施加交流电压。多个正电极21之间通过电桥23连接,多个负电极 22之间通过电桥23连接。电桥23可以与压电材料的表面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压电材料的表面。电桥23的方向是非平行于x轴和y轴的。压电层2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电极方向是垂直交叉的。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如图7所示,为一种方形电极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在压电层34的上下表面布置排布均匀的带正电的方形电极31和带负电的方形电极32,从而在压电层34的上下表面施加交流电压。多个带正电压的方形电极31之间通过电桥33连接,多个带负电压的方形电极32之间通过电桥33连接。电桥33可以与压电层34的表面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压电层34的表面。若压电层34上表面的电桥33方向沿着y轴并行排布,则压电层34下表面的电桥33方向则沿着x轴排布。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如图8所示,为一种六边形电极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在压电层4的上下表面布置排布均匀的带正电的六边形电极41和带负电的六边形电极42,从而在压电层44的上下表面施加交流电压。多个带正电压的六边形电极41之间通过电桥43连接,多个带负电压的六边形电极42之间通过电桥43连接。电桥43可以与压电层44的表面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压电层44的表面。若压电层44上表面的电桥43方向沿着 y轴并行排布,则压电层44下表面的电桥43方向则沿着x轴排布。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如图9所示,为一种带有沟槽的二维兰姆波波谐振器结构。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压电层54的表面,即正电极51和负电极52之间的电桥53下方,刻蚀一定深度,形成一定形状的沟槽55。沟槽55可以是通孔,即穿透压电层54的上下表面;沟槽55也可以是仅仅具有一定深度而不刻蚀通孔的结构。即所述沟槽55设置于所述电桥53的下方,所述沟槽55穿透所述压电层54的上下表面,或者所述沟槽55具有第一刻蚀深度,且所述沟槽55不穿透所述压电层 54的上下表面。由于沟槽55的存在,更多的电学能量聚集在电极正下方的压电层54中,使得谐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得以明显提高。
实施例6:
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如图10所示,为一种填充有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做温度补偿的二维兰姆波波谐振器结构。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压电层64的沟槽65中填充二氧化硅等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与具有负温漂系数的压电层64相互综合,降低谐振器的总温漂系数(TCF),使得谐振器对于温度的改变不敏感,提高谐振器在变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与此同时,填充的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不仅仅可以分布在沟槽65中,也可以填充在电桥63与压电层64之间的缝隙66中,不仅能够做温度补偿,也可以增加谐振器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的电极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的电极材料相同,采用铂、钼、锌、铝中的一种;所述电桥的材料采用铂、钼、锌、铝中的一种。
所述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选用二氧化硅,所述具有负温漂系数的材料选用氮化铝、锆钛酸铅、铌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制作工艺进行说明。
图11是根据实施例6提供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如图 11所示,在SOI衬底a的上层高阻硅b中刻蚀保护墙c,再用二氧化硅d填充。经机械化学抛光(CMP)工艺后,沉积氮化铝种子层e生长底电极f。底电极f图形化后,在电极间的空隙中填充二氧化硅g和沉积电桥。再一次机械化学抛光后,沉积压电材料h并刻蚀通孔i,随后沉积顶电极j并引出底电极。最后沉积电桥k并释放通孔m,完全刻蚀掉保护墙c内部的硅形成空气腔,则具有电桥结构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制作完毕。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谐振器机电耦合系数并进行温度补偿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结构,包含对一维兰姆波谐振器的改进以及提出的在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压电层表面刻蚀通孔和沟槽,在电桥和压电层的缝隙间填充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作为温度补偿的谐振器结构。此外,本发明公开了该二维兰姆波谐振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本发明利用二维兰姆波的综合电学效应,显著提升了谐振器的品质和性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阵列、第二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分别布置于压电层的上下两面;
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正电极列、多条第一负电极列,所述第一正电极列和所述第一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正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正电极通过电桥连接;所述第一负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负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负电极通过电桥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二正电极列、多条第二负电极列,所述第二正电极列和所述第二负电极列交替排布;所述第二正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正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正电极通过电桥连接;所述第二负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负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负电极通过电桥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正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负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负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阵列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正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的电极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形状为圆形、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的电极材料相同,采用铂、钼、锌、铝中的一种,所述电桥的材料采用铂、钼、锌、铝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沟槽;所述沟槽设置于所述电桥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穿透所述压电层的上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具有第一刻蚀深度,且所述沟槽不穿透所述压电层的上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中填充有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所述压电层采用具有负温漂系数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选用二氧化硅,所述具有负温漂系数的材料选用氮化铝、锆钛酸铅、铌酸锂、氧化锌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维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和所述电桥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所述具有正温漂系数的材料。
CN201910429665.7A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Active CN110113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9665.7A CN110113026B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9665.7A CN110113026B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3026A true CN110113026A (zh) 2019-08-09
CN110113026B CN110113026B (zh) 2021-04-02

Family

ID=6749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9665.7A Active CN110113026B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3026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0922A (zh) * 2019-11-18 2020-03-13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超高频谐振器
CN110957990A (zh) * 2019-11-18 2020-04-03 武汉大学 一种超高频谐振器的调频方法
CN110995194A (zh) * 2019-12-30 2020-04-10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高性能谐振器
CN111130495A (zh) * 2019-11-12 2020-05-08 武汉大学 超高频谐振器
CN111599834A (zh) * 2020-05-29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9478A (zh) * 2020-08-26 2020-12-04 武汉大学 一种可提高fom值的二维兰姆波射频谐振器
CN112688656A (zh) * 2020-12-25 2021-04-20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高性能超高频谐振器
WO2021098321A1 (zh) * 2019-11-18 2021-05-27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高性能谐振器
CN112968685A (zh) * 2021-02-05 2021-06-15 武汉大学 带有沟槽结构的体声波谐振器
CN113783547A (zh) * 2021-09-16 2021-12-10 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谐振器
WO2022088248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介电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793103A (zh) * 2022-04-28 2022-07-26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参量传感的声波谐振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4529A (zh) * 2010-08-31 2010-12-22 庞慰 压电谐振器结构
CN101953072A (zh) * 2007-10-22 2011-01-19 国立科学研究中心 兰姆波谐振器
US20120198672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Taiyo Yuden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oustic wave device
CN103607178A (zh) * 2013-09-17 2014-02-26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公司 薄膜体波谐振器及提高其品质因数的方法
CN103873010A (zh) * 2014-03-17 2014-06-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压电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12951A1 (en) * 2013-01-15 2014-07-24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ual mode resonator
CN104838588A (zh) * 2012-12-06 2015-08-12 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声转换器
CN108540105A (zh) * 2018-04-11 2018-09-14 武汉大学 射频谐振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072A (zh) * 2007-10-22 2011-01-19 国立科学研究中心 兰姆波谐振器
CN101924529A (zh) * 2010-08-31 2010-12-22 庞慰 压电谐振器结构
US20120198672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Taiyo Yuden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oustic wave device
CN104838588A (zh) * 2012-12-06 2015-08-12 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 电声转换器
WO2014112951A1 (en) * 2013-01-15 2014-07-24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ual mode resonator
CN103607178A (zh) * 2013-09-17 2014-02-26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公司 薄膜体波谐振器及提高其品质因数的方法
CN103873010A (zh) * 2014-03-17 2014-06-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压电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0105A (zh) * 2018-04-11 2018-09-14 武汉大学 射频谐振器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LIANG SUN等: "Methods for improving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coefficient in two dimensional electric field excited AlN Lamb wave resonato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6》 *
SAMUEL PEI HAO LOKE等: "Two dimensional, high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aluminium nitride Lamb wave resonators",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 DEVICES AND SOLID-STATE CIRCUITS (EDSSC)》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495A (zh) * 2019-11-12 2020-05-08 武汉大学 超高频谐振器
WO2021098321A1 (zh) * 2019-11-18 2021-05-27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高性能谐振器
CN110957990A (zh) * 2019-11-18 2020-04-03 武汉大学 一种超高频谐振器的调频方法
CN110880922B (zh) * 2019-11-18 2020-10-13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超高频谐振器
CN110957990B (zh) * 2019-11-18 2021-02-19 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频谐振器的调频方法
CN110880922A (zh) * 2019-11-18 2020-03-13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超高频谐振器
CN110995194A (zh) * 2019-12-30 2020-04-10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高性能谐振器
CN111599834A (zh) * 2020-05-29 2020-08-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9478A (zh) * 2020-08-26 2020-12-04 武汉大学 一种可提高fom值的二维兰姆波射频谐振器
WO2022088248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介电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79418A (zh) * 2020-10-27 2022-05-13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介电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79418B (zh) * 2020-10-27 2023-08-11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介电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688656A (zh) * 2020-12-25 2021-04-20 武汉大学 一种二维高性能超高频谐振器
CN112688656B (zh) * 2020-12-25 2024-02-20 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高性能超高频谐振器
CN112968685A (zh) * 2021-02-05 2021-06-15 武汉大学 带有沟槽结构的体声波谐振器
CN112968685B (zh) * 2021-02-05 2023-04-25 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沟槽结构的体声波谐振器
CN113783547A (zh) * 2021-09-16 2021-12-10 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谐振器
CN114793103A (zh) * 2022-04-28 2022-07-26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参量传感的声波谐振器
CN114793103B (zh) * 2022-04-28 2024-03-26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参量传感的声波谐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3026B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3026A (zh) 一种二维兰姆波谐振器
CN210431367U (zh) 一种频率可调的横向场激励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US20200412331A1 (en) Reson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417373A (zh) 一种频率可调的横向场激励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及制备方法
US9698753B2 (en) Laterally coupled resonator filter having apodized shape
CN110166012A (zh) 二维耦合的射频压电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US5446330A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having a lamination structure
US9172351B2 (en)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having electrode fingers with electrode patches
US20090102316A1 (en) Lamb wave resonator
CN110868187B (zh) 一种基于弧形电极的超高频谐振器结构
TW201946380A (zh) 複合基板上的表面聲波裝置
CN106921363A (zh) 一种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CN112272015B (zh) 一种声波谐振器
CN108496257A (zh) 用于表面声波器件的混合结构体
CN107525610A (zh) 基于厚度方向激励剪切波模式的fbar微压力传感器
WO2019201526A1 (en) Electroacoustic resonator, rf filter with increased usable bandwidt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acoustic resonator
KR20150102729A (ko) 알루미늄 스칸듐 질화물과 온도 보상 피쳐를 포함하는 음향 공진기
CN111884617A (zh) 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27270A1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resonator and multiplexer including the same
Liu et al. AlN Checker-mode Resonators with Routing Structures
CN112688656A (zh) 一种二维高性能超高频谐振器
US20040090147A1 (en) Piezoelectric vibrator ladder-type filter using piezoeletric vibrator and double-mode piezoelectric filter
CN220798237U (zh) 一种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CN219304811U (zh) 谐振器
CN220629315U (zh) 一种高频大带宽弹性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8

Address after: No.01, 4th floor, building D7, phase 3, Wuhan Software New Town, No.9 Huacheng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Applicant after: Wuhan Minsheng New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2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Wuchang District of Wuhan University Luojiashan

Applicant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