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6849A -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6849A
CN110106849A CN201910530313.0A CN201910530313A CN110106849A CN 110106849 A CN110106849 A CN 110106849A CN 201910530313 A CN201910530313 A CN 201910530313A CN 110106849 A CN110106849 A CN 110106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ody
conductive sheet
impeller assembly
automation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03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6849B (zh
Inventor
苏苑君
易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03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6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6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6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6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6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包括浮体以及设置在浮体上的测速组件、控制组件和打捞组件,浮体上设有推动浮体在水中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一叶轮组件,浮体上设有推动浮体在水中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二叶轮组件,测速组件、第一叶轮组件和第二叶轮组件分别与打捞组件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在遭遇大型障碍物或者触抵岸边后,可自动向与当前打捞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平移,然后换行进行打捞,保证不重复打捞,提升浮萍打捞效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打捞。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观水体治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随之带来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甚至黑臭问题。浮萍生长速度快,景观水域会因为富营养化而大面积爆发浮萍,浮萍大量消耗水中氧气,会导致鱼类和其他浮游动物的死亡,另外,由于浮萍大面积覆盖导致光照缺乏,沉水植物也会面临大面积的死亡,整个水体生态环境将会遭受破坏,因此有必要对浮萍进行定期清理。
目前,小型水域水面浮萍的清理办法主要是采用人工手持式网兜等传统工具进行清除,存在耗时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等弊端。市场上存在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根据打捞方式的不同,水面垃圾打捞装置主要分为传送带式、铲斗式、回转式和抓斗式等类型,机器化程度较高,虽然能起到浮萍打捞的作用,但是效率不一定高,且成本较高,总体性价比较低,而小型景观水域通常存在深度浅,面积不大,且分布不集中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不适合于小型景观水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包括浮体以及设置在浮体上的测速组件、控制组件和打捞组件,浮体上设有推动浮体在水中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一叶轮组件,浮体上设有推动浮体在水中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二叶轮组件,测速组件、第一叶轮组件和第二叶轮组件分别与打捞组件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在遭遇大型障碍物或者触抵岸边后,可自动向与当前打捞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平移,然后换行进行打捞,保证不重复打捞,提升浮萍打捞效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打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打捞组件包括打捞网和换向机构,换向机构设置在浮体上,打捞网设置在换向机构上,测速组件、第一叶轮组件和第二叶轮组件分别与换向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打捞网至少具有两个打捞口,在浮体前后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打捞口;浮体在前后换向移动过程中换向机构控制打捞网位于浮体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以及控制打捞网位于浮体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脱离水面。
采用上述进两步的有益效果是:在遭遇大型障碍物或者触抵岸边后,第二叶轮组件启动,从而推动浮体向与当前打捞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平移,然后让第一叶轮组件向相反方向运动,带动水流,推动浮体反向前行即可再次进入打捞状态,不用让浮体整体调转方向,有效提升打捞效率。
进一步,换向机构包括开关电路和第一内置电源,电磁铁通过开关电路与第一内置电源电连接,测速组件与开关电路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控制电磁铁得电和失电,从而方便控制打捞网位于浮体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以及控制打捞网位于浮体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脱离水面。
进一步,换向机构包括外壳、调节杆、承重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活动铰、第二活动铰、第三活动铰、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电磁铁,外壳设置在浮体上,承重杆竖直设置在外壳内,调节杆沿浮体前后移动方向布置在承重杆上方,且其中部通过第一活动铰与承重杆的上端相铰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承重杆的两侧,且第一连接杆的上端通过第二活动铰与调节杆相铰接,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一配重块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上端通过第三活动铰与调节杆相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配重块相连接;电磁铁设置在第二配重块下方的外壳上;电磁铁得电时,电磁铁与第二配重块相吸,以使调节杆朝第二配重块所在侧倾斜;电磁铁失电时,电磁铁与第二配重块在第一配重块的作用下分离,并使调节杆朝第一配重块所在侧倾斜;调节杆的两端均与打捞网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快速让打捞网位于浮体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以及让打捞网位于浮体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交替部分进入水面以下和脱离水面。
进一步,换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根调节杆的同侧端均与打捞网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的提升打捞网在工作过程中的平稳性。
进一步,打捞网包括网兜、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两个第一螺纹套筒和两个第二螺纹套筒,每根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套筒和一个第二螺纹套筒,外壳位于调节杆两端处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每根调节杆两端的第一螺纹套筒和第二螺纹套筒分别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中伸出到外壳外,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别布置在浮体前后移动方向的两端,第一固定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套筒相连接,第二固定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螺纹套筒相连接,网兜布置在浮体的下方,且网兜的两个兜口分别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相连接,形成两个打捞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调控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内置电源和太阳能供电组件,第二内置电源的两个接线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第二叶轮组件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电片,第一螺纹套筒或第二螺纹套筒上包覆有第三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通过第三导线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通过第四导线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在电磁铁得失电过程中通过换向机构交替的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接触;
太阳能供电组件两个接线端中的一个通过第五导线与第三导电片电连接,太阳能供电组件剩余接线端通过第六导线与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正转电路和电机反转电路电连接,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正转电路通过第七导线与第一导电片电连接,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反转电路通过第八导线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电清洁无污染,后续成本较低;由于平移距离较短,配置的第二叶轮组件较小,需要的功耗较小,配置第二内置电源省去多余的电路设计,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当第三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接触时,第二内置电源与第二叶轮组件之间的回路处于短路状态,第二叶轮组件不得电,即不启动,而太阳能供电组件、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正转电路之间的回路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正转,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正转后将推动整个装置前移;当第三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接触时,第二内置电源与第二叶轮组件之间的回路处于短路状态,第二叶轮组件不得电,即不启动,而太阳能供电组件、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反转电路之间的回路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反转,第一叶轮组件内的电机反转后将推动整个装置后移;当电磁铁处于得电-失电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三导电片既不与第一导电片接触,也不与第二导电片接触,就会触发第二叶轮组件启动,使得装置平移。
进一步,第一固定环包括第一弧环和第二弧环,第一弧环的一端与第二弧环的一端相插接,第一弧环远离第二弧环的一端和第二弧环远离第一弧环的一端分别与与其同侧的两个第一螺纹套筒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拆装。
进一步,换向机构还包括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活动铰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配重块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弹簧的作用,一是连接作用,二是缓冲作用,使得电磁铁充电后第二配重块可以较为缓慢的与电磁铁贴合,或者电磁铁断电后第二配重块可以较为缓慢的与电磁铁分离,这样就留出足够的时间使第二叶轮组件启动,从而让第二叶轮组件带动装置左右平移一定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打捞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的所涉及的电原理框图一;
图6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的所涉及的电原理框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浮体,110、第一叶轮组件,120、第二叶轮组件,2、打捞组件,210、打捞网,211、网兜,212、第一固定环,2121、第一弧环,2122、第二弧环,213、第一螺纹套筒,214、第二螺纹套筒,215、第二固定环,220、换向机构,2201、外壳,2202、调节杆,2203、承重杆,2204、第一连接杆,2205、第二连接杆,2206、第一活动铰,2207、第二活动铰,2208、第三活动铰,2209、第一配重块,2210、第二配重块,2211、电磁铁,2212、开关电路,2213、第一内置电源,2214、弹簧,2215、第一导电片,2216、第二导电片,2217、第三导电片,2218、第二内置电源,2219、太阳能供电组件,3、测速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包括浮体1、测速组件3和打捞组件2,其中,浮体1用于整个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浮在水面上,测速组件3和打捞组件2分别设置在浮体1上。
浮体1上设有推动浮体1在水中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一叶轮组件110,浮体1上设有推动浮体1在水中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二叶轮组件120,通常情况下,第一叶轮组件11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第一叶轮组件110对称分布在浮体1的两侧,而第二叶轮组件120的数量优选为一个,第二叶轮组件120布置在浮体1底部中心处,测速组件3、第一叶轮组件110和第二叶轮组件120分别与打捞组件2电连接。
打捞组件2包括打捞网210和换向机构220,换向机构220设置在浮体1上,打捞网210设置在换向机构220上,测速组件3、第一叶轮组件110和第二叶轮组件120分别与换向机构220电连接。
打捞网210具有两个打捞口,打捞网210的两个打捞口分别位于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的两端;浮体1在前后换向移动过程中换向机构220控制打捞网210位于浮体1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以及控制打捞网210位于浮体1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脱离水面。
换向机构220包括开关电路2212和第一内置电源2213,电磁铁2211通过开关电路2212与第一内置电源2213电连接,测速组件3与开关电路2212电连接。
换向机构220还包括外壳2201、调节杆2202、承重杆2203、第一连接杆2204、第二连接杆2205、第一活动铰2206、第二活动铰2207、第三活动铰2208、第一配重块2209、第二配重块2210和电磁铁2211,外壳2201设置在浮体1上,承重杆2203竖直设置在外壳2201内,调节杆2202沿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布置在承重杆2203上方,且其(调节杆2202)中部通过第一活动铰2206与承重杆2203的上端相铰接;第一连接杆2204和第二连接杆2205分别设置在承重杆2203的两侧,且第一连接杆2204的上端通过第二活动铰2207与调节杆2202相铰接,第一连接杆2204的下端与第一配重块2209相连接,第二连接杆2205的上端通过第三活动铰2208与调节杆2202相铰接,第二连接杆2205的下端与第二配重块2210相连接;电磁铁2211设置在第二配重块2210下方的外壳2201上;电磁铁2211得电时,电磁铁2211与第二配重块2210相吸,以使调节杆2202朝第二配重块2210所在侧倾斜;电磁铁2211失电时,电磁铁2211与第二配重块2210在第一配重块2209的作用下分离,并使调节杆2202朝第一配重块2209所在侧倾斜;调节杆2202的两端均与打捞网210相连接。
为了确保打捞网210整体的稳定性,换向机构22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换向机构220沿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并排布置,两根调节杆2202的同侧端均与打捞网210相连接。
打捞网210包括网兜211、第一固定环212、第二固定环215、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13和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4,每根调节杆220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套筒213和一个第二螺纹套筒214,外壳2201位于调节杆2202两端处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每根调节杆2202两端的第一螺纹套筒213和第二螺纹套筒214分别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中伸出到外壳2201外,第一固定环212和第二固定环215分别布置在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的两端,第一固定环2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13相连接,第二固定环2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4相连接,网兜211布置在浮体1的下方,且网兜211的两个兜口分别与第一固定环212和第二固定环215相连接,形成两个打捞口,前述中使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和使打捞口脱离水面,分别是指:让第一固定环212远离调节杆2202的一端部分进入到水面以下,和让第二固定环215脱离水面;或者让第二固定环215远离调节杆2202的一端部分进入到水面以下,和让第一固定环212脱离水面。
通常情况下,第一螺纹套筒213与调节杆2202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的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第一固定环212与第一螺纹套筒213相连接后,第一固定环212与调节杆2202之间也具有夹角,同样的该夹角的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这样在换向时,打捞口易快速进入水面和脱离水面,方便打捞浮萍;同理,第二螺纹套筒214与调节杆2202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的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第二固定环215与第二螺纹套筒214相连接后,第二固定环215与调节杆2202之间也具有夹角,同样的该夹角的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这样在换向时,打捞口易快速进入水面和脱离水面,方便打捞浮萍。
第一固定环212包括第一弧环2121和第二弧环2122,通常情况下,第一弧环2121和第二弧环2122的半径相同、圆弧长度相同,第一弧环2121的一端与第二弧环2122的一端相插接,第一弧环2121远离第二弧环2122的一端和第二弧环2122远离第一弧环2121的一端分别与与其同侧的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13相连接,第一弧环2121与第一螺纹套筒21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第二弧环2122与第一螺纹套筒21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第二固定环215的结构与第一固定环212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赘述。
换向机构220还包括第二内置电源2218和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第二内置电源2218的两个接线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第二叶轮组件120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换向机构220还包括第一导电片2215、第二导电片2216和第三导电片2217,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电片2215,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电片2216,第一螺纹套筒213或第二螺纹套筒214上包覆有第三导电片2217,第一导电片2215和第二导电片2216分别通过第三导线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2217通过第四导线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2217在电磁铁2211得失电过程中通过换向机构220交替的与第一导电片2215和第二导电片2216接触;
或者,第二过孔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电片2215,第二过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电片2216,第二螺纹套筒214上包覆有第三导电片2217,第一导电片2215和第二导电片2216分别通过第三导线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2217通过第四导线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2217在电磁铁2211得失电过程中通过换向机构220交替的与第一导电片2215和第二导电片2216接触;
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两个接线端中的一个通过第五导线与第三导电片2217电连接,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剩余接线端通过第六导线与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电路和电机反转电路电连接,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电路通过第七导线与第一导电片2215电连接,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反转电路通过第八导线与第二导电片2216电连接。
当第三导电片2217与第一导电片2215接触时,第二内置电源2218与第二叶轮组件120之间的回路处于短路状态,第二叶轮组件120不得电,即不启动,而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电路之间的回路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后将推动整个装置前移;
当第三导电片2217与第二导电片2216接触时,第二内置电源2218与第二叶轮组件120之间的回路处于短路状态,第二叶轮组件120不得电,即不启动,而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反转电路之间的回路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反转,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反转后将推动整个装置后移;
通常情况下,第一导电片2215、第二导电片2216和第三导电片2217均采用紫铜片;当电磁铁2211处于得电-失电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三导电片2217既不与第一导电片2215接触,也不与第二导电片2216接触,就会触发第二叶轮组件120启动,使得装置平移。
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的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从而为第一叶轮组件110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换向机构220还包括弹簧2214,弹簧2214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205上,弹簧2214的一端与第三活动铰2208相连接,弹簧2214的另一端与第二配重块2210相连接,弹簧2214的作用,一是连接作用,二是缓冲作用,使得充电后第二配重块2210可以较为缓慢的与电磁铁2211贴合,或者断电后第二配重块2210可以较为缓慢的与电磁铁2211分离,这样就留出足够的时间使第二叶轮组件120启动,从而让第二叶轮组件120带动装置左右平移一定的位移。
浮体1起浮力作用的部分采用PVC材料制作,成本低,浮力好。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置于待打捞景观水域内,并启动第一叶轮组件110;
S200、第一叶轮组件110将推动浮体1在水中进行前移,控制打捞组件2启动,然后由打捞组件2中的换向机构220控制打捞网210位于浮体1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以及控制打捞网210位于浮体1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脱离水面,开始打捞工作;
S300、测速组件3实时测量浮体1移动速度,并将测量速度与预设速度进行对比,若测量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则打捞组件2继续执行当前打捞工作,若测量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预设速度可以为5cm/mi n,则判断浮体1遭遇大型障碍物或者触抵岸边,测速组件3通过开关电路2212控制电磁铁2211得电或失电,以使换向机构220控制打捞网210位于浮体1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脱离水面,而让打捞网210位于浮体1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
S400、电磁铁2211处于得电-失电状态切换时,第二叶轮组件120自动启动,以使浮体1进行左移或后移预设距离,同时第一叶轮组件110关闭,通常情况下,预设距离可以通过第二叶轮组件120启动时间,以及启动后推移速度计算而得;
S500、在电磁铁2211得电-失电状态切换完成后,第一叶轮组件110自动重新启动,此时第一叶轮组件110电机反向运转,以推动浮体1进行移动的方向与前一次浮体1移动的方向相反;
S600、重复步骤S200~S500直至整个景观水域打捞完毕。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1)以及设置在浮体(1)上的测速组件(3)、控制组件(4)和打捞组件(2),所述浮体(1)上设有推动浮体(1)在水中进行前后移动的第一叶轮组件(110),所述浮体(1)上设有推动浮体(1)在水中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二叶轮组件(120),所述测速组件(3)、所述第一叶轮组件(110)和所述第二叶轮组件(120)分别与所述打捞组件(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组件(2)包括打捞网(210)和换向机构(220),所述换向机构(220)设置在所述浮体(1)上,所述打捞网(210)设置在所述换向机构(220)上,所述测速组件(3)、所述第一叶轮组件(110)和所述第二叶轮组件(120)分别与所述换向机构(2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网(210)至少具有两个打捞口,在所述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打捞口;所述浮体(1)在前后换向移动过程中所述换向机构(220)控制所述打捞网(210)位于所述浮体(1)移动方向前方的打捞口部分进入水面以下,以及控制所述打捞网(210)位于所述浮体(1)移动方向后方的打捞口脱离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220)包括开关电路(2212)和第一内置电源(2213),所述电磁铁(2211)通过所述开关电路(2212)与所述第一内置电源(2213)电连接,所述测速组件(3)与所述开关电路(221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220)还包括外壳(2201)、调节杆(2202)、承重杆(2203)、第一连接杆(2204)、第二连接杆(2205)、第一活动铰(2206)、第二活动铰(2207)、第三活动铰(2208)、第一配重块(2209)、第二配重块(2210)和电磁铁(2211),所述外壳(2201)设置在所述浮体(1)上,所述承重杆(2203)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2201)内,所述调节杆(2202)沿所述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布置在所述承重杆(2203)上方,且其中部通过所述第一活动铰(2206)与所述承重杆(2203)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20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205)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杆(2203)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杆(2204)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铰(2207)与所述调节杆(2202)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20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209)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205)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三活动铰(2208)与所述调节杆(2202)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20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块(2210)相连接;所述电磁铁(2211)设置在所述第二配重块(2210)下方的外壳(2201)上;所述电磁铁(2211)得电时,所述电磁铁(2211)与所述第二配重块(2210)相吸,以使所述调节杆(2202)朝第二配重块(2210)所在侧倾斜;所述电磁铁(2211)失电时,所述电磁铁(2211)与第二配重块(2210)在第一配重块(2209)的作用下分离,并使调节杆(2202)朝第一配重块(2209)所在侧倾斜;所述调节杆(2202)的两端均与所述打捞网(21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220)的数量为两个,两根调节杆(2202)的同侧端均与所述打捞网(210)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网(210)包括网兜(211)、第一固定环(212)、第二固定环(215)、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13)和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4),每根调节杆(220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套筒(213)和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套筒(214),所述外壳(2201)位于调节杆(2202)两端处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每根调节杆(2202)两端的第一螺纹套筒(213)和第二螺纹套筒(214)分别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中伸出到外壳(2201)外,所述第一固定环(2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215)分别布置在所述浮体(1)前后移动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环(2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13)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2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4)相连接,所述网兜(211)布置在所述浮体(1)的下方,且所述网兜(211)的两个兜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环(212)和所述第二固定环(215)相连接,形成两个打捞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220)还包括第二内置电源(2218)和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所述第二内置电源(2218)的两个接线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叶轮组件(120)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所述换向机构(220)还包括第一导电片(2215)、第二导电片(2216)和第三导电片(2217),所述第一过孔或所述第二过孔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电片(2215),所述第一过孔或所述第二过孔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导电片(2216),所述第一螺纹套筒(213)或所述第二螺纹套筒(214)上包覆有第三导电片(2217),所述第一导电片(2215)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216)分别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2217)通过第四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2217)在所述电磁铁(2211)得失电过程中通过换向机构(220)交替的与第一导电片(2215)和第二导电片(2216)接触;
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两个接线端中的一个通过第五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电片(2217)电连接,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2219)剩余接线端通过第六导线与所述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电路和电机反转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正转电路通过第七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片(2215)电连接,所述第一叶轮组件(110)内的电机反转电路通过第八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片(2216)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12)包括第一弧环(2121)和第二弧环(2122),所述第一弧环(2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环(2122)的一端相插接,所述第一弧环(2121)远离所述第二弧环(21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环(2122)远离所述第一弧环(2121)的一端分别与与其同侧的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13)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220)还包括弹簧(2214),所述弹簧(2214)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205)上,所述弹簧(2214)的一端与第三活动铰(2208)相连接,所述弹簧(2214)的另一端与第二配重块(2210)相连接。
CN201910530313.0A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Active CN110106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0313.0A CN110106849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0313.0A CN110106849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6849A true CN110106849A (zh) 2019-08-09
CN110106849B CN110106849B (zh) 2024-04-19

Family

ID=67495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0313.0A Active CN110106849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68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1700A (zh) * 2020-04-21 2020-08-07 蒋经伟 一种河道漂浮垃圾的适应性变形多效拦截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5922A1 (en) * 2002-12-31 2005-07-21 Psi-Ets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s for ponds, lakes, and other bodies of water
RU2617292C1 (ru) * 2016-04-26 2017-04-24 Ю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ажайск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и сбора нефти ил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с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воды
WO2018120827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清理机
CN108755630A (zh) * 2018-05-31 2018-11-06 安徽中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便于安装的浮萍打捞机
CN108775004A (zh) * 2018-07-01 2018-11-09 陆永柱 用于水面漂浮垃圾、水藻治理的打捞器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5922A1 (en) * 2002-12-31 2005-07-21 Psi-Ets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s for ponds, lakes, and other bodies of water
RU2617292C1 (ru) * 2016-04-26 2017-04-24 Ю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ажайск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и сбора нефти ил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с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воды
WO2018120827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清理机
CN108755630A (zh) * 2018-05-31 2018-11-06 安徽中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便于安装的浮萍打捞机
CN108775004A (zh) * 2018-07-01 2018-11-09 陆永柱 用于水面漂浮垃圾、水藻治理的打捞器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1700A (zh) * 2020-04-21 2020-08-07 蒋经伟 一种河道漂浮垃圾的适应性变形多效拦截装置
CN111501700B (zh) * 2020-04-21 2021-12-07 江苏中兴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漂浮垃圾的适应性变形多效拦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6849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43694U (zh) 一种水上漂浮垃圾清理船
CN206171744U (zh) 一种水面漂浮物自动打捞机器人
CN206768778U (zh) 一种水上垃圾自动清理装置
CN112278169A (zh) 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高效水藻打捞装置
CN209479915U (zh) 一种基于流体向心引力的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
CN211532393U (zh) 一种水产养殖投料增氧装置
CN208616164U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机
CN201288322Y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器
CN110106849A (zh)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CN21136863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漂浮物打捞设备
CN102020005A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器
CN108482669A (zh) 海空两栖航行器
CN208235474U (zh) 自游式水面浮渣收集装置
CN201865090U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器
CN212153328U (zh) 一种水电站水面杂物清理装置
CN111535283B (zh) 一种基于环保的地下水道污水漂浮物捞取装置
CN21045934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清理装置
CN210284539U (zh) 一种可升降的垃圾机器人
CN206238133U (zh) 一种可控制漂浮渔业诱捕器
CN114134873B (zh) 一种海洋水面垃圾打捞装置
CN208559712U (zh) 水上垃圾收集船
CN210766679U (zh) 一种自动化浮萍打捞装置
CN214090071U (zh) 一种水利用清淤装置
CN211898263U (zh) 一种河道垃圾打捞装置
CN112411500B (zh)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面污染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