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898B - 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898B
CN110098898B CN201811509026.3A CN201811509026A CN110098898B CN 110098898 B CN110098898 B CN 110098898B CN 201811509026 A CN201811509026 A CN 201811509026A CN 110098898 B CN110098898 B CN 110098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hannels
siso
polarization
polariz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9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898A (zh
Inventor
金光哲
萨米尔·库马尔·米什拉
阿洛克·贾恩
普林斯·阿里亚
普奈特·潘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98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一种构造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基于MIMO信道信息产生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定义极化码的信道;将极化码的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所述多个SISO信道中的一个SISO信道;估计通过对所述多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所组合的信道的质量;并且基于估计的质量来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Description

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30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序列号为10-2018-0011406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其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数据通信中在噪声信道上进行的信道编码以减少通信差错。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利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信道编码可通过添加冗余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种称为“极化编码”的相对较新的信道编码方法是使用包含极化码的一类分组码形成极化的虚拟“比特信道”的编码技术。比特信道被分类为“好信道”和“坏信道”,其中,“好信道”中数据可以以高可靠性传输,而“坏信道”是低可靠性信道。极化编码方法可通过使用低编码/解码复杂度基本上实现香农容量(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可实现的最高信息速率)。此外,MIMO可用于提高信道的容量和可靠性。因此,在集成了极化编码和MIMO的系统中,极化码在MIMO信道中的高效应用是理想的。
发明内容
公开了构造和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构造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MIMO信道信息产生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定义极化码的信道,并将极化码的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所述多个SISO信道中的一个SISO信道;估计通过对所述多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所组合的信道的质量;并且基于估计的质量来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经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获得MIMO信道信息;基于所述MIMO信道信息构造极化码;和根据极化码执行编码或解码,其中,构造极化码的步骤包括:将极化码的N个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MIMO信道的r个层中的一层,其中,N和r是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经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极化码构造器电路,被构造为基于MIMO信道信息构造极化码;编码器电路,被构造为通过基于所述极化码对K比特源数据进行极化编码来产生N比特编码数据;以及交织器电路,被构造为通过基于所述极化码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交织来产生包括与MIMO信道的r个层对应的r个组的经过交织的数据,其中,K、N和r均是正整数。
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存储指令,其中,当所述指令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实现构造极化码的方法或上面总结的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功能,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1中的极化码构造器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基本块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示例的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1中的发送器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图8中的示例操作S400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图8中的示例操作S400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图9中的示例操作S480的流程图;
图12A、图12B和图12C分别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的各个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发送器100和接收器200的数据通信系统10的框图。发送器100和接收器200可经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300相互通信。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数量或索引的变量是正整数。
系统10可以是可从通过MIMO信道300进行基于MIMO的信号交换获益的任何通信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系统10可以是诸如第五代(5G)无线系统、长期演进(LTE)系统或WiFi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其他实施例中,系统10可以是诸如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有线通信系统。在下文中,将主要参照无线通信系统作为示例来描述系统10。
发送器100可包括:极化码构造器110、编码器130、交织器150、层映射器170、预编码器190以及可分别输出发送信号{x1,...,xp}的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接收器200可经由第一输入端RX1至第q输入端RXq接收q个接收信号{y1,...,yq}。当系统10是无线通信系统时,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调制器和天线(或者单个调制器可被用于所有输出端);第一输入端RX1至第q输入端RXq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解调器和天线(或者单个解调器可被用于所有输入端)。发送器100可包括p个输出端TX1至TXp,接收器200可包括q个输入端RX1至RXq。MIMO信道300可被表示为包括h11至hqp作为元素、总共有(q×p)个元素的信道矩阵H。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的数量p和第一输入端RX1至第q输入端RXq的数量q中的较小数可被称为MIMO信道300的秩。换句话说,MIMO信道300的秩可被定义为r=min(p,q),并且可以说MIMO信道300包括r个层。
极化码构造器110可构造用于MIMO信道300的极化码,其中,极化码具有多个“比特信道”。例如,极化码构造器110可获得关于MIMO信道300的信息,并可基于这种MIMO信道信息来构造极化码。如下面参照图2和随后的附图所描述的,极化码构造器110可将MIMO信道300划分为多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并可将极化码的各个比特信道分配给多个SISO信道中的相应一个SISO信道。该方法为了将极化码应用于MIMO信道300的目的,可以避免使用分别对应于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的多个编码器或需要使用分别对应于第一输入端RX1至第q输入端RXq的多个解码器。因此,可减少将被另外用于将极化码应用于MIMO信道300的资源(例如,电力、硬件资源等),并且可在MIMO信道300中(虚拟地)构造用于降低误比特率(BER)的极化码。极化码构造器110可根据构造的极化码来控制编码器130和交织器150。将参照图3和其他附图在下文描述示例极化码构造器110的细节。
编码器130可通过使用由极化码构造器110构造的极化码对K比特源数据D_SRC进行编码来产生N比特码字(即,经过编码的数据D_ENC)。极化码可以是基于信道极化的,其中,信道极化将在输入阶段观察到的比特信道定义为被极化为分别表示高可靠性信道的好比特信道和低可靠性信道的坏比特信道。(在下文中,极化码的比特信道可被互换地称为子信道或仅被称为极化码的信道)。因此,在极化码中,源数据D_SRC的信息比特(即,未冻结比特(unfrozen bits))可被分配到好比特信道,同时,在发送器100侧和接收器200侧两者处具有已知值的冻结比特(frozen bits)可被分配到坏比特信道。因此,N个比特中的K个比特可以是“未冻结”比特,而其余的比特可以是“冻结”比特。码率可被定义为R=K/N,其中,码率R可被预定义并被提供给极化码构造器110。
交织器150可基于由极化码构造器110构造的极化码来对经过编码的数据D_ENC进行交织,以产生包括分别对应于MIMO信道300的r个层的r个组的经过交织的数据D_INT。如稍后参照图6等所描述的,极化码构造器110可基于SISO信道的状态将极化码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SISO信道的一个SISO信道,交织器150可根据极化码构造器110的分配结果从经过编码的数据D_ENC产生经过交织的数据D_INT。因此,如图1所示,可产生包括r个组、每个组具有N/r个比特的经过交织的数据D_INT。将参照图7在下文描述交织器150的示例。
层映射器170可产生映射数据D_MAP,以将由交织器150提供的经过交织的数据D_INT分布到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或分布到多个层。(如前文所述,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调制器和天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输出端TXi可被认为是“层”的至少一部分。可选地,调制器可被包括在预编码器190中,使得任何输出端TXi可以只是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层映射器170可平均地分布经过交织的数据D_INT的比特。预编码器190可将通过信道矩阵H的单值分解(SVD)而产生的预编码矩阵应用于由层映射器170提供的映射数据D_MAP,使得发送信号{x1,...,xp}被分别提供至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
接收器200可执行与发送器100对应的操作,以对经由第一输入端RX1至第q输入端RXq接收到的接收信号{y1,...,yq}进行处理。例如,可将通过执行信道矩阵H的SVD所产生的接收矩阵应用于经由输入端RX1至输入端RXq接收到的接收信号{y1,...,yq}。接下来,接收器200的层解映射器(未示出)可执行由发送器100的层映射器170执行的操作的逆向操作,并且解交织器(未示出)可通过执行由发送器100的交织器150执行的操作的逆向操作来对由层解映射器所提供的数据的比特进行重新排列。解码器(未示出)可通过根据极化码对由解交织器提供的N比特数据进行解码来产生估计的K比特信息比特。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中的发送器100可经由MIMO信道300从接收器200接收信号,为此,发送器100可包括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号的附加组件。在下文将主要参照发送器100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但是应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的构思也类似地适用于接收器200。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1中的示例极化码构造器110的框图。如参照图1在上文所描述的,图2的极化码构造器110可构造用于图1中的MIMO信道300的极化码,并可根据构造出的极化码来控制编码器130和交织器150。如图2所示,极化码构造器110可包括信道分解器112和信道组合器114。
信道分解器112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作为信道信息。发送器100和接收器200可以以各种方式共享信道状态信息CSI。例如,接收器200可基于从发送器100接收到的信号来估计信道状态,从估计出的信道状态产生信道状态信息CSI,并向发送器100提供产生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100和接收器200可共享至少一个索引,其中,该索引可指示包括在由发送器100和接收器200共享的表中的多项中的一项。
信道分解器112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从MIMO信道300产生相互独立的多个SISO信道。
在图1中,信道矩阵H可以是q×p的矩阵,并且可通过信道矩阵H的SVD而被表示为下面的公式1。
[公式1]
H=UΣVH
在公式1中,V和U可形成正交集,V可被称为预编码矩阵,UH可被称为接收矩阵。Σ可以是具有作为对角元素的特征值(即,信道矩阵H的{λ1,...,λr})的对角矩阵。如参照图1在上文所描述的,当将预编码矩阵V应用于发送器100并且将接收矩阵UH应用于接收器200时,MIMO信道300可由新的信道矩阵Σ来表示。由于新的信道矩阵Σ是对角矩阵,因此在接收器200中的接收信号{y1,...,yq}之间不存在干扰。因此,MIMO信道300可被分解为r个SISO信道{W1,...,Wr}。接收信号{y1,...,yq}可具有根据新的信道矩阵Σ的特征值{λ1,...,λr}的质量。换句话说,各个SISO信道的信噪比(SNR)可以与特征值{λ1,...,λr}成比例。由于特征值{λ1,...,λr}以降序在新的信道矩阵Σ中被排序(即,λ1≥λ2≥…≥λr),因此r个SISO信道{W1,...,Wr}可分别具有按照降序的质量(例如,SNR)(SNR1≥SNR2≥…≥SNRr)。如稍后所描述的,关于每个SISO信道的质量的信息可被用于构造极化码。
信道组合器114可从信道分解器112接收新的信道矩阵Σ,并可接收表示极化码的幅度的码字的比特数N。信道组合器114可从码字的比特数N产生N×N的极化变换矩阵。信道组合器114可通过对r个SISO信道{W1,...,Wr}进行组合来产生组合信道WC,其中,SISO信道{W1,...,Wr}由从信道分解器112提供的新的信道矩阵Σ表示。组合信道WC可具有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的索引。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组合器114可估计组合信道的质量。例如,信道组合器114可使用Bhattacharyya参数作为指示SISO信道{W1,...,Wr}的质量的值。在具有比特转换概率W(y|x)的二进制输入无记忆对称(BMS)信道中(其中,X和Y分别表示输入数据集和输出数据集),可如下面的公式2定义Bhattacharyya参数Z(W)。
[公式2]
换句话说,Bhattacharyya参数可指示在BMS信道中发生比特差错的最大概率。当信道的SNR是CSNR时,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的Bhattacharyya参数可表示为下面的公式3。
[公式3]
Z(W)=exp(-CSNR)
换句话说,随着信道的质量越高(即,随着SNR越高),Bhattacharyya参数Z(W)可具有越低的值。
当码字的长度N是2n(即N=2n)时,在信道组合时可能存在n个段(stage)的极化。在j∈{0,1,...,n-1}表示极化的段并且表示在第j段中的第i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的情况下,可能的是/>并且Bhattacharyya参数可表示为下面的公式4。
[公式4]
将参照图3、图4和图5在下文描述信道组合器114的操作的示例。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基本块的示图。如图3所示,用于极化变换的基本块可与两个BMS信道{W1,W2}有关,并且通过应用下面的公式5中的Arikan极化核F,可将所述两个信道{W1,W2}变换为二进制输入信道
[公式5]
在图3中的极化变换中,可如下面的公式6所描述的来计算Bhattacharyya参数。
[公式6]
如在下文进一步解释的,极化码的信道可被分别分配给SISO信道,并且当信道被组合时,可在对信道进行组合的过程中使用从SISO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计算出的Bhattacharyya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r个SISO信道分组为r/2对SISO信道,并且,可通过根据极化变换对分组后的SISO信道进行组合来产生组合信道W'。因此,信道W'可表示在log2r个段从r个SISO信道所组合的信道。然后,以与组合SISO信道相同的方式,可在log2N-log2r个段对信道W'的相同副本进行组合。例如,当N是r的倍数时,可对信道W'的个副本进行组合。下面将描述信道组合的示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示例的示图。图4示出在4×4的MIMO信道中构造4比特的极化码的示例(即,在这种情况下,N=4且n=2)。
可通过图2中的信道分解器112将MIMO信道分解成例如四个相互独立的SISO信道{W1,W2,W3,W4}。因此,公式6的极化变换可以在两个段被执行(log24=2)。如图4所示,在第一段,两对SISO信道{W1,W2}和{W3,W4}可被变换成两对组合信道和/>在第二段,两对信道/>和/>可被变换成两对组合信道/>最后,可产生组合信道W',其中,/>如上面参照图3所描述的,可在(n-2)个段对信道W'的2n-2个相同副本进行组合。当极化变换在n个段完成时,对应于K个最低Bhattacharyya参数的索引可被分配给未冻结比特,而其余的(N-K)个索引可被分配给冻结比特。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示例的示图。该示例示出当在4×4的MIMO信道中码字的比特数是16(即,r=4,N=16,并且n=4)时构造极化码。此外,图5示出当SISO信道按信道质量的降序被排序时,在对数域中在每个段计算出的SNR分别为12.5dB、5.8dB、2.4dB和-3.37dB(其中,负SNR表示噪声功率比信号功率多)的Bhattacharyya参数。
在图5中,Bhattacharyya参数的计算可以从右侧向左侧传导。如所示,在第一阶段中,可通过组合四个SISO信道{W1,W2,W3,W4}来计算Bhattacharyya参数。接下来,在第二阶段中,可从在第一阶段中组合的信道的四个副本计算Bhattacharyya参数。因此,可针对与极化码的输入比特{u1,u2,...,u16}对应的16个信道计算Bhattacharyya参数。
可基于Bhattacharyya参数来排列极化码的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换句话说,可将每个冻结比特分配给与具有相对较高值的Bhattacharyya参数对应的信道,并且可将每个未冻结比特分配给与具有相对较低值的Bhattacharyya参数对应的信道。例如,当码率约为0.5时,换句话说,当排列8比特的未冻结比特和8比特的冻结比特时,可将8个冻结比特分配给与具有最大值的8个Bhattacharyya参数对应的比特{u1,u2,u3,u4,u5,u9,u10,u11}。因此,冻结比特可具有索引{1,2,3,4,5,9,10,11}。此外,可将8比特的未冻结比特(或信息比特)分配给与具有最小值的八个Bhattacharyya参数对应的比特{u6,u7,u8,u12,u13,u14,u15,u16}。因此,未冻结比特可具有索引{6,7,8,12,13,14,15,16}。换句话说,在图1中,可将K比特源数据D_SRC的比特分配给N个比特中的与具有最低值的K个Bhattacharyya参数对应的比特,并且极化码构造器110可向编码器130提供源数据D_SRC的比特被分配到的索引。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极化变换的示例的示图。该示例示出4×4的MIMO信道中的4比特的极化码(即,N=4且n=2),并且不同于图4中的示例,可产生从SISO信道{W1,W2,W3,W4}的两对信道{W1,W4}和{W2,W3}组合的信道。
如上文参照图5所描述的,在根据极化变换对信道进行组合的过程中,Bhattacharyya参数可取决于将被组合的信道。例如,在图5中的第一阶段中,根据SISO信道{W1,W2,W3,W4}的组合,可得到Bhattacharyya参数的不同值。换句话说,根据将SISO信道{W1,W2,W3,W4}分组为两对(即,SISO信道{W1,W2,W3,W4}的划分)的结果,Bhattacharyya参数可被确定为不同。
可从r个SISO信道{W1,W2,W3,W4}获得r/2个对。在参数L定义为具有SISO信道的对的所有可能组合作为元素的集合的情况下,可如下面的公式7计算L的元素数量。
[公式7]
例如,当4×4的MIMO信道被分解为四个SISO信道{W1,W2,W3,W4}时,如下面的公式8所示,L可以具有三个元素。
[等式8]
L={{(W1,W2),(W3,W4)},{(W1,W3),(W2,W4)},{(W1,W4),(W2,W3)}}
类似地,在8×8的MIMO信道中,可能的是|L|=105,在16×16的MIMO信道中,可能的是|L|=2027025。表示作为L的元素的SISO信道的最佳配对的参数πopt可使大小为r的块的误块率的上限最小化。πopt表示为下面的公式9。
[公式9]
当考虑MIMO信道中的改变和实时通信时,通过在所有情况下基于公式9计算Bhattacharyya参数来确定SISO信道的最佳配对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该问题可如下面的公式10被确定性地解决。
[公式10]
根据公式10,在极化码的第一阶段中,最高质量的SISO信道可与最低质量的SISO信道配对,并且第二高质量的SISO信道可与第二低质量的SISO信道配对。换句话说,r个SISO信道可被分组为r/2对,使得每个对的索引之和是(r+1)。例如,按降序排序的四个SISO信道的最佳配对可表示为下面的公式11。
[公式11]
πopt={(W1,W4),(W2,W3)}
因此,如图6所示,在第一段中,SISO信道的两对{W1,W4}和{W2,W3}可被变换成两对组合信道和/>在第二段中,SISO信道的两对/>可被变换成两对组合信道/>和/>最后,可产生组合信道/>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送器100'的框图,其中,发送器100'是图1中的发送器100的示例。发送器100包括四个输出端TX1至输出端TX4、极化码构造器110、编码器130'和基于公式10进行操作的交织器150',以及图1中的发送器100的其他组件(例如,图7中未示出的层映射器170、预编码器190)。如上面参照图1所描述的,图7中的交织器150'可通过对从编码器130'接收的经过编码的数据{x1,x2,...,xN}进行交织来产生包括四个组的经过交织的数据。
如上面参照图6所描述的,可基于公式10将SISO信道分组为多个对,并且极化变换可被应用作为经过分组的SISO信道的对的函数。交织器150'可被构造为使得极化码的信道根据公式10与SISO信道对应。例如,如图7所示,交织器150'可包括N/4个(或第一至第(N/4))切换块150_1至切换块150_N/4,并且第一切换块150_1至第(N/4)切换块150_N/4中的每一个可接收经过编码的数据中的4比特的数据。第一切换块150_1至第(N/4)切换块150_N/4中的每一个可以在极化码构造器110的控制下将接收到的数据的比特路由到四个层中的一层。例如,第一切换块150_1可接收{x1,x2,x3,x4},并且可如图6所示进行构造,使得{x1,x2,x3,x4}和{W1,W2,W3,W4}按照等公式11相互关联。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根据实施例,图8的通信方法包括构造用于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操作S400。例如,图8中的操作可由图1中的发送器100和/或接收器200执行;因此,将参照图1描述图8的方法。
可获得MIMO信道信息(S200)。例如,图1中的接收器200可基于从发送器100接收的信号来估计MIMO信道的状态。发送器100也可从接收器200接收关于由接收器200估计的MIMO信道300的状态的信息。因此,发送器100和接收器200可共享MIMO信道信息。注意,获取MIMO信道信息的方式不限于上面提到的示例。
可构造用于MIMO信道的极化码(S400)。例如,可将MIMO信道分解为多个相互独立的SISO信道,并且可将极化码的每个信道分配给多个SISO信道中的一个SISO信道。(稍后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操作S400的示例)。
当通过使用在操作S400中产生的极化码处理将要发送的数据(S610的“是”输出)时,可随后执行编码操作S620。编码可涉及接收由在操作S400中产生的极化码提供的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的索引。将要发送的数据的比特可被排列在未冻结比特中,并预定固定值的比特可被排列在冻结比特中。可通过将极化码应用于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来产生经过编码的数据。接下来,可应用预编码矩阵(S640)。例如,可通过对从在操作S200中获得的MIMO信道信息中提取的信道矩阵执行SVD来获得预编码矩阵,并且可将预编码矩阵应用于经过编码的数据。
当通过使用在操作S400中构造的极化码处理了接收到的数据时(S610的“否”输出),可随后执行应用接收矩阵的操作S820。例如,可通过对从在操作S200中获得的MIMO信道信息提取出的信道矩阵执行SVD来获得接收矩阵。接收矩阵可应用于经由MIMO信道接收到的数据。接下来,可执行解码(S840)。可对经过解码的数据中的基于从在操作S400中构造的极化码所提供的针对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的索引的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进行区分。
图9是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图8中的操作S400的示例的流程图。如上面参照图8所描述的,可在图9的操作S400'中执行构造用于MIMO信道的极化码。如图9所示,操作S400'可包括多个操作S420、操作S440、操作S460和操作S480。例如,操作S400'可由图2的示例的极化码构造器110来执行。
可产生SISO信道(S420)。例如,可通过对从MIMO信道信息D81提取出的信道矩阵执行SVD来产生r个SISO信道。下面将参照图10描述操作S420的示例。
可将极化码的信道分配给SISO信道(S440)。例如,当码字的长度是N时,可将极化码的N个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在操作S420中产生的r个SISO信道中的一个SISO信道。因此,如所示,在图5中的第一阶段中r=4的情况下,可确定r个SISO信道的位置,并且r个SISO信道的位置可重复。此外,如上面参照图6所描述的,可对r个SISO信道进行配对以减少误比特率。
可对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S460)。例如,如上面参照图5所描述的,可产生从r个SISO信道组合的信道,并可随后对组合信道的副本进行组合。在信道的组合过程中,可估计组合信道的质量。下面将参照图10描述操作S460的示例。
可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S480)。例如,可根据质量和与每个比特对应的信道的码率来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因此,可将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分别分配给好信道和坏信道。下面将参照图11描述操作S480的示例。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图8中的示例操作S400的流程图。具体地,图10的操作S400"可以是图9的操作S420和操作S460的示例,并可包括操作S420'和S460'。为了简洁,省略针对图10的与针对图9的描述重叠的描述。
可产生SISO信道(S420'),其中,操作S420'可包括操作S422和操作S424。可在操作S422中提取信道矩阵,并且可在操作S424中获得对角矩阵。当MIMO信道的秩为r时,信道矩阵可以是r×r矩阵,并可通过对信道矩阵执行SVD来获得对角矩阵。因此,可获得r个SISO信道。可将极化码的信道分配给SISO信道(S440')。
可对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S460')。如图10所示,操作S460'可包括操作S462,其中,在操作S462中可计算Bhattacharyya参数。如上面参照公式2所描述的,Bhattacharyya参数可具有指示SISO信道的质量的值作为发生误比特的最大概率。如图5中所示,在极化变换的过程中,可计算组合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并且最终,可计算与极化码的每个输入比特对应的Bhattacharyya参数。最后,可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S480')。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操作S480’的流程图,其中,示例操作S480’是图9中的操作S480的示例。如参照图9所描述的,可在操作S480中执行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的操作。如图11所示,操作S480’可包括操作S482和操作S484。
可确定冻结比特的数量(S482)。例如,可获得极化码的码字的以下项中的至少两项:比特的数量N、码率R和信息比特的数量K。因此,可确定冻结比特的数量(即,N-K)和未冻结比特的数量(即,K)。
可根据Bhattacharyya参数来排列冻结比特(S484)。可计算在极化变换过程中组合的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以便将冻结比特分配给低质量的信道(即,最高值Bhattacharyya参数的信道)。相应地,可将未冻结比特(即,信息比特)分配给高质量的信道(即,最低值Bhattacharyya参数的信道)。
图12A、图12B和图12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20、系统30和系统40的各自的示例的框图。包括在图12A、12B和12C的系统20、系统30和系统40的每一个中的两个实体可经由MIMO信道单向地和/或双向地通信,并且极化码可根据上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被构造并被用于通信。
参照图12A,系统2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第一无线通信装置21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2可分别包括多个天线,并可通过使用用于MIMO信道23的极化码来相互通信。例如,第一无线通信装置21可以是基站,该基站是与用户设备和/或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固定站。第一无线通信装置21的示例可包括:Node B、演进Node B(eNB)、扇区、站点、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AP)、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无线电单元(RU)、小型小区等。此外,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2作为用户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与基站通信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2的示例可包括:终端设备、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用户服务站(SS)、手持装置等。
参照图12B,系统30可以是存储系统,并可包括主机31、存储装置32和接口33。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主机31可以是处理器或包括处理器的计算系统,并可经由接口33向存储装置32发送写入、读取、擦除等的请求。存储装置32可包括半导体存储装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诸如闪存、固态驱动器(SSD)和存储卡),并可包括与半导体存储装置不同的存储介质(诸如硬盘驱动器(HDD)和光盘)。存储装置32可执行与主机31的请求对应的操作,并可经由接口33向主机31提供响应。
可将接口33建模为MIMO信道。例如,可经由接口33并行发送多个写入和读取数据的请求,并且由于具有这种方向性性质的多个请求,接口33可被建模为MIMO信道,并且根据实施例构造的极化码可被使用。
参照图12C,系统40可以是网络系统,并可包括终端41和服务器42。可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应用于应用层前向纠错(AL-FEC)。例如,系统40可根据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TCP)(MPTCP)作为多路径传输协议进行操作,并且终端41和服务器42可通过多个TCP路径43_1、43_2和43_4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中,可将多个TCP路径43_1、43_2和43_4建模为MIMO信道。当优化极化码构造的性能时,可将AL-FEC建模为删除信道。
根据实施例的构造极化码的方法以及图12A、图12B和图12C中示出的示例可被用于提高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方法的性能。BICM方法可向映射到调制符号的比特提供不等错误保护(UEP),并且因此可被视为虚拟MIMO信道。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构造和使用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可为了在发送侧将极化码应用于MIMO信道300并在接收侧对极化码进行解码的目的,而避免使用与第一输出端TX1至第p输出端TXp分别对应的多个编码器或与第一输入端RX1至第q输入端RXq分别对应的多个解码器。因此,可减少将被另外用于将极化码应用于MIMO信道300并准确接收通过MIMO信道300发送的数据的硬件和处理资源,并且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整个过程中消耗更少的功率。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50的框图。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50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51、专用指令集处理器(ASIP)53、存储器55、主处理器57和主存储器59。ASIC51、ASIP 53和主处理器57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相互通信。此外,ASIC 51、ASIP 53、存储器55、主处理器57和主存储器59中的至少两个可被嵌入在一个芯片中。
ASIP 53可以是定制用于特定应用的集成电路(IC),支持用于特定应用的专用指令集,并且执行包括在指令集中的指令。存储器55可与ASIP 53通信,并可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将由ASIP 53执行的多个指令。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存储器55可包括可由ASIP 53访问的任意类型的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带、磁盘、光盘、易失性存储器和它们的组合。
主处理器57可通过执行多个指令来控制通信装置50。例如,主处理器57可控制ASIC 51和ASIP 53,并处理经由MIMO信道接收的数据,或处理对通信装置500的用户输入。主存储器59可与主处理器57通信,并可作为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由主处理器57执行的多个指令。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主存储器59可包括可由ASIP 53访问的任意类型的存储器,诸如RAM、ROM、磁带、磁盘、光盘、易失性存储器和它们的组合。
根据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构造极化码的方法可通过包括在图13的通信装置50中的至少一个组件或基本所有组件来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面描述的构造极化码的方法的至少一个操作或基本所有操作可被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55中的多个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ASIP 53可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5中的多个指令来执行构造极化码的方法的至少一个操作或基本所有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构造极化码的方法的至少一个操作或基本所有操作可在通过逻辑合成等设计出的硬件块中实现,并可被包括在ASIC 5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构造极化码的方法的至少一个操作或基本所有操作可实现为存储在主存储器59中的多个指令,并可由主处理器57通过执行存储在主存储器59中的多个指令来执行。
用于操纵、产生和/或处理数据和信号的上述组件中的任何一个组件(诸如上述编码器、预编码器、极化码构造器、交织器、层映射器、预编码器、信道分解器和信道组合器中的任何一个)可由电子电路构成(诸如专用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者执行从存储器读取的指令以运行用于实现元件的功能的例程的通用处理器)。上述组件中的各种组件可实现为同一处理器的一部分,其中,该处理器在不同阶段执行指令以顺序地或者使用并行处理实现组件的功能。在使用并行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组件中的各种组件可被实现为并行处理器的各个处理元件。可选地,所述各种组件可被实现为多个不同处理器的一部分。例如,在基于硬件电路的构造的情况下,上面讨论的编码器、极化码构造器、交织器、层映射器、预编码器、信道分解器和信道组合器可以可选地被分别称为编码器电路、极化码构造器电路、交织器电路、层映射器电路、预编码器电路、信道分解器电路和信道组合器电路、电路、处理元件、处理器、计算硬件等。
如上所述,已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实施例。尽管这里已经参照特定术语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它们仅用于描述本发明构思的技术理念的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范围。此外,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构思,但是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8)

1.一种构造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MIMO信道信息产生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
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
定义极化码的信道,将极化码的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所述多个SISO信道中的一个SISO信道;
估计通过对所述多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所组合的信道的质量;并且
基于估计的质量来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产生所述多个SISO信道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提取包括在MIMO信道信息中的信道矩阵;并且基于单值分解从所述信道矩阵获得具有作为对角元素的特征值的对角矩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估计所组合的信道的质量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特征值计算所组合的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多个SISO信道分组为至少一个对,并且
估计所组合的信道的质量的步骤包括:对经过分组的所述多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分组的步骤包括:基于大小与SISO信道的数量对应的块的差错率进行分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SISO信道是r个SISO信道,其中,r是整数,所述多个SISO信道分别具有按质量的降序的第一索引至第r索引,并且
分组的步骤包括:针对r为偶数的条件,将所述多个SISO信道分组为r/2个对,使得每个对的索引之和为(r+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的步骤包括:根据码率确定未冻结比特的数量和冻结比特的数量,并且按估计的质量的降序来顺序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8.一种经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操作:
获得MIMO信道信息;
基于MIMO信道信息构造极化码;和
根据极化码来执行编码或解码,
其中,构造极化码的步骤包括:将极化码的N个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MIMO信道的r个层中的一层,其中,N和r是正整数,
其中,构造极化码的步骤还包括:基于从MIMO信道信息提取的信道矩阵来产生相互独立的r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并且
分配的步骤包括:将极化码的多个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分配给所述r个SISO信道中的一个SISO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构造极化码的步骤还包括:
计算通过对所述r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所组合的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和
基于Bhattacharyya参数来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分配的步骤包括:基于大小为N的块中的块差错的概率,将所述r个SISO信道分组为N/r个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r个SISO信道分别具有按其信噪比的降序的第一索引至第r索引,并且
分组的步骤包括:针对r为偶数的条件,将所述r个SISO信道分组为r/2个对,使得每个对的索引之和为(r+1)。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的步骤包括:根据码率确定未冻结比特的数量和冻结比特的数量;以及按Bhattacharyya参数的升序来顺序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将从所述信道矩阵产生的预编码矩阵应用于经过编码的数据,或者将从所述信道矩阵产生的接收矩阵应用于将被解码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MIMO信道包括经由多天线和至少一个调制器产生的无线通信信道。
15.一种经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极化码构造器电路,被构造为基于MIMO信道信息构造极化码;
编码器电路,被构造为通过基于所述极化码对K比特源数据进行极化编码来产生N比特编码数据,其中,K和N是正整数;
交织器电路,被构造为通过基于所述极化码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交织来产生包括与MIMO信道的r个层对应的r个组的经过交织的数据,其中,r是正整数,其中,极化码构造器电路包括:
信道分解器电路,被构造为基于从MIMO信道提取的信道矩阵来产生相互独立的r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和
信道组合器电路,被构造为产生通过对所述r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所组合的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信道组合器电路被构造为:计算所组合的信道的Bhattacharyya参数,并且基于Bhattacharyya参数排列未冻结比特和冻结比特。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r个SISO信道分别具有按其信噪比的降序的第一索引至第r索引,并且
信道组合器电路被构造为:针对r为偶数的条件,对被分组为r/2个对的所述r个SISO信道应用极化变换,使得每个对的索引之和为(r+1)。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层映射器电路,被构造为将经过交织的数据分布到MIMO信道的多个输出端;以及
预编码器电路,被构造为将预编码矩阵应用于分布到所述多个输出端的数据。
CN201811509026.3A 2018-01-30 2018-12-11 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10098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11406 2018-01-30
KR1020180011406A KR102482876B1 (ko) 2018-01-30 2018-01-30 Mimo 채널에 대한 폴라 코드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898A CN110098898A (zh) 2019-08-06
CN110098898B true CN110098898B (zh) 2023-10-20

Family

ID=6739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9026.3A Active CN110098898B (zh) 2018-01-30 2018-12-11 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5046B2 (zh)
KR (1) KR102482876B1 (zh)
CN (1) CN110098898B (zh)
TW (1) TWI822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6047B1 (ko) * 2017-11-06 2022-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라 부호 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US11159346B2 (en) * 2019-08-02 2021-10-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polarized feedback for frequency domain compression
CN114270971A (zh) 2019-11-07 2022-04-01 苹果公司 侧链路控制信息处理
CN115314124B (zh) * 2022-09-28 2023-01-10 鹏城实验室 一种极化码构造方法、构造系统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754B1 (en) * 1998-06-12 2001-01-30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mixed signal RF circuits in a digital signal environment
DE602007012535D1 (de) * 2006-05-11 2011-03-31 Roke Manor Research Vierpolige übertragung
CN105119699A (zh) * 2010-10-01 2015-12-0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及在该wtru中使用的方法
CN105553892A (zh) * 2015-12-23 2016-05-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polar码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7113009A (zh) * 2015-01-09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极化的自适应信道编码
WO2017196391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Intel Corporation Constructing, representing, and encoding polar c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0350B1 (ko) * 2002-01-07 2008-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채널상태에 따른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547901B2 (en) * 2010-03-02 2013-10-0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dered partial detection with MIMO cooperation
KR101327505B1 (ko) 2011-09-30 2013-11-20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이진 이산 무기억 대칭 채널에서 연속 제거 복호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CN103684477B (zh) 2012-09-24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极性码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US10736087B2 (en) * 2013-03-15 2020-08-04 Apple Inc.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future scheduling i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US9768915B2 (en) 2013-08-20 2017-09-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polar cod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U2014415500B2 (en) * 2014-12-22 2019-0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encoding apparatus
CN107113090B (zh) 2015-01-26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Polar码的生成方法和设备
US9479291B2 (en) 2015-02-13 2016-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polar code
US9628114B2 (en) * 2015-03-31 2017-04-18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Length-compatible extended polar codes
KR102433645B1 (ko) 2015-11-09 2022-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74598B1 (ko) 2015-12-22 2022-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MX2019009167A (es) * 2017-02-03 2019-11-05 Idac Holdings Inc Códigos polares avanzados para canal de control.
US10312946B2 (en) * 2017-02-06 2019-06-0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oft-output decoding of codewords encoded with polar cod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754B1 (en) * 1998-06-12 2001-01-30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mixed signal RF circuits in a digital signal environment
DE602007012535D1 (de) * 2006-05-11 2011-03-31 Roke Manor Research Vierpolige übertragung
CN105119699A (zh) * 2010-10-01 2015-12-0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及在该wtru中使用的方法
CN107113009A (zh) * 2015-01-09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极化的自适应信道编码
CN105553892A (zh) * 2015-12-23 2016-05-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polar码的信道估计方法
WO2017196391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Intel Corporation Constructing, representing, and encoding polar cod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15515_Discussion on CSI reporting";Nagoya;《3GPP tsg_ran\WG1_RL1》;2017091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898A (zh) 2019-08-06
KR102482876B1 (ko) 2022-12-29
US10805046B2 (en) 2020-10-13
TW201935871A (zh) 2019-09-01
US20190238268A1 (en) 2019-08-01
TWI822722B (zh) 2023-11-21
KR20190092067A (ko) 2019-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898B (zh) 使用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的极化码的设备和方法
RU2630378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по указателю матрицы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сторона приема и сторона передачи
CN108418612A (zh)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KR10257000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기법에 관련한 제어 정보의 시그널링 장치 및 방법
EP3637713B1 (en) Nr uplink codeboo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2369084B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077487A1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826478A (zh) 编码调制与解调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8288987B (zh) 一种发射分集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8781100B (zh)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3746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09216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024371A (zh)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JP5995203B2 (ja)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CN103430472A (zh) 用于获得改进的码性能的消息重新排布
CN112822140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418654B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20501414A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送信デバイス
US10554330B2 (en) Spatial layere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Mishra et al. Efficient polar coded spatial multiplexing
RU257580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ериодического отчета по лини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KR20210064099A (ko) 폴라 코드에 기초한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33936A (zh)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573357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