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9136B - 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动态区确定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动态区确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9136B
CN110089136B CN201680091637.3A CN201680091637A CN110089136B CN 110089136 B CN110089136 B CN 110089136B CN 201680091637 A CN201680091637 A CN 201680091637A CN 110089136 B CN110089136 B CN 110089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user device
user
boundary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6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9136A (zh
Inventor
T.古恩科瓦-卢伊
M.克劳斯
A.克利姆克
O.阿布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filed Critical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089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9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9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9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04W4/022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with dynamic range variabilit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户装置相对于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静态边界的当前地理位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包括用户特定参数、用户装置特定参数以及所述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的网络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述静态边界的路线、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确定分隔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的动态边界;基于所述动态边界的路线确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当前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区中还是所述第二区中;以及取决于所述用户装置所位于的所述区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

Description

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动态区确定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一种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具体地,用于控制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服务启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有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所述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许多不同的服务。可以基于车辆的位置启用或停用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中的这些服务中的一些服务。例如,如果跨越国界,则可以调整语言设置或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移动运营商,或者可以为车辆当前行驶通过的区域提供天气预报。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另一实例是自动碰撞通知,其中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如果车辆处于第一区域,则可以通知第一紧急服务,并且如果车辆处于第二区域,则可以通知第二紧急服务。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户装置相对于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静态边界的当前地理位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包括用户特定参数、用户装置特定参数以及所述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的网络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述静态边界的路线、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确定分隔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的动态边界;基于所述动态边界的路线确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当前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区还是所述第二区中;以及取决于所述用户装置所位于的所述区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
提供了一种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所述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成:确定所述用户装置相对于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静态边界的当前地理位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包括用户特定参数、用户装置特定参数以及所述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的网络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述静态边界的路线、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确定分隔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的动态边界;基于所述动态边界的路线确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当前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区还是所述第二区中;以及取决于所述用户装置所位于的所述区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
通过研究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或将变得明白其它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预期所有这些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受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所述方法。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此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同视图中表示相应的部分。
图1示意性地示出分隔第一区与第二区的边界。
图2示意性地示出彼此相邻布置的区。
图3示意性地示出静态边界和动态边界。
图4示意性地示出分隔第一区与第二区的静态边界。
图5示意性地示出分隔第一区与第二区的静态边界和动态移位边界。
图6示意性地示出分隔第一区与第二区的静态边界和动态移位边界。
图7以流程图示出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
图8以流程图示出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另一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分隔第一区A与第二区B的静态边界。静态边界可以表示第一国家(区A)和第二国家(区B)之间的国界。然而,这只是一个实例。静态边界可以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地理或非地理标准来定义。例如,第一区A可以是第一服务A可用的区,而第二服务B在第二区B中可用。第一服务A和第二服务B可以是例如第一移动网络和第二移动网络,或者是第一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和第二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当用户装置位于第一区A内时,第一服务可用。当用户装置越过区A、B之间的边界时,第一服务A可能不再可用。然而,当用户装置位于第二区B内时,第二服务B可以是可用的。这意味着,当检测到用户装置从第一区A越过边界进入第二区B时,可以停用第一服务A并且可以启用第二服务B。
在一些情况下并且对于一些服务,相邻区可以部分重叠。这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例如,第一区A和第二区B可以基本上由第一传输站A和第二传输站B的范围定义。然而,相邻传输站的范围可以部分重叠以保证持续地覆盖用户。用户装置可以是例如移动电话,所述用户装置可以在处于第一区A时连接至第一传输站A。当移动电话移动时,其可以在仍处于第一传输站A的传输范围内的某一点处,但也可能已经从第二传输站B接收信号。此重叠区在图2中用阴影线示出。可以使用不同的标准来定义第一区A与第二区B之间的静态边界。例如,一旦来自第二传输站B的信号可用或超过预定阈值,移动电话就可以连接至第二传输站B。另一种可能性是当来自第一传输站A的信号不再可用或降至预定阈值以下时,移动电话连接至第二传输站B。这两种可能性在图2中用箭头示出。
通常,存在可以使用不同的标准来定义不同区之间的静态边界的许多情况。所述标准以及因此静态边界通常由服务提供商指定。当对标准做出决定时,边界就是固定边界,并且对于此服务的每个区和每个用户使用相同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及对于大多数应用和用户而言,所述标准以及因此边界的路线可以是最佳的。然而,所述标准以及因此边界的路线在其它情况下以及对于其它应用和/或用户可能不是最佳的。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希望更早地从第一服务改变至第二服务,而在其它情况下,可能有利的是稍后或根本不从第一服务改变至第二服务。
存在使用所谓的地理围栏的系统。地理围栏通常是现实世界地理区域的虚拟边界。地理围栏可以由地理围栏系统的用户生成。通常,移动装置连接至系统,并且所述系统监视此移动装置的位置。一旦移动装置进入或退出由地理围栏定义的区域,就可以通知用户。以此方式,例如,如果孩子离开指定区域就可以通知其父母,如果用户的汽车离开指定区域就可以通知用户,或者当野生动物误入农田时可以通知护林员。地理围栏系统中的边界通常是由地理坐标定义的纯地理边界。
地理围栏的已知概念也可以用于远程信息处理系统。远程信息处理通常是通过电信装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组合。远程信息处理主要用于互联网、电话和移动通信服务以及车辆远程信息处理。车辆远程信息处理可以在各种情况下辅助车辆驾驶员并且将有用信息直接传递给车辆。在远程信息处理中,例如,可以监视用户装置的位置和移动。例如使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例如使用用户装置的数字地图或行为模式,可以监视用户装置或车辆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使用任何其它方法来监视用户装置的位置和移动。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两个区之间的边界不是静态边界。不同区之间的边界是动态的,并且可以根据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用户特定参数、网络参数和/或特定于用户装置的参数而移位。例如,用户特定参数可以包括用户的本地语言、用户的家庭地址、用户的商业地址,或关于用户想要采取的路径的信息。网络可以是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例如电话网络、移动网络或互联网网络。例如,网络参数可以包括网络类型或网络分布。例如,特定于用户装置的参数可以包括用户装置的设置语言、设置时间或当前速度。在给定情况下,此类信息可能影响用户装置的边界的路线。
动态边界的路线可以基于移位了可变距离的静态边界的路线。在一些情况下,可变距离可以是零,使得动态边界对应于静态边界。在一些情况下,边界可以被移位,使得第一区“扩展”而第二区“收缩”,在其它情况下,边界可以被移位,使得第一区“收缩”而第二区“扩展”,如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
一旦已经基于地理参数和非地理参数确定了动态边界,就可以确定用户装置是位于第一区A中还是位于第二区B中。取决于用户装置所位于的区,可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例如,当在第二区B中检测到用户装置时,可以启用在第二区B中可用但在第一区A中不可用的远程信息处理服务。服务的可用性可以是一般可用性(例如,服务通常在区A、B中的一个或多个内不可用)或个别可用性(例如,服务通常在第一区A和第二区B中可用,然而,用户只订阅了在第一区A中的服务,而没有订阅在第二区B中的服务)。在一些情况下,当用户装置越过边界时,可能没有必要启用或停用任何服务。例如,用户装置在第一区A内移动,并且第一服务A和第二服务B被启用。当用户装置越过边界时,服务A、B可能仍然均可用,并且用户在第二区B内没有可用的附加服务或不需要附加服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服务A和第二服务B都不需要被停用,并且不需要启用其它服务。
图4和图5示出可以如何使边界移位的实例。静态边界可以是预定边界并且可以基于预定标准来定义,例如,静态边界可以对应于国界,或者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网络的范围、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可用性或由例如地理环境(地图上的坐标)来定义。可以定义校正变量N,而N≥0。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可以是可变的。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可以由用户或由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提供商定义。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也可以由用户装置确定,并且可以取决于例如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可用性、用户特定参数、用户装置特定参数或车辆特定参数。在图4的实例中,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是5(NIN=5)。在用户装置启动时,校正变量N可以设置为其初始值NIN。用户装置可以周期性地确定是否满足特定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可以增加校正变量N,并且如果不满足条件,则可以减小校正变量N。例如,可以打开用户装置,可以将校正变量N设置为其初始值NIN(例如,N=NIN=5),然后可以规则的间隔确定用户装置是否在第二区B(期望区)中。如果用户装置位于第一区A中(因此不在期望区B中),则不满足条件并且校正变量N减小1。这以规则的间隔重复。每次不满足条件时,校正变量N减小1。这通过图4中的路径1示例性地示出。
如果不满足条件,则可以生成第一状态。例如,第一状态可以是“未命中”-状态。然而,如果满足条件,则可以生成第二状态。例如,第二状态可以是“命中”-状态。当检测到用户装置越过静态边界并且现在处于第二区B(期望区)时,第一次满足条件并且第二状态(命中)紧接第一状态(未命中)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命中紧接未命中之后),校正变量N可以设置为N=NIN+1。在图4的实例中,NIN=5,这意味着当“命中”紧接“未命中”之后时,N=6。如果接着进一步检测到用户装置仍在第二区B中(命中紧接命中之后),则每次创建“命中”(满足条件)时可以增加N。当达到最大值Nmax时,这可以指示用户装置确实在第二区B中,并且可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
综上所述,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当第二状态(命中)紧接第一状态(未命中)之后时,校正变量N可以设置为N=NIN+1。当第二状态(命中)紧接第二状态(命中)之后时,校正变量N增加1,并且当第一状态(未命中)紧接第一状态(未命中)之后时,校正变量N减小1。所述过程在相反方向上可以类似。在图4中的路径2的实例中,在启动之后检测到用户装置在第二区B中(命中)。因此,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增加,使得N=NIN+1=6。接着,如果当用户装置越过静态边界并且检测到不再处于第二区B中时第一状态(未命中)紧接第二状态(命中)之后,则校正变量N可以被设置为N=NIN–1=4。接着,每当在第二区B内没有检测到用户装置(未命中紧接未命中之后)时,可以减小校正变量N,直到N=0。当N=0时,可以做出不再满足条件并且用户装置现在处于期望区之外的最终决策。
例如,校正变量N的最大值Nmax可以取决于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例如,Nmax=x*NIN,其中x≥1。这意味着: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越高,就花费越长的时间直到可以做出实际满足条件的最终决定,并且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越低,就能越快做出实际满足条件的最终决定。在一个实例中,x=2,且因此,Nmax=2*NIN。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到进入期望区与退出所述区一样快或一样慢。如果1<x<2,则检测到进入期望区比退出期望区更快,并且如果x>2,则检测到退出期望区比进入期望区更快。
现在参考图4的路径3,只要不满足所需条件(未命中),校正变量N就可以保持在其最小值Nmin=0。这意味着校正变量N可以在某一时间保持在其最小值Nmin,直到再次满足期望条件(命中)。另一方面,一旦校正变量N已达到其最大值Nmax,就可以保持在这一值,直到检测到不再满足条件(未命中)。当以规则间隔越过静态边界时,校正变量可能达不到其最小值Nmin或其最大值Nmax。参考图4中的路径4,只要用户装置规律地越过静态边界,校正变量的值就改变。只有在最终检测到(达到最大值Nmax)处于其中一个区(当前实例中的第一区A)内时,才最终决定用户装置在此区内。
可以基于任何适当的方法来检测用户装置的位置。例如,检测方法可以基于世界测地系统(WGS)。世界测地系统是用于制图、测地和导航的标准,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述世界测地系统包括地球的标准坐标系、原始高度数据的标准球面参考面(所谓的基准或参考椭球),以及定义标称海平面的重力等势面(所谓的大地水准面)。目前最新版本是WGS 84,建立于1984年且最后一次修订于2004年。WGS 84是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参考坐标系。另一示例性检测方法基于光线投射法,用于估计用户装置在地图上的区内的实际位置。光线投射法是利用射线-表面相交测试来解决计算机图形和计算几何中的各种问题。然而,这些仅是实例。还可以使用任何其它坐标系或位置评估方法来确定用户装置在指定地图内的预定义区中的位置。例如,此类替代地图可以包括网络覆盖分布或语言地图分布。
地图内的预定义区可以取决于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的服务层协议(SLA)、用户偏好或动态条件,例如,所述预定区可以影响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如已在上文描述。
被配置成通过增加或减小校正变量N来执行用于单独设置边界的方法的用户装置可以保持类似于多个元组(ID、int counter、bool previous_real-state)的向量的模型,其中ID是也可以被称为多边形的预定义区的标识(例如,根据服务层协议),int_counter是命中/未命中参考计数器,并且boolprevious_real_state指示紧接在前的确定导致命中还是未命中,以便在越过边界时可以重置计数器。算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至(4)。
(1)如果多边形的标识是ID=Y并且用户装置确定其位置在多边形内,则计数器递增1(+1加到计数器)。如果用户装置确定其位置不在多边形内,则计数器递减1(-1加到计数器)。
(2)在用户装置启动时或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将校正变量N设置为其初始值NIN(例如,N=NIN=5)。校正变量N的停止值对于“最终命中”是Nmax=x*NIN(例如,在第二区B内检测到),并且对于“最终未命中”是0(例如,在第二区B内未检测到)。例如,当N=2*NIN=10时(如果初始值NIN=5),则可以报告“最终命中”并且不进一步递增int counter(例如,真正进入第二区B)。当N=0时,可以报告“最终未命中”并且可以不进一步减小int counter(例如,真正退出第二区B)。当检测到进入区(报告“最终命中”)或退出区(报告“最终未命中”)时,可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
(3)当用户装置越过多边形的静态边界时,可以使用boolprevious_real_state来重置计数器。当越过静态边界时,先前状态可能已处于“命中”并且当前状态是“未命中”。如果“未命中”紧接“命中”之后,则校正变量N可以设置为N=NIN-1。在另一实例中,当越过静态边界时,先前状态可能已处于“未命中”并且当前状态是“命中”。如果“命中”紧接“未命中”之后,则校正变量N可以设置为N=NIN+1。
(4)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可以基于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的服务层协议、用户偏好和/或由用户装置的移动产生的影响用户装置在地图上的一般位置及其在不同区内的位置的动态条件来动态地调整。如果任何外部条件改变,则可以基于新的条件更新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并且可以用新的校正初始值NIN重新开始算法。
如果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小,则所描述的算法在用户装置的位置被多次快速更新的情况下能稳定对于预期进入/退出区域的报告,并且有助于抵消由于区定义或由于区内位置和定位估计算法中的其它边界情况而导致的闪烁。
图5进一步示出可以如何利用关于图4描述的方法使静态边界移位。静态边界(实际边界)可以分隔说第一语言X的第一区A与说第二语言Y的第二区B。在启动时,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可以是例如NIN=20。以此方式,例如,与例如NIN=5的较低值相比,达到“最终未命中”(N=0)或“最终命中”(N=2x NIN)决策需要更长的时间。假设第一语言X是首选语言,当检测到用户装置在第一区A中时,确定将产生“命中”。因此,只要检测到用户装置在第一区A中,校正值就增加。当检测到用户装置已越过静态边界(实际边界)并且现在处于第二区B中时,因为“未命中”紧接“命中”之后,因此将校正变量N设置为N=NIN-1。当检测到用户装置在第二区B中时,每当检测到不满足条件(用户装置处于第一区A中)时,就生成“未命中”状态。当用户装置再次越过静态边界返回到第一区A时,“命中”紧接“未命中”之后,并且校正变量设置为N=NIN+1。在给出的实例中,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已选择为相当高(NIN=20)。因此,即使用户装置暂时停留在第二区B中,也不会生成最终未命中。假设在图5的实例中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已被设置为NIN=5,则在用户装置再次越过静态边界返回到第一区A之前已经生成最终未命中。
代替仅使用一个校正变量,也可以使用两个校正变量。如果仅使用一个校正变量N,则此校正变量可以用于进入以及退出期望区。然而,也可以针对进入期望区使用第一校正变量N(将校正变量设置为N,例如,一旦用户装置从期望区出来越过静态边界,NIN=5),并且针对退出期望区使用第二校正变量M(将校正值设置为M,例如,一旦用户装置越过静态边界进入期望区,MIN=20)。可以针对第一校正变量N和第二校正变量M单独地选择初始值NIN、MIN。例如,可以将第一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选择为小于第二校正变量M的初始值MIN。以此方式,可以比退出期望区(最终未命中)更早地检测到最终进入期望区(最终命中)。然而,也可以将第一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选择为大于第二校正变量M的初始值MIN。以此方式,可以比退出期望区更晚地检测到最终进入期望区。
可以根据动态条件来选择第一校正变量N和/或第二校正变量M的初始值NIN、MIN。例如,初始值NIN、MIN可以取决于用户装置移动的速度。例如,如果用户装置以较低速度移动,则可以降低初始值,并且如果用户装置以较高速度移动,则可以提高初始值,或反之亦然。
例如,可以规则的时间间隔确定用户装置的位置。例如,可以每隔几秒或每隔几分钟确定用户装置是处于期望区(命中)还是不处于期望区(未命中)。可以使用任何其它标准来触发确定,例如,行进的距离。
图6示意性地示出基于所谓的多点计算的方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可以围绕用户装置10的位置创建地理围栏12。地理围栏12可以在用户装置10周围定义第三区C。第三区C可以具有特定的形状和大小。然而,第三区C的位置可以与用户装置10一起移动。例如,可以定义用户装置10总是相对于第三区C处于特定位置。在一个实例中,用户装置10总是处于第三区C的中心。在另一实例中,如图6所示,用户装置10可以总是处于第三区C的边界上的某个点处。
当用户装置10接近静态边界时,地理围栏12的移动边界以及所述静态边界可以在一个点处相交。校正变量N、M的初始值NIN、MIN可以取决于地理围栏边界与静态边界的此类相交。例如,当固定初始值用于校正变量时,动态边界可以采用第一路线,并且当使用可变的初始值NIN、MIN时,动态边界可以采用不同的路线。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动态边界的不同路线的实例。图6中的箭头指示用户装置10的移动方向。如果校正变量N是可变的,则可以基于移动的地理围栏边界和静态边界的相交来预测校正变量N的初始值NIN
用于确定动态边界和/或校正变量N、M的基本规则可以由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设置。可以由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或由用户进行特定设置。可以在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与用户之间共享关于特定设置的信息。例如,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可以向用户通知其进行的特定设置。接着,用户可以决定保持预定义设置还是可以改变设置。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向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通知其进行的设置。通过共享关于特定设置的信息,可以基于可能影响在用户装置和提供商基础设施上运行的服务的应用逻辑的信息来正确地构建决策树。如上所述,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可以定义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在其中显示某种行为的某些区。如果定义了用于控制区的静态边界的标准,则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可以更稳定地执行,特别是在用户没有真正进入另一个区而是仅沿着两个相邻区(一个区的优先级高于另一个区)之间的边界移动的情况下。
参考图7,借助于流程图示出了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在第一步骤中,可以相对于静态边界确定用户装置的当前地理位置(步骤700)。静态边界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并且可以例如由地理环境和坐标来定义。然后确定第一参数(步骤702)。所述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用户特定参数、用户装置特定参数以及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的网络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然后可以确定分隔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动态边界(步骤704),其中基于静态边界的路线、当前地理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一参数确定动态边界。当已经确定动态边界时,可以进一步基于动态边界的所确定路线确定用户装置是位于第一区中还是第二区中(步骤706)。取决于用户装置当前所位于的区,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步骤708)。
图8中的流程图示出了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的另一实例。在第一步骤中,可以收集并评估环境条件(步骤800)。例如,环境条件可以包括用户装置正在移动的速度、用户的最终目的地、用户的家庭或办公室地址,和/或用户的一个或多个优选设置。可以基于环境条件确定校正值N的初始值NIN(步骤802)。可以进一步根据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的服务层协议(步骤804)、根据用户偏好(步骤806)且根据动态条件(步骤808)来调整初始值NIN。如果任何条件改变,则可以针对校正变量使用新的初始值NIN(步骤810)。否则,所述方法可以返回到步骤800。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方案和实现方式。因此,本发明不受除了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之外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操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用户装置(10)相对于分隔第一区(A)和第二区(B)的静态边界的当前地理位置;
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户特定参数,
用户装置特定参数,以及
所述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的网络参数,其中所述网络包括互联网网络,还包括电话网络或移动网络;
基于所述静态边界的路线、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确定分隔所述第一区(A)和所述第二区(B)的动态边界;
基于所述动态边界的路线确定所述用户装置(10)的所述当前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区(A)中还是所述第二区(B)中;以及
取决于所述用户装置所位于的所述区(A、B)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其中
确定所述动态边界包括:
将校正变量N设置为初始值NIN,所述初始值NIN基于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的服务层协议动态地调整;
以规则间隔确定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如果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生成第一状态,即,命中;
如果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生成第二状态,即,未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静态边界是预定义边界,并且其中所述静态边界的所述路线取决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国界的路线;
地理环境;
地理坐标;
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可用性;以及
一个或多个网络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一状态紧接第一状态之后,则将所述初始值NIN增加1;
如果第二状态紧接第二状态之后,则将所述初始值NIN减小1;
如果第一状态(命中)紧接第二状态(未命中)之后,则将所述校正变量N设置为其初始值NIN加1,即,N=NIN+1;以及
如果第二状态紧接第一状态之后,则将所述校正变量N设置为其初始值NIN减1,即,N=NIN-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校正变量N的所述值达到零,则做出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最终决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校正变量N的所述值达到最大值Nmax,其中Nmax=x*NIN,则做出满足所述条件的最终决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x=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可以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地调整所述初始值NIN
用户偏好;以及
用户装置特定条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值NIN由所述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所述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或由所述用户预定义。
9.如1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特定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的本地语言、所述用户的家庭地址、所述用户的商业地址和关于所述用户正在采取的路径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参数包括所述网络的类型或所述网络的分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装置特定参数包括所述用户装置的设置语言、设置时间和当前速度中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定义地理围栏(12),
所述地理围栏(12)定义第三区(C),并且
所述第三区(C)相对于所述用户装置(10)的所述位置定义,并根据所述用户装置(10)的移动而移动。
13.一种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用户装置(10),所述用户装置被配置成
确定所述用户装置相对于分隔第一区(A)和第二区(B)的静态边界的当前地理位置;
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参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户特定参数,
用户装置特定参数,以及
所述用户装置所连接至的网络的网络参数,其中所述网络包括互联网网络,还包括电话网络或移动网络;
基于所述静态边界的路线、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数确定分隔所述第一区(A)和所述第二区(B)的动态边界;
基于所述动态边界的路线确定所述用户装置(10)的所述当前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区(A)中还是所述第二区(B)中;以及
取决于所述用户装置(10)所位于的所述区(A、B)来启用或停用一个或多个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其中
确定所述动态边界包括:
将校正变量N设置为初始值NIN,所述初始值NIN基于远程信息处理服务的远程信息处理提供商的服务层协议动态地调整;
以规则间隔确定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如果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生成第一状态,即,命中;
如果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生成第二状态,即,未命中。
CN201680091637.3A 2016-12-16 2016-12-16 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动态区确定 Active CN110089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81480 WO2018108289A1 (en) 2016-12-16 2016-12-16 Dynamic zone determination fo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9136A CN110089136A (zh) 2019-08-02
CN110089136B true CN110089136B (zh) 2021-10-15

Family

ID=5777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637.3A Active CN110089136B (zh) 2016-12-16 2016-12-16 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动态区确定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0903B2 (zh)
EP (1) EP3556118A1 (zh)
CN (1) CN110089136B (zh)
WO (1) WO201810828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2658A (zh) * 2001-10-24 2005-11-02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基于位置的分组
CN1843051A (zh) * 2003-08-26 2006-10-04 基奥赛拉无线公司 使用地理位置来确定何时退出当前的无线通信覆盖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CN104486831A (zh) * 2007-03-28 2015-04-01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相关网络设备和方法
CN105830468A (zh) * 2013-12-19 2016-08-03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基于地理围栏的警报
CN105828292A (zh) * 2016-05-09 2016-08-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围栏的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473890B1 (en) * 2015-09-29 2016-10-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Enhanc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evice-based geo-fencing solu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0338B2 (en) 2006-02-28 2012-09-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operable communications with dynamic event area allocation
WO2009067766A1 (en) * 2007-11-26 2009-06-04 Seeker Wireless Pt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zone creation and adaption
US9129449B2 (en) * 2011-03-31 2015-09-08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Calculating speed and travel times with travel delays
US8682300B2 (en) * 2011-05-30 2014-03-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Adaptation of notification perimeter based on relevance to a user
US9293132B2 (en) 2014-08-06 2016-03-22 Honda Motor Co., Ltd. Dynamic geo-fencing for voice recognition dictionary
US10366402B2 (en) * 2014-10-31 2019-07-30 Eba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n demand local commerce
US9830665B1 (en) * 2014-11-14 2017-11-28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Telematic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041799B2 (en) * 2015-01-19 2018-08-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boundary detection and transaction comple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2658A (zh) * 2001-10-24 2005-11-02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基于位置的分组
CN1843051A (zh) * 2003-08-26 2006-10-04 基奥赛拉无线公司 使用地理位置来确定何时退出当前的无线通信覆盖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CN104486831A (zh) * 2007-03-28 2015-04-01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相关网络设备和方法
CN105830468A (zh) * 2013-12-19 2016-08-03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基于地理围栏的警报
US9473890B1 (en) * 2015-09-29 2016-10-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Enhanc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evice-based geo-fencing solutions
CN105828292A (zh) * 2016-05-09 2016-08-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围栏的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9136A (zh) 2019-08-02
US20200077228A1 (en) 2020-03-05
WO2018108289A1 (en) 2018-06-21
US11190903B2 (en) 2021-11-30
EP3556118A1 (en)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4783B2 (en) Navigation using proximity information
US103172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oint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EP2957870B1 (en) Integrating online navigation data with cached navigation data during active navigation
AU2013392105B2 (en) Detecting geo-fence events using varying confidence levels
US11080993B1 (en) Vehicle to everything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a vulnerable roadside user device configuration
KR101124715B1 (ko) 커스터마이징된 프레즌스 정보의 자동화된 공표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8904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sitioning a service location
US8346266B2 (en) Automatic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based on physical speed
JP2016100893A (ja) 車両無線通信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車載無線通信ユニット、並びに車両
JP2018106504A (ja) 情報管理制御装置、情報管理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55424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privacy in connection with location-based services
US10531241B2 (en) Network computer system to coordinate delivery of network content to service providers
US9702705B2 (en) Crowd-assisted micro-navigation
US10957195B2 (en)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phical progress interfaces for dynam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KR20050072555A (ko) 예측 교통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737837A (zh) 一种定位导航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857382B (zh) 一种出行路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0089136B (zh) 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动态区确定
JP2018526613A (ja) ワイヤレス信号特性に基づく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を使用したユーザコンテキストの検出
US20130338919A1 (en) User-centric platform for dynamic mixed-initiative interaction through cooperative multi-agent community
KR101698521B1 (ko) 운전불가시간(curfew) 위반 알림 장치 및 방법
CN112400329A (zh) 用于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11134148B2 (en) Controlling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ccording to user&#39;s responsiveness
KR102450127B1 (ko) 긴급 구조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기반 내비게이션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서버
KR20190121603A (ko) 아이의 설정 일정의 시간, 장소 조건에 따른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에서의 자동 집중모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