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6195A -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6195A
CN110086195A CN201910244403.3A CN201910244403A CN110086195A CN 110086195 A CN110086195 A CN 110086195A CN 201910244403 A CN201910244403 A CN 201910244403A CN 110086195 A CN110086195 A CN 110086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port
lay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44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6195B (zh
Inventor
程林
田立亭
江轶
万宇翔
齐宁
黄强
袁晓冬
张宸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444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6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6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6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6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6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82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系统划分为交流供电分区和直流供电分区,按照接入要求确定各供电分区的供电电压等级、电能质量要求、可靠性水平以及供电功率要求;依据系统分区,以及系统电源数量,确定电力电子变压器需求数量,建立系统分区供电网络结构,初步设计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建立三层优化模型对系统进行优化,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的优化,第二层为网络供电路径优化,第三层为电源‑负荷‑储能分区优化;进行三层模型的迭代求解,直至迭代结束。本发明实现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中各种源、荷、储资源,配电网络的协同规划,满足系统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的接入,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配电变压器相比,电力电子变压器具有潮流控制能力,同时可定制输出电压,其应用可对当前配电网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未来配电网中将存在大量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交直流负荷,具有不同接入要求,同时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电力电子变压器将成为未来配电网的能量路由器,其可为源、荷、储提供定制化接入服务,同时可提升配电网运行控制能力,有效促进配电网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同时,电力电子变压器可使配电网在提高供电质量、增强供电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减少配用电系统电源变换环节,降低电能损耗和运行成本。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使传统的单一交流配电网络发展为交直流混合的配电网络,形成交流和直流系统的互补优势。
传统配电网呈辐射结构,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从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级,逐级进行电力平衡分析,进而进行配电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现有规划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发展需求。本专利提出优化设计方法突破了原配电网中以负荷需求为目标,逐电压等级进行配电设施选址定容的方法,针对以电力电子变压器为核心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提出优化设计方法。本专利所提出方法充分利用了电力电子变压器柔性互联、调控能力强的特点,实现交直流混合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提升交直流配电设施利用率,降低系统投资,提升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利用水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交直流供电分区设计:统计系统中电源、负荷、储能的分布位置、容量、接入电压形式、电压等级,并根据统计情况将系统划分为至少一个交流供电分区和/或至少一个直流供电分区,并按照接入要求确定各供电分区的供电电压等级、电能质量要求、可靠性水平以及供电功率要求;
步骤2: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供电结构设计:依据系统分区,以及系统电源数量,确定电力电子变压器需求数量,建立系统分区供电网络结构,初步设计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
步骤3:系统三层优化建模:建立三层优化模型对系统进行优化,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的优化,第二层为网络供电路径优化,第三层为电源-负荷-储能分区优化;
步骤4:进行三层模型的迭代求解:第一层模型将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容量配置传递给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根据第一层的端口容量配置获得端口转移功率需求和网络供电分区结构,第三层从第一层获得端口容量配置,从第二层获得网络供电分区结构,第三层对给定分区结构下的系统进行电源、负荷、储能优化接入,向第二层返回分区供电需求功率,第二层根据分区供电需求功率获得每个端口的功率并返给第一层,第一层继续对各端口容量进行配置,直至迭代结束;
步骤5:迭代终止条件判断:当迭代次数达到给定数值时或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配置结果满足误差要求时,结束计算。
优选地,步骤1中,按照下式计算各分区的供电功率需求:
P(pg-pl-pes<pd-)>α,P(pl+pes-pg<pd+)>β
其中,pg为分区中各分布式电源发出的总发电功率;
pl为各负荷总用电功率;
pes为储能总充电/放电功率;
P(pg-pl-pes<pd-)表示该分区向上级电网送出功率小于pd-的概率;
pd-为分区的反向供电容量,即可向上级电网送出的最大功率;
P(pl+pes-pg<pd+)为上级电网向该分区送出功率小于pd+的概率;
pd+为分区的正向供电容量,即上级电网可向该分区提供的最大功率;
α、β为给定置信水平。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先将每个区的并网点定义为一个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数量按下式确定:
其中,Narea为系统供电分区数量;
Nsource为系统外部供电电源数量;
表示向上取整,
然后,依据各分区的空间位置分布,按照就近原则,部署电力电子变压器,将各分区的并网点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电源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入端口建立连接,电力电子变压器之间通过输出端口的互联开关形成环形供电网络结构。
优选地,上述步骤3中,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容量优化,第一层模型中,根据所有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容量成本总合最低构建第一目标函数Min CPET
其中Ω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集合;
Φ(i)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集合;
PH,i、λH,i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压端口的容量和单位成本;
PL,i,n、λL,i,n表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的容量和单位成本,
其中,第一层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的最大最小容量限制,电力电子端口功率平衡关系、端口下储能的充放约束、可再生能源最大出力约束和负荷可削减容量的约束,其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结构决定各输出端口的容量总和不大于输入端口的容量,即:
各低压端口下电源-负荷-储能的净功率在端口容量范围内,即:
-PL,i,n≤PES,i,n,t+Pload,i,n,t-Pre,i,n,t≤PL,i,n
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功率平衡关系:
其中,PES,i,n,t、Pload,i,n,t、Pre,i,n,t分别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
PH,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端口输入功率;
t∈T,T为计算时段集合;
Ploss,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损失功率;
PL,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输出功率。
优选地,第二层为N-1故障下系统供电路径优化,对于包含Npet个(Npet>1)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系统,具有Npet个N-1故障,各故障下,相应电力电子变压器各低压端口下的各类设备将由其他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端口转供,此时,根据最优供电路径以路径损耗最低构建第二目标函数MinLtrans
其中k∈Δ,Δ为第i个电力电子变压器故障时第n个供电端口的可转移供电路径集合;
Ploss,i,n,k,t为第t时段第k个可转移供电路径下的传输功率损耗,通过系统潮流计算获得。
优选地,可转移供电路径约束由系统的网络供电分区结构决定,并受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的约束,即:
-PL,j,m≤PES,i,n,t+Pload,i,n,t-Pre,i,n,t+PES,j,m,t+Pload,j,m,t-Pre,j,m,t≤PL,j,m
其中,PL,j,m为所转移到的第j个电力电子变压器第m个低压供电端口的容量;
PES,i,n,t+Pload,i,n,t-Pre,i,n,t分别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
PES,j,m,t、Pload,j,m,t、Pre,j,m,t分别为第j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m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决定了该时段端口转移功率需求。
优选地,第三层为电源、负荷的优化分区,电源、负荷优化分区是对待接入的电源、负荷设备的分区进行优化,根据分区供电需求均衡为目的构建第三目标函数MinPdev
其中,PD,s为第s个分区的供电功率需求;
为各分区的功率需求的平均值,并且,PD,s满足以下约束关系,
其中,表示第s个分区供电功率需求的概率;
γ为给定的置信水平;
分别为第s个分区下负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功率,为随机变量,满足:
其中,pl,j为第j个待接入的负荷功率,j∈F,F为待接入负荷集合;
pre,j为第j个待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j∈R,R为待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集合;
为待决策0、1整数变量,即只能是0或1,并且,1表示设备接入s分区,0表示不接入。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第一层模型求解中忽略储能的充放电效率,为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形方法求解;第二层模型从第一层模型求解结果中获得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约束,为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第二层模型向第一层模型返回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转移功率需求;第三层模型从第一层模型获得端口容量约束,从第二层模型获得网络供电分区结构,为整数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分支定界方法求解,第三层向第二层返回分区供电需求功率。
优选地,上述步骤5中:若满足τ≤Γ且ε>ε0时,继续三层模型迭代求解,反之结束计算,其中,τ为当前迭代次数,Γ为给定最大迭代次数,ε为当前计算结果与上一次计算结果的误差,ε0为给定误差。
本发明的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多层级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进而将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规划问题划分为三个层级,得到优化配置。设计方法突破了原配电网中电压等级的划分,充分利用了交直流配用电系统柔性互联、调控能力强的特点,并考虑了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使系统方案更具有适应性,并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方案与运行的一致性,提升交直流配电设施利用率,降低系统投资。本发明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规划设计方法适应交直流协调控制的应用需求,是一种实用的规划设计方法,较之当前配电网自顶向下的规划方法,本发明实现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中各种源、荷、储资源,配电网络的协同规划,满足系统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的接入,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系统分区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层优化问题迭代计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法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源荷储:电源、负荷、储能的意思。相应地,设备包括电源设备、储能设备、负荷设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交直流供电分区设计:统计系统中电源、负荷、储能的分布位置、接入电压形式、电压等级,并根据统计情况将系统划分为至少一个交流供电分区和/或至少一个直流供电分区。其中,电压形式是指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电压等级是电压的不同幅值对应的级别,例如,交流电压等级低压220V、380V,中压10KV、35kV,高压110kV及以上;直流电压等级±375V,±750V,±1500V等。容量是指设备的额定功率。
可以把位置接近的电压形式相同的、电压等级相同或不同的负荷、储能和电源划分在一个分区。然后,按照接入要求确定各供电分区的供电电压等级、电能质量要求、可靠性水平以及供电功率要求。其中,电能质量要求通常以电压、频率和波形等指标来衡量。电压指标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等指标,频率指标包括频率偏差,波形是指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其中,可靠性水平以全年平均供电时间占全年时间的百分数来表示。
图2所示系统中划分为5个供电分区,其中,左侧高压配电网220KV变为10KV,10KV变为0.75KV、0.375KV、0.4KV,分别对应1、2、4三个供电分区,右侧的高压配电网220KV变为10KV,10KV变为0.375KV、0.4KV,分别对应3、5两个供电分区。其中,供电分区1、2、3为直流供电分区,供电分区4、5为交流供电分区。图2中,BES表示储能、WT表示风力发电、PV表示光伏发电、L表示负荷,G表示分区中分布式电源。
其中,按照下式计算各分区的电力需求:
P(pg-pl-pes<pd-)>α,P(pl+pes-pg<pd+)>β (1)
其中,pg为分区中各分布式电源发出的总发电功率;
pl为各负荷总用电功率;
pes为储能总充电/放电功率;
P(pg-pl-pes<pd-)表示该分区向上级电网送出功率小于pd-的概率;
pd-为分区的反向供电容量,即可向上级电网送出的最大功率;
P(pl+pes-pg<pd+)为上级电网向该分区送出功率小于pd+的概率;
pd+为分区的正向供电容量,即上级电网可向该分区提供的最大功率;
α、β为给定置信水平。
步骤2: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供电结构设计:依据系统分区,以及系统电源数量,确定电力电子变压器需求数量,建立系统分区供电网络结构,初步设计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
其中,先将每个供电分区的并网点定义为一个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数量按下式确定:
其中,Narea为系统供电分区数量;
Nsource为系统外部供电电源数量;
表示向上取整,
然后,依据各分区的空间位置分布,按照就近原则,部署电力电子变压器,将各供电分区的并网点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电源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入端口建立连接,电力电子变压器之间通过输出端口的互联开关形成环形供电网络结构。
如图2所示的系统中,Narea=5,Nsource=2,可确定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数量为2。供电分区1、2、4接入所示电力电子变压器1的三个输出端口,供电分区3、5接入所示电力电子变压器2的两个输出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1的和电力电子变压器2的两个交流端口之间通过互联开关形成环形供电网络结构。
步骤3:系统三层优化建模:建立三层优化模型对系统进行优化,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的优化,第二层为网络供电路径优化,第三层为电源-负荷-储能分区优化。
步骤4:进行三层模型的迭代求解:如图3所示,第一层模型将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容量配置传递给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根据第一层的端口容量配置获得端口转移功率需求和网络供电分区结构,第三层从第一层获得端口容量配置,从第二层获得网络供电分区结构,第三层对给定分区结构下的系统进行电源、负荷、储能优化接入,向第二层返回分区供电需求功率,第二层根据分区供电需求功率获得每个端口的功率并返给第一层,第一层继续对各端口容量进行配置,直至迭代结束;
步骤5:迭代终止条件判断:当迭代次数达到给定数值时或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配置结果满足误差要求时,结束计算。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中,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容量优化,第一层模型中,根据所有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容量成本总合最低构建第一目标函数MinCPET
其中Ω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集合;
Φ(i)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集合;
PH,i、λH,i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压端口的容量和单位成本;
PL,i,n、λL,i,n表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的容量和单位成本,
其中,第一层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的最大最小容量限制,电力电子端口功率平衡关系、端口下储能的充放约束、可再生能源最大出力约束和负荷可削减容量的约束,其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结构决定各输出端口的容量总和不大于输入端口的容量,即:
各低压端口下电源-负荷-储能的净功率在端口容量范围内,即:
-PL,i,n≤PES,i,n,t+Pload,i,n,t-Pre,i,n,t≤PL,i,n (5)
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功率平衡关系:
其中,PES,i,n,t、Pload,i,n,t、Pre,i,n,t分别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
PH,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端口输入功率;
t∈T,T为计算时段集合;
Ploss,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损失功率;
PL,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地,第二层为N-1故障下系统供电路径优化,对于包含Npet个(Npet>1)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系统,具有Npet个N-1故障,各故障下,相应电力电子变压器各低压端口下的各类设备将由其他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端口转供,此时,根据最优供电路径以路径损耗最低构建第二目标函数MinLtrans
其中k∈Δ,Δ为第i个电力电子变压器故障时第n个供电端口的可转移供电路径集合;
Ploss,i,n,k,t为第t时段第k个可转移供电路径下的传输功率损耗,通过系统潮流计算获得。
优选地,可转移供电路径约束由系统的网络供电分区结构决定,并受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的约束,即:
-PL,j,m≤PES,i,n,t+Pload,i,n,t-Pre,i,n,t+PES,j,m,t+Pload,j,m,t-Pre,j,m,t≤PL,j,m (8)
其中,PL,j,m为所转移到的第j个电力电子变压器第m个低压供电端口的容量;
PES,i,n,t+Pload,i,n,t-Pre,i,n,t分别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
PES,j,m,t、Pload,j,m,t、Pre,j,m,t分别为第j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m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决定了该时段端口转移功率需求。
进一步地,第三层为电源、负荷的优化分区,电源、负荷优化分区是对待接入的电源、负荷设备的分区进行优化,根据分区供电需求均衡为目的构建第三目标函数MinPdev
其中,PD,s为第s个分区的供电功率需求;
为各分区的功率需求的平均值,并且,PD,s满足以下约束关系,
其中,表示第s个分区供电功率需求的概率;
γ为给定的置信水平;
分别为第s个分区下负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功率,为随机变量,满足:
其中,pl,j为第j个待接入的负荷功率,j∈F,F为待接入负荷集合;
pre,j为第j个待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j∈R,R为待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集合;
为待决策0、1整数变量,即只能是0或1,并且,1表示设备接入s分区,0表示不接入。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中,第一层模型求解中忽略储能的充放电效率,为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形方法求解;第二层模型从第一层模型求解结果中获得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约束,为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第二层模型向第一层模型返回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转移功率需求;第三层模型从第一层模型获得端口容量约束,从第二层模型获得网络供电分区结构,为整数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分支定界方法求解,第三层向第二层返回分区供电需求功率。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5中:若满足τ≤Γ且ε>ε0时,继续三层问题迭代求解,反之结束计算,其中,τ为当前迭代次数,Γ为给定最大迭代次数,ε为当前计算结果与上一次计算结果的误差,其中,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高压端口τ次迭代的计算容量,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高压端口τ-1次迭代的计算容量。ε0为给定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交直流供电分区设计:统计系统中电源、负荷、储能的分布位置、容量、接入电压形式、电压等级,并根据统计情况将系统划分为至少一个交流供电分区和/或至少一个直流供电分区,并按照接入要求确定各供电分区的供电电压等级、电能质量要求、可靠性水平以及供电功率要求;
步骤2: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供电结构设计:依据系统分区,以及系统电源数量,确定电力电子变压器需求数量,建立系统分区供电网络结构,初步设计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
步骤3:系统三层优化建模:建立三层优化模型对系统进行优化,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容量的优化,第二层为网络供电路径优化,第三层为电源-负荷-储能分区优化;
步骤4:进行三层模型的迭代求解:第一层模型将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容量配置传递给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根据第一层的端口容量配置获得端口转移功率需求和网络供电分区结构,第三层从第一层获得端口容量配置,从第二层获得网络供电分区结构,第三层对给定分区结构下的系统进行电源、负荷、储能优化接入,向第二层返回分区供电需求功率,第二层根据分区供电需求功率获得每个端口的功率并返给第一层,第一层继续对各端口容量进行配置,直至迭代结束;
步骤5:迭代终止条件判断:当迭代次数达到给定数值时或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配置结果满足误差要求时,结束计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按照下式计算各分区的供电功率需求:
P(pg-pl-pes<pd-)>α,P(pl+pes-pg<pd+)>β
其中,pg为分区中各分布式电源发出的总发电功率;
pl为各负荷总用电功率;
pes为储能总充电/放电功率;
P(pg-pl-pes<pd-)表示该分区向上级电网送出功率小于pd-的概率;
pd-为分区的反向供电容量,即可向上级电网送出的最大功率;
P(pl+pes-pg<pd+)为上级电网向该分区送出功率小于pd+的概率;
pd+为分区的正向供电容量,即上级电网可向该分区提供的最大功率;
α、β为给定置信水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2中,先将每个区的并网点定义为一个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数量按下式确定:
其中,Narea为系统供电分区数量;
Nsource为系统外部供电电源数量;
表示向上取整,
然后,依据各分区的空间位置分布,按照就近原则,部署电力电子变压器,将各分区的并网点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端口建立连接,将电源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输入端口建立连接,电力电子变压器之间通过输出端口的互联开关形成环形供电网络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3中,第一层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容量优化,第一层模型中,根据所有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容量成本总合最低构建第一目标函数Min CPET
其中Ω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集合;
Φ(i)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集合;
PH,i、λH,i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压端口的容量和单位成本;
PL,i,n、λL,i,n表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的容量和单位成本,
其中,第一层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的最大最小容量限制,电力电子端口功率平衡关系、端口下储能的充放约束、可再生能源最大出力约束和负荷可削减容量的约束,其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结构决定各输出端口的容量总和不大于输入端口的容量,即:
各低压端口下电源-负荷-储能的净功率在端口容量范围内,即:
-PL,i,n≤PES,i,n,t+Pload,i,n,t-Pre,i,n,t≤PL,i,n
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功率平衡关系:
其中,PES,i,n,t、Pload,i,n,t、Pre,i,n,t分别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
PH,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高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端口输入功率;
t∈T,T为计算时段集合;
Ploss,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损失功率;
PL,i,n,t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在t时段下的输出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层为N-1故障下系统供电路径优化,对于包含Npet个(Npet>1)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系统,具有Npet个N-1故障,各故障下,相应电力电子变压器各低压端口下的各类设备将由其他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端口转供,此时,根据最优供电路径以路径损耗最低构建第二目标函数Min Ltrans
其中k∈Δ,Δ为第i个电力电子变压器故障时第n个供电端口的可转移供电路径集合;
Ploss,i,n,k,t为第t时段第k个可转移供电路径下的传输功率损耗,通过系统潮流计算获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可转移供电路径约束由系统的网络供电分区结构决定,并受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的约束,即:
-PL,j,m≤PES,i,n,t+Pload,i,n,t-Pre,i,n,t+PES,j,m,t+Pload,j,m,t-Pre,j,m,t≤PL,j,m
其中,PL,j,m为所转移到的第j个电力电子变压器第m个低压供电端口的容量;
PES,i,n,t+Pload,i,n,t-Pre,i,n,t分别为第i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n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
PES,j,m,t、Pload,j,m,t、Pre,j,m,t分别为第j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第m个低压端口下储能、负荷、可再生能源发在t时段下的功率,决定了该时段端口转移功率需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层为电源、负荷的优化分区,电源、负荷优化分区是对待接入的电源、负荷设备的分区进行优化,根据分区供电需求均衡为目的构建第三目标函数Min Pdev
其中,PD,s为第s个分区的供电功率需求;
为各分区的功率需求的平均值,并且,PD,s满足以下约束关系,
其中,表示第s个分区供电功率需求的概率;
γ为给定的置信水平;
分别为第s个分区下负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功率,为随机变量,满足:
其中,pl,j为第j个待接入的负荷功率,j∈F,F为待接入负荷集合;
pre,j为第j个待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j∈R,R为待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集合;
为待决策0、1整数变量,即只能是0或1,并且,1表示设备接入s分区,0表示不接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4中:第一层模型求解中忽略储能的充放电效率,为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形方法求解;第二层模型从第一层模型求解结果中获得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约束,为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第二层模型向第一层模型返回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端口转移功率需求;第三层模型从第一层模型获得端口容量约束,从第二层模型获得网络供电分区结构,为整数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分支定界方法求解,第三层向第二层返回分区供电需求功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步骤5中:若满足τ≤Γ且ε>ε0时,继续三层模型迭代求解,反之结束计算,其中,τ为当前迭代次数,Γ为给定最大迭代次数,ε为当前计算结果与上一次计算结果的误差,ε0为给定误差。
CN201910244403.3A 2019-03-28 2019-03-28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Active CN110086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4403.3A CN110086195B (zh) 2019-03-28 2019-03-28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4403.3A CN110086195B (zh) 2019-03-28 2019-03-28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6195A true CN110086195A (zh) 2019-08-02
CN110086195B CN110086195B (zh) 2021-04-30

Family

ID=6741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4403.3A Active CN110086195B (zh) 2019-03-28 2019-03-28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61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250A (zh) * 2019-08-19 2020-01-07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含风光储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910001A (zh) * 2021-02-23 2021-06-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系统三阶段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7293823A (zh) * 2023-11-21 2023-12-2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台区间使用交直流互济装置进行电能传输的需求定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77599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Scheduling
CN107706933A (zh) * 2017-09-20 2018-02-16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储能分时状态决策的主动配电网三层优化调度方法
CN109004691A (zh) * 2018-07-13 2018-12-14 天津大学 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CN109274099A (zh) * 2018-11-26 2019-01-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协调调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77599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Scheduling
CN107706933A (zh) * 2017-09-20 2018-02-16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储能分时状态决策的主动配电网三层优化调度方法
CN109004691A (zh) * 2018-07-13 2018-12-14 天津大学 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CN109274099A (zh) * 2018-11-26 2019-01-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协调调度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 CHENG等: "Power and energy balance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operation-control strategy", 《2018 2ND IEEE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AND ENERGY SYSTEM INTEGRATION 》 *
张彬等: "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的优化", 《科技信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250A (zh) * 2019-08-19 2020-01-07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含风光储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910001A (zh) * 2021-02-23 2021-06-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系统三阶段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2910001B (zh) * 2021-02-23 2022-05-2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系统三阶段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7293823A (zh) * 2023-11-21 2023-12-2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台区间使用交直流互济装置进行电能传输的需求定位方法
CN117293823B (zh) * 2023-11-21 2024-01-2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台区间使用交直流互济装置进行电能传输的需求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6195B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s et al. Optimal placement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Li et al. Incorporating energy storage and user experience in isolated microgrid dispatch using a multi‐objective model
CN110034572B (zh) 含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储能配置方法
CN110086195B (zh)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的优化方法
CN107579518A (zh) 基于mhba的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761161A (zh) 一种交直流配电网供电模式评价方法
CN110620383B (zh)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Li et al. Security-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optimal power flow for a hybrid AC/VSC-MTDC system with lasso-based contingency filtering
Lou et al. New phase‐changing soft open point and impacts on optimising unbalanced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4336614B (zh) 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06655253B (zh) 单三相多微网区域动态划分方法
Lee et al. Optimal power flow for bipolar DC microgrids
CN114465267A (zh) 一种含光储充一体化能量路由器的充电站系统
Rupolo et al. A new parallel and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solve the medium-and low-voltage planning of large-scal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Wang et al. Bi-stage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soft open point considering violation risk
Singh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of a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correlation between uncertain input variables
CN118117564A (zh) 一种考虑直流配电形态下配电网多层级光伏消纳模式的协同运行优化方法
Šarić et 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llocation using fuzzy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lgorithm
Tepe et al. A review of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 used in DC microgrids
CN108988336B (zh) 具有嵌套式微电网的充电桩系统的优化规划方法
CN115496427B (zh) 一种多微网系统柔性互联投资规划决策方法
CN110766238A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层级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1934307A (zh) 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网的扁平化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ai et al. Multistage bilevel planning model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urban power grid considering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Zhe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