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管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模板由于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周转次数多、摊销费用低、回收价值高等特点,成为住建部重点推广的建筑业新技术。
由于铝合金模板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并且可以循环使用150~300次,因此对于铝合金模板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每个铝合金模板进行识别和管理,是提高铝合金模板周转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但是铝合金模板在使用后,表面会粘上混凝土、砂浆等大块杂物,如果不加以清理整修,不能再次使用。因此,在旧铝模板的维修保养流程中,需要设置“清灰”工序。
传统的清灰方法是靠人工通过浸泡酸洗来去除铝模板表面残留的混凝土、砂浆等杂物。但是酸洗废液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有非常大的危害。近年来发展出抛丸法和加热法也可以实现铝合金模板的自动清灰。
目前各种清灰技术均需使得铝合金模板在极为严苛的条件下进行维修保养作业,例如,铝合金模板要处于高频冲击、高温和腐蚀性环境,最后再重新喷漆进行翻新。
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RFID射频芯片、二维码和条形码等识别技术对铝合金模板进行编码管理。但是,高频冲击、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使得常规的RFID射频芯片、二维码和条形码等识别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RFID射频芯片容易被腐蚀和高频冲击而损坏,二维码和条形码也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在清灰工序中容易被腐蚀损坏而失效,导致在后续的重复利用中,无法对各个铝合金模板进行有效的识别,最终导致无法对整套铝合金模板进行有效的管理,无法知道哪些铝合金模板损坏、报废或者丢失了。
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820286879.4,公开号:CN208251611U,公开了一种嵌有无线射频识别芯片的铝合金模板,其就是采用在铝合金模板上安装射频芯片,存在清灰工序中容易被腐蚀和高频冲击而损坏的缺点。
又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811543210.X,公开号:CN109436647A,公开了一种铝模板自动入库编码设备及方法,其铝模板识别装置通过四个距离检测单元围成一个矩形,能将铝模板围在中间;四个距离检测单元分别检测铝模板四个方位上各个点与距离检测单元上对应点的距离,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形状生成单元,所述形状生成单元根据四个距离检测单元获取的距离信息,结合四个距离检测单元本身的位置信息,生成铝模板外围各个点在坐标系上位置坐标,从而形成铝模板的形状,所述坐标系的X轴、Y轴分别对应相邻两个距离检测单元的滑轨;铝模板的外围线条包括直线、孔;所述形状生成单元根据得到的坐标判断铝模板是否有孔,若有孔获取铝模板外围的孔的位置,进而获取孔的中心位置;所述模板识别单元将生成的模板数据与模板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模板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误差在设定范围内,得到模板的型号,最终,所述标识码生成装置用以根据所述铝模板识别装置的识别结果生成标识码,生成的标识码通过打码装置打印,以便贴在对应的铝模板上。首先,该专利的编码方式很复杂、繁琐,同时为了实现其编码需要用到的检测零部件数量多,导致装置复杂,同时制造成本贵,最后,其采用将标识码打印出来贴在对应的铝模板上,这种方式就存在标识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脱落,在清灰工序容易被腐蚀而失效,从而造成管理困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编码方式简单、容易实现,且精确可靠地识别不同的铝合金模板,结构简单,降低造价,方便对铝合金模板进行管理。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系统,包括称重装置、光学识别子系统和编码处理单元;所述光学识别子系统包括光学识别标的物和光学识别模块;所述光学识别模块包括驱动机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和感光单元;所述感光单元、驱动机构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称重装置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编码处理单元;
所述称重装置测量铝合金模板的重量,并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
所述光学识别标的物为铝合金模板的任一边肋,边肋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且等径的安装螺栓孔;安装螺栓孔之间还开设有标识孔,且不同的铝合金模板的边肋的各个标识孔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光学识别模块沿边肋匀速运动;
所述发光单元产生强度稳定的光源,在光学识别模块沿边肋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当经过安装螺栓孔或者标识孔的时候产生光脉冲信号,由所述感光单元接收;
所述感光单元测量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并转化为光脉冲数据发送给所述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光脉冲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光学识别编码;
所述编码处理单元将所述重量信息和所述光学识别编码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
进一步地,标识孔所在的边肋为各个铝合金模板的边长最长的边肋。
进一步地,标识孔的孔径小于安装螺栓孔的孔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方法,需提供所述的生成系统,所述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初次使用前,先通过称重装置对铝合金模板进行称重,然后称重装置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
步骤2、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并将光学识别编码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
步骤3、编码处理单元根据铝合金模板的重量信息和对应的光学识别编码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并记录;
步骤4、依次重复步骤1至步骤3生成下一个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整套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具体为:利用等间距布置的安装螺栓孔将光学识别标的物分为若干区段,当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光学识别标的物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一次只通过一个安装螺栓孔或者一个标识孔,从而产生光脉冲信号;然后由感光单元接收光脉冲信号,感光单元将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转化为光脉冲数据,再发送给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标识孔在各区段中和安装螺栓孔的相对位置形成编码,接着将各区段编码串联起来即形成单一铝合金模板的光学识别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标识孔在各区段中和安装螺栓孔的相对位置形成编码具体为:将各区段中标识孔和安装螺栓孔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号,各区段中标识孔和安装螺栓孔的相对位置相同的采用相同的标号,不同的则采用不同的标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具体为:编码处理单元将铝合金模板的重量信息和对应的光学识别编码串联起来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具体为:编码处理单元将铝合金模板的重量信息进行编号,不同的重量信息采用不同的编号;然后将重量信息对应的编号和铝合金模板对应的光学识别编码串联起来即形成标识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识别系统,包括所述的生成系统,还包括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通信连接于所述的生成系统的编码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预先存储有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所述编码处理单元将生成的标识码发送给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将接收的标识码和预先存储的标识码进行对比,从而将接收的标识码进行识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识别方法,所述的识别方法需提供所述的识别系统;所述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事先将各个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录入存储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中;将编码处理单元通信连接于铝模管理系统;
步骤12、铝合金模板经过清灰流水线清灰后,先经过称重装置称重,然后称重装置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
步骤13、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源一次只通过一个安装螺栓孔或者一个标识孔,从而产生光脉冲信号,然后由感光单元接收光脉冲信号,感光单元将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转化为光脉冲数据,再发送给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并将光学识别编码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
步骤14、编码处理单元根据铝合金模板的重量信息和光学识别编码生成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
步骤15、编码处理单元将生成的标识码发送给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铝模管理系统将接收的标识码和事先存储的标识码进行对比,从而将接收的标识码进行识别。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采用将铝合金模板的边肋作为光学识别标的物,并在边肋上设置标识孔,通过各个标识孔的位置来进行编码,使得所述的识别系统可以适应高频冲击、高温和腐蚀环境,对于铝合金模板的维修保养适应性良好。
(2)、本发明所述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使用重量信息和光学信息进行组合编码,可以显著增加编码的容量,便于铝合金模板的管理。
(3)、本发明所述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容错性好,可以适应铝合金模板的表面磨损和一定程度的变形。
(4)、本发明所述的生成、识别系统和方法,无需在铝合金模板上设置专门的部件,其中螺栓安装孔是现有技术中铝合金模板本身就有的,因此本发明仅需要简单的机械加工即开设标识孔,即可完成,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和识别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铝合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光学识别编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扫描光学识别标的物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光学识别编码的光脉冲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标识孔的数量和位置的实施例一。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标识孔的数量和位置的实施例二。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标识孔的数量和位置的实施例三。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标识孔的数量和位置的实施例四。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或识别系统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1、铝合金模板,11、光学标的物,111、螺栓安装孔,112、标识孔,2、称重装置,3、光学识别子系统,31、发光单元,32、感光单元,33、驱动机构,331、电机,332、丝杆,333、螺母,334、轴承,34、信号处理单元;335、支撑座,35、固定支架,351、敞口容纳槽,4、编码处理单元,5、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6、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10所示,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系统,包括称重装置2、光学识别子系统3和编码处理单元4;所述光学识别子系统3包括光学识别标的物11和光学识别模块;所述光学识别模块包括驱动机构33、信号处理单元34、以及相对设置的发光单元31和感光单元32;所述感光单元32、驱动机构33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4;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4、称重装置2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编码处理单元4;
所述称重装置2测量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并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
所述光学识别标的物11为铝合金模板1的任一边肋11,边肋11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且等径的安装螺栓孔111;安装螺栓孔111之间还开设有标识孔112,且不同的铝合金模板1的边肋的各个标识孔112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这边需要对安装螺栓孔111之间还开设有标识孔112这个进行解释申明:其包含在相邻的两安装螺栓孔111之间都开设标识孔112,或者不是全部的相邻的两安装螺栓孔111之间都开设有标识孔112,这个可以根据铝合金模板1的数量进行设置;另一方面,如果相邻的两安装螺栓孔111之间开设标识孔112,则标识孔112的数量也可以相同、不完全相同、或者各不相同。
所述驱动机构33带动光学识别模块沿边肋11匀速运动;
所述发光单元31产生强度稳定的光源,在光学识别模块沿边肋11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当经过安装螺栓孔111或者标识孔112的时候产生光脉冲信号,由所述感光单元32接收;
所述感光单元32测量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并转化为光脉冲数据发送给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4;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4对光脉冲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光学识别编码;
所述编码处理单元4将所述重量信息和所述光学识别编码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
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标识孔112所在的边肋11为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边长最长的边肋11。采用最长的边肋11作为光学识别标的物11,使得可以在其上面开设的标识孔112的数量更大,从而使得标识码的容量大大增加,满足更多数量的铝合金模板1的使用需求。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标识孔112的孔径小于安装螺栓孔111的孔径,优点在于,安装螺栓孔111是现有铝合金模板1本身就有的,是为了安装模板使用的,而标识孔112的孔径小于安装螺栓孔111的孔径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对铝合金模板1的强度的影响,保证铝合金模板1的使用强度,虽然按照理论来说标识孔112的孔径大于螺栓安装孔的孔径,也可以,但是这样无疑会对铝合金模板1的强度造成更大的影响。同理,相邻两个安装螺栓孔111之间开设的标识孔112的数量也不是可以无限量增加的,因此,相邻两个安装螺栓孔111之间开设的标识孔112的数量以1至3个为宜,孔径小于螺栓安装孔的孔径最佳,在需要扩充标识码的容量的时候,可以采用上述的其它组合方式进行扩容。
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识别模块还包括固定支架35;所述固定支架35具有一敞口容纳凹槽351,使用时,边肋11位于敞口容纳凹槽351内;所述驱动机构3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35;所述发光单元31和感光单元32相对设置在所述敞口容纳凹槽351的两侧面。所述驱动机构33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匀速运动,发光单元31只要能够提供稳定强度的光源并且只能通过螺栓安装孔或者标识孔112被感光单元32接收即可,以及信号处理单元34、编码处理单元4,这些在现有技术中都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只要能实现这些目的的都可以。例如,在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称重装置2为重量传感器,所述发光单元31为LED灯珠,感光单元32采用数码相机的CCD元件或者CMOS器件,信号处理单元34为单片机,编码处理单元4为编码器,所述驱动机构33包括一电机331和滚珠丝杆螺母副,将滚珠丝杆螺母副的丝杆332连接于电机331的输出轴,并且将丝杆332通过轴承334能转动的安装在支撑座335上,将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螺母333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35,电机331通信连接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4,由信号处理单元34控制电机331进行匀速转动,带动丝杆332旋转,进而驱动螺母333沿直线匀速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固定支架35匀速运动,最终带动固定支架35上的发光单元31和感光单元32同步匀速运动。在使用的时候,从光学识别标的物11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这样为了方便使用,在事先生成标识码和后续使用过程识别标识码的时候,可以设定同一的扫描顺序,例如,以图6所示的方向,都从左往右,或者都从右往左,方便工人进行操作。发光单元31既可以单独连接电源,也可以连接于信号处理单元34,由信号处理单元34进行统一控制,并在信号处理单元34接通电源后由信号处理单元34进行供电。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的面积只需大于等于安装螺栓孔和标识孔的面积即可,对于发出的光无特殊要求,只要光信号强度稳定,并能被感光单元32接收到即可,例如,可以发出普通光线、红外线、紫外线等等都可以。
在初次使用前,先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识别系统对整套铝合金模板1进行标识码的生成工作。先通过称重装置2对铝合金模板1进行称重,然后称重装置2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然后通过驱动机构33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1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11,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34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并将光学识别编码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编码处理单元4根据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信息和光学识别编码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并记录;依次重复步骤1至步骤3生成下一个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整套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的生成工作。在具体一实施例中,采用现有的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对整套铝合金模板1进行管理,将编码处理单元4和该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进行通信连接,事先将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录入到该管理系统中。
在现有铝合金模板1设计中,出于合理配置模板的考虑,建筑用铝合金模板1通常在外形和重量上有显著的差别,同时单个铝合金模板的重量又不会太重,一般是一个人能拿的起并方便搬运,例如10Kg左右,最重一般不会超过两个人能够抬起的重量,例如一般不超过50Kg,如果再重则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例如,以最长边为例,铝合金模板1的规格尺寸现有技术中在行业内采用通用的一系列标准尺寸,如0.6m,1.2m等,不同规格的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差距大,例如这两者尺寸规格的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分别约为5Kg、10Kg,重量差约为:5Kg。虽然铝合金模板1在施工现场使用中可能发生磨损、局部变形等问题,但是其重量在清灰翻新后是基本不变的。因此将清灰翻新后的重量基本不变以及不同重量的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的差别很大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对各个重量系列的铝合金模板1设置重量误差范围,这个误差范围可设计的比较大,使得实际操作性强,从而在清灰翻新后,进行重新识别入库的时候,提高称重的识别的可靠性。因此,本发明所述的识别系统的采用称重装置2对单个铝合金模板1进行称重,根据重量测量值,编码处理单元4首先在事先编码的时候可以将铝合金模板1根据重量先进行分类,将重量相同的各个铝合金模板1归为一类,在清灰翻新后进行识别重新入库管理的时候,即可根据事先录入的比对信息确定当前铝合金模板1的类别,方便管理。
同时,本发明采用在铝合金模板1的一边肋11上开设标识孔112,将利用等间距布置的安装螺栓孔111将光学识别区分为若干区段,根据标识孔112在各区段中的相对位置形成编码,将各区段编码串联起来即可形成单一铝合金模板1的光学识别编码信息。在实际使用中,将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各个标识孔112的位置设置成不完全相同,即可保证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光学识别编码的唯一性,例如,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确保编码信息的可靠,还可以将最后一个识别编码作为校验位。最终,本发明通过所述编码处理单元4将称重装置2称得的重量信息和信号处理单元34识别的光学识别编码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这样使得每个铝合金模板1都有唯一的标识码。
使用时,光学识别模块在光学识别标的物11匀速运动后,在没有经过安装螺栓孔111或者标识孔112的时候,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被光学识别标的物11挡住,无法被感光单元32接收;在经过安装螺栓孔111或者标识孔112的时候,由于光学识别区安装螺栓孔111和识别孔的存在,使得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可以通过安装螺栓孔111或者标识孔112被感光单元32接收,使得感光单元32可以记录下一组光强脉冲信号。由于安装螺栓孔111和识别孔的透光面积存在差异,因此由安装螺栓孔111和识别孔形成的光脉冲信号的峰值差异即可识别。又由于不同的铝合金模板1的边肋11的各个标识孔112的位置不完全相同,使得光学识别模块在扫描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光学识别标的物11后得到的串联起来的整组光脉冲信号也各不相同,使得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光学识别编码各不相同,保证唯一性,由信号处理单元34对光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即可将光学识别标的物11的各个编码信息正确识别。
由于本发明采用标识孔112和螺栓安装孔两者不同的孔径,使得两者的透光面积存在差异,实现光强脉冲信号的峰值有区别,来生成光学识别编码,以及结合铝合金模板1在清灰翻新后的重量基本不变,来实现对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生成,其优点是,在使用后,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射频芯片、钢印打码、或者贴条码等方式来说,本发明受变形、磨损、腐蚀的影响大大减小,这是因为螺栓安装孔和标识孔112在变形、腐蚀、磨损后两种孔的透光面积的差异基本不变。
从而使得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采用将铝合金模板1的一边肋11作为光学识别标的物11,并在边肋11上设置标识孔112,从而以此为编码基础,利用标识孔112和安装螺栓孔111的孔径不同,其透光面积不同,使得光脉冲信号的峰值不同,通过各个标识孔112的位置来进行编码,使得所述的识别系统可以适应高频冲击、高温和腐蚀环境,对于铝合金模板1的维修保养适应性良好。
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使用重量信息和光学信息进行组合编码,可以显著增加编码的容量,便于铝合金模板1的管理。
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的容错性好,可以适应铝合金模板1的表面磨损和一定程度的变形。
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无需在铝合金模板1上设置专门的部件,其中螺栓安装孔是现有技术中铝合金模板1本身就有的,因此本发明仅需要简单的机械加工即开设标识孔112,即可完成,成本低廉。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标识码的生成方式根据重量信息和光学识别编码两者的组合有多中多样,例如,可以将不同重量进行分类,用一位或多位英文字母进行表示,例如,A、B、C……,或者AB、AC、AD……等等,这样使得编码的容量大大增加,可以适应数量更多的铝合金模板1的使用需求;当然,也可以之间采用重量作为编码;同理,光学识别编码的各个区段,首先,标识孔112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多样,例如,以图6至9的实施例为例,一条边肋11的相邻两个安装螺栓孔111之间可以都开设标识孔112或者不全部开设标识孔112,这个可以根据整套铝合金模板的数量来设置;其次,相邻两个螺栓安装孔之间设置的标识孔112的数量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理论上数量越多则组合产生的光学识别编码越多,即可以实现的标识码容量越大;再次,标识孔112和螺栓安装孔的位置关系各不相同,又可以产生更大的组合编码,进一步扩充容量;还有就是,如果在相邻两个螺栓安装孔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标识孔112,那么这之间的标识孔11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又可以产生不同的组合,又扩大了编码的容量,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就是,标识孔112的孔径也可以不完全相同,这样产生的光脉冲信号的峰值也不同,组合后标识码的容量有可以大大增加。在具体实施中,以图6为例,可以将编码1、编码2……用数字进行表示,例如,1、2……,或者01、02……;不同的编码用不同的数字进行表示,例如,为了便于制造,可以设定若干种孔间距,对应不同的数字编码,这样可以方便开设标识孔112。最终,光学识别编码直接由各个区段的编码串联起来,例如123……,和重量信息的编码结合起来直接串联生成最终的标识码,例如A123,或者AB112等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方法,需提供所述的生成系统,所述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初次使用前,先通过称重装置2对铝合金模板1进行称重,然后称重装置2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
步骤2、然后通过驱动机构33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1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11,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34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并将光学识别编码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
步骤3、编码处理单元4根据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信息和对应的光学识别编码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并记录;
步骤4、依次重复步骤1至步骤3生成下一个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整套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生成工作。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2中通过驱动机构33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1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11,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34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具体为:利用等间距布置的安装螺栓孔111将光学识别标的物11分为若干区段,当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光学识别标的物11时,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一次只通过一个安装螺栓孔111或者一个标识孔112,从而产生光脉冲信号,由于螺栓安装孔或标识孔112的孔径不一样,从而两者的透光面积不一样,进而产生的光脉冲信号的峰值不一样,从而感光单元32接收后能够识别光源通过两者后产生的光脉冲信号;然后由感光单元32接收光脉冲信号,感光单元32将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转化为光脉冲数据,再发送给信号处理单元34进行处理,信号处理单元34根据标识孔112在各区段中和安装螺栓孔111的相对位置形成编码,接着将各区段编码串联起来即形成单一铝合金模板1的光学识别编码。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34根据标识孔112在各区段中和安装螺栓孔111的相对位置形成编码具体为:将各区段中标识孔112和安装螺栓孔111的相对位置进行标号,各区段中标识孔112和安装螺栓孔111的相对位置相同的采用相同的标号,不同的则采用不同的标号。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3中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具体为:编码处理单元4将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信息和对应的光学识别编码串联起来即可。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步骤3中生成最终的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具体为:编码处理单元4将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信息进行编号,不同的重量信息采用不同的编号;然后将重量信息对应的编号和铝合金模板1对应的光学识别编码串联起来即形成标识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识别系统,包括所述的生成系统,还包括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通信连接于所述的生成系统的编码处理单元4,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预先存储有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所述编码处理单元4将生成的标识码发送给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将接收的标识码和预先存储的标识码进行对比,从而将接收的标识码进行识别。
在具体一实施例中,将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安装在计算机6上,编码处理单元4通过数据线和计算机6相连,预先将整套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存储到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当铝合金模板1在使用后,进行清灰翻新后重新入库的时候通过所述的识别系统中的标识码的生成系统进行扫描,然后将得到的标识码传输给计算机6中的信息化铝模板管理系统5进行对比,从而进行识别,如果扫描的标识码和预先存储的标识码相同,则表示这个铝合金模板1重新入库成功,当不相同则,说明这个铝合金模板1不是这套铝合金模板中的一个,可以将该标识码在整个信息化铝合金模板中进行查询,看看是属于哪套铝合金模板中,需要重新进行归类入库;当清灰翻新后的整套铝合金模板全部入库完成,则可以在信息化铝模板管理系统5中直接查看,这套铝合金模板有哪些缺失或者报废,整个识别过程,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采用射频芯片、贴条码或者打钢印码而被损坏或腐蚀,导致无法识别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无法区别该模板是否属于这套铝合金模板,以及属于预先存储中的那个模板,导致库存和财产管理混乱,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识别系统,可以清楚的对整套铝合金模板的循环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所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为现有技术,直接采用现有的库存管理系统即可,例如ERP。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的标识码的识别方法,所述的识别方法需提供所述的识别系统;所述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事先将各个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录入存储到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中;将编码处理单元4通信连接于铝模管理系统;
步骤12、铝合金模板1经过清灰流水线清灰后,先经过称重装置2称重,然后称重装置2将测得的重量信息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
步骤13、然后通过驱动机构33驱动光学识别模块匀速扫描该铝合金模板1上的光学识别标的物11,发光单元31发出的光源一次只通过一个安装螺栓孔111或者一个标识孔112,从而产生光脉冲信号,由于螺栓安装孔或标识孔112的孔径不一样,从而两者的透光面积不一样,进而产生的光脉冲信号的峰值不一样,从而感光单元32接收后能够识别光源通过两者后产生的光脉冲信号;然后由感光单元32接收光脉冲信号,感光单元32将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转化为光脉冲数据,再发送给信号处理单元34进行处理,从而由信号处理单元34生成光学识别编码,并将光学识别编码发送给编码处理单元4;
步骤14、编码处理单元4根据铝合金模板1的重量信息和光学识别编码生成铝合金模板1的标识码;
步骤15、编码处理单元4将生成的标识码发送给信息化铝模管理系统5,铝模管理系统将接收的标识码和事先存储的标识码进行对比,从而将接收的标识码进行识别。
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生成方法、识别系统、识别方法,采用将铝合金模板1的边肋11作为光学识别标的物11,并在边肋11上设置标识孔112,利用标识孔112和安装螺栓孔111的孔径不同,其透光面积不同,其光脉冲信号的峰值不同,从而可以通过各个标识孔112的位置来进行编码,使得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可以适应高频冲击、高温和腐蚀环境,标识孔112不会脱落,变形影响小,不易被磨损或腐蚀,对于铝合金模板1的维修保养适应性良好。
而且,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生成方法、识别系统、识别方法,使用重量信息和光学信息进行组合编码,可以显著增加编码的容量,便于铝合金模板1的管理。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生成方法、识别系统、识别方法,采用开设标识孔112来作为编码的基础,其容错性好,可以适应铝合金模板1的表面磨损和一定程度的变形。
最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生成系统、生成方法、识别系统、识别方法,无需在铝合金模板1上设置专门的部件,其中螺栓安装孔是现有技术中铝合金模板1本身就有的,因此本发明仅需要简单的机械加工即开设标识孔112,即可完成,成本低廉。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射频芯片或者贴条码的方式来说更安全,更可靠,且成本更低。
最终,采用本发明的生成系统、生成方法、识别系统、识别方法,来进行管理铝合金模板1,可以使得管理更方便,循环使用过程中,标识码更安全、可靠,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会因为射频芯片的损坏,或者条码由于磨损、脱落、或者被腐蚀而造成铝合金模板1无法识别,导致管理混乱的结果,采用本发明的生成系统、生成方法、识别系统、识别方法,这些不良影响大大降低。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