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0704A -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 Google Patents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0704A
CN110080704A CN201810072602.6A CN201810072602A CN110080704A CN 110080704 A CN110080704 A CN 110080704A CN 201810072602 A CN201810072602 A CN 201810072602A CN 110080704 A CN110080704 A CN 110080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
well
flushing
accommodating chamber
in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26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0704B (zh
Inventor
金子涵
王宏
曹鹏
曾文波
袁梓钧
胥珍珍
南雨岑
杜洋
谷尚震
夏云川
高敏
刘昱成
陈浩
张亚鹏
于小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726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0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0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0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0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lushing boreholes, e.g. by use of exhaust air from motor
    • E21B21/10Valve arrangements in drilling-fluid circulation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the obtained fluid to or in wells
    • E21B43/121Lifting well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oat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通过在壳体内部的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使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密度,大于地层液体密度,在采油阶段实现地层液体由下接头依次经由第一通道、浮子容纳腔及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而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洗井液由上接头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使浮子浮起与阀座形成封堵,使的洗井液无法进入第一通道,进而无法由下接头流入下方地层中,从而建立正常洗井循环,避免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中无法反出到井口导致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的问题,且不会影响抽油机井环空液面的监测,为抽油井生产提供的重要数据;并且可实现采油过程和反洗井过程的快速转换,提高了采油效率,此外还可实现注水。

Description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以及洗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碳酸盐油藏具有储层漏失量大的特点,当油井转抽油机生产后井底压力一般远小于井深下的静水柱压力。抽油管柱经常有结蜡,死油,悬沙等物影响正常采油,定期对抽油机井进行反循环洗井能有效提减少检泵次数,提高油产量。
但在洞穴型储层为主的碳酸盐油藏无法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反注入井内的洗井液通常会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这使得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导致洗井作业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以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避免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导致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反洗井阀,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上接头,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下接头;
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浮子容纳腔,所述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且所述浮子能够在所述浮子容纳腔上下运动;其中所述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
所述浮子容纳腔顶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的下孔口能够与所述浮子配合;所述阀座的上孔口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通道与所述下接头连通,所述浮子容纳腔下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通道与所述上接头连通,以在采油阶段所述地层液体由所述下接头依次经由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浮子容纳腔及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上接头流出,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所述洗井液由所述上接头经由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浮子容纳腔,使所述浮子浮起与所述阀座形成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浮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所述反洗井阀还用于注水,在注水阶段使水从所述上接头进入,依次经由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浮子容纳腔及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下接头流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反洗井阀作为丢手通过所述下接头安装于封隔器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反洗井阀通过所述下接头与封隔器连接,所述上接头通过打孔管与抽油管柱下端连接,所述打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所述洗井液由所述油套环空进入所述上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多条直通道,分别沿所述壳体周向均匀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多条直通道,分别沿所述壳体周向均匀排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浮子为浮球。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浮子的上端为半球形。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采油管柱,包括如上所述的反洗井阀;还包括抽油管柱、封隔器以及与所述封隔器连通的下方管柱;
所述抽油管柱与井口连接,所述抽油管柱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
所述反洗井阀作为丢手通过其下接头安装于封隔器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采油管柱,包括如上所述的反洗井阀;还包括抽油管柱、打孔管、封隔器、以及与所述封隔器连通的下方管柱;
所述抽油管柱与井口连接,所述抽油管柱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
所述反洗井阀通过其下接头与封隔器连接,其上接头通过所述打孔管与所述抽油管柱下端连接,所述打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所述洗井液由油套环空进入所述上接头。
本发明提供的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通过在壳体内部的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使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从而在采油阶段实现地层液体由下接头依次经由第一通道、浮子容纳腔及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实现采油过程,而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洗井液由上接头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使浮子浮起与阀座形成封堵,使的洗井液无法进入第一通道,进而无法由下接头流入下方地层中,从而建立了正常的洗井循环,避免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导致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的问题,也能避免洗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地层伤害、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反洗井阀通过液体密度控制内部的浮子,不会影响抽油机井环空液面的监测,为抽油井生产提供的重要数据;并且可实现采油过程和反洗井过程的快速转换,提高了采油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反洗井阀的结构半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反洗井阀在采油阶段的液体走向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反洗井阀在反洗井阶段的液体走向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反洗井阀在反洗井阶段形成封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反洗井阀壳体的结构半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反洗井阀壳体沿F-F的剖面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反洗井阀壳体沿G-G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反洗井阀安装于采油管柱中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反洗井阀安装于采油管柱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反洗井阀; 110-壳体;
111-上接头; 112-下接头;
120-浮子容纳腔; 130-浮子;
140-阀座; 141-下孔口;
142-上孔口; 150-第一通道;
160-第二通道; 160a-连接管道;
110a-第一壳体; 110b-第二壳体;
110c-第三壳体; 200-封隔器;
300-抽油管柱; 400-油套环空;
500-下方管柱; 600-打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反洗井阀的结构半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针对洞穴型储层为主的碳酸盐油藏无法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反注入井内的洗井液通常会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使得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导致洗井作业无效的问题,提供一种反洗井阀10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反洗井阀100包括:
壳体110,所述壳体110顶部设置有上接头111,所述壳体110底部设置有下接头112;
所述壳体110内部形成有浮子容纳腔120,所述浮子容纳腔120内设置有浮子130,且所述浮子130能够在所述浮子容纳腔120上下运动;其中所述浮子130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
所述浮子容纳腔120顶部设置有阀座140,所述阀座140的下孔口141能够与所述浮子130配合;所述阀座140的上孔口142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的第一通道150与所述下接头112连通,所述浮子容纳腔120下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的第二通道160与所述上接头111连通,以在采油阶段所述地层液体由所述下接头112依次经由所述第一通道150、所述浮子容纳腔120及所述第二通道160从所述上接头111流出,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所述洗井液由所述上接头111经由所述第二通道160进入所述浮子容纳腔120,使所述浮子130浮起与所述阀座140形成封堵。
在本实施例中,反洗井阀100的壳体110为圆柱形,且壳体110顶部设置有上接头111,壳体110底部设置有下接头112,上接头111和下接头112主要起到连接的作用,并且提供液体流通的通道,上接头111和下接头112上分别设置有螺纹,如图1所示,上接头111处为内螺纹,下接头112处为外螺纹。壳体110内部形成有浮子容纳腔120,浮子容纳腔120内设置有浮子130,浮子130能够在浮子容纳腔120上下运动,浮子容纳腔120顶部设置有阀座140,阀座140为液体流通的通道,当浮子130上浮到浮子容纳腔120顶部时与阀座140的下孔口141相抵,从而形成封堵,使得液体无法流通,其中浮子130可以为浮球,具体的,浮子130可以为凡尔球,阀座140为凡尔座,当凡尔球与凡尔座密封面相抵时,形成封堵。当然浮子13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浮子130的上端为半球形、或者上端为圆锥形等等,也可实现与阀座140的配合。
阀座140的上孔口142通过设置于壳体110内的第一通道150与下接头112连通,浮子容纳腔120下部通过设置于壳体110内的第二通道160与上接头111连通。由于本实施例的浮子130密度介于洗井液和地层液体之间,也即浮子130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反洗井阀100可以实现在采油阶段地层液体由下接头112依次经由第一通道150、浮子容纳腔120及第二通道160从上接头111流出,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洗井液由上接头111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使浮子130浮起与阀座140形成封堵,从而使的洗井液无法进入第一通道150,进而无法由下接头112流入下方地层中。优选的,地层液体密度通常小于1.10g/cm3,洗井液采用密度大于1.10g/cm3的污水,浮子130设计在1.10g/cm3以上能浮起。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反洗井阀100的工作原理为:
采油阶段如图2所示,地层液体由下接头112进入,通过第一通道15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由于浮子容纳腔120内的浮子130密度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因此浮子130并不发生上浮,故地层液体直接从浮子容纳腔120下部流入第二通道160,经由第二通道160从上接头111流出,进而通过抽油管柱抽出,实现采油过程。
反洗井阶段如图3和图4所示,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洗井液从上接头111进入,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由于浮子容纳腔120内的浮子130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因此浮子130随着浮子容纳腔120内洗井液液面的上升而浮起并沿浮子容纳腔120向上运动,直至浮子130抵顶在阀座140的下孔口141相抵,从而形成封堵,使得洗井液无法继续通过阀座140的上孔口142流入第一通道150,洗井液也就无法从下接头112流入下方地层中,此时洗井液可由抽油管柱反出井口,使得洗井液冲刷抽油泵内部,实现洗井作业。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反洗井阀100还用于注水,此时需要浮子130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注水阶段使水从所述上接头111进入,依次经由所述第二通道160、所述浮子容纳腔120及所述第一通道150从所述下接头112流出。
注水过程的原理为:注入的水通过上接头111进入,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由于浮子容纳腔120内的浮子130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浮子130并不发生上浮,随着浮子容纳腔120内液面的上升,直至从阀座140的上孔口142流入第一通道150,进而从下接头112流入下方地层中,从而实现注水作业流程。
更进一步的,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通道150包括多条直通道,各个直通道走向均沿着竖直方向,且分别沿所述壳体110周向均匀排布,直通道可以减小液体在第一通道150内流动的阻力,且可以避免发生通道内部的堵塞,也能够提高反洗井阀100的反应灵敏度,可以快速实现开启和关闭。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通道160也包括多条直通道,且各个直通道走向均沿着竖直方向,分别沿所述壳体110周向均匀排布,如图1中连接管道160a为第二通道160位于浮子容纳腔120下部侧壁上的入口,同样的,直通道可以减小液体在第二通道160内流动的阻力,且可以避免发生通道内部的堵塞,也能够提高反洗井阀100的反应灵敏度,可以快速实现开启和关闭。
此外,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通道150和第二通道160也可如图5-7所示,也即壳体110分为三层,也即第一壳体110a、第二壳体110b、以及第三壳体110c,其中,第二壳体110b套设在第三壳体110c之外,第一壳体110a套设在第二壳体110b之外,第三壳体110c内部形成浮子容纳腔120,第三壳体110c顶部开口形成阀座140,第二壳体110b与第三壳体110c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50,第一壳体110a与第二壳体110b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60,也即第一通道150和第二通道160均为环形腔,第一壳体110a下部与第二壳体110b下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0a下部和第三壳体110c下部通过多个连接管道160a固定连接,以使第二通道160与浮子容纳腔120连通,且将第一通道150和第二通道160相互隔离。
本实施例的反洗井阀100可以作为丢手通过下接头112安装于封隔器上,如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反洗井阀100可以作为丢手通过下接头112安装于封隔器200上,也即封隔器200不与井口相连,是独立存在于井里的,抽油管柱300与井口相连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在采油阶段,地层液体由封隔器200通道从反洗井阀100下接口进入,通过第一通道15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再由浮子容纳腔120下部流入第二通道160,经由第二通道160从上接头111流出,进入油套环空400,在通过抽油管柱300的防砂管进入抽油管柱300,由抽油泵抽出;而在反洗井阶段,洗井液从油套环空400注入,再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111进入,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使浮子130封堵阀座140,从而洗井液也就无法从下接头112进入封隔器200通道,也即无法流入下方地层中;在注水阶段,注入的水从油套环空400注入,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111进入,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再从阀座140的上孔口142流入第一通道150,进而从下接头112进入封隔器200通道,流入下方地层中。
此外,本实施例的反洗井阀100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安装方式,也可如图9所示,通过所述下接头112与封隔器200连接,所述上接头111通过打孔管600与抽油管柱300下端连接,所述打孔管600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所述洗井液由所述油套环空400进入所述上接头111。
在此种安装方式中,抽油管柱300与封隔器200通过打孔管600和反洗井阀100连接,抽油管柱300与井口相连,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也即抽油管柱300并不直接通过管道内侧与封隔器200连通,而是封隔器200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与油套环空400连通。也即在采油阶段,地层液体由封隔器200通道从反洗井阀100下接口进入,通过第一通道15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再由浮子容纳腔120下部流入第二通道160,经由第二通道160从上接头111流出,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进入油套环空400,在通过抽油管柱300的防砂管进入抽油管柱300,由抽油泵抽出;而在反洗井阶段,洗井液从油套环空400注入,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111进入,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使浮子130封堵阀座140,从而洗井液也就无法从下接头112进入封隔器200通道,也即无法流入下方地层中;在注水阶段,注入的水从油套环空400注入,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111进入,经由第二通道160进入浮子容纳腔120,再从阀座140的上孔口142流入第一通道150,进而从下接头112进入封隔器200通道,流入下方地层中。
以上两种安装方式仅为示例,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他的安装方式亦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反洗井阀,通过在壳体内部的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使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从而在采油阶段实现地层液体由下接头依次经由第一通道、浮子容纳腔及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实现采油过程,而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洗井液由上接头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使浮子浮起与阀座形成封堵,使的洗井液无法进入第一通道,进而无法由下接头流入下方地层中,从而建立了正常的洗井循环,避免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导致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的问题,也能避免洗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地层伤害、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反洗井阀通过液体密度控制内部的浮子,不会影响抽油机井环空液面的监测,为抽油井生产提供的重要数据;并且可实现采油过程和反洗井过程的快速转换,提高了采油效率。
实施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反洗井阀100安装于采油管柱中的示意图。本实施例针对洞穴型储层为主的碳酸盐油藏无法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反注入井内的洗井液通常会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使得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导致洗井作业无效的问题,提供一种采油管柱,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采油管柱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反洗井阀100,还包括抽油管柱300、封隔器200以及与所述封隔器200连通的下方管柱500。
其中,所述抽油管柱300与井口连接,所述抽油管柱300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
所述反洗井阀100作为丢手通过其下接头安装于封隔器200上。
在本实施例中,反洗井阀100与封隔器200连接,但不与井口相连,是独立存在于井里的。本实施例的采油管柱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采油阶段,地层液体由封隔器200通道从反洗井阀100下接口进入,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由于浮子容纳腔内的浮子密度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因此浮子并不发生上浮,地层液体直接由浮子容纳腔下部流入第二通道,经由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进入油套环空400,在通过抽油管柱300的防砂管进入抽油管柱300,由抽油泵抽出;
在反洗井阶段,洗井液从油套环空400注入,再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进入,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由于浮子容纳腔内的浮子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因此浮子随着浮子容纳腔内洗井液液面的上升而浮起并沿浮子容纳腔向上运动,直至浮子抵顶在阀座的下孔口相抵,使浮子封堵阀座,从而洗井液也就无法从下接头进入封隔器200通道,也即无法流入下方地层中;
在注水阶段,注入的水从油套环空400注入,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进入,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浮子容纳腔内的浮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浮子并不发生上浮,水从阀座的上孔口流入第一通道,进而从下接头进入封隔器200通道,流入下方地层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油管柱,通过在反洗井阀100壳体内部的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使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从而在采油阶段实现地层液体由下接头依次经由第一通道、浮子容纳腔及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实现采油过程,而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400注入的洗井液由上接头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使浮子浮起与阀座形成封堵,使的洗井液无法进入第一通道,进而无法由下接头流入下方地层中,从而建立了正常的洗井循环,避免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导致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的问题,也能避免洗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地层伤害、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反洗井阀100通过液体密度控制内部的浮子,不会影响抽油机井环空液面的监测,为抽油井生产提供的重要数据;并且可实现采油过程和反洗井过程的快速转换,提高了采油效率。
实施例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反洗井阀100安装于采油管柱中的示意图。本实施例针对洞穴型储层为主的碳酸盐油藏无法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反注入井内的洗井液通常会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使得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导致洗井作业无效的问题,提供一种采油管柱,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采油管柱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反洗井阀100,还包括抽油管柱300、打孔管600、封隔器200、以及与所述封隔器200连通的下方管柱500。
其中所述抽油管柱300与井口连接,所述抽油管柱300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
所述反洗井阀100通过其下接头与封隔器200连接,其上接头通过所述打孔管600与所述抽油管柱300下端连接,所述打孔管600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所述洗井液由油套环空400进入所述上接头。
在本实施例中,抽油管柱300并不直接通过管道内侧与封隔器200连通,而是封隔器200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与油套环空400连通。本实施例的采油管柱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采油阶段,地层液体由封隔器200通道从反洗井阀100下接口进入,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由于浮子容纳腔内的浮子密度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因此浮子并不发生上浮,地层液体直接由浮子容纳腔下部流入第二通道,经由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进入油套环空400,在通过抽油管柱300的防砂管进入抽油管柱300,由抽油泵抽出;
在反洗井阶段,洗井液从油套环空400注入,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进入,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由于浮子容纳腔内的浮子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因此浮子随着浮子容纳腔内洗井液液面的上升而浮起并沿浮子容纳腔向上运动,直至浮子抵顶在阀座的下孔口相抵,使浮子封堵阀座,从而洗井液也就无法从下接头进入封隔器200通道,也即无法流入下方地层中;
在注水阶段,注入的水从油套环空400注入,通过打孔管600管壁的孔,从反洗井阀100的上接头进入,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浮子容纳腔内的浮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浮子并不发生上浮,水从阀座的上孔口流入第一通道,进而从下接头进入封隔器200通道,流入下方地层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油管柱,通过在反洗井阀100壳体内部的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使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从而在采油阶段实现地层液体由下接头依次经由第一通道、浮子容纳腔及第二通道从上接头流出,实现采油过程,而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400注入的洗井液由上接头经由第二通道进入浮子容纳腔,使浮子浮起与阀座形成封堵,使的洗井液无法进入第一通道,进而无法由下接头流入下方地层中,从而建立了正常的洗井循环,避免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中而无法反出到井口导致洗井液无法冲刷抽油泵内部的问题,也能避免洗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地层伤害、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反洗井阀100通过液体密度控制内部的浮子,不会影响抽油机井环空液面的监测,为抽油井生产提供的重要数据;并且可实现采油过程和反洗井过程的快速转换,提高了采油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上接头,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下接头;
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浮子容纳腔,所述浮子容纳腔内设置有浮子,且所述浮子能够在所述浮子容纳腔上下运动;其中所述浮子的密度小于洗井液的密度,且大于地层液体的密度;
所述浮子容纳腔顶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的下孔口能够与所述浮子配合;所述阀座的上孔口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通道与所述下接头连通,所述浮子容纳腔下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通道与所述上接头连通,以在采油阶段所述地层液体由所述下接头依次经由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浮子容纳腔及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上接头流出,在反洗井阶段从油套环空注入的所述洗井液由所述上接头经由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浮子容纳腔,使所述浮子浮起与所述阀座形成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所述反洗井阀还用于注水,在注水阶段使水从所述上接头进入,依次经由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浮子容纳腔及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下接头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井阀作为丢手通过所述下接头安装于封隔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井阀通过所述下接头与封隔器连接,所述上接头通过打孔管与抽油管柱下端连接,所述打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所述洗井液由所述油套环空进入所述上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多条直通道,分别沿所述壳体周向均匀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多条直通道,分别沿所述壳体周向均匀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为浮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洗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的上端为半球形。
9.一种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洗井阀;还包括抽油管柱、封隔器以及与所述封隔器连通的下方管柱;
所述抽油管柱与井口连接,所述抽油管柱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
所述反洗井阀作为丢手通过其下接头安装于封隔器上。
10.一种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洗井阀;还包括抽油管柱、打孔管、封隔器、以及与所述封隔器连通的下方管柱;
所述抽油管柱与井口连接,所述抽油管柱包括抽油泵、防砂管、以及丝堵;
所述反洗井阀通过其下接头与封隔器连接,其上接头通过所述打孔管与所述抽油管柱下端连接,所述打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所述洗井液由油套环空进入所述上接头。
CN201810072602.6A 2018-01-25 2018-01-25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Active CN110080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2602.6A CN110080704B (zh) 2018-01-25 2018-01-25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2602.6A CN110080704B (zh) 2018-01-25 2018-01-25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0704A true CN110080704A (zh) 2019-08-02
CN110080704B CN110080704B (zh) 2024-05-28

Family

ID=67411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2602.6A Active CN110080704B (zh) 2018-01-25 2018-01-25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070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2415A (en) * 1980-05-01 1982-01-26 Well Tools, Inc. Reverse circulating tool
RU94042677A (ru) * 1994-11-30 1996-10-10 Многопрофильное мал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 фирма "Каскад" Обратный промывочный клапан
CN2763496Y (zh) * 2004-12-29 2006-03-08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洗井液污染的油层保护器
CN203452725U (zh) * 2013-08-30 2014-02-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于套管浮鞋的阀芯结构
CN204691752U (zh) * 2015-05-15 2015-10-07 辽河石油勘探局 一种分层注水沉砂球座
CN206668216U (zh) * 2016-11-15 2017-11-24 王建立 一种紧凑型反洗井阀
CN207934845U (zh) * 2018-01-25 2018-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2415A (en) * 1980-05-01 1982-01-26 Well Tools, Inc. Reverse circulating tool
RU94042677A (ru) * 1994-11-30 1996-10-10 Многопрофильное мал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 фирма "Каскад" Обратный промывочный клапан
CN2763496Y (zh) * 2004-12-29 2006-03-08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洗井液污染的油层保护器
CN203452725U (zh) * 2013-08-30 2014-02-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于套管浮鞋的阀芯结构
CN204691752U (zh) * 2015-05-15 2015-10-07 辽河石油勘探局 一种分层注水沉砂球座
CN206668216U (zh) * 2016-11-15 2017-11-24 王建立 一种紧凑型反洗井阀
CN207934845U (zh) * 2018-01-25 2018-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0704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7076U (zh) 一种一趟管柱多层循环充填防砂装置
CN102606118A (zh) 油田注水井细分注水投球调剖一体化管柱及其工艺
CN104481432A (zh) 低压漏失井的冲砂管柱及冲砂方法
CN201372779Y (zh) 一种油套连通器
CN207934845U (zh)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CN107120079A (zh) 一种可投捞式反洗井阀
CN110080704A (zh) 反洗井阀及采油管柱
CN206830131U (zh) 一种注水井用沉砂定压单流阀
CN108071365B (zh) 一种煤层气采气、排水与注水一体化管柱
CN104818967B (zh) 注水井口用分注器及使用该分注器的三管注水井口装置
CN201068748Y (zh) 水平井连续冲砂装置
CN112855100B (zh) 一种井下原位固定式在线调驱装置、管柱与方法
CN105626491B (zh) 一种进液阀防埋排采泵
CN201386521Y (zh) 一种能承受高压的洗井阀
CN201460850U (zh) 一种自动防反吐装置
CN100585122C (zh) 一种双管反循环连续冲砂装置
CN103195393B (zh) 带有注药通道的防污染热洗清蜡装置
CN205445977U (zh) 一种进液阀防埋排采泵
CN207934846U (zh) 油井清洗导通装置
RU17824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ингибитора
CN201650170U (zh) 防返吐单流阀
CN101614202B (zh) 双层分采抽油泵
CN204252884U (zh) 一种新型低密度无固相微泡负压洗井冲砂装置
CN204532300U (zh) 一种水平注水井两层分注装置
CN110630222B (zh) 生产管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