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5639B - 湿式单元 - Google Patents
湿式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75639B CN110075639B CN201910072202.XA CN201910072202A CN110075639B CN 110075639 B CN110075639 B CN 110075639B CN 201910072202 A CN201910072202 A CN 201910072202A CN 110075639 B CN110075639 B CN 1100756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containing air
- air supply
- air outlet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by passing the gas or air or vapour over or through a liquid bath
- B01D47/02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by passing the gas or air or vapour over or through a liquid bath by impinging the gas to be cleaned essentially in a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onto the liquid surfa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包括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的、使用捕捉水的湿式单元。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包括:框体(12),构成内部空间(18);捕捉水收容部(20),配置于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W);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具有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30)的双重管结构且朝向捕捉水收容部供给含尘空气;含尘空气吹出口(32),在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捕捉水收容部且与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通气开口(34),贯穿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壁部并且将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以及空气出口(16),设置于框体且与上述内部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单元,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配置于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装置等处理装置的前段的、从导入至该处理装置的含尘空气中除去高温的伴随物的湿式单元。
背景技术
在工厂的生产线等中,为了改善作业环境,使用从含有粉尘等伴随物的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等伴随物的集尘机。例如,在进行焊接作业的现场,通过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从由焊接作业产生的含尘空气中除去伴随物。
由于在由焊接作业产生的含尘空气中含有溅出物、烟性尘埃等高温的伴随物(高温粉尘),因此,若上述高温的伴随物在维持较高的温度的状态下被集尘机吸引而附着至集尘机内的集尘过滤器,则可能在集尘机内发生火灾。
此外,在处理来自产生含有高温的伴随物的含尘空气的其它装置、例如燃烧炉、锅炉的含尘空气的过程中,也同样可能发生火灾。
为了预先防止上述火灾,在配置于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的上游侧的装置中,已知一种集尘装置,在该集尘装置的内部贮存有粉尘捕捉用的水,通过使吸入的含尘空气与上述水的表面碰撞以除去高温的伴随物(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095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集尘装置的下游侧配置有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因此,若含尘空气在集尘装置内与水面碰撞时产生水滴(薄雾),则上述微小的水滴附着于配置在下游侧的集尘机的集尘过滤器,从而使集尘过滤器中的压力损失增大。因此,需要一种不产生微小的水滴或者微小的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装置。
另一方面,上述集尘装置是使含尘空气在集尘装置内与水面碰撞以捕集溅出物等伴随物的装置,为了提高捕集效率,需要提高含尘空气相对于水面的碰撞速度。然而,存在下述问题:若提高上述碰撞速度,则由碰撞产生的冲击增大,因而在碰撞时会增加微小水滴的产生,而且,产生的微小水滴容易被运送至下游侧。
也就是说,对于上述集尘装置而言,需要使较高的捕集效率以及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这两点同时成立。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的集尘装置等装置中,很难使上述两点同时成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些点构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包括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的、使用捕捉水的集尘装置(湿式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提供一种湿式单元,所述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该湿式单元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构成内部空间;捕捉水收容部,所述捕捉水收容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并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双重管结构并且朝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供给所述含尘空气,在所述双重管结构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含尘空气吹出口,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并与所述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通气开口,所述通气开口贯穿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壁部并且将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以及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在使用时,导入湿式单元的含尘空气从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的含尘空气出口吹向收容于捕捉水收容部的捕捉水的表面,通过与捕捉水碰撞,含有的伴随物被捕捉水捕捉而变成清洁空气。与捕捉水碰撞后,清洁空气沿着捕捉水的表面流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含尘空气吹出口的截面形状为框状且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形状为筒状,因此,与捕捉水碰撞而使伴随物被除去的清洁空气分成两股朝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外侧方向以及径向内侧方向这两个方向流动。此外,向径向内侧方向流动的清洁空气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的空间。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径向内侧方向除了指圆形形状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外,还指在矩形形状中从矩形的外缘朝向矩形的中心轴的方向。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径向外侧方向除了指圆形形状的半径方向外侧以外,还指在矩形形状中从矩形的中心轴朝向矩形的外缘的方向。
其结果是,与仅向单一的方向流动的结构相比,清洁空气的流速降低,能够抑制清洁空气使水面起伏而产生水滴,此外,产生的水滴不容易伴随清洁空气。因此,为了提高伴随物的捕集效率,即使提高含尘空气相对于捕捉水的碰撞速度,也能够抑制水面起伏而产生水滴,进一步使产生的水滴不容易伴随清洁空气。因此能够使较高的捕集效率以及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这两点同时成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圆筒形状,框状的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圆环状的截面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含尘空气供给部是圆筒形状的,因此,含尘空气供给部内的空气的流动没有偏差,能够抑制粉尘向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侧壁的附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棱柱形状,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矩形的框状的截面形状。
在湿式单元的框体是箱形的情况下,设置于下方位置的捕捉水收容部、即捕捉水的水面的形状一般也是矩形的。在上述情况下,若含尘空气吹出口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框状,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相对于液面的有效面积,其结果是,能够将湿式单元设计得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通气开口包括两个开口部,该两个开口分别形成在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上相对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与捕捉水碰撞后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内侧方向流动且随后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的清洁空气有效地送出至框体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空气出口的方向配置成朝向与一个所述通气开口相同的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通过开口部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的清洁空气有效地送出至框体的外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并且包括不产生水滴或水滴不会被送至下游侧的结构的、使用捕捉水的集尘装置(湿式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Ⅳ-Ⅳ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Ⅵ-Ⅵ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的Ⅶ-Ⅶ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的Ⅷ-Ⅷ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湿式单元;
12:框体;
14:导入口;
16:空气出口;
18:内部空间;
20:捕捉水收容部;
22:沉淀物箱;
24:含尘空气供给部;
26:内侧管;
28:外侧管;
30:含尘空气流路;
32:含尘空气吹出口;
34:通气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湿式单元10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Ⅳ-Ⅳ线的剖视图。
湿式单元10是配置于集尘机的前段的、用于从导入至集尘机的含尘空气中除去高温粉尘等的集尘装置。
详细而言,湿式单元10是配置于包括集尘过滤器的集尘机的前段的、用于从导入至集尘机的集尘过滤器的含尘空气中除去高温粉尘以预先防止集尘机内发生火灾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集尘机用于在进行产生高温粉尘的焊接作业等现场除去粉尘。
如图1所示,湿式单元10包括箱形的框体12。框体12包括形成于上表面的含尘空气用的导入口14以及形成于侧面的清洁空气用的空气出口16。此外,如图2至图4所示,框体12在该框体12的内部包括内部空间18,含尘空气用的导入口14和清洁空气用的空气出口16与内部空间18连通。
在湿式单元10中,在内部空间18的下方位置形成有捕捉水收容部20,该捕捉水收容部20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捕捉水W”)。在捕捉水收容部20以自由装卸的方式配置有“畚箕”状的沉淀物箱22,该沉淀物箱22用于将通过收容于捕捉水收容部20的捕捉水W捕捉并沉淀或漂浮于捕捉水W的粉尘向湿式单元10外取出。沉淀物箱22构成为该沉淀物箱22的底面22a由冲孔金属形成并且能够在滤取捕捉水W中的粉尘的同时将粉尘从捕捉水W分离。
收容于捕捉水收容部20的液体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捕捉水W、即水,也能够从离子液体(未蒸发的水)、混入有使捕集到的粉尘凝聚的凝聚剂的水、能够溶解捕集到的灰尘的溶解液、防冻液以及带有除臭功能的液体等具有特定的功能的液体中适当地选择。
湿式单元20还包括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该含尘空气供给部24将通过导入口14从外部导入的含尘空气朝向捕捉水收容部供给。含尘空气供给部24包括外径不同的两根四棱柱状的管、即内侧管26与外侧管28同轴地配置且在内侧管26与外侧管28之间形成有框状的含尘空气流路30的双重管结构。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内侧管26的上端通过四棱锥状的封闭部26a封闭。另一方面,外侧管28的上端被设为开口端,并且与导入口14连通。
此外,内侧管26和外侧管28的下端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处终止,并且在内侧管26的下端与外侧管28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面向捕捉水收容部20(或者收容于捕捉水收容部20的捕捉水W)的含尘空气吹出口32,该含尘空气吹出口32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即,在具有框状截面的含尘空气流路30的下端形成有含尘空气吹出口32。
含尘空气吹出口32与捕捉水的水面的距离根据湿式单元的大小等各种条件进行适当设定。
此外,设置有贯穿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侧壁、详细而言是内侧管26和外侧管28的侧壁的通气开口34。通气开口34通过圆筒状的内周壁34’与形成在内侧管26与外侧管28之间的含尘空气流路30隔开,并且将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内侧的空间与外侧的空间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中,通气开口34包括两个开口部34a、34b。两个开口部34a、34b形成为分别位于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径向上相对的位置、即夹着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朝向相反侧。此外,一方的开口部34a的方向配置成朝向与清洁空气用的空气出口16相同的方向。
在湿式单元10的导入口14通过吸引导入有在焊接现场等产生的含尘空气。通过导入口14从外部导入至框体12的内部空间18的含尘空气供给至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上部(箭头A)。接着,含尘空气通过内侧管26的上端的封闭部26a朝向形成在内侧管26与外侧管28之间的、具有框状截面的含尘空气流路30流动(箭头B)。然后,含尘空气朝向形成于含尘空气流路30的下端的含尘空气吹出口32流动(箭头C),并且从含尘空气吹出口32吹向捕捉水(W)的表面。吹至捕捉水(W)的表面的含尘空气与捕捉水(W)的表面碰撞,伴随的粉尘(伴随物)通过捕捉水捕捉,从而成为所含有的粉尘量减少的清洁空气。此时,高温粉尘也被除去。
与捕捉水(W)碰撞后,清洁空气沿着捕捉水的表面流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中,由于含尘空气吹出口32的截面形状为框状且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形状为筒状,因此,与捕捉水(W)碰撞而使伴随物被除去的清洁空气分成两股朝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径向外侧方向(箭头E)以及径向内侧方向(箭头F)这两个方向流动。
向径向内侧方向(箭头F)流动的清洁空气流入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内侧的空间,然后,在内侧管26的内侧的空间朝向上方流动(箭头G)。在内侧管26的内侧的空间朝向上方流动的清洁空气通过设置于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侧壁的通气开口34(开口部34a或34b)(箭头H)并且向作为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外侧空间的内部空间18流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中,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外侧方向流动的清洁空气、以及向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径向内侧方向流动且进一步通过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通气开口34向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外侧空间流出的清洁空气通过作为清洁空气的出口的空气出口16向湿式单元10的外部排出(箭头I),并且导入至连接于下游侧的设备、例如集尘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中,由于从含尘空气吹出口32吹向捕捉水(W)的表面且与捕捉水(W)的表面碰撞的清洁空气分成两股流动,因此,与仅向单一的方向流动的结构相比,流速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水面起伏而产生水滴,此外,产生的水滴不容易伴随清洁空气。
接着,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40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40中,除了含尘空气供给部4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的含尘空气供给部24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相同的结构。
因此,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40,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仅对与湿式单元1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湿式单元40的外观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沿图5的Ⅵ-Ⅵ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的Ⅶ-Ⅶ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5的Ⅷ-Ⅷ线的剖视图。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中,含尘空气供给部24具有粗细不同的两根四棱柱叠加而成的双重管结构,但本实施方式的含尘空气供给部42具有将直径不同的两根圆筒状的管44、46呈同心状地配置而成的双重管结构。由于管的截面形状的差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40中,含尘空气吹出口48的截面形状是圆环状。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40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湿式单元10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变形。
Claims (4)
1.一种湿式单元,所述湿式单元从含尘空气中除去粉尘,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构成内部空间;
捕捉水收容部,所述捕捉水收容部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方位置,并且收容粉尘捕捉用的液体;
筒状的含尘空气供给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双重管结构并且朝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供给所述含尘空气,在所述双重管结构之间形成有含尘空气流路;
含尘空气吹出口,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下端形成为面向所述捕捉水收容部并与所述含尘空气流路连通,并且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框状的截面形状;
通气开口,所述通气开口贯穿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壁部并且将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以及
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通气开口包括两个开口部,
该两个开口部分别形成于在筒状的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的径向上相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圆筒形状,
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圆环状的截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尘空气供给部具有棱柱形状,
所述含尘空气吹出口具有矩形的框状的截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出口的方向配置成朝向与一个所述通气开口相同的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11673 | 2018-01-26 | ||
JP2018011673A JP6872153B2 (ja) | 2018-01-26 | 2018-01-26 | 湿式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75639A CN110075639A (zh) | 2019-08-02 |
CN110075639B true CN110075639B (zh) | 2022-02-11 |
Family
ID=6741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72202.XA Active CN110075639B (zh) | 2018-01-26 | 2019-01-25 | 湿式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72153B2 (zh) |
CN (1) | CN1100756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22233B1 (ko) * | 2019-10-29 | 2021-03-02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호퍼의 분진 배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401Y2 (zh) * | 1975-04-14 | 1978-01-14 |
-
2018
- 2018-01-26 JP JP2018011673A patent/JP68721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5 CN CN201910072202.XA patent/CN11007563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872153B2 (ja) | 2021-05-19 |
JP2019126793A (ja) | 2019-08-01 |
CN110075639A (zh) | 2019-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17401A (zh) | 分离装置和清洁设备 | |
JP3460818B2 (ja) | 工業性粉塵除去装置 | |
US20170209824A1 (en) | Low Water Usage Wet Scrubber | |
KR101569721B1 (ko) | 소각로용 미세먼지 저감장치 | |
JP6298357B2 (ja) | 集塵装置 | |
CN104307345B (zh) | 一种煤烟脱硫除尘器 | |
KR20170013180A (ko) | 분진 적체 방지 백필터 여과집진장치 | |
KR20080025234A (ko) | 집진장치 | |
CN110075639B (zh) | 湿式单元 | |
JP4679589B2 (ja) | 横型除塵装置 | |
CN110585806A (zh) | 一种边界分离除尘设备 | |
US20240100465A1 (en) | Compressed Air Pulse Cleaning System Without Blow Tube | |
KR101508175B1 (ko) | 자동 공작기계의 집진장치 | |
WO2020183537A1 (ja) | 排ガス浄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排ガス除害装置 | |
JP2018051472A (ja) | 排気排水機構 | |
JP3107375B2 (ja) | オイルミスト捕集装置 | |
JP2011189326A (ja) | ミスト集塵装置 | |
CN210964411U (zh) | 基于路桥施工过程中的除尘装置 | |
CN214437612U (zh) | 一种油、气体净化过滤装置 | |
KR101639010B1 (ko) | 집진 장치 | |
CN210786530U (zh) | 一种边界分离除尘设备 | |
KR20180047303A (ko) | 집진설비 | |
JP2007098339A (ja) | サイクロン式オイルミストコレクターの処理装置 | |
KR101604088B1 (ko) | 습식 대기정화장치 | |
CN214513337U (zh) | 一种布袋除尘器清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