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1385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71385A CN110071385A CN201910249133.5A CN201910249133A CN110071385A CN 110071385 A CN110071385 A CN 110071385A CN 201910249133 A CN201910249133 A CN 201910249133A CN 110071385 A CN110071385 A CN 1100713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arm
- electric connector
- interconnecting piece
- conductive terminal
- elasto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和一第二对接件,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包括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上弹臂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下弹臂,所述连接部、所述上弹臂及所述下弹臂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上弹臂具有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孔的一上接触部,用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下弹臂具有向下显露于所述收容孔的一下接触部,用以接触所述第二对接件;一弹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与所述弹性体配合的至少一固持结构,以防止所述弹性体沿左右方向脱离所述收容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导电端子与弹性体配合使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已知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多个弹性导体,弹性导体包括大致呈圆柱状的纵长延伸的一弹性体以及包覆于弹性体的外周面的可变形的导电元件,而弹性体的纵长两端暴露,导电元件显露于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用以电性连接二电子元件,当弹性体和导电元件均在纵长方向上足够长,二者之间的相接触面积足够大,则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可使二者保持固定,使弹性体和导电元件不会在纵长方向上相互脱离。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和导体密集化,当在弹性体和导电元件二者的尺寸减小的情况下,仅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则未必能够维系二者相互固定,弹性体容易在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从导电元件的包覆中脱离。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固持结构以防止弹性体脱离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和一第二对接件,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包括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上弹臂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下弹臂,所述连接部、所述上弹臂及所述下弹臂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上弹臂具有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孔的一上接触部,用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下弹臂具有向下显露于所述收容孔的一下接触部,用以接触所述第二对接件;一弹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与所述弹性体配合的至少一固持结构,以防止所述弹性体沿左右方向脱离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内表面,所述固持结构凸出于所述内表面且嵌入所述弹性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结构呈悬臂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自其左右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所述固持结构,所述弹性体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于两个所述固持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持结构设于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与所述下弹臂上分别设有所述固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具有自所述上接触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上延伸部,所述下弹臂具有自所述下接触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下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下延伸部各设有一个所述固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互断开,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一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接触部与所述下接触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孔的顶端和底端各具有一限位部,所述导电端子被限位于上下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与上下两个所述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为压延铜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的宽度与所述下弹臂的宽度分别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臂与所述下弹臂上下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弹性体收容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所述固持结构与所述弹性体配合,以防止所述弹性体沿左右方向脱离所述收容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电连接器以及与之对接的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导电端子和弹性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导电端子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和弹性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和弹性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8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电连接器以及与之对接的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的导电端子和弹性体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收容孔11 第一侧壁111
第二侧壁112 限位部113 内侧面1130 导电端子2
连接部21 凹陷部210 连接臂211 上弹臂22
上接触部221 上延伸部222 下弹臂23 下接触部231
下延伸部232 收容空间24 开口25 内表面26
固持结构27,28,29 弹性体3 第一对接件200 第二对接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200和一第二对接件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导电端子2以及对应收容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中的一弹性体3。为便于描述,所述电连接器100定义一前后方向X、一左右方向Y及一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上下贯通的多个收容孔11,每一所述收容孔11对应收容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所述收容孔11由四个侧壁包围形成,四个所述侧壁包括在前后方向X上相对的二第一侧壁111和在左右方向Y上相对的二第二侧壁112。所述收容孔11内具有自每一所述第一侧壁111凸伸形成的两个限位部11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位于其顶端,另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位于其底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一一前后相对设置,即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位于所述收容孔11的顶端,另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位于所述收容孔11的底端。在上下方向Z上,所述导电端子2被限位于多个所述限位部113之间,如此所述导电端子2不易脱离所述收容孔11。每一所述限位部113具有面向所述导电端子2的一内侧面1130,位于所述收容孔11顶端的所述限位部113,其对应的所述内侧面1130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111朝向所述收容孔11内倾斜设置,而位于所述收容孔11底端的所述限位部113,其对应的所述内侧面1130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111朝向所述收容孔11内倾斜设置。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可由压延铜制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平板状的一连接部21、自所述连接部21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上弹臂22及自所述连接部21的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下弹臂23,所述上弹臂22与所述下弹臂23上下对称,所述连接部21、所述上弹臂22及所述下弹臂23围设形成左右延伸的一收容空间24,所述收容空间24在上下方向Z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其在前后方向X上的最大尺寸。所述连接部21大致呈竖直的平板状。所述上弹臂22的左右宽度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以方便所述上弹臂22弯折成型,所述上弹臂22具有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孔11的一上接触部221,用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件200,所述上弹臂22还具有自所述上接触部221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上延伸部222。所述下弹臂23的左右宽度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以方便所述下弹臂23弯折成型,所述下弹臂23具有向下显露于所述收容孔11的一下接触部231,用以接触所述第二对接件300,所述下弹臂23还具有自所述下接触部23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下延伸部2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弹臂22远离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与所述下弹臂23远离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相互分离断开而形成一开口25,所述开口25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中并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4,即所述导电端子2大致呈C字形。在上下方向Z上,所述开口25的尺寸小于所述上接触部221与所述下接触部231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所述开口25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所述上接触部221与所述下接触部231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24并接触所述弹性体3的一内表面26以及凸出于所述内表面26的多个固持结构27。多个所述固持结构27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左右相对两侧以及所述上延伸部222、所述下延伸部232的末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固持结构27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向所述内表面26冲压而形成的凸出于所述内表面26的一凸部。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体3由具备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所述弹性体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4且几乎填充整个所述收容空间24,所述弹性体3向上抵接所述上接触部221,向下抵接所述下接触部231,故在上下方向Z上所述弹性体3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开口25的尺寸,所述弹性体3无法从所述开口25脱离所述收容空间24,而每一所述固持结构27嵌入所述弹性体3中,因此所述弹性体3在对应每一所述固持结构27的位置因受压力而形成一凹槽(未标号),以防止所述弹性体3沿左右方向Y脱离所述收容空间24。所述弹性体3在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也大于其在前后方向X上的尺寸,所述弹性体3在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Y上的竖直截面为非圆形,如此设置,可避免所述导电端子2沿所述弹性体3的外周面转动,进而避免所述开口25转动至所述弹性体3的顶端或底端而无法实现在上下方向Z上提供让位。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接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前,所述上延伸部222向前抵接靠前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连接部21的底端向后抵接于靠后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111,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悬空于位于所述收容孔11底端的所述限位部113之上,即所述导电端子2与位于所述收容孔11底端的所述限位部113的所述内侧面1130之间具有间隙,同时与位于所述收容孔11顶端的所述限位部113的所述内侧面1130之间同样具有间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下延伸部232向前抵接于靠前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连接部21的顶端向后抵接于靠后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111;或者所述上延伸部222与所述下延伸部232均向前抵接于靠前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连接部21整体向后抵接于靠后设置的所述第一侧壁111;又或者由于重力作用,所述导电端子2一般会向下抵接位于所述收容孔11底端的所述限位部113,而与位于所述收容孔11顶端的所述限位部113的所述内侧面1130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所述导电端子2和对应的所述弹性体3可在一定程度上于所述收容孔11内沿上下方向Z移动。而当同时对接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后,所述导电端子2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之间,故间隙也可能同时存在于每一所述限位部113与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
如图3所示,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同时对接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时,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压接所述上接触部221,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压接所述下接触部231,所述上弹臂22和所述下弹臂23受力变形,同时所述上接触部221和所述下接触部231之间在上下方向Z上的距离减小,所述弹性体3被所述上弹臂22和所述下弹臂23挤压变形,而在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减小。由于所述开口25将所述上延伸部222和所述下延伸部232在上下方向Z上相互分离,且即使所述上延伸部222和所述下延伸部232在所述导电端子2对接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后也不会相互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导电端子2在所述开口25处产生阻碍对接的应力,故所述开口25增加了所述导电端子2和所述弹性体3的可变形量。
如图6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一个固持结构28自所述连接部21的左侧中部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具有自由端的一弯折片,即呈悬臂状,另一个固持结构28自所述连接部21的右侧中部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具有自由端的一弯折片,即呈悬臂状,连接所述连接部21的两个所述固持结构28大致平行向前延伸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弹性体3在左右方向Y上被挡止并夹持于两个所述固持结构28之间,且所述固持结构28与所述连接部21的弯折位置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左右两最外侧缘内,即两个所述固持结构28在左右方向Y上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部21在左右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
如图8和图9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21的左右边缘相互靠拢收缩,形成分布于所述连接部21左右两侧的二凹陷部210,在每一所述凹陷部210中,所述连接部21在左右方向Y上水平延伸形成一连接臂211,所述连接臂211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向所述收容空间24内弯折延伸的一固持结构29,所述固持结构29呈悬臂状,连接同一所述连接臂211的两个所述固持结构29上下对称。所述固持结构29的外侧缘与所述连接臂211的外侧缘在左右方向Y上分别与所述连接部21对应侧的最外侧缘齐平。每一所述固持结构29均嵌入于所述弹性体3中,以防止所述弹性体3沿左右方向Y脱离所述收容空间2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持结构29的外侧缘与所述连接臂211的外侧缘在左右方向Y上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左右两最外侧缘之内。
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弹臂22远离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与所述下弹臂23远离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相互连接,因此所述导电端子2呈完整的圆筒状,填充于对应所述收容空间24中的所述弹性体3则呈圆柱状。另外,每一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所述限位部11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顶端具有两个所述限位部113,底端具有一个所述限位部113,另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顶端具有一个所述限位部113,底端具有两个所述限位部113,且所述收容孔11的顶端的多个所述限位部113在左右方向Y上交错设置,所述收容孔11的底端的多个所述限位部113在左右方向Y上交错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持结构还可以是设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槽,所述弹性体3设于凸部卡持于所述固持槽,同样可以达到上述实施例中防止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弹性体3相互脱离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多个所述固持结构27、28、29与所述弹性体3配合,即所述固持结构27可为自所述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向所述内表面26冲压而形成的凸出于所述内表面26的一凸部,并嵌入所述弹性体3;或者所述固持结构28可为自所述导电端子2的左右两侧弯折延伸的二悬臂,所述弹性体3被夹持于所述固持结构28之间;或者所述固持结构29可为自所述导电端子2向所述收容空间24内延伸的一悬臂,所述固持结构29嵌入于所述弹性体3中等各种结构,均可防止所述弹性体3沿左右方向Y脱离所述收容空间24。
2、由于所述开口25将所述上延伸部222和所述下延伸部232在上下方向Z上相互分离,且即使所述上延伸部222和所述下延伸部232在所述导电端子2对接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后也不会相互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导电端子2在所述开口25处产生阻碍对接的应力,故所述开口25增加了所述导电端子2和所述弹性体3的可变形量。
3、所述弹性体3在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Y上的竖直截面为非圆形,且所述开口25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如此设置,可避免所述导电端子2沿所述弹性体3的外周转动,进而避免所述开口25转动至所述弹性体3的顶端或底端而无法实现在上下方向Z上的让位功能。
4、所述收容孔11的顶端和底端均具有自所述第一侧壁111凸伸形成的所述限位部113,所述导电端子2在上下方向Z上被限位于多个所述限位部113之间,且所述导电端子2与设于所述收容孔11顶端与底端中至少一端的所述限位部113的所述内侧面1130之间设有间隙,因此所述导电端子2能够在所述收容孔11中作一定程度的上下移动,以适应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和所述第二对接件300二者不同的对接力度,通过调整所述电连接器100中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使其稳定地与所述第一对接件200与所述第二对接件300的电性连接。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和一第二对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孔;
一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包括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上弹臂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下弹臂,所述连接部、所述上弹臂及所述下弹臂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上弹臂具有向上显露于所述收容孔的一上接触部,用以接触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下弹臂具有向下显露于所述收容孔的一下接触部,用以接触所述第二对接件;
一弹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其中,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与所述弹性体配合的至少一固持结构,以防止所述弹性体沿左右方向脱离所述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内表面,所述固持结构凸出于所述内表面且嵌入所述弹性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结构呈悬臂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自其左右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所述固持结构,所述弹性体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于两个所述固持结构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结构设于所述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臂与所述下弹臂上分别设有所述固持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臂具有自所述上接触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上延伸部,所述下弹臂具有自所述下接触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下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下延伸部各设有一个所述固持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弹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互断开,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一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接触部与所述下接触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的顶端和底端各具有一限位部,所述导电端子被限位于上下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与上下两个所述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具有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压延铜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臂的宽度与所述下弹臂的宽度分别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臂与所述下弹臂上下对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9133.5A CN110071385A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9133.5A CN110071385A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71385A true CN110071385A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6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49133.5A Pending CN110071385A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71385A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50171A (ja) * | 1995-02-24 | 1996-09-27 | Whitaker Corp:The | 相互接続装置 |
US5632626A (en) * | 1996-01-05 | 1997-05-27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Retention of elastomeric connector in a housing |
CN2365786Y (zh) * | 1998-10-09 | 2000-02-23 | 杨建军 | 电气活动连接插座 |
EP1050928A1 (en) * | 1999-05-03 | 2000-11-08 | Litton Systems,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an elastomeric insert |
CN2779655Y (zh) * | 2005-03-29 | 2006-05-1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845393A (zh) * | 2006-05-15 | 2006-10-1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2842779Y (zh) * | 2005-10-25 | 2006-11-29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7147479B1 (en) * | 2006-02-08 | 2006-12-12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917289A (zh) * | 2005-08-08 | 2007-02-21 | 蒂科电子公司 | 利用不导电弹性体元件和连续导电元件的电互连系统 |
CN2904346Y (zh) * | 2006-06-08 | 2007-05-2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097406Y (zh) * | 2006-08-24 | 2008-08-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373866A (zh) * | 2007-08-24 | 2009-02-25 | 泰科电子公司 | 带有弹性元件的电连接器 |
CN101621161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株式会社藤仓 | 两面连接型连接器 |
CN201440503U (zh) * | 2008-08-13 | 2010-04-2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M501318U (zh) * | 2015-01-14 | 2015-05-21 | Jin-Cun Zheng | 小型夾具改良構造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49133.5A patent/CN1100713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50171A (ja) * | 1995-02-24 | 1996-09-27 | Whitaker Corp:The | 相互接続装置 |
US5632626A (en) * | 1996-01-05 | 1997-05-27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Retention of elastomeric connector in a housing |
CN2365786Y (zh) * | 1998-10-09 | 2000-02-23 | 杨建军 | 电气活动连接插座 |
EP1050928A1 (en) * | 1999-05-03 | 2000-11-08 | Litton Systems,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an elastomeric insert |
CN2779655Y (zh) * | 2005-03-29 | 2006-05-1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917289A (zh) * | 2005-08-08 | 2007-02-21 | 蒂科电子公司 | 利用不导电弹性体元件和连续导电元件的电互连系统 |
CN2842779Y (zh) * | 2005-10-25 | 2006-11-29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7147479B1 (en) * | 2006-02-08 | 2006-12-12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845393A (zh) * | 2006-05-15 | 2006-10-1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2904346Y (zh) * | 2006-06-08 | 2007-05-2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097406Y (zh) * | 2006-08-24 | 2008-08-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373866A (zh) * | 2007-08-24 | 2009-02-25 | 泰科电子公司 | 带有弹性元件的电连接器 |
CN101621161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株式会社藤仓 | 两面连接型连接器 |
CN201440503U (zh) * | 2008-08-13 | 2010-04-2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M501318U (zh) * | 2015-01-14 | 2015-05-21 | Jin-Cun Zheng | 小型夾具改良構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5853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577392B (zh) | 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596605Y (zh) | 电连接器 | |
US8083527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CN2599805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6921056B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US2007017877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optimized conductive path | |
CN103155295B (zh) | 阴型金属端子配件 | |
US2006029293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ual contact function spring contact terminal | |
CN104167620B (zh) | 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 | |
EP3940890B1 (en) | Floating connector | |
CN10861599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195223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05580212A (zh) | 连接器 | |
US10103471B1 (en) | Reversible connector interface | |
CN109560422A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US6811450B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type terminal | |
CN106252968A (zh) | 电连接器 | |
US7736155B2 (en) | Connector | |
US20050266739A1 (en) | Cable assembly having power contacts | |
CN106257762A (zh) | 连接器 | |
KR20170072945A (ko) | 암수동체 전기 커넥터 | |
CN110071385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66207U (zh) | 电连接器插座 | |
US20050009411A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cable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