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0281B -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0281B
CN110070281B CN201910292605.5A CN201910292605A CN110070281B CN 110070281 B CN110070281 B CN 110070281B CN 201910292605 A CN201910292605 A CN 201910292605A CN 110070281 B CN110070281 B CN 110070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idth
strip steel
thickness
production p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26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0281A (zh
Inventor
任伟超
王松涛
马晓宁
祖艳萍
朱志宏
王道金
郑晓飞
谭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26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0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0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0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0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tallur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ntrol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生产计划,中带钢厚度、宽度、钢种、退火温度;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计划中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判断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若满足则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解决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达到通过自动化处理保证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及时性,能够保证及时发现计划中的异常点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计划是企业对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退火炉的生产计划主要涉及产品的规格、钢种、退火温度,为保证生产的稳定,操作人员需要提前对当日计划进行二次审查,主要针对“过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极限规格”等重难点问题。完整的计划单信息量大,操作人员在计划审核时常因粗心大意或是经验不足导致未能发现计划中的异常点,极易导致生产过程中带钢在炉内出现异常,如炉内带钢跑偏、瓢曲等问题,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如当生产计划中出现问题未及时查到,而造成带钢在炉区均热段操作侧轻微瓢曲、最终导致瓢曲的带钢在刮边,机组非计划开炉盖,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生产。
本申请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判断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高瓢曲料占比>80%或所述高瓢曲料占比<10%。
优选的,所述获得生产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根据所述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确定第二预定条件;判定所述生产计划中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当所述生产计划中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极限规格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包括: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最大宽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对应的厚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一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宽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厚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对应的宽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四预定条件;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二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薄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大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当所述带钢厚度大于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三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五提示信息,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三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厚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当所述带钢宽度小于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四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六提示信息,所述第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四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窄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获得生产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获得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分别判断所述各指标变化量是否满足设定阈值;当所述各指标变化量不满足所述设定阈值时,发送第七提示信息,所述第七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存在的异常数据。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带钢承受的温度最大跳跃值;根据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变化量,判断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是否超过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当出现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五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八提示信息,所述第八提示信息为所述第五钢卷编号的带钢生产过渡出现异常。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
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高瓢曲料占比>80%或所述高瓢曲料占比<10%。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
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确定第二预定条件;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定所述生产计划中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生产计划中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极限规格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最大宽度临界值;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对应的厚度临界值;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三预定条件;
第三发送单元,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一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宽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厚度临界值;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对应的宽度临界值;
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四预定条件;
第四发送单元,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二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薄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大厚度临界值;
第五判断单元,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
第五发送单元,所述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厚度大于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三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五提示信息,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三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厚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宽度临界值;
第六判断单元,所述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
第六发送单元,所述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宽度小于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四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六提示信息,所述第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四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窄料需要跟踪。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获得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
第七判断单元,所述第七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各指标变化量是否满足设定阈值;
第七发送单元,所述第七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各指标变化量不满足所述设定阈值时,发送第七提示信息,所述第七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存在的异常数据。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带钢承受的温度最大跳跃值;
第八判断单元,所述第八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变化量,判断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是否超过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
第八发送单元,所述第八发送单元用于当出现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五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八提示信息,所述第八提示信息为所述第五钢卷编号的带钢生产过渡出现异常。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通过从上一级系统中获得制定的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在生产计划中主要涉及了计划生产的带钢规格(厚度、宽度等)、钢种、退火温度等等,在对生产计划进行审查时主要针对“过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极限规格”等重难点问题,在进行生产计划难度指数判定时,根据生产计划中带钢的厚度、宽度、钢种、退火温度确定带钢瓢曲风险等级,通过对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等级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生产计划中高瓢曲风险料、易瓢曲料的占比,主要通过对高瓢曲风险料的占比指数来定量分析生产计划的难度指数,易瓢曲料的占比用于指导退火炉生产。当高瓢曲料占比达到了预定条件时,说明生产计划中数据存在异常,需要采取对应措施,通过专用显示软件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提醒消息,提示操作人员生产计划中存在生产难度应当注意。实现了自动化审查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通过系统计算处理获得准确生产计划中异常点并进行及时提醒,避免了人为操作出现的错误而未能及时发现异常点,造成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严重时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确定单元12,第二获得单元13,第一判断单元14,第一发送单元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判断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达到了实现自动进行生产计划的二次审查工作,通过自动化处理保证处理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因加入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因审核时常因粗心大意或是经验不足导致未能发现计划中的异常点技术效果。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IF钢,全称Interstitial-Free Steel,即无间隙原子钢,有时也称超低碳钢,具有极优异的深冲性能,现在伸长率和r值可达50%和2.0以上,在汽车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IF钢中,由于C、N含量低,再加入一定量的钛(Ti)、铌(Nb)等强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将超低碳钢中的碳、氮等间隙原子完全固定为碳氮化合物,从而得到的无间隙原子的洁净铁素体钢,即为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Interstitial FreeSteel)。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
步骤120: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
步骤130: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
步骤140:判定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
步骤150: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高瓢曲料占比>80%或所述高瓢曲料占比<10%。
具体而言,从上一级系统中获得制定的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在生产计划中主要涉及了计划生产的带钢规格(厚度、宽度等)、钢种、退火温度、钢卷编号等等,在对生产计划进行审查时主要针对“过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极限规格”,“生产计划难度指数”等重难点问题,在进行生产计划难度指数判定时,根据生产计划中带钢的厚度、宽度、钢种、退火温度确定带钢瓢曲风险等级,通过对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等级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生产计划中高瓢曲风险料、易瓢曲料的占比,主要通过对高瓢曲风险料的占比指数来定量分析生产计划的难度指数,易瓢曲料的占比用于指导退火炉生产。当高瓢曲风险料>80%或者高瓢曲风险料<10%,说明生产计划中数据存在异常,需要采取对应措施,当高瓢曲料占比达到了预定条件时,通过专用显示软件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炉子组现场指导”,提示操作人员生产计划中存在生产难度应当注意。实现了自动化审查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通过系统计算处理获得准确生产计划中高瓢曲风险料占比,从而掌握生产计划的异常点,避免了人为操作出现的错误而未能及时发现异常点,造成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严重时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生产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根据所述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确定第二预定条件;判定所述生产计划中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当所述生产计划中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极限规格需要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包括: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最大宽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对应的厚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一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宽料需要跟踪。
具体而言,在生产计划中极限规格判定的审查策略中,根据生产计划中带钢厚度、宽度信息,及根据所述厚度、宽度计算的宽厚比确定带钢是否属于极限规格,极限规格如“极宽料”、“极窄料”、“极宽料”、“极厚料”。首先根据机组的具体实际生产参数,获得机组在正常生产状况下的带钢钢卷的宽度、厚度、宽厚比指标的临界值,即在该指标范围内机组能够正常稳定的生产,若超出了临界值极易导致生产过程中带钢在炉内出现异常,如炉内带钢跑偏、瓢曲等问题,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举例而言,某钢铁公司的2230连退中生产了极宽重退卷(规格:1.505*2022,牌号:BE05801R),极限规格带钢在炉区均热段操作侧轻微瓢曲、最终导致瓢曲的带钢在刮边,机组非计划开炉盖,影响生产共计23.5小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在极宽料判定时,定义:W3为不同钢种在不同宽度对应的带钢稳定运行的最大宽度,T3为W3对应的最小厚度临界值。当Tm,n<T3且Wm,n≥W3,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极宽料需炉子组跟踪;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其中,T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厚度数据,W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宽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厚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对应的宽度临界值;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四预定条件;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二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薄料需要跟踪。
具体而言,在极薄料判定时,定义:T4为不同钢种在不同宽度对应的带钢稳定运行的最薄厚度,W4为T4对应的最大宽度临界值。当Tm,n<T4且Wm,n≥W4,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极薄料需炉子组跟踪;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其中,T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厚度数据,W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宽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大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当所述带钢厚度大于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三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五提示信息,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三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厚料需要跟踪。
具体而言,在极厚料判定时,定义:T5为带钢稳定运行的最大厚度。当Tm,n>T5,即当生产计划中出现第m列,第n行的带钢厚度数据大于最大厚度时,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该带钢的卷号(规格+钢种),提示操作人员,在生产计划中出现极厚料需炉子组跟踪;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当所述带钢宽度小于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四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六提示信息,所述第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四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窄料需要跟踪。
具体而言,在极窄料判定时,根据钢种为IF钢、普板、高强,当带钢的宽度≤1100,发出提示信息需要炉子组跟踪,生产中易出现异常。定义:W5为带钢稳定运行的最小宽度。当Wm,n<W5,即当生产计划中出现宽度小于最小宽度的带钢时,发出提醒信息,其中,W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宽度数据,提醒信息为根据获得生产计划中出现小于最小宽度的带钢信息,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该带钢的卷号(规格+钢种)为极窄料需炉子组跟踪;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实现通过自动计算、对比、审查获得生产计划中出现的极限规格,对生产计划中存在的极限规格风险及时判定,并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钢卷信息通过专用软件显示给操作人员,方便及时的对当日生产计划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保证审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从而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获得生产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获得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分别判断所述各指标变化量是否满足设定阈值;当所述各指标变化量不满足所述设定阈值时,发送第七提示信息,所述第七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存在的异常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带钢承受的温度最大跳跃值;根据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变化量,判断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是否超过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当出现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五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八提示信息,所述第八提示信息为所述第五钢卷编号的带钢生产过渡出现异常。
具体而言,在对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是否合理的判定过程中,对生产计划中前、后卷带钢宽度、厚度、钢种、退火温度变化来进行判断,通过计算前、后卷带钢的参数变化量,对计算获得的变化量分别进行判断,当发现前、后卷带钢的参数变化量超出了设定阈值时,则表明该生产计划中对应的前、后卷带钢之间的生产过渡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判断出生产计划中存在过渡问题则自动发送提示信息,通过专用软件显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显示界面出现的提示信息获得生产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之处,并采用对应的措施进行补救,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影响正常生产运行,实现自动进行生产计划的二次审查工作,通过自动化处理保证处理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因加入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因审核时常因粗心大意或是经验不足导致未能发现计划中的异常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策略实施,一、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判定,二、生产计划难度指数,三、生产计划中极限规格判定。其中,在判断是否过渡合理中,分为“窄跳宽”、“宽跳窄”、“薄跳厚”,“厚跳薄”、“软接硬”,“硬接软”、“高温过渡低温”、“低温过渡高温”,本发明实施例为简化程序运行量,将“软接硬”、“硬接软”结合“窄跳宽”、“宽跳窄”、“薄跳厚”、“厚跳薄”四项因子共同分析。
(1)宽跳窄
对于宽跳窄:当生产计划中的前、后卷带钢的宽度为Wm,n>Wm,n+1,即前卷带钢的宽度大于后卷带钢的宽度,其中,W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宽度数据,Wm,n+1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1行的带钢宽度数据,定义不同强度级别的带钢所能承受的最大宽度跳跃值为W1,当Wm,n-Wm,n+1>W1,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宽度过渡异常;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2)窄跳宽:
对于窄跳宽:当生产计划中的前、后卷带钢的宽度为Wm,n<Wm,n+1,即前卷带钢的宽度小于后卷带钢的宽度,其中,W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宽度数据,Wm,n+1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1行的带钢宽度数据,定义不同宽度、厚度、强度级别的带钢所能承受的宽度最大跳跃值为W2。则当Wm,n-Wm,n+1>W1,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宽度过渡异常;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3)厚跳薄
对于厚跳薄:当生产计划中的前、后卷带钢的厚度为Tm,n>Tm,n+1,即前卷带钢的厚度大于后卷带钢的厚度,其中,T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厚度数据,Tm,n+1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1行的带钢厚度数据,定义不同厚度的带钢所能承受的厚度最大跳跃值为T1。当Tm,n-Tm,n+1>T1,则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宽度过渡异常;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4)薄跳厚
对于薄跳厚:当生产计划中的前、后卷带钢的厚度为Tm,n<Tm,n+1,即前卷带钢的厚度小于后卷带钢的厚度,其中,T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厚度数据,Tm,n+1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1行的带钢厚度数据,定义不同厚度的带钢所能承受的厚度最大跳跃值为T2。当Tm,n-Tm,n+1>T2,则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宽度过渡异常;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5)高温过渡低温
对于高温过渡至低温:当生产计划中的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为FTm,n>FTm,n+1,其中,FT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退火温度数据,FTm,n+1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1行的带钢退火温度数据,定义不同厚度、宽度的带钢所能承受的退火温度最大跳跃值为FT1。当FTm,n-FTm,n+1>FT1,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请注意跑偏;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6)低温过渡高温
对于低温过渡高温:当生产计划中的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为FTm,n<FTm,n+1,其中,FTm,n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行的带钢退火温度数据,FTm,n+1为在生产计划中的第m列,第n+1行的带钢退火温度数据,定义不同厚度、宽度的带钢所能承受的温度最大跳跃值为FT2。当FTm,n-FTm,n+1>FT2,则·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卷号(规格+钢种),请插入过渡卷;否则,计划审核软件无输出。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
第一确定单元12,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
第二获得单元13,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
第一判断单元14,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4用于判断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
第一发送单元15,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5用于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高瓢曲料占比>80%或所述高瓢曲料占比<10%。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
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确定第二预定条件;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定所述生产计划中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生产计划中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极限规格需要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最大宽度临界值;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对应的厚度临界值;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三预定条件;
第三发送单元,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一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宽料需要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厚度临界值;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对应的宽度临界值;
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四预定条件;
第四发送单元,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二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薄料需要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大厚度临界值;
第五判断单元,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
第五发送单元,所述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厚度大于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三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五提示信息,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三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厚料需要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宽度临界值;
第六判断单元,所述第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
第六发送单元,所述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带钢宽度小于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四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六提示信息,所述第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四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窄料需要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获得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
第七判断单元,所述第七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各指标变化量是否满足设定阈值;
第七发送单元,所述第七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各指标变化量不满足所述设定阈值时,发送第七提示信息,所述第七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存在的异常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带钢承受的温度最大跳跃值;
第八判断单元,所述第八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变化量,判断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是否超过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
第八发送单元,所述第八发送单元用于当出现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五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八提示信息,所述第八提示信息为所述第五钢卷编号的带钢生产过渡出现异常。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通过从上一级系统中获得制定的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在生产计划中主要涉及了计划生产的带钢规格(厚度、宽度等)、钢种、退火温度等等,在对生产计划进行审查时主要针对“过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极限规格”等重难点问题,在进行生产计划难度指数判定时,根据生产计划中带钢的厚度、宽度、钢种、退火温度确定带钢瓢曲风险等级,通过对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等级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生产计划中高瓢曲风险料、易瓢曲料的占比,主要通过对高瓢曲风险料的占比指数来定量分析生产计划的难度指数,易瓢曲料的占比用于指导退火炉生产。当高瓢曲料占比达到了预定条件时,说明生产计划中数据存在异常,需要采取对应措施,通过专用显示软件在计划审核的主界面的对话框中输出提醒消息,提示操作人员生产计划中存在生产难度应当注意。实现了自动化审查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通过系统计算处理获得准确生产计划中异常点并进行及时提醒,避免了人为操作出现的错误而未能及时发现异常点,造成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严重时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计划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查,由于信息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未能发现生产计划中的不合理处,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
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
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
判断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高瓢曲料占比>80%或所述高瓢曲料占比<10%;
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生产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
根据所述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确定第二预定条件;
判定所述生产计划中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
当所述生产计划中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极限规格需要跟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包括:
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最大宽度临界值;
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对应的厚度临界值;
根据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所述厚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三预定条件;
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最大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一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宽料需要跟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
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厚度临界值;
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厚比临界值,获得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对应的宽度临界值;
根据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所述宽度临界值,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第四预定条件;
当所述带钢厚度<所述最小厚度临界值,且,所述带钢宽度≥所述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的对应第二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薄料需要跟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
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大厚度临界值;
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是否超过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
当所述带钢厚度大于所述最大厚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三钢卷编号,并发送第五提示信息,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三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厚料需要跟踪。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机组生产带钢的宽度临界值、厚度临界值、宽厚比临界值之后,还包括:
获得机组稳定生产带钢的最小宽度临界值;
判断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的所述带钢宽度是否满足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
当所述带钢宽度小于所述最小宽度临界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四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六提示信息,所述第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四钢卷编号对应的带钢出现极窄料需要跟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生产计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生产计划,获得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
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
分别判断所述各指标变化量是否满足设定阈值;
当所述各指标变化量不满足所述设定阈值时,发送第七提示信息,所述第七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带钢过渡存在的异常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所述带钢厚度、所述带钢宽度、所述钢种信息、所述退火温度,分别获得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各指标变化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带钢承受的温度最大跳跃值;
根据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所述连续前后卷带钢的退火温度变化量,判断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是否超过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
当出现所述退火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温度最大跳跃值时,获得所述带钢对应的第五钢卷编号,并发送第八提示信息,所述第八提示信息为所述第五钢卷编号的带钢生产过渡出现异常。
9.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中包括带钢厚度、带钢宽度、钢种信息、退火温度;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确定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其中,所述带钢瓢曲风险等级包括高瓢曲料、易瓢曲料、非易瓢曲料;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计划中全部带钢的瓢曲风险等级,获得所述生产计划的高瓢曲料占比;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高瓢曲料占比>80%或所述高瓢曲料占比<10%;
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高瓢曲料占比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生产计划中存在的异常数据。
CN201910292605.5A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070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2605.5A CN110070281B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2605.5A CN110070281B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0281A CN110070281A (zh) 2019-07-30
CN110070281B true CN110070281B (zh) 2023-06-02

Family

ID=6736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2605.5A Active CN110070281B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0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0547B (zh) * 2020-01-16 2022-04-26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确定带钢瓢曲等级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68104B (zh) * 2020-08-27 2023-04-07 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钢卷异常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173A (zh) * 2014-03-21 2014-07-30 东北大学 一种保持炼钢-连铸生产稳定性的在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316474A (zh) * 2014-06-12 2016-02-10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退火炉炉内瓢曲料运行风险的控制方法
CN108359775A (zh) * 2018-02-27 2018-08-03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立式连续退火炉张力的设定方法
WO2019003497A1 (ja) * 2017-06-28 2019-01-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産ライン構成変更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ライン構成変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173A (zh) * 2014-03-21 2014-07-30 东北大学 一种保持炼钢-连铸生产稳定性的在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316474A (zh) * 2014-06-12 2016-02-10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退火炉炉内瓢曲料运行风险的控制方法
WO2019003497A1 (ja) * 2017-06-28 2019-01-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産ライン構成変更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ライン構成変更方法
CN108359775A (zh) * 2018-02-27 2018-08-03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立式连续退火炉张力的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0281A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inze et al. Leading indicator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performance
CN110070281B (zh) 一种立式退火炉计划审核方法和装置
Carmignani An integrated structural framework to cost-based FMECA: The priority-cost FMECA
JP4665621B2 (ja) 工程改善支援システム
CN109766593B (zh) 一种带钢在炉内瓢曲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US201401294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Quantify the Economic Valu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Programs
Aslam et al.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ang et al. Once is not enough: Properties and implications of management forecast updates
CN103632014B (zh) 一种热连轧产品生产流程的工艺参数预测方法
Chan et al. Determining when to update the weights in combined forecasts for product demand––an application of the CUSUM technique
Soepenberg et al. The order progress diagram: A supportive tool for diagnosing delivery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in make-to-order companies
Backof et al. CSR restatements and the contagion effect: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issue materiality and intent
JP2010207900A (ja)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変形抵抗予測方法
Sidaoui et al. On the predictive content of the PPI on CPI inflation: the case of Mexico
CN113617851A (zh) 一种短流程产线在线反馈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Iseringhausen et al. Repeated Use of IMF-Supported Programs: Determinants and Forecasting
Amaral A new SPC tool in the steelshop at ArcelorMittal Gent designed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RU2503015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потреблением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
Theeb et al. Six Sigma framework methodology for deep drawing process improvement
Esmaeilian et al. Particular model for improving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by using of 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 (OEE)
CN114115156B (zh) 一种柔性作业车间的重调度方法
Mesa Fernández et al. Methodology for the selection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steel production through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use
JP2013140127A (ja) 溶接部近傍の硬さ予測方法、及び溶接部近傍の保全方法
KUMAR REDUCTION OF RIS DEFECT IN HR COILS STEEL MANUFACTURING COMPANY USING LEAN SIX SIGMA: A CASE STUDY
WO2016084810A1 (ja) 評価装置と評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評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