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0014A -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0014A
CN110070014A CN201910293739.9A CN201910293739A CN110070014A CN 110070014 A CN110070014 A CN 110070014A CN 201910293739 A CN201910293739 A CN 201910293739A CN 110070014 A CN110070014 A CN 110070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equipment
biometric feature
inform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37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2937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0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0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50Maintenance of biometric data or enrol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50Maintenance of biometric data or enrolment thereof
    • G06V40/53Measures to keep reference information secret, e.g. cancellable biometric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本发明中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如果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则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发明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

Description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某些保密区域的门禁系统中,需要采集申请者的指纹,通过将其与内部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来确定是否授权申请者进入该区域。或者申请者使用含有磁条或者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门卡,门禁通过检查门卡来实现开门。
目前,采集申请者指纹的方式存在必须集中存储用户指纹信息的问题。当相关服务是面向大众市场时会集中存储大量的用户信息,尤其是生物识别特征等无法变更的用户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客户造成重大的损失。也就是说任何集中存储用户信息的服务都是高风险的。采集与传输个人的生物识别特征信息在我国及世界各地都是一项高度涉及安全与法律的敏感行为。此外,使用门卡的话,也存在门卡丢失并被他人冒用的可能,即是用户与用户随身携带的门卡之间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可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如果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则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一示范例中,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包括:
向移动终端发送标识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和第一生物识别特征;设备标识信息用于移动终端判断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并且
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或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且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设备标识信息为设备的设备ID或者实时生成的标识设备的信息。
在另一示范例中,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和用户指令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存储和/或处理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在另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控制设备执行移动终端的用户请求的操作。
在另一示范例中,在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之后,还包括:
删除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该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移动终端在匹配成功后,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以供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一示范例中,移动终端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标识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且
在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是否具有合法性;并且
在判断出设备标识信息具有合法性时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或在判断出设备标识信息具有合法性时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及向设备发送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
其中,设备标识信息为设备的设备ID或者实时生成的标识设备的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包括:
识别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
获取单元,用于在识别启动单元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时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接收到表示匹配成功的信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删除单元,用于删除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该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匹配单元匹配成功后,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以供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执行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计算机程序编码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执行时,指令使得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通过将实时采集的生物识别特征与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以基于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集中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方案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服务器,通过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即可更加方便、便捷地实现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认证以及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之间的安全认证,进行相应的操作等操作。
进一步地,通过在通信过程中发送和接收设备标识信息,能确定发送消息的移动终端是否为目标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对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进行合法性判断,能确保与合法的设备进行通信,防止信息泄露或被骗。
进一步地,不存储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图1是该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识别特征指能够唯一标识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生物识别特征可以是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比如指纹、面部特征、虹膜、静脉等信息,生物识别特征也可以是人的行为特征,比如笔迹、声音、步态、手势等信息。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生物识别特征可以是单一的生物识别特征信息,也可以是多种生物特征信息的组合,即该生物识别特征具体可以是指纹、虹膜、面部特征、静脉、笔迹、声音、步态、手势等生物特征中的一个,或者其中几个的组合;其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择设置。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获取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采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的装置可以是设备本身,也可以是安装在设备上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采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的装置具体可以为用于采集指纹的指纹采集器、或者用于采集面部特征或虹膜的采集摄像头,还可以是用于录入笔迹的电子写字板,或者可以是获取声音的收音器、获取步态的红外传感器等。
此后,进入步骤102。
在步骤102中,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此后,进入步骤103。
在步骤103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具体的,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具体可以是在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发送给移动终端后,判断是否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该预定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定,比如可以根据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具体设定;比如,该预定时间可以是0.5S、1S或2S等。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104;否则,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104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此后,结束本流程。
此外,在一示范例中,在上述步骤103和步骤104中,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和用户指令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存储和/或处理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可以理解,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和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是可以标识用户唯一性的信息,其中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手机号码、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昵称、用户ID等信息。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是可以标识移动终端唯一性的信息,其具体可以是移动终端的MAC地址、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码等信息。
此外,可以理解,处理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可以包括显示、验证等处理。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若设备对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进行解析确定只接收到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或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则可以直接判断为接收到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则可以是显示和/或存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或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
另外,若设备对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则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还包括:设备将该终端信息与自身存储的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进行匹配,即根据该终端信息对该移动终端的合法性进行验证,若判断该移动终端具有合法性,则判定该移动终端为目标移动终端,此时再判定为接收到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如此能确保设备与合法的移动终端进行通信,防止信息泄露或被骗。在匹配成功后,再进行其余的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联系信息等信息。例如,在某些需要通过采集游客的生物识别特征来记录游客身份或者联系方式的景区,可以在景区入口放置采集指纹的设备,待游客的手机将接收到的指纹与手机内部存储的指纹匹配后,将其身份信息和/或联系信息发送给设备,以供设备显示或者存储这些信息。
进一步地,本示范例中,在需要对单个游客进行呼叫或者通知时,即可准确获得在景区内的游客身份信息,比如游客姓名或者游客称呼;另外,在需要联系游客时,还可以准确获取游客的联系方式,比如电话号码或者邮寄地址,以方便地给游客拨打电话或者向邮寄地址寄送物品等。
此外,在另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控制设备执行移动终端的用户请求的操作。例如,用户在自动售卖机上按指纹后,如果手机将其与存储在手机内部的指纹匹配成功,则向自动售货机发送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售货机通过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确认该用户是否具备预售资格,在确认用户具备预售资格后,将用户想要购买的商品放置到取货区中。
进一步地,本示范例中,售货机通过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确认该用户是否具备预售资格,具体可以是售货机向上级管理网络查询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以确认该用户是否具备预售资格,若在上级管理网络查询到相应的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则确认为具备预售资格。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指令信息为指令设备进行相应操作的信息,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需求具体设置,比如可以是“打开门锁”、“购买3张门票”、“购买矿泉水”等具体操作指令。
此外,在另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向设备注入特定的数据。例如,在特殊设备的人机界面上安装人脸识别相机,预先给符合资质的使用人员发放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证书,证书中含有脸部数据等生物特征数据。使用人员启动设备后,设备启动面部识别功能,发送脸部数据给电子证书,如电子证书比对脸部数据通过,则向设备输入特定的密码,设备核对密码后进入允许使用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窃取明文密码或盗用他人电子证书后他人冒充正确用户使用设备的可能。
此外,可以理解,为了避免泄露用户生物识别特征,在一示范例中,在上述步骤1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删除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执行步骤101-104的装置可以是设备本身,也可以是安装在设备上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通过将实时采集的生物识别特征与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以基于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集中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也可防止他人冒用验证用移动终端的可能。
进一步地,本方案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服务器,通过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即可更加方便、便捷地实现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认证以及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进行相应的操作等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具体可以是在需要进行移动终端与装置或设备之间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时,去获取该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即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获取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需要获取时再去获取该第一生物识别特征,而不需要持续地去获取该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应装置或设备的工作量。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图2是该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移动终端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此后,进入步骤202。
在步骤202中,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该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优选地,在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后,移动终端可以删除接收到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如果匹配成功,则进入步骤203;否则,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203中,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以供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在一示范例中,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和用户指令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存储和/或处理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处理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可以包括显示、验证等处理。
此外,可以理解,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和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是可以标识用户唯一性的信息,其中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手机号码、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昵称、用户ID等信息。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是可以标识移动终端唯一性的信息,其具体可以是移动终端的MAC地址、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码等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联系信息等信息。例如,在某些需要通过采集游客的生物识别特征来记录游客身份或者联系方式的景区,可以在景区入口放置采集指纹的设备,待游客的手机将接收到的指纹与手机内部存储的指纹匹配后,将其身份信息和/或联系信息发送给设备,以供设备显示或者存储这些信息。
进一步地,本示范例中,在需要对单个游客进行呼叫或者通知时,即可准确获得在景区内的游客身份信息,比如游客姓名或者游客称呼;另外,在需要联系游客时,还可以准确获取游客的联系方式,比如电话号码或者邮寄地址,以方便地给游客拨打电话或者向邮寄地址寄送物品等。
在另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控制设备执行移动终端的用户请求的操作。例如,用户在自动售卖机上按指纹后,如果手机将其与存储在手机内部的指纹匹配成功,则向自动售货机发送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售货机通过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确认该用户是否具备预售资格,在确认用户具备预售资格后,将用户想要购买的商品放置到取货区中。
进一步地,本示范例中,售货机通过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确认该用户是否具备预售资格,具体可以是售货机向上级管理网络查询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以确认该用户是否具备预售资格,若在上级管理网络查询到相应的该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用户名,则确认为具备预售资格。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指令信息为指令设备进行相应操作的信息,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需求具体设置,比如可以是“打开门锁”、“购买3张门票”、“购买矿泉水”等具体操作指令。
此外,在另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向设备注入特定的数据。例如,在特殊设备的人机界面上安装人脸识别相机,预先给符合资质的使用人员发放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证书,证书中含有脸部数据等生物特征数据。使用人员启动设备后,设备启动面部识别功能,发送脸部数据给电子证书,如电子证书比对脸部数据通过,则向设备输入特定的密码,设备核对密码后进入允许使用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窃取明文密码或盗用他人电子证书后他人冒充正确用户使用设备的可能。
此后,结束本流程。
通过将实时采集的生物识别特征与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也使得设备可以安全地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或者数据,以基于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集中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也可防止他人冒用验证用移动终端的可能。
进一步地,本方案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服务器,通过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即可更加方便、便捷地实现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认证以及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进行相应的操作等操作。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图3是该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由设备获取和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可以理解,设备执行的下列步骤也可以是安装在设备的附加装置完成的,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设备向移动终端发送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优选地,向移动终端加密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标识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可以理解,设备标识信息是用于标识设备唯一性的设备标识信息,比如其可以是设备本身固有的设备ID,也可以是实时生成的标识设备的信息。例如,实时生成的能够唯一标识设备的密码。
此后,进入步骤302。
在步骤302中,移动终端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移动终端将该设备标识信息与该移动终端中存储的设备标识信息进行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则进入步骤303;否则,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303中,移动终端向设备发送表示匹配结果的信息;该表示匹配结果的信息包括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此后,进入步骤304。
在步骤304中,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该表示匹配结果的信息。
如果接收到上述信息,则进入步骤305;否则,结束本流程。
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该表示匹配结果的信息具体可以是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在步骤302中,移动终端在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且将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与该移动终端中存储的设备标识信息进行匹配,在前述匹配都成功时,在步骤303中,移动终端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在步骤304中,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若收到该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则进入步骤305;否则,结束本流程。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示范例中,表示匹配结果的信息包括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在步骤302中,移动终端在将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且将设备标识信息与该移动终端中存储的设备标识信息进行匹配,在前述匹配都成功时,在步骤303中,移动终端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表示设备合法的信息;在步骤304中,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表示设备合法的信息,若收到该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表示设备合法的信息,则进入步骤305;否则,结束本流程。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向设备发送的表示设备合法的信息,具体可以是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该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且判断该设备标识信息是否与其发送的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进入步骤305;否则,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305中,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表示匹配结果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此后,结束本流程。
此外,在一示范例中,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包括移动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和用户指令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存储和/或处理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例如,可以在入住宾馆或者进入景区时利用该方法获取客户的身份证信息而无需客人出示身份证。即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为客户的身份证信息,并且,在移动终端发送该身份证信息时,加密发送。设备在采集身份证信息时,可以根据实时产生的标识信息,确定接收到的信息是否是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
此外,在另一示范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判断设备标识信息是否具有合法性来判断与其通信的设备是否具备通信资格,例如,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设备标识信息后,判断该设备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于自身存储的设备标识信息列表中,如果存在,则说明该设备具备与移动终端通信进行信息交互的资格。例如,在一实际应用中,设备为银行的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在利用该方法与自助终端交互时,可以判断自助终端发送的设备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于设备标识信息列表中,该列表记载有银行认证的所有自助终端的标识信息,如果该标识信息不存在于设备标识信息列表中,则表明该自助终端存在是假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各方法实施方式均可以以软件、硬件、固件等方式实现。不管本发明是以软件、硬件、还是固件方式实现,指令代码都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访问的存储器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易失性的或者非易失性的,固态的或者非固态的,固定的或者可更换的介质等等)。同样,存储器可以例如是可编程阵列逻辑(Programmable ArrayLogic,简称“PAL”)、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磁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等等。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图4是该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识别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
获取单元,用于在识别启动单元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时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该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接收到表示匹配成功的信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删除单元,用于删除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本实施方式中,识别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其具体可以是在需要进行移动终端与装置或设备之间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时,通过识别启动单元启动移动终端与装置或设备之间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即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识别启动单元的设置,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获取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在需要获取时再去获取该第一生物识别特征,而不需要持续地去获取该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可以有效地减少该装置或设备的工作量。
本实施方式中,识别启动单元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具体可以是将物理接触或者识别的方式作为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的启动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一示范例中,识别启动单元可以是识别启动按钮,用户通过触发该识别启动按钮即可以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然后获取单元则去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以供其他单元进行后续的识别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示范例中,识别启动单元可以是人体红外感应器,获取单元可以是用于采集面部特征或虹膜的采集摄像头,若人体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人体的存在,则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此时采集摄像头采集人体的面部特征或虹膜,以供其他单元进行后续的识别操作。
通过将实时采集的生物识别特征与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以基于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集中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也可防止他人冒用验证用移动终端的可能。
进一步地,本方案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服务器,通过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即可方便、便捷地实现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认证以及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进行相应的操作等操作。
第一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图5是该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该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匹配单元匹配成功后,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以供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将实时采集的生物识别特征与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以基于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集中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也可防止他人冒用验证用移动终端的可能。
第二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和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终端,该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和移动终端配合实现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与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中,该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的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标识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该移动终端的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设备标识信息,匹配单元还用于将设备标识信息与该移动终端中存储的设备标识信息进行匹配。
在匹配成功后,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或者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
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且该执行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接收到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且接收到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为与本实施例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可与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包括各种可移动的个人电子设备,比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portable android device)等。
另外,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与识别设备之间数据的传递可以是通过加密传输。例如,设备向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或设备标识信息具体可以是将获取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加密处理后再进行发送;另外,移动终端若接收到的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或设备标识信息,则还包括对该加密后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或设备标识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如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移动终端向设备发送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或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具体可以是将该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和/或表示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再进行发送,设备若接收到的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是加密后的信息,则还包括对该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消息进行解密处理。如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相关信息的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识别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与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具体可以是近距离通信方式,比如可以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蓝牙(Bluetooth)、ZigBee、WIFI等通信方式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由用户个人携带,设备固定且可供大众使用,用户携带移动终端靠近设备,并且用户触发设备,触发方式为移动终端中预留的信息形式,比如存储在移动终端的生物识别特征为指纹,则用户触发设备上的指纹采集器。设备将指纹采集器采集到的生物识别特征和设备的设备ID加密后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其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并将相关信息与内部保存的信息进行比对,若判断匹配,则构成表示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发送给设备,并将该设备的设备ID发送给该设备,设备核对接收到的设备ID是否与自身设备ID一致,若一致,则根据该表示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进行相应操作。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事先采集或者集中保存用户的生物识别特征或者远程发送生物识别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将设备实时采集的生物识别特征与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通过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比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用户与用户携带的验证用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以基于用户生物识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集中泄露,提高用户生物识别特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也可防止他人冒用验证用移动终端的可能。
进一步地,本方案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服务器,通过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即可方便、便捷地实现对用户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认证以及与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之间的一致性安全认证,进行相应的操作等操作。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备。具体地,该设备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执行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计算机程序编码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执行时,指令使得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执行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设备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单元都是逻辑单元,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发明上述各设备实施方式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方式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向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如果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则执行相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包括:
向移动终端发送标识所述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所述设备标识信息用于移动终端判断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并且
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时,执行所述相应的操作;或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且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所述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时,执行所述相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设备标识信息为所述设备的设备ID或者实时生成的标识所述设备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所述移动终端的终端信息和用户指令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存储和/或处理所述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设备执行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请求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之后,还包括:
删除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6.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移动终端在所述匹配成功后,向所述设备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以供所述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在所述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和标识所述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并且
在向所述设备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接收到的所述设备标识信息是否具有合法性;并且
在判断出所述设备标识信息具有合法性时向所述设备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或在判断出所述设备标识信息具有合法性时向所述设备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及向所述设备发送表示所述设备标识信息合法的信息;
其中,所述设备标识信息为所述设备的设备ID或者实时生成的标识所述设备的信息。
8.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识别启动单元启动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时获取在设备处采集的用户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用于与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接收到表示匹配成功的信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在设备处采集的第一生物识别特征;
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第二生物识别特征进行匹配;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匹配单元匹配成功后,向所述设备发送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匹配成功的信息,以供所述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
11.一种使用计算机程序编码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执行时,所述指令使得所述一个以上的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
CN201910293739.9A 2019-04-12 2019-04-12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070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3739.9A CN110070014A (zh) 2019-04-12 2019-04-12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3739.9A CN110070014A (zh) 2019-04-12 2019-04-12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0014A true CN110070014A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6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3739.9A Pending CN110070014A (zh) 2019-04-12 2019-04-12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00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3151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收货人识别方法、送货机器人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93151B (zh) * 2021-06-30 2024-05-10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收货人识别方法、送货机器人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881A (zh) * 2018-08-09 2018-12-21 顾宏超 远程授权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61428A (zh) * 2018-12-28 2019-04-02 芜湖机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鉴权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881A (zh) * 2018-08-09 2018-12-21 顾宏超 远程授权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61428A (zh) * 2018-12-28 2019-04-02 芜湖机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鉴权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3151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收货人识别方法、送货机器人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93151B (zh) * 2021-06-30 2024-05-10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收货人识别方法、送货机器人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9973B2 (ja) 指定ポイント承認における身元識別方法、装置及びサーバ
US10810816B1 (en) Information-based, biometric, asynchronous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20060170530A1 (en) Fingerprint-based authentication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P4333554A2 (en) Authentication method
KR101944965B1 (ko) 얼굴인식 및 생체인증 보안카드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171137B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048998B (zh) 基于Token的身份验证方法及其系统、智能门锁
CN103699995A (zh) 一种基于指纹和指静脉的支付认证方法
JP2011523726A (ja) 通信装置を一時的にパーソナル化する方法
JP2018124622A (ja) 入場受付端末、入場受付方法、入場受付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入場受付システム
CN109067881A (zh) 远程授权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8137309A1 (zh) 一种无线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13252A (zh) 一种指纹加密eid金融卡及实现方法
KR20160003932A (ko) 휴대 단말을 이용한 신분증 교환식 출입증 발급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516371B (zh) 验证识别方法及酒店智能卡系统
CN111581624B (zh) 一种智能终端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JP2008040961A (ja)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及び個人認証方法
CN108780476A (zh) 用于验证人员身份的方法
KR20170052903A (ko) 원격 대면 인증과 비대면 인증의 융합 인증 방법
JP2003242464A (ja) Icカー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管理装置
CN110070014A (zh) 基于生物识别特征的识别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90969A (zh) 非接触式指纹认证方法、终端、门禁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57258B2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device
CN108492214B (zh) 一种移动终端、服务器、管理系统、自助入住系统
JP2007293396A (ja) 行動体操作管理システム,ゲートの入退出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