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7820B - 具有在操纵设备内的支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操纵设备内的支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7820B
CN110067820B CN201811590299.5A CN201811590299A CN110067820B CN 110067820 B CN110067820 B CN 110067820B CN 201811590299 A CN201811590299 A CN 201811590299A CN 110067820 B CN110067820 B CN 110067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lutch
housing
piston
clutch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02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7820A (zh
Inventor
西蒙·奥特曼
菲利普·瓦格纳
多丽丝·马里亚·罗伊特
奥雷利昂·高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81083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8108392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067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7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系统(1),其具有:壳体(2);相对于所述壳体(2)能围绕旋转轴线(3)旋转地支承的承载件(4);借助其转子与所述承载件(4)旋转地耦联的电机;多个离合器(5,6,7),其中每个离合器(5,6,7)借助于离合器组成部分(8b,8c,9a)抗转动地容纳在所述承载件(4)处;以及具有两个副缸(10a,10b)的操纵设备(11),其中每个副缸(10a,10b)进行操纵地作用于离合器(5,6,7)上,其中所述承载件(4)经由支撑轴承(12)支撑在所述操纵设备(11)的致动器壳体(14)的径向内侧(13)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离合器系统(1)的驱动单元(30)。

Description

具有在操纵设备内的支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系统(也称为混合动力模块),所述机动车如轿车、载重汽车、大巴或其他载货车,其具有: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可围绕转动轴线转动支承的承载件;借助其转子与承载件旋转地耦联的电机;多个离合器,其中每个离合器借助于离合器组成部分抗转动地容纳在承载件处;以及具有两个副缸的操纵设备,其中每个副缸进行操纵地作用于离合器/多个离合器之一上。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驱动单元,其具有这种离合器系统。
背景技术
此类离合器系统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广为人知。以DE 10 2013 006 857 A1例如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电机。此外,以WO 2017/186 227A1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模块以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
已证实为已知的离合器系统的缺点的是,这种离合器系统通常相对大结构地构成,以及可能耗费地安装。尤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借助于所谓的回转接头供应的副缸要通过相对多的安装步骤集成在离合器系统中。此外,用于支承离合器系统的支承装置要与这些副缸相协调地安装成,使得确保副缸的操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并且尤其提供一种离合器系统,其不仅结构相对小地构成,而且也能够简单安装。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如下实现:承载件经由(第一)支撑轴承支撑在操纵设备的致动器壳体的径向内侧处。
由此,用于支承承载件的支撑轴承节省空间地集成在操纵设备内。由此节省了轴向结构空间。
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据此,有利的是,操纵设备的第一副缸具有与致动器壳体一起围成(第一)压力腔的(第一)活塞和抗移动地容纳在(第一)活塞处的(第一)操纵轴承,其中(第一)操纵轴承是推力滚针轴承或球轴承,如角接触球轴承。由此实现活塞相对于调节元件如压力罐的特别紧凑和稳定的支撑,所述调节元件对相应的离合器进行调节。
因此,就此而言特别有利的是,操纵设备的第二副缸具有与致动器壳体一起围成(第二)压力腔的(第二)活塞和抗移动地容纳在(第二)活塞处的(第二)操纵轴承,其中(第二)操纵轴承是推力滚针轴承或球轴承,如角接触球轴承。
此外有益的是,第一操纵轴承以及第二操纵轴承都构成为球轴承(优选角接触球轴承)。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操纵轴承和第二操纵轴承都构成为推力滚针轴承。在还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操纵轴承和第二操纵轴承不同类型地构成。相应于此,此外有利的是,第一操纵轴承实施为球轴承(优选角接触球轴承)而第二操纵轴承实施为推力滚针轴承。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还有利的是,第一操纵轴承构成为推力滚针轴承而第二操纵轴承构成为球轴承(优选角接触球轴承)。
对于副缸的相应的压力腔的特别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的密封件已证实为有利的是,在第一副缸的(第一)活塞处容纳有密封件,其将(第一)压力腔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具有两个径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或者在第一副缸的(第一)活塞处容纳有两个密封元件(分别优选实施为连杆密封件),其将(第一)压力腔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径向彼此错开设置。
第二副缸在如下情况下也优选有效地密封:在第二副缸的(第二)活塞处容纳有密封件,其将(第二)压力腔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具有两个径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或者在第二副缸的(第二)活塞处容纳有两个密封元件(分别优选实施为连杆密封件),其将(第二)压力腔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径向彼此错开设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已证实为有利的是,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都配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各两个密封唇。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也有利的是,不仅第一活塞而且第二活塞具有两个密封元件。根据再一实施方式有利的是,第一活塞配设有具有两个密封唇的密封件,而第二活塞配设有两个密封元件。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离合器借助于具有第三副缸的操纵单元来操纵,其中操纵单元的缸壳体至少部分集成在壳体中,也就是说或者与壳体材料一体化地构成,或者固定在壳体中。由此离合器系统进一步变紧凑。
就此而言此外有利的是,第三副缸具有(第三)活塞,其与缸壳体一起围成(第三)压力腔,并且具有(第三)操纵轴承,其抗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三)活塞处,其中所述第三副缸的(第三)操纵轴承是推力滚针轴承或球轴承,如角接触球轴承。由此,特别巧妙地将操纵单元集成在离合器系统的现有结构空间中。
还证实为特别巧妙的是,第三副缸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将第三副缸的(第三)压力腔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具有两个径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或者第三副缸设有两个密封元件(优选分别实施为连杆密封件),其将压力腔朝向环境密封并且轴向和/或径向彼此错开设置。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副缸的(第一)活塞抗移动地与第一操纵轴承的构成为轴承内环或轴承外环的第一轴承环连接,和/或第二副缸的(第二)活塞抗移动地与第二操纵轴承的轴承外环连接。由此实现副缸在操纵轴承侧的稳定且结构空间优化的支撑。
如果(第一)支撑轴承间接或直接地容纳在致动器壳体的径向内侧上,则操纵设备不仅满足操纵相应离合器的基本功能,而且还满足轴承构件的功能。
如果(第一)支撑轴承借助于定心元件(间接)容纳在致动器壳体处,那么(第一)支撑轴承能够特别简单地在致动器壳体侧安装,所述定心元件优选构成为定心板,即构成为定心板环。
此外有利的是,承载件具有(第一)支撑部段,并且(第一)支撑轴承容纳/保持/安置在(第一)支撑部段的从离合器轴向伸出的圆顶区域/碗状区域处。(第一)支撑轴承由此尽可能远地朝向致动器壳体的在运行时设在变速器侧的端部设置/安置。由此得到沿轴向方向还更紧凑的构型。
如果(第一)支撑轴承构成为径向滚针轴承,那么其沿径向方向特别紧凑地实施。替选于此,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也有利的是,(第一)支撑轴承构成为球轴承,如角接触球轴承或深沟球轴承。由此得到沿径向方向并且选择性也沿轴向方向的还更稳定的支撑。
此外有利的是,操纵设备的两个(第一和第二)副缸在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相对彼此错开。由此,实现副缸的特别巧妙的径向嵌套,并且节省进一步的轴向结构空间。
操纵设备的(第一和第二)副缸分别优选构成为同心副缸。第三副缸也优选构成为同心副缸。
如果致动器壳体在副缸的径向外部构成流体管道连接区域,那么节省进一步的轴向结构空间,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离开致动器壳体的流体管道连接在所述流体管道连接区域处。
如果承载件借助于另外的(第二)支撑轴承支承在壳体处,那么确保承载件的还更稳定的支撑。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驱动单元,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种的离合器系统以及变速器装置,其中所述变速器装置的变速器输入轴与离合器系统的离合器的离合器组成部分抗转动连接。
此外在致动器壳体的容纳方面有利的是,变速器装置具有与离合器系统的壳体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壳体,其中所述致动器壳体容纳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中。定心元件此外以有益的方式沿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定心地容纳/保持/固定在这种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侧。
换言之,由此根据本发明在利用不同的CSC和/或离合器变形方案(K0、K1、K2)的情况下实现优选构成为三重离合器系统的离合器系统,其具有支承在CSC(操纵设备的致动器壳体)中的模块。尤其,径向嵌套的CSC(操纵设备和/或操纵单元)借助用于第一离合器(K0)、第二离合器(K2)和/或第三离合器(K1)的推力滚针轴承实现。特别优选的是,不仅对于K1而且对于K2使用推力滚针轴承。支承装置(第一支撑轴承)设置在CSC的径向内部。对于K0同样优选的是使用推力滚针轴承。用于K0的阶梯式活塞尤其与用于K0的推力滚针轴承或角接触球轴承相结合地实施。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K1使用推力滚针轴承和对K2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或对K2使用推力滚针轴承和对K1使用角接触球轴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现在在下文中根据附图详细阐释,在上下文中也示出不同实施例。
其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从操纵离合器系统的两个离合器的操纵设备和支承在操纵设备的执行器壳体上的(第一)支撑轴承的一方示出,
图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该离合器系统在设置在操纵设备的第二副缸的活塞处的密封件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现在密封件设有两个密封唇,
图4示出根据图3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从操纵设备的致动器壳体和支撑在其上的(第一)支撑轴承一方示出,
图5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其在操纵设备的两个操纵轴承方面与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不仅(第一副缸的)第一操纵轴承而且(第二副缸)的第二操纵轴承实施为推力滚针轴承,
图6示出根据图5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从操纵设备的致动器壳体和支撑在其上的(第一)支撑轴承一方示出,
图7示出根据图5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从操纵第一离合器的操纵单元一方示出,其中所述操纵单元可从其(第三)副缸一方良好看到,
图8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该离合器系统在操纵单元的(第三)操纵轴承方面与第三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该第三操纵轴承现在实施为推力滚针轴承,
图9从操纵单元一方示出根据图8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
图10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其在操纵单元的(第三)活塞方面与第四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第三活塞现在构成为阶梯式活塞,
图11从操纵单元一方示出根据图10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
图12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其尤其在操纵单元的(第三)操纵轴承方面与第五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第三操纵轴承再次实施为角接触球轴承,
图13从操纵单元一方示出根据图12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
图14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其尤其在第二操纵轴承方面与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第二操纵轴承现在实施为推力滚针轴承,
图15示出根据图14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从操纵设备的致动器壳体和支撑在其上的(第一)支撑轴承方面示出,
图16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的纵剖图,其尤其在第一操纵轴承方面与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不同,其中第一操纵轴承现在实施为推力滚针轴承,和
图17示出根据图16的离合器系统的细节区域的纵剖图,从操纵设备的致动器壳体和支撑在其上的(第一)支撑轴承方面示出。
附图仅是示意性质,并且仅用于理解本发明。相同元件设有相同附图标记。此外不同实施例的不同特征彼此可以自由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一实施例结合图1可以良好看到。离合器系统1在该图中已使用在驱动单元30中。驱动单元30形成由离合器系统1以及变速器装置25构成的单元。在变速器装置25方面,为清楚起见仅示出变速器壳体27以及两个在该变速器壳体27中可转动地容纳的变速器输入轴26a、26b。驱动单元30在运行时以典型的方式是(混合动力)机动车的混动动力传动系的组成部分。如下文详细表述的,离合器系统1实施为混合动力模块。
离合器系统1总共具有三个离合器5、6、7。离合器系统1因此也称为三重离合器。第一离合器5以分离离合器的形式设置在离合器系统1的输入端方面。离合器系统1的输入端是如下区域,其在运行中与为清楚起见没有示出的内燃机旋转地耦联。第二离合器6以及第三离合器7共同形成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与两个变速器输入轴26a、26b共同作用。
离合器系统1的输入部件31(也称为输入轴/连接部件/中间部件)在运行时直接或间接地与内燃机的输出轴抗转动连接。输入部件31或者直接在内燃机的输出轴处抗转动地安置,或者间接地借助于扭振减振装置,如双质量飞轮,与输出轴连接。输入部件31可转动地支承在离合器系统1的壳体2上。输入部件31从壳体2(也称为离合器壳体)的轴向外侧伸入壳体2的内腔32中。
在内腔32中,输入部件31连带着形成第一离合器5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a。输入部件31对此具有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a的承载区域33。在承载区域33处抗转动地以及沿轴向方向相对彼此可移动地容纳有第一离合器5的多个第一摩擦元件34。在第一离合器5的另外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a处,设有多个第二摩擦元件35。第一离合器5的第二摩擦元件35抗转动地以及相对彼此轴向可移动地容纳在承载件4上。由此,第一离合器5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a容纳在承载件4上。承载件4具有(第二)支撑部段37,其构成/容纳第一离合器5的该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a。第二支撑部段37借助于构成为球轴承的(第二)支撑轴承38支撑在壳体2上。
第二支撑区域37与承载件4的套筒形的容纳部段39抗转动地进一步连接。在容纳部段39的轴向背离第二支撑部段37的侧上,在容纳部段39处固定有另外的(第一)支承部段36。通过该第一支撑部段36,承载件4经由另外的(第一)支撑轴承12支撑/支承,如下文还要详细描述的。第一支撑轴承12在该实施方式中实施为径向滚针轴承,然而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也可构成为球轴承的形式,即构成为角接触球轴承或深沟球轴承。
离合器系统1也具有在此为清楚起见没有示出的电机。电机与离合器系统1/承载件4的转动轴线3轴线平行地设置。电机的转子因此(以其转动轴线)与转动轴线3间隔开,然而与该转动轴线3平行定向地设置。转子经由所示出的齿轮40,替选或附加地也经由循环牵引机构,如皮带或链,与容纳部段39的径向外侧抗转动地耦联。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实施电机的同轴布置方式,其中转子与转动轴线3同轴的设置。优选地,转子于是直接安置在容纳部段39的径向外侧上。所使用的术语径向和轴向分别涉及转动轴线3。
承载件4此外与另外两个离合器6和7连接。承载件4/容纳部段39直接容纳第二离合器6的以及第三离合器7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b、8c。这同样可在图1中概览地看到。
第二离合器6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b容纳在第二支撑部段37的套筒形的容纳区域41的径向内侧处。第二离合器6的多个第一摩擦元件34抗转动地以及相对彼此轴向可移动地容纳在承载件4/第二支撑部段37处。第二离合器6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b与变速器装置25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26a抗转动地进一步连接。第二离合器6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b具有多个(第二)摩擦元件35,所述摩擦元件抗转动地以及相对彼此可轴向移动地安置在第一摩擦元件承载件42a处。第一摩擦元件承载件42a直接进一步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26a抗转动地连接。
相应于第二离合器6构造第三离合器7。第三离合器7以其摩擦元件34、35沿径向方向观察设置在第一离合器5的摩擦元件34、35之外。第二离合器6同样以其摩擦元件34、35设置在第一离合器5的摩擦元件34、35的径向外部。同样,第三离合器7的摩擦元件34、35沿轴向设置在第二离合器6的摩擦元件34、35旁。第三离合器7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c直接容纳在承载件4/容纳部段39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c直接设置在容纳部段39的径向内侧处。第三离合器7的是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c的组成部分的多个第一摩擦元件34抗转动地以及轴向相对彼此可移动地容纳在容纳部段39处。第三离合器7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c具有多个第二摩擦元件35,所述第二摩擦元件抗转动地以及轴向相对彼此可移动地容纳在第三离合器7的第二摩擦元件承载件42b处。第二摩擦元件承载件42b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26b进一步连接。
相应离合器5、6、7的摩擦元件34、35分别在每个离合器5、6、7的轴向方向上交替。在相应离合器5、6、7的闭合位置中,其摩擦元件34、35沿轴向方向摩擦力配合地彼此挤压,使得引起相应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a、8b、8c与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a、9b、9c的抗转动的连接。在相应离合器5、6、7的断开位置中,那么其摩擦元件34、35相对彼此间隔地设置成,使得其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8a、8b、8c与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9a、9b、9c旋转地脱耦。
为了操纵第二离合器6以及第三离合器7,也就是说为了将相应的离合器6、7在其断开和其闭合位置之间移置,设有操纵设备11,其在图2中详细示出。形成分离器系统的操纵设备11实施为双副缸。操纵设备11具有致动器壳体14。在致动器壳体14中一起集成有第一副缸10a以及第二副缸10b。每个副缸10a、10b构成为同心副缸10a、10b(CSC)。第一副缸10a在运行时借助于第一压力罐43以调节方式作用于第二离合器6的摩擦元件34、35,而第二副缸10b借助于第二压力罐44以调节方式作用于第三离合器7的摩擦元件34、35。
第一支撑轴承12相对于致动器壳体14的径向内侧13沿径向方向支撑在该致动器壳体14上。第一支撑轴承12间接地/非直接地支撑在致动器壳体14的径向内侧13上。固定在由塑料制成的致动器壳体14处的定心元件24具有套筒形的环形区域45,所述环形区域定心地安置在致动器壳体14的径向内侧13处,并且第一支撑轴承12径向向内地容纳在该环形区域45处。第一支撑轴承12的轴承壳46直接在该环形区域45上抗转动地固定,即压入。环形区域45同时对于朝向离合器5、6、7的端部形成沿径向方向向内突起的凸起部47,其中凸起部47用于将轴承壳46沿轴向方向支撑。第一支撑部段36直接构成用于第一支撑轴承12的滚动体的径向位于内部的(第二)滚动轨道。第一支撑轴承12以保持架引导的方式构成。
第一支撑部段36具有沿轴向方向从离合器5、6、7延伸远离的圆顶区域29。在该圆顶区域29处直接容纳/集成有第一支撑轴承12。第一支撑轴承12构成在圆顶区域29的径向外侧上。尤其,第一支撑轴承12设置在圆顶区域29的沿轴向方向伸入到致动器壳体14中的纵向部段处。
操纵设备11的两个副缸10a、10b如图2所示设置/构成在第一支撑轴承12的径向外部。每个副缸10a、10b的壳体区域18a、18b典型地直接通过致动器壳体14构成。第一副缸10a以其(第一)壳体区域18a设置在第二副缸10b的(第二)壳体区域18b的径向外部。每个壳体区域18a、18b将活塞16a、16b在与活塞16a、16b一起对流体的、即液压的压力腔15a、15b限界的情况下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因此,(第一和第二)副缸10a、10b的活塞16a、16b沿径向方向彼此嵌套地设置。
每个活塞16a、16b与操纵轴承17a、17b有效连接。第一副缸10a的第一活塞16a与第一操纵轴承17a抗移动地连接/耦联。第一副缸10a的第一活塞16a与第一操纵轴承17a的第一轴承环48a抗移动地直接支撑在该第一轴承环上。第一操纵轴承17a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球轴承,即构成为角接触球轴承。第一操纵轴承17a的相对于第一轴承环48a滚动支承的第二轴承环48b以典型方式抗移动地(经由垫圈盘(Shim-Scheibe)49)与第一压力罐43耦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环48实施为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内环形成位于第一操纵轴承17a的滚动体的重心的径向内部的滚动轨道。第二轴承环48b因此实施为轴承外环,所述轴承外环构成位于第一操纵轴承17a的滚动体的重心的径向外部的滚动轨道。
第二副缸10b的第二活塞16b同样与(第二)操纵轴承17b抗移动地耦联。第二操纵轴承17b也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球轴承,即角接触球轴承。第二活塞16b与第二操纵轴承17b的构成为轴承外环的第一轴承环50a抗移动地连接。相对于第一轴承环50a滚动支承的、构成为轴承内环的第二轴承环50b与第二压力罐44(经由垫圈盘49)抗移动地耦联。
为了相对于环境密封第一压力腔15a,在第一活塞16a处安置有唯一的环形密封件/唯一的密封环。第一活塞16a的密封环实现为(第一)槽密封环19a。第一槽密封环19a具有两个沿径向方向彼此错开的密封唇20a、20b。第一密封唇20a用于将第一压力腔15a朝向径向外侧密封;第二密封唇20b用于将第一压力腔15a朝向径向内侧密封。
为了相对于环境密封第二压力腔15b,在第二活塞16b处安置有两个环形延伸的、分别构成为连杆密封件的密封元件21a、21b。第一密封元件21a用于将第二压力腔15b朝向径向外侧密封;第二密封元件21b用于将第二压力腔15b朝向径向内侧密封。因此第一密封元件21a朝向第二活塞16b的径向外侧设置,而第二密封元件21b朝向第二活塞16b的径向内侧设置。
在两个(第一和第二)副缸10a、10b的径向外部,在致动器壳体14中存在流体连接区域51。该流体连接区域51与流体管道52进一步连接,所述流体管道沿径向方向在变速器壳体27中向外延伸。尤其,每个(第一和第二)副缸10a、10b连接自身的流体管道52,其中在此为清楚起见仅示出一个流体管道52的截面。在该流体管道52上在运行时连接有相应的主缸或其他致动器,用于供应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副缸10a、10b。装入在致动器壳体14中的流体通道53与相应的流体连接区域51流体连接。每个(第一和第二)副缸10a、10b存在自己的流体通道53,其将相应的压力腔15a、15b与流体连接区域51连接。
在致动器壳体14相对于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28的定心支撑方面,在图2中可看到,这种定心直接通过定心元件24一同承担,所述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变速器壳体27实现。定心元件24由金属如铝材或钢材制造。在该实施方式中,定心元件由金属板成形。定心元件24在环形区域45的径向外部支撑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28处。定心元件24构成贴靠区域54,所述贴靠区域沿径向方向定心地设置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28处。致动器壳体14此外具有凹部,在所述凹部中定心元件24容纳在贴靠区域54的径向外部。在驱动单元30的装配状态下,定心元件24沿轴向方向夹紧在致动器壳体14和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28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舍弃定心元件24并且第一支撑轴承12直接支撑/容纳在致动器壳体14的径向内侧13处。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器壳体14由金属如铝材或钢材制成。
回到图1,此外可看到,第一离合器5借助独立于操纵设备11构成的操纵单元22操纵。操纵单元22也具有同心的副缸(第三副缸10c)。第三副缸10c的(第三)壳体区域18c直接集成在壳体2中。对此,壳体2构成沿径向方向延伸的中间壁55,在所述中间壁上集成有构成第三壳体区域18c的缸壳体23。在该中间壁55上,朝向第三副缸10c的径向内侧,设有第二支撑轴承38。在该实施方式中,缸壳体23独立于壳体2构成,然而与壳体2固定连接。以典型的方式,第三副缸10c的第三活塞16c与第三壳体区域18c一起围成第三压力腔15c。第三压力腔15c流体地、在此液压地经由相应的流体管道52供应,所述流体管道至少部分地直接引入到壳体2中,即引入到中间壁55中。环形延伸的第三活塞16c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呈(第三)槽密封环19c形式的环形的密封件/密封环。第三槽密封环19c也具有两个沿径向方向彼此错开的密封唇20a和20b。第一密封唇20a用于将第三压力腔15c朝向径向外侧密封;第二密封唇20b用于将第三压力腔15c朝向径向内侧密封。
第三活塞16c与(第三副缸10c的)第三操纵轴承17c抗移动地耦联。第三操纵轴承17c在该实施方式中实现为角接触球轴承。第一轴承环56a实现为轴承外环,所述第一轴承环直接地抗移动地贴靠在第三活塞16c上。第三操纵轴承17c的相对于第一轴承环56a滚动支承的第二轴承环56b构成为轴承内环。第一轴承环56a在此延伸为,使得第三操纵轴承17c以滚动体重心设置在第三活塞16c的径向内部。第二轴承环56b与第三压力罐57(也称为压力元件)抗移动地贴靠,并且经由所述第三压力罐57与第一离合器5的相应的摩擦元件34、35耦联,以便将第一离合器5在接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置。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所有操纵轴承17a、17b、17c实施为角接触球轴承。第一活塞16a的确保第一压力腔15a相对于环境密封的密封件实现为第一槽密封环19a,第二活塞16b的确保第二压力腔15b相对于环境密封的密封件通过两个径向彼此错开的密封元件21a、21b实现,并且第三活塞16c的确保第三压力腔15c朝向环境密封的密封件通过另一槽密封环19c实现。
结合图3至17,下面阐明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另外的实施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基本上相应于第一实施例,因此为了简洁,在下文中仅说明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或相互的区别。
借助图3和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首先在于,第二压力腔15b的密封现在以不同方式构成。因此,第二活塞16b如已经描述的第一活塞16a那样具有唯一的呈(第二)槽密封环19b形式的环形的密封件。第二槽密封环19b如第一槽密封环19a那样成形,并且由此同样具有两个沿径向方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20a、20b。第一密封唇向径向外侧密封地贴靠第二壳体区域18b,以将第二压力腔15b相对于环境密封。第二密封唇20b向径向内侧密封地贴靠第二壳体区域18b,以将第二压力腔15b相对于环境密封。因此,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现在所有活塞16a至16c分别设有槽密封环19a、19b、19c。
结合图5至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3和4的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尤其在于第一和第二操纵轴承17a、17b的构造。不仅第一操纵轴承17a而且第二操纵轴承17b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实现为推力滚针轴承。第三操纵轴承17c此外实施为角接触球轴承。相应的活塞16a、16b、16c如在第二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还设有槽密封环19a、19b、19c。操纵单元22的构造,如其在两个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实施的那样,尤其良好地在图7中可再次详细看到。
在图8和9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相对于图5至7的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尤其在于第三操纵轴承17c的构造。第三操纵轴承17c如第一操纵轴承17a和第二操纵轴承17b已经描述的那样,实现为推力滚针轴承。
根据图10和11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五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上构成。第三活塞16c和第三壳体区域18c/缸壳体23以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方式实现。第三活塞16c因此实施为阶梯式活塞,也就是说构成为沿径向方向分级的活塞。第三壳体区域18c与第三活塞16c互补地同样沿着径向方向分级地构成。第三压力腔15c的密封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彼此独立构造的密封元件21a、21b实现。这两个密封元件21a、21b沿轴向方向彼此错开地设置。第一密封元件21a在该实施方式中固定地安置在第三壳体区域18c处,并且与第三活塞16c的外侧密封贴靠。第二密封元件21b与第三活塞16c抗移动地安置在该第三活塞的径向突出的阶梯58处并且滑动地贴靠在第三壳体区域18c的径向内侧上。在第三壳体区域18c的径向内部又设置有第三操纵轴承17c,在此为推力滚针轴承的形式。关于第三壳体区域18c,还显著的是,该第三壳体区域部分地与壳体2直接、也就说材料一体化地构成。
根据图12和13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六实施例又在第五实施例上构成。因此第三活塞16c继续构成为阶梯式活塞。第三操纵轴承17c在此构造为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三操纵轴承与第三活塞16c可移动地耦联。直接在第三活塞16c上抗移动地贴靠的第一轴承环56a实现为轴承外环,与第三压力罐57抗移动地共同作用的第二轴承环56b实现为轴承内环。
借助图14和15阐明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七实施例。该第七实施例原则上在图3和4的第二实施例上构成。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七实施例中第二操纵轴承17b构造为推力滚针轴承。另外的第一和第三操纵轴承17a和17c继续分别实施为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图16和17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系统1的第八实施例同样原则上在第二实施例上构成。第一操纵轴承17a在此实施为推力滚针轴承。另外的第二和第三操纵轴承17b和17c继续构成为角接触球轴承。
为了完整性要指出的是,相比于第一实施例,根据为了概览而没有详细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一活塞16a和第二活塞16b分别设有两个密封元件21a、21b。
此外,根据在此为了概览而没有详细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将第一轴承环48a实施为轴承外环,而第二轴承环48b实施为轴承内环。第一活塞16a于是轴向支撑在构成为轴承外环的第一轴承环48a处。此外,根据另外的实施方式,有利的是,第一活塞16a支撑在构成为轴承内环的第一轴承环48a处,而第二轴承环48b继续支撑在第一压力罐43处。那么第二轴承环48b继续构成为,使得垫圈盘49朝向第一操纵轴承17a的滚动体的径向外侧偏移,如这也已经例如在图1和2的第一实施例中实现。此外,在这方面优选的是,垫圈盘49设置在第一壳体区域18a的径向外部。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三重离合器(离合器系统1)经由齿轮40连接地设置有轴线平行的电动马达,所述齿轮支承在离合器1的“准转子”(承载件4)上,其中离合器组合件1经由(在图中构成的)径向滚针轴承(第一支撑轴承12;也能够构成为其他轴承,例如够成为角接触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等)支承在CSC(操纵设备11的致动器壳体14)之内。此外,示出系统的不同变形方案,滚针轴承(推力滚针轴承)代替角接触球轴承作为分离轴承(操纵轴承17a、17b、17c)的应用,以及在K0中操纵第一离合器5时阶梯式活塞-CSC(第三副缸10c的)的应用。
在当前情况下,三重离合器1支承在混合动力模块侧(第二支撑轴承38)。为了实现尽可能宽的轴承基座,轴承装置(第一支撑轴承12)被拉至CSC(致动器壳体14)的端部上。对此,经由离合器盖(第一支撑部段36)构成圆顶29,所述圆顶在CSC 14之内延伸直至其轴向端部。在那里,安置轴承(第一支撑轴承12)。轴承13能够根据CSC壳体14的技术直接固定在壳体14中(在铝部件或钢部件的情况下)或者在应用塑料作为壳体材料的情况下经由附加的构件(定心元件24)支承。该部件24在理想情况下是板,所述板是用于轴承12的轴承座以及在变速器壳体27中的定心装置。轴承装置12始终实施在CSC 14之内,而与其是位于CSC14的变速器侧的成型部上还是位于方向离合器侧无关。
原则上,在细节上关于活塞结构空间K2(第一副缸10a)在结构方面可考虑不同变形方案。在图1和2的变形方案中,轴承(第一操纵轴承17a)设有转动的外环(第二轴承环48b)和设置在其上的垫圈49。轴承17a直接在活塞(第一活塞16a)中经由其内环(第一轴承环48a)支撑。第二活塞16b的密封件具有各个连杆密封件21a、21b。根据另一变形方案,第一活塞16a的以及第二活塞16b的两个密封件实施有各个连杆密封件21a、21b。在图1和2的变形方案中,示出槽密封环/CSC槽密封环19a用于第一活塞16a的应用。根据另外的变形方案,第一活塞16a的以及第二活塞16b的两个密封件实施有槽密封环19a、19b。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轴承(第一操纵轴承17a)也在转动的内环48b上改变。对应于此,垫圈位置和活塞16a略微彼此匹配。在另一变形方案中,垫圈位置向径向外部设置,并且明显更近地压到CSC 14上。这引起用于CSC 14和活塞密封件19a;21a、21b的明显优化的结构空间。
在图3和4的变形方案中,示出用于K1(第三离合器7)和K2(第二离合器6)的轴承(第一操纵轴承17a和第二操纵轴承17b)和密封件(槽密封环19a、19b)。K1的密封件19b相对于图1和2发生改变。在图5至7的变形方案中,角接触球轴承被推力滚针轴承17a、17b、17c替代。这通过离合器1的经由CSC 14中的轴承12的有利的支承实现。如果同时离合器1的压力罐(第一和第二压力罐43、44)支承在离合器盖36中,那么得到特别小的公差链。K0的CSC(第三副缸10c)继续设有角接触球轴承17c。在图8和9的变形方案中,在K0的CSC 10c的侧上,角接触球轴承被(推力)滚针轴承17c替代。在图10和11的变形方案中,在K0的CSC 10c的侧上,装入具有滚针轴承17c的阶梯式活塞(第三活塞16c)/阶梯式活塞-CSC 10c。其特征在于其突出的结构空间集成性,以及简单的构件。在图10和11中,关于第一和第二操纵轴承17a、17b也使用(推力)滚针轴承,以便还更好地利用结构空间。流体输送部通过两个O形环59(相对于壳体2)限界。壳体(第三壳体区域18c)由此在外部被流体四面冲刷。在图12和13中,实施具有角接触球轴承17c的阶梯式活塞-CSC 10c。在图14和15中,再次在K0侧上实现CSC10c,如已经在图1和2中实施的。同样,在K1/K2侧实现CSC 10a、10b。相比于图3和4,滚针轴承17b实施用于促动K1 7.在图16和17中,再次在K0侧上实现CSC 10c,如已经在图1和2中实施的。同样,在K1/K2侧实现CSC 10a、10b。相比于图3和4,滚针轴承17a实施用于促动K2 6。
附图标记列表
1 离合器系统
2 壳体
3 转动轴线
4 承载件
5 第一离合器
6 第二离合器
7 第三离合器
8a 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
8b 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
8c 第三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组成部分
9a 第一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
9b 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
9c 第三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器组成部分
10a 第一副缸
10b 第二副缸
10c 第三副缸
11 操纵设备
12 第一支撑轴承
13 内侧
14 致动器壳体
15a 第一压力腔
15b 第二压力腔
15c 第三压力腔
16a 第一活塞
16b 第二活塞
16c 第三活塞
17a 第一操纵轴承
17b 第二操纵轴承
17c 第三操纵轴承
18a 第一壳体区域
18b 第二壳体区域
18c 第三壳体区域
19a 第一槽密封环
19b 第二槽密封环
19c 第三槽密封环
20a 第一密封唇
20b 第二密封唇
21a 第一密封元件
21b 第二密封元件
22 操纵单元
23 缸壳体
24 定心元件
25 变速器装置
26a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26b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27 变速器壳体
28 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
29 圆顶区域
30 驱动单元
31 输入部件
32 内腔
33 承载区域
34 第一摩擦元件
35 第二摩擦元件
36 第一支撑部段
37 第二支撑部段
38 第二支撑轴承
39 容纳部段
40 齿轮
41 容纳区域
42a 第一摩擦元件承载件
42b 第二摩擦元件承载件
43 第一压力罐
44 第二压力罐
45 环形区域
46 轴承壳
47 凸起部
48a 第一操纵轴承的第一轴承环
48b 第一操纵轴承的第二轴承环
49 垫圈盘
50a 第二操纵轴承的第一轴承环
50b 第二操纵轴承的第二轴承环
51 流体连接区域
52 流体管道
53 流体通道
54 贴靠区域
55 中间壁
56a 第三操纵轴承的第一轴承环
56b 第三操纵轴承的第二轴承环
57 第三压力罐
58 阶梯
59 O形环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离合器系统(1),其具有:壳体(2);相对于所述壳体(2)能围绕旋转轴线(3)旋转地支承的承载件(4);借助其转子与所述承载件(4)旋转地耦联的电机;多个离合器,其中每个离合器借助于离合器组成部分(8b,8c,9a)抗转动地容纳在所述承载件(4)处;以及具有两个副缸(10a,10b)的操纵设备(11),其中每个副缸(10a,10b)进行操纵地作用于对应的离合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4)经由支撑轴承(12)支撑在所述操纵设备(11)的致动器壳体(14)的径向内侧(13)处,所述支撑轴承借助于定心元件容纳在致动器壳体处,且所述定心元件沿轴向方向夹紧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和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设备(11)的第一副缸(10a)具有与所述致动器壳体(14)一起围成压力腔(15a)的活塞(16a)和具有操纵轴承(17a),所述操纵轴承抗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活塞(16a)处,其中所述操纵轴承(17a)是推力滚针轴承或球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设备(11)的第二副缸(10b)具有与所述致动器壳体(14)一起围成压力腔(15b)的活塞(16b)和具有操纵轴承(17b),所述操纵轴承抗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活塞(16b)处,其中所述操纵轴承(17b)是推力滚针轴承或球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副缸(10a)的活塞(16a)处,容纳有密封件(19a),该密封件将所述压力腔(15a)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具有两个径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20a,20b),或者容纳有两个密封元件(21a,21b),所述密封元件将所述压力腔(15a)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径向彼此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副缸(10b)的活塞(16b)处,容纳有密封件(19b),该密封件将所述压力腔(15b)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具有两个径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20a,20b),或者容纳有两个密封元件(21a,21b),所述密封元件将所述压力腔(15b)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径向彼此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第三离合器借助具有第三副缸(10c)的操纵单元(22)来操纵,其中所述操纵单元(22)的缸壳体(23)至少部分地集成在所述壳体(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副缸(10c)具有与所述缸壳体(23)一起围成压力腔(15c)的活塞(16c)和具有抗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活塞(16c)处的操纵轴承(17c),其中所述第三副缸(10c)的所述操纵轴承(17c)是推力滚针轴承或球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离合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副缸(10c)配设有密封件(19c),该密封件将所述第三副缸(10c)的压力腔(15c)朝向环境密封并且具有两个径向彼此错开设置的密封唇(20a,20b);或者所述第三副缸配设有两个密封元件(21a,21b),所述密封元件将所述压力腔(15c)朝向环境密封并且轴向地和/或径向地彼此错开设置。
9.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的驱动单元(30),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离合器系统(1)以及具有变速器装置(25),其中所述变速器装置(25)的变速器输入轴(26a;26b)与所述离合器系统(1)的离合器的离合器组成部分(9b,9c)抗转动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装置(25)具有变速器壳体(27),所述变速器壳体与所述离合器系统(1)的壳体(2)固定地连接,其中所述致动器壳体(14)容纳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区域(28)上。
CN201811590299.5A 2018-01-23 2018-12-25 具有在操纵设备内的支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Active CN110067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1462 2018-01-23
DE102018101462.7 2018-01-23
DE102018101456 2018-01-23
DE102018101456.2 2018-01-23
DE102018108401 2018-04-10
DE102018108392.0A DE102018108392A1 (de) 2018-01-23 2018-04-10 Hybridmodul zur Abstützung einer Anpresskraft einer ersten Kupplung über eine Eingangswelle; sowie Hybridantriebsstrang
DE102018108401.3 2018-04-10
DE102018108392.0 2018-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820A CN110067820A (zh) 2019-07-30
CN110067820B true CN110067820B (zh) 2022-10-11

Family

ID=6736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0299.5A Active CN110067820B (zh) 2018-01-23 2018-12-25 具有在操纵设备内的支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782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0859A1 (de) * 2009-05-12 2010-11-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Kupplungsbetätigungslage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trockene Doppel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0107A (en) * 1973-08-16 1975-11-18 Fichtel & Sachs Ag Self-align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arrangement
US20130153355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Eaton Corporation Hydraulic clutch assembly
DE102012006730A1 (de) * 2012-04-02 2013-10-02 Borgwarner Inc. 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13205181A1 (de) * 2012-04-16 2013-10-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Zentrierelement für einen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und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m Zentrierelement
DE102014209296A1 (de) * 2013-06-28 2014-12-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US20170050506A1 (en) * 2014-05-16 2017-02-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hybrid vehicle
DE112016003140A5 (de) * 2015-07-13 2018-03-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modul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5215447A1 (de) * 2015-08-13 2017-02-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triebsmodul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Hybridfahrzeugs
EP3191333B2 (de) * 2015-11-25 2022-10-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modul mit trenn- und hauptkupplung und dazwischen angeordneten betätigungssystemen
DE102015224826A1 (de) * 2015-12-10 2017-06-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systems zum Öffnen und/oder Schließen einer Kuppl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 des Betätigungssystems
DE102015226220A1 (de) * 2015-12-21 2017-06-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0859A1 (de) * 2009-05-12 2010-11-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Kupplungsbetätigungslage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trockene Doppelkupp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820A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3754B2 (en) Hybrid module having an actuation unit comprising a needle bearing, and hybrid drive train
KR102331559B1 (ko) 자동차용 멀티 클러치 시스템 및 하이브리드 모듈
US10989253B2 (en) Clutch device
CN106870590B (zh) 离合器系统
US7712594B2 (en) Dual clutch arrangement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KR102520610B1 (ko) 자동차용 멀티 클러치 장치 및 하이브리드 모듈
CN110419155B (zh) 具有混合动力模块的三重离合器的变速器侧的支架的驱动系单元
EP3543556B1 (en)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CN101583806B (zh) 离合器安排
KR20150052133A (ko) 자동 변속기에 있어서의 마찰 체결 요소의 윤활 구조
US11130399B2 (en) Multi-clutch device and hybrid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US9631706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3568813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单元
CN111219426B (zh) 三重离合器装置和具有这种三重离合器装置的驱动系
CN110067820B (zh) 具有在操纵设备内的支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CN111684170A (zh) 离合装置以及具有所述离合装置的驱动单元
CN109804183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11771071B (zh) 具有附加的支撑轴承的离合器装置以及驱动单元
CN112469912B (zh) 包含节省结构空间的复位弹簧和平衡腔的混合动力模块
CN111771070B (zh) 带有轴向套嵌从动缸的操作装置;离合系统以及驱动单元
CN116438386A (zh) 具有复位弹簧元件的摩擦设备和变速器设备
CN113544400B (zh) 离合器设备、混动模块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CN113757269A (zh) 湿式双离合器
CN110268179B (zh) 用于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11998011A (zh) 用于多个换档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和电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