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7538A -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 Google Patents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7538A
CN110067538A CN201810068526.1A CN201810068526A CN110067538A CN 110067538 A CN110067538 A CN 110067538A CN 201810068526 A CN201810068526 A CN 201810068526A CN 110067538 A CN110067538 A CN 110067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lute
pipe
oil
mix
mix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85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鹏
刘迎斌
王宏
金子涵
陈晓东
宋春芳
董颖鑫
韩华军
官春艳
陈国泉
曾文波
胡阳阳
李子文
马金龙
吴家华
李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85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7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17/00Drilling rods or pipes; Flexible drill strings; Kellies; Drill collars; Sucker rods; Cables; Casings; Tub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包括:混合管以及单流装置;混合管的顶端用于与油管连通,混合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掺稀孔;掺稀孔用于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连通,单流装置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掺稀孔。通过使混合管的顶端与油管连通,混合管的侧壁上开设掺稀孔,掺稀孔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连通,且单流装置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掺稀孔;使得当油管内的原油压力升高时,单流装置能够阻止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当油管压力降低时,稀油会继续进入到油管内,掺稀效果较好,降低了原油的开采难度。

Description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油开采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原油是主要是由油质、胶质、沥青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由于原油存在半固态的胶质以及固态的沥青,使得原油的粘度较大,原油的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因此如何减小原油的粘度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在采油管柱上设有掺稀管,以将地面上粘度较小的稀油输入到油泵的上部,以使油泵上部的原油与稀油混合,进而减小油泵上部原油的粘度,降低了油泵上部原油的输送难度。具体地,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探测到原油储层的具体位置后,需由地面向地下开设井管,之后将采油管柱穿设在井管内,采油管柱向地延伸直至与储油层连通,通过采油管柱将储油层内原油输送至地面;其中采油管柱呈柱状,在采油管柱内开设有轴线与采油管柱轴线平行的油管60,油泵2设置在油管60内、且位于油管60的下部;采油管柱上与油管60间隔的开设有掺稀管1,掺稀管1的轴线与采油管柱的轴线平行,掺稀管1向地下延伸,由油管60的侧壁向掺稀管1开设有轴线与采油管柱垂直的掺稀孔,掺稀孔与掺稀管1连通、且掺稀孔位于油泵的上部。生产过程中,油泵2将原油输入油管,与此同时通过掺稀管1和掺稀孔将稀油输入到油泵2上部的油管60内,稀油会降低油泵2上部原油的粘度,进而减小原油后续的输难度,以减小原油的开采难度。
然而,现有技术中,油泵2向上输送原油时,油管60内的原油压力升高,原油会由掺稀孔进入到掺稀管1内,进而阻止稀油进入到油管60,掺稀效果不好,导致原油的开采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以解决原油会由掺稀孔进入到掺稀管内,进而阻止稀油进入到油管,掺稀效果不好,导致原油的开采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稀装置,包括:混合管以及单流装置;所述混合管的顶端用于与油管连通,所述混合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掺稀孔;所述掺稀孔用于与掺稀管通过所述单流装置连通,所述单流装置只允许稀油由所述掺稀管流向所述掺稀孔。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所述单流装置包括阀体、密封球以及抵顶弹簧;所述阀体上开设有阀腔,所述阀腔的顶端用于与所述掺稀管连通,所述阀腔的侧壁与所述掺稀孔连通;所述密封球设置在所述阀腔内;所述抵顶弹簧抵顶所述密封球,以使所述密封球将所述阀腔的顶端封闭。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球为空心球。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所述掺稀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掺稀孔沿平行于所述混合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所述掺稀孔的轴线与所述混合管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射流管,所述射流管设置在所述混合管内,所述射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掺稀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储油盒,所述储油盒的顶端与所述单流装置连通,所述储油盒的侧壁与所述掺稀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掺稀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油管鞋,所述油管鞋设置在所述混合管的下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油管柱,包括:管柱本体、油管、掺稀管以及入上所述的掺稀装置;所述油管和所述掺稀管均设置在所述管柱本体内;所述掺稀装置一端与所述掺稀管连通,所述掺稀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采油管柱,优选地,所述管柱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封隔器。
本发明提供的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通过使混合管的顶端与油管连通,混合管的侧壁上开设掺稀孔,掺稀孔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连通,且单流装置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掺稀孔;使得当油管内的原油压力升高时,单流装置能够阻止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当油管压力降低时,稀油会继续进入到油管内,掺稀效果较好,降低了原油的开采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掺稀管;
2、油泵;
10、混合管;
20、单流装置;
30、储油盒;
40、油管鞋;
50 管柱本体;
60、油管;
70、封隔器;
101、掺稀孔;
1011、射流管;
201、阀体;
202、密封球;
203、抵顶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原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油气在地壳生成后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油气层中,随后经过运移进入储集层、并在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地质层内聚集形成油气藏。原油开采是在储存有原油的储油层中对原油进行挖掘和提取的过程,储油层具有允许油气流在其中通过的储存空间,储层空间包括岩石碎屑间的孔隙、岩石裂缝中的裂隙、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洞隙等,储层空间中空隙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情况影响着油气的流动,从而决定着油气开采的特征。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油气通常先从储层流入井底,随后从井底上升到井口,再从井口流入集油站,在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油气流入输油气总站并输出矿区。
原油开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通常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天然能量进行开采,该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能量使储油层中的原油通过油管自行举升至井外;然而,随着原油及天然气的不断产出,油层岩石及地层中流体的体积逐渐扩展,弹性能量逐渐释放,该阶段原油的采收率平均仅为15%-20%。
二次采油主要是通过注水、注气等方式来提高油层的压力,从而在油井停喷后能够使油井继续产油。其中,注水开采是通过专门的注入井将水注入油藏以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从而使油藏形成较强的驱动力以提高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注气开采主要是利用注入气体的降粘、膨胀、混相、分子扩散等作用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渗透率,进而提高油田采油率。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流体通常沿着阻力较小的途径流向油井,而处于阻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的原油以及一些被岩石所吸附的原油仍然无法被开采出来,因此二次采油阶段的采收率依然有限。
三次采油主要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改变原油的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从而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方法主要包括热力采油法、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微生物驱油法等。其中,热力采油法主要利用降低原油粘度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其中蒸汽吞吐是一种常用的热力采油方法,其通过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并使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油粘度,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化学驱油法主要通过注入化学剂来增加地层水的粘度、改变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比、减小地层中水的流动能力和油的流动能力之间的差距,同时降低原油对岩石的吸附性来提高驱油效率;混相驱油法主要通过注入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原油发生混相,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微生物驱油法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裂解重质烃类和石蜡,使原油的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代谢产生可溶于原油的气体,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并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在以上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存在半固态的胶质以及固态的沥青,使得原油的粘度较大,原油的流动性差;因此如何减小原油的粘度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油管柱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掺稀装置,包括:混合管10以及单流装置20;混合管10的顶端用于与油管60连通,混合管10的侧壁上开设有掺稀孔101;掺稀孔101用于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20连通,单流装置20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所述掺稀孔101。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混合管1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使原油由混合管10的一端流入由另一端流出即可;例如:混合管10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本实施例对混合管10的材质不做限制,例如:混合管10可以为主要由铜、铁、铝或其合金构成的金属管,当然混合管10也可以为主要由塑料等非金属材质构成的非金属管。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混合管10朝向地面的顶端与油管60底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使混合管10内的原油流入到油管60内,进而经过油管60运输至位于地面的采油树内即可;例如:混合管10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相应的在油管60的底端形成有外螺纹,内、外螺纹配合,以实现油管60与混合管10之间的连接;或者,混合管10的顶端与油管60的底端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然,混合管10与油管60之间也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此时混合管10可以作为油管60的一段,例如:混合管10可以位于油管60的中段,即混合管10的下部还连通有油管60,此时油泵可以位于混合管10上部的油管60内,也可以设置在混合管10下部的油管60内;或者混合管10位于油管60的下端,此时混合管10的下端直接与储油层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掺稀孔101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使稀油经掺稀孔101流入到混合管10内,进而与混合管10内的原油混合即可,例如:掺稀孔101的截面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或者掺稀孔101的截面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本实施例对单流装置20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允许掺稀管内的稀油流入到掺稀孔101内、且阻止混合管10内的原油进入掺稀管即可;例如:单流装置20包括流入管、流出管以及止挡板,流入管的前端与掺稀管连通,流入管的直径小于流出管的直径,流入管穿设在流出管内,流出管的末端与掺稀孔101连通;止挡板设置在流入管的后端、且止挡板的一端可转动的与流入管的后端面连接,当稀油由流入管流出时,止挡板向流出管转动,以将流入管的后端开启,稀油经流出管进入到掺稀孔101内;当混合管10内的液体压强增大至大于流入管的压强时,止挡板向流入管转动,进而将流入管的后端封闭,阻止混合管10内的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
具体地,本实施对稀油的成分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原油混合,进而降低原油的粘度即可;例如:煤油、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开采情况,选择其他的稀油。
本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地面将稀油注入到掺稀管内,掺稀管内的稀油流入到单流装置20,进而经单流装置20流入到掺稀孔101,最后进入到混合管10内,与混合管10内的原油混合,以降低混合管10内原油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当混合管10内的液体压强增大时,单流装置20能够阻止掺稀孔101内的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以免造成掺稀失效。
本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通过使混合管10的顶端与油管60连通,混合管10的侧壁上开设掺稀孔101,掺稀孔101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20连通,且单流装置20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掺稀孔101;使得当油管60内的原油压力升高时,单流装置20能够阻止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当油管60压力降低时,稀油会继续进入到油管60内,掺稀效果较好,降低了原油的开采难度。
继续参照图4。具体地,单流装置20包括阀体201、密封球202以及抵顶弹簧203;阀体201上开设有阀腔,阀腔的顶端用于与掺稀管连通,阀腔的侧壁与掺稀孔101连通;密封球202设置在阀腔内;抵顶弹簧203抵顶密封球202,以使密封球202将阀腔的顶端封闭。保证掺稀管内的稀油具有一定的压力,稀油可以由掺稀孔101喷出,以增强稀油与原油之间的混合效果。具体过程为:当掺稀管内的稀油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稀油抵顶密封球202向阀腔的底端移动,直至掺稀孔101与阀腔的顶端连通,稀油由掺稀孔101内喷出。
具体地,阀腔的底端设置有抵顶螺栓,抵顶弹簧203设置在抵顶螺栓与密封球202之间,通过调节抵顶螺栓可以改变抵顶弹簧203的弹力,进而调节掺稀孔101的出口压力。
继续参照图4。具体地,密封球202为空心球。空心的密封球202可以减小密封球202重力的影响,进而使掺稀孔101的出口压力更加精确。
继续参照图3。具体地,掺稀孔101为多个,多个掺稀孔101沿平行于混合管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掺稀孔101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同时流出稀油,进一步提高稀油与原油之间的混合效果。
优选地,多个掺稀孔101沿平行于混合管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进而形成掺稀部。掺稀部可以为多个,多个掺稀部沿掺稀管的周向间隔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稀油与原油之间的混合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掺稀孔101可以通过导油管60与掺稀管连通,本实施例对掺稀孔101与掺稀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
继续参照图3。具体地,掺稀孔101的轴线与混合管10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由掺稀孔101流出的稀油的流动方向与混合管10内的原油的流动方向不同,可以进一步提高稀油与原油之间的混合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对预设夹角不做限制,例如:预设夹角可以为45°、90°等。
进一步优选地,每一个掺稀孔101对应的预设夹角可以不同,相应的由每一掺稀孔101流出的稀油的流动方向都不相同,可以进一步提高稀油与原油之间的混合效果。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还包括射流管1011,射流管1011设置混合管10内,射流管1011的一端与掺稀孔101连通。射流管1011可以伸入到混合管10的中部,以使稀油可以与混合管10中部的原油混合,提高稀油与原油之间的混合效果;以免稀油只与靠近混合管10侧壁的原油混合,造成的混合效果差,掺稀效果不好。
优选地,每一射流管1011的轴线与混合管10的轴线之间具有不同的夹角,以使稀油可以沿不同的方向进入到混合管10的中部,增强混合效果。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还包括储油盒30,储油盒30的顶端与单向阀连通,储油盒30的侧壁与掺稀孔101连通。储油盒30内可以储存一部分稀油,以免原油与单流装置20接触,进而腐蚀单流装置20。
具体地可以在储油盒30的侧壁上开设多个出油口,每一出油口与一个掺稀孔101连通;或者混合管10贯穿整个储油盒30,混合管10侧壁上的掺稀孔101孔位于储油盒30的内部,储油盒30内的稀油可以直接进入到掺稀孔101内,进而与混合管10内的原油混合。
继续参照图5。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掺稀装置,还包括油管鞋40,油管鞋40设置在混合管10的下部。以增大混合管10下部的直径,方便原油进入到混合管10内。优选地,油管鞋40可以呈圆台状,油管鞋40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与混合管10的下部连接;油管鞋40内部开设有导油通道,带有通道的轴线与油管鞋40以及混合管10的轴线共线,导油通道朝向混合管10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的截面面积;另外,可以在油管鞋40的内壁背离混合管10的一端开设倒角,即形成油管鞋40。
继续参照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采油管柱,包括:管柱本体50、油管60、掺稀管以及如上的掺稀装置;油管60和掺稀管均设置在管柱本体50内;掺稀装置一端与掺稀管连通,掺稀装置的另一端与油管60连通。
具体地,管柱本体50穿设在井管内;管柱本体50可以呈管状,此时油管60和掺稀管均穿设在管柱本体50内;相应的,需在油管60与管柱本体50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装置,以免原油进入到油管60与管柱本体50之间。另外,油管60和掺稀管可以为在管柱本体50内开设的通道,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掺稀装置包括:混合管10以及单流装置20;混合管10的顶端用于与油管60连通,混合管10的侧壁上开设有掺稀孔101;掺稀孔101用于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20连通,单流装置20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所述掺稀孔101。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混合管1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使原油由混合管10的一端流入由另一端流出即可;例如:混合管10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本实施例对混合管10的材质不做限制,例如:混合管10可以为主要由铜、铁、铝或其合金构成的金属管,当然混合管10也可以为主要由塑料等非金属材质构成的非金属管。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混合管10朝向地面的顶端与油管60底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使混合管10内的原油流入到油管60内,进而经过油管60运输至位于地面的采油树内即可;例如:混合管10的顶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相应的在油管60的底端形成有外螺纹,内、外螺纹配合,以实现油管60与混合管10之间的连接;或者,混合管10的顶端与油管60的底端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然,混合管10与油管60之间也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此时混合管10可以作为油管60的一段,例如:混合管10可以位于油管60的中段,即混合管10的下部还连通有油管60,此时油泵可以位于混合管10上部的油管60内,也可以设置在混合管10下部的油管60内;或者混合管10位于油管60的下端,此时混合管10的下端直接与储油层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掺稀孔101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使稀油经掺稀孔101流入到混合管10内,进而与混合管10内的原油混合即可,例如:掺稀孔101的截面可以呈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规则形状,或者掺稀孔101的截面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本实施例对单流装置20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允许掺稀管内的稀油流入到掺稀孔101内、且阻止混合管10内的原油进入掺稀管即可;例如:单流装置20包括流入管、流出管以及止挡板,流入管的前端与掺稀管连通,流入管的直径小于流出管的直径,流入管穿设在流出管内,流出管的末端与掺稀孔101连通;止挡板设置在流入管的后端、且止挡板的一端可转动的与流入管的后端面连接,当稀油由流入管流出时,止挡板向流出管转动,以将流入管的后端开启,稀油经流出管进入到掺稀孔101内;当混合管10内的液体压强增大至大于流入管的压强时,止挡板向流入管转动,进而将流入管的后端封闭,阻止混合管10内的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
具体地,本实施对稀油的成分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原油混合,进而降低原油的粘度即可;例如:煤油、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开采情况,选择其他的稀油。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油管柱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地面将稀油注入到掺稀管内,掺稀管内的稀油流入到单流装置20,进而经单流装置20流入到掺稀孔101,最后进入到混合管10内,与混合管10内的原油混合,以降低混合管10内原油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当混合管10内的液体压强增大时,单流装置20能够阻止掺稀孔101内的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以免造成掺稀失效。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油管柱,通过使混合管10的顶端与油管60连通,混合管10的侧壁上开设掺稀孔101,掺稀孔101与掺稀管通过单流装置20连通,且单流装置20只允许稀油由掺稀管流向掺稀孔101;使得当油管60内的原油压力升高时,单流装置20能够阻止原油进入到掺稀管内;当油管60压力降低时,稀油会继续进入到油管60内,掺稀效果较好,降低了原油的开采难度。
具体地,管柱本体50的外部套设有封隔器70。封隔器70用于封堵管柱本体50与井管之间的间隙,以免原油进入到井管与管柱本体50之间。
优选地,封隔器70是一种有弹性密封元件,用于封隔各种尺寸的管柱本体50与井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隔器70包括呈圆台状的皮碗,皮碗截面较大的一端的直径大于井管的内径,皮碗具有截面较小一端的直径小于管柱本体50的外径,皮碗套设在管柱本体50的外部,通过皮碗与管柱本体50和井管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管柱本体50与井管之间的密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以及单流装置;所述混合管的顶端用于与油管连通,所述混合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掺稀孔;所述掺稀孔用于与掺稀管通过所述单流装置连通,所述单流装置只允许稀油由所述掺稀管流向所述掺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流装置包括阀体、密封球以及抵顶弹簧;所述阀体上开设有阀腔,所述阀腔的顶端用于与所述掺稀管连通,所述阀腔的侧壁与所述掺稀孔连通;所述密封球设置在所述阀腔内;所述抵顶弹簧抵顶所述密封球,以使所述密封球将所述阀腔的顶端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球为空心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稀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掺稀孔沿平行于所述混合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稀孔的轴线与所述混合管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射流管,所述射流管设置在所述混合管内,所述射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掺稀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油盒,所述储油盒的顶端与所述单流装置连通,所述储油盒的侧壁与所述掺稀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掺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管鞋,所述油管鞋设置在所述混合管的下部。
9.一种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柱本体、油管、掺稀管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掺稀装置;所述油管和所述掺稀管均设置在所述管柱本体内;所述掺稀装置一端与所述掺稀管连通,所述掺稀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封隔器。
CN201810068526.1A 2018-01-24 2018-01-24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Pending CN110067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8526.1A CN110067538A (zh) 2018-01-24 2018-01-24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8526.1A CN110067538A (zh) 2018-01-24 2018-01-24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538A true CN110067538A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65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8526.1A Pending CN110067538A (zh) 2018-01-24 2018-01-24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75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2621A (zh) * 2020-05-25 2020-08-07 程雅雯 一种稠油双注稀采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8906U (zh) * 2010-06-25 201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
CN102155204A (zh) * 2011-05-04 2011-08-1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于超稠油掺稀开采的喷射式旋转混油器
US20130199796A1 (en) * 2010-10-20 2013-08-08 Camcon Oil Limited Fluid injection device
CN106150462A (zh) * 2015-03-27 2016-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加药的方法和连续加药装置
CN205990901U (zh) * 2016-08-01 2017-0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循环式油套环空掺水注化工药剂装置
CN207934877U (zh) * 2018-01-24 2018-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8906U (zh) * 2010-06-25 201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
US20130199796A1 (en) * 2010-10-20 2013-08-08 Camcon Oil Limited Fluid injection device
CN102155204A (zh) * 2011-05-04 2011-08-1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于超稠油掺稀开采的喷射式旋转混油器
CN106150462A (zh) * 2015-03-27 2016-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加药的方法和连续加药装置
CN205990901U (zh) * 2016-08-01 2017-0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循环式油套环空掺水注化工药剂装置
CN207934877U (zh) * 2018-01-24 2018-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2621A (zh) * 2020-05-25 2020-08-07 程雅雯 一种稠油双注稀采装置
CN111502621B (zh) * 2020-05-25 2022-04-01 山东立鑫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双注稀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6930B (zh) 用于提高烃类采收的方法
CN105114048B (zh) 一种水平井分段压裂同井注采采油方法
CA2660296C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oil and/or gas
MXPA06014207A (es) Proceso mejorado de combustion de campo petrolero en el lugar de origen.
CN106401554A (zh) 油气井超临界二氧化碳非密闭加砂压裂系统及方法
CN203285408U (zh) 高压分层注水管柱
CN102094612A (zh) 煤层气井活性水压裂工艺
CN207934877U (zh)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CN209483309U (zh) 气举装置
CN102606118A (zh) 油田注水井细分注水投球调剖一体化管柱及其工艺
US20180305607A1 (en) Hydrocarbon recovery using complex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emulsions
CN104329069A (zh) 火驱采油系统
CN108425663A (zh) 一种多功能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防腐结构及方法
CN110067538A (zh) 掺稀装置以及采油管柱
CN207686653U (zh) 全金属密封芯轴式套管悬挂器
CN202467796U (zh) 油田注水井细分注水投球调剖一体化管柱
CN208220728U (zh) 稠油井管柱
CN111810102A (zh) 一种利用气体水锁效应实现控制底水上窜的方法
CN104481481B (zh) 稠油井套管掺药降粘方法
CN103256032A (zh) 一种利用纳米粉体材料增强低渗油田注水能力的方法
US1140179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xing liquid and gas that have been separately injected into a well comprising two coaxial cylinders and discharging the liquid/gas mixture into an underground formation
CN107304664B (zh) 一种毛细管束采油气装置及方法
CN204877402U (zh) 一种油田交替注水及co2的装置
CN104695920A (zh) 油田发泡剂注入系统
CN207686699U (zh) 油井掺稀降粘混配装置及采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