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1867B -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1867B
CN110061867B CN201910268288.3A CN201910268288A CN110061867B CN 110061867 B CN110061867 B CN 110061867B CN 201910268288 A CN201910268288 A CN 201910268288A CN 110061867 B CN110061867 B CN 110061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source
fault
period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82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1867A (zh
Inventor
魏明
胡志勇
余军
刘伟
谭敏
李国徽
李剑军
袁凌
周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iberhome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iberhome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iberhome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iberhome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82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1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1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1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1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1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0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 H04L41/060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based on severity or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2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using statistical or mathematical metho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涉及通信网运维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内的网络告警总量、各故障源告警量;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通信网络中告警在不同故障源的分布状态的告警强度的量化计算和评价,指导运维生产工作。

Description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运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网对安全要求很高,告警是反映网络安全的主要数据。对告警的科学分析有助于反映网络安全状况和运维状况,从而进一步指导网络运维工作。
通信网络通过告警主动数据上报来及时反馈网络运行的状态,告警数据反映了通信网络安全和运维工作的基本状况。目前,通信网络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告警进行快速的响应处理,但是并没有对海量告警数据的系统性分析,缺乏以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网络中不同故障源告警发生的强弱差异,用以指导运维工作的快速处理。
当前通信网络对网络中设备产生的告警大多以真实呈现为基本功能,而对整体上的告警数据缺乏统计分析。事实上,从数量众多的告警信息中,多维度统计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前识别网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指导对重点工作优先处理,从而降低网络发生不可预知故障的风险。
目前通信网络的运维工作缺乏基于告警数据的、用于衡量网络告警严重程度分布的量化指标。随着通信网规模扩大,特别是5G发展,站点分别愈益密集,并伴随着基于降本考虑的集约化管理,单网管管理的网络规模变得十分庞大。目前无法通过对海量故障源的快速准确的告警强度评估,指导运维人员优先解决影响网络的主要矛盾,影响运维效率。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前通信网络的运维,缺乏与故障源告警强度相关的、可用于通信网络的安全评估的可量化指标,导致运维人员主观地而不是基于数据事实,来评价网络运行状态和运维工作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实现对通信网络中告警在不同故障源的分布状态的告警强度的量化计算和评价,指导运维生产工作。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内的网络告警总量、各故障源告警量;
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
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定义告警强度函数,依据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等级贡献权值系数,以及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32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h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33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34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受故障强度和故障概率联合影响的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35
计算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36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41
其中,μj为告警等级为j的告警贡献权值,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42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强度,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43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在整个网络中等级为j的告警中的占比;Dij表示i故障源发生了等级为j的告警,N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等级为j的总告警量,Nh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历史告警数量,Nc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当前告警数量;NTj为考察周期T内待考察的网络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总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该系统包括:
告警采集统计模块,用于: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以及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
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
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
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定义告警强度函数,依据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等级贡献权值系数,以及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52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h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53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54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受故障强度和故障概率联合影响的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55
计算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61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62
其中,μj为告警等级为j的告警贡献权值,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63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强度,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064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在整个网络中等级为j的告警中的占比;Dij表示i故障源发生了等级为j的告警,N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等级为j的总告警量,Nh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历史告警数量,Nc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当前告警数量;NTj为考察周期T内待考察的网络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总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分析设定时间周期(或实时)的告警数据,分析告警的重要等级作用,计算已发生告警的故障源告警综合强度,并进行排序,可以快速的辅助网络维护人员定位告警较为严重的故障源,从而进一步有优先选择的采取措施消除告警,实现对通信网络中告警在不同故障源的分布状态的告警强度的量化计算和评价,指导运维生产工作。
(2)相比于现有的多依赖于经验判断的告警维护方法,本发明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对全网的告警数据进行全量分析,更加准确和快速的识别风险度较高、或者告警严重度较高的故障源,可有效辅助故障的快速定位,降低故障历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例示了本发明的例子。尽管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将理解,不是想要将本发明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想要覆盖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包括的变更、修改和等价物。应注意,这里描述的方法步骤都可以由任何功能块或功能布置来实现,且任何功能块或功能布置可被实现为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或者两者的组合。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注意:接下来要介绍的示例仅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必须为如下具体的步骤、数值、条件、数据、顺序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说明书来运用本发明的构思来构造本说明书中未提到的更多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以及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
具体而言,考察周期T为可定义的时间,例如24小时,再按照故障源分类统计和分析,具体来说,基于故障源予以分类,故障源是指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了告警的对象,本发明实施例允许分层定义故障源,例如网元、机架、机框、单板等,统计各故障源的告警数量。在一个独立的网络系统中,根据工程经验,网络中内外部各种因素造成的隐患所引发的告警具有一定隐蔽性。作为传输网络一般自身具备极高的自愈能力,网络中节点设备和线路所造成的告警并不一定直接影响承载,但具有风险,需要提前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采集指定的考察周期T内全网全量历史告警和当前告警数据,并统计一个正常网络在指定的考察周期T内的告警总量,定义在考察周期T:[t0,t1]时间段内发生的网络告警总量为NT,在传输网中,该告警包括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NhT和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NcT,即NT=NhT+NcT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经告警采集和统计的数据具体如下:
设定考察周期T=24(小时)
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NhT=1000
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NcT=1000
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NT=NhT+NcT=2000
然后统计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故障源是指发生告警的逻辑地址,一般传输网络定义为:站址-架-框-槽位-端口,该地址唯一定义了某个告警发生的具体逻辑位置。
故障源具有层次性,在后续的对故障源分析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用于各层级故障源的分析,实现逐层收敛,例如:先按站点分析,然后再按槽位端口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对告警源地址进行识别和统计,对于在考察周期T:[t0,t1]时间段内发生的所有告警,计算各故障源发生的告警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定义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为NDi,这里的故障源Di可根据需要自定义选择不同的地址层级。具体而言,NDi包括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和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即:NDi=NhDi+NcDi,其中,Nh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存在5个故障源,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的统计数据具体参见表1所示。
表1、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
故障源D<sub>i</sub> Nh<sub>Di</sub> Nc<sub>Di</sub> N<sub>Di</sub>
D<sub>1</sub> 0 100 100
D<sub>2</sub> 100 100 200
D<sub>3</sub> 200 0 200
D<sub>4</sub> 200 600 800
D<sub>5</sub> 500 200 700
步骤S2、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每一个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与计算在考察周期T内本故障源发生告警的比率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并行计算,即同时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与比率;
也可以先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后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
或者,还可以先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后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
下面分别介绍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的具体过程。
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平均速度,表达了某个故障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告警的数量,在工程中反映了该故障源告警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的急迫程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计算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01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02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D表示在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Di指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Di=NhDi+NcDi,其中,Nh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故: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03
具体而言,如果定义考察周期T为24小时,以小时为单位,则D1故障源的告警速度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04
其他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具体参见表2所示。
表2、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个/小时)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05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12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13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D表示在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Di=NhDi+NcDi,其中,Nh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故: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14
例如,在指定考察周期T:[t0,t1]时间段内,某网络发生的告警总量为NT,其中故障源Di发生的告警数量为NDi,则定义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告警的比率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15
反映了某一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具体数据参见表3所示。
表3、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16
需要注意的是,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和比率分别与告警严重程度正相关。
步骤S3、定义告警强度函数,依据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等级贡献权值系数,以及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实际上,告警发生的比率、绝对数量均和告警的严重程度表现为正向关系,以考察周期T内在该故障源发生告警的比率作为回归系数,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故障发生速度和故障严重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以近似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受故障强度和故障概率联合影响的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21
该指标仅评价在某个故障源告警发生的强度,如步骤S1中定义的5个故障源,可计算出SADi
如: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22
5个故障源的告警强度参见表4所示:
表4、5个故障源的告警强度
故障源D<sub>i</sub> SA<sub>Di</sub>
D<sub>1</sub> 0.21
D<sub>2</sub> 0.83
D<sub>3</sub> 0.83
D<sub>4</sub> 13.33
D<sub>5</sub> 10.21
可以看到,不考虑告警级别的影响,D4故障源告警强度最高。
事实上,通信网络会依据告警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如下四级:紧急、重要、次要和提示,表达不同告警对业务的影响严重程度。不同级别的告警所贡献的故障源严重程度和处理优先级是不同的,本发明实施例引入加权后的综合故障源告警强度SA′Di指标,进一步细分各级告警在某一故障源的综合强度。
考虑不同重要等级告警对故障源的告警强度贡献的差异性,通过构建告警等级贡献权值μj,计算最终在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1
其中,μj为告警等级为j的告警贡献权值,标记不同等级告警对故障源发生告警的重要性和处理急迫性贡献程度,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2
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强度,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3
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在整个网络中等级为j的告警中的占比;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4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5
其中,Dij表示i故障源发生了等级为j的告警,NDij表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等级为j的总告警量,NhDij表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历史告警数量,NcDij表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当前告警数量;NTj表示考察周期T内待考察的网络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总量,因此,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最终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6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37
本发明实施例依据行业惯例,定义的强度系数参见表5所示。
表5、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强度系数表
告警等级 强度系数
紧急 μ<sub>1</sub> 1.6
重要 μ<sub>2</sub> 1.3
次要 μ<sub>3</sub> 1
提示 μ<sub>4</sub> 0.5
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统计计算,各故障源发生各等级告警的数量参见表6所示。
表6、各故障源发生各等级告警的数量
故障源D<sub>i</sub> 紧急 重要 次要 提示 N<sub>Di</sub>
D<sub>1</sub> 20 30 50 0 100
D<sub>2</sub> 30 0 50 120 200
D<sub>3</sub> 50 50 50 50 200
D<sub>4</sub> 0 100 100 600 800
D<sub>5</sub> 100 100 300 200 700
本发明实施例中,全网各等级故障数量参见表7所示。
表7、全网各等级故障数量
紧急 重要 次要 提示 总数
200 280 550 970 2000
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故障源的告警强度,例如第一个故障源: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41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42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43
依次计算出各故障点的告警强度参见表8所示。
表8、各故障点的告警强度
故障源D<sub>i</sub> 紧急强度 重要强度 次要强度 提示强度 总强度
D<sub>1</sub> 0.13 0.17 0.19 0.00 0.50
D<sub>2</sub> 0.30 0.00 0.19 0.31 0.80
D<sub>3</sub> 0.83 0.48 0.19 0.05 1.56
D<sub>4</sub> 0.00 1.93 0.76 7.73 10.42
D<sub>5</sub> 3.33 1.93 6.82 0.86 12.9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5个故障源强度最高,告警最严重,需要处理的优先级最高。
本发明实施例参考不同告警等级的贡献权值,综合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给出故障源告警强度指标和计算方法,描述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严重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析设定时间周期(或实时)的告警数据,分析告警的重要等级作用,计算已发生告警的故障源告警综合强度,并进行排序,可以快速的辅助网络维护人员定位告警较为严重的故障源,从而进一步有优先选择的采取措施消除告警,实现对通信网络中告警在不同故障源的分布状态的告警强度的量化计算和评价,指导运维生产工作。相比于现有的多依赖于经验判断的告警维护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对全网的告警数据进行全量分析,更加准确和快速的识别风险度较高、或者告警严重度较高的故障源,可有效辅助故障的快速定位,降低故障历时。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该系统包括告警采集统计模块、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其中:
告警采集统计模块,用于: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包括持续存在的当前告警和在此期间结束的历史告警;以及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
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
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
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下面对告警采集统计模块、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分别进行说明。
告警采集统计模块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以及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具体而言,考察周期T为可定义的时间,例如24小时,再按照故障源分类统计和分析,具体来说,基于故障源予以分类,故障源是指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了告警的对象,本发明实施例允许分层定义故障源,例如网元、机架、机框、单板等,统计各故障源的告警数量。在一个独立的网络系统中,根据工程经验,网络中内外部各种因素造成的隐患所引发的告警具有一定隐蔽性。作为传输网络一般自身具备极高的自愈能力,网络中节点设备和线路所造成的告警并不一定直接影响承载,但具有风险,需要提前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采集指定的考察周期T内全网全量历史告警和当前告警数据,并统计一个正常网络在指定的考察周期T内的告警总量,定义在考察周期T:[t0,t1]时间段内发生的网络告警总量为NT,在传输网中,该告警包括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NhT和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NcT,即NT=NhT+NcT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经告警采集和统计的数据具体如下:
设定考察周期T=24(小时)
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NhT=1000
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NcT=1000
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NT=NhT+NcT=2000
然后统计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故障源是指发生告警的逻辑地址,一般传输网络定义为:站址-架-框-槽位-端口,该地址唯一定义了某个告警发生的具体逻辑位置。
故障源具有层次性,在后续的对故障源分析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用于各层级故障源的分析,实现逐层收敛,例如:先按站点分析,然后再按槽位端口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对告警源地址进行识别和统计,对于在考察周期T:[t0,t1]时间段内发生的所有告警,计算各故障源发生的告警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定义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为NDi,这里的故障源Di可根据需要自定义选择不同的地址层级。具体而言,NDi包括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和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即:NDi=NhDi+NcDi,其中,Nh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存在5个故障源,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的统计数据具体参见表9所示。
表9、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
故障源D<sub>i</sub> Nc<sub>Di</sub> Nc<sub>Di</sub> N<sub>Di</sub>
D<sub>1</sub> 0 100 100
D<sub>2</sub> 100 100 200
D<sub>3</sub> 200 0 200
D<sub>4</sub> 200 600 800
D<sub>5</sub> 500 200 700
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在实际应用中,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计算每一个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与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计算在考察周期T内本故障源发生告警的比率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并行计算,即同时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与比率;也可以先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后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或者,还可以先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后计算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
下面分别介绍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的具体过程。
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平均速度,表达了某个故障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告警的数量,在工程中反映了该故障源告警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的急迫程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计算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81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82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D表示在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Di指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Di=NhDi+NcDi,其中,Nh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故: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91
具体而言,如果定义考察周期T为24小时,以小时为单位,则D1故障源的告警速度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92
其他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具体参见表10所示。
表10、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个/小时)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93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94
其中,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195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D表示在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Di=NhDi+NcDi,其中,Nh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表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故: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01
例如,在指定考察周期T:[t0,t1]时间段内,某网络发生的告警总量为NT,其中故障源Di发生的告警数量为NDi,则定义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告警的比率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02
反映了某一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具体数据参见表11所示。
表11、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03
需要注意的是,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和比率分别与告警严重程度正相关。
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定义告警强度函数,依据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等级贡献权值系数,以及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实际上,告警发生的比率、绝对数量均和告警的严重程度表现为正向关系,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以考察周期T内在该故障源发生告警的比率作为回归系数,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故障发生速度和故障严重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以近似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受故障强度和故障概率联合影响的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11
该指标仅评价在某个故障源告警发生的强度,如步骤S1中定义的5个故障源,可计算出SADi
如: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12
5个故障源的告警强度参见表12所示:
表12、5个故障源的告警强度
故障源D<sub>i</sub> SA<sub>Di</sub>
D<sub>1</sub> 0.21
D<sub>2</sub> 0.83
D<sub>3</sub> 0.83
D<sub>4</sub> 13.33
D<sub>5</sub> 10.21
可以看到,不考虑告警级别的影响,D4故障源告警强度最高。
事实上,通信网络会依据告警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如下四级:紧急、重要、次要和提示,表达不同告警对业务的影响严重程度。不同级别的告警所贡献的故障源严重程度和处理优先级是不同的,本发明实施例引入加权后的综合故障源告警强度SA′Di指标,进一步细分各级告警在某一故障源的综合强度。
考虑不同重要等级告警对故障源的告警强度贡献的差异性,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通过构建告警等级贡献权值μj,计算最终在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13
其中,μj为告警等级为j的告警贡献权值,标记不同等级告警对故障源发生告警的重要性和处理急迫性贡献程度,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14
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强度,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21
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在整个网络中等级为j的告警中的占比;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22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23
其中,Dij表示i故障源发生了等级为j的告警,NDij表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等级为j的总告警量,NhDij表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历史告警数量,NcDij表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当前告警数量;NTj表示考察周期T内待考察的网络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总量,因此,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最终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24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25
本发明实施例依据行业惯例,定义的强度系数参见表13所示。
表13、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强度系数表
告警等级 强度系数
紧急 μ<sub>1</sub> 1.6
重要 μ<sub>2</sub> 1.3
次要 μ<sub>3</sub> 1
提示 μ<sub>4</sub> 0.5
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统计计算,各故障源发生各等级告警的数量参见表14所示。
表14、各故障源发生各等级告警的数量
故障源D<sub>i</sub> 紧急 重要 次要 提示 N<sub>Di</sub>
D<sub>1</sub> 20 30 50 0 100
D<sub>2</sub> 30 0 50 120 200
D<sub>3</sub> 50 50 50 50 200
D<sub>4</sub> 0 100 100 600 800
D<sub>5</sub> 100 100 300 200 700
本发明实施例中,全网各等级故障数量参见表15所示。
表15、全网各等级故障数量
紧急 重要 次要 提示 总数
200 280 550 970 2000
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故障源的告警强度,例如第一个故障源: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31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32
Figure BDA0002015957350000233
依次计算出各故障点的告警强度参见表16所示。
表16、各故障点的告警强度
故障源D<sub>i</sub> 紧急强度 重要强度 次要强度 提示强度 总强度
D<sub>1</sub> 0.13 0.17 0.19 0.00 0.50
D<sub>2</sub> 0.30 0.00 0.19 0.31 0.80
D<sub>3</sub> 0.83 0.48 0.19 0.05 1.56
D<sub>4</sub> 0.00 1.93 0.76 7.73 10.42
D<sub>5</sub> 3.33 1.93 6.82 0.86 12.9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5个故障源强度最高,告警最严重,需要处理的优先级最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定义规则和评价指标,可以实现对众多故障源在告警处理时,按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序。在实际应用中,亦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方法,设置相关考核指标,通过指标分析指导生产改进。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在任意通过告警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领域中,例如:基于故障源告警统计,计算每个告警源的告警强度,自动输出排序结果,指导运维生产;或者,通过设定故障源告警强度指标的门限值,实施自动预警和考核。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通信网络进行方法描述,实际上,任何通过告警反映运行状态的系统,均适用用本发明之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注意: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例子而非限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从上述分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合并和组合一些步骤和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这种合并和组合而成的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中,在此不一一描述这种合并和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上述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流程图以及以上方法描述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给出的顺序进行各个实施例的步骤。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以上实施例中的步骤的顺序。诸如“其后”、“然后”、“接下来”等等的词语不意图限制步骤的顺序;这些词语仅用于引导读者通读这些方法的描述。此外,例如使用冠词“一个”、“一”或者“该”对于单数的要素的任何引用不被解释为将该要素限制为单数。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和装置并非仅限定于某个实施例中实行,事实上,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概念来结合本文中的各个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步骤和部分装置,以构思新的实施例,而这些新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操作可以通过能够进行相应的功能的任何适当的手段而进行。该手段可以包括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和/或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的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处理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被设计用于执行上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的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上述各个例示的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作为替换,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商业上可获得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这样的配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在硬件中、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者这两种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存在于任何形式的有形存储介质中。可以使用的存储介质的一些例子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碟、可移动碟、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等。存储介质可以耦接到处理器以便该处理器可以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该存储介质写信息。在替换方式中,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是整体的。软件模块可以是单个指令或者许多指令,并且可以分布在几个不同的代码段上、不同的程序之间以及跨过多个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动作。方法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而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换句话说,除非指定了动作的具体顺序,否则可以修改具体动作的顺序和/或使用而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功能可以按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而实现。如果以软件实现,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存储在切实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的切实介质。通过例子而不是限制,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存储、磁碟存储或其他磁存储器件或者可以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切实介质。如在此使用的,碟(disk)和盘(disc)包括紧凑盘(CD)、激光盘、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软碟和蓝光盘,其中碟通过磁再现数据,而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因此,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进行在此给出的操作。例如,这样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具有有形存储(和/或编码)在其上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的有形介质,该指令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进行在此所述的操作。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包装的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软件或指令也可以通过传输介质而传输。例如,可以使用诸如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或诸如红外、无线电或微波的无线技术的传输介质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软件。
此外,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他适当的手段可以在适当时由用户终端和/或基站下载和/或其他方式获得。例如,这样的设备可以耦接到服务器以促进用于进行在此所述的方法的手段的传送。或者,在此所述的各种方法可以经由存储部件(例如RAM、ROM、诸如CD或软碟等的物理存储介质)提供,以便用户终端和/或基站可以在耦接到该设备或者向该设备提供存储部件时获得各种方法。此外,可以利用用于将在此所述的方法和技术提供给设备的任何其他适当的技术。
其他例子和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例如,由于软件的本质,以上所述的功能可以使用由处理器、硬件、固件、硬连线或这些的任意的组合执行的软件实现。实现功能的特征也可以物理地位于各个位置,包括被分发以便功能的部分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处实现。而且,如在此使用的,包括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在以“至少一个”开始的项的列举中使用的“或”指示分离的列举,以便例如“A、B或C的至少一个”的列举意味着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即A和B和C)。此外,措辞“示例的”不意味着描述的例子是优选的或者比其他例子更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教导的技术而进行对在此所述的技术的各种改变、替换和更改。此外,本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处理、机器、制造、事件的组成、手段、方法和动作的具体方面。可以利用与在此所述的相应方面进行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实现基本相同的结果的当前存在的或者稍后要开发的处理、机器、制造、事件的组成、手段、方法或动作。因而,所附权利要求包括在其范围内的这样的处理、机器、制造、事件的组成、手段、方法或动作。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发明。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8)

1.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内的网络告警总量、各故障源告警量;
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
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
其中,所述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受故障强度和故障概率联合影响的告警强度SADi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11
计算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12
其中,μj为告警等级为j的告警贡献权值,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13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强度,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14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在整个网络中等级为j的告警中的占比;Dij表示i故障源发生了等级为j的告警,N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等级为j的总告警量,Nh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历史告警数量,Nc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当前告警数量;NTj为考察周期T内待考察的网络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总量,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21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22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Nh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定义告警强度函数,依据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等级贡献权值系数,以及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23
其中,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24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h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32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
5.一种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定量衡量出现告警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强度,该系统包括:
告警采集统计模块,用于: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以及采集并统计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各故障源告警量;
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
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
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
其中,所述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受故障强度和故障概率联合影响的告警强度SADi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33
计算故障源Di的综合告警强度SA'Di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34
其中,μj为告警等级为j的告警贡献权值,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41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强度,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42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在整个网络中等级为j的告警中的占比;Dij表示i故障源发生了等级为j的告警,N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等级为j的总告警量,Nh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历史告警数量,NcDij为考察周期T内在故障源Di发生的等级为j的当前告警数量;NTj为考察周期T内待考察的网络发生的等级为j的告警总量,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43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44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Nh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源强度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定义告警强度函数,依据各故障源发生告警的等级贡献权值系数,以及计算出的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比率,计算各故障源告警强度,通过强度排序来评价故障源告警严重程度和处理紧急程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源告警速度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速度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45
其中,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46
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Di发生某等级告警的速度,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某等级告警数量,Nh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已经结束的历史告警数,NcDi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的、且尚未结束的当前告警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源告警比率计算模块计算各故障源在考察周期内发生告警的比率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51
其中,
Figure FDA0003304192990000052
为故障源Di在考察周期T内发生告警的比率,D表示考察周期T内故障源发生了某一等级的告警事件,NT为考察周期T内的网络告警总量。
CN201910268288.3A 2019-04-02 2019-04-02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061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288.3A CN110061867B (zh) 2019-04-02 2019-04-02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288.3A CN110061867B (zh) 2019-04-02 2019-04-02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1867A CN110061867A (zh) 2019-07-26
CN110061867B true CN110061867B (zh) 2022-01-07

Family

ID=6731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8288.3A Active CN110061867B (zh) 2019-04-02 2019-04-02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18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3587B (zh) * 2020-05-28 2024-04-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一种软件接口评估及故障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4978972A (zh) * 2022-05-13 2022-08-30 广州易测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感知实时监测可视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7218B (zh) * 2008-05-04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告警的动态分析系统和方法
CN105450448B (zh) * 2015-11-30 2019-01-22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电力通信网的故障分析方法及装置
US10374936B2 (en) * 2015-12-30 2019-08-06 Juniper Networks, Inc. Reducing false alarms when using network keep-alive messages
CN105677759B (zh) * 2015-12-30 2019-11-1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告警关联性分析方法
CN106789347B (zh) * 2017-01-22 2019-12-13 浪潮天元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告警数据实现告警关联和网络故障诊断的方法
CN108111361B (zh) * 2018-02-06 2021-10-15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传输网络故障定位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1867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3102B (zh) 异常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901401B2 (en) Plan gene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ulti-process production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CN110061867B (zh) 基于故障源告警强度的通信网告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8898311A (zh) 一种面向智能配电网抢修调度平台的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CN110932901B (zh) 一种告警等级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3366123A (zh) 基于缺陷分析的软件风险评估方法
CN113765895B (zh) 一种直播间的审核方法及装置
US20220405715A1 (en) Inspection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306997B (zh) 域名解析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1611146A (zh) 一种微服务故障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1914424A (zh) 一种基于短期测风资料的设计风速取值方法及系统
CN10853677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集群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07784578B (zh) 银行外汇数据监管方法及装置
CN110086655B (zh) 基于网络震荡强度的通信网告警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Kumar et al. Reliability measures of a single-unit system under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degradation with arbitrary distributions of random variables
CN110086656B (zh) 基于告警维护延缓度的通信网告警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600112B (zh) 一种用于发现零部件质量问题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199419B (zh) 股票异常交易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887253B (zh) 石油化工装置报警的关联分析方法
Gastinger et al. On the evaluation of methods for temporal knowledge graph forecasting
CN113255096A (zh) 基于向前逐步回归的高损线路异常台区定位方法及系统
Booysen et al. A practical methodology for 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outliers
CN116302762B (zh) 一种基于红蓝对抗的故障定位应用的评测方法与系统
CN115858403B (zh) 一种电子系统的虚警率预计方法
US2023008122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test data, wafer tes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