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1182B - 电池极片及电芯 - Google Patents

电池极片及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1182B
CN110061182B CN201910422550.5A CN201910422550A CN110061182B CN 110061182 B CN110061182 B CN 110061182B CN 201910422550 A CN201910422550 A CN 201910422550A CN 110061182 B CN110061182 B CN 110061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pole piece
battery
metal layer
ta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2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1182A (zh
Inventor
李翔
王慧鑫
胡乔舒
张益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25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1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1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1182A/zh
Priority to US16/718,852 priority patent/US1181754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171 priority patent/WO202023314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1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1182B/zh
Priority to US18/484,61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903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01M4/80Porous plates, e.g. sintere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是关于电池极片及电芯。根据一实施例的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其具有长度方向和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及连接至极片主体的多个极耳,多个极耳中的每一者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和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其中,每一极耳的宽度或长度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及电芯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池重量,且保证电池极片中的每一极耳都能够与外界良好地电导通。

Description

电池极片及电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极片及电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及重量轻等诸多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随着市场对于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时无任何安全隐患,还需确保电池在遭受剧烈撞击及刺穿等各种破坏之后不出现起火、燃烧或爆炸等现象。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诸如铜箔、铝箔和镍箔等金属箔材制作集流体用于实现电子传导。然而,该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并不足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市场需求。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且同时降低电池重量,采用包括高分子层及位于高分子层表面上的金属层的复合集流体来实现电子传导。然而,由于复合集流体两表面金属层电子不导通,无法采用传统的多极耳转接焊结构实现内部的多层极耳与外接极耳的电连接。
因此,针对使用复合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业界需要一种合适的电池结构以满足电池极耳的电子导通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及电芯,其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通过对电池极片的极耳进行特殊设计而实现每一极耳都能够良好地与外接极耳电子导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极片,其包括:极片主体,具有长度方向和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及连接至所述极片主体的多个极耳,所述多个极耳中的每一者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和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其中每一所述极耳的所述宽度或所述长度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极片主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多个极耳的所述宽度或所述长度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主体包括集流体和位于所述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和位于所述高分子层表面的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极耳中的每一者包括高分子层和位于所述高分子层的表面的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层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所述金属层,所述第二表面不设置有所述金属层。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其包括由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的电极组件,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其中,所述第一极片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所述第一极片的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单元和第二极耳单元;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极耳单元超出所述第一极耳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及电芯,其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池重量,且保证电池极片中的每一极耳都能够与外界良好地电导通。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简要地说明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所必要的附图以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显而易见地,下文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中的部分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然可以根据这些附图中所例示的结构来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极片主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极耳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电芯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极耳单元与外接极耳连接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将会被详细的描示在下文中。在本申请说明书全文中,将相同或相似的组件以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组件通过类似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此所描述的有关附图的实施例为说明性质的、图解性质的且用于提供对本申请的基本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应所述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经特别指定或限定之外,相对性的用词例如:“中央的”、“纵向的”、“侧向的”、“前方的”、“后方的”、“右方的”、“左方的”、“内部的”、“外部的”、“较低的”、“较高的”、“水平的”、“垂直的”、“高于”、“低于”、“上方的”、“下方的”、“顶部的”、“底部的”以及其衍生性的用词(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等)应该解释成引用在讨论中所描述或在附图中所描示的方向。这些相对性的用词仅用于描述上的方便,且并不要求将本申请以特定的方向建构或操作。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约”、“大致”、“大体上”、“实质”及“相近”用以描述及说明小的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形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代其中事件或情形精确发生的例子以及其中事件或情形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举例来说,当结合数值使用时,术语可指代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值的±10%的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举例来说,如果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10%(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那么可认为所述两个数值“大体上”相同。
再者,为便于描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可在本文中用于区分一个图或一系列图的不同组件。“第一”、“第二”、“第三”等等不意欲描述对应组件。
在本申请中,除非经特别指定或限定之外,“设置”、“连接”、“耦合”、“固定”以及与其类似的用词在使用上是广泛地,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以理解上述的用词可以是,比如,固定连接、可拆式连接或集成连接;其也可以是机械式连接或电连接;其也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通过中介结构的间接连接;也可以是两个组件的内部通讯。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极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极片10包括:极片主体100及连接至极片主体100的多个极耳200。
该极片主体100具有长度方向X和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极片主体100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极片主体100包括集流体101和位于集流体101表面的活性物质层103;集流体101包括高分子层101a和位于高分子层101a表面上的金属层101b。
该高分子层101a可以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者或多者: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二醇、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苯硫醚、聚乙酸乙烯酯、聚四氟乙烯,聚亚甲基萘、聚偏二氟乙烯,聚萘二甲酸亚乙酯、聚碳酸亚丙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氟氯乙烯)、有机硅、维尼纶、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苯醚、聚酯、聚砜及其衍生物组成的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高分子层101a可具有合适的孔隙率以减轻电池极片10的重量,同时增大集流体101的面积以改善电子传输路径,且提高有效物质的负载量。若高分子层101a的孔隙率过大,则会导致当在高分子层101a表面制备金属层101b时,高分子层101a表面上的两个金属层101b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导致整个电芯的正负极集流体直接联通,引发电芯失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高分子层101a的孔隙率范围为约0%至50%。高分子层101a的厚度大于约1微米小于约20微米;优选地,为约4微米至约15微米。该高分子层101a的厚度等于或小于传统集流体的厚度,以助于提高电芯能量密度,且同时能保证较高的机械强度。
该金属层101b可以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者或多者:Ni、Ti、Cu、Ag、Au、Pt、Fe、Co、Cr、W、Mo、Al、Mg、K、Na、Ca、Sr、Ba、Si、Ge、Sb、Pb、In、Zn及其组合物组成的组。位于高分子层101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金属层101b可以为同一种金属及其组合物,也可以为不同的金属及其组合物。该金属层101b具有合适的孔隙率有助于减轻电池极片10的重量,同时增大集流体101的面积以改善电子传输路径,且提高有效物质的负载量。若金属层101b的孔隙率过大,则会导致金属层101b内孔隙过多,从而使得电子传导能力下降,影响电芯的电学性能。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金属层101b的孔隙率范围为约0%至50%。若金属层101b的厚度过薄,则金属层101b的电子传导能力将会下降,影响电芯性能。若金属层101b的厚度过厚,则会影响金属层101b的生产效率,同时增大集流体101的总厚度,不利于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金属层101b的厚度大于约0.1微米小于约10微米,优选地,为约0.5微米至约2微米。
该高分子层101a的厚度与金属层101b的厚度比约为0.1至200。可通过溅射法、真空沉积法、离子电镀法、激光脉冲沉积法等方法在高分子层101a的表面形成金属层101b。
如图1所示,该多个极耳200中的每一者具有与极片主体100的宽度方向Y平行的宽度201,和与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平行的长度203。
每一极耳200的宽度201不相同,相邻极耳200的宽度201的长度差为约2毫米,相邻极耳200之间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的间距被设计为当极片主体100沿长度方向X被卷绕成卷绕结构后每一极耳200能够如图5那样层叠设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多个极耳200的宽度201可以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配置。相邻极耳的宽度201的差值可为约0.1毫米至约5.0毫米;优选地,约1.0毫米至约2.0毫米。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多个极耳200的宽度201可以任意设置为不同的尺寸。由于每一极耳200的宽度201不同,卷绕后的多个极耳200的远离极片主体100的极耳200的边缘相互不对齐,从而使得多个极耳200中的每一者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连接至外部极耳。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设计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每一极耳200之间的间距,使得当极片主体100沿长度方向X被卷绕成卷绕结构后,每一极耳200非层叠设置。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极耳200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个极耳200中的每一者包括高分子层205。该高分子层205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205a和与第一表面205a相对的第二表面205b。在第一表面205a和第二表面205b上设置有金属层2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5a和第二表面205b中的一者不设置有金属层207。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极片1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示出的电池极片10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池极片10'的每一极耳200'的宽度201'具有相同的尺寸,电池极片10'的每一极耳200'的长度203'具有不同的尺寸。当极片主体100'沿长度方向X被卷绕成卷绕结构后,由于每一极耳200'的长度203'不同,卷绕后的多个极耳200'的两个长度203'所在的边缘中的至少一者相互不对齐,从而使得多个极耳200'中的每一者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连接至外部极耳。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多个极耳200'的长度203'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配置。例如,相邻极耳的长度203'的差值可为约0.1毫米至约5.0毫米;优选地,约1.0毫米至约2.0毫米。此外,通过设计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每一极耳200'之间的间距,可以使得当极片主体100'沿长度方向X被卷绕成卷绕结构后,每一极耳200'如图8那样层叠设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5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由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501和第二极片503卷绕形成的电极组件505。该第一极片501和第二极片503之间设置有隔离膜。
该第一极片采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电池极片10。该第一极片501的极耳501a包括多个极耳单元,以图5中所展示的第一极耳单元501b和第二极耳单元501c为例,沿电芯500的宽度方向Y上,第二极耳单元501c的尺寸大于第一极耳单元501b的尺寸。在电极组件505中,第一极耳单元501b和第二极耳单元501c以层叠形式排列。图5中剩余的极耳501a与如上说明的第一极耳单元501b和第二极耳单元501c以相似的方式配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每一极耳501a之间的间距,使得当极片主体100沿长度方向X被卷绕成卷绕结构后,在电极组件505中,第一极耳单元501b和第二极耳单元501c以非层叠形式排列。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电芯500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极片501a的第一极耳单元501b通过第一连接区501b'与外接极耳507电连接,第一极片501的第二极耳单元501c通过第二连接区501c'与外接极耳507电连接。第一连接区501b'比第二连接区501c'靠近电极组件505的主体。可通过超声波焊、钎焊、铆接焊等焊接方式将图5中示出的第一极片501的极耳501a中的每一者焊接至外接极耳507。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仅限于焊接方式,例如,可通过导电胶等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极耳501a与外接极耳507。
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极耳单元与外接极耳连接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极片501的第一极耳单元501b通过第一连接区501b'与外接极耳507电连接;第一极片501的第二极耳单元501c通过第二连接区501c'与外接极耳507电连接。第一极耳单元501b的上表面510和下表面512设置有金属层514,第二极耳单元501c的上表面520和下表面522设置有金属层524。第一极耳单元501b通过下表面512设置的金属层514实现与外接极耳507的电连接。第二极耳单元501c通过下表面522设置的金属层524实现与外接极耳507的电连接。第一极耳单元501b和第二极耳单元501c通过第一极耳单元501b的上表面510的金属层514和第二极耳单元501c下表面522设置的金属层524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极耳单元501b的金属层514经由第二极耳单元501c的金属层524与外接极耳507电连接。以此类推,直至最远离外接极片的极耳501a的下表面均能够实现与外接极耳507的电连接。因此,可设置最远离外接极片的极耳501a的上表面不包含金属层。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极耳进行不同的尺寸设计和位置排布,而使得多个极耳中的每一者能够通过焊接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至外部极耳,从而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降低电池重量,且保证电池极片中的每一极耳都能够与外界良好地导通。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芯8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与图5中所示的电芯500不同之处在于,电芯800的第二极耳单元801c在沿电芯800的长度方向X上超出第一极耳单元801b。图8中剩余的极耳801a与如上说明的第一极耳单元801b和第二极耳单元801c有相似的配置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沿极片主体100的长度方向X上每一极耳801a之间的间距,使得当极片主体100沿长度方向X被卷绕成卷绕结构后,第一极耳单元801b和第二极耳单元801c以非层叠形式排列。通过与图6中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图8中的极耳801a均电连接至外部极耳。
此外,申请人对本申请的所提出的各种实施例的电池进行了如下测试。提供以下4组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不同的实施例和一组根据现有技术的对比实施例,测试每组电池的阻抗,及每组电池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之间的焊接电阻。
实施例1
使用厚度为12um的PET作为高分子层和厚度为0.5um的Al作为金属层组成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炭黑(Super P)、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重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调配成为固含量为0.75的浆料,且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调节激光模切的参数,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极耳长度分别为14mm、12mm、10mm、8mm、6mm的极片。
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活性材料硅碳、导电炭黑(Super 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照重量比95:1:4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固含量0.49的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在负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激光模切,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宽度为10mm,长度为12mm的极耳的极片。
在上述获得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加入隔离膜,通过卷绕的方式得到卷绕结构。将层叠的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焊接在一起,阳极多层极耳与外极耳转接焊。注液且封装电芯,化成后得到完整的电芯I。
实施例2
使用厚度为12um的PET作为高分子层和厚度为1.0um的Al作为金属层组成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炭黑(Super P)、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重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调配成为固含量为0.75的浆料,且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调节激光模切的参数,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极耳长度分别为14mm、12mm、10mm、8mm、6mm的极片。
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活性材料硅碳、导电炭黑(Super 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照重量比95:1:4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固含量0.49的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在负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激光模切,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长度为12mm的极片。
在上述获得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加入隔离膜,通过卷绕的方式得到卷绕结构。将层叠的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焊接在一起,阳极多层极耳与外极耳转接焊。注液且封装电芯,化成后得到完整的电芯II。
实施例3
使用厚度为12um的PET作为高分子层和厚度为0.5um的Al作为金属层组成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炭黑(Super P)、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重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调配成为固含量为0.75的浆料,且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调节激光模切的参数,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极耳长度分别为14mm、13mm、12mm、11mm、10mm的极片。
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活性材料硅碳、导电炭黑(Super 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照重量比95:1:4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固含量0.49的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在负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激光模切,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长度为12mm的极片。
在上述获得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加入隔离膜,通过卷绕的方式得到卷绕结构。将层叠的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焊接在一起,阳极多层极耳与外极耳转接焊。注液且封装电芯,化成后得到完整的电芯III。
实施例4
使用厚度为12um的PET作为高分子层和厚度为0.5um的Al作为金属层组成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炭黑(Super P)、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重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调配成为固含量为0.75的浆料,且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调节激光模切的参数,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长度为12mm,极耳宽度分别为14mm、12mm、10mm、8mm、6mm的极片。
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活性材料硅碳、导电炭黑(Super 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照重量比95:1:4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固含量0.49的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在负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激光模切,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长度为12mm的极片。
在上述获得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加入隔离膜,通过卷绕的方式得到卷绕结构。将层叠的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焊接在一起,阳极多层极耳与外极耳转接焊。注液且封装电芯,化成后得到完整的电芯IV。
对比例1
使用厚度为12um的PET作为高分子层和厚度为0.5um的Al作为金属层组成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2)、导电炭黑(Super P)、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重量比97.5:1.0:1.5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调配成为固含量为0.75的浆料,且搅拌均匀。将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在正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调节激光模切的参数,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极耳长度分别为12的极片。
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活性材料硅碳、导电炭黑(Super 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按照重量比95:1:4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固含量0.49的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在负极集流体两侧边缘各留15cm的空白区域。涂布完成后,烘干、冷压。通过激光模切,切除多余的空箔区,获得具有5个极耳宽度为10mm,长度为12mm的极片。
在上述获得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加入隔离膜,通过卷绕的方式得到卷绕结构。将层叠的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焊接在一起,阳极多层极耳与外极耳转接焊。注液且封装电芯,化成后得到完整的电芯V。
对上述实施例1-4及对比例1的电池进行两方面的测试。第一,测试实施例1-4及对比例1的电池的全电池阻抗;其中,靠近外接极耳的一侧的阴极极耳的表面被标记为A面,远离外接极耳的一侧,即,与A面相对的阴极极耳的表面被标记为B面。第二,从电池极片主体上剪下阴极极耳,测试每一阴极极耳与外接极耳之间的焊接电阻。相应的测试结果列于表1。
表1实施例1-4及对比例1的电池的阻抗测试结果
Figure GDA0002524384550000111
Figure GDA0002524384550000121
上表中,“—”表示阻抗超过测量量程,可认定为无电子导通。
由上表可知,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全电池阻抗远小于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池的全电池阻抗。并且,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现有技术中多极耳结构设计的电池仅有直接接触外接极耳的阴极极耳的A面有电子导通,其余极耳的表面无电子导通。然而,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除最远离外接极耳的阴极极耳的B面之外,其余阴极极耳的A面和B面均具有电子导通。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及电芯,其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池重量,且保证电池极片中的每一极耳都能够与外界良好地导通。
本申请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申请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申请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申请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极片,包括:
极片主体,具有长度方向和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及
连接至所述极片主体的多个极耳,所述多个极耳中的每一者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和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极耳中的每一者包括高分子层、位于所述高分子层的第一表面的第一金属层,和位于所述高分子层的第二表面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同一所述极耳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在自身极耳上不导通;
且其中每一所述极耳的所述宽度或所述长度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多个极耳的所述宽度或所述长度按照等差数列依次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主体包括集流体和位于所述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和位于所述高分子层表面的金属层。
4.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的电极组件,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其中,
所述第一极片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
所述第一极片的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单元和第二极耳单元;沿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极耳单元超出所述第一极耳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组件中,所述第一极耳单元和所述第二极耳单元层叠设置或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进一步包括外接极耳;
所述第一极片的所述极耳电连接至所述外接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区与所述外接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单元通过第二连接区与所述外接极耳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区比所述第二连接区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极耳单元超出所述第一极耳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单元的第一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区直接地与所述外接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单元的第一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区直接地与所述外接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金属层间接地与所述外接极耳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金属层和所述外接极耳间接地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CN201910422550.5A 2019-05-21 2019-05-21 电池极片及电芯 Active CN110061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2550.5A CN110061182B (zh) 2019-05-21 2019-05-21 电池极片及电芯
US16/718,852 US11817543B2 (en) 2019-05-21 2019-12-18 Electrode sheet and battery cell
PCT/CN2020/071171 WO2020233141A1 (en) 2019-05-21 2020-01-09 Electrode sheet and battery cell
US18/484,615 US20240039033A1 (en) 2019-05-21 2023-10-11 Electrode sheet and battery cel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2550.5A CN110061182B (zh) 2019-05-21 2019-05-21 电池极片及电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1182A CN110061182A (zh) 2019-07-26
CN110061182B true CN110061182B (zh) 2020-12-01

Family

ID=67323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2550.5A Active CN110061182B (zh) 2019-05-21 2019-05-21 电池极片及电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817543B2 (zh)
CN (1) CN110061182B (zh)
WO (1) WO20202331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182B (zh) 2019-05-21 2020-12-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及电芯
CN114223095A (zh) * 2020-03-16 2022-03-2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WO2021189410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电芯及电池
CN112002868B (zh) * 2020-09-08 2021-07-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JP7198253B2 (ja) * 2020-11-10 2022-12-28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
CN112490596B (zh) * 2020-12-10 2023-05-3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单电池
WO2022133710A1 (zh) * 2020-12-22 2022-06-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CN114975864A (zh) * 2021-02-23 2022-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极片、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64534B (zh) * 2021-03-01 2024-03-29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3381132B (zh) * 2021-06-03 2023-03-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和电池
CN116711122A (zh) * 2021-07-30 2023-09-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式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3708018B (zh) * 2021-09-02 2023-10-20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集流体极耳焊接结构、焊接方法及电池
CN115863536A (zh) * 2021-09-27 2023-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制造方法和系统、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DE102021211598A1 (de) 2021-10-14 2023-04-2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tromsammler für eine Batteriezelle
EP4277007A1 (en) * 2021-11-26 2023-11-15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N114284647B (zh) * 2021-12-17 2023-12-05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锂电池非等极耳与极柱的连接结构
CN114300791A (zh) * 2021-12-28 2022-04-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袋和电芯
WO2023221109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极片的制造方法
CN114976417B (zh) * 2022-06-16 2023-12-15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电芯和新能源电动汽车
CN117239361A (zh) * 2023-11-10 2023-12-15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电池极片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6093552B (zh) * 2023-04-10 2023-08-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117913376B (zh) * 2024-01-16 2024-06-11 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芯结构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1180A (zh) * 2005-08-26 2007-02-28 周基平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JP5784928B2 (ja) 2011-03-03 2015-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
CN202094228U (zh) * 2011-05-26 2011-12-28 东莞市利赛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鼓包修复装置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JP2013098026A (ja) * 2011-11-01 2013-05-20 Panasonic Corp 極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6257710A (zh) * 2015-06-17 2016-12-28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变尺寸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CN105552432A (zh) 2016-03-18 2016-05-0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正极耳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106960976A (zh) * 2017-05-05 2017-07-18 杭州金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薄型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1676A (zh) * 2017-06-30 2017-09-29 江苏道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集流体及应用该集流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7818739U (zh) 2018-02-08 2018-09-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
CN108682790A (zh) * 2018-03-30 2018-10-1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金属负极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61182B (zh) 2019-05-21 2020-12-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及电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39033A1 (en) 2024-02-01
US20200373546A1 (en) 2020-11-26
US11817543B2 (en) 2023-11-14
CN110061182A (zh) 2019-07-26
WO2020233141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182B (zh) 电池极片及电芯
US10770713B2 (en) Fabricat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KR101567674B1 (ko)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EP2869385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al cell contain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US20140212729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US20210013515A1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and battery cell using the same
KR101523427B1 (ko)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공정
CN112242499A (zh) 电芯及具有所述电芯的电池
US20230261206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WO2021184162A1 (zh) 电极极片、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KR20140012601A (ko)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CN116706448A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与极耳焊接的方法
KR20140022531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1131877A1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31880A1 (ja) 二次電池
KR20140018135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KR20140034340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전지모듈
KR20140018136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JP7498994B1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
KR20140000489A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모듈
KR101556088B1 (ko)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