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5736B - 新型布草折叠机 - Google Patents

新型布草折叠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5736B
CN110055736B CN201910300132.9A CN201910300132A CN110055736B CN 110055736 B CN110055736 B CN 110055736B CN 201910300132 A CN201910300132 A CN 201910300132A CN 110055736 B CN110055736 B CN 110055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linen
conveying belt
conveyer belt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01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5736A (zh
Inventor
蔡耀祥
蔡沈刚
夏磊
汪路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a L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a L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a L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a L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001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5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5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5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5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5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89/00Apparatus f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sta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第六输送带,所述第六输送带上方设置有能正向输送与反向输送的第七输送带,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入端处通过第四转向辊转向,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入端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之间形成第五折叠间隙,所述第四转向辊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之前形成第五折叠区间,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出端处设置有第五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三过渡组件,所述第三过渡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时所述第六输送带上的布草经所述第三过渡组件向所述第七输送带移动,所述第五折叠组件将布草在所述第五折叠间隙处对折并进入所述第五折叠区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设备整体布设的更加合理并且减少了设备大小,减小了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新型布草折叠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布草折叠,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布草折叠机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对布草起止位置的定位,以及通过计数轮等技术实时监测输送带的长度以及速度,这样通过控制器可以有效的知道布草所在位置以及需要折叠的位置,实现了对布草的精确折叠。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折叠机构内部零部件设置不合理,常常导致体积较大,从而使得占地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第六输送带,所述第六输送带上方设置有能正向输送与反向输送的第七输送带,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入端处通过第四转向辊转向,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入端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之间形成第五折叠间隙,所述第四转向辊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之前形成第五折叠区间,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出端处设置有第五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三过渡组件,所述第三过渡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时所述第六输送带上的布草经所述第三过渡组件向所述第七输送带移动,所述第五折叠组件将布草在所述第五折叠间隙处对折并进入所述第五折叠区间,布草向所述第七输送带移动至中部位于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时,所述第七输送带反转并且所述第三过渡组件远离所述第五折叠间隙并且所述第五折叠组件折叠布草,所述第六输送带包括均匀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导带,相邻两所述第二导带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第三过渡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过渡板,每个所述过渡板分别移动安装于每个所述间隔空间。
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中,所述第五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折板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折板于所述第五折叠间隙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折角处转动安装于机架的第三L形臂以及第五驱动缸,所述第三L形臂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折板以及第五驱动缸输出端。
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中,该多个所述过渡板同一端固定安装于一转轴,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过渡板移动至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或移动至所述第六输送带下方。
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中,所述第六输送带输出端处设置有出料输送带。
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中,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机架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三过渡组件以及第七输送带,使得布草在第六输送带上即可完成折叠,即不需要水平方向多个部件的配合实现折叠,只需要竖直方向两个输送带以及过渡组件的配合即可完成折叠,结构设置合理,折叠效果明显;将设备整体布设的更加合理并且减少了设备大小,减小了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新型布草折叠机的正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新型布草折叠机去掉机架后第1-3折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竖直折板下折时新型布草折叠机去掉机架后第1-3折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竖直折板下折时新型布草折叠机去掉机架后第1-3折立体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新型布草折叠机去掉机架后第3-5折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新型布草折叠机去掉机架后第3-5折线条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新型布草折叠机去掉机架后第3-5折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7所示,新型布草折叠机,包括机架600,机架600设置有进料输送带110,进料输送带110输出端处的机架600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组件120,机架600于进料输送带110下方设置有第一输送带130,进料输送带110正向顶面输送布草,进料输送带110回转后底面与第一输送带130之间相互贴合形成第一折叠区间140,进料输送带110输出端与第一输送带130输入端之间形成有第一折叠间隙150,第一折叠组件120将布草在第一折叠间隙150处对折并进入第一折叠区间140。
该技术方案中,此处进行布草的第1折折叠,首先将布草平铺在进料输送带上,通过光电传感器可以监测布草的起止位置,折叠机内相应输送辊上设置相应计数轮,计算输送带速度实现将布草较为精确的折叠,光电传感器以及计数轮等采用现有技术,具体原理本发明不做过多说明;当布草中部到达第一折叠间隙时,第一折叠组件驱动,将布草折进第一折叠区间,折叠布草的同时输送至第2折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过渡组件160,第一过渡组件160包括第一弧形板161以及驱动第一弧形板161转动的第一驱动缸162,第一驱动缸162驱动第一弧形板161移动至第一折叠间隙150,并使进料输送带110上的布草沿第一弧形板161输送至第一折叠区间140。
该技术方案中,当布草面积不大时,第一次折叠可以选择放弃折叠,直接进入第一折叠区间而第一折叠组件不启动,这样的话布草就少折一次;实际运用时,布草经移动到第一折叠间隙的第一弧形板直接进入第一折叠区间;第一弧形板通过第一驱动缸的作用,可以进入或远离第一折叠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折叠组件120包括沿第一折叠间隙150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喷气孔121,该多个第一喷气孔121对准第一折叠间隙150。
该技术方案中,现有布草折叠机折叠组件一般采用下文叙述的第四折叠组件和第五折叠组件,但是当布草厚度较薄时,采用该结构的折叠组件,效果不佳,折叠不够整齐,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喷气孔结构,经实践,折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喷气孔横向均匀分布并且对准第一折叠间隙,当布草下落至一半时,进行喷气,喷气压强0.4-0.5MPa,持续时间50-100ms,经实践,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还包括张紧辊,张紧辊作用于进料输送带110。
该技术方案中,张紧辊保持进料输送带的张紧,保证折叠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带130输入端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板170,布草自进料输送带110输出后贴合于第一挡板170。
该技术方案中,防止布草与其他部件干涉,放置第一挡板可以保证布草平整。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带130后方机架600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组件210,第一输送带130下方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输送带220,第一输送带130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220输入端之间形成有第二折叠间隙230,第一输送带130输出端通过第一转向辊131转向,第二输送带220输入端通过第二转向辊221转向,第一转向辊131与第二转向辊221相对设置形成第二折叠区间240,第二折叠组件210将布草在第二折叠间隙230处对折并进入第二折叠区间240。
该技术方案中,此处进行布草的第2折折叠,该处原理同第1折折叠,该处的折叠区间通过两转向辊夹持形成,折叠后经第二输送带输送,该处布草的折叠方向同第1折。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过渡组件250,第二过渡组件250包括第二弧形板251以及驱动第二弧形板251转动的第二驱动缸252,第二驱动缸252驱动第二弧形板251移动至第二折叠间隙230,并使第一输送带130上的布草沿第二弧形板251输送至第二折叠区间240。
该技术方案中,该第二过渡组件原理同第一过渡组件。
进一步地,第二折叠组件210包括沿第二折叠间隙230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喷气孔211,该多个第二喷气孔211对准第二折叠间隙230。
该技术方案中,该第一折叠组件原理同第一折叠组件,不同之处在于,第2折折叠时由于布草已经有一定厚度,采用喷气孔折叠可以进行折叠,采用与第四折叠组件与第五折叠组件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实现,该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折叠组件。
进一步地,横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喷气孔211下方横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三喷气孔212,第三喷气孔212对准第二折叠间隙230下方。
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经过第一次折叠后,布草有一定厚度,直接采用喷气式折叠效果减弱,此时采用在下方增设第三喷气孔的设置,将折叠位置下方的布草吹平,保证折叠效果最佳,喷气参数同第一折叠组件。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带220上方设置有竖直式折叠组件310,竖直式折叠组件310包括竖直折板311、驱动竖直折板311竖直移动的第三驱动缸312,竖直折板311沿第二输送带220输送方向竖直设置,竖直折板311设置于第二输送带220中间。
该技术方案中,此处进行布草的第3折折叠,此处位置由于处于布草厚度中等的时候,采用第一、二折叠组件或第三、四组件效果均不佳,故采用竖直折叠组件,将第二输送带水平放置,该处折叠的方向与第1和2折的方向垂直;通过将竖直折板竖直向下移动,由于竖直折板沿第二输送带输送方向设置,并且处于中间位置,将布草从中间直接下折,折叠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L形臂313,第一L形臂313折角处转动安装于机架600,第一L形臂313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竖直折板311顶部与第三驱动缸312输出端,第三驱动缸312驱动第一L形臂313带动竖直折板311竖直移动。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L形臂的转动连接实现竖直折板的传动,实现竖直折板的竖直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L形臂313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L形杆314,该两L形杆314通过顶部转动连接的连杆315实现联动,第三驱动缸312输出端转动安装于其中一个L形杆314一端,两L形杆314另一端一前一后转动连接于竖直折板311顶部。
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竖直折板具有一定长度,所以采用两个L形杆的的设置一前一后同时对竖直折板传动,结构上更合理,两L形杆通过连杆实现同步,结构上更合理。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带220于竖直折板311正下方形成有第三折叠间隙320。第二输送带220包括均匀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导带,第三折叠间隙320形成于相邻两第一导带之间。
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竖直下折方式,第二输送带通过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导带,这样就形成有第三折叠间隙了,当然,其它输送带均是采用多个导带并排的形式输送,沿输送方向都具有间隙,相关零部件不会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竖直折板311下方沿第二输送带220输送方向设置有两相互贴合的第三输送带330,该相互贴合的两第三输送带330之间形成第三折叠区间340,竖直折板311将布草在第三折叠间隙320处对折并进入第三折叠区间340。
该技术方案中,参图5所示,两个第三输送带之间夹持形成第三折叠区间,布草折叠后可以在第三折叠区间内定型,并输送至下一阶段。
进一步地,第三输送带330输出端下方设置有第四输送带410,第三输送带330与第四输送带410之间成钝角设置,第四输送带410输出端下方设置有能正向输送与反向输送的第五输送带420,第五输送带420于第四输送带410输出端处形成第四折叠间隙430,第四输送带410输出端处通过第三转向辊411转向,第三转向辊411与第五输送带420之间形成第四折叠区间440,第四输送带410后方设置有第四折叠组件450,第四折叠组件450将布草在第四折叠间隙430处对折并进入第四折叠区间440。布草向第五输送带420移动至中部位于第四折叠间隙430时,第五输送带420反转并且第四折叠组件450折叠布草。
该技术方案中,参图5-7所示,此处进行布草的第4折折叠,布草输送至第四输送带后,第五输送带可以双向运输,首先顺时针运输,当布草中部到达第四折叠间隙时,第四折叠组件折叠布草并且第五输送带逆时针运输,将布草运输至第四折叠区间折叠,此时布草已经具备一定厚度,故第四折叠区间应具备一定空间,如图5-6所示,进入第四折叠区间折叠后经第五输送带逆时针运输至下一阶段;此处设置将设备整体布设的更加合理并且减少了设备大小,减小了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第四折叠组件450包括第一折板451以及驱动第一折板451于第四折叠间隙430伸缩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折角处转动安装于机架600的第二L形臂453以及第四驱动缸454,第二L形臂453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折板451以及第四驱动缸454输出端。
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此时布草具有一定厚度,所以采用第一、二、三折叠组件已经不适宜,此时采用折板折叠,通过驱动缸输送在第二L形臂上实现折板远离或进入第四折叠间隙,实现对布草的折叠。
进一步地,第五输送带420输出端处设置有第六输送带510,第六输送带510上方设置有能正向输送与反向输送的第七输送带520,第七输送带520输入端处通过第四转向辊521转向,第七输送带520输入端与第六输送带510之间形成第五折叠间隙530,第四转向辊521与第六输送带510之前形成第五折叠区间540,第七输送带520输出端处设置有第五折叠组件550,还包括第三过渡组件560,第三过渡组件560移动至第五折叠间隙530时第六输送带510上的布草经第三过渡组件560向第七输送带520移动,第五折叠组件550将布草在第五折叠间隙530处对折并进入第五折叠区间540。布草向第七输送带520移动至中部位于第五折叠间隙530时,第七输送带520反转并且第三过渡组件560远离第五折叠间隙530并且第五折叠组件550折叠布草。
该技术方案中,此处进行布草的第5折折叠,原理类似于第4折折叠,此处第三过渡组件首先移动至第五折叠间隙,使得布草经第三过渡组件移动至第七输送带,此时第七输送带逆时针输送,当布草中部到达第五折叠间隙时,第五折叠组件折叠布草并且第三过渡组件远离第五折叠间隙防止干涉,并且第七输送带顺时针输送,将布草折叠后向第六输送带后方输送;此处设置将设备整体布设的更加合理并且减少了设备大小,减小了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第五折叠组件550包括第二折板551以及驱动第二折板551于第五折叠间隙530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折角处转动安装于机架600的第三L形臂553以及第五驱动缸,第三L形臂553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折板551以及第五驱动缸输出端。
该技术方案中,第五折叠组件原理同第四折叠组件。
进一步地,第六输送带510包括均匀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导带,相邻两第二导带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第三过渡组件56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过渡板562,每个过渡板562分别移动安装于每个间隔空间。
该技术方案中,为防止第三过渡组件与第六输送带之间的干涉,第六输送带通过由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导带组成,而第三过渡组件过渡部件由并排设置的过渡板组成,过渡板与第二导带交替排布,不会产生干涉,过渡板很好的起到了过桥作用,这样设置将设备整体布设的更加合理并且减少了设备大小,减小了占地面积。当然,其它输送带均是采用多个导带并排的形式输送,沿输送方向都具有间隙,相关零部件不会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该多个过渡板562同一端固定安装于一转轴561,转轴561转动时,过渡板562移动至第五折叠间隙530或移动至第六输送带510下方。
该技术方案中,过渡板通过一个转轴进行驱动,需要过渡时通过转轴转动将过渡板移动至第五折叠间隙,折叠时将过渡板移动至第六输送带下方,防止干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进一步地,第六输送带510输出端处设置有出料输送带570。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出料输送带将折叠好的布草输出。
进一步地,出料输送带570位于机架600下方。
该技术方案中,可以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考虑,将出料输送带与堆垛机构均放置于机架下方,这样布局更合理,占地更小,适用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输送带,包括竖直折板、驱动所述竖直折板竖直移动的第三驱动缸,所述竖直折板沿所述第二输送带输送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竖直折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中间,还包括第一L形臂,所述第一L形臂折角处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L形臂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竖直折板顶部与所述第三驱动缸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缸驱动所述第一L形臂带动所述竖直折板竖直移动,所述第一L形臂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L形杆,该两L形杆通过顶部转动连接的连杆实现联动,所述第三驱动缸输出端转动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L形杆一端,两所述L形杆另一端一前一后转动连接于所述竖直折板顶部,所述第二输送带于所述竖直折板正下方形成有第三折叠间隙,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均匀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导带,所述第三折叠间隙形成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导带之间,所述竖直折板下方沿所述第二输送带输送方向设置有两相互贴合的第三输送带,该相互贴合的两第三输送带之间形成第三折叠区间,所述竖直折板将布草在所述第三折叠间隙处对折并进入所述第三折叠区间,所述第三输送带输出端下方设置有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与第四输送带之间成钝角设置,
所述第四输送带输出端下方设置有能正向输送与反向输送的第五输送带,第五输送带于第四输送带输出端处形成第四折叠间隙,第四输送带输出端处通过第三转向辊转向,第三转向辊与第五输送带之间形成第四折叠区间,第四输送带后方设置有第四折叠组件,第四折叠组件将布草在第四折叠间隙处对折并进入第四折叠区间,布草向第五输送带移动至中部位于第四折叠间隙时,第五输送带反转并且第四折叠组件折叠布草,第五输送带输出端处设置有第六输送带,
所述第六输送带上方设置有能正向输送与反向输送的第七输送带,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入端处通过第四转向辊转向,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入端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之间形成第五折叠间隙,所述第四转向辊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之前形成第五折叠区间,所述第七输送带输出端处设置有第五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三过渡组件,所述第三过渡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时所述第六输送带上的布草经所述第三过渡组件向所述第七输送带移动,所述第五折叠组件将布草在所述第五折叠间隙处对折并进入所述第五折叠区间,布草向所述第七输送带移动至中部位于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时,所述第七输送带反转并且所述第三过渡组件远离所述第五折叠间隙并且所述第五折叠组件折叠布草,所述第六输送带包括均匀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导带,相邻两所述第二导带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第三过渡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过渡板,每个所述过渡板分别移动安装于每个所述间隔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折叠组件包括第二折板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折板于所述第五折叠间隙伸缩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折角处转动安装于机架的第三L形臂以及第五驱动缸,所述第三L形臂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折板以及第五驱动缸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所述过渡板同一端固定安装于一转轴,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过渡板移动至所述第五折叠间隙或移动至所述第六输送带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输送带输出端处设置有出料输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布草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送带位于所述机架下方。
CN201910300132.9A 2019-04-15 2019-04-15 新型布草折叠机 Active CN110055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0132.9A CN110055736B (zh) 2019-04-15 2019-04-15 新型布草折叠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0132.9A CN110055736B (zh) 2019-04-15 2019-04-15 新型布草折叠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5736A CN110055736A (zh) 2019-07-26
CN110055736B true CN110055736B (zh) 2024-02-27

Family

ID=6731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0132.9A Active CN110055736B (zh) 2019-04-15 2019-04-15 新型布草折叠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5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481B (zh) * 2019-04-15 2024-04-30 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布草折叠机
CN113373669A (zh) * 2020-03-09 2021-09-10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叠衣机及控制方法
CN113373668A (zh) * 2020-03-09 2021-09-10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叠衣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3700A (ja) * 1995-12-25 1997-07-08 Tokai:Kk 布類折畳み機
JPH10127998A (ja) * 1996-10-31 1998-05-19 Tokyo Sensen Kikai Seisakusho:Kk シーツ類の分別装置
WO2012020136A1 (fr) * 2010-08-13 2012-02-16 De Bevy Andre Michel Louis Module d'évacuation, machine de pliage et procede d'evacuation correspondants
CN202466251U (zh) * 2012-02-24 2012-10-03 上海鸿尔机械有限公司 折叠机第二折防止掉布草装置
CN103628293A (zh) * 2013-11-20 2014-03-12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布草折叠机中的第一折、第二折折叠装置
CN103991749A (zh) * 2014-05-30 2014-08-20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布草折叠机中的第四、第五折折叠装置
JP2014232061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株式会社プレックス 布類検査装置
CN205368841U (zh) * 2016-01-26 2016-07-06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工衣折叠机中的工服折叠装置
CN106120285A (zh) * 2016-08-31 2016-11-16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布草折叠机
CN108517674A (zh) * 2018-06-15 2018-09-11 湖州多啦美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制衣加工用的服装折叠结构
CN210394925U (zh) * 2019-04-15 2020-04-24 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布草折叠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5982A1 (de) * 2001-09-20 2003-03-26 Jensen AG Burgdorf Falteinrichtung zum Falten von Wäschestücke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3700A (ja) * 1995-12-25 1997-07-08 Tokai:Kk 布類折畳み機
JPH10127998A (ja) * 1996-10-31 1998-05-19 Tokyo Sensen Kikai Seisakusho:Kk シーツ類の分別装置
WO2012020136A1 (fr) * 2010-08-13 2012-02-16 De Bevy Andre Michel Louis Module d'évacuation, machine de pliage et procede d'evacuation correspondants
CN202466251U (zh) * 2012-02-24 2012-10-03 上海鸿尔机械有限公司 折叠机第二折防止掉布草装置
JP2014232061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株式会社プレックス 布類検査装置
CN103628293A (zh) * 2013-11-20 2014-03-12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布草折叠机中的第一折、第二折折叠装置
CN103991749A (zh) * 2014-05-30 2014-08-20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布草折叠机中的第四、第五折折叠装置
CN205368841U (zh) * 2016-01-26 2016-07-06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工衣折叠机中的工服折叠装置
CN106120285A (zh) * 2016-08-31 2016-11-16 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布草折叠机
CN108517674A (zh) * 2018-06-15 2018-09-11 湖州多啦美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制衣加工用的服装折叠结构
CN210394925U (zh) * 2019-04-15 2020-04-24 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布草折叠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5736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5736B (zh) 新型布草折叠机
EP1142787A2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loadable objects
JP5421619B2 (ja) 食品生地の折り畳み積載方法及び装置
US7134260B2 (en) Wrapping packaging machine
CN110029482B (zh) 一种竖直式折叠组件
CN110029481B (zh) 一种布草折叠机
CN207072164U (zh) 一种防跑偏式自动化双面覆膜机
JPH0358988B2 (zh)
CN210394927U (zh) 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
CN110067123B (zh) 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
CN210394926U (zh) 一种新型布草折叠机
CN210394925U (zh) 新型布草折叠机
US8393263B2 (en) Food dough extending apparatus
US4477065A (en) Belt feed apparatus for cloth spreading machine
CN210394924U (zh) 一种竖直式折叠组件
DE1296093B (de) UEbergabeeinrichtung fuer Bandfoerderer
US20050063813A1 (en) Accumulating and delivering apparatus for cardboard sheets
DE2659202B1 (d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Sackketten
JP2007506627A (ja) 枚葉紙を選択的にスタック状に積み重ねるための装置
FI72297C (fi) Anordning foer vikning av papperssaeckar i z-form.
CN110804851A (zh) 一种高效率双通道布草折叠机
CN208463034U (zh) 一次性臂靠制作系统
CN107265055B (zh) 自动投料装置
CN201086856Y (zh) 条盒纸吸风带输送装置
US7867157B2 (en) Folding machine with a rotary st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